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結構地下測量施工組織方案(14頁)_第1頁
框架結構地下測量施工組織方案(14頁)_第2頁
框架結構地下測量施工組織方案(14頁)_第3頁
框架結構地下測量施工組織方案(14頁)_第4頁
框架結構地下測量施工組織方案(14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框架結構地下測量施工組織方案目 錄TOC o 1-2 h u HYPERLINK l _Toc31126 1、編制依據(jù) PAGEREF _Toc31126 2 HYPERLINK l _Toc10070 2、工程概況 PAGEREF _Toc10070 2 HYPERLINK l _Toc11963 3、測量準備 PAGEREF _Toc11963 3 HYPERLINK l _Toc8085 3.1測量所使用的儀器 PAGEREF _Toc8085 3 HYPERLINK l _Toc8264 3.2作業(yè)條件 PAGEREF _Toc8264 3 HYPERLINK l _Toc16728

2、3.3測量要求 PAGEREF _Toc16728 4 HYPERLINK l _Toc24030 4、平面控制網(wǎng)的測設: PAGEREF _Toc24030 6 HYPERLINK l _Toc3483 5、高程控制: PAGEREF _Toc3483 9 HYPERLINK l _Toc8492 5.1絕對高程 PAGEREF _Toc8492 9 HYPERLINK l _Toc9740 5.2引測高程 PAGEREF _Toc9740 9 HYPERLINK l _Toc8415 6、0.000以下的工程測量: PAGEREF _Toc8415 9 HYPERLINK l _Toc31

3、614 6.1標高引測方法 PAGEREF _Toc31614 9 HYPERLINK l _Toc5133 6.2承臺基礎標高定位 PAGEREF _Toc5133 10 HYPERLINK l _Toc29707 6.3承臺定位放線 PAGEREF _Toc29707 10 HYPERLINK l _Toc11838 7、變形及沉降觀測 PAGEREF _Toc11838 11 HYPERLINK l _Toc11153 8、實測中應注意的問題 PAGEREF _Toc11153 11 HYPERLINK l _Toc16516 8.1標高引測 PAGEREF _Toc16516 11 H

4、YPERLINK l _Toc26841 8.2線位投測 PAGEREF _Toc26841 11 HYPERLINK l _Toc20603 8.3計量器具 PAGEREF _Toc20603 11 HYPERLINK l _Toc29989 8.4做點、彈線 PAGEREF _Toc29989 12 HYPERLINK l _Toc15404 9、測量管理規(guī)定 PAGEREF _Toc15404 12 HYPERLINK l _Toc12534 10、安全文明施工及環(huán)保 PAGEREF _Toc12534 121、編制依據(jù)(1)工程測量規(guī)范GB50026-2007;(2)建筑工程施工測量規(guī)

5、程北京市標準DB11/T446-2007;(3)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提供的測繪成果表,項目編號:2013普測1938;(4)中建國際(深圳)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和德國海茵建筑設計公司(HENN ARCHITEKTEN)的施工圖紙;(5)中國人壽研發(fā)中心E座項目施工組織設計。2、工程概況工程概況一覽表序號項 目內(nèi) 容1工程名稱中國人壽研發(fā)中心項目二期I01地塊研發(fā)中心E座2工程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溫泉鎮(zhèn)中關村環(huán)保科技示范園3招標單位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項目管理機構泛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4設計單位中建國際(深圳)設計顧問有限公司和德國海茵建筑設計公司(HENN ARCHITEKTEN)5監(jiān)理單位北京雙圓

6、工程咨詢監(jiān)理有限公司6施工總包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7建筑規(guī)模結構形式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建筑面積82842m2層數(shù)地下三層、地上四層建筑高度18米合同工期研發(fā)中心E座建筑物0.000m標高的絕對高程為49.200m。3、測量準備序號名稱型號數(shù)量鑒定時間檢定單位1電子全站儀GTS-102N1臺2012-11-05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2光學經(jīng)緯儀J2-21臺3水準儀DZS3-12臺2013-09-09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4對講機1對5鋼卷尺50m2把2013-09-04北京市東城區(qū)計量檢測所6鋁合金塔尺5m2把2013-09-04北京市東城區(qū)計量檢測所7鋼卷尺5m4把2013-09-04

