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各區(qū)縣2020年九年級語文一模試卷分類精編-文言文閱讀_第1頁
江蘇省南京市各區(qū)縣2020年九年級語文一模試卷分類精編-文言文閱讀_第2頁
江蘇省南京市各區(qū)縣2020年九年級語文一模試卷分類精編-文言文閱讀_第3頁
江蘇省南京市各區(qū)縣2020年九年級語文一模試卷分類精編-文言文閱讀_第4頁
江蘇省南京市各區(qū)縣2020年九年級語文一模試卷分類精編-文言文閱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南京市各區(qū)縣2020年初三語文一模試卷分類精編一文言文閱讀鼓樓區(qū)二)文言文閱讀(14分)(甲)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 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 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乙)問:“何以戰(zhàn)?”公日:“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θ眨骸靶?惠未懦,民弗從也?!惫眨骸盃奚癫?,弗敢加也,必以信。”對日:“小信未 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睂θ眨骸爸抑畬僖???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保ú軇フ搼?zhàn))(內(nèi))鄒與魯讓。鄒穆公問日:“吾有司死者三十三人

2、,而民莫之死也。誅 之,則不可勝誅;不誅,則疾視其長上之死而不救.如之何則可也?”孟子對日:“兇年饑歲,君之民老弱轉(zhuǎn)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而君之倉 實,府庫充,有司莫以告,是慢上而殘下也。曾子日:戒之戒之!出乎爾者,反乎 爾者也。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君無尤焉!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 上矣?!保夯萃跸拢┳⒆專航粦?zhàn)。有司:與下文的“長上”都指官吏。莫之死:沒有百姓為他 的長官而死。疾:憎惡。轉(zhuǎn):棄尸。曾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小心啊,小心啊 你怎樣對待百姓,百姓也會反過來怎樣對待你。"反:報復。尤:責備、歸罪。7 .給下列句中加點字解釋(4分)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神弗福也小

3、大之獄誅之,則不可勝誅8 .下列各組加點虛詞意義和用法不M .的一組是()(2分)A.寡助之至夫民今而后得反之.也8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忠之屬也??梢?一戰(zhàn)。C.而君之倉K實,府庫充人不知而不慍D.雖不能察,必以情雖千里不敢易也9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4分)(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2)君行仁政,斯民親其上,死其長上矣。10 .曹劌所說的“忠之屬也”指 L用乙文原句回答),(丙)文中曾子所說的話,可以用(甲)文中哪些語句來印證? (2分)11 .下列說法恰當?shù)囊豁検牵ǎ?分)A.三個語段均表現(xiàn)了統(tǒng)治者要施行仁政、取信于民的思想。B.(甲)段采用議論方式,運用正反對

4、比論證進行說理。(乙)(丙)兩段則采用人物對話方式,在對話中體現(xiàn)自己的主張。C.(甲)(丙)兩段文字選自孟子,(乙)段選自左傳,作者是春秋時代的左 丘明。D.孟子的說理散文善用排比,語勢充沛,雄詞激越,這一特點在(甲)(丙)兩個文段中也充分地體現(xiàn)出來了。7 (4分)限制;賜福;案件;盡、完8 (2 分)A9 (4分,每題2分)(1)能夠施行仁政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能施行仁政 的君主幫助支持他的人就少。(2)只要君王施行仁政,他的百姓自然就會親近他們的領導人, 肯為他們的長官而 死。10 (2分,每空1分)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11 (2分)

5、D (內(nèi)文沒有運用排比)附譯文:鄒國與魯國交戰(zhàn)。鄒穆公對孟子說:“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三個,百姓卻沒有一 個為他們而犧牲的。殺他們吧.殺不了那么多;不殺他們吧,又實在恨他們眼睜睜 地看著長官被殺而不去營救,到底怎么辦才好呢;”孟子回答說:“災荒年歲,您 的老百姓,年老體弱的棄尸于山溝,年輕力壯的四處逃荒,差不多有上千人吧;而 您的糧倉里堆滿糧食,府庫里裝滿財寶,官吏們卻從來不向您報告老百姓的情況, 這是他們上層的人工作輕慢并且殘害老百姓的表現(xiàn)。曾子說:小心啊,小心啊 ! 你怎樣對待別人,別人也會反過來怎樣對待你?,F(xiàn)在就是老百姓報復他們的時候 了。您不要歸罪于老百姓吧!只要您施行仁政,老百姓自然就會

