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白色謊言”的理解及道德評價_第1頁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白色謊言”的理解及道德評價_第2頁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白色謊言”的理解及道德評價_第3頁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白色謊言”的理解及道德評價_第4頁
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白色謊言”的理解及道德評價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摘 要從道德的角度出發(fā),說謊被認為是一種可恥的行為,然而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說謊則是一種社會交際能力,白色謊言維護了人際關系,有利于人們特別是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本文通過文獻研究和訪談法,以小學低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研究其對“白色謊言”的理解及道德評價,分析在不同動機和情景下小學低年級對白色謊言的道德評價,剖析白色謊言的影響因素,在如何促進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白色謊言的正確理解和道德評價中,提出相關策略。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學生;白色謊言;理解;道德評價AbstractFrom the moral point of view, lying is considered a shameful behav

2、ior, bu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y, lying is a soci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white lies in the maintenanc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favor of people, especially childr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growth.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interviews, this paper is the resear

3、ch object of juni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o study its understanding of "white lies" and moral evaluation, analyse the moral evaluation of the white lie in junior school under different motives and scenarios,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white lie, and propose relevant strategies

4、in how to promote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moral evaluation of white lies in junior school students.Key words:Juni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hite lies; understanding; moral evaluation目 錄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31319 摘 要 IHYPERLINK l _Toc18443 Abstract IIHYPERLINK l _Toc20888

5、 目 錄 IIIHYPERLINK l _Toc1955 引言 1HYPERLINK l _Toc11620 (一)研究背景 1HYPERLINK l _Toc25770 (二)研究目的及意義 1HYPERLINK l _Toc1196 (三)研究方法 1HYPERLINK l _Toc21720 1、文獻法 1HYPERLINK l _Toc3758 2、訪談法 2HYPERLINK l _Toc29005 一、概念界定 2HYPERLINK l _Toc11132 (一)白色謊言的概念 2HYPERLINK l _Toc24446 (二)謊言與白色謊言的區(qū)別 2HYPERLINK l _T

6、oc16822 (三)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道德發(fā)展水平 3HYPERLINK l _Toc28293 1、皮亞杰對于小學生道德認知發(fā)展研究 3HYPERLINK l _Toc17188 2、科爾伯格對于小學生道德認知發(fā)展研究 3HYPERLINK l _Toc29651 3、皮亞杰與科爾伯格關于小學生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的異同 3HYPERLINK l _Toc22291 二、小學低年級學生對說白色謊言的理解 4HYPERLINK l _Toc2713 (一)謊言的一種善意表達 4HYPERLINK l _Toc24738 (二)對不良后果的預知與規(guī)避 4HYPERLINK l _Toc13

7、161 (三) 促進良好人際交往的途徑 5HYPERLINK l _Toc2141 三、小學低年級學生對說白色謊言的道德評價 5HYPERLINK l _Toc32215 (一)在不同動機下小學生對說白色謊言的道德評價 5HYPERLINK l _Toc27613 1、在對他人有利的動機下 5HYPERLINK l _Toc29727 2、在對自己有利的動機下 5HYPERLINK l _Toc27465 (二)在不同情境下小學生對說白色謊言的道德評價 6HYPERLINK l _Toc296 1、親子情境 6HYPERLINK l _Toc3046 2、朋友情境 6HYPERLINK l _

8、Toc2896 3、師生情境 7HYPERLINK l _Toc24597 四、影響小學生說白色謊言的因素 7HYPERLINK l _Toc4839 (一)小學生的從眾心理 7HYPERLINK l _Toc10365 (二)小學生人際交往的社會化要求 7HYPERLINK l _Toc22858 (三)小學生混亂的是非觀 8HYPERLINK l _Toc16167 五、促進小學生對白色謊言的正確理解與道德評價的策略 8HYPERLINK l _Toc32243 (一)促進良性社會風氣的形成與傳播 8HYPERLINK l _Toc9431 (二)堅持“身教大于言傳”,以身作則 9HYPE

