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布線系統(tǒng)施工作業(yè)標準_第1頁
綜合布線系統(tǒng)施工作業(yè)標準_第2頁
綜合布線系統(tǒng)施工作業(yè)標準_第3頁
綜合布線系統(tǒng)施工作業(yè)標準_第4頁
綜合布線系統(tǒng)施工作業(yè)標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 IT部運維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綜合布線系統(tǒng)施工作業(yè)標準(HOLITECH_IT_201701)1 適用范圍本標準適用于江西合力泰科技有限公司建筑群信息化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2 施工準備2.1 材料、設備2.1.1 傳輸部分:對絞電纜、光纜、光纖連接頭、光纖耦合器等。2.1.2 機房部分:交接箱、機柜、各類配線架、配線模塊、跳線等。2.1.3 終端部分:信息插座、光纖插座、8位模塊式通用插座、多用戶信息插座。2.1.4 上述設備材料的規(guī)格、型號、數(shù)量應符合設計及合同要求,并附有出廠質量檢驗合格證、性能檢驗報告及“CCC”認證標識等。電纜所附標志、標簽內容應齊全、清晰。2.

2、1.5 鍍鋅材料:鍍鋅鋼管、鍍鋅線槽、金屬膨脹螺栓、金屬軟管、接地螺栓。2.1.6 其他材料:接線盒、地面插座、塑料線槽及其附件。塑料線槽其敷設場所的環(huán)境溫度不得低于-15,其阻燃性能氧指數(shù)不應低于27。2.2 機具設備2.2.1 安裝器具:煨管器、液壓開孔器、套絲機、鋼鋸、電工組合工具、射釘槍、拉鉚槍、手電鉆、臺鉆、高凳等。2.2.2 測試器具:網(wǎng)絡測試儀、光時域反射儀、萬用表、兆歐表、鉛筆、皮尺、水平尺、小線、線墜等。2.2.3 專用工具:剝線器、壓線工具、光纖熔接機、顯微鏡、切割工具、玻璃磨光盤、烘干箱。2.3 作業(yè)條件2.3.1 線纜溝、槽、管、箱、盒施工完畢。2.3.2 土建裝修工程

3、完工,線路全部貫通。2.3.3 配線間、設備間的環(huán)境溫度、濕度、照度等均應符合設計要求,通風良好,且室內無危險物品,消防器材齊全。2.4 技術準備2.4.1 施工圖紙齊全。2.4.2 施工方案編制完畢并經審批。 2.4.3 施工前應組織施工人員熟悉圖紙、方案及專業(yè)設備安裝使用說明書,并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及安全、技術交底。3 施工工藝流程與操作方法綜合布線系統(tǒng)可分為建筑群子系統(tǒng)、干線(垂直)子系統(tǒng)、配線(水平)子系統(tǒng)、設備間子系統(tǒng)、管理子系統(tǒng)和工作區(qū)子系統(tǒng)。工作區(qū)子系統(tǒng)由信息插座、信息終端設備及相應的適配器、連線組成。3.1 信息插座的安裝信息插座根據(jù)不同環(huán)境、不同需要可以安裝在墻體上、地面和活

4、動地板上。安裝時應注意以下幾點。3.1.1 安裝在墻上的信息插座宜高出地面300mm。如有活動地板的工作區(qū),墻體上的信息插座宜高出活動地板300mm。見圖3.1.1。圖3.1.1 信息插座在墻體上 地面上安裝示意圖3.1.2 安裝在活動地板或地面上的信息插座,應固定在地面內接線盒里,接線盒蓋可開啟,并有防水、防塵要求。接線盒蓋面應與地面齊平。3.1.3 信息插座應有標簽,以圖形或文字表示所接終端設備類型。3.1.4 信息插座應以標準的T568B或T568A接線。見圖3.1.4。圖3.1.4 信息插座接線圖3.2 管線的敷設3.2.1 暗管敷設3.2.1.1 暗管敷設宜選用阻燃硬質PVC管或鋼管

5、,暗管布放4對對絞電纜時,管道的截面利用率應為2530。3.2.1.2 暗敷線槽宜采用金屬線槽,線槽的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40。線槽高度不宜超過25mm。線槽的長度超過6m或線槽拐彎處宜設置接線盒。3.2.1.3 建筑物內橫向布放的暗管管徑不宜大于G25,天棚里或墻內水平、垂直敷設管路的管徑不易大于G40。3.2.1.4 光纜與電纜同管敷設時,宜用塑料管保護。塑料管內徑為光纜外徑的1.5倍。3.2.2 線槽、橋架敷設3.2.2.1 電纜橋架、線槽宜距離地面2.2m以上安裝,橋架頂部距頂棚或其他障礙物不應小于0.30m。見圖3.2.2-1。圖3.2.2-1 電纜橋架安裝示意圖3.2.2.2 電纜橋

