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物理教材分析與訓練(共37頁)_第1頁
中學物理教材分析與訓練(共37頁)_第2頁
中學物理教材分析與訓練(共37頁)_第3頁
中學物理教材分析與訓練(共37頁)_第4頁
中學物理教材分析與訓練(共37頁)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40中學物理教材(jioci)分析與訓練序本課的教學內容:初中(chzhng)物理教學大綱與教材分析*初中物理主要問題(wnt)研究*說課與講課*考核(期末筆試50分、平時50 分)平時:作業(yè)、筆記、試講、說課、教具 制作。第一講(上)大綱實施細則與教材分析格式1.1中學物理教學大綱一、中學物理教學大綱的說明大綱對初中物理教學目的作了如下規(guī)定:1、引導學生學習物理學的初步知識及其實際應用,了解物理知識對提高人民生活、促進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作用。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實驗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學習物理的興

2、趣、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良好的物理習慣。4、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 。二、大綱將知識及應用分為三個層次1、 一般知識要求“知道” 重要知識要求“理解” 重點知識要求“掌握”2、大綱的具體要求:92 個知識點、19個學生(xu sheng)實驗、121個演示(ynsh)實驗、171項教學要求(常識性了解(lioji)24項、要求知道80項、要求理解41 項、要求掌握72 項、要求會的技能19項。)三、中學物理教學大綱(壓強到浮力)1、壓力與壓強(1)學生實驗(無)(2)演示實驗:固體壓強與受力面積有 關。(3)教學要求:理解壓力的概念 掌握壓強的概念(4

3、)說 明 :(無) 2、液體內部的壓強(1)學生實驗:研究液體內部壓強跟深度 的關系。(2)演示實驗:液體對器底和器壁的壓強。 液體內部各個方向上都有壓 強,同一深度處壓強相等。 液體內部的壓強隨深度增加 而增大。(3)教學要求:掌握液體內部壓強的規(guī)律 (液體內部各個方向上都有壓強) 和壓強公式。(4)說 明:不要求計算側面壓力。3、大氣壓強(1)學生實驗:(無)(2)演示實驗:大氣壓的存在。 托里拆利實驗(掛圖或錄象)。 氣壓計(實物或掛圖、錄象)。(3)教學要求:理解大氣壓的存在。 知道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 知道大氣壓可用氣壓計測量 。 記住標準大氣壓的值 (105 帕=1標準 大氣

4、壓 )。 4、抽水機和水泵(shubng)(1)學生(xu sheng)實驗:(無)(2)演示實驗(shyn):活塞式抽水機(模型、 掛圖、錄象)。 離心式水泵(模型、 掛圖、錄象)。(3)教學要求:知道活塞式抽水機的工 作原理。 知道活塞式抽水機的工 作原理。5、浮力(1)學生實驗:(無)(2)演示實驗:浸在液體里的物體受到浮力。(3)教學要求:知道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6、阿基原理定律(1)學生實驗:(無)(2)演示實驗:阿基米德原理(或看錄象)。(3)教學要求:理解阿基米德原理。(4)說 明:不要求學生計算綜合題。7、物體沉浮條件(1)學生實驗:(無 )(2)演示實驗:物體的沉浮條件 。 (觀

5、察)輪船、氣球、飛艇、潛水艇(模型或掛圖)。 (3)教學要求:理解物體的沉浮條件。 知道輪船、氣球、飛艇、潛水艇的原理 。(4)說 明:只要求分析物體在一種液體里的沉浮,不要求學生計算綜合題 三、初中物理教學基本要求(細則)(壓強浮力)與大綱對應。1、壓強知識要求一、壓力和壓強1、了解(lioji):壓力(yl)的定義。2、理解(lji):(1)壓強及公式P=F/S的物理意義。 (2)壓強的單位及物理意義。 (3)正確理解受力面積的含義。3、掌握:(1)面積單位的換算。 (2)應用壓強公式計算壓力、壓強或 受力面積。 (3)增大或減少壓強的方法。二、液體的壓強1、了解:有關液體壓強特點的演示實

