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22年臨床醫(yī)學檢驗技術(師)資格考試題庫-全題型版(共6個部分-1)一、單選題1.血液流變學中,血液A、屬于牛頓流體B、屬于非牛頓流體C、血液黏度的變化與其切變率無關D、低切變率下,全血黏度低E、高切變率下,全血黏度高答案:B解析:作為一個整體,全血是一種非牛頓流體,這種流體的表觀黏度隨切變率的改變而改變,血液的非牛頓特性在低切變率下表現得最為顯著,在相同紅細胞比容的條件下,低切變速率下,全血黏度高,在高切變速率下,全血黏度低。當液體的表觀黏度不隨切變率的變化而變化時,這種液體稱為牛頓流體,比如血漿和水。2.胞質中開始出現嗜堿性顆粒的階段是A、原始粒細胞B、早幼粒細胞C、中幼粒細胞D、晚幼
2、粒細胞E、桿狀核粒細胞答案:C解析:粒細胞系統(tǒng)中,中幼粒細胞階段胞質中開始出現中性、嗜酸性或嗜堿性顆粒。3.在各項酯酶染色(除AS-D萘酚酯酶染色外)中,陽性反應能夠被氟化鈉抑制的細胞是A、粒細胞B、淋巴細胞C、紅細胞D、漿細胞E、單核細胞答案:E解析: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和堿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的共同特點是單核細胞系統(tǒng)可呈陽性反應,反應可被氟化鈉抑制,其他系統(tǒng)可呈陽性反應,反應不被氟化鈉抑制。4.屬于原發(fā)性骨髓纖維化特點的是A、堿性磷酸酶染色陰性B、過碘酸-雪夫反應減弱C、白細胞計數常大于50*109/LD、Ph染色體陰性E、胸骨壓痛較多見答案:D解析:骨髓纖維化需與慢性
3、粒細胞白血病相鑒別。骨髓纖維化Ph染色體陰性,慢性粒細胞白血病Ph染色體90%以上陽性。選項A、B、C、E均為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特點。5.下列疾病中存在骨髓細胞核質發(fā)育不平衡的是A、缺鐵性貧血B、免疫性溶血性貧血C、失血性貧血D、再生障礙性貧血E、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答案:A解析:缺鐵性貧血為增生性貧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細胞增生活躍或明顯活躍,主要以紅系增生為主,增生的紅系細胞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體積較正常為小,胞質少而著色偏藍,邊緣不整,呈鋸齒狀或破布狀,顯示胞質發(fā)育落后,血紅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致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濃縮塊狀,表現為“核老質幼”的核質發(fā)育不平衡改變。選項中其他貧
4、血均無此改變。6.以下情況中進行糖原染色時幼紅細胞呈陽性反應的是A、巨幼紅細胞性貧血B、溶血性貧血C、再生障礙性貧血D、缺鐵性貧血E、白血病答案:D解析:缺鐵性貧血進行糖原染色時幼紅細胞可呈陽性反應。7.出生后在正常情況下,產生紅細胞的場所是A、胸腺B、肝臟C、脾臟D、淋巴結E、骨髓答案:E解析:出生后(2個月后)在正常情況下,骨髓是唯一產生紅細胞、粒細胞和血小板的場所。但在某些病理情況下,如骨髓纖維化、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惡性貧血時,肝、脾、淋巴結等組織可重新恢復其造血功能,稱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腎上腺、腹腔的脂肪和胃腸道等。8.缺鐵性貧血的病因是A、感染B、酗酒C、鉛中毒
5、D、營養(yǎng)不良E、長期輸血答案:D解析:缺鐵性貧血的病因有攝入減少(如營養(yǎng)不良)、吸收障礙(如胃炎)、失血。9.以下地中海貧血的貧血程度輕的是A、HbH病B、HbBarts病C、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純合子型D、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雜合子型E、混合型地中海貧血答案:D解析: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輕型是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的雜合子型,貧血程度輕。10.以下試驗能確定鐮狀細胞貧血的是A、熱變性試驗B、鐮狀細胞溶解度試驗C、HbF酸洗脫法試驗D、肽鏈分析E、Coombs試驗答案:B解析:鐮狀細胞貧血時,鐮狀細胞溶解度試驗陽性。11.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者血中存在的嗜異性凝集素陽性反應達到最高滴定度是在A
6、、12周B、23周C、34周D、23個月E、36個月答案:B解析: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患者血中存在嗜異性抗體,該抗體屬于IgM,能使綿羊和馬的紅細胞凝集,故又稱嗜異性凝集素。該抗體不被含有Forssman抗原組織所吸收,因而與正常人血清中的嗜異性Forssman抗體不同。患者嗜異性凝集素陽性反應常在起病后第12周出現,第23周凝集素滴定度達到最高,一般能在體內保持36個月或更長時間。12.關于MDS的FAB分類中,被WHO刪除的類型是A、RAB、RASC、RAEBD、RAEB-TE、CMML答案:D解析: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FAB分類進行了修訂,與FAB分類相比,WHO分類與英不同的是,診