6、架、線槽的截面利用率不應超過50。3.2.2.3 電纜橋架、線槽水平敷設時,在纜線的首、尾、轉彎及每間隔35m處進行固定。3.2.2.4 電纜橋架、線槽垂直敷設時,在纜線的上端和每間隔1.5m處應固定在橋架的支架上。3.2.2.5 橋架及線槽的安全位置應符合施工圖規(guī)定,左右偏差不應超過50mm。3.2.2.6 橋架及線槽水平度每米偏差不應超過2mm。3.2.2.7 垂直橋架及線槽應與地面保持垂直,并無傾斜現(xiàn)象,垂直偏差不應超過3mm。3.2.2.8 兩線槽拼接處水平度偏差不應超過2mm。3.2.2.9 吊架安裝應保持垂直,整齊牢固,無歪斜現(xiàn)象。3.3 線纜敷設3.3.1 纜線布放兩端應貼有標簽

7、,表明起始和終端位置,標簽書寫應清晰、端正和正確。3.3.2 線纜的布放應平直,不得產生扭絞、打圈等現(xiàn)象,不應受到外力的擠壓和損傷。3.3.3 纜線布放時應有冗余。在交接間、設備間對絞電纜預留長度一般為36m,工作區(qū)為0.30.6m;光纜在設備端預留長度一般為510m。有特殊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預留長度。3.3.4 纜線的彎曲半徑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3.3.4.1 非屏蔽4對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4倍,在施工過程中應至少為8倍。3.3.4.2 屏蔽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610倍。3.3.4.3 主干對絞電纜的彎曲半徑應至少為電纜外徑的10倍。3.3.4.4 光纜的彎曲半徑

8、應至少為光纜外徑的15倍,在施工過程中應至少為20倍。3.3.5 電源線、信號電纜、對絞電纜、光纜及建筑物內其他弱電系統(tǒng)的纜線應分離布放。各纜線間的最小凈距應符合設計要求。雙絞電纜與其他管線之間安裝距離:雙絞線與其他管線最小凈距 平行(m) 交叉(m)避雷引下線 1.000 0.30保護地線 0.05 0.02熱力管(不包封) 0.50 0.50熱力管(包封) 0.30 0.30給水管 0.15 0.02煤氣管 0.30 0.02光纜與其他管線最小凈距 平行 交叉市話管道邊線 0.75 0.25埋式電力電纜 0.50 0.30非同溝的直埋通信電纜 0.50 0.50給水管 管徑50cm 1.5

9、0 0.50 高壓石油、天然氣管 10.00 0.50 熱力、下水管 1.00 0.50 煤氣管 壓力0.3Mpa 1.00 0.50 壓力0.30.8Mpa 2.00 0.50 排水溝 0.80 0.50 3.3.6 纜線終端處必須卡接牢固,接觸良好。3.3.7 纜線中間不得產生接頭現(xiàn)象。3.3.8 對絞線連接終端設備時應盡量保持扭絞狀態(tài),非扭絞長度對于5類線不應大于13mm,4類線不大于25mm。3.3.9 屏蔽對絞電纜的屏蔽層連接終端設備時終端處屏蔽罩接觸可靠,纜線屏蔽層應與連接終端設備屏蔽罩360圓周接觸,接觸長度不宜小于10mm。3.3.10 光纖融接或機械接續(xù)處應加以保護或固定,使

10、用連接器以便于光纖的跳接。3.4 光纖熔接3.4.1 開始接續(xù)操作前,要熟悉熔接產品制造商的規(guī)定。大多數(shù)熔接工具都提供了一定程度的自動化,單光纖自動熔接的接續(xù)工具可以在XYZ軸上自動定位光纖并可以對接續(xù)損耗進行自動測量。自動熔接主要有兩種不同類型:本地注入檢測方式和縱剖面校準系統(tǒng)方式。這兩種方式都遵守相同的方式和步驟。3.4.2 大多數(shù)熔接工具是由菜單驅動的,如圖3.4.2所示。它具有不同程度的自動化功能;這些方式都是基于全自動化的。大多數(shù)自動熔接工具制定了它們自己的光纖切割方法。 圖3.4.2 熔接工具3.4.3 打開熔接工具并將它連接到認可的電源上。有些接續(xù)工具裝備有內部電池或外接電池,通

