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圓柱齒輪減速器方案設計書報告_第1頁
一級圓柱齒輪減速器方案設計書報告_第2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計算說明書設計題目帶式運輸機傳動系統(tǒng)設計專 業(yè)機電一體化技術班級設計人完成日期 2011-9-21目錄一、 傳動方案擬定 . .3二、 電動機的選擇. 4二、 確定傳動裝置總傳動比及分配各級的傳動比. 6三、 傳動裝置的運動和動力設計. 7四、 普通V帶的設計. 10六、齒輪傳動的設計. 14五、 傳動軸的設計. .17八、 箱體的設計. 25九、 聯(lián)軸器的設計. 27十、潤滑和密封的設計.28機械設計課程設計任務書、設計題目:帶式運輸機傳動系統(tǒng)設計、傳動方案圖:Ill三、原始數(shù)據(jù)輸送帶壓力F(N)2600N輸送帶速度v(m/s)1.8ms滾筒直徑D(mm)400mm四、工作條

2、件:帶式輸送機在常溫下連續(xù)工作,單向運轉,空載起動,工作載荷平穩(wěn);兩 班制(每班工作8小時),要求減速器設計壽命為8年,大修期為3年,大批 量生產(chǎn);輸送帶工作的允許誤差為土5%,三相交流電源的電壓為380/220V。一、傳動方案擬定1、工作條件:使用年限 8 年,工作為兩班工作制,載荷平穩(wěn),環(huán)境常溫。2、原始數(shù)據(jù):滾筒圓周力 F=2600N ;帶速 V=1.8m/s;滾筒直徑 D=400mm。方案擬定:采用V帶傳動與齒輪傳動的組合,即可滿足傳動比要求,同時由于帶傳動具有良好的緩沖,吸振性能,適應大起動轉矩工況要求,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維護方便。III二、電動機選擇1、電動機類型和結構的選擇:

3、選擇 Y 系列三相異步電動機,此系列電動機屬于一般用途的全封閉自扇冷電動機,其結構簡單,工作可靠,價格低廉,維護方便,適用于不易燃,不易爆,無腐蝕性氣體和無特殊要求的機械。2、電動機容量選擇:電動機所需工作功率為:式(1):Pd=Pw/ na(kw)由式(2): Pw=FV/1000 (KW)因此Pd=FV/1000na (KW)由電動機至運輸帶的傳動總效率為:n總=niX“2乂耳3乂耳4乂耳5式中:n1、n2、n3、n4、n5分別為帶傳動、軸承、齒輪傳 動、聯(lián)軸器和卷筒的傳動效率。取耳1=0.96,n2 =.99,n3=0.97,n4 = 0.99貝U:n總=0.96x0.993x0.97x

4、0.99X0.96=0.86所以:電機所需的工作功率:Pd= FV/1000n總=(2600 x1.8)/(1000 x0.86)=5.44 (kw)3、確定電動機轉速 卷筒工作轉速為:n卷筒=60 x1000V/( n D)=(60X1000X1.8)/(400 n )=86 r/min查機械設計課程設計表 14-8 推薦的傳動比合理范圍,取 圓柱齒輪傳動一級減速器傳動比范圍I=36。取V帶傳動比I1 =24。則總傳動比理論范圍為:Ia=624。故電動機轉速的可選范為Nd=Iaxn卷筒=(6 24)x86=516 2064 r/min則符合這一范圍的同步轉速有:1000 r/min 和 15

5、00r/min方 案 電動 機型 號額定功 率電動機轉速(r/mi n)電動機重量參 考價 格傳動裝置傳動比同步轉速滿載 轉速總傳動比V帶 傳動減速器1Y132S-45.51500 144068kg32016.73.345.012Y132M2-65.51000 96084kg48011.16 2.83.993Y160M2-85.575072012407108.372.363.54綜合考慮電動機和傳動裝置的尺寸、重量、價格和帶傳動、減速器傳動比,可見第 2 方案比較適合。此選定電動機型號為 Y132M2-6。電動機主要外形和安裝尺寸:中心高H外形尺寸LX(AC/2+AD)XHD底角安裝尺 寸AX