6、親近他們的領導人, 肯為他們的長官而犧牲了。棲霞區(qū)【古文閱讀】【甲】舜發(fā)于吠山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 叔放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餓具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包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 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后知牛于憂思而死于安樂也。(戰(zhàn)國孟軻孟子)【乙】越心未平,而夫差有憂色。二且復筑臺于姑蘇N左,“俾 參政事者以聽百姓之 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 ,視之以伍員。未三、四級,且奏曰:“王 之民饑矣,王之兵疲.矣,王

7、之國危矣?!狈虿畈徽f,俾鉆以代焉。畢九層而不奏,且倡曰:“四國畏王,百姓歌王,彼員者欺王。"員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 暇為王之視也,亦不為百姓謀.也,豈臣之欺乎!”王賜員死,而粘用事。明年,越入?yún)?。(唐羅隱吳宮遺事)注釋: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踐被吳國打敗后,和其臣民常懷 報仇復國之心。俾:使。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個月,即十一月。 伍員:伍子胥,吳國大臣。 未三、四級:沒等建好第三、第四層。鉆(pi:)伯鉆,吳國太宰。 倡:宣揚。這句意思是說:伯晶只想自己的官職趕快開得高些。亟:急,趕快。用事:專權(quán),當權(quán)。吳宮:春秋時吳王夫差的宮7.卜列加點詞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

8、3 分)A.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B.增益其所不能必能裨補缺漏,有所廣益C.王之兵疲矣益州疲弊D.亦不為百姓謀也肉食者鄙,未能遠謀8 .下列每組加點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3 分)A .舜發(fā)于吠畝之中視之以伍員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以察四方之兵革焉C .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一旦復筑臺于姑蘇之左D.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畢九層而不奏9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甲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譯文: 10 .用斜線(/)在乙文畫線句子中標出兩處停頓。(2分)一旦復筑臺于姑蘇之左11 .乙文中吳國有越國這個“敵國外患”,但還是滅亡了。吳國的滅亡符合甲文中所 說“國恒

9、亡”的條件嗎?請說說你的理由。(2分)7. (3 分)A8. (3 分)C9. (2分)這樣,人們才會明白,憂患可以使人謀求生存,而安樂必將導致滅亡。(“生 于憂患” 1分,“死于安樂” 1分)10. (2分)一旦/復筑臺/于姑蘇之左(每處 1分,后一個在“于”后停頓亦可。)11. (2分)符合。因為夫差殺了賢臣伍子胥,使得國內(nèi)無法家拂士(1分);國外雖然“越心難平”,但是伯第蒙蔽夫差“四國畏王”,夫差認為沒有敵國外患,因 此最終“死于安樂” (1分)。(意近即可)高淳縣【古文閱讀】(甲)十年春,齊師伐我。公將戰(zhàn)。曹劌請見。其鄉(xiāng)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問焉?”劌曰:“肉食者鄙,未能遠謀.?!蹦?/p>

10、入見。問:“何以戰(zhàn)?”公曰:“衣食所 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睂υ唬骸靶』菸磁?,民弗從也?!惫唬骸盃奚癫?敢加也,必以信?!睂υ唬骸靶⌒盼存?,神弗福也?!惫唬骸靶〈笾z,雖不能察, 必以情。"對曰:“忠之屬也??梢砸粦?zhàn)。戰(zhàn)則請從?!保ㄒ遥┪耐跤コ?,先宣言曰:“予聞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長老,聽獄不 中,分財不均, 百姓力盡,不得衣食,予將來征之,唯為民,乃伐崇。令毋殺人, 毋壞室,毋填井,毋伐樹木,毋動六畜,有不如令者死無赦。 ”崇人聞之,因請降。 (摘自書苑指武篇)9、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2分)A.肉食者郵先帝不以臣卑鄙.B.又何叫焉又叫令吳廣之次所旁

11、叢祠中C小大之謎 聽理不中D.伐竹取道毋伐樹木10、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與“必以分人”中的“以"意義相同的一項(:(2分)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塞忠諫之路也C、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D、皆以美于徐公11、句子翻譯(4分)小惠未懦,民弗從也。崇人聞之,因請降。12、曹劌與文王關(guān)于戰(zhàn)爭的“遠謀”,其共同認識是什么? (2分)13、甲乙兩文都進行了對比,請簡要分析。(2分)9、(2 分)B10、(2 分)C11、(4分)小恩小惠沒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會聽從您的?!背缛寺犝f了這件事,于是請求投降。12、(2分)取信于民(意思對即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3、(2分)甲文用鄉(xiāng)人對戰(zhàn)爭的