9、RLINK l _Toc10498 (三)重視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 9HYPERLINK l _Toc2545 結 語 10HYPERLINK l _Toc22275 參考文獻 11HYPERLINK l _Toc14238 致 謝 12引言(一)研究背景從道德的角度出發(fā),說謊被認為是一種可恥的行為,然而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說謊則是一種社會交際能力,有時候說謊會比說實話達到更好的效果。人從小就被教育要誠實,不能撒謊,但是在成長過程中卻被允許在適當?shù)臅r候可以說謊,不過這里指的謊言是白色謊言(White lies),即“善意的謊言”。善意的謊言指的是為了避免受話人的消極情緒或者

10、給人以希望而產生的言語。白色謊言在違反社會道德的同時又維護了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前者需要說話者誠實、可靠,顯然白色謊言沒有遵守,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說話者用善意的謊言巧妙避免了交流對象被傷害或者希望破滅的可能,成功維護了人際關系,有利于人們特別是兒童身心的健康成長。本文主要研究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白色謊言的理解及道德評價,分析在不同動機和情景下小學生對說白色謊言的道德評價和影響因素,以及提出如何促進小學生對白色謊言的正確理解和道德評價的策略,這是本文的研究背景1。(二)研究目的及意義說謊作為現(xiàn)代人口中一種普遍的言語現(xiàn)象已經由來已久,人們對此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從前到后,對于謊言的研究一直牽動著眾多學

11、者的思維,特別是瑞士學者皮亞杰,他站在心理學角度,以認知發(fā)展理論作鋪墊,研究幼兒的說謊現(xiàn)象。謊言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白色謊言,另一種則是黑色謊言,黑色謊言是一種為故意欺騙或者隱瞞錯誤又或者逃避懲罰而說的謊言,這是一種利己性謊言,對社會有一定的危害。白色謊言又稱善意的謊言,是指以保護他人不受傷害或者給人以希望為前提而說的謊言,這是一種利他性謊言,有利于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和維護,同時白色謊言又具有親社會性,善意的動機使良好的人際交往成為一種可能,這為了解小學低年級學生如何與他人交流并建立社會關系,學習社會技能提供了一個新視角,同時研究小學低年級學生對于白色謊言的道德評價,就可以探索小學低年級學生如

12、何協(xié)調看似相反的交往規(guī)則以及恰當運用于社會情境中,由此可見研究白色謊言有著積極的意義2。(三)研究方法1、文獻法本人通過中國學術期刊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庫、電子期刊數(shù)據(jù)庫、中國博碩論文數(shù)據(jù)庫等相關的國內外數(shù)據(jù)庫進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歸納兒童認知發(fā)展理論和對有關白色謊言的研究、實踐活動,利用文獻法,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幫助下筆者開展研究分析,深刻理解和研究小學低年級學生對“白色謊言”的道德評價。2、訪談法本人以當?shù)匦W低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進行面對面交談,從而了解小學低年級學生“白色謊言”的心理行為,不斷收集論文所需的分析資料,以此為依據(jù)來研究小學生“白色謊言”的行為。一、概念界定(一)白色謊言的概念白色謊言

13、(White lies)是指以保護他人不受傷害或者以給人希望為前提而說的謊言,沒有惡意,具有利他性,屬于親社會謊言。白色謊言具有謊言的特點但是又具特殊性,即它是善意的。Robinson認為白色謊言是指說話者充分了解說真話會給被聽者帶來的消極影響,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說謊會比說實話產生更加積極的意義,因此采用說謊的方法。從而我們知道,白色謊言是一種積極的親社會性質的謊言,在社會交往中,雙方為了營造和諧的氛圍,白色謊言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人們并不會排斥它,相反會得到人們的理解與尊重。當然,白色謊言也不是隨隨便便使用的,一些研究者還分析了白色謊言的使用前提:例如Broomfield研究團隊在故事情景法

