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精選優(yōu)質文檔-傾情為你奉上2016社會學概論網上作業(yè)答案(1/32)、第二次斷乳是指青少年( ) (2分)§ A、心理上的矛盾 § B、心理上與父母對立 § C、心理上脫離各方面的監(jiān)護 § D、心理上的緊張 (2/32)、從一歲半到六七歲的階段。該階段,作為能夠進行思維活動的人來說,是開動和運轉思維機器進行實際運算操作的準備階段,是( )。 (2分)§ A、感知運動階段 § B、形式運算階段或命題運算階段 § C、前運算階段 § D、具體運算階段 (3/32)、人的需要的滿足方式和滿足的可能具有( )。 (2分)&
2、#167; A、階級性 § B、自然約束性 § C、客觀現實性 § D、社會制約性 (4/32)、中國社會學的起始人是( )。 (2分)§ A、嚴復 § B、陳千秋 § C、康有為 § D、梁啟操 (5/32)、以下哪種關系屬于次級社會關系。( ) (2分)§ A、工作單位中的同事關系 § B、血緣關系 § C、家庭關系 § D、地緣關系 (6/32)、馬克思的社會交往理論指明( )是產生社會交往的根本原因。 (2分)§ A、社會發(fā)展 § B、人的需要 §
3、 C、個人發(fā)展 § D、組織生存 (7/32)、馬斯洛于1943年出版的調動人的積極性的理論一書中首次提出了( )。 (2分)§ A、需要層次論 § B、宏觀需求理論 § C、激勵理論 § D、社會需求理論 (8/32)、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產生于( )年代。 (2分)§ A、19世紀30年代 § B、19世紀60年代 § C、19世紀40年代 § D、19世紀50年代 (9/32)、人類社會與動物社會的本質區(qū)別是( )。(2分)§ A、語言 § B、直立行走 §
4、C、思維 § D、勞動 (10/32)、在人的個性的形成過程中,生理、心理因素都以( )為中介發(fā)揮作用。 (2分)§ A、主觀因素 § B、社會因素 § C、客觀條件 § D、自然環(huán)境 (11/32)、“不同的社會成員或社會團體為了各自獲得同一目標而進行的相互作用方式”指( ) (2分)§ A、沖突 § B、順應 § C、競爭 § D、合作 (12/32)、( )是建立在個人和社會不可分割的整體觀的哲學基礎上的,個人和社會是辯證的統(tǒng)一。 (2分)§ A、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 § B、米德
5、的符號相互作用論 § C、庫利的“鏡中自我”理論 § D、馬克思主義的需要理論 (13/32)、對于某些遭受身心損傷不能進行正常社會生活的一些人們而進行的特殊措施的社會化過程,是( )。 (2分)§ A、再社會化 § B、繼續(xù)社會化 § C、特殊社會化 § D、重新社會化 (14/32)、在角色扮演過程中,一個人因同時擔當兩種或兩種以上角色,這些角色又對他提出相互矛盾的要求時所出現的現象是( ) (2分)§ A、角色扮演 § B、角色失敗 § C、角色中斷 § D、角色沖突 (15/32)、一個
6、人同時擔當了幾種角色,對個人的期待發(fā)生了矛盾,難以協調,這種現象稱為( ) (2分)§ A、角色扮演 § B、角色失敗 § C、角色沖突 § D、角色中斷 (16/32)、“得到支持和友愛”屬于哪種需要。( ) (2分)§ A、安全的 § B、自我實現的 § C、歸屬與愛的 § D、自尊的 (17/32)、“鏡中自我”是誰提出來的。( ) (2分)§ A、米德 § B、托馬斯 § C、庫利 § D、布盧默 (18/32)、人的社會需要產生的最基礎、最原始的條件是人的( )。
7、(2分)§ A、物質需求 § B、生存需要 § C、生理需求 § D、規(guī)則需求 (19/32)、以下哪一種活動不是集體行為( ) (2分)§ A、趕時髦 § B、球迷鬧事 § C、搶購 § D、春游 (20/32)、孔德在哪部著作中第一次提出了“社會學”這個新名詞。( ) (2分)§ A、社會學研究 § B、社會學方法的規(guī)則 § C、社會學原理 § D、實踐哲學教程 (21/32)、馬克思認為,( )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礎。 (2分)§ A、經濟交往 § B