11、常能夠保證8個小時的操作。3.4.4 按制造商的規(guī)定打開熔接工具。大多數(shù)單元部件會進行自檢。不同的機器供電方式也不同,有些機器具有自動切換功能,可以將電源切換到電池供電方式。3.4.5 大多數(shù)機器有某些參數(shù)設定能力。電纜布線員在開始進行接續(xù)時,宜使用制造商的缺省設置。3.4.6 工作方式可選擇全自動、半自動或手工操作。除非有特殊的要求下,一般情況下宜使用全自動方式。3.4.7 工作時要確信按要接續(xù)的光纖類型使用了正確的V形槽,如圖3.4.7所示 圖3.4.7 光纖校準 圖3.4.10 No-Nik工具3.4.8 在用異丙基酒精(99的純度)中浸泡過的軟麻綿紙擦去附著在光纖上的混合物。3.4.9

12、 如果要使用熱縮管對完成的接續(xù)進行機械保護,需將熱縮管滑動到要進行接續(xù)的兩根光纖中的一根上。3.4.10 使用電纜制造商推薦的光纖剝離器將光纖涂覆層或緩沖層剝去所需長度。對于250m涂覆層的光纖,最通常使用的工具是銑工工具。對于900m緩沖光纖,可以使用銑工工具或No-Nik工具,如圖3.4.10所示。根據(jù)使用的熔接工具和切割器來確定合適的剝離長度。一般情況下,2550mm(12in)就可以滿足所有的需要。3.4.11 用在異丙基酒精(99的純度)中浸泡過的軟麻綿紙輕輕擦拭光纖,去掉存留在光纖上的臟物,如圖3.4.11所示。圖3.4.11 擦拭光纖3.4.12 利用切割工具將光纖切割為預定的接

13、續(xù)長度,如圖3.4.12所示。 圖3.4.12 切割光纖3.4.13 將損壞的光纖廢屑丟棄到合適的地方。3.4.14 打開電極上面的墊板和支撐光纖的V形槽。3.4.15 在與裸光纖相鄰的涂覆層部分抓緊光纖;將光纖放人熔接工具中。有些工具作了V形標記,V形槽中放置涂覆層或緩沖層的末端。通常,光纖的末端放置在上部電極和底部電極之間,但不穿過電極。3.4.16 關閉支撐光纖的V形槽墊板,但不關閉電極板。3.4.17 對于要對接的第二條光纖,重復步驟(7)(16),如圖3.4.17所示。圖3.4.17 插入光纖 注意:如果使用熱縮管進行保護,那么每一個光纖接續(xù)只需一個管子(即在第二根光纖上不需要管子)

14、。如果把第一根光纖插入到接續(xù)工具的左手那一面,那么第二根光纖插入到接續(xù)工具的右手那一面,反之亦然。3.4.18 關閉電極上方的墊板。3.4.19 按下接續(xù)按鈕,接續(xù)光纖。在這種操作模式中,熔接工具將會清掃光纖端面(熔接前),確定端面質量,在X軸和Y軸方向自動校準光纖,在兩根光纖間(Z軸方向)設置合適的開口距離,然后在光纖末端連在一起的時候進行熔接操作。最后,熔接工具會根據(jù)工具自帶的注入檢測或輪廓校正功能計算,并給出該接續(xù)的損耗值。3.4.20 有可能因為一些故障而使得熔接工具不能完成接續(xù)操作。一般情況下,裝置會檢測故障并提供可行的糾正措施。下面列出的是通常發(fā)生的故障以及解決方法:3.4.20.

