探析列缺穴及臨床應用_第1頁
探析列缺穴及臨床應用_第2頁
探析列缺穴及臨床應用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探析列缺穴及臨床應用    摘要:從穴名、位置、刺灸法和功效等方面對列缺穴進行分析闡述,并將其臨床應用進行歸納總結,以期臨床工作者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探討。  關鍵詞:列缺穴;臨床應用     列缺穴別名童玄、腕勞。出自靈樞經脈,為手太陰肺經絡穴,又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有宣肺理氣、通經活絡、利水通淋之功,臨床可用于治療肺系、上肢、頭頸、泌尿、生殖等系統(tǒng)的病證,是常用的重要腧穴。    1穴名淺釋    說文解字曰:列,分解也;缺,器破也。十四經發(fā)揮載,肺葉四垂,猶如天象。針灸甲乙經

2、言手太陰自此分支別走陽明,脈氣由此別列而去,似天上之裂縫。又有說列缺指閃電,有閃電之形,有似天庭破裂,故名列缺。會元針灸學云,列缺者,高骨下缺,位列經穴而生奇絡,引肺細絡,肺陰生陽,至缺處而交手陽明,脈斜至陽溪,即名反關脈,故高骨下缺,肺之絡列穴,故名列缺。由此,從穴名看列缺之穴更重在其聯(lián)絡手太陰和手陽明之表里經之義,臨床應用也多以此為要,“頭項尋列缺”之說便是其證。    2關于列缺位置的意見分歧    目前,關于列缺穴的定位仍存在爭議。靈樞經脈中有“去腕一寸半”之說。北宋王惟一所作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提出了一種列缺穴的簡便取穴法,即“去腕側上一寸五分,以

3、手交叉,頭指末筋骨罅中”。均只指出了列缺穴在上臂縱軸上的位置,井未指明在橫軸上的位置。后世醫(yī)者由此提出以手交叉時,食指指尖偏內側和偏外側的分歧意見?,F代針灸界大多從分析歷史文獻資料試圖給出準確定位,但仍無法最終統(tǒng)一意見。而從臨床針感和療效的角度作對比研究的資料相對缺乏,用現代技術手段對其位置分析的資料更是鮮見。  筆者認為,由于列缺的確切位置一時難以最終確定,從實用的角度出發(fā),不必非要給其一個唯一定位,臨床只須注意其針刺感應,以取得最佳療效為準。如果只停留在尋章摘句的考證上恐怕對臨床應用并無多大實用價值。    3臨床常用刺灸法及注意事項   

4、 現在,列缺穴的臨床治療方法有多種,應用最多的是針刺,其他還有艾灸、埋針、穴位埋線、發(fā)泡療法等。  列缺穴針刺法醫(yī)家所述亦略有不同。針灸大成:“針二分,留五呼,瀉五吸,灸七壯”;張大千中國針灸大辭典:“向肘部斜刺0.20.3寸,可灸”;針灸學辭典:“沿皮刺,深0.51寸”;五版針灸學:“向上或向下斜刺0.30.8寸;可灸”。臨癥針刺時可不拘于典籍,大體以其針感為要。本穴針感下行至拇指或次指,上行沿手太陰經或陽明經,循肘臂走至肩部、項部,少數病例走至頸項或脅肋部。  本穴所在處肌肉淺薄,穴下有橈動脈,一般宜少灸、輕灸,不可艾柱直接灸、化膿灸,以防灼傷血管或引起感染。進針時宜用

5、指切壓手法,避開血管,以免傷及血管和骨膜。如有刺痛或劇痛,則示刺傷血管壁或骨膜,應緩慢提針向另一方向緩慢刺入。    4功效和腧穴配伍    列缺穴有疏衛(wèi)解表、清肺熱、宣肺理氣利咽、通經活絡、利水通淋等多項功效。近代李世珍著常用腧穴臨床發(fā)揮更是分辯證補瀉和局部應用分別加以詳細闡釋。辯證取穴:用瀉法,疏衛(wèi)解表、宣肺利氣、宣通鼻竅;用補法,補肺益氣。局部取穴:用瀉法,驅邪散滯、舒筋活;用補法,有壯筋補虛之功。臨癥時照此按圖索驥,亦多有驗效。  列缺穴配伍較靈活多變,文獻亦多有記載。千金方:“列缺、后溪、少澤、前谷,主瘧寒熱”;資生:“列缺、完骨治口