8、、國際交往 § C、政治交往 § D、人際交往 (22/32)、社會學把社會作為一個系統(tǒng)整體來看待,一個社會群體不是個人的累加而是( )。 (2分)§ A、數量規(guī)模的體現 § B、個人關系的總和 § C、結構的總和 § D、關系的集合 (23/32)、文化是指( )。 (2分)§ A、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 § B、人類創(chuàng)造的所有財富 § C、人類學到的科學知識 § D、人類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 (24/32)、人從出生到一歲至二歲左右的階段。此階段是靠感官、知覺的活動來了解外界、適應外界,以取得個人的生
9、存目的,是( )。(2分)§ A、感知運動階段 § B、形式運算階段或命題運算階段 § C、前運算階段 § D、具體運算階段 (25/32)、以下哪種活動屬于社會交往。( ) (2分)§ A、朋友談心 § B、乘客之間前擁后擠 § C、觀眾看電影 § D、顧客的摩肩擦背 (26/32)、需要層次論是誰初次提出的。( ) (2分)§ A、弗洛伊德 § B、馬斯洛 § C、萊格 § D、米德 (27/32)、一位業(yè)務經理與職員、總經理、其他業(yè)務經理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關系,叫做(
10、)。 (2分)§ A、復式角色 § B、角色叢 § C、自致角色 § D、實際角色 (28/32)、理論社會學又稱( )。 (2分)§ A、純粹社會學 § B、教育社會學 § C、經驗社會學 § D、應用社會學 (29/32)、( )被公認為開創(chuàng)社會學的鼻祖。 (2分)§ A、韋伯 § B、嚴復 § C、迪爾凱姆 § D、孔德 (30/32)、從六七歲到十一二歲是兒童思維發(fā)展的哪個階段( ) (2分)§ A、形式運算 § B、前運算 § C、具體
11、運算 § D、感知運算 (31/32)、社會需要是在一定情景下,人們對( )產生的匱乏感,而要求得到滿足的社會心理反應。 (2分)§ A、物質欲望 § B、客觀事物 § C、精神欲望 § D、情感 (32/32)、( )翻譯斯賓塞的社會學的原理定名為群學肄言。 (2分)§ A、康有為 § B、嚴復 § C、吳文藻 § D、費孝通 (1/6)、馬克思認為,生存、享受、發(fā)展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三個階段。(3分)§ A、正確 § B、錯誤 (2/6)、特殊社會化是一個具有特定涵義的社會化,即指人
12、們在社會生活中犯有越軌行為,被有關司法、公安部門收容,強制性地對其進行教化的過程。(3分)§ A、正確 § B、錯誤 (3/6)、人的社會區(qū)別于動物社會的特征是勞動。(3分)§ A、正確 § B、錯誤 (4/6)、需要的社會性是指需要的提出和滿足都是普遍的社會現象。(3分)§ A、正確 § B、錯誤 (5/6)、個性具有穩(wěn)定性,并排斥可變性。(3分)§ A、正確 § B、錯誤 (6/6)、優(yōu)勢需要是指人在同一狀態(tài)下可能會有多種需要,但其中只有一種需要占據主導地位,對人的行為起主導作用,我們把這種需要稱之為優(yōu)勢需要。
13、(3分)§ A、正確 § B、錯誤 窗體頂端(1/6)、社會交往是指( )之間為了滿足某種需要而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活動與過程。 (3分)§ A、團體與團體 § B、個人與個人 § C、單位與單位 § D、個人與團體 (2/6)、馬斯洛認為人的需要是分等級的,包括( )。 (3分)§ A、安全需要(防備損傷、疾病、意外,工作安定、有保障)和生理需要(食、穿、住、喝、性的需要等) § B、自我實現的需要(希望充分發(fā)揮潛能,做最適宜的工作) § C、自尊的需要(建立在實際能力上的成就和他人的尊重) §