7、北京市東城區(qū)計量檢測所3.1測量所使用的儀器3.2作業(yè)條件3.2.1施工前,根據(jù)工程任務的要求,收集規(guī)劃、勘察、設計及施工等有關資料;(1)測繪部門的測繪成果:(項目編號:2013普測1938);(2)巖土工程勘察報告;(3)施工設計圖紙及有關變更文件已具備;(4)相關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已審批;3.2.2認真作好內(nèi)業(yè)資料成果與現(xiàn)場樁位交接工作,并妥善保護好樁位點,四周砌磚保護,詳見下圖。(1)為保證建筑定位依據(jù)點的準確可靠,平面控制點使用前進行內(nèi)業(yè)核算與外業(yè)校核,定位依據(jù)樁點數(shù)量為3個;(2)使用的儀器和鋼尺均經(jīng)過檢測,使用在有效期范圍內(nèi);(3)測角、延長直線和量距按測量規(guī)范DB11/T4

8、462007要求進行操作。3.3測量要求3.3.1所使用的鋼尺和儀器經(jīng)過檢定。3.3.2測量人員需持證上崗。3.3.3在測量施工過程中,按照(測量規(guī)范DB11/T4462007)以下要求進行。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主要技術指標 測角中誤差()邊長相對中誤差121/15000基礎放線尺寸的允許誤差長度L、寬度B的尺寸(m)允許誤差(mm)L(B)30530 L(B)601060 L(B)901590 L(B)12020120 L(B)15025150 L(B)30軸線豎向投測的允許誤差項 目允 許 誤 差(mm)每 層3總 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20各部位放線的

9、允許誤差項 目允許誤差(mm)外廊主軸線長度L (m)L30m530m L60m1060m L90m1590m L120m20120m L150m25150m L30細部軸線2承重墻、梁、柱邊線3非承重墻邊線3門窗洞口線3標高豎向傳遞的允許誤差項 目允許誤差(mm)每層3總 高(H)H30m530m H60m1060m H901590m H204、平面控制網(wǎng)的測設平面控制網(wǎng)定位依據(jù)是根據(jù)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提供的測量成果表:點名距離橫坐標(Y)縱坐標(X)高程(H)備注GB(m)484617.087321746.48347.59298.089GD484524.791321779.69247.6

10、15115.050GC新484619.550321844.94047.182依據(jù)測量成果表數(shù)據(jù),使用6級拓普康電子全站儀對控制點進行校測,復測結果證明基準控制點符合相關規(guī)范(測量規(guī)范DB11/T4462007定位依據(jù)點允許誤差:角度誤差60,邊長相對誤差1/2500,點位誤差50mm)要求后方可使用。架全站儀于GD號點后視GB號控制點上測設建筑物平面控制網(wǎng)的各控制樁位(數(shù)字軸:3軸、13軸、25軸,字母軸:D軸、J軸控制軸線,(詳見地下控制網(wǎng)平面圖)以上每條軸線控制樁(樁號為1.2.3.4.5.6.7.8)均引測到基坑以外,0.000以下控制樁之間通視,且能長期保留,控制樁埋在冰凍層50cm以

11、下,用混凝土包樁保護。 5、高程控制5.1絕對高程本工程0.000m絕對高程為49.200m。5.2引測高程根據(jù)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于2013年09月02日定出的高程水準點,按附合水準路線進行水準點高程復測,允許閉合差為10mmn,復測結果見水準點測量記錄表,經(jīng)計算復測精度合格。然后根據(jù)水準點高程引測到基坑內(nèi),作為基礎開挖及結構施工的依據(jù);在引測和復測高程時,為了提高精度,必須使前后視距等長;在工程施工時,需用以上高程經(jīng)常對所引測到施工現(xiàn)場內(nèi)的控制高程進行復測。6、0.000以下的工程測量6.1標高引測方法標高引測方法是在研發(fā)中心E座基坑的上方用一不變形的鋼管,懸挑一個50m長的鋼尺,下吊重物

12、,并讓鋼尺鉛垂至基坑內(nèi),在鋼尺保持靜止時,用兩臺水準儀同時觀測鋼尺上的讀數(shù)(基坑上方和下方各安置水準儀一臺)基坑上的水準儀后視引測到現(xiàn)場內(nèi)的標高,并算出其視線高程,基坑上的水準儀視線高程減去兩儀器在鋼尺上讀數(shù)之差,得出基坑內(nèi)水準儀的視線高程,然后用基坑內(nèi)的水準儀測算出E座(-11.000m)高程控制點;再把標高引測到基坑四周的護坡樁上用紅油漆做到三角標示“”,作基礎底板的標高控制點,便于施工中使用,具體方法見附圖二。使用同樣方法在基坑內(nèi)設不少于三個水準點,并相互校核,標高控制點之間誤差在2mm。6.2承臺基礎標高定位基槽開挖到接近槽底設計標高時,用經(jīng)緯儀將控制軸線投測到基坑內(nèi),并進行校核,校核

