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水劉南宅藏《淳化閣帖》卷六殘本兩種_第1頁
沂水劉南宅藏《淳化閣帖》卷六殘本兩種_第2頁
沂水劉南宅藏《淳化閣帖》卷六殘本兩種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沂水劉南宅藏淳化閣帖卷六殘本兩種黨寶修一、沂水劉南宅劉南宅是沂水縣明活兩代縉紳劉氏家族的莊園住宅,著名作家蒲松齡做過劉家的私塾先生。其園林住宅是舊沂水城區(qū)最大的民居建筑。始建于明朝初期,按陰陽八卦設計,故亦稱八卦宅,規(guī)模宏大,分為南宅、中宅和北宅,三宅毗連,櫛次鱗比,亭臺樓榭,花木扶疏,布置分割宜當,富有北方私家園林的韻致。其中以南宅為最,號稱劉南宅。與山東莒南的大店莊家莊園、濰坊十笏園和四川的劉文彩家族莊園等一樣,劉南宅為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的詩書耕讀之家,先后培養(yǎng)出四位進士和兩位舉人,自明至活數(shù)白年間累世在朝為官,有的曾經(jīng)長期在朝廷吏部任職,聞名遐邇??梢哉f劉南宅代表了沂蒙的榮華富貴和家族勢力

2、。當然也收集和寶藏了大量的書畫奇石珍玩等藝術(shù)品。伴隨著解放戰(zhàn)爭的炮火劉南宅被夷為平地,其家藏藝術(shù)品也大部毀壞散落。流傳下來的已經(jīng)是鳳毛麟角了。、淳化閣帖宋代在書法史上,值得大書特書的是,那就是法帖的刊刻。宋太宗承襲宋太祖的天下,偃武修文,帖學最末小枝,他也想在文學藝術(shù)方面有所發(fā)展,故他講究刻帖。宋淳化三年992年宋太宗出秘閣所藏歷代法書,命侍書學士王著編次,標明法帖,摹勒于棗木板上,共分十卷,當時用以賞賜登二府的大臣。其后不復賜。盡管頒賜有限,但隨著后來官方及私人的翻刻流傳,對后世書學造成深刻影響。慶歷問1041-1048,禁中失火,原版焚毀。淳化閣帖的出現(xiàn),古人法書多賴此以傳。且摹勒逼真,精

3、神完足,向被譽為諸家法帖之冠。后來的一些諸帖受它的影響很大,卷首標題使用了“法帖”的名稱,是書法范本中最先以法帖為名的,故稱贊為法帖之鼻祖。淳化閣帖是我國第一部著名法帖。自漢章帝至唐高宗,著名臣至二王唐柳,共存書家103人,作品約420篇。其中羲、獻父子書跡幾占全帖之半。從此,大量古人書法墨跡賴它得以保存,被后世譽為法帖之冠,其功千秋。淳化閣帖的編排體例是照書家身份,分帝王、名臣、古代名家,及王羲之父子四類。前兩類出于啟臣尊卑的觀念,將帝王置于卷首,后來成為官刻法帖的傳統(tǒng)。古代名家則依年代為序,二王特別被獨立出來。全帖共十卷,卷六至八收王羲之作品,卷九、十為王獻之書,父子二人占全數(shù)之半,足見宋

4、太宗對王羲之傳統(tǒng)的推崇。淳化閣帖中作品有秘閣所藏,有借摹自私人收藏,也有從南唐法帖中翻刻。最初的拓本據(jù)載是采用澄心堂紙與李廷圭墨所制。此帖后來因版裂而以木棒固定,故拓本出現(xiàn)所謂的銀錠紋。早期官拓本為當世所珍重,大臣登中書省與樞密院二府者,始得賜帖一部,而不及白年,官柘本即已極為難求。然王著昧于識鑒,采擇未精,故帖中真?zhèn)螕诫s,錯亂失序,為識者所病。淳化閣帖中除了介紹二王的書法,更把魏鐘繇和晉名家的書法做了一番探尋。自淳化閣帖問世后,為宋代官私刻帖開創(chuàng)了風氣,到了南宋,其風更盛。有直接翻刻淳化閣帖者,如二王府帖、南宋紹興國子監(jiān)帖、淳熙修內(nèi)司帖、賈似道刻本、泉州本、肅府本、與活內(nèi)府重刻淳化閣帖等。除