14、; D、歸屬與愛的需要(希望在團體中得到別人的愛,并給予別人愛) (3/6)、人的社會化的生物基礎包括( )。 (3分)§ A、人有較強的學習能力 § B、人有腦力勞動的條件 § C、人有較長依賴生活期 § D、人有語言能力 (4/6)、社會化,即人的社會化,是指一個從出生,從不知不識的生物個體的人,經過不斷地( )從而使社會不斷延續(xù)和發(fā)展下去的基本過程。 (3分)§ A、把自己一體化到群體中去 § B、學習知識,技能和社會規(guī)范 § C、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社會需要 § D、發(fā)展自己的社會性 (5/6)、巴甫洛夫的條件
15、反射學說是解釋( )的權威學說。 (3分)§ A、學習能力 § B、角色扮演 § C、動作表達 § D、人類學習活動 (6/6)、社會化的基本內容有( )(3分)§ A、提供角色人選 § B、傳授生活技能 § C、教導社會規(guī)范 § D、指點生活目標 (1/32)、體現手工業(yè)作坊的管理方式的管理理論是( )。 (2分)§ A、古典管理理論 § B、家長制 § C、當代管理理論 § D、行為科學管理理論 (2/32)、管理學家從人性的角度對以往管理模式進行分析,提出了“X理論”和
16、“Y理論”。( ) (2分)§ A、法約爾 § B、泰羅 § C、梅奧 § D、麥格雷戈 (3/32)、社區(qū)有的是自然形成的,有的是人為規(guī)定的。這種劃分方法是( )。 (2分)§ A、按社區(qū)中人群大小分類 § B、按人們的主要活動分類 § C、按社區(qū)地域廣狹分類 § D、按社區(qū)的形成方式分類 (4/32)、提出“經濟人”假設管理理論的主要代表是( )。 (2分)§ A、法約爾 § B、泰羅 § C、梅奧 § D、麥格雷戈 (5/32)、( )是人進行社會化的必要條件。 (2分
17、)§ A、鄰里 § B、兒童游戲群體 § C、家庭 § D、社會群體 (6/32)、我國職業(yè)分層的基本特點是:職業(yè)地位的高低主要取決于( )。 (2分)§ A、社會聲望的高低 § B、專業(yè)化的程度 § C、報酬的高低 § D、職務 (7/32)、按照一定的社會集團在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作標準劃分的是( )。 (2分)§ A、等級 § B、階層 § C、階級 § D、種姓 (8/32)、中國城鄉(xiāng)發(fā)展的理想目標為( ) (2分)§ A、縮小城鄉(xiāng)差別 §
18、 B、城鄉(xiāng)對立 § C、城鄉(xiāng)協調發(fā)展 § D、農村發(fā)展為城市 (9/32)、在農村社區(qū)占支配地位的社會關系是( )。(2分)§ A、血緣關系和業(yè)緣關系 § B、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 § C、地緣關系和人緣關系 § D、地緣關系和業(yè)緣關系 (10/32)、科層制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 )。 (2分)§ A、少投入 § B、低成本 § C、高效率 § D、好管理 (11/32)、提出社會分層三個標準的是哪個社會學家( )。 (2分)§ A、帕森斯 § B、迪爾凱姆 § C、吳文
19、藻 § D、韋伯 (12/32)、注重對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從而具有強烈的“任務本位”和機械主義色彩,這種管理理論屬于( ) (2分)§ A、古典管理理論 § B、家長制 § C、當代管理理論 § D、行為科學管理理論 (13/32)、社會組織的類型按功能劃分為:經濟組織、政治組織、( )等 (2分)§ A、教育組織 § B、文化組織 § C、軍事組織 § D、宗教組織 (14/32)、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流入城市的人口超過城市發(fā)展需求,給城市正常運行帶來沉重壓力的現象,叫( )。 (2分)