6、驗2、理解:(1)液體壓強的物理意義。 (2)液體壓強的特點。 (3)液體壓強公式P=gh及物理意 義 。3、掌握:(1)用液體壓強公式計算同種液體 產(chǎn)生的壓強 。 (2)能夠計算容器壁是豎直情況的容器底面所受到的壓力。 三、連通器1、了解:什么是連通器。2、掌握:(1)用液體壓強公式分析同 種液體在連通器中的特 點。 (2)用連通器原理定性解釋 有關現(xiàn)象。四、大氣壓了解:(1)大氣壓存在的實驗依據(jù)。 (2)大氣壓的定義。 (3)大氣壓強的單位。 (4)大氣壓強變化的特點。 (5)知道水銀氣壓計和無液氣壓計是測 量大氣壓的工具 。理解:(1)大氣壓強產(chǎn)生的原因。 (2)托里拆利實驗。 (3)大

7、氣壓強與高度(god)的關系。掌握(zhngw):解釋(jish)與大氣壓強有關的物理現(xiàn)象。五、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了解: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式水泵的工作原理。實驗要求一、壓強計1、了解:壓強計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二、研究液體壓強和深度的關系1、了解:實驗目的、器材和步驟。2、理解:液體壓強與液體深度成正比。能力要求1、通過壓強、液體壓強、大氣壓強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物理問題、概括總結物理結論和思維能力。2、通過本章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對物理事實或現(xiàn)象的觀察能力3、培養(yǎng)學生應用壓強、大氣壓強的知識解決或解釋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德育要求1、結合船閘的教學向學生介紹葛洲壩樞紐工程中的船閘建設,進行愛國

8、主義教育。2、通過大氣壓強的教學,向學生介紹大氣壓的發(fā)現(xiàn),對學生進行實踐和認識關系的教育。3、使學生了解液體壓強、大氣壓強等知識在生產(chǎn)和生活實際中的應用,提高學習科學和熱愛科學的自覺性。2 浮力知識要求一、浮力1、了解:什么是浮力。2、理解: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二、阿基米德原理1、理解:(1)阿基米德定律的內容。 (2)阿基米德定律適用于氣 體。2、掌握(zhngw):(1)應用阿基米德定律(dngl)計算 浮力(fl)、體積、密度等問 題。 (2)應用壓力差和視重法計 算有關問題。三、物體的沉浮1、理解:(1)物體的浮沉(上浮、下沉 、 懸浮、漂?。┑臈l件。 (2)密度計的原理和使用方 法。2、

9、掌握(1)用沉浮條件分析討論關 于物體沉浮的實際問題。 (2)根據(jù)浮沉條件計算物體的 有關體積、密度等問題。 實驗要求一、研究物體浮在液面的條件。1、了解:實驗目的、器材、步驟。2、掌握:(1)熟練地使用天平、量筒、 (或量杯)。 (2)物體浮沉條件。二、密度計 掌握:利用密度計測液體的密度。能力要求1、通過本章教學、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 綜合、推理的思維能力。2、通過浮沉條件及其應用的學習,培養(yǎng) 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德育要求1、通過本章介紹我國古代對浮力知識的 應用,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2、結合浮沉條件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對事物起決定作用。1.2教材分析的基本格式1、根據(jù)

10、教學大綱提出教學要求(1)思想(sxing)教育目標;(2)知識(zh shi)目標;(3)能力、技能(jnng)目標。2、根據(jù)教材內容進行教材分析(1)內容在本書、本章的地位。(2)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3)重點。(4)難點。(5)關鍵。(6)需要說明的問題。3、教學建議(1)課時分配(2)學生必備的知識(3)采用什么方法講授,從而抓住關鍵 、突出重點、突破難點。(4)怎樣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培養(yǎng)、發(fā) 展能力。(5)如何根據(jù)內容進行思想教育。本講重點:大綱實施細則本講關鍵:教材分析格式本講問題:1、按大綱要求對各知識點提出的具體目 標是什么?2、大綱對知識層次有何要求?3、初中物理教學