12、冷漠態(tài)度和魯莊公的見識淺陋和曹劌的愛國熱情; 深謀遠慮作對比;乙文用文王的不侵害百姓利益,為民而戰(zhàn)與崇侯不敬父兄長老, 不撫恤百姓作對比六合區(qū)【古文閱讀】【甲】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夫環(huán) 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 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 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 故君子有不戰(zhàn),戰(zhàn)必勝矣。(孟子公孫丑下)【乙】 穆公亡馬秦穆公亡馬,岐下

13、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 不以畜害人。吾聞食馬肉不飲酒者,傷人?!蹦孙嬛啤F浜竽鹿x,三百人者聞 穆公為晉所困,椎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于是穆公獲晉侯 以歸。(選自司馬光資治 通鑒)注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春秋五霸之一。岐下:岐山腳下。岐,山名, 在陜西境內(nèi)。野人:這里指農(nóng)民。椎鋒爭死:拿著銳利的武器以死相救。晉侯:指晉惠公夷吾。8.下列加點詞意思不相同A.委而去之B.秦穆公亡馬C.乃體之酒D.其后穆公伐晉的一組是( ) (2分)莊國懷鄉(xiāng)或以為死,或以為亡.中軍置酒女歸客齊師伐我9.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君子不以畜害人”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14、2分)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B.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C.皆以美于徐公D.是以眾議舉寵為督10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乙文中畫橫線的句子。(2分)更逐得,欲法之。譯文:11 .用(/)為乙文中話曲線的句子標出兩處 停頓。(2分)三百人者聞穆公為晉所困12 .【甲】文中”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環(huán)而攻之而不勝”的原因是 “” ;【乙】文中“穆公為晉所困”,最后得以“獲晉侯以歸”,這正說明了【甲】文中“”的道理。(2分)13讀完【乙】文,秦穆公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分)答:A8 . B (2 分)9 . D (2 分)10 .官吏追捕他們,捉到后要繩之以法(或按照法律懲處他們)。(2分)11 .三

15、百人者/聞/穆公為晉所困(2分)12 .天時不如地利(1分)(答“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得分)得道者多助(1分)13 .寬容大度,有愛民之心(2分)深水縣【古文閱讀】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學四方,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程氏讀東漢范滂傳,慨然太息,軾請曰:“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程氏曰:“汝能為滂,吾顧不能為滂母邪?”徙知徐州。河決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匯于城下,漲不時泄。城將 敗,富民爭出避水。軾曰:“富民若出,民心動搖,吾誰與守?吾在是,水決不能敗 城?!彬?qū)使復入。軾詣武衛(wèi)營,呼卒長曰:“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 卒長曰:“

16、太守猶不避涂潦,吾儕小人,當效命?!甭势渫匠舟五^以出。筑東南長 堤,首起戲馬臺,尾屬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板。軾廬于其上,過家不入, 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從之。(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有改動)【注】范滂:東漢人,曾任汝陽太守屬更,因抑制豪強,反對宦官,33歲死于獄 中。其母深明大義。涂潦(l do):泥水。吾儕(chd):我們。錨(ch a)鍬8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2分)輒能用其要() 軾通武衛(wèi)營()A母程氏親授以書R泛于梁山泊G率其徒持畚錨以出D朝廷從之9 .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 的一項是( ) (2分)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17、)舜發(fā)于吠畝之中(孟子)不能名其一處也(口技)悉以咨£ (出師表)10 .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4分)軾若為滂,母許之否乎?河將害城,事急矣,雖禁軍且為我盡力。11 .下列敘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2分)A、蘇軾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親蘇詢對他成為文學家影響最大。B、洪水匯于城下的危急時刻,蘇軾親率士兵冒雨增筑城墻,保全了徐州城。C、蘇軾很小就樹立起為民除弊興利的大志,所以后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D蘇軾任徐州太守時,動員富民出資修筑被洪水沖壞的城墻,受到朝廷嘉獎。12 .根據(jù)節(jié)選文字,結(jié)合已經(jīng)學過的蘇軾的詩文,你認為蘇軾是個怎樣的人? (2分)8. (1)語

18、:說出;(2)詣:到去;各1分9. D 2 分10. (1)(“若”、“許”各1分)蘇軾如果成為范滂一樣的人,母親是否答應我呢?(2)(“雖”“且”各1分)河水將要危害到城墻,事情非常危急了,即使是禁軍(也)暫且替我竭盡全力(保護城市)11. B 2 分12. 蘇軾不僅是一個文學大家,也是一個心憂天下的清官廉吏。(2分意思對即可)白下區(qū)【古文閱讀】【甲】風煙俱凈,天山共色。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 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 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