5、直接按照淳化摹刻外,另有兩種情形,一種是以淳化為本,加以增減重編者,如慶歷長沙帖、大觀帖、一種是淳化的續(xù)編者,如元祐秘閣續(xù)法帖、淳熙秘閣續(xù)法帖、絳帖等。因為這些法帖所收,皆唐以前名家手跡,與碑刻異趣,也就直接影響到后來的書家。然而,那些增減之后的諸帖,復演為武岡帖、?;畋九c彭州本等化身。除淳化閣帖系統(tǒng)外,宋及以后各朝公私摹刻叢帖名目繁多,不勝枚舉。而這些法帖也就成為宋至活習書練字者之主要范本。一部淳化閣帖梏書成分絕少。大多是“稿本”之體,這是時代的趨勢所成。這種法帖的優(yōu)點是,它可以容納較多不同形式的書體面貌,比豐碑巨碣捶拓方便。可以說是一大優(yōu)點。盡管淳化閣帖參差訛雜,真?zhèn)位祀s,前人早已作了鑒別

6、,下過定論,確實不如后來的大觀等帖,這是不容諱言'的事實,但是淳化閣帖對我國書體流傳,尤其對宋代行書發(fā)展,確確實實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這是誰也否認不了的。然而,自活乾嘉年間金石小學興起,引起學者們對宋以前碑版刻石的重視,于是,碑碣、摩崖文字乃重為書家鉆研對象。但由于法帖自宋以后,摹勒翻刻既多,難免筆劃有誤,筆意失真,故自活中葉學者以碑版多作直接書石而加鐫刻,能存原作筆意,而有尊碑抑帖之說。實則碑與帖各具其妙:碑,方嚴深刻,氣勢雄強;帖,妍雅飛逸,意態(tài)瀟灑,優(yōu)劣之間,故兩者各有千秋。淳化閣帖的問世,當時據(jù)淳化閣帖再輯,再翻之帖,亦不計其數(shù)。金、元兩代,刻帖較少,至明、活復盛。直至近代攝影

7、、印刷術(shù)的高度發(fā)達,刻帖才告終止。近代最后刻的巨帙法帖,是霍邱裴氏壯陶閣法帖,共四十八卷。我國刻帖的歷史,可云:“始于淳化閣帖,終于壯陶閣帖”。帖有單行帖和集帖即叢帖、匯帖、套帖之分。單行帖,如定武蘭亭、平復帖、鴨頭丸帖、伯遠帖、爭座位帖等。集帖乂有集刻一家書與各家書之別。集刻一家書者,如顏真卿忠義堂帖、蘇軾的西樓蘇帖、米芾紹興米帖;集刻各家書者,如淳化閣帖、戲鴻堂帖、寶賢堂帖、真賞齋帖、快雪堂帖、三希堂法帖、壯陶閣帖等等。三、淳化閣帖明拓蘭刻卷六殘本48頁淳化閣帖明拓蘭刻卷六殘本48頁,經(jīng)檢索查對,此淳化閣帖卷六殘本與隴右學人天水著名學者馮國瑞所藏淳化閣帖明拓蘭州刻卷六殘本完全一致,應該是同

8、一版本刻石拓印。不過,從原石部分字跡殘損情況判定,此淳化閣帖卷六殘本拓印時間應該早于隴右學人天水著名學者馮國瑞所藏淳化閣帖明拓蘭州刻卷六殘本。馮國瑞1901-1963,1901年生于甘肅省天水縣石蓮谷,字仲翔,號牛翁,一號漁翁,別號麥積山樵。他七歲入私塾,十一歲考入天水私立亦渭小學,十五歲其父即請前活進士任承允、翩林哈銳為之講習古文辭。1921年,馮國瑞考入南京東南大學,畢業(yè)后復乂考入北平活華大學國學研究院深造,受業(yè)于梁啟超、王國維等國學大師門下,從而積淀了深厚的國學功底?;钊A國學研究院畢業(yè)后,曾任國立蘭州大學教授、中文系系主任,兼任西北師范學院國文系教授、宵海省政府秘書長,陜西省政府參謀等。