7、斷AML標準中外周血或骨髓原始細胞比例由30%減低至20%,故刪除了FAB分類中RAEB-T型,WHO認為RAEB-T與AML的臨床反應和預后相似。13.中性晚幼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呈陽性反應見于A、急性粒細胞白血病B、陣發(fā)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C、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D、慢性粒細胞白血病E、類白血病答案:E解析:類白血病反應時的堿性磷酸酶染色積分值明顯增高,中性桿狀核粒細胞的堿性磷酸酶活性增強,甚至中性晚幼粒細胞也呈陽性反應。因此本法為常用于鑒別慢粒和類白血病反應及觀察慢粒療效的指標之一。其余選項均為堿性磷酸酶染色積分值降低。14.在使用大劑量肝素時,既可獲得最佳抗凝療效又無嚴重的出血風險的AP
8、TT測定值范圍應是較正常對照值A、無顯著改變B、縮短10秒以上C、延長3秒以上D、延長10秒以上E、延長1.53.0倍答案:E解析:PTT是用于監(jiān)測普通肝素抗凝治療的首選指標.在使用中等劑量和大劑量時,使APTT較正常對照值延長1.53.0倍,這既可取得最佳抗凝療效,又無嚴重的出血風險。15.能夠被蛋白C滅活的凝血因子是A、FB、FaC、FD、FaE、F答案:D解析:活化蛋白C(APC)在蛋白S(PS)的輔助下,形成FPS-APC-磷脂復合物,該復合物可以滅活Fa和Fa。選項C、E為非活化狀態(tài),APC對F無滅活作用。16.中性晚幼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染色呈陽性反應的疾病是A、慢性粒細胞白血病B、類
9、白血病反應C、急性粒細胞白血病D、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E、病毒性感染答案:B解析:堿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細胞中,除巨噬細胞可呈陽性反應外,其他血細胞均呈陰性反應。在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和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堿性磷酸酶染色積分值減低,但在類白血病時,堿性磷酸酶染色積分值明顯增高,中性桿狀核粒細胞堿性磷酸酶活性增強,甚至中性晚幼粒細胞也呈陽性反應。17.紅細胞生成的調節(jié)因素是A、血中鈣的含量B、血中鎂的含量C、血中EPO的含量D、葉酸含量E、維生素B12的含量答案:C解析:紅細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細胞,在紅細胞生成素(EPO)作用下分化為原紅細胞,經過有絲分裂繼續(xù)分化,故紅細胞生成的調節(jié)因素
10、是血中EPO的含量。18.霍奇金病的骨髓穿刺涂片中具有重要診斷意義的細胞是A、戈謝細胞B、尼曼-匹克細胞C、原始淋巴細胞D、R-S細胞E、原始漿細胞答案:D解析:霍奇金病的惡性細胞,即R-S(Reed-Stenberg)細胞,典型形態(tài)為巨大雙核或多核細胞。19.符合堿性磷酸酶活性生理性改變的是A、老年期活性增高B、劇烈運動后活性降低C、分娩時活性增高D、月經經前期活性降低E、緊張時活性降低答案:C解析:在堿性磷酸酶的生理變化中,老年期活性顯著降低,劇烈運動、分娩時、經前期、緊張時堿性磷酸酶活性均增高。20.下述表述正確的是A、總鐵結合力可直接檢測B、測總鐵結合力需先測血清鐵C、測總鐵結合力時不
11、需用重質碳酸鈣作吸附劑D、總鐵結合力就是飽和鐵結合力E、血清鐵結合力正常人為48.387.0)mol/L答案:B解析:總鐵結合力需先測血清鐵,再于血清內加入已知過量鐵溶液,使其與未飽和的轉鐵蛋白結合,再加入吸附劑如輕質碳酸鎂除去多余的鐵。正常人血清總鐵結合力為48.378.0mol/L。21.屬于骨髓檢驗禁忌證的是A、原始細胞增多B、白細胞減少C、紅細胞減少D、血小板減少E、凝血因子減少答案:E解析:由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因子缺陷)屬于骨髓檢驗的禁忌證。其他選項均為骨髓檢驗的適應證。22.血友病排除試驗顯示,BT和vWF:Ag正常,可以排除A、因子抑制物B、遺傳性纖維蛋白原缺
12、陷癥C、血管性血友病D、遺傳性因子缺乏癥E、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答案:C解析:血管性血友病時,vWF降低,vWF正常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vWF多聚體檢測異常,BT延長。排除因子抑制物的存在需要作復鈣交叉試驗。遺傳性纖維蛋白原缺陷癥通過纖維蛋白原水平測定以及凝血酶和爬蟲酶凝固時間延長,不能被甲苯胺藍糾正加以診斷。因子缺乏癥需要APTT、PT、因子定性試驗以及因子亞基抗原含量測定加以診斷。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時,BT延長,但vWF正常。23.主要作用于早期造血干細胞的早期造血因子是A、CSF-MB、SCFC、EPOD、TPOE、GSF-GM答案:B解析:干細胞因子(SCF)可以與IL-3或IL-2協(xié)同刺激干
13、細胞CD34+Lin的生長,可以協(xié)同IL-3刺激造血祖細胞的生長等。A、C、D、E等選項均為作用于后階段的晚期造血因子。24.在血細胞的增殖中,與多數系統(tǒng)增殖方式不同的是A、粒細胞系B、紅細胞系C、巨核細胞D、淋巴細胞系E、單核細胞系答案:C解析:有絲分裂是血細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在這種增殖中,母細胞有絲分裂形成的子細胞同時都趨向分化成熟。巨核細胞的增殖與其他系統(tǒng)的增殖不同,其他系統(tǒng)細胞在DNA合成后,隨即分裂成兩個子細胞。而巨核細胞則是以連續(xù)雙倍增殖DNA的方式,即細胞核成倍增殖,每增殖一次,核即增大一倍,而胞質并不分裂,故巨核細胞體積逐漸增大,屬多倍體細胞。25.檢測細胞內鐵應觀察100個細