6、B地腳螺栓孔 直徑K軸伸尺寸DXE裝鍵部位尺寸FXGD132520X345X216X1781228X8010X41315三、確定傳動裝置的總傳動比和分配級傳動比AC/?AD口IH遂11 I口由選定的電動機滿載轉速 nm和工作機主動軸轉速 n1、可得傳動裝置總傳動比為:ia=nm/n=nm/n卷筒=960/86=11.16總傳動比等于各傳動比的乘積分配傳動裝置傳動比ia=ioXi(式中 io、i 分別為帶傳動和減速器的傳動比)2、分配各級傳動裝置傳動比:按表 14-8,取 io=2.8(普通V帶i=24)因為:ia= ioxi所以:i1= ia/ io=11.16/2.8= 3.99四、傳動裝置

7、的運動和動力設計將傳動裝置各軸由高速至低速依次定為I軸,H軸, 以及io,i1,為相鄰兩軸間的傳動比no1,n12,為相鄰兩軸的傳動效率Pi,Pn,為各軸的輸入功率(KW)Ti,Tn,為各軸的輸入轉矩(N m)ni,nn為各軸的輸入轉矩(r/min )可按電動機軸至工作運動傳遞路線推算,得到各軸的運動和動 力參數(shù)1、 運動參數(shù)及動力參數(shù)的計算 (1)計算各軸的轉數(shù):I軸:ni=nm/ io=960/2.8=342.86(r/min )H軸:nn= ni/ ii=342.86/3.99=85.93 r/min卷筒軸:n山=nn(2)計算各軸的功率:I軸:Pi=PdX n01=PdX ni=5.4

8、4X0.96=5.22(KW)n軸:Pn= PiX n12= PiXn2Xn3=5.22X0.99X0.97=5.02( KW)卷筒軸:Pm= Pn23= Pnn2 耳4=5.02X0.99X0.99=4.92(KW)計算各軸的輸入轉矩:電動機軸輸出轉矩為:Td=9550Pd/nm=9550X5.44/960=54.12 N mI軸:Ti= Td i0n01= Td i0ni=54.12X2.8X0.96=145.47 NmH軸:Tn= Ti iin12= Ti iin2 n3=145.47X3.99X0.99X0.97=557.38 Nm卷筒軸輸入軸轉矩:T山=Tnn2 n4=546.29

9、N m計算各軸的輸出功率:由于in軸的輸出功率分別為輸入功率乘以軸承效率:故:P =PiX n軸承=5.22X0.99=5 KWP=PHX n軸承=5.02X0.99=4.95 KWP卷筒=p卷筒Xn軸承=4.92X0.99=4.87 KW計算各軸的輸出轉矩:由于in軸的輸出功率分別為輸入功率乘以軸承效率: 則:T= TiX n軸承=145.47X0.99=144.02 NmT= TnXn軸承=557.38X0.99=551.81 NmT筒=T卷筒Xn軸承=546.29X0.99=540.83 Nm綜合以上數(shù)據(jù),得表如下:軸名效率P(KW)轉矩T(N m)轉速 nr/mi n傳動比i效率n輸入

10、輸出輸入輸出電動機軸5.4454.129602.50.96i軸5.225.17145.47144.02342.864.460.96五.V 帶的設計(1 )選擇普通 V 帶型號由PC=KAP=1.1X5.5=6.05 ( KW)根據(jù)機械工程設計基礎表9-7 得知其交點在 A、B 型交界線處,故 A、B 型兩方案待定:方案 1:取 A 型 V 帶確定帶輪的基準直徑,并驗算帶速:則取小帶輪 di=100mmd2=ni di (1-e)/n2=idi (1-e)=2.8X100X(1-0.02)=274.4mm由表 9-2 取 d2=274mm(雖使 n2 略有減少,但其誤差小于5%,故允許帶速驗算:

11、 V=n1 d1n/ (1000X60)=960X100 n/(1000X60)=5.024 m/s介于 525m/s 范圍內(nèi),故合適確定帶長和中心距 a:0.7(d1+d2) aow2(d1+d2)0.7X(100+274)wa02X(100+274)262.08wao120 合適確定帶的根數(shù)Z=Pc/(P0+AP0)KLKa)=6.05/(0.95+0.11)x0.96x0.95)=6.26故要取 7 根 A 型 V 帶計算軸上的壓力由 9-18 的初拉力公式有Fo=500PC(2.5/Ka-1)/zc+qv22=500 x6.05X(2.5/0.95-1)/(7X5.02)+0.17X5

12、.022= 144.74 N由 9-19 得作用在軸上的壓力FQ=2zFosin(a/2)=2X7X242.42Xsin(155.01/2)=1978.32 N方案二:取 B 型 V 帶確定帶輪的基準直徑,并驗算帶速:則取小帶輪 d1=140mmd2=ni di (1-e)/n2=idi (1-e)=2.8X140X(1-0.02)=384.16mm由表 9-2 取 d2=384mm(雖使 n2 略有減少,但其誤差小于5% ,故允許 )帶速驗算: V=n1 d1n/ (1000X60)=960X140 n/(1000X60)=7.03 m/s介于 525m/s 范圍內(nèi),故合適確定帶長和中心距

13、a:0.7(d1+d2) aoW2(d1+d2)0.7X(140+384)w a120 合適 確定帶的根數(shù)Z=Pc/(Po+APo)KLKa)=6.05/(2.08+0.30)x1.00 x0.95)=2.68 故取 3 根 B 型 V 帶計算軸上的壓力由 9-18 的初拉力公式有Fo=500PC(2.5/Ka-1)/zc+qv2=500 x6.05x(2.5/0.95-1)/(3x7.03)+0.17x7.032=242.42 N由 9-19 得作用在軸上的壓力FQ=2zF0sin(a/2)=2x3x242.42xsin(16o.o/2)=1432.42 N綜合各項數(shù)據(jù)比較得出 方案二 更適

14、合六、齒輪傳動的設計(1)、選定齒輪傳動類型、材料、熱處理方式、精度等級。小齒輪選硬齒面,大齒輪選軟齒面,小齒輪的材料為45 號鋼調(diào)質,齒面硬度為 250HBS,大齒輪選用 45 號鋼正 火,齒面硬度為 200HBS。帶輪示意圖如下:齒輪精度初選 8 級(2)、初選主要參數(shù)Zi=20 , u=4.5Z2=Ziu=20X4.5=90取書a=0.3,貝 y 書d=0.5 ( i+1) =0.675(3)按齒面接觸疲勞強度計算計算小齒輪分度圓直徑確定各參數(shù)值1載荷系數(shù) 查課本表 6-6 取 K=1.22小齒輪名義轉矩T仁9.55x 106XP/ni=9.55x106x4.23/342.86=1.18

15、x105N mm材料彈性影響系數(shù)由表 6-7 ZE=189.84區(qū)域系數(shù) ZH=2.5重合度系數(shù)E t=1.88-3.2 ( 1/Z1+1/Z2) =1.88-3.2X(1/20+1/90) =1.69 許用應力 查圖 6-21 (a)%/ =O錚皿=560查表 6-8 按一般可靠要求取SH=10H lim 2SHSH= 610MPa= 560MPa取兩式計算中的較小值,即(TH1=560Mpa于是dihx 1.2x1,18xl054 5 + lp89 8x2 5x0.77?V1I 560;=52.82 mm(4) 確定模數(shù)m=d1/Z1 52.82/20=2.641取標準模數(shù)值 m=3(5)

