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競賽題_第1頁
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競賽題_第2頁
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競賽題_第3頁
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競賽題_第4頁
免費預(yù)覽已結(jié)束,剩余1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北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文言文閱讀理解專項競賽題班級:_ 姓名:_ 時間:_1. 默寫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并回答問題。_(1)前兩句的意思是_(2)后兩句的意思是_(3)本詩作者是_朝的著名愛國詩人_,他的字_號_。我們曾學(xué)過他的詩示兒:_,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_。(4)本詩和示兒中的“王師”是指_。(5)在本詩中“_,_”兩行詩展示了一幅滾滾黃河入海,氣勢磅礴;兩岸高山巍峨,直聳入云,雄偉壯麗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的大好河山的熱愛。“_,_”兩行詩寫出了南宋的老百姓身處水深火熱之中,表達了詩人對中原人民深受壓迫的無限關(guān)懷、盼望祖國統(tǒng)一的強烈的愛國情懷以及對當時朝廷的憤憤不滿。

2、(6)老百姓所期盼的“王師”干什么去了呢?林升的_給了我們回答:山外青山樓外樓,_。暖風熏得游人醉,_。2. 閱讀課文,完成練習(xí)。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被蛟唬骸耙宰又葑又?,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加點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譽之曰(稱贊) B.于物無不陷也(穿透)C.吾矛之利(好處) D.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句首發(fā)語詞)2“其人弗能應(yīng)也”的原因是什么?_3假如你是楚人,你會怎樣來推銷你的“矛”和“盾”?_4學(xué)了這則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啟發(fā)?_5請你用

3、“自相矛盾”造句。_3. 讀下面短文,回答問題。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庇肿u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yīng)也。1這則寓言名叫_,選自_作者是_時期_家_。2解釋下列加點的字的意思。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  _物莫能陷也      _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_其人弗能應(yīng)也    _4. 課外文言文閱讀。性緩一人性緩,冬日共人圍爐,見人裳尾為火所燒,乃曰:“有一事,見之已久,欲

4、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傷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問何事,曰:“火燒君裳?!逼淙隋崾找露唬骸昂尾辉缪??”曰:“我道君性急,果然?!保ㄗ⑨專┛郑簱腻幔海╦ù)立即,匆忙。1給下列加點字選擇正確的解釋。(1)見人裳尾為火所燒(_) 為了因為被(2)欲言恐君性急 (_) 欲望 想要貪欲2下列句子中的“之”與“見之已久” 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圣人之道 B.吾欲之南海 C.皮之不存 D.人非生而知之者3翻譯下面的句子。我道君性急,果然。_4這則故事諷刺了生活中的哪類人?_5. 先選擇字詞的意思,再說說每句文言文的意思。(

5、1)患不知人也。( )A.憂愁   B.憂慮,擔心  C.禍患_(2)不患人不已知。( )A.知道自己   B.被別人了解自己 C.不了解自己_(3)由,誨汝知之乎!( )A.理由   B.緣由  C.孔子弟子,姓仲,名由_(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A.知道 B.同“智”智慧  C.了解_6. 課外拓展閱讀。司馬光七歲,凜然如成人,聞講左氏春秋,愛之,退為家人講,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釋

6、書,至不知饑渴寒暑。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1解釋括號里的詞。(1)眾皆棄去(_)(2)破之(_)2翻譯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釋書,至不知饑渴寒暑。 _3“破甕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馬光的機智聰穎。機智聰穎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思維的事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請舉一例。 _7. 課內(nèi)閱讀。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    ,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

7、此三者缺一不可。1選文的作者是_代的_。2按原文補充文中畫“   ”內(nèi)容,工整、規(guī)范地寫在田字格內(nèi),注意筆畫的變化。3解釋下列字詞的意思。(1)士人:_  (2)恒:_ (3)下流:_4解釋“有恒者則斷無不成之事”的意思。_5你還知道哪些古人談過讀書的方法,他們是怎么說的?請寫下來。_8. 文言文閱讀。宋昭公出亡,至于鄙,喟然嘆曰:“吾知所以亡矣。吾朝臣千人,發(fā)政舉事,無不曰:吾君圣者!侍御數(shù)百人,被服以立,無不曰:吾君麗者!內(nèi)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由宋君觀之,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故宋昭公亡而能悟,卒得反國。(選自新序)(注