14、胞,其中包括中幼紅細胞和A、原始紅細胞B、早幼紅細胞C、晚幼紅細胞D、網織紅細胞E、成熟紅細胞答案:C解析:細胞內鐵的檢測方法為油鏡下分別計數100個中幼紅細胞和晚幼紅細胞觀察細胞內有無普魯士藍反應顆粒,計數鐵顆粒陽性細胞和陰性細胞的比例。26.應與原發(fā)性漿細胞白血病進行鑒別的是A、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B、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D、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E、多毛細胞白血病答案:D解析:繼發(fā)性漿細胞白血病主要來自多發(fā)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癥等,其白血病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與原發(fā)性漿細胞白血病基本相似。27.在胚胎期,骨髓成為造血高度發(fā)育的階段是在人胚發(fā)育的A、第1周B
15、、第2周末至第9周C、第6周至第7個月D、第3個月至第6個月E、第8個月答案:E解析:在胚胎期第1周(選項A)時,尚無造血。選項B為中胚葉造血期,此時血島是人類最初的造血中心。選項C為肝臟造血期,第3個月至第6個月(選項D)時,胎肝是體內主要的造血場所。第8個月時(選項E)骨髓造血已高度發(fā)育,此時骨髓成為造血中心。28.多毛細胞白血病鑒別診斷采用A、過氧化物酶染色B、堿性磷酸酶染色C、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D、過碘酸-雪夫反應E、酸性磷酸酶染色答案:E解析:多毛細胞白血病時,多毛細胞的酸性磷酸酶染色為陽性反應,此酶耐L-酒石酸的抑制作用;淋巴瘤細胞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的淋巴細胞,酸性磷酸酶
16、染色也呈陽性反應,但此酶可被L-酒石酸抑制。29.“網狀細胞肉瘤”是指A、霍奇金病結節(jié)硬化型B、霍奇金病淋巴細胞為主型C、霍奇金病混合細胞型D、非霍奇金淋巴瘤組織細胞型E、非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細胞型答案:D解析:非霍奇金淋巴瘤組織細胞型,即所謂“網狀細胞肉瘤”,以腫瘤性組織細胞為主,胞體大小不等,呈多形性。30.M1型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細胞應A、30%B、50%C、60%D、80%E、90%答案:E解析: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的骨髓特點是骨髓中原始細胞90%(NEC),早幼粒細胞很少,中幼粒細胞以下階段不見或罕見。此點特征與M2a相區(qū)別。31.巨核細胞在發(fā)育成熟過程中,其形態(tài)改變與一般形態(tài)演變
17、規(guī)律不同的是A、細胞體積B、核大小C、核染色質結構D、核仁E、胞質量答案:A解析:在血細胞發(fā)育成熟的形態(tài)演變規(guī)律中,多數細胞的體積是由大到小,而巨核細胞由于為連續(xù)雙倍增殖DNA方式,故體積由小到大。32.維生素K缺乏時,水平或活性減低的項目是A、FB、FC、FD、FE、蛋白C答案:E解析: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X的合成均是以維生素K為原料,維生素K缺乏時這些凝血因子發(fā)生缺乏。此外,蛋白C、蛋白S也是以維生素K為合成原料,維生素K缺乏時其活性也降低。F、F、F和F均不是以維生素K為合成原料,所以維生素K缺乏時這些因子的活性和水平不會發(fā)生改變。33.診斷FLeiden突變應采用的試驗是A、凝血因子V
18、活性(F:C)B、蛋白S(PS)C、活化蛋白C抵抗(APCR)試驗D、狼瘡抗凝物質(LAC)E、蛋白C(PC)答案:C解析:FLeiden突變常見于西方歐美人群,是導致其靜脈血栓發(fā)生的主要因素之一。FLeiden突變發(fā)生在F的蛋白C裂解位點,結果是F在保持原促凝活性的同時,被活化蛋白C(APC)降解的作用減弱,最終加速了凝血途徑的活化,導致高凝狀態(tài)。這種蛋白C不能有效滅活Fa的現象,亦被稱為活化蛋白C抵抗(APCR)。34.過氧化物酶染色后,白血病性原始粒細胞呈陽性反應見于A、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B、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C、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D、漿細胞白血病E、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答案:E解析:急性粒
19、細胞白血病時,白血病性原始粒細胞呈陽性反應,顆粒較多且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時,原始淋巴細胞和幼稚淋巴細胞均呈陰性反應。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時,白血病性原始單核細胞呈陰性,少數可呈弱陽性。急性巨核細胞白血病通常采用過碘酸一雪夫反應進行鑒別。漿細胞白血病通常采用酸性磷酸酶染色鑒別。35.凝血因子、活性測定中,待測血漿與乏因子基質血漿混合后測定的項目是A、PTB、APTTC、TTD、FIBE、BT答案:A解析:PT是外源凝血途徑凝血因子(F、F、F、F)的篩選試驗。將正常人混合血漿與乏因子血漿混合,測定PT,作出標準曲線(秒-%),受檢血漿的測定結果(秒)從各因子的標準曲線中分別計
20、算出受檢血漿中相關因子相當于正常人的百分率(%)。36.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骨髓象特點包括A、常見“干抽”現象B、有核細胞增生減低C、巨核細胞減少D、各系各階段比值及形態(tài)多見異常E、骨髓鐵減少或消失答案:E解析:真性紅細胞增多癥的骨髓象特點包括,偶有“干抽”現象,有核細胞增生活躍,巨核細胞增多,各系各階段比值及形態(tài)大致正常,骨髓鐵減少或消失。37.鐵染色時,骨髓小粒中的鐵屬于A、紅細胞內的鐵B、細胞核周圍的鐵C、線粒體周圍的鐵D、細胞膜內的鐵E、細胞外鐵答案:E解析:細胞外鐵檢查時,觀察骨髓小粒中的鐵,呈彌散藍色、顆粒狀、小珠狀或塊狀。38.凝血酶時間延長見于A、凝血酶原含量減低B、凝血酶原活性
