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課前引入_第1頁
集合的課前引入_第2頁
集合的課前引入_第3頁
集合的課前引入_第4頁
集合的課前引入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集合的課前引入這是集合的課前引入,是優(yōu)秀的數學教案文章,供老師家長們參考學習。集合的課前引入第1篇【教學目標】1理解集合圈里各部分的意義。2.會讀集合圈中的信息,會按條件填寫集合圈。3.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窘虒W重難點】1.會讀集合圈中的信息,會按條件填寫集合圈。2.使學生會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窘叹邷蕚洹空n件、活動卡【教學方法】探究法【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幫小動物回家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1)小動物在討論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里生活好。一共來了10種動物,有6種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的,有6種動物可以在水里生活。

2、這里面有幾種動物既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里生活?引導學生質疑:來了10種小動物,為什么有6種生活在水里,6種生活在陸地?6+6=12(種)?。坑械募瓤梢陨钤陉懙?,又可以生活在水里。(適當給學生介紹“兩棲動物”的常識,擴展學生知識面。)(2)出示:螞蚱 章魚 蝦 青蛙 蝸牛 鯉魚 兔子 烏龜 海魚 瓢蟲這些動物和昆蟲,你知道它們都是生活在哪里嗎?(它們有的生活在陸地上,有的生活在水里)你能把它們分類一下嗎?完成活動卡活動一,指名分類。 全班一起分類。發(fā)現問題:烏龜和青蛙有時生活在水里,有時生活在陸地上。 2、圖示方法,加深理解(1)(課件出示)先是兩個小組的集合圈。(2)引導發(fā)現青蛙和烏龜

3、兩個圈里都有,如果只有一只小青蛙和一只小烏龜能分開站嗎?(3)出示合并隆的空集合圈,引導觀察這個集合圈和分開的兩個圈有什么不同。(有一塊公共區(qū)域,這塊公共區(qū)域可以表示什么?)(4)全班交流,說說想法。 (5)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 (6)填寫合并攏的集合圈。(7)讓學生說一說圖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二、奇怪的報名表1、出示:三(1)班參加語文、數學課外小組學生名單(1)引導得到:參加語文小組的有(8)人 參加數學小組的有(9)人 (2)小豬的疑問小豬也有一個問題。是什么為題呢?出示:這兩個小組一共有( )人?(學生小組合作討論答案,后指名回答,要說出思路)課件演示a、找到即參加語

4、文組又參加數學組的人(3人:楊明、李芳、劉紅);b、出示空集合圈,指名說說各個位置所表示的意義; c、填寫集合圈;(先填寫公共部分)d、出示各部分人數,引導計算兩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讓學生自己去找到答案,以得到多種解法) 解法一:5+3+6=14(人) 解法二:8+9-3=14(人)三、鞏固練習1、活動卡-鞏固練習(1)(2)一共調查( )人。(3)只喜歡籃球的有( )人,只喜歡足球的有( )人。兩種球都喜歡的有( )人。2、教材p110第1、2題。板書設計:數學廣角三(1)班參加語文、數學課外小組學生名單集合的課前引入第2篇【教學目標】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體會集合中元素的三個特征;2

5、.理解集合的作用,會根據已知條件構造集合;3. 理解元素與集合的“屬于”和“不屬于”關系,并會正確表達;4. 掌握常用數集及其記法;5.了解數合的含義,記憶基本數集的符號;6.能正確選擇自然語言、圖形語言、集合語言(列舉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體問題,感受集合語言的意義和作用.【導入新課】一、實例引入:軍訓前學校通知:8月21日上午8點,高一年級在操場集合進行軍訓動員;試問這個通知的對象是全體的高一學生還是個別學生?在這里,集合是我們常用的一個詞語,我們感興趣的是問題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二、高三)對象的總體,而不是個別的對象,為此,我們將學習一個新的概念集合,即是一些研究對象的總體.二、