20、167; A、超城市化 § B、過度城市化 § C、城市化 § D、逆城市化 (15/32)、產生于社會剩余產品的出現和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的建立的是( )。 (2分)§ A、等級 § B、階級 § C、階層 § D、種姓 (16/32)、初級群體沒有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而靠( )來維持關系。 (2分)§ A、互動關系 § B、血緣關系 § C、個人的自覺性 § D、溝通理解 (17/32)、以下哪種群體屬于初級社會群體。( ) (2分)§ A、軍人 § B、同事
21、67; C、兒童游戲群體 § D、師生 (18/32)、結構功能主義的主要人物是( A ) (2分)§ A、斯賓塞 § B、帕森斯 § C、丁伯根 § D、庫利 (19/32)、階級的本質是( )。 (2分)§ A、剝削 § B、壓迫 § C、強權 § D、掠奪 (20/32)、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是( ) (2分)§ A、主干家庭 § B、核心家庭 § C、其他家庭 § D、聯合家庭 (21/32)、由父母和一對已婚子女及孫子女等組成的家庭是( )。 (2分
22、)§ A、主干家庭 § B、核心家庭 § C、其他家庭 § D、聯合家庭 (22/32)、( )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完成,最終消滅了剝削制度。 (2分)§ A、1949 § B、1954 § C、1956 § D、1960 (23/32)、初級群體最重要的特征是:( ) (2分)§ A、規(guī)則關系明確 § B、人際關系親密 § C、組織關系突出 § D、契約式關系維系 (24/32)、初級群體一詞是美國社會學家( )首先提出來的。 (2分)§ A、迪爾凱姆
23、67; B、恩格斯 § C、米德 § D、庫利 (25/32)、社會組織與外部環(huán)境的關系是( ) (2分)§ A、索取關系 § B、交換關系 § C、奉獻關系 § D、對立關系 (26/32)、醫(yī)生、工程技術人員、律師是屬于以下哪個階層。( ) (2分)§ A、工人階層 § B、農民階層 § C、知識分子階層 § D、小資產階層 (27/32)、居民的組織程度高,組織結構復雜的是( )。 (2分)§ A、農村社區(qū) § B、城市社區(qū) § C、城鄉(xiāng)融合區(qū) §
24、D、郊區(qū) (28/32)、社會組織內部分工合作的基礎是( )。 (2分)§ A、規(guī)則 § B、成員 § C、權力 § D、目標 (29/32)、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數量不斷增加,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過程稱為( )。 (2分)§ A、逆城市化 § B、超城市化 § C、過度城市化 § D、城市化 (30/32)、面對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親密的成員關系的社會群體是( )。 (2分)§ A、次級社會群體 § B、初級社會群體 § C、社會組織 § D、正式群體 (31/32)、功能論
25、的代表人物是( )。 (2分)§ A、庫利 § B、韋伯 § C、米德 § D、帕森斯 (32/32)、人文區(qū)位學的分析框架是由( )提出的。 (2分)§ A、紐約學派 § B、芝加哥學派 § C、哈佛大學學派 § D、華盛頓學派 (1/6)、城市社區(qū)的組織結構主要包括經濟組織、行政組織、文化教育組織等城市居民從事職業(yè)活動的工作單位,以及家庭。(3分)§ A、正確 § B、錯誤 (2/6)、社會組織結構是指組織由哪些部分構成及各部分之間所確立的關系形式。(3分)§ A、正確 §
26、; B、錯誤 (3/6)、社會分層是社會階級內部的分層化和階級外部的游離化。(3分)§ A、正確 § B、錯誤 (4/6)、我國的社區(qū)研究首先是從以吳文藻為首的燕京大學社會學系的師生開始的。(3分)§ A、正確 § B、錯誤 (5/6)、次級社會群體成員之間感情親密。(3分)§ A、正確 § B、錯誤 (6/6)、依據組織的嚴密程度可以將社會組織劃分為正式組織和非正式組織。(3分)§ A、正確 § B、錯誤 窗體底端 (1/32)、在貧窮類別中,由個別原因造成的,是某一人口中較為特殊的現象,是指( )。 (2分)&