11、大綱中:知識點有多少 個?、學生實驗有多少個?、演示實 驗有多少個?。作業(yè):閱讀初中物理教材第一冊壓力和壓強第一講(下)中學物理教學常規(guī)1.3 備課和上課常規(guī)備課是教師上課前的全部準備工作。一、備教材(jioci)(1)吃透(ch tu)大綱 教學大綱(jio xu d n)是國家教委對物理教學工作的指導文件。大綱中對中學物理教學目的、任務、教學原則、教材體系、教學內容、教學進度等都有明確的規(guī)定。是教師備課和教學的依據(jù)。注意:大綱中“了解”、“理解”、“正確理 解”、“掌握”、“牢固掌握”等字眼。了解:大致知道既可;理解:能弄清一般概念;正確理解:準確地掌握基本概念和重點 內容;掌握:能運用一

12、般規(guī)律;牢固掌握:深刻理解并熟練運用重點規(guī) 律。2、吃透教材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說: “欲明人者先自明 ”。 教學,教學,欲教先學。 用屬于自己的語言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才能聽懂。 想吃透教材有三:(1)通讀教材是基礎 其作用是明確教材的邏輯系統(tǒng),分清主次,區(qū)別重點與一般,達到縱觀全局,居高臨下的處理教材。(2)單元備課是橋梁其作用是達到:能通盤考慮全章,理出中心線索,找到知識內在連系,明確教材的來龍去脈,做到前有鋪墊,后有照應。如:“浮力”這章內容:一個重要概念浮力;一個重要定律阿基米德定律;二個重要條件(1)物體沉浮條件, (2)物體(wt)漂浮條件。本章重點:阿基米德定律(d

13、ngl)和浮力。這樣確定本章各節(jié)的教學目的(md)、重點、課型和教學方法等。(3)精讀是關鍵精讀是深入鉆研教材,達到“懂”、“透”、“化”三字。懂:對教材中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 律,對每道習題,每個實驗都清楚明白。透:對教材達到熟練掌握,運用自如,做到 舉一反三?;合?,把教材化成自己的語言,教給學生。在每一節(jié)中:都能將知識分解出:哪些是“已知”,通過復習就可解決。哪些是“半知”,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學生可 以自己理解。哪些是“不知”,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式教學,使 學生理解和掌握。二、備人知己知彼,方能百戰(zhàn)百勝。鉆研教材是“知己”的過程,深入了解學生是“知彼”的過程。要知道自己的學生是什么基

14、礎,備課時才能“量體裁衣”,講課時才能“有的放矢”。了解學生方法有:考試、提問、課堂反應、作業(yè)、輔導答疑等。三、備習題教師在上課前要先將例題和習題逐一地做一遍,然后再選編例題、習題。選題的標準有以下五條:1、目的性:練此題是解決學生什么問題。2、階梯性:按教材體系,由易到難,循序漸 進。3、典型性:有代表性,能“以點帶面”,觸 類旁通。4、針對性:針對學生在知識上的“缺”、 “漏”和常 犯的概念性錯誤來選題,擊中要害。5、多樣性:選題多樣化,開拓學生思路,從不通角度應用基礎知識。 四、備實驗物理學是實驗(shyn)科學。備實驗(shyn)是:一是備齊實驗(shyn)器材。二是試做成功,把實驗中

15、可能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搞清楚,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想周到,容易出現(xiàn)毛病的地方要加以改進,保證實驗課成功。五、備教法教學有法,叫無定法。備教法時要考慮以下問題。1、怎樣提出問題,引入新課?2、任何深入淺出地講清楚知識來龍去脈?如何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怎樣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3、每次學生學到這里會出現(xiàn)什么毛病和傾向?如何預防?哪些是學生容易模糊的?如何講清楚前后有關知識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4、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抓住關鍵?“重點”分為教材重點和教學重點。教材重點:是指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這是由知識本身在教材 中的地位決定的。教學重點:是由學生的實際情況決定的。教材重點必須是教