14、的基礎上,測試兒童獲得失望禮物時的反映,需要理解送禮者的情緒和期望,明白如果告知不喜歡該禮物,送禮者會難過,因此需要接受禮物的兒童自我調節(jié)受到禮物之后的情緒反應,說謊能夠為送禮者帶來心情愉悅等積極的情緒體驗3。(二)謊言與白色謊言的區(qū)別人們?yōu)榱颂颖苷f真話所帶來的后果而對一些事情進行搪塞、掩蓋、阻撓和推脫以及任何有意無意的欺騙都被稱為是說謊。白色謊言,一種為了避免受話人的消極情緒或者不使人希望落空而應時應景產生的言語,明顯是說謊現(xiàn)象的一種善意表達,兼具利他性;黑色謊言,一種企圖通過說假話來隱瞞因自己過失導致的麻煩從而逃避懲罰而所產生的言語,兼具利己性。有關對于幼兒說謊的研究,瑞士學者皮亞杰指出,

15、6歲以下的兒童對于謊言無黑白之分,故而統(tǒng)稱其為說謊。如開玩笑或者錯誤的猜測,而6-10歲之間被認為說謊只是錯誤的行為,但并不能區(qū)分無意還是有意的行為,到了10歲以上,兒童出現(xiàn)明顯的錯誤行為,這被認為是說謊??梢娬f謊在兒童發(fā)展階段具有不同的道德認知判斷。(三)小學低年級學生的道德發(fā)展水平1、皮亞杰對于小學生道德認知發(fā)展研究皮亞杰對于小學生道德認知發(fā)展研究中認為,兒童道德發(fā)展其實就是兩個過程:一由他律轉向自律的過程,二客觀的責任感轉化為主觀責任感的過程。具體包括:一是,小學生的道德發(fā)展不是社會規(guī)則的內化,也不是兒童自身的天賦,而是在自身天賦與社會因素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在小學生作為主體和環(huán)境等外界

16、因素作為客體之間的相互作用下產生的;二是,小學生的道德發(fā)展,雖然取決于道德認識的理解,更取決于道德思維程度的高低,可見小學生的道德思維是自身理性思維的過程,自我構造形成道德觀點;三是對于每一個兒童而言,其道德發(fā)展具有明顯的順序性和階段特點性,與兒童的邏輯思維關聯(lián)強度大4。2、科爾伯格對于小學生道德認知發(fā)展研究科爾伯格認為,道德教育的根本是發(fā)展道德認知能力,他認為道德教育同理智教育都能激發(fā)兒童的道德決策和道德問題的積極思考。5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認知發(fā)展速度遠大于德育發(fā)展的速度,且前者是后者發(fā)展的基礎,在社會這個大熔爐中,小學生積極尋求自我實現(xiàn)并努力尋找社會接受感,同時認知刺激德育的發(fā)展。德

17、育在不同地域和民族發(fā)展中其規(guī)律性不盡相同,并不受文化的限制;德育發(fā)展依賴于小學生對社會文化活動的參與度,也與小學生承擔的道德角色和承擔的角色質量相關。兒童的道德判斷發(fā)展取決于兒童對于道德行為與社會活動的參與度,特別是道德困境下道德沖突對道德行為進行正確選擇的影響。3、皮亞杰與科爾伯格關于小學生道德認知發(fā)展理論的異同皮亞杰和科爾伯格都對小學生的道德認知進行了研究,其兩者的共同點表現(xiàn)在:一方面,兩者都認為道德認知結構的不斷轉換和組織形成道德發(fā)展,在個體道德認知沖突中進行重建和擴充;個體為了調整環(huán)境與自身的關系,最大限度減少沖突,個體道德的他律轉換為自律;另一方面,兩者都認為兒童的道德認知是主體本身