15、1 端面質量不能令人滿意。利用X軸和Y軸視圖檢查光纖。檢查兩根光纖的端面以確定應該重新切割那一根光纖。3.4.20.2 不能對光纖進行校準。在X軸和Y揍檢測兩根光纖是否進行了校準。在探測器中心,它們應該緊密的排列在一起。如果不是這樣,那就是因為一個V形槽臟了或兩個都臟了,或是光纖臟了,或者沒有獲得正確的剝離和切割長度。3.4.20.3 不能找到合適的Z形開口。在探測器中檢查兩根光纖的位置,以確信它們都緊靠近探測器的中心,需要進行末端連接的光纖應該有足夠的活動空間。這種情況發(fā)生的原因可能是一根光纖沒有插入到V形槽中正確的位置,或者兩根光纖都沒有插入到正確的位置。3.4.21 通過顯微鏡進行目測,

16、檢查接續(xù)質量。如果接續(xù)的很好,那么包層(在光纖外部)應該有一個光滑的表面(即沒有凸起或凹陷)。在光纖映像中,應該沒有可見的缺陷或陰影。3.4.22 最通常發(fā)生的問題是凸起或凹陷,或者可能是光纖沒有連到一起。如圖3.4.22所示。如果發(fā)生這種情況,應該停止接續(xù)并重新開始。圖3.4.22 通常發(fā)生的問題3.4.23 檢查接續(xù)的損耗值。根據(jù)TIA和BICSI的建議,接續(xù)損耗應該等于或小于0.3dB。3.4.24 如果接續(xù)損耗大于0.3dB,需要返回去重新接續(xù)。在改變制造商規(guī)定的缺省參數(shù)前,需要試著重新接續(xù)。如果損耗還是高,就有可能發(fā)生其他一些常見故障:3.4.24.1 設置是應用于多模光纖的,然而正

17、在接續(xù)的卻是單模光纖,反之亦然。3.4.24.2 在進行接續(xù)操作時改變了缺省設置。檢查熔接工具的設置,確信這些設置與在操作規(guī)定中提到的設置是一樣的。3.4.24.3 如果溫度或濕度太高或太低,那么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增加或縮短熔接時間,或者增大或減小熔接電流。通常,僅僅調整熔接時間和熔接電流就可以在任何環(huán)境中獲得滿意的接續(xù)效果。3.4.24.4 電極太臟了,或者用壞了。參照制造商的有關規(guī)定清掃或更換電極。3.4.25 記錄接續(xù)損耗值。某些熔接工具具有存儲損耗值的功能。按照制造商的有關規(guī)定進行操作。3.4.26 打開電極上面的墊板和支撐光纖的V形槽,將已經完成接續(xù)的光纖從熔接工具上移走。3.4.27

18、 如果使用了熱縮管對光纖進行保護,就要將熱縮管滑動到接續(xù)上方中心。將熱縮管放到加熱器中或用熱縮槍將管子下壓到接續(xù)中。遵守制造商的有關規(guī)定,只需確認這個完整的外罩沒有使光纖彎曲或者損害光纖外套即可。3.4.28 遵守制造商的規(guī)定,保證接續(xù)托架中熔接的安全。確信光纖保持了合適的彎曲半徑。如果使用硅樹脂橡膠管保護熔接,可以在接續(xù)托架中完成所有接續(xù)。然后在接續(xù)管理器和接續(xù)中使用硅樹脂通常每一個管理器有12個接續(xù)。3.4.29 重復步驟3.4.83.4.28,直到把所有光纖都進行了接續(xù)。3.4.30 按照每一個制造商的規(guī)定關閉接續(xù)外殼或封裝。3.4.31 將接續(xù)外殼或封裝(和任何電纜的松弛部分)放到它們

19、的安裝位置。3.5 配線設備安裝3.5.1 配線設備是綜合布線的主要設備, 配線設備可以安裝在墻上,也可以落地安裝。3.5.2 墻上安裝配線箱體底邊距地300800mm,配線箱體距離打開門的門邊距離應大于500mm。3.5.3 配線箱體暗設在墻體內。預留墻洞安裝,箱底高出地面宜為5001000mm。落地安裝配線箱體落在200mm高的安裝基座上。配線箱體垂直度偏差不應大于3mm。3.5.4 配線從下部進入墻上安裝配線箱體,宜用金屬橋架保護,箱體與金屬橋架應密封連接。配線從下部進入落地安裝配線箱體,配線箱體位置應與電纜出線孔相對應。配線從上部進入配線箱體,宜用金屬橋架保護,箱體與金屬橋架應密封連接

20、。3.5.5 配線箱體內接線端子各種標志清晰、齊全。3.5.6 配線箱體內電纜配線架類型有:模塊化系列配線架和110系列配線架。模塊化配線架結構比較簡單,110系列分夾接式(A型)和插接式(P型)兩種。110A型配線架適用各種場合。見圖3.5.6。圖3.5.6 110A型配線架結構示意圖3.5.7 110A型配線架由配線背板、110A接線塊組件和相關配件組成。進入配線架線纜在配線板的內邊緣捆綁在一起,以保證線纜不會滑出線槽。剝去線纜外皮,然后固定安裝110布線塊。從左面或右面端接線纜,拉緊并彎曲每一對線纜,使其進入齒型牽引條。注意此時仍應保持雙絞線的原來絞距。然后安裝110連接塊,插上標識條,