16、學的重點。難 點:是多數(shù)學生所難于理解、掌握和運用的知識及技巧問題。它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攔路虎”,重點中有難點。關 鍵: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鑰匙。在一節(jié)課 中起決定性作用。5、 做什么實驗最有利?學生應配合 做哪些實驗?如何指導學生觀察、分 析?如何邊講邊演示?如何得出結 論?6、如何精講多練?如何講練結合?7、如何通過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 力?六、寫出教案教案一般分為以下幾個(j )方面:1、課題:章節(jié)(zhngji),授課時間,班級。2、教學(jio xu)目的:教給學生哪些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 生掌握哪些技能?通過教學培養(yǎng) 學生什么樣的觀點、能力和思想 方法?3、教學的重點、難點和關鍵。4

17、、課的類型:講授課、習題課、實驗課、討論課、 復習課。5、教 具:上課前按教案所列教具的內容,清點一遍是否齊全。6、教學步驟(1)復習提問,約5分鐘。A、糾正作業(yè)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錯誤,可以防止學生在學習中拖欠,避免積重難返。B、通過復習提問上節(jié)知識,達到督促學生及時鞏固復習,為學習新知識做好準備。C、通過提問,復習為講新課需要準備的知識,即為順利引入和講新課鋪平道路。(2)新課引入,約3分鐘要激發(fā)學生興趣、抓住學生思維。(3)講授新課,約2025分鐘精講A、“已知”的知識如何復習? “半知”的知識如何啟發(fā)? “未知”的知識如何深入淺出地講清來龍去脈?B、重點、難點、關鍵的處理。C、演

18、示實驗的步驟、分析、結論。D、例題的啟發(fā)式教學。(4)鞏固新課,約10-15分鐘。多練第一步: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內容歸納和小結, 由此使學生進一步理出重點知識。第二步:提問學生回答當堂課的主要內容,由 此督促學生當堂記住重點知識。第三步:通過(tnggu)做課堂練習,對基礎知識反復訓練,達到將知識這轉化為能力。(5)布置(bzh)作業(yè),約 2分鐘。(6)板書、板畫(bn hu)設計七、使用教案和課后記載寫不好教案便講不好課,寫好教案也未必能講好課。這里有一個“熟悉”和“使用”教案的問題。1、熟悉教案:熟能生巧。生動、靈活。2、使用教案:上課時一定要用教案來指 導自己的教學。克服隨意 性。3、課后

19、記載:(1)講課的優(yōu)缺點。(2)學生的反映,(3)學生作業(yè)和考試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八、上課常規(guī)1、師生明確“雙基”和培養(yǎng)目的,師生活動要始終圍繞教學目的進行,主線突出,脈絡清楚。2、課堂要突出啟發(fā)式教學,精講多練,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3、要全面正確地運用教學原則。4、要掌握好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復習提問、引入新課、講解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yè)(5環(huán)節(jié))5、要注意教室衛(wèi)生,教師上課不遲到,不壓堂。教師應衣冠整潔。態(tài)度和藹大方。1.4 作業(yè)和考試常規(guī)一、布置作業(yè)常規(guī)1、作業(yè)應能使學生明確概念、發(fā)展思維、發(fā)現(xiàn)問題、修正錯誤,明確公式意義、應用條件,掌握解題思路和方法。2、布置作業(yè)分量要適

20、當,難度要適度,不要全出“照貓畫虎”的題或完全套用公式的題,一節(jié)課大約布置30分鐘的作業(yè),要給學生看書的時間。3、作業(yè)要規(guī)格、完整,整齊清楚,及時完成,嚴禁抄襲。做錯要重做,難題可做必要提示。二、批改作業(yè)常規(guī)批改作業(yè)是檢查教學效果,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問題的重要手段。1、重要要及時批改,以便(ybin)及時了解教學效果,及時采取補救措施。2、批改作業(yè)應包括(boku)“批”和“改”兩項內容(nirng),作業(yè)要有“批”、有“改”,不能只判“對”、“錯”,草草了事。批改作業(yè)應注意以下幾點:閱:要求每個學生都交作業(yè),可批閱部分作業(yè),從中了解情況,發(fā)現(xiàn)問題和不同解法,作好記錄,以備講評。評:在講新課的前或