9、建國后,歷任甘肅省文物管理委員會主任、省政協(xié)委員等職務。著有絳華樓詩集、張介侯先生年譜、麥積山石窟志、炳靈寺石窟勘察記等,輯有守雅堂稿輯存等。四、淳化閣帖宋拓卷六殘本22頁此淳化閣帖卷六殘本22頁,原本裝裱精良,年久日深,僅存22頁。經(jīng)過與上面所述明拓蘭刻卷六殘本48頁原樣逐字比對,發(fā)現(xiàn)許多差異,明顯不是一個版本。由于淳化閣帖自宋以后,摹勒翻刻既多,難免筆劃有誤,筆意失真,但是,此淳化閣帖卷六殘本22頁,“字極豐穰,有神采”,細節(jié)鐫刻仔細,能存原作筆意,妍雅飛逸,意態(tài)瀟灑,優(yōu)劣之間,自有高低,明顯的是上面所述明拓蘭刻卷六殘本的祖本無疑。五、淳化閣帖卷六王羲之書一釋文1、法帖第六。王羲之書一。適

10、得書。知足下問。吾欲中泠。其憒憒。向宅上靜佳眠。都不知足下2、來門。其無意。恨不暫面。王羲之。知欲東。先期共至謝吳處。云何欲行。想忘3、耳。過此如命。差涼。啟可不。今日定顧不。遲面。力知問。王羲之。4、比奉對。對兄以釋。豈一。汝不可言。未知集聚日。但有5、慨嘆。各慎護。前與嫂試求屏風。遂不得茲為也。6、奄至此禍。情愿不遂。緬然永絕。癰之深至。情不能已。況汝豈可勝任。奈何。奈何。無由敘哀。悲酸。7、日月如馳。嫂棄背再周。去月穆松大祥。奉瞻廓然。永惟悲摧。情如切割。汝亦增慕。省疏酸感。8、兄靈柩垂至。永惟崩慕。癰貫心膂。癰當奈何計。慈顏幽翳垂卅年。而吾勿勿。不知堪臨。始終9、不發(fā)言。哽絕。當復奈何

11、。吾頃至勿勿。比加下。省別。具足下小大問。為慰。多分張。念足下懸情。武昌諸10、子。亦多遠宦。足下兼懷。并數(shù)問不。老婦頃疾篤。救命恒憂慮。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11、旦夕都邑。動靜活和。想足下使還。具時州將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數(shù)使命也。謝無奕外任。數(shù)書問。無他。仁祖日往。言12、尋悲酸。如何可言。伏想嫂安和。自下悉佳。松上下至。乖隔十八年。復得一集。且悲且慰。何物13、喻。嫂疾至篤。憂懷其深。穆松難為情地。自慰。猶小差。然故勿勿。冀得涼漸和耳。諸從并數(shù)有問。粗平安。惟修載在遠。音問不數(shù)。懸情。司州疾篤。不果西。公私可恨。足14、下所云。皆盡事勢。吾無問然。諸問想足下別具。不復言一。此諸賢粗可。時

12、見省。其為簡闊。遠頃異。多小患。而吾15、疾篤。不得數(shù)為嘆耳。宰相安和。殷生無恙。時面兄。當宣兄懷。16、啖豆鼠傷如佳。今送。能啖不。得足下旃蜀。胡桃藥二種。知足下至。戎鹽乃要也。是服食所17、此貞闕如18、須。知足下謂須服食。方回近之。未許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無緣見卿。以當一笑。秋中感懷。異雨冷。足下各可可19、耳。胛風遂欲成患。其憂之。力知問。王羲之頓首。乂不能不癰熙薦亡。政爾復何于求之。度政當求之內(nèi)事。余理不20、絕。求之一條。當有冀不。信罔然。前涂愿誨之。以悟其心。疾不退。潛損亦當日深。豈可以常理待之。此豈常21、憂。不審食復何如。云肌色可可。所堪轉(zhuǎn)勝。復以此慰。馳竦耳。吾有七

13、兒一女。皆同生?;槿⒁援?。惟一小者。尚未婚耳。22、過此一婚。便得至彼。今內(nèi)外孫。有十六人。足慰目前。足下情至委曲。故具示。省足下別疏。具彼土山川諸奇。揚雄蜀都。左太沖三23、都。殊為不備悉。彼故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傻霉.敻媲淝笥?。少人足耳。至時示意。遲此期。真以日為歲。想足下鎮(zhèn)彼24、土。未有動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領峨眉而旋。實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馳于彼矣。云譙周有孫。高尚不出。今25、為所在。其人有以副此志不。令人依依。足下具示。嚴啟平。司馬相如。揚子云。皆有后不。夫人遂善平康也。足下各可不。冀行復26、面。王羲之頓首。想小大悉佳。蔡家賓至。啟情感益深。唯當撥遣之耳。知足下