16、 按齒根彎曲疲勞強度校核計算校核式中 小輪分度圓直徑 d1=m Z=3x20=60mm2齒輪嚙合寬度 b= d d1=1.0 x60=60mm3復合齒輪系數(shù) YFS1=4.38 YFS2=3.95重合度系數(shù) 丫丫 & =0.25+0.75/t=0.25+0.75/1.69=0.6938許用應力 查圖 6-22 (a)cr Fiim1=245MPaaFiim2=220Mpa1,5滾動軸承2軸3齒輪軸的輪齒段4套筒6密封蓋7軸端擋圈8軸承端蓋9帶輪10鍵(2)按扭轉強度估算軸的直徑選用 45#調(diào)質,硬度 217255HBS軸的輸入功率為 Pi=4.32 KW轉速為 nI=342.86 r/

17、minYFS1查表 6-8,取 SF=1.25則 5=寺煜=1嘶CFIim2220FH2176MPaSF1.25計算大小齒輪的YFS并進行比較4.38=0.02234YFS2196葉殳3.95二0.02244176YFS1C3 =115呻一:=26.76mmY n】V 342.86(3 )確定軸各段直徑和長度從大帶輪開始右起第一段,由于帶輪與軸通過鍵聯(lián)接,則軸應該增加 5%,取 D 仁30mm,又帶輪的寬度B= (Z-1 ) e+2 f=(3-1)x18+2x8=52 mm則第一段長度 L1=60mm右起第二段直徑取 D2=38mm根據(jù)軸承端蓋的裝拆以及對軸承添加潤滑脂的要求和箱體的厚度,取端

18、蓋的外端面與帶輪的左端面間的距離為30mm,則取第二段的長度 L2=70mm右起第三段,該段裝有滾動軸承,選用深溝球軸承,則軸 承有徑向力,而軸向力為零,選用6208 型軸承,其尺寸為 dxDxB=40 x80 x18,那么該段的直徑為D3=40mm,長度為L3=20mm4右起第四段,為滾動軸承的定位軸肩,其直徑應小于 滾動軸承的內(nèi)圈外徑,取D4=O48mm,長度取 L4= 10mm5右起第五段,該段為齒輪軸段,由于齒輪的齒頂圓直徑為66mm,分度圓直徑為 60mm,齒輪的寬度為 65mm,貝 V, 此段的直徑為 D5=66mm,長度為 L5=65mm6右起第六段,為滾動軸承的定位軸肩,其直徑

19、應小于滾動軸承的內(nèi)圈外徑,取 D6=O48mm長度取 L6= 10mm7右起第七段,該段為滾動軸承安裝出處,取軸徑為D7=40mm,長度 L7=18mm(4) 求齒輪上作用力的大小、方向1小齒輪分度圓直徑: d1=60mm作用在齒輪上的轉矩為:T1 =1.18x105N mm3求圓周力: FtFt=2T2/d2=2x1.18x105/60=1966.67NGD 求徑向力 FrFr=Fttana=1966.67xtan20=628.20NFt, Fr的方向如下圖所示(5)軸長支反力根據(jù)軸承支反力的作用點以及軸承和齒輪在軸上的安裝位置, 建立力學模型。水平面的支反力:RA=RB=F”2=983.3

20、3 N垂直面的支反力:由于選用深溝球軸承則Fa=0那么RARB=FrX62/124=314.1 N(6) 畫彎矩圖右起第四段剖面 C 處的彎矩:水平面的彎矩:MC=PAX62=60.97 Nm垂直面的彎矩:MC1= MC2=RAX62=19.47 Nm合成彎矩:Me=MC2 =. Mc2M=60.97219.472=64.0Nm(7)畫轉矩圖: T= FtXdi/2=59.0 Nm(8) 畫當量彎矩圖因為是單向回轉,轉矩為脈動循環(huán),a=0.6可得右起第四段剖面 C 處的當量彎矩:MeC2=:MC22(a T)2=73.14Nm(9) 判斷危險截面并驗算強度右起第四段剖面C處當量彎矩最大,而其直