27、#167; A、個別貧窮 § B、集體貧窮 § C、相對貧窮 § D、絕對貧窮 (2/32)、資源缺乏、自然條件惡劣的農村,殘病者組成的家庭很可能陷入( )狀態(tài)。 (2分)§ A、相對貧窮 § B、個案貧窮 § C、長期貧窮 § D、短期貧窮 (3/32)、大規(guī)模的群體沖突乃至戰(zhàn)爭,產業(yè)結構、職業(yè)結構嚴重失衡等現象,是( )失調所造成的社會問題。 (2分)§ A、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 § B、社會關系 § C、利益關系 § D、價值觀念 (4/32)、把越軌行為的原因歸結為社會結構各部分間的
28、不整合、不一致,是哪一種越軌行為的理論。( ) (2分)§ A、社會失范論 § B、標簽論 § C、亞文化群體論 § D、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 (5/32)、提出社會分層三個標準的是哪個社會學家( )。 (2分)§ A、迪爾凱姆 § B、帕森斯 § C、韋伯 § D、吳文藻 (6/32)、什么問題正在成為世界性問題,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 ) (2分)§ A、人口問題 § B、失業(yè)問題 § C、環(huán)境問題 § D、貧窮問題 (7/32)、政治制度的政府、軍隊、法庭和監(jiān)獄等屬于
29、( )。 (2分)§ A、組織系統(tǒng) § B、規(guī)則系統(tǒng) § C、實用設備 § D、象征性設備 (8/32)、以具體的組織機構、制度設施作為自己的實體,常用來分析不同的社會關系和在研究不同的社會生活領域里的問題時使用的是( )。 (2分)§ A、社會形態(tài)或體系意義上的制度 § B、社會中的具體制度 § C、各種社會組織群體中的規(guī)章制度 § D、組織構建制度 (9/32)、通過表彰模范行為來弘揚正氣的社會控制屬于哪種類型。( ) (2分)§ A、消極的控制 § B、外在控制 § C、積極的控
30、制 § D、非正式控制 (10/32)、社會的風俗、道德、準則、法律等規(guī)范是屬于( )。 (2分)§ A、概念系統(tǒng) § B、組織系統(tǒng) § C、規(guī)則系統(tǒng) § D、設備系統(tǒng) (11/32)、對貧窮的定義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釋是( ) (2分)§ A、經濟學定義 § B、政治學定義 § C、社會文化的定義 § D、環(huán)境學定義 (12/32)、在勞動或工作崗位上,勞動者不能充分發(fā)揮其能力,社會勞動力不能實現與生產資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創(chuàng)造出最大效益,這是( )。 (2分)§ A、就業(yè) § B
31、、失業(yè) § C、顯性失業(yè) § D、不充分就業(yè) (13/32)、提出社會失范的是( ) (2分)§ A、羅斯 § B、默頓 § C、迪爾凱姆 § D、韋伯 (14/32)、勞動者雖然在職,但不能充分發(fā)揮其勞動能力,或人浮于事,或無事可干。這是屬于( )。 (2分)§ A、隱性失業(yè) § B、顯性失業(yè) § C、不充分就業(yè) § D、充分就業(yè) (15/32)、制度建設與( )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應同步進行。 (2分)§ A、制度改革 § B、制度健全 § C、制度完善