18、與道德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智力發(fā)展作為道德發(fā)展的必要條件,道德選擇和判斷隨著智力的發(fā)展,達到較高層次6。兩者之間的區(qū)別在于:一是,科爾伯格以人的道德判斷為基礎進行實驗分析,提出的理論超越了皮亞杰道德發(fā)展階段理論;二是研究重點存在差異,皮亞杰側重研究道德思維形成過程,提出圖示這一概念,科爾伯格則側重研究道德思維的不斷發(fā)展階段;在影響因素探討中,皮亞杰僅僅意識到了同伴等社會團體的作用,而科爾伯格卻以此為重點進行探索;皮亞杰的道德研究以理論推演為主,而科爾伯格注重應用研究,以道德判斷為實驗分析的基礎,其學說更加完善。二、小學低年級學生對說白色謊言的理解(一)謊言的一種善意表達兒童在人際交往中,已經能

19、夠推理和識別自身語言對他人情緒的影響,因此能夠自我控制和了解情緒的恰當表達。7筆者通過預設一定的故事情境,最大限度的接近兒童的日常生活,進而帶其設身處地的成為故事的主角,從而給出最切合實際的真實表達,發(fā)現(xiàn)兒童在吐露事情的真實情況前,會主動預測講真話對聽話人造成的不良情緒體驗,加之一定的生活體驗,他們明白巧妙地通過說謊話隱藏事實反而使得對方心情愉悅,同時出于人性中慣有的自我保護意識,小學低年級學生趨向于通過善意的表達,控制自身消極情緒,為對方和社會營造積極的情緒體驗。在善意的謊話表達中,小學低年級學生已經基本擁有情緒理解能力,能夠清楚地通過觀察對方的語調表情和面部表情,進而推理自身的非語言行為和

20、語言對他人情緒的反應,最終促進雙方達到一種剛剛好的情緒狀態(tài)??梢娦W低年級學生已經擁有了良好的情緒體驗能力,通過善意的謊話表達,為說話雙方贏得最佳的情緒體驗。(二)對不良后果的預知與規(guī)避小學生白色謊言行為是在自我調節(jié)和控制基礎上形成的,這在訪談中也有反應,為了取悅并迎合他人的積極情緒,兒童在相關情景中,會習慣性的嘗試借助腦海中一定相關的生活經驗去預設當時說真話和說謊所產生的不同效果,從而在現(xiàn)實中,企圖借助善意的謊言去維護他人積極的情緒狀態(tài),巧妙地規(guī)避他人情緒或者行為的不良后果。同時,小學生的心理、生理都受到自身與社會生長環(huán)境的影響,個體為了最大限度的減少沖突,道德水平逐漸由他律向自律過渡,開始

21、逐步體驗到自身行為和語言產生的外部結果,如父母的訓斥、老師的批評或者懲罰等甚至是社會的排斥,這些可能存在的消極結果都會影響小學生的意識思考,從而產生對應的調整行為。兒童之所以說白色謊言而不是真話是兒童的自我保護行為,他們期望順應受話人的心意,以此來減少雙方不必要的情緒沖突,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道德認知發(fā)展為親社會行為,這其實就是潛在的社會交際原則對兒童的初步影響。(三) 促進良好人際交往的途徑小學生在道德認知中已經能夠通過觀察所處環(huán)境從而調節(jié)自身言語,以便獲得他人的支持和喜愛,恰當?shù)哪M一定的身份形象去換位思考受話人所期待的結果。人際交往過程中的善意和惡意都是相互的,這就要求在人際交往中需要考慮

22、雙方共同利益,裝房都能心理上獲得平衡感和滿足感,這種互利既有精神上的互利,又有物質和感情層面的互利,因此在人際交往中對他人的肯定,滿足他人對美好希望的追求,訪談中發(fā)現(xiàn)一些低年級學生為了避免自身行為和不當言語導致的不良后果,獲得對方積極的情緒反映,這些是小學生在社會化過程中促進良好人際交往的途徑三、小學低年級學生對說白色謊言的道德評價(一)在不同動機下小學生對說白色謊言的道德評價1、在對他人有利的動機下人作為一種社會動物,行為亦受動機和欲望的牽制與支配。從本質上講,人類個體本質是自私的,處理事情的行為方式往往會以維護對方的利益和積極地情緒而作為重要考慮因素,從而獲得他人不同程度的喜愛,進而獲得在