6、問題情境引入:我們高一(3)班一共45人,其中班長易雪芳,現有以下問題: 45人組成的班集體能否組成一個整體? 班長易雪芳和45人所組成的班集體是什么關系? 假設張三是相鄰班的學生,問他與高一(3)班是什么關系?三、課前學習1.學法指導:(1)閱讀教材的內容感受集合的含義,理解集合與元素的關系,理解數集、空集的概念;(2)本學時的重點是集合的含義、元素與集合之間的關系以及常用數集的符號表示、空集的意義及符號;(3)對于一個整體是否是集合的判斷的關鍵是對“確定”兩字的理解,學習時結合實例及教材上的例題進行理解。記憶常用數集、空集的符號表示。2.嘗試練習: 見數學學案P1四、課堂探究: 見數學學案

7、P11.探究問題:探究1探究22.知識鏈接:3.拓展提升:例1、下列各組對象能否組成集合?(1) 所有小于10的自然數;(2) 某班個子高的同學;(3) 方程 的所有解;(4) 不等式 的所有解;(5) 中國的直轄市;(6) 不等式 的所有解;(7) 大于4的自然數;(8) 我國的小河流。例2、下列集合哪些是數集?再試著舉兩個數集,并使它們分別是有限集與無限集。(1)1、3、5、7、9組成的集合;(2)你班學號為單數的學生組成的集合。例3、已知A是我國所有省的省會城市構成的集合。用符號 或 填空。(1)武漢_A, 北京_A, 南京_A, 鄭州_A;(2)-1_N, 8_ , 6_N, _N;(

8、3) 1_Z, -2.45_Z, _Q, _Q, _R.例4、 判斷下列各句的說法是否正確:(1) 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N*中 ()(2) 所有在N中的元素都在Z中 ()(3) 所有不在N*中的數都不在Z中 ()(4) 所有不在Q中的實數都在R中 ()(5) 由既在R中又在N中的數組成的集合中一定包含數0 ()(6) 不在N中的數不能使方程4x=8成立 ()答案: ,例 5、已知集合P的元素為 , 若 且-1 P,求實數m的值解:根據 ,得若 此時不滿足題意;若 解得此時 或 (舍),綜上 符合條件的 .點評:本題綜合運用集合的定義和元素與集合的關系解題,注意集合的性質的運用.例6、設集合A=

9、x|x=2k,kZ,B=x|x=2k+1,kZ,C=x|x=4k+1,kZ,又有aA,bB,判斷元素a+b與集合A、B和C的關系.解:因A=x|x=2k,kZ,B=x|x=2k+1,kZ,則集合A由偶數構成,集合B由奇數構成.即a是偶數,b是奇數 設a=2m,b=2n+1(mZ ,nZ)則a+b=2(m+n)+1是奇數,那么a+b A,a+bB.又C=x|x=4k+1,kZ是由部分奇數構成且x=4k+1=22k+1.故m+n是偶數時,a+bC;m+n不是偶數時,a+b C綜上a+b A,a+bB,a+b C.4.當堂訓練:見數學學案P25.歸納總結:(一)集合的有關概念1. 集合理論創(chuàng)始人康托

10、爾稱集合為一些確定的、不同的東西的全體,人們能意識到這些東西,并且能判斷一個給定的東西是否屬于這個總體.2. 一般地,我們把由某些確定的對象組成的總體叫做集合(set),也簡稱集,組成集合的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element)注意:集合的概念中,“某些確定的對象”,可以是任意的具體確定的事物,例如數、式、點、形、物等.3. 關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確定性:設A是一個給定的集合,x是某一個具體對象,則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兩種情況必有一種且只有一種成立.(2)互異性:一個給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屬于這個集合的互不相同的個體(對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應重復出現同一元素.(3)無序性

11、:給定一個集合與集合里面元素的順序無關.(4)集合相等:構成兩個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樣.(二) 元素與集合的關系1.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belong to)A,記作:aA;(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not belong to)A,記作:a A,例如,我們A表示“120以內的所有質數”組成的集合,則有3A, 4 A,等等.2.集合與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寫的拉丁字母a,b,c,表示.3.常用的數集及記法:非負整數集(或自然數集),記作N;正整數集,記作N*或N+;整數集,記作Z;有理數集,記作Q;實數集,記作R