21、徑與相鄰段相差不大,所以剖面 C 為危險截面。已知 MeC2=73.14Nm ,由課本表 13-1 有:彷-1 =60Mpa 貝 V:(T e= MeC2/W= MeC2/(0.1 D43)=73.14X1000/(0.1X443)=8.59 Nm:彷-i右起第一段 D 處雖僅受轉矩但其直徑較小,故該面也為危險截面:MD = . ( aT)= 0.6 59 = 35.4Nm(T e=MD/W=MD/(0.1 D13)=35.4X1000/(0.1X303)=13.11 Nm:T-1所以確定的尺寸是安全的。受力圖如下:1,5滾動軸承2軸3齒輪4套筒6密圭寸蓋7鍵8軸承端蓋9軸端擋圈10半聯(lián)軸器輸

22、出軸的設計計算(1)確定軸上零件的定位和固定方式(如上圖)(2)按扭轉強度估算軸的直徑19.47Nn餌TTP選用 45#調(diào)質,硬度 217255HBS軸的輸入功率為 Pn=4.11 KW轉速為 nn=77.22 r/min根據(jù) 13-2 式,并查表 13-2,取 c=1154 11=115377.22 3.28mm(3 )確定軸各段直徑和長度1從聯(lián)軸器開始右起第一段,由于聯(lián)軸器與軸通過鍵聯(lián)接,則軸應該增加 5%,取45mm,根據(jù)計算轉矩TC=KAXTn=1.3X518.34=673.84Nm,查標準 GB/T 5014 2003,選用 LXZ2型彈性柱銷聯(lián)軸器,半聯(lián)軸器長度為l1=84mm,軸

23、段長 L1=82mm2右起第二段,考慮聯(lián)軸器的軸向定位要求,該段的直徑取52mm,根據(jù)軸承端蓋的裝拆及便于對軸承添加潤滑脂的要求,取端蓋的外端面與半聯(lián)軸器左端面的距離為30mm,故取該段長為 L2=74mm右起第三段,該段裝有滾動軸承,選用深溝球軸承,則軸承有徑向力,而軸向力為零,選用6211 型軸承,其尺寸為 dxDxB=55x100X21,那么該段的直徑為 55mm,長度為 L3=36右起第四段,該段裝有齒輪,并且齒輪與軸用鍵聯(lián)接,直徑要增加 5%,大齒輪的分度圓直徑為270mm,則第四段的直徑取60mm,齒輪寬為 b=60mm,為了保證定位的可靠性,取軸段長度為 L4=58mm5右起第五

24、段, 考慮齒輪的軸向定位,定位軸肩,取軸肩的直徑為 D5=66mm ,長度取 L5=10mm6右起第六段,該段為滾動軸承安裝出處,取軸徑為D6=55mm,長度 L6=21mm(4) 求齒輪上作用力的大小、方向1大齒輪分度圓直徑:di=270mm2作用在齒輪上的轉矩為:T1 =5.08x105Nmm3求圓周力:FtFt=2T2/d2=2x5.08x105/270=3762.96NGD求徑向力 FrFr=Fttana=3762.96xtan20=1369.61NFt,F(xiàn)r的方向如下圖所示(5) 軸長支反力 根據(jù)軸承支反力的作用點以及軸承和齒輪在軸上的安裝位置,建立力學模型。水平面的支反力: RA=

25、RB=Ft/2 = 1881.48 N 垂直面的支反力:由于選用深溝球軸承則 Fa=0那么 RA=RB=Frx62/124= 684.81 N(6)畫彎矩圖右起第四段剖面 C 處的彎矩:水平面的彎矩: MC=RAx62= 116.65 Nm垂直面的彎矩: Mei MC2RA62=41.09 Nm合成彎矩:2 2 2 2Mei=Mc2 aMcMei60.97 19.47 =123.68Nm(7)畫轉矩圖:T= FtXd2/2=508.0 Nm(8) 畫當量彎矩圖因為是單向回轉,轉矩為脈動循環(huán),a=0.6可得右起第四段剖面 C 處的當量彎矩:Mec2二MC22(a T)2=307.56 Nm(9)