19、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鶯飛戾天者,望 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者,窺谷忘反.。橫樹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吳均與朱元思書)【乙】仆去年秋始游廬山,到東西二林間香爐峰下,見云水泉石,勝絕第一,愛不能 舍。因置草堂,前有喬松十數(shù)株,修.竹千余竿。青蘿為墻援,白石為橋道,流水周 于舍下,飛泉落于.檐間,紅榴白蓮,羅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彈記。每一獨往, 動彌旬日。平生所好者,盡在其.中。不唯忘歸,可以終老。此三泰 也。計足下久 不得仆書,必加憂望,今故錄三泰以.先奉報,其余事況,條寫如后云云。微之微之!作此書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 .手把筆,隨意亂書。封題之時,不覺欲曙。舉頭

20、但見山僧一兩人,或坐或睡。又聞山猿谷鳥,哀鳴啾啾。平 生故人,去我萬里,瞥然塵念,此際暫生。(選自白居易與元微之書)【注釋】東西二林:指廬山的東林寺和西林寺。墻援:籬笆墻。動彌旬日: 常常滿十天。泰:安適。憂望:掛念,盼望。微之即元微之,唐代詩人,白居易的好友。瞥然:形容時間短暫。此信寫于白居易在唐代元和年間被貶 江州(今江西九江市)時期。8.下面加點詞意思不正確 的一項是( ) (2分)A.猛浪若奔(飛奔的馬)修(長長的)竹千余竿B.負勢競上(向上)流水周(環(huán)繞)于舍下C.在晝猶昏(夜晚)信手把筆(書信)D.窺谷忘反(通“返”,返回)去我萬里(距離)9.下列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2

21、 分)A.飛泉落于檐問B.盡在其中C.今故錄三泰以先奉報諫)D.封題之時每假借于藏書之家 居廟堂之高則憂具.民 皆以美于徐公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送東陽馬生序)(岳陽樓記)(鄒忌諷齊王納(出師表)10 .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4分) (1)鶯飛戾天者,望峰息心。(2分) (2)大抵若是,不能彈記。 (2分)11 .根據(jù)文章的內(nèi)容,回答問題。(4分)(1)文中 區(qū) 這一個字最能概括兩文所描寫的山水之景的共同特點。(2分)(2)甲、乙兩文都是情景交融的美文,但表達的情感有所不同,請作具體分析。(2分)甲文表達的情感:;乙文表達的情感:。8. (2分)C (昏暗/隨意)9. (2分)D (助詞,的

22、;A介詞,在/介詞,從;B代詞,這/代詞,他的;c連詞, 表目的/動詞,認為)10. (4 分)(1)看到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極力攀高的人(1分)就平息了自己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1分)。( 2)大致像這樣(1 分),不能詳盡記述(1 分)。11. ( 4分)( 1)絕(2 分)( 2)甲文表達了作者對追求利祿之徒的蔑視和愛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隱的高潔志趣(淡泊名利,向往寧靜閑適生活);乙文表達了作者對摯友微之的懷念(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的曠達之情)(2 分,甲、乙各答出一點即可,意近即可)。附:參考譯文我去年秋天開始游廬山,到東林寺、西林寺之間的香爐峰下,看見飛云、流水、清泉、怪石,美景絕妙第一,

23、喜愛得不忍離去。于是建造草堂一座,前有十幾株高大的松樹,一千多根修長的竹子。青色的藤蘿點綴著籬笆墻,潔白的石塊鋪著橋面。流水環(huán)繞在茅舍之下,飛泉灑落在屋檐之間,紅色的石榴,白色的蓮花,分別生長在石階下邊的水池中。大致像這樣,不能詳盡記述。每次我獨自一人前去,常常住滿十天。一生愛好的東西,全在這里。不僅忘記回家,簡直可以在此度過一生。這是第三件安適的事。想到您很久沒有得到我的信,一定更加掛念, 現(xiàn)因此記下這三件安適的事先作呈報,其余的事,我一條一條地寫在后面吧。微之啊微之! 寫這封信的夜晚,我正坐在草堂中對著山的窗下,隨手拿筆,隨意亂寫。寫好信封的時候,不知不覺天快亮了。抬頭只見一兩個山寺中的僧

24、人,有的坐著, 有的睡著。又聽到山上谷中傳來猿猴的哀號和禽鳥的鳴叫。平生老朋友,距離我萬里,一時間世俗的思念,此時突然產(chǎn)生。建鄴區(qū)(二 )閱讀下面古文,完成7 10題。 (12 分 )【甲】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 “臣未嘗聞也。 ”秦王曰: “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唐雎曰: “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王曰: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 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福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

25、下鎬素,今日是也。”挺劍而起。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 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保ü?jié)選自唐雎不辱使命)【乙】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 “使狗 國者從狗門入。今臣使楚,不當從此門入?!币勒吒缽拇箝T入。見楚王,王曰:“齊無人耶?使子為使?!标套訉υ唬骸褒R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 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王與曰: “然則何為使子?”晏子對曰: “齊命使各有所主,其賢使使賢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嬰最不肖,故直使楚矣?!?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4分)以頭搶地爾()楚人以晏子短()8 .