21、做好接線記錄。4 質量標準4.1 主控項目4.1.1 線纜敷設和端接的檢測要求:對以下各項進行檢測,要求檢測結果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系統(tǒng)工程驗收規(guī)范GB/T 50312中第5.1.1、6.0.2、6.0.3條的規(guī)定:4.1.1.1 線纜的彎曲半徑;4.1.1.2 預埋線槽和暗管的敷設;4.1.1.3 電源線與綜合布線系統(tǒng)線纜應分隔布放,線纜間的最小凈距離應符合設計要求;4.1.1.4 建筑物內電、光纜暗管敷設及與其他管線最小凈距;4.1.1.5 對絞電纜芯線終接;4.1.1.6 光纖連接損耗值。4.1.2 建筑群子系統(tǒng)采用架空、管道、直埋敷設的電、光纜,應符合本地網(wǎng)通信線路工程

22、驗收的相關規(guī)定。4.1.3 機柜、配線架的安裝檢測應符合下列要求:4.1.3.1 卡入配線架連接模塊內的單根線纜色標應和線纜的色標相一致,大對數(shù)電纜按標準色譜的組合規(guī)定進行排序。4.1.3.2 端接于RJ45口的配線架的線序及排列方式按T568A或T568B端接標準進行端接,但必須與信息插座模塊的線序排列使用同一種標準。4.1.4 信息插座安裝在活動地板或地面上時,接線盒應嚴密防水、防塵。4.1.5 防雷接地電阻值應符合設計要求,設備金屬外殼及器件、線纜屏蔽接地線截面,色標應符合設計要求;接地端連接導體應牢固可靠。4.1.6 應采用專用測試儀器對系統(tǒng)的各條鏈路進行綜合布線系統(tǒng)性能檢測,其內容包

23、括工程電氣性能檢測和光纖特性檢測,系統(tǒng)的信號傳輸技術指標應符合設計要求。檢驗方法:觀察或儀器測試。4.2 一般項目4.2.1 線纜終接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4.2.1.1 線纜在端接前,必須檢查標簽編號,并按順序端接;4.2.1.2 線纜終端處必須卡接牢固、接觸良好;4.2.1.3 線纜終端安裝應符合設計和產品廠家安裝手冊要求。4.2.2 各類跳線的終接應符合本標準3.2.4.4的規(guī)定。4.2.2.1 各類跳線的插件間接觸良好,接線無誤,標識齊全。跳線選用類型應符合設計要求。4.2.2.2 各類跳線長度應依據(jù)現(xiàn)場情況確定,一般對絞線電纜不應超過5m,光纜不應超過10m4.2.3 機柜、配線架安裝應符

24、合以下要求:4.2.3.1 機柜不宜直接安裝在活動地板上,應按設備的底平面尺寸制作底座,底座直接與地面固定,機柜固定在底座上,底座高度應與活動地板高度相同,然后鋪設活動地板,底座水平誤差每米不應大于2mm。4.2.3.2 背板式跳線架應經配套的金屬背板及接線管理架安裝在可靠的墻壁上,金屬背板與墻壁應緊固。4.2.3.3 壁掛式機柜底面積距地面不宜小于300mm。4.2.3.4 橋架或線槽應直接進入機架或機柜內。4.2.3.5 接線端子各種標志應齊全。4.2.4 信息插座的安裝要求應執(zhí)行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與建筑群綜合布線工程驗收規(guī)范GB/T 50312第4.0.3條的規(guī)定。4.2.5 光纖芯線終端的連接盒面板應有標志。4.2.6 采用計算機進行綜合布線系統(tǒng)管理和維護時,下列內容的檢測結果應符合設計要求:4.2.6.1 中文平臺、系統(tǒng)管理軟件;4.2.6.2 顯示所有硬件設備及其樓層平面圖;4.2.6.3 顯示干線子系統(tǒng)和配線子系統(tǒng)的元件位置;4.2.6.4 實時顯示和登錄各種硬件設施的工作狀態(tài)。檢驗方法:觀察檢查或儀器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