26、 判斷危險截面并驗算強度1右起第四段剖面c 處當量彎矩最大,而其直徑與相鄰段相差不大,所以剖面 e 為危險截面。已知 MeC2=307.56Nm,由課本表 13-1 有:彷-1 =60Mpa 貝 V:(T e= MeC2/W= MeC2/(0.1 D43)=307.56X1000/(0.1X603)=14.24 Nm:彷-12右起第一段 D 處雖僅受轉矩但其直徑較小,故該面也為 危險截面:MD= ( aT)2=0.6 508.0 = 304.8Nm(T e= MD/W= MD/(0.1 D13)=304.8X1000/(0.1X453)=33.45 Nm:T-1所以確定的尺寸是安全的以上計算所

27、需的圖如下:八.箱體結構設計(1)窺視孔和窺視孔蓋在減速器上部可以看到傳動零件嚙合處要開窺 視孔,以便檢查齒面接觸斑點和赤側間隙,了解嚙合情況。潤滑 油也由此注入機體內(nèi)。窺視孔上有蓋板,以防止污物進入機體內(nèi) 和潤滑油飛濺出來。(2)放油螺塞減速器底部設有放油孔,用于排出污油,注油前用螺塞賭注(3)油標油標用來檢查油面高度,以保證有正常的油量。油標有各種結構類型,有的已定為國家標準件。(4)通氣器減速器運轉時,由于摩擦發(fā)熱,使機體內(nèi)溫度升高,氣壓 增大,導致潤滑油從縫隙向外滲漏。所以多在機蓋頂部或窺視孔蓋 上安裝通氣器,使機體內(nèi)熱漲氣自由逸出, 達到集體內(nèi)外氣壓相 等, 提高機體有縫隙處的密封性

28、能。(5)啟蓋螺釘機蓋與機座結合面上常涂有水玻璃或密封膠,聯(lián)結后結 合較緊,不易分開。為便于取蓋,在機蓋凸緣上常裝有一至二個啟 蓋螺釘,在啟蓋時,可先擰動此螺釘頂起機蓋。 在軸承端蓋上也可 以安裝啟蓋螺釘, 便于拆卸端蓋。對于需作軸向調(diào)整的套環(huán),如裝 上二個啟蓋螺釘,將便于調(diào)整。(6)定位銷 為了保證軸承座孔的安裝精度,在機蓋和機座用螺栓聯(lián) 結后,鏜孔之前裝上兩個定位銷,孔位置盡量遠些。如機體結構是 對的,銷孔位置不應該對稱布置。(7)調(diào)整墊片調(diào)整墊片由多片很薄的軟金屬制成,用一調(diào)整軸承間 隙。有的墊片還要起調(diào)整傳動零件軸向位置的作用。(8)環(huán)首螺釘、吊環(huán)和吊鉤在機蓋上裝有環(huán)首螺釘或鑄出吊環(huán)或

29、吊 鉤,用以搬運或拆卸機蓋。(9)密封裝置 在伸出軸與端蓋之間有間隙,必須安裝密封件,以防 止漏油和污物進入機體內(nèi)。密封件多為標準件,其密封效果相差很 大,應根據(jù)具體情況選用。箱體結構尺寸選擇如下表:名稱符號尺寸(mm)機座壁厚8機蓋壁厚S18機座凸緣厚度b12機蓋凸緣厚度bi12機座底凸緣厚度b220地腳螺釘直徑df20地腳螺釘數(shù)目n4軸承旁聯(lián)結螺栓直徑d116機蓋與機座聯(lián)接螺栓直徑d212聯(lián)軸器螺栓d2的間距l(xiāng)160軸承端蓋螺釘直徑d310窺視孔蓋螺釘直徑d48定位銷直徑d8df, d1,d2至外機壁距離C126, 22, 18df, d2至凸緣邊緣距離C224, 16軸承旁凸臺半徑R124, 16凸臺高度h根據(jù)低速級軸承座外徑確定,以便于扳手操作為 準外機壁至軸承座端面距離1160,44大齒輪頂圓與內(nèi)機壁距離112齒輪端面與內(nèi)機壁距離210機蓋、機座肋厚m1,m27,7軸承端蓋外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