12、.課后鞏固作業(yè)1.習題1.1,第1- 2題;2.數學學案P33. 預習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課前引入第3篇教材分析:本單元是非常有趣的數學活動,也是邏輯思維訓練的起始課。邏輯推理能力是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很重要的能力。本單元主要要求學生能根據提供的信息,借助集合圈進行判斷、推理,得出結論,使學生初步接觸和運用集合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材試圖通過一些生動有趣的簡單事例,運用操作、實驗、猜測等直觀手段解決這些問題,滲透數學的思想方法,初步培養(yǎng)學生借助幾何直觀思考問題的意識。教學目標:1、在具體情境中使學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圖的產生過程。2、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

13、題,同時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集合的思想,進而形成策略。3、滲透多種方法解決重疊問題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點:讓學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難點:對重疊部分的理解。課前準備:課件、呼啦圈2個、磁性圓片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引領學生初步感知。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腦筋急轉彎:兩位爸爸和兩位兒子一同去海洋世界(每人都得買一張票),可是他們只買了3張票,便順利地進去了。這是為什么?學生活動:學生猜測各種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語地發(fā)表自己的高見。2、設置懸念,引人入勝師:“大家的猜測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暫

14、時老師還不想告訴你們,我想通過下面的活動,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二、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引領學生深入理解。(一)報名參加數學比賽:四宮數獨和六宮數獨1、師:三年級一班有3名學生報名參加了四宮數獨,4名學生報名參加了六宮數獨。2、出示參加四宮、六宮數獨比賽的學生名單:四宮:子宜、佳琳、俊軒六宮:子宜、曉晴、子凌、方華3、數一數,參加四宮的有幾位同學?(3人) 參加六宮的有幾位同學?(4人)師:一共有幾人參加比賽?生:7人或6人。師:究竟是6人?還是7人呢?我們請這些同學上臺,讓我們一起數一數,好嗎? 請以上名字的同學上臺(同學們一起喊他們的名字)四宮站在左邊,六宮站在右邊。(矛盾:子宜兩邊走)師

15、:子宜,為什么你要兩邊走呢?同學們,出現這種情況,我們該怎么處理呢?同學們在小組里小聲地有序地說說自己的辦法。4、小組討論:請想到方法的同學上臺進行調整。(把重復參賽的同學放在兩圈的交叉位置,并說一說各個組的名單)5、師:探究:如果我們不用語言和動作,還可以用一種什么樣的方法來表示,“既能清楚地看出每個人的情況,又能明顯看出一共有多少人”呢?學生小組合作想辦法。請同學們在白紙上畫一畫,畫完后小組內說說你是怎么表示的。(畫集合圖、韋恩圖)。 師生共同畫出集合圖(利用呼啦圈畫,板書)師:你真有創(chuàng)意,只用簡簡單單的兩個圈,就把兩個組成員之間的關系表示出來了。這樣的圖我們把它叫做集合圖,今天我們學習的

16、內容就是數學廣角 集合。(板書課題:數學廣角集合)這種圖我們也叫它韋恩圖或文氏圖,因為它是十九世紀英國數學家韋恩最先開始使用的,所以就以“韋恩”來命名了。6、觀察黑板上的集合圖,讓學生了解集合圖各部分的意義。師:誰來當小老師,介紹一下集合圖中各個圈表示的意思啊?7、三(1)班一共有多少人參加比賽?根據集合圖,列出算式。小組討論:寫算式,并進行匯報。(算法多樣化)8、回顧剛才的做法:(課件)三、能力提升。1、提出問題。師:如果三(2)班也有3名同學參加了四宮比賽,4名同學參加了六宮比賽,想一想,他們班可能會有多少人參加了比賽?3、學生匯報。學生觀察,說一說規(guī)律:各項目的總人數 重復的人數 = 參賽的總人數。舉例:三年級一共有20人參加比賽,其中跳繩12人,跑步15人。問兩項都參加的幾人? 12+15-20=7(人)四、創(chuàng)設拓展情境,引領學生形成策略。1、現在,我們再回過頭去看看上課開始時老師給大家出的腦筋爭轉彎吧:兩位爸爸和兩位兒子一同去海洋極地世界(每人都得買一張票),可是他們只買了3張票,便順利地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么?師:兩位爸爸和兩位兒子一共是幾個人?真有這么多人嗎?可能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