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官大體結構觀察,視力、視野、盲點的測定課件_第1頁
感官大體結構觀察,視力、視野、盲點的測定課件_第2頁
感官大體結構觀察,視力、視野、盲點的測定課件_第3頁
感官大體結構觀察,視力、視野、盲點的測定課件_第4頁
感官大體結構觀察,視力、視野、盲點的測定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感覺器官的結構與機能感覺器官的結構與機能三三. .1.1.視器(眼)視器(眼)2.2.眼球眼球2.2.眼球壁眼球壁外膜外膜2.2.眼球壁眼球壁中膜中膜2.2.眼球壁眼球壁內膜內膜3.3.眼內容物眼內容物房水房水前房前房后房后房鞏膜靜脈竇鞏膜靜脈竇膜靜脈竇膜靜脈竇3.3.眼內容物眼內容物晶狀體、玻璃體晶狀體、玻璃體晶狀體核(硬)晶狀體核(硬)4.4.眼副器眼副器淚器淚器4.4.眼副器眼副器淚器淚器4.4.眼副器眼副器眼外肌眼外肌5.5.位聽器官(前庭蝸器、耳)位聽器官(前庭蝸器、耳)5. 5. 耳耳外耳、中耳外耳、中耳5. 5. 耳耳中耳中耳聽小骨聽小骨5. 5. 耳耳內耳內耳5. 5. 耳耳內

2、耳內耳耳蝸耳蝸目的要求1、學習測定視力視力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視敏度視敏度的概念。2、學習視野視野的測定方法,了解測定視野的意義。3、證明盲點盲點的存在,并計算盲點所在的位置和范圍。原理步驟4、觀察瞳孔對光反射,掌握該反射的反射弧掌握該反射的反射弧。視力、視野、盲點的測定及瞳孔的對光反射視力、視野、盲點的測定及瞳孔的對光反射原理步驟目的要求視力的測定 P65 視力又稱視敏度,是指一定條件下眼分辨物體細微結構的能力。 視力1/視角視力衡量標準:在一定距離上能分辨空間兩點的最小距離。距離眼球5m遠的物體上兩點間的距離約為1.5mm時,所形成的視角為1分角 通過測定視力可檢查視網膜中央凹精細視覺的分辨

3、能力。 原理步驟目的要求視力的測定:國際標準視力表對數視力表視力表1、受試者在距離5m遠處,視力表上第10行字與受試者的眼同高 2、受試者用遮眼板遮住一眼,另一眼看視力表,按主試者的指點自上而下進行識別,直到能辨認的最小字行為止,依此確定該眼的視力。同法測定另一眼的視力。3、若受試者對最上一行字也不能辨認,則令受試者向前移動,直至能辨認最上一行字為止。此時 受試者視力遠距離正常視力辨認該字的最距離受試者辨認某字的最遠 視力的測定 P65原理步驟目的要求視野的測定 P66 視野是單眼固定注視正前方一點時所能看到的空間范圍(單眼視野、周邊視力),也就是黃斑中央凹以外的視力。 測定視野可了解整個視網

4、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斷視覺傳導路及視覺中樞的機能。正常人的視野范圍: 相同亮度下: 白色視野白色視野 紅色視野紅色視野 綠色視野綠色視野 下方上方;顳側鼻側。下方上方;顳側鼻側。原理步驟目的要求1、將白色視標緊貼弧架內面并從周邊向中央緩慢移動,直至受試者能看到為止,并記下弧架該處的經緯度。2、將弧架轉動45角,重復上述測定,共操作8次,得出8個點,將視野圖上的8個點用曲線依次連接,即得出該眼白色視野的范圍 視野測定方法:視野的測定 P66原理步驟目的要求盲點的測定 P67 生理盲點:在視神經離開視網膜的部位(即視神經乳頭所在的部位)沒有感光細胞,外來光線雖成像于此但不能引起視覺。 由于盲點

5、的存在,視野中也必然存在盲點投射區(qū)。根據物體成像規(guī)律,通過測定盲點投射區(qū),可計算出盲點所在的位置和范圍 原理步驟目的要求 取一白紙貼在墻上,受試者立于紙前50cm處,在紙上與眼相平處用鉛筆劃一“+”字。按照實驗教程P103的步驟操作。盲點的測定: 盲點的直徑()盲點投射區(qū)的直徑50015盲點的測定 P67原理步驟目的要求瞳孔的對光反射瞳孔對光反射:人眼在感受光刺激時,瞳孔的大小可隨光線的強弱而改變,弱光下瞳孔散大,強光下瞳孔縮小,此反射稱為瞳孔對光反射。 實驗步驟:P1041、讓受試者注視遠方,觀察其瞳孔大小,再用手電筒照射其一眼,可見其瞳孔立刻縮小,即瞳孔對光反射瞳孔對光反射。2、用手在鼻側

6、擋住光線以防照射另一眼,重復上述實驗,可見雙眼瞳孔同時縮小,這稱互感性對光反射互感性對光反射。 原理步驟目的要求瞳孔的對光反射原理步驟目的要求1、任內氏實驗(RT):比較同側耳的氣導和骨導1)主試者敲響音叉,立即將音叉柄底部壓置于受試者一側顳骨乳突,當聲音減弱至剛聽不到時,立即將音叉臂移近同側外耳道口,聽力正常者又可聽到聲音。反之,先置音叉于外耳道口處,當剛聽不到聲響時,立即將音叉移至乳突部,也聽不到聲音,即任內氏實驗陽性(任內氏實驗陽性(+ +)。2)用棉花塞住受試者外耳道(相當于氣導途徑障礙)重復上述實驗。聽力正常者的氣導時間縮短,等于或小于骨導時間,即任內氏實驗陰性(任內氏實驗陰性(- -)。聲音的傳導途徑聲音的傳導途徑原理步驟目的要求2.魏伯實驗(Rinne test,WT):比較兩耳的骨導 1)將敲響的音叉柄壓置于受試者前額正中發(fā)際處,令其比較兩耳所聽到的聲音是否相等(=)?若某側音響強度增加,則該側骨導增強()。2)用棉花塞住受試者一側外耳道,重復上述操作,兩耳感受到的聲音有什么變化?(聽力正常者被塞棉球一側耳聽到的聲音更響,為什么?)3)取出棉球,將膠管一端塞入受試者耳孔,另一端塞入另一人耳孔。再將敲響的音叉柄置于受試者插膠管側的乳突上,另一人可通過膠管聽到聲音。該現象說明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