6、面”;針灸大成:“列缺、心俞、神門、少海復刺中脘三里治健忘失記,列缺、沖陽治偏風,列缺、經取、太淵治掌中熱,列缺、三里、肺俞、百勞、乳根、風門、肝俞治咳血”。  5列缺穴的治療作用    5.1單取列缺穴治療獨選列缺可以治療頭頸項痛、痛經、乳疾、遺精等,臨床報道多有驗效。獨取列缺埋針治療海洛因依賴有獨特療效。單取列缺用于戒煙治療,簡單而效佳。周鴻飛通過戒煙治療發(fā)現取列缺戒煙時,煙齡與療效關系明顯,即煙齡越長,療效越差,而性別、年齡及日吸煙量與療效無相關性,給戒煙治療有所啟示。 5.2作為肺經經穴作用列缺屬手太陰肺經經穴,為“脈氣所發(fā)”和“神氣之所游行出入”的通道,

7、可加強肺的布散傳注。對治療本經證候(包括與肺臟通調水道有關的腎臟證候)有重要作用,能祛風解表,宣肺利咽,最常用于治療感冒和寒痰咳喘。取些本穴可治療發(fā)作期之熱哮和冷哮;列缺配大椎可散寒解表,類似麻黃湯之效治風寒感冒;瀉列缺配曲池可退熱解表治風熱感冒;瀉列缺配豐隆可宣肺化痰止咳平喘以治寒痰咳喘等癥。針灸大成汗門有:“自汗:曲池,列缺?!惫蚀搜ㄒ嗫烧{節(jié)汗腺功能,治療汗證。  5.3絡穴作用列缺穴為手太陰肺經的絡穴,屬肺而絡大腸,能治療本經及本經所屬腑臟病癥。肺主一身之氣,參與宗氣的形成,并通過宗氣調節(jié)各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肺朝百脈,具有調節(jié)全身氣血的作用。同時手太陰與手陽明互為表里,陽明經

8、系多氣多血之經脈。因此列缺一穴,可通調一身之氣,運全身之血,從而達到止痛的作用。如席弘賦載:“列缺頭痛及偏正”。臨床外感表證、經絡不通見頭項強痛不利,針刺列缺可宣肺解表,兼疏通陽明經氣,使頭項部經絡通調,強痛自除。  周德安教授獨創(chuàng)“絡穴止痛方”:列缺、豐隆、蠡溝。列缺行氣,蠡溝活血,豐隆氣血并治,三穴合用,氣血順暢,經脈得通,在臨床上用于治療多種實性痛證,例如寒凝氣滯、肝瘀氣滯等由于氣滯產生的胃脘痛等內臟痛、三叉神經痛、頭痛、脅痛以及婦女痛經、帶狀皰疹等,均有滿意效果。  5.4八脈交會穴作用列缺為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任脈,故凡與任脈的生理、病理有關或病變部位與任脈循行有關的病都可取列缺調治。此穴功用可通調沖任,善治任脈所主的“與育子和婦人月事有關”的病證;“任之為病,男子內結七疝,女子帶下瘕聚”等生殖系統(tǒng)病證;又可調節(jié)水液代謝,用于泌尿系疾病如小兒遺尿、尿頻等。本穴偏于治療在里的胸肺疾患和任脈為病的咳嗽、咯痰、咯血、咽腫、胸膈滿悶等。備急千金要方:“小便熱痛”“男子陰中疼痛,溺血精出”。八脈交會八穴歌:“列缺任脈行肺系,陰蹺照海膈喉嚨”。列缺、照海均屬八脈交會穴,二穴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