21、減低C、巨球蛋白血癥D、組織液混入血漿E、低纖維蛋白原血癥答案:E解析:TT主要反映低(無)纖維蛋白原血癥、肝素或類肝素抗凝物質的存在、血中FDP增高(DIC)。39.葉酸缺乏時,檢驗結果正確的是A、血清葉酸13g/LB、葉酸吸收試驗,尿排出26%,糞排出60%C、組織膠負荷試驗,測尿亞胺甲基谷氨酸1g/24hD、紅細胞葉酸50g/LE、外周血粒細胞出現巨型桿狀核和核分葉過多答案:E解析:葉酸缺乏癥血象中粒細胞出現巨型桿狀核和核分葉過多,5葉者大于5%或6葉者大于1%。40.能幫助鑒別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化學染色是A、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B、醋酸萘酚酯酶染色C、醋酸AS-D萘酚酯酶染
22、色D、堿性磷酸酶染色E、酸性磷酸酶染色答案:E解析:酸性磷酸酶染色幫助鑒別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T淋巴細胞呈陽性反應,而B淋巴細胞呈陰性反應。41.正常情況下,早幼紅細胞呈陽性反應的是A、過氧化物酶染色B、過碘酸-雪夫反應C、堿性磷酸酶染色D、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E、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答案:D解析:早幼紅細胞呈陽性反應,隨細胞的成熟陽性反應程度逐漸減弱,此反應不被氟化鈉抑制。選項A、B、C、E幼紅細胞均為陰性。42.比CD34分子更早地表達于造血干細胞表面的是A、CD38B、Lin抗原C、p53D、Thy-1E、Tcl-30答案:D解析:Thy-1(CD90)是細胞表面GPI連接
23、分子.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成員,在早期造血細胞表面表達,目前認為是比CD34分子出現更早的造血干細胞表面表達的分子,是除CD34以外造血干細胞表面又一抗原標志。選項C、E為啟動和促進凋亡的基因。造血祖細胞表達CD34抗原較弱,但可能表達CD38抗原,也可能低表達一些血細胞系列特異性抗原,如Lin抗原。43.在染色中加入L-酒石酸,觀察抑制情況的化學染色是A、酸性磷酸酶染色B、堿性磷酸酶染色C、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D、過氧化物酶染色E、堿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答案:A解析:用相同方法制備兩份基質液,一份加入適量的L-酒石酸,另一份不加L-酒石酸。取兩張相同標本的涂片,分別用這兩種基質液作
24、酸性磷酸酶染色。如血細胞內的酸性磷酸酶耐L-酒石酸抑制,兩張涂片均呈陽性反應;如果不耐L-酒石酸抑制,不加L-酒石酸的呈陽性反應,而加L-酒石酸的呈陰性反應。44.骨髓以中晚幼紅增生為主,細胞內、外鐵明顯減少,最常見于疾病的是A、缺鐵性貧血B、巨幼細胞性貧血C、鐵粒幼紅細胞性貧血D、溶血性貧血E、地中海貧血答案:A解析:缺鐵性貧血骨髓象中幼紅細胞大于30%,以中、晚幼紅細胞為主,細胞外鐵陰性,細胞內鐵明顯減少。45.判斷成年男性貧血的標準是A、Hb120g/L、Hct41%B、Hb110g/L、Hct37%C、Hb145g/L、Hct41%D、Hb105g/L、Hct37%E、Hb120g/L
25、、Hct37%答案:A解析:成年男性貧血的標準是Hb120g/L、Hct41%。46.大多數急性混合細胞白血病的患者有A、t(4;11)染色體易位B、t(15;17)染色體易位C、t(6;9)染色體重排D、t(9;22)(q34;q11)易位E、t(11;14)(q13;q32)答案:A解析:90%的本病患者有單克隆染色體異常,其中以t(4;11)染色體易位和Ph染色體多見。47.粒細胞缺乏癥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低于A、0.5*109/LB、1.0*109/LC、2.0*109/LD、3.0*109/LE、4.0*109/L答案:A解析:白細胞減少癥是指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持續(xù)低于4.0*1
26、09/L,低于(1.52.0)*109/L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癥,低于(0.51.0)*109/L為粒細胞缺乏癥。48.鐵吸收率的正確范圍是A、4%9%B、10%35%C、30%60%D、40%65%E、80%95%答案:B解析:用口服放射性59Fe測定體內59Fe放射性量比率的變化可推算出鐵的吸收率,正常為26.0%35.0%,每天鐵的吸收量約為1mg,約占從膳食中獲得鐵的10%,所以選10%35%。49.對確定缺鐵性貧血意義最大的是A、血清鐵減低B、骨髓細胞外鐵缺乏C、骨髓鐵粒幼紅細胞減少D、血清總鐵結合力增高E、含鐵血黃素增多答案:B解析:骨髓細胞外鐵缺乏對確定缺鐵性貧血意義最大。50.胞質
27、中含密集的嗜苯胺藍顆粒,并有短而租的Auer小體,數條或數十條呈束狀交叉排列,符合此特點的白血病是A、M2aB、M2bC、M3D、M4E、M5答案:C解析:M3量型白血病的骨髓象顯示增生極度活躍,分類以顆粒增多的早幼粒細胞為主,胞質豐富,含有多量的大小不等的嗜苯胺藍顆粒,紫紅色而密集。有的胞質中有短而粗的Auer小體,數條或數十條呈束狀交叉排列,亦稱為“柴捆細胞”。51.胞核橢圓形或一側扁平,占細胞的2/31/2,染色質聚集成索塊狀,核仁消失,胞質中有中性顆粒,符合此特征的是A、原始粒細胞B、早幼粒細胞C、中幼粒細胞D、晚幼粒細胞E、桿狀核粒細胞答案:C解析:原始粒細胞和早幼粒細胞的核染色質均