32、167; D、制度修訂 (16/32)、在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的人,從事某種勞動或工作,取得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以維持生活的活動是指( )。 (2分)§ A、充分就業(yè) § B、不充分就業(yè) § C、隱性失業(yè) § D、就業(yè) (17/32)、階級的本質是( )。 (2分)§ A、壓迫 § B、剝削 § C、掠奪 § D、強權 (18/32)、社會失范論從( ),人們失去可以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的角度解釋越軌行為。 (2分)§ A、社會誠信缺失 § B、信仰迷失 § C、行為失控 § D、
33、社會結構失調 (19/32)、功能論的代表人物是( )。 (2分)§ A、韋伯 § B、庫利 § C、帕森斯 § D、米德 (20/32)、個人、家庭或群體在其所屬的社會中不及常態(tài)生活生活條件和享受的狀態(tài)。此為( )。 (2分)§ A、絕對貧窮 § B、相對貧窮 § C、長期貧窮 § D、短期貧窮 (21/32)、當社會中有幾種社會規(guī)范發(fā)生沖擊時,有一種比較定型的社會規(guī)范占有優(yōu)先地位。這叫做( )。 (2分)§ A、制度化沖突 § B、制度化逃避 § C、制度化建設 § D、
34、制度化優(yōu)先 (22/32)、社會控制作為社會學的一個專業(yè)概念,最早是由美國社會學家( )提出來的。 (2分)§ A、默頓 § B、羅斯 § C、迪爾凱姆 § D、韋伯 (23/32)、( )和經濟制度是本原社會制度。 (2分)§ A、政治制度 § B、家庭制度 § C、教育制度 § D、宗教制度 (24/32)、我國職業(yè)分層的基本特點是:職業(yè)地位的高低主要取決于( )。 (2分)§ A、專業(yè)化的程度 § B、社會聲望的高低 § C、職務 § D、報酬的高低 (25/32)、社
35、會控制的論文集是( )的著作。 (2分)§ A、羅斯 § B、默頓 § C、迪爾凱姆 § D、韋伯 (26/32)、整合作用是指( ) (2分)§ A、一個社會的整體作用 § B、將各部分合在一起 § C、各部分協調成為一個整體 § D、一個社會的穩(wěn)定 (27/32)、按照一定的社會集團在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作標準劃分的是( )。 (2分)§ A、階層 § B、等級 § C、種姓 § D、階級 (28/32)、手段目標論認為人們的行為方式中,“放棄文化目標,但遵從制度
36、化手段?!贝耸牵?) (2分)§ A、逃避行為 § B、形式主義 § C、遵從 § D、反叛 (29/32)、( )年,我國社會主義改造勝利完成,最終消滅了剝削制度。 (2分)§ A、1954 § B、1949 § C、1960 § D、1956 (30/32)、說明該社會制度存在的理由及其作用的一套理論的是( )。 (2分)§ A、概念系統(tǒng) § B、規(guī)則系統(tǒng) § C、組織系統(tǒng) § D、設備系統(tǒng) (31/32)、手段目標論認為人們的五種行為方式中,“只認同文化目標,但不遵從制
37、度化手段”,此為( ) (2分)§ A、逃避行為 § B、形式主義 § C、創(chuàng)新 § D、反叛 (32/32)、手段目標論認為人們的行為方式中,“用新的目標和手段代替文化目標和制度化手段,這是( )?!?(2分)§ A、創(chuàng)新 § B、逃避行為 § C、反叛 § D、形式主義 (1/6)、社會制度是經過人們篩選保留下來的文化。(3分)§ A、正確 § B、錯誤 (2/6)、社會分層是社會階級內部的分層化和階級外部的游離化。(3分)§ A、正確 § B、錯誤 (3/6)、所謂剝削
38、,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于他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占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3分)§ A、正確 § B、錯誤 (4/6)、所謂階級,是指社會上一部分人或集團憑借他們對生產資料的壟斷,無償地占有另一個部分人或集團的剩余勞動,甚至一部分必要勞動。(3分)§ A、正確 § B、錯誤 (5/6)、按照一定的標準將人們區(qū)分為高低不同的等級序列,叫做社會分化。(3分)§ A、正確 § B、錯誤 (6/6)、社會分工是指社會中的個人或群體之間產生的被社會認可了的區(qū)別。(3分)§ A、正確 § B、錯誤