23、社會和群體環(huán)境中的適應性。訪談中小學生因巧妙隱瞞考試成績,進而避免了一場久違的家庭風波,在這里獲得積極情緒體驗的有家長和學生,但學生的情緒體驗是建立在家長積極情緒體驗之上的,小學生在善意的謊言中感受到自豪和高興,通過贊賞、肯定、高興的積極反映,促使了白色謊言的行為在社會化活動中形成積極的利他行為。善意謊言的交往動機被認為是維護人際關系的重要手段,有助于維護社會關系,幫助解除社會交往中產生的尷尬。從一定意義上說,利人動機下產生的善意謊言比利己動機下產生的善意謊言的道德評價更加積極。82、在對自己有利的動機下孩子面對一件事情是否說謊的關鍵是此事對自己是否有利。小學生在白色謊言表達中獲得社會群體的適

24、應性,從根源上講,是判斷言行對自身是否有利。從功利主義角度,兒童實現(xiàn)自身利益最大化也是人的本質,孩子們在白色謊言的情景中,由他人對自身的認可,促進良好的人際關系,達到給自身帶來幸福、快樂和好處等利益,規(guī)避不良后果,達到趨樂避苦的目的。兒童的利他行為最終也是為了獲得自身的快樂,白色謊言成為小學生避免尷尬、減少對方不愉快情緒的手段。在利己動機下的兒童白色謊言行為只是為了達到減少自我消極情緒體驗的手段,從一定意義上分析,也是值得肯定的9。(二)在不同情境下小學生對說白色謊言的道德評價1、親子情境家庭環(huán)境是兒童開始一切生命活動的初始環(huán)境,作為社會化和接受教育的第一環(huán)境,影響著兒童的道德認知發(fā)展。根據(jù)小

25、學低年級的學生行為觀察發(fā)現(xiàn),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和親子情景影響小學生在面對失望情景的反映程度。如在權威型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的小學生,其自我控制力、責任感和成就傾向良好。在權威型的親子關系中,當小學生直白說出真相時,父母會告誡小學生注意說話的禮貌性,因此小學生更能具有良好的社會技能,小學生說白色謊言的幾率大于專制型和寬容型親子關系;專制型的家庭環(huán)境和親子關系,易讓小學生產生不信任和不滿,自我控制一般。兒童說真話的幾率高,弱化了白色謊言的情景;寬容型的親子關系自我成就傾向和責任感較在寬容型的親子關系中,小學生對于是否表達白色謊言還是講真話不是很明確??梢姍嗤偷募彝キh(huán)境趨向于誘導小學生說白色謊言。親子關系

26、和家庭環(huán)境的質量,對小學生人格特點和情緒表達具有很大影響。通過對小學低年級的小學生訪談中發(fā)現(xiàn),如果父母善于情緒表達,小學生能夠意識到自身行為也會引起父母不同情緒的反應,特別是家庭氣氛融洽和自由平等的親子關系,親子關系中可自由表達消極和積極情緒,那么該小學生在這種環(huán)境下更愿意說白謊。通過調查和訪談,發(fā)現(xiàn)積極的親子關系促使小學生表達積極情緒,如接受失望禮物時,模仿積極的情緒表達和語言表達;不過消極的家庭氛圍也可能使得小學生為了避免消極反應而說白謊10。2、朋友情境朋友作為兒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寶貴財富,貫穿兒童的一生。隨著兒童道德認知的不斷發(fā)展,對自我實現(xiàn)與社會認同感有了進一步更高的要求,這就對兒童

27、如何快速準確地被社會接納提出了新挑戰(zhàn)。從兒童的情感建立與發(fā)展歷程來看,小學生要想獲得一定的存在感與安全感,絕大多數(shù)取決于兒童是否能很好地被同伴認可并接受。小學生的道德認知發(fā)展進程中,其同伴經驗有助于人格發(fā)展和自我概括。小學生在朋友情景中獲得信息的對比參照和特殊信息渠道,成為小學生社會知識的來源。兒童從不同家庭背景的同伴和朋友,了解不同家庭背景中的價值觀,從而豐富社會認知。兒童在篩選和比較同伴的價值觀念中也受他人信息的影響,如一個小學生白色謊言的行為,其他小朋友與同伴相繼追隨,那么同伴之間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便可幫助兒童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并獲得社交技巧,可見,朋友情景下的白色謊言加快了小學生融入同