28、較為細致(早幼粒比原始粒粗糙),核仁可見,胞質中含非特異性的天青胺藍顆粒。晚幼粒細胞和桿狀核粒細胞的胞核形態(tài)顯著區(qū)別于中幼粒細胞。52.漿細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中,漿細胞成熟程度和形態(tài)極不一致,表現為A、形態(tài)較大,核仁不明顯,胞核較力成熟B、形態(tài)較大,核仁不明顯,核染色質致密C、形態(tài)較大,核仁明顯,核染色質致密D、形態(tài)較小,核仁明顯,核染色質稀疏E、形態(tài)較小,核仁明顯,核染色質致密答案:D解析:漿細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中,漿細胞成熟程度和形態(tài)極不一致,形態(tài)一般較小,呈圓形或卵圓形,胞核較幼稚,核仁明顯,核染色質稀疏,核質發(fā)育不平衡。53.B淋巴祖細胞的發(fā)育部位是A、胸腺B、骨髓C、肝臟D、脾臟E、淋巴
29、結答案:B解析:骨髓內造血干細胞分化成淋巴干細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細胞。B淋巴祖細胞在骨髓內發(fā)育,T淋巴祖細胞隨血流遷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結內發(fā)育成熟。54.粒細胞缺乏癥的骨髓象主要表現為粒系細胞明顯減低和缺乏A、原始階段的粒細胞B、早幼階段的粒細胞C、中幼階段的中性粒細胞D、晚幼階段的中性粒細胞E、成熟階段的中性粒細胞答案:E解析:骨髓檢查對粒細胞缺乏癥確定診斷和明確病因有重要意義,其主要表現為粒系細胞明顯減低,缺乏成熟階段的中性粒細胞,可見原始和早幼粒細胞,表明粒細胞系成熟障礙。55.下列指標能區(qū)分遺傳性和繼發(fā)性鐵粒幼性貧血的是A、發(fā)病年齡B、血清鐵蛋白濃度C、血清鐵濃度D、是否出現鐵
30、粒幼紅細胞E、出現細胞外鐵答案:A解析:遺傳性鐵粒幼性貧血發(fā)病年齡為青少年,而繼發(fā)性鐵粒幼性貧血發(fā)病年齡為中老年,故發(fā)病年齡是區(qū)分指標。56.白細胞減少癥是指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持續(xù)低于A、0.5*109/LB、1.0*109/LC、2.0*109/LD、3.0*109/LE、4.0*109/L答案:E解析:白細胞減少癥是指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持續(xù)低于4.0*109/L,低于(1.52.0)*109/L為中性粒細胞減少癥,低于(0.51.0)*109/L為粒細胞缺乏癥。57.特異性染色體重排t(6;9)主要可見于A、M0B、M1C、M2aD、M3E、M4答案:C解析:特異性染色體重排t(6;9)約見于
31、1%的AML,主要為M2a,患者較年輕,骨髓中嗜堿性粒細胞增多(1%)。58.以下表述正確的是A、在鐵染色時細胞內出現藍色顆粒的早幼粒細胞稱為鐵粒幼細胞B、鐵染色可作為缺鐵性貧血及指導鐵劑治療的重要方法C、鐵粒幼細胞貧血時偶見環(huán)鐵粒幼細胞D、溶血性貧血細胞外鐵減少E、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時鐵粒幼細胞百分比減低答案:B解析:胞質內出現藍色顆粒的幼紅細胞稱鐵粒幼細胞,鐵粒幼細胞貧血時出現較多環(huán)鐵粒幼細胞,溶血性貧血細胞外鐵正?;蛟龈?,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時鐵粒幼細胞百分比可增高。59.屬于獲得性血紅蛋白血病的是A、鐮狀細胞貧血B、高鐵血紅蛋白血病C、珠蛋白合成障礙性貧血D、溶血性貧血E、地中海貧血答案
32、:B解析:獲得性血紅蛋白血病包括高鐵血紅蛋白血病、碳氧血紅蛋白血病、硫化血紅蛋白血病等。60.巨幼紅細胞性貧血相關的論述中,正確的是A、維生素B12是DNA合成的必需營養(yǎng)素B、細胞發(fā)育胞質落后于細胞核C、葉酸缺乏導致DNA合成增多D、血清鐵缺乏導致DNA合成減少E、血清鈣磷缺乏答案:A解析:巨幼紅細胞性貧血是由于維生素B12、葉酸或其他原因一齊DNA合成障礙導致的貧血,所以維生素B12是DNA合成的必需營養(yǎng)素是正確的。61.在鑒別戈謝細胞和尼曼-皮克細胞時,與過碘酸-雪夫反應有相同效果的化學染色是A、過氧化物酶染色B、堿性磷酸酶染色C、酸性磷酸酶染色D、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E、醋酸萘酚酯
33、酶染色答案:C解析:過碘酸-雪夫反應鑒別戈謝細胞和尼曼一皮克細胞時,前者呈強陽性反應,后者是弱陽性反應,且空泡中心為陰性反應。酸性磷酸酶染色鑒別戈謝細胞和尼曼-皮克細胞時,前者呈強陽性反應,后者為陰性反應。62.靜脈血栓又稱為A、白色血栓B、紅色血栓C、血小板血栓D、微血管血栓E、混合血栓答案:B解析:紅色血栓又稱凝固性血栓,主要由紅細胞、白細胞、纖維蛋白網及少量的血小板組成,肉眼觀察血栓呈暗紅色,通常發(fā)生在血流緩慢處或淤滯的靜脈內,故亦稱靜脈血栓。白色血栓亦稱灰色血栓,主要由血小板、纖維蛋白、白細胞及少量紅細胞組成,通常發(fā)生于動脈內,故又稱動脈血栓。血小板血栓多見于微循環(huán)中?;旌涎ǖ念^、體
34、、尾分別由紅色血栓和白色血栓組成,可發(fā)生于動脈、靜脈或心臟內。63.M0型和M1型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的顯著區(qū)別在于A、貧血B、血小板減少C、白血病細胞內可見Auer小體D、原始粒細胞過氧化物酶染色可呈陽性反應E、CD34陽性答案:C解析:貧血、血小板減少均為兩型白血病的血象常見表現,且過氧化物酶染色均可呈陽性反應,CD34亦均可呈陽性。而主要區(qū)別在于M0無Auer小體,M1有Auer小體。64.M4EO為A、原始粒細胞白血病未分化型B、原始粒細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C、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D、粒-單核細胞白血病E、單核細胞白血病答案:D解析:M4為粒-單核細胞白血病,按粒、單核細胞的比例、形態(tài)不同