21、后,利用510分鐘對上次作業(yè)進行講評,分析典型錯誤,重視特殊解法,做到一題多解,給出明確答案,然后讓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業(yè)。改:要求學生對作業(yè)中錯誤和不完整之處進行修改,使他們知道錯在什么地方和為什么會錯,以免重犯。采:每次批作業(yè)前,應先檢查學生對上次作業(yè)的修改情況,并以A、B、C、D四級采分,注在作業(yè)本的左上角。閱、評、改、采的好處: 1、節(jié)省時間、批改效果好,錯誤量減少,教學質量提高。2、雙邊活動增多,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求知欲,通過改錯加深學生對概念和公式的理解。3、作業(yè)成績寫在封面,可督促學生認真做作業(yè)和修改作業(yè),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上進心。三、考查常規(guī)考查能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問

22、題,以免“積重難返”。考查分:1、提問或課間練習(抽查)與講課同步,針對性強,但每節(jié)不要超過10分鐘。評分可作平時成績。2、測驗測驗一般是在講完一章后的階段考試。作用有二:(1)學生獨立地、定時地試解新題,是鍛煉思維、發(fā)展智力的極好機會。(2)是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在知識、能力、方法的缺陷和弱點。以便及時禰補和迎頭趕上。四、考試常規(guī)考試是總結地了解學生、檢查教師教學質量的一種手段。1、考試(kosh)命題原則(1)緊扣大綱和教材(jioci),立足于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考查。(2)分量和難易程度適當。分基礎(jch)題、普通題、綜合題、靈活題四級。第一級基礎題 具有記憶性、常識性、直接性,主要考

23、查學生對“雙基”的記憶程度。題量為20%。第二級普通題考查學生對“雙基”的理解程度。題量為45%。第三級綜合題 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的能力。題量為20%第四級靈活題 考查學生靈活運用“雙基”的能力和學生智力。但要防止“超綱”,題量為15%。 考試應是注重基礎、注重理解、注重實驗、注重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常情況下,平均分在7 5分左右。(3)試題排列應由易到難,形成一定的梯度。2、考試命題由各備課組討論考試內容、類型和原則,由備課組長出題。3、評分要客觀、公正。三段評分。(1)列出方程或方程組得該題得1/3分,(2)解出最簡方程并正確帶入數(shù)據(jù)得該題的1/3分,(3)得數(shù)和單

24、位得該題的1/3分,(4)上面錯誤造成下面錯誤扣1分,多次重復出現(xiàn)的錯誤,看成一次錯誤。五、物理課分析常規(guī)聽課后,都要評課。有三方面。1、教學目的的正確性確定的教學目的是否符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2、教學內容的適度性教學內容的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難易(nn y)適度。3、教學方法的針對性教學方法是實現(xiàn)教學目的(md)的手段,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效果之間的橋梁,教學方法要從實際出發(fā),達到啟發(fā)、調動學生積極學習,就是好的教學方法。優(yōu)質課的標志(biozh)1、富有啟發(fā)性。調動學生積極動腦、動手、動口,學生自己去揭露矛盾、分析矛盾、解決矛盾。充分體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彼此配合,協(xié)調一致。2、體現(xiàn)“精講多

25、練”。學生練習多而扎實,當堂消化所學內容。3、教學富于藝術性。學生在較輕松的氣氛中接受所學知識。本節(jié)重點:備課與上課常規(guī)作業(yè):講授課的一般教學過程應是怎樣的?第二講壓力與壓強的分析本節(jié)重點:找出壓力與壓強的重點、難點、關鍵。本節(jié)關鍵:如何作好壓強的演示實驗。提問:1、大綱細則中,對壓力和壓強一 課的知識要求是什么? 2、大綱中對壓力和要求一課的要 求是什么? 3、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驟是什么?初中物理第一冊第十章壓強和液體壓強一、壓力和壓強1、看教材中相關內容(1)看教材內容(見展示臺)(2)看VCD中相關內容(物理第一冊下)現(xiàn)在我們知道:壓力和壓強這一節(jié)的內 容可歸結為下面八個方 面。二個概念(