39、(1/6)、社會分層的三個標準是( )。 (3分)§ A、權力 § B、財富 § C、聲望 § D、職業(yè) (2/6)、人文環(huán)境失調包括( )兩個方面。 (3分)§ A、文化失調 § B、經濟關系失調 § C、社會關系失調 § D、人與環(huán)境關系失調 (3/6)、人類對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經歷了( )。 (3分)§ A、掠奪關系 § B、依賴關系 § C、相輔相承 § D、順應關系 (4/6)、我國人口問題的成因有( )。 (3分)§ A、文化社會因素的影響 § B
40、、政治原因 § C、宗教原因 § D、人口慣性 (5/6)、歷史上最使人矚目的分層形式有( )。 (3分)§ A、階級 § B、等級論 § C、權貴 § D、種姓制 (6/6)、解釋社會分層的三種理論是( )。 (3分)§ A、天才論 § B、階級論 § C、功能論 § D、需要論 (1/32)、不發(fā)達國家只有脫離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的聯系才能擺脫不發(fā)達狀態(tài),這是哪一種現代化理論的觀點。( ) (2分)§ A、信息社會論 § B、社會趨同論 § C、后工業(yè)社會論
41、7; D、依附理論 (2/32)、一部分勞動力找不到勞動或工作崗位,無法實現與生產資料的結合,勞動力資源閑置,是指( )。 (2分)§ A、顯性失業(yè) § B、不充分就業(yè) § C、失業(yè) § D、隱性失業(yè) (3/32)、提出“停止增加世界人口,限制工業(yè)生產發(fā)展,把地球資源的消耗量減少八分之七”是( )中的觀點。 (2分)§ A、人類的目標 § B、人類處在轉折點 § C、超越浪費的時代 § D、增長的極限 (4/32)、“社會是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直線式發(fā)展”。這是社會變遷哪種理論的觀點。( ) (2分)
42、67; A、社會進化論 § B、歷史循環(huán)論 § C、歷史三階段說 § D、社會均衡論 (5/32)、勞動者雖然在職,但不能充分發(fā)揮其勞動能力,或人浮于事,或無事可干。這是屬于( )。 (2分)§ A、隱性失業(yè) § B、顯性失業(yè) § C、充分就業(yè) § D、不充分就業(yè) (6/32)、在勞動或工作崗位上,勞動者不能充分發(fā)揮其能力,社會勞動力不能實現與生產資料的良好配置,不能創(chuàng)造出最大效益,這是( )。 (2分)§ A、就業(yè) § B、失業(yè) § C、不充分就業(yè) § D、顯性失業(yè) (7/32)、未
43、來社會學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的重要標志是( )的出版。 (2分)§ A、后工業(yè)社會的來臨 § B、今后200年 § C、未來社會學 § D、人類處在轉折點 (8/32)、社會分層的不同結構中或不同階級、階層中,個人、家庭、社會群體在不同層次或等級間的流動,稱為( )。 (2分)§ A、個人流動 § B、代際流動 § C、代內流動 § D、垂直流動 (9/32)、1948年,( )宣布已建成“福利國家”,標志社會保障制度在局部范圍內已進入成熟階段。 (2分)§ A、美國 § B、法國 §
44、C、英國 § D、日本 (10/32)、第三次浪潮一書的作者是( ) (2分)§ A、丁伯根 § B、托夫勒 § C、貝爾 § D、佩切伊 (11/32)、認為國際貿易是西方發(fā)達國家剝削非西方不發(fā)達國家的一種途徑的觀點是哪種社會現代化理論。( ) (2分)§ A、社會趨同論 § B、依附理論 § C、“后工業(yè)社會”論 § D、全球發(fā)展理論 (12/32)、依社會工作的( )分類,社會工作可分為個案工作、團體工作和社區(qū)工作。 (2分)§ A、對象 § B、定義 § C、方法 &