35、可分為4個亞型,包括M4a、M4b、M4c、M4Eo,M4Eo除具備粒-單核細胞白血病的基本特征外,有顆粒粗大且圓、著色較深的嗜酸性粒細胞,占5%30%。65.能夠鑒別T淋巴細胞和B淋巴細胞的化學染色是A、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和堿性磷酸酶染色B、醋酸萘酚酯酶染色和過氧化物酶染色C、堿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和酸性磷酸酶染色D、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和過碘酸-雪夫反應E、堿性磷酸酶染色和酸性磷酸酶染色答案:C解析:堿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時,外周血的T淋巴細胞、非T非B淋巴細胞可呈陽性反應,B淋巴細胞呈陰性反應。酸性磷酸酶染色時,T淋巴細胞呈陽性反應,B淋巴細胞呈陰性反應。66.冷凝集素綜合征的抗
36、體型別為A、IgMB、IgGC、IgAD、結合補體E、補體答案:A解析:冷凝集素綜合征抗體型別幾乎均為IgM,在低于37的環(huán)境下,可導致冷凝集現象。67.TT顯著延長,可被甲苯胺藍或硫酸魚精蛋白糾正而不被正常血漿糾正,同時APTT、PT也延長,提示可能存在A、遺傳性纖維蛋白原缺陷癥B、遺傳性因子缺乏癥C、肝素樣抗凝物質增多D、狼瘡樣抗凝物質增多E、因子抑制劑答案:C解析:遺傳性纖維蛋白原缺陷癥時,TT不能被甲苯胺藍或硫酸魚精蛋白糾正,APTT和PT可被正常血漿和纖維蛋白原所糾正。遺傳性因子缺乏癥時,APTT、PT均正常。狼瘡樣抗凝物質增多時,APTT延長,且不能被正常血漿所糾正。因子抑制劑存在
37、時,APTT延長,且不能被正常血漿所糾正,F:C水平顯著減低,復鈣交叉試驗顯示有抗凝物質存在,抗因子抗體檢測顯示滴度增高。外周血中存在肝素樣抗凝物質增多時,TT延長,甲苯胺藍可糾正肝素的抗凝作用,在TT延長的血漿中加入少量的甲苯胺藍,如TT恢復正常或明顯縮短,則提示血漿中肝素或肝素樣抗凝物質增多,否則為其他抗凝物質增多或纖維蛋白原缺陷。68.屬于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特有的遺傳學標志是A、特異性染色體易位t(15;17)B、染色體易位t(11;17)(q23;q21)C、染色體易位t(5;17)D、染色體易位t(11;17)(q13;q21)E、特異性染色體重排t(6;9)答案:A解析:70%9
38、0%的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具有特異性染色體易位t(15;17)及其產生的PML-RARa和RARa-PML融合蛋白,是本病特有的遺傳學標志。69.急性白血病時,推測原始細胞的歸屬時應結合觀察A、胞質中特異性顆粒的分布、顏色以及類型B、胞質的顏色和量的多少C、核染色質的形態(tài)特點以及核仁的數量D、伴隨出現的幼稚細胞、成熟細胞E、胞體大小、細胞核的形態(tài)及位置答案:D解析:各系統(tǒng)原始階段的細胞在形態(tài)上雖各有特征,但極相似,難以準確辨別,因此常結合同一涂片中背景伴隨出現的幼稚細胞和成熟細胞的類型,推測原始細胞的歸屬。70.亞臨床型血友病A時的F:C應為A、1%B、2%5%C、6%25%D、26%45%E
39、、45%70%答案:D解析:血友病根據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分為重型(1%)、中型(2%5%)、輕型(6%25%)、亞臨床型(26%45%),其中亞臨床型血友病臨床表現最為輕微,APTT延長或正常。71.鑒別原發(fā)性纖溶癥和繼發(fā)性纖溶癥的指標是A、血漿2纖溶酶抑制物活性B、血漿纖溶酶原活性C、血漿組織型纖溶酶原活化劑活性D、FDPE、D-二聚體答案:E解析:D-二聚體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降解產物之一,為繼發(fā)性纖溶的特有代謝物。D-二聚體在繼發(fā)性纖溶癥時陽性或增高,在原發(fā)性纖溶癥時為陰性或不增高。故D-二聚體是鑒別原發(fā)性纖溶癥和繼發(fā)性纖溶癥的可靠指標。72.符合地中海貧血雜合子的是A、HbA2減少B、HbA2
40、明顯增高C、HbF顯著增高D、細胞脆性試驗降低E、靶形紅細胞減少答案:B解析:地中海貧血雜合子型(輕型),Hb電泳,HbA2明顯增高,HbF正?;蜉p度增加,靶形紅細胞增多;細胞脆性試驗顯著降低見于重型。73.屬于血管外溶血特征的是A、急性病程多見B、少見肝、脾腫大C、尿含鐵血黃素常為陽性D、少見紅細胞脆性改變E、急性加重時可見骨髓再障危象答案:E解析:血管外溶血的特征是病程常為慢性,可急性加重;常見肝、脾腫大;尿含鐵血黃素一般為陰性;紅細胞脆性多有改變;急性加重時可見骨髓再障危象等。74.屬于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機制特點的是A、對Fa的抑制活性相對增強B、對Fa的抑制活性相對減弱C、對Fa的抑制活
41、性相對增強D、可導致血小板數量減少E、半壽期短答案:A解析:低分子量肝素與普通肝素相比,具有以下特點:由于糖單位的減少,對Fa的抑制活性相對增強,而對Fa的抑制活性相對減弱,基本不影響血小板,且半壽期長。75.缺鐵性貧血與地中海貧血的共同點是A、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B、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C、與珠蛋白合成障礙美D、紅細胞脆性增加E、可由氯霉素誘發(fā)引起答案:A解析:缺鐵性貧血與地中海貧血都屬于小低于低色素性貧血.其實驗室指標的區(qū)別可體現在RDW上:76.各期粒細胞均呈陰性的化學染色是A、過氧化物酶染色B、過碘酸-雪夫反應C、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D、堿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E、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