26、ginin):壓力和壓強一個(y )公式:P=F/S一個(y )單位:1帕=1牛/米2;一個實驗:壓力小桌實驗;一個例題:演員和大象;一個應用:增大和減小壓強的方法;一個想想議議;六個習題。1、根據(jù)教學大綱提出教學要求思想教育目標: 通過分析增大、減小壓強的方法,滲透要全面看問題的觀點。知識目標: 理解壓力的概念;懂得壓力垂直于受力面,以及壓力與重力得區(qū)別;掌握壓強的概念、單位帕斯卡和壓強公式。能力、技能目標: 會作壓力的圖示;會應用壓強知識進行有關計算;解釋簡單現(xiàn)象和解決簡單問題。2、根據(jù)教材內容進行教材分析(1)本節(jié)內容的地位A、壓強是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廣泛的一個概念;B、是學習大氣壓、浮力

27、和高中學習氣體性質的基礎。(2)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A、壓力概念的理解垂直壓在物理表面上的力叫壓力與物體接觸、作用在物體表面、作用點在接觸處表面里層、與表面垂直、方向指向物體表面。B、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重力的施力者是地球,方向豎直向下 作用點在物體的重心 壓力不一定是由重力產(chǎn) 生的,許多情況下與 重力無關。C、壓力與壓強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定義(dngy)的區(qū)別、意義的區(qū)別、單位的區(qū)別。影響壓強大小(dxio)的因素:壓力和受力面積對壓強單位(dnwi)帕斯卡的理解:1帕=1牛/米2,一張報紙平放在桌面上的壓強為0.5帕。D、壓強的單位換算1M帕=103K帕=106帕。(3)重點:壓力和壓強的概念

28、及壓強公式。(4)難點:壓力與重力的區(qū)別(5)關鍵:作好壓力小桌實驗(6)需要說明的問題:要強調壓力作用在支撐面上;方向垂直于支撐面;受力面積是向接觸的面積 。3、教學建議(1)課時分配:1學時;(2)學生必備知識:力的定義、單位、力的三要素、力的圖示、面積單位、重力。(3)采用什么方法講授,從而抓住關鍵、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作好當堂的實驗(4)怎樣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對定義要讓學生弄懂關鍵字、詞,結合事例明確定義的意義壓力:物理學中把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叫做壓力。垂直 壓 表面 力 角度 向物體 位置 仍是力 (5)怎樣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能力引導學生應用定義、概念來解釋現(xiàn)象、解決問題。A、釘床、海

29、綿、氣功師、石頭、大錘。B、兩塊相同的磚頭能產(chǎn)生多少種壓強?C、如何進行思想教育(jioy)(增大或減小壓強)“前蘇聯(lián)衛(wèi)國戰(zhàn)爭時,蘇軍主戰(zhàn)坦克(tnk)過沼澤地?!薄ⅰ氨暇热恕?。作業(yè)(zuy)分析初中物理第一冊第十章 一、壓力和壓強本節(jié)要點找出本節(jié)的重點、難點、關鍵。關鍵是:通過實驗引入“剛化法”提問:1、教材分析的基本步驟? 2、大綱細則中對”液體壓強的計算”有何要求? 3、本課在什么基礎上來講的?看教材(投影器) HYPERLINK C:SthVCD55STHSVCD.exe 看錄象或VCD (物理第一冊下、1中0.511之間)。 HYPERLINK F:MPHY1.EXE 看教學軟件液