45、#167; D、發(fā)展的淵源 (13/32)、核心邊陲論是哪位社會學家提出的。( ) (2分)§ A、普雷畢什 § B、弗蘭克 § C、丁伯根 § D、沃勒斯坦 (14/32)、服務型的、超過最低生活標準的社會保障是指( )。 (2分)§ A、社會保險 § B、社會救助 § C、經濟保障 § D、社會福利 (15/32)、“世界文化發(fā)展的歷史總是像鐘擺一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是社會變遷哪種理論的說法。( ) (2分)§ A、“文化類型”說 § B、“生物有機體”說 § C、“社
46、會和自然環(huán)境壓力”說 § D、歷史三階段 (16/32)、什么問題正在成為世界性問題,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 ) (2分)§ A、人口問題 § B、失業(yè)問題 § C、貧窮問題 § D、環(huán)境問題 (17/32)、需經過申請、核實等手續(xù),符合法律規(guī)定者可享受的是( )。 (2分)§ A、社會保險 § B、社會救助 § C、社區(qū)服務 § D、社會福利 (18/32)、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住宅服務、殘疾康復服務、勞動就業(yè)服務等屬于( )。 (2分)§ A、社會保險 § B、社會福利 §
47、 C、志愿者服務 § D、社會救助 (19/32)、按照流動的( )劃分,社會流動可分為個人流動、家庭流動、社會群體流動。 (2分)§ A、方向 § B、參照物 § C、涵義 § D、主體 (20/32)、社會工作是指( ) (2分)§ A、推行和實現社會保障制度的工作 § B、本職工作之外為群眾服務 § C、國家組織的社會服務工作 § D、沒有報酬的為群眾服務的工作 (21/32)、資源缺乏、自然條件惡劣的農村,殘病者組成的家庭很可能陷入( )狀態(tài)。 (2分)§ A、相對貧窮 § B
48、、個案貧窮 § C、短期貧窮 § D、長期貧窮 (22/32)、一位工廠的工程師調到大學里任講師,這種流動稱作( ) (2分)§ A、個人流動 § B、代內流動 § C、水平流動 § D、向上流動 (23/32)、“后工業(yè)社會”論是由誰提出的( )(2分)§ A、貝爾 § B、弗蘭克 § C、達倫道夫 § D、奈斯比特 (24/32)、社會趨同論最早是誰提出的( ) (2分)§ A、弗蘭克 § B、丁伯根 § C、沃勒斯坦 § D、普雷畢什 (25/32)、對貧窮的定義更具有操作性和描述性的解釋是( ) (2分)§ A、經濟學定義 § B、政治學定義 § C、環(huán)境學定義 § D、社會文化的定義 (26/32)、大規(guī)模的群體沖突乃至戰(zhàn)爭,產業(yè)結構、職業(yè)結構嚴重失衡等現象,是( )失調所造成的社會問題。 (2分)§ A、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海市勞務合同范例
- 勞動合同范本在昆明
- 包地合同范本模板
- 出口車牌架采購合同范本
- 臨時用房建設合同范本
- 第五課 我是小畫家-模塊組 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大連版(2015)初中信息技術七年級下冊
- 勞動合同范本申請
- 養(yǎng)羊合作合同范本
- 2024年云浮市郁南縣河口鎮(zhèn)招聘筆試真題
- 2024年日照銀行社會招聘考試真題
- 社會階層與教育選擇行為分析-深度研究
- ps 課件教學課件
- 醫(yī)療安全(不良)事件報告制度培訓課件
- JC-T 746-2023 混凝土瓦標準規(guī)范
- 面癱護理查房
- 空間幾何向量法之點到平面的距離
- 反激式變壓器計算表格
- 精品資料(2021-2022年收藏)建筑立面裝飾設計技術導則
- 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目錄結構
- “十四五”交通運輸發(fā)展規(guī)劃思路
- SBAR溝通模式在臨床中的應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