14、散勢小差。此慰27、無以為喻。云氣力故爾。復以悒怛。想散患得差。余當以漸消息耳。吾頃無一日佳。衰老之弊日至。夏不得有28、所啖。而猶有勞務。其劣劣。昨得熙廿六日書。云患氣。懸情。知足下連不快。何爾耿耿。善將29、適。吾積羸困。而下積日不斷。情慮尚深。殊乏自力。不能悉。小佳。更致問一一。適修載書。平安。30、羲之白。奉告慰。反側(cè)。伏想比安和。伯熊過。見之悲酸。大都可耳。惟垂心。羲之平平。一日白以具。羲之白。送此鯉魚。征與31、敬。耶不在不。乃邑邑不。月半哀悼兼至。奈何奈何。得告承復下。懸耿。至勿勿。愿不具。王羲之再拜。今遣鄉(xiāng)里人往口具也。32、此貞未釋33、闕如6字廿二日羲之報。近得書。即日乂得

15、永興書。甚慰。想在道可耳。吾疾故爾沉滯。憂悴解日。面34、近。不具。羲之報。四月廿三日羲之頓首。昨書不悉。啟可不。腫劇憂之。力遣。不一一。羲之頓首。闊別稍久。眷與35、時長。寒嚴。足下何如。想活豫耳。披懷之暇。復何致樂。諸賢從就。理當不疏。吾之朽疾。日就羸頓。加復風勞。諸無意賴。促膝未近。東望慨然。36、所冀日月易得。還期非遠耳。深敬宜音問。在數(shù)遇信匆遽。萬不一陳。旦極寒。得示。承夫人復小秋。不善得眠。助反側(cè)。想小爾。復37、進何藥。念足下猶悚息。卿可不。吾昨暮復大吐。小啖物便爾。旦來可耳。知足下念。王羲之頓首。卿與虞休意。書有所38、問。足下旨。為致誠答。令旨意致來。勿忘此意自決。今以資嚴。

16、知小大疾。連念勞心。四月五日羲之報。建安靈柩39、至。慈蔭幽絕。垂卅年。永惟慕。癰澈五內(nèi)。永酷奈何。無由言苦。臨紙摧哽。羲之報。吾昨得一日。一起。腹中極調(diào)適。無所為憂。但顧40、情不可言耳。侍中書白。徐侯遂危篤。恐無復冀。深令人反側(cè)。敬豫乃成委頓。令41、人深憂。適知十五日問?;詈蜑槲俊偷媚虾髥?。不想二庾速至。云始興奴長就。令人邑邑。想無所至耳。42、還具示問。追尋傷悼。但有癰心。當奈何奈何。得告慰之。吾昨頻哀感。便欲不自勝舉。旦復服散行之。益頓乏。推43、理皆如足下所誨。然吾老矣。余愿未盡。唯在子輩耳。一旦哭之。垂盡之年。將無復理。此當何益。冀小卻漸消散耳。省卿書。44、但有酸塞。足下念顧

17、言散。所豁多也。王羲之頓首。不得臨川問。懸:心不可言。子嵩之子來。數(shù)有使。冀因得問。示之。45、得袁。二謝書。具。為慰。袁生暫至都。已還未。此生至到之懷。吾所也。想小大皆佳。知賓猶爾。耿耿。想得夏節(jié)佳也。念啟46、勞心。賢姊大都轉(zhuǎn)差。然故有時嘔食不已。至足言年衰疾久。亦非可倉卒。大都轉(zhuǎn)差為慰。以大近不復服散。常將陟厘也。此47、藥為益。如啟告。適太常。司州。領軍諸人廿五六書。皆佳。司州以為平復。此慶慶可言。余親親皆佳。大奴以還吳也。48、冀或見之。司州供應寥落。去無期也。不果者。公私之望無理?;驈褪歉?。得大等書。慰心。今因書也。野49、數(shù)言疏。平安定。太宰中郎。近因得里人書。想至。知故面腫。耿耿。今差不。吾比日食意如差。而髀中故50、不差。以此為至患。至不可勞。力數(shù)字。令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