30、體壓強的計算的分析本課介紹:1、液體壓強的特點2、綱化法的四步驟3、液體壓強公式4、例題1個5、想想議議6、習題4個1、根據(jù)教學大綱提出教學要求 (1)思想教育目標(2)知 識 目 標:理解液體(yt)壓強公式。(3)能力技能(jnng)目標:會應用(yngyng)液體壓強公 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2、根據(jù)教材內容進行教材分析(1)內容在本書本章的地位:是本章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課。 (2)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對“在液體內同一深度,液體向各不同方向的壓強相等”理解的不深刻。(3)重點: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4)難點:公式P=F/S與P=gh的區(qū)別和聯(lián) 系

31、。(5)關鍵:液體內部的壓強分析(剛化法) 和有關實驗。(6)需要說明的問題本節(jié)課是在上一節(jié)實驗課的基礎上來進行的。在上一節(jié)已經(jīng)明確下面四個問題:A、認識液體內部有壓強(存在)。B、認識到在液體內部的同一深度上各個方向壓強 的關系 都相等。C、認識到液體內部壓強與深度的關系成正比。D、認識到液體內部壓強與液體的密度的關系 密度大的壓強大。這節(jié)課的目的是總結上節(jié)課的實驗。得出液體壓強的特點和規(guī)律;明確計算液體壓強的思路和方法剛化法得出液體壓強的公式。剛化法的引入(當場實驗)先畫后做:3、教學建議(1)課時分配:1學時;(2)學生必備(b bi)的知識: 力的概念(ginin)、單位; 壓強(yq

32、ing)公式; 密度公式、單位; 重力公式、單位; 二力平衡。(3)講授方法:(前面已述)略。液體 壓強中的主要問題1、靜止液體傳遞壓強的特點(1)可向各個方向傳遞壓強。因此液體對側壁有壓強,且在同一深度向各個方向傳遞的壓強相等。 P=gh(2)液體傳遞壓強的大小不變,而傳遞的壓力隨受力的面積不同而不同。固體傳遞壓力的大小不變,而傳遞的壓強的大小隨受力面積的不同而不同。(3)由于液體傳遞的壓強大小不變,所以液體對容器的底部的壓力不一定等于液體的重量。2、靜止液體 內部壓強的微觀實質(1)分子力(斥力與引力的合力)將分子束縛在平衡位置的作用大于熱運動使分子離開平衡位置的作用,使液體在宏觀上基本保

33、持一定的體積不變。()但熱運動的作用又強于固體,使分子在平衡位置有個“定居時間”外,還可以脫離平衡位置向其他地方無規(guī)則運動流動性。液體的壓強是由:液:分子熱運動產(chǎn)生的壓強;:分子引力壓強(內壓強):分子斥力壓強(斥壓強);由于分子力對壓強的貢獻大于分子熱運動的貢獻,所以,液在重力作用下,液體被整體壓縮(y su),使分子間距r引力(ynl)Pr Pc,使得內部壓強呈斥壓強性質,這即是靜止液體內部壓強的微觀本質。 P=gh中的g表明造成液體內部壓強的外因是重力,因此在初中階段就說液體的(靜)壓強是由重力引起的。作業(yè)液體壓強計算的分析 本節(jié)要點找出大氣壓強這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關鍵。本節(jié)的難點:大氣

34、壓形成的說法。關鍵:做好幾個關鍵的實驗。 HYPERLINK 中學物理教材分析與訓練.ppt 提問:大綱細則對大氣壓有何要求?先看書。找出書介紹那些內容?一、大氣壓強1、二個名詞2、二個結論3、三個實驗4、一個問題5、三個練習 二、大氣壓的變化1、二個名詞2、二個結論3、一個實驗4、一個問題5、二個練習 HYPERLINK F:MPHY1.EXE 看軟件大氣壓強、大氣壓壓強的變化 HYPERLINK C:SthVCD55STHSVCD.exe 看物理第一冊:下(2)00.0008.00大氣壓強的分析一、大氣的壓強1、根據(jù)(gnj)教學大綱提出教學要求思想(sxing)教育目標:結合馬德堡半球實