8、解)鄙,邊境。發(fā)政舉事:施政辦事。侍御:侍從妃子。諂諛:奉承拍馬。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1)宋昭公出亡(_) (2)吾知所以亡矣(_)(3)被服以立(_) (4)卒得反國(_)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1)內(nèi)外不聞吾過,是以至此。_(2)人君之所以離國家失社稷者,諂諛者眾也。_3宋昭公不得不“出亡”的原因是什么?_9.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練習(xí)。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奔韧ǎ白?。元禮問曰:“君與仆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y&#

9、236;)世為通好也?!痹Y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wi)后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表t大踧踖。(選自世說新語·言語,有刪改)(注釋) 孔文舉:孔融,字文舉,是漢代末年的文學(xué)家。洛:洛陽。通:通報,傳達。我是李府君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李府君指李元禮。仆:我,古代謙稱。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有師資之尊,是仆與君奕世為通好也:過去我的祖先仲尼(孔子)曾經(jīng)拜您的祖先伯陽(老子)為師,這樣看來,我家和您家世世代代友好往來。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李元禮和賓客們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小時候聰明伶俐,長大了

10、未必出眾。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樣子。1孔文舉說自己是李元禮的親戚的理由是什么?用“   ”在文中畫出來。2“想君小時必當了了”的字面意思是“我猜想您小的時_”,言外之意是說陳韙_。3讀了這篇文言文,你認為孔文舉是一個怎樣的人?_10. 古文閱讀。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橘,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1下列句子翻譯有誤的是()A.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譯文:荔

11、枝的特點大致如上所說,它實際上比我介紹的還要好。B.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譯文:如果離開了樹的枝干,一天就會變顏色。C.樹形團團如帷蓋。譯文:它的樹形呈圓的形狀,很像古代用來遮蔽東西的“帷蓋”。D.葉如桂,冬青;華如橘,春榮。譯文:葉子像桂樹,冬天青翠;華麗像橘樹,春天一片繁榮。2下列對本段層次的分析正確的是()A.CB.D3填空題(1)文章寫樹從_、_、_再寫到_。寫果實是由_寫到_、_、_。(2)文章大量運用_,連用十個“如”字從_、_、_、_各個方面加以描述。4文段中作者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十種物體作比,依次進行具體生動地說明,請你說說這樣寫有什么好處?_11. 文言文閱讀。古人談讀書敏

12、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默而知之,學(xué)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余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宋)朱熹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敢為下流;有識則知學(xué)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國藩1解釋加點字詞。恒:_   恥:_知:_   識:_厭:_   漫浪:_2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13、。(1)敏而好學(xué),不恥下問。_(2)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_(3)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_3談?wù)勀銓ψx書的看法。_12. 課外閱讀。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shù)百人。宣王死,閔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注釋使人:叫人。  必:總是。處士:沒有官職的普通知識分子。請:要求。廩食:公家供給糧食。以:跟別人相同。 好:喜歡。1聯(lián)系注釋與上下文解釋句子。(1)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_(2)廩食以數(shù)百人:_2南郭先生逃跑的原因是:_3讀了這則寓言,你有什么啟發(fā)?_13. 閱讀樂園。王戎識李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比≈?,信然。注釋:嘗與諸小兒游:曾有一次跟許多小孩一起玩。多子折枝:果子很多,把枝頭都壓壞了。諸兒競走取之:眾小孩爭著跑去摘李子。樹在道邊而多子:李樹長在路邊卻還有很多果實(未被摘去)。取之,信然:摘下那李子來嘗,果然是這樣。1. 王戎“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此時,他會想些什么?_2. 與諸小兒相比,有哪些過人之處?_14. 課內(nèi)閱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