26、下列加點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以頭搶地爾 徒以有先生也B.子短C.天子之怒夫?qū)VT之刺王僚也D.(選自晏子春秋)天下鎬素,今日是也()比肩繼踵而在() (2 分)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楚人以晏何至于此 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2分)(1)楚人以晏子短,為小門于大門之側(cè)而延晏子。10.唐雎和晏子當時都是以弱國使臣的身份出使強國,請就上面【甲】、【乙】兩文的內(nèi)容,寫出二人的相同點和不同點(4分)相同點:不同點:7、搶 撞 編素 穿白色的喪服(穿喪服)短 個子矮 繼 連接,緊接著(4分)8、C9、楚國的守門官認為晏子個子矮,就特意在大門旁邊造了一個小門,請晏子從

27、這個 小門進去。(如果意譯扣住了語言點也算對。語言點主要有:“以”,“短”,“為延”,“于”。答對三個即可,可以按每個語言點給 0.5的方式打分)10、相同點:二人都是代表弱小國家出使強國,面對東道主國家的威脅、蔑視, 不畏強暴,不怕犧牲,不卑不亢,憑著機智和勇敢戰(zhàn)勝強敵,捍衛(wèi)了國家的 尊嚴,同時也保全了自己。(2分,可以按點給0.5的方式打分)不同點:唐雎的態(tài)度是針鋒相對,大義凜然,因而語氣果敢、堅決,語言鋒利, 慷慨陳詞;晏子主要憑借機智,設置圈套,引君入甕,讓企圖侮辱人者自取其辱, 語言詼諧、幽默,犀利。(2分,可以按點給0.5的方式打分)江寧區(qū)【古文閱讀】【甲】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

28、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 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 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乙】齊宣王見孟子于雪宮,王曰:“賢者亦有此樂乎?”孟子對曰:“有。人不得.,則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為民 上而不與民同樂者,亦非也。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保ㄟx自孟子梁惠王下)注雪宮:齊宣王的離宮(行宮)非:非議。上:君主。非:不對, 錯誤。7、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2分)人不得,則非其上矣() )

29、 (2分)予嘗求古仁人之心()8、下列加點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A、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未之有也不得而非只上者為民上而不與民同樂者無從致書以觀B、居廟堂之高則憂具.民C、先天下之憂而憂D不以物喜 9、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4分)微斯人,吾誰與歸?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10、根據(jù)文章的意思,回答下列問題。(4分)用一句話概括乙文中孟子的政治主張。(1分)甲文中范仲淹的“ , ”是乙文 中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思想的進一步發(fā)揚。范仲淹的這一思想在今 天對我們有什么借鑒和教育意義? ( 3分)7、(2分)(1)探求 (2)得到 (每處1分)8、(2 分)B9、

30、(4分)(2分)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2分)國君能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人民也會以國君的快樂為快樂;國君能以人民的憂愁為憂愁,人民也會 以國君的憂愁為憂愁。10、(4分)(1分)與民同樂才能王天下(意近即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1 分) 提示:要建立新時期的憂樂觀( 提倡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 ( 2 分)雨花臺區(qū)【古文閱讀】【甲】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潭中魚可 百許頭,皆若空游無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

31、翕忽。似與游者相樂。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悄愴幽邃。以 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選自唐柳宗元小石潭記)【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數(shù)十步,合 營溪。水抵兩岸,悉皆怪石,敲嵌盤屈,不可名狀。清流觸石,洞懸激注。佳木異竹,垂陰相蔭。此溪若在山野,則宜逸民退士 之所游處;在人間,則可為都邑之勝境,靜者之林亭。而置州 已來,無人賞愛;徘徊溪上,為之悵然!乃疏鑿蕪穢 ,俾為亭宇 ;植松與桂,兼 之香草,以裨形勝 。為 溪在州右,遂命之曰 “右溪 ”。刻銘石上,彰示來者。(選自唐元結(jié)右溪記)【注釋】合:匯入。鼓嵌(q i qi an):石塊錯斜嵌插溪岸的樣子。洞懸激注:洄,漩渦;懸,形容觸石濺起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石成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