28、伴群體的速度11。3、師生情境教師作為兒童道德認知發(fā)展的把關者,是影響小學生的關鍵性群體,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判斷,學校資源中重要的發(fā)展資源,師生關系是教師和學校環(huán)境之間形成行為、情感和認知聯(lián)系,積極的師生關系有利于小學低年級學生獲得被支持感和安全感。12學生為了獲得教師的喜愛、滿意、贊賞和鼓勵等,往往會通過善意的謊言表達,迎合教師的心理滿意度,減少對自身行為的批評、懲罰等。在訪談中問及兒童有關成績、作業(yè)等直接影響老師情緒的因素時,學生的歸因都或多或少都集中在以上出現(xiàn)的褒義詞中,可見,教師看似平常的環(huán)節(jié)能帶給學生特別的情緒體驗,在這一點上,白色謊言的效果得到了加強,因此在師生情景

29、下的利己說謊也具有積極意義,四、影響小學生說白色謊言的因素(一)小學生的從眾心理小學生的從眾心理十分普遍,在行為上、生活上、學習上和審美上皆有體現(xiàn)。在這種順從的心理傾向中,其行為舉止往往隨波逐流。小學生由于獨立思考能力差,易受他人的影響和暗示。科爾伯格認為,道德教育發(fā)展依賴于小學生對社會文化活動的參與度,也與小學生承擔的道德角色和承擔的角色質量相關。13這種群體的學習行為和從眾心理,雖然在良好的行為表現(xiàn)中,如助人為樂受到表揚時,其他低年級小學生也會創(chuàng)造機會助人為樂。但是在更多的情景下,小學生分不清幻想和現(xiàn)實的區(qū)別,產生了從眾心理。在調查訪談中,一個小學生說和媽媽去動物園看了大獅子,另一個小學生

30、附和說跟媽媽一起看了大象,其他孩子可能也說去了動物園,孩子們在從眾心理下,學著別人的做法,跟著別的小學生說話而已,缺少必要的思考與體驗。(二)小學生人際交往的社會化要求皮亞杰認為兒童的道德發(fā)展具有明顯的順序性和階段特點性,與兒童的邏輯思維關聯(lián)強度大。14小學階段作為兒童發(fā)展的轉折期,在人際交往的發(fā)展中,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發(fā)展特征得以體現(xiàn)。小學生的交往關系無外乎師生、朋友和親子這三種,作為兒童重要的成長時期,這三者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調查訪談中,低年級學生為了獲得他人的支持和喜愛,在恰當?shù)纳矸菪蜗笾腥谌雽Ψ狡谕哪繕?。如小學生對他人的肯定,避免對自身行為和言語導致的不良后果,獲得對方積極情緒

31、的反映,這些都是小學生人際交往的社會化需求。(三)小學生混亂的是非觀家長的言傳身教、社會群體的影響都成為小學生是非觀念的標準。父母對事物正確的判定影響著小學生的價值觀、人生觀,父母認為正確的事情,孩子們跟著相信,父母不認可的事情,小學生也會對此反感。在社會群體中,當大部分小學生表現(xiàn)出開心和喜歡時,小學生會認為是好的,大部分學生不喜歡的事情,孩子們會認為該事物不夠好。一些小學生的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不能嚴厲要求孩子明辨是非,這種放任自流的狀態(tài)模糊了小學生的是非觀念,錯把“非”當做“是”;小學生另一個特征是喜歡模仿,容易受到身邊同學、老師的影響,如小學生出現(xiàn)妨礙他人或做出危險動作時,老師不加以出面