13、合格后以此放出承臺和集水坑開挖邊線,并撒出白灰線指導開挖。測量人員對開挖深度進行實時測量,即以引測到基坑的標高為依據(jù)點,用水準儀抄測出挖土標高并撒出白灰點指導清土人員按標高清土。按設計要求,抄測出墊層標高,并釘小木樁。在墊層砼施工時,拉線控制墊層厚度。6.3承臺定位放線在基礎墊層打好后,把經(jīng)緯儀安置在基坑上方軸線的控制樁上,用直接投線法在墊層上作出各相應的控制軸線點,并用墨線彈出,然后對所投測到墊層上的軸線間距和交角進行實測。所測控制軸線間距和交角與圖紙所注尺寸一致,精度需符合施工測量規(guī)范DB11/T446-2007中表6.4.3要求,再根據(jù)圖紙分出細部尺寸(承臺、集水坑、墻、柱、地梁),并且

14、用墨線彈出,各部位放線精度應符合施工測量規(guī)范DB11/T446-2007中表7.1.7的規(guī)定。 7、變形及沉降觀測基坑變形及沉降觀測本工程最深基坑(相對標高)為-15.800m,基坑的安全是施工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huán),為保證安全,必須對其進行位移觀測,以便對支護進行有效監(jiān)控,此項工作由甲方土方分包公司執(zhí)行,觀測按照國家二等水準測量,總包單位負責監(jiān)督。8、實測中應注意的問題8.1標高引測標高的確定:是設計方根據(jù)平面圖給定的水準點標高,測量以此點進行引測,在實測過程中不要使用一個已知點,至少兩個以上,通過實測,進行校核,確認無誤后,再做方格控制網(wǎng),網(wǎng)點要根據(jù)場內(nèi)的具體情況而定,做點必須選擇在堅固的地方

15、。該工程的基礎底板面標高為12.650m。標高傳遞采用鋼尺配合水準儀進行,并控制挖土深度。挖土深度要嚴格控制,不能超挖。8.2線位投測基礎定位:實測前,要仔細查看平面圖,并換算出坐標值,有些數(shù)據(jù)要提前求出來,做好充分準備,認真弄懂角度之間的關系,紅線與軸線的距離,在實測過程中利用長距為后視點。在建筑物基礎施工過程中,對軸線控制樁每月復測一次,以防樁位位移,影響到正常施工及工程施測的精度要求。8.3計量器具對經(jīng)緯儀、水準儀除經(jīng)常保養(yǎng)外,還要根據(jù)儀器的本身給予校正,按檢定的誤差值,帶入實測數(shù)據(jù)中。鋼尺由于制作和使用過程溫差等外界條件影響,一般都存在誤差,鋼尺上的刻劃長度不等于標準長度,為保證丈量精

16、度,使用前要進行檢定,求出改正系數(shù),在實測距離時對丈量結果進行改正。特別是跨季節(jié)測量中更應該注意鋼尺的三差改正,為避免懸空丈量尺身下垂撓度對量具的影響,懸空長度超過6m時,中間應加設水平樁,以保持尺身平直。8.4做點、彈線使用儀器抄平放線,所作的點,必須要在十字絲的中間,用鋼尺排點,不得大于1mm,所有的彈線都應在點的中間,所有的墨線粗不得超過1mm,每道線的長度不得大于3m,特別是標高50cm線,以提高精度,保證質(zhì)量。9、測量管理規(guī)定(1)測量施工完成后,測量人員應嚴格按照規(guī)范要求落實“三檢”制度,即:自檢、互檢、專檢的原則,確認合格后,提請項目主管工程師進行驗線,并填報施工測量放線報驗表報請監(jiān)理工程師驗線合格后,方能進行下道各工序的施工。(2)各項資料作到及時、真實、符合資料管理要求。(3)嚴格審核圖紙尺寸,按圖放線,明確樹立為工程施工負責的態(tài)度,確保工程施工進度。(4)在測量放線過程中,遵守先整體后局部,先高級后低級,先控制后細部的工作程序。(5)施工測量中,嚴格審核依據(jù)點正確性,測量記錄應原始、正確、完整、工整、計算依據(jù)正確、步步校核。(6)嚴格執(zhí)行互檢制度,互檢合格后,由技術負責人組織復測驗線,確保線位正確無誤。(7)積極配合施工,盡量利用施工間隙放線,為施工創(chuàng)造條件。10、安全文明施工及環(huán)保(1)確保自身安全。首先測量人員進入施工現(xiàn)場必須系戴好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