42、色答案:D解析:堿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各期粒細胞均呈陰性反應,其他染色從早幼粒細胞至成熟中性粒細胞均呈陽性反應。77.核染色質疏松呈網狀或絲網狀見于A、粒細胞系B、淋巴細胞系C、單核細胞系D、紅細胞系E、漿細胞系答案:C解析:單核細胞各階段核染色質均呈不同程度的疏松網狀。原始漿細胞染色質呈粗顆粒網狀。紅細胞系各階段均無網狀結構。78.對祖細胞具有抑制和激活兩種效應的因子是A、趨化因子B、轉化生長因子pC、腫瘤壞死因子QD、促紅細胞生成素E、肝細胞生長因子答案:C解析:腫瘤壞死因子(TNF-)對祖細胞具有抑制和激活兩種效應,TNF-可以刺激人早期造血,同時又可以抑制多種細胞因子所刺激的原始高度增生
43、潛能的集落生成細胞的生長。選項A、B為造血負向調控因子。選項D、E為造血正向調控因子。79.以下表現與慢性腎臟疾病所致貧血相關的是A、肝功能異常B、大細胞性貧血C、偶見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D、骨髓增生活躍E、紅細胞形態(tài)正常答案:C解析:慢性腎臟疾病所致貧血呈正細胞正色素性,偶見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80.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多為A、增生減低B、增生正常C、增生活躍D、明顯活躍E、極度活躍答案:A解析: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骨髓象顯示多部位增生減低,三系血細胞減少。81.M6型白血病的紅血病期骨髓象中,具有診斷意義的是異型紅細胞和紅系細胞分別為A、5%,20%B、10%,30%C、15%,
44、40%D、20%,50%E、30%,80%答案:B解析:M6型白血病的紅血病期骨髓象中,以紅系增生為主,多數病例50%,粒紅比例倒置,原紅及早幼紅多見,異型紅細胞超過10%,而骨髓中紅系細胞占30%即有診斷意義。82.溶血性貧血實驗室診斷依據不包括A、網織紅細胞計數0.5%B、破碎紅細胞增多C、粒紅比縮小或倒置D、間接膽紅素明顯升高E、嗜多色紅細胞增多答案:A解析:溶血的實驗室診斷依據網織紅細胞增高(正常是0.5%1.5%),其他選項皆是。83.遺傳性口形紅細胞增多癥分為水腫細胞型、干細胞型,其依據是A、細胞內含水量B、貧血程度C、染色體分類D、紅細胞內Na+、K+的濃度E、紅細胞體積答案:D
45、解析:遺傳性口形紅細胞增多癥依據口形紅細胞內Na+、K+的濃度分型:84.能特異性與t-PA以1:1比例結合,使其失活的物質是A、PLGB、u-PAC、2-APD、PAI-1E、TFPI答案:D解析:t-PA主要由內皮細胞合成和釋放,PAI-1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和血小板合成,PAI-1的主要作用是與t-PA和u-PA結合形成不穩(wěn)定的復合物,使其失去活性。85.細胞直方圖出現雙峰,底部變寬多見于A、地中海貧血B、再生障礙性貧血C、鐵粒幼細胞貧血D、失血性貧血E、溶血性貧血答案:C解析:鐵粒幼細胞貧血由于具有小紅細胞和大紅細胞兩類體積大小不同的細胞,所以直方圖表現為曲線峰左移,可呈“雙峰”形,峰底
46、明顯變寬。86.屬于缺鐵性貧血缺鐵早期的特點的是A、小細胞低色素貧血B、網織紅細胞數量正常C、鐵吸收率增加D、總鐵結合力增加E、鐵粒幼細胞減少答案:B解析:缺鐵性貧血缺鐵早期Hb、網織紅細胞數量、鐵吸收率、總鐵結合力以及鐵粒幼細胞均正常。87.可以輔助鑒別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與惡性組織細胞病的化學染色是A、過氧化物酶染色B、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C、醋酸萘酚酯酶染色D、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E、酸性磷酸酶染色答案:A解析:急性單核細胞白血病有時需與組織細胞白血病或惡性組織細胞病鑒別,異常組織細胞的過氧化物酶呈陰性反應,而白血病性幼稚單核細胞和單核細胞呈弱陽性反應。88.屬于血細胞生理學范疇
47、的是A、細胞結構B、細胞代謝C、細胞組成D、血漿成分E、細胞分化答案:E解析:血細胞生理學的研究內容包括研究細胞的來源、增殖、分化和功能。選項A、B、C、D均屬于血液生化學。89.正常骨髓象中,占有核細胞比例最高的是A、粒細胞系統(tǒng)B、紅細胞系統(tǒng)C、淋巴細胞系統(tǒng)D、單核細胞系統(tǒng)E、漿細胞系統(tǒng)答案:A解析:骨髓有核細胞中,粒細胞系統(tǒng)約占50%60%,紅細胞系統(tǒng)中幼稚紅細胞約占有核細胞的20%,淋巴細胞系統(tǒng)約占20%,單核細胞系統(tǒng)4%,漿細胞系統(tǒng)4%。90.關于微量元素鐵,以下說法正確的是A、人體所需鐵主要以Fe3+形式吸收,以Fe2+形式轉運B、當體內鐵負荷過重時,鐵以鐵蛋白形式貯存C、鐵主要在胃
48、部吸收D、兒童體內鐵的排泄量比成人要少E、人體內鐵主要經膽汁、尿液排泄答案:E解析:人體所需鐵主要以Fe3+形式轉運,以Fe2+形式吸收;當體內鐵負荷過重時,鐵以含鐵血黃素形式貯存;鐵主要在消化道的十二指腸和空腸上段腸黏膜吸收;孕婦和兒童體內鐵的排泄量高出成人數倍。91.尿中出現大量M蛋白,而血清中無“M”成分,約占“M”成分的20%的類型是A、IgA型B、IgD型C、輕鏈型D、雙克隆或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型E、不分泌型答案:C解析:“M”成分的輕鏈型約占20%,尿中出現大量B-J蛋白,而血清中無“M”成分,瘤細胞生長迅速,病情進展快,常有骨損害改變,易出現腎功能不全。92.在混合細胞白血病中,有