32、制止,孩子們錯以為這些行為可被接受或允許的,時間久了,孩子缺乏自律意識和安全觀念,不知尊重別人,無法辨別是非15。小學生的是非觀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的實踐和學習中形成的。如在訪談中兒童認為家長在知曉考試分數(shù)不合格時,定會產生消極的反應,而牽連出一系列不合理或者說欠妥的行為或言語,此時,為了迎合家長的期望,規(guī)避不良的后果,從而造成了兒童理解的誤區(qū),孩子們認為只有說善意的謊言才能促進說話雙方產生積極地情緒,有利于在由此構成混亂的是非觀。小學低年級學生在人際關系中,已經擁有了自我保護和親社會的動機,因而能夠推測自身的行為表達可能對他人產生的不良反應,因此在虛假的回答中迎合別人的愿望和需求16。五、

33、促進小學生對白色謊言的正確理解與道德評價的策略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其道德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正在形成時期,如何在外部環(huán)境中對孩子們加以引導,樹立正確的道德觀,發(fā)揮白色謊言的積極意義,避免和減少黑色謊言的消極性,是本文希望達到的研究目的。結合文章對小學低年級對白色謊言在不同動機和情景下的白色謊言的理解,我們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努力:(一)促進良性社會風氣的形成與傳播良好的社會風氣和成長環(huán)境,有助于促進小學低年級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在其思想道德建設中,發(fā)揮家庭、社會和學校三位一體的教育網(wǎng)絡,全社會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積極開展多種傳播社會正氣、17弘揚民族傳統(tǒng)、倡導文明新風等行動,積極開展小學生的教育

34、宣傳,促進形成良性的社會風氣。一方面,盡力營造積極向上,樂觀滿含正能量的社會良性風氣,同時在這種良好的社會風氣中,融入正確的世界觀,大力弘揚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理想,促進社會環(huán)境的良性成長和發(fā)展。另一面,組織小學低年級學生開展多種社會活動,發(fā)揮同伴們積極向上的氛圍,如組織小學低年級學生做小小志愿者,開展清掃小區(qū)垃圾、幫助孤寡老人打掃衛(wèi)生,陪老人聊天,組織小學生多做好人好事。孩子們在良好的社會實踐中,感受和踐行社會活動18。(二)堅持“身教大于言傳”,以身作則小學生作為兒童心理和生理成長的關鍵期,其成長如同無法回頭的列車。小學低年級在混亂的是非觀念中,孩子父母的范例和榜樣,影響兒童的心理

35、成長和價值觀的形成。兒童的耳朵如同錄音機,眼睛如同錄像機,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家庭教育的必備條件。家長應身教大于言傳,身教重于言傳。對于家長而言,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念,首先要以身作則,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19其次,家長的德性教育如春風細雨一樣,潤物細無聲,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和不知不覺間獲得熏陶。對于小學生尚不健全的從眾心理和并不明確的是非觀念,教師的示范作用和言傳身教就變得至關重要。因此教師要學會善于自我控制,教師在自身崗位發(fā)揮主動性,自覺進行自我激勵、監(jiān)督、調整和自我控制、評價,在掌握自身行為和心理的基礎上,20調整角色的心理沖突,比如控制好自身情緒和態(tài)度,克服內心沖突,以平和的心態(tài)提升自我,凸顯教師的主體價值和意識。小學教師在愛護孩子的過程中,教師的情感與學生的成長都會融入到教師生命中,不斷豐富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內心世界。(三)重視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是任何個體或組織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基礎和源泉,優(yōu)秀小學教師的素養(yǎng)與情懷也不例外。一是道德修養(yǎng)過程需要積極主動的心態(tài)。一直以來人的潛力被認為是最強大的力量。教師素養(yǎng)塑造的過程就是潛力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小學教師要想達到良好的素養(yǎng)重塑,就必須積極主動地釋放自身潛力,勇敢且坦然的面對自身不足,并積極主動尋求改進途徑和辦法進行自我完善,查缺補漏,努力打造完美的自己。二是教師素養(yǎng)的重塑需要強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