49、10%的惡變細胞,既有淋巴細胞系,又有髓細胞系特性,稱為A、雙相性B、雙系型C、雙表型D、混合型E、多形性答案:C解析:雙表型:在混合細胞白血病中,有10%的惡變細胞,既有淋巴細胞系,又有髓細胞系特性;雙系型,也可稱為雙克隆型,同時有兩種或多種分別表達髓系或不同淋巴系標志的白血病細胞。93.氰化高鐵血紅蛋白吸收峰(nm)是在A、535B、538C、540D、550E、560答案:C解析:氰化高鐵血紅蛋白在540nm處有一吸收峰。94.下列關聯(lián)描述正確的是A、球形紅細胞見于地中海貧血B、大紅細胞見于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C、嗜堿點彩見于地中海貧血純合子型D、低色素小細胞見于巨幼細胞性貧血E、單純
50、小細胞見于急性失血答案:B解析:球形紅細胞見于球形紅細胞增多癥,維生素B12或葉酸缺乏可導致大紅細胞出現,嗜堿點彩紅細胞見于鉛中毒,低色素小細胞見于缺鐵性貧血,正常細胞性貧血見于急性失血。95.胞質中無顆粒的細胞是A、原始淋巴細胞B、幼稚淋巴細胞C、大淋巴細胞D、幼稚漿細胞E、漿細胞答案:A解析:原始淋巴細胞的胞質中無顆粒,其余選項的胞質中均有少許的嗜天青顆粒。96.MCV(fl)80、MCH(pg)26、MCHC(%)30,與這種實驗室改變相符合的是A、巨幼細胞性貧血B、缺鐵性貧血C、惡性貧血D、乙醇中毒E、孕婦貧血答案:B解析:缺鐵性貧血、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珠蛋白生成障礙性貧血和感染性貧血
51、符合MCV(fl)80、MCH(pg)26、MCHC(%)30。97.按細胞類型劃分,不屬于類白血病反應分型的是A、中性粒細胞型B、淋巴細胞型C、單核細胞型D、嗜酸性粒細胞型E、嗜堿性粒細胞型答案:E解析:類白血病反應只有四種類型,包括中性粒細胞型、淋巴細胞型、單核細胞型和嗜酸性粒細胞型。98.M2a型白血病的骨髓白血病細胞的主要特征是A、出現Auer小體B、原始細胞增多C、形態(tài)變異和核質發(fā)育不平衡D、早幼粒細胞過氧化物酶染色可呈陽性反應E、可見中幼粒細胞答案:C解析:M2a型白血病的骨髓白血病細胞表現為大小異常,形態(tài)多變,胞體畸形有瘤狀突起,核型畸變,也可表現為核發(fā)育遲緩。故形態(tài)變異和核質發(fā)
52、育不平衡是M2a型白血病的骨髓白血病細胞的特征:其他選項在多種類型白血病中亦可見到:99.抗凝血酶活性測定可用于早期DIC的實驗室診斷,但不適用于A、擠壓傷患者B、肝病患者C、白血病患者D、妊娠后期E、敗血癥患者答案:B解析:早期DIC時,抗凝血酶含量和活性降低。由于抗凝血酶主要由肝臟合成,所以肝病時可導致抗凝血酶的合成減少,使含量和活性降低,此時如進行早期DIC的監(jiān)測,則無法準確評估其降低原因。100.某再障患者作CFU-GM培養(yǎng),其集落數分別是:患者骨髓培養(yǎng)明顯減少,患者與正常人骨髓混合培養(yǎng)正常,患者血清與正常人骨髓混合后培養(yǎng)也正常,則其發(fā)病機制是A、造血干細胞缺陷型B、免疫抑制型(抑制細
53、胞型)C、免疫抑制型(抑制血清型)D、造血環(huán)境缺陷型E、基質細胞缺陷型答案:A解析:造血干細胞缺陷型再障患者的造血干細胞/祖細胞數量減少,并有質的異常,增生分化障礙。101.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FAB分型的細胞學特征中,大細胞的標準是直徑A、8mB、9mC、10mD、11mE、12m答案:E解析:小細胞直徑12m,大細胞直徑12m。102.屬于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血象特點的是A、網織紅細胞百分率增高B、嗜多色紅細胞增多C、白細胞數量減少D、分類以有核紅細胞為主E、核右移答案:B解析:真性紅細胞增多癥時,血液呈暗紫色,紅細胞增多,血紅蛋白增高,紅細胞比容增高,網織紅細胞百分率不增多,嗜多色和嗜堿點彩紅細胞增多,偶見有核紅細胞。白細胞數增多,分類以中性粒細胞為主,核左移。103.屬于漿細胞病的是A、漿細胞白血病B、多毛細胞白血病C、霍奇金病D、非霍奇金淋巴瘤E、骨髓瘤答案:E解析:漿細胞病包括骨髓瘤、原發(fā)性巨球蛋白血癥、重鏈病、原發(fā)性淀粉樣變性、意義未明的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癥。104.與M0型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在形態(tài)學上類似的是A、M2aB、M4C、MDSD、ALL-L2E、ALL-L3答案:D解析:M0異常增生細胞在形態(tài)學上呈原始細胞特征,自立病細胞形態(tài)較小,亦可較大,胞質少,胞質可透亮或中度嗜堿,無嗜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易錯題17 文言文閱讀之斷句題-當斷不斷不該斷卻斷【高考語文】備戰(zhàn)2025年高考易錯題(新高考專用)含解析
- 愚人節(jié)活動策劃方案 (15篇)
- 參觀圓明園的觀后感
- 智能大廈綜合布線的工程設計方案
- 青春追夢人心共進
- 多振源混疊的DAS目標信號分離
- 智研咨詢發(fā)布:2024年中國美妝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環(huán)境及前景研究報告
- DOPS基P-N-S協(xié)同阻燃劑的合成及其阻燃環(huán)氧樹脂的性能研究
- 二零二五版國際學校英語教師兼職外教聘請合同樣本3篇
- 基于免疫和動態(tài)載荷調節(jié)機理的骨折愈合模型建模與仿真
- 房地產調控政策解讀
- 物業(yè)民法典知識培訓課件
- 2023年初中畢業(yè)生信息技術中考知識點詳解
- 2024-2025學年八年級數學人教版上冊寒假作業(yè)(綜合復習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萬方數據資源介紹》課件
- 《AP內容介紹》課件
- 醫(yī)生定期考核簡易程序述職報告范文(10篇)
- 第一章-地震工程學概論
- QUALITY MANUAL質量手冊(英文版)
- 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全文打印
- 建筑力學ppt課件(完整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