35、驗,滲透實驗是檢驗(jinyn)真理的唯一標準。知識目標:知道托里拆利實驗,理解大氣壓產(chǎn)生的原因。能力、技能目標:會用大氣壓解釋有關物理現(xiàn)象。2、根據(jù)教材內容進行教材分析內容在本書本章的地位:大氣壓強是重要的物理現(xiàn)象。它與生產(chǎn)、生活有密切的關系,是講活塞式抽水機和離心水泵的基礎,是將來學習氣體規(guī)律的基礎。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A、空氣有重量B、真空是什么意思?重點知識:大氣壓的存在及產(chǎn)生的原因托里拆利實驗難點:水銀柱高與帕斯卡的換算關系關鍵:講好托里拆利實驗需要說明的問題A、大氣壓產(chǎn)生的兩種說法1)大氣壓強是由大氣層的重量所產(chǎn)生的。2)是氣體的壓強等于單位面積上的、在單位時間內所受到的氣

36、體分子運動的沖量。 第一種說法:對初中生是易于接受的。但沒有涉及氣體壓強取得本質,容易導致(dozh)大氣壓強是從大氣層頂部到地面(dmin)之間單位截面積的空氣柱的重量。(數(shù)值(shz)是對的)說大氣壓強是由空氣的重量產(chǎn)生是對的,說就是空氣柱的重量是錯誤的。第二種說法:適合高中學生。重力作用是大氣包圍地球,在動態(tài)平衡時,氣體分子隨高度分布h大,小。B、拉開馬德堡半球糾竟多大的力? ?C、關于覆杯實驗 不要讓學生認為是水把紙片吸住,紙片 將水擋住,因而水不瀉下來。要突出是 空氣的作用。E、中學物理教材第一冊131頁練習中第三題。為什么要加上“管內水面上方是真空”這幾個字呢?按760mmHg汞柱

37、高來計算:76cm13.6克/cm3=1033.6cm實際上,在25C時只有10m高的水柱。為何?水的飽和蒸汽壓所至。3、教學建議課時分配:1學時學生必備的知識:液體壓強的成因(重量和流動性)壓強公式(P=F/S、單位帕)液體壓強公式(P=F/S=gh)二力平衡知識連通器原理。采用什么方法講授,從而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突出重點。做好實驗(shyn)讓學生承認(chngrn)大氣壓強的存在。A、將在火上燒的一拉罐,迅速(xn s)扔入水中?B、馬德堡半球實驗?C、覆杯實驗?D、試管上行?E、奶瓶吞(氣)水球或雞蛋?關鍵是讓學生廣泛參與。做好托里拆利實驗,讓 學生深信大氣壓強的數(shù)值為76cmHg高

38、。作業(yè)大氣壓強的分析二、大氣壓的變化1、根據(jù)教學大綱提出教學要求思想教育目標:通過沸點隨氣壓而改變的教學,滲透量變與質變的辨證關系。知識目標:a、知道標準大氣壓的大??;b、知道大氣壓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小,大氣壓值可用氣壓計來測量;c、知道沸點隨氣壓減少而降低,隨氣壓增大而升高。能力、技能目標;會應用沸點與氣壓定額關系解釋有現(xiàn)象。2、根據(jù)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內容在本書本章的地位;本章內容是大氣壓變化規(guī)律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對大氣壓隨高度變化而變化的信服程度。(在室內無法實驗,只能從大氣層隨著高度變化重力變化,使氣壓變化來分析。補救的

39、辦法是到室外實驗 、看錄象。)重點:大氣壓隨高度增加而減少,沸點隨氣壓改變。難點:大氣壓隨高度變化的規(guī)律。關鍵(gunjin):作好(zu ho)沸點與氣壓的關系的演示實驗,分析大氣壓形成的原因(在中學程度)3、教學(jio xu)建議A、課時分配:1學時B、學生必備的知識:大氣層、沸騰、大氣壓單位等作業(yè)分析大氣壓的變化首先看中學物理教材中浮力和阿基米德原理兩節(jié)的內容一、浮力1、幾個實驗?每個實驗有幾步? 每步內容是什么?2、有哪些結論?內容任何?3、有哪些公式?意義?4、提出哪些問題?看軟件的相關內容;看VCD 的相關內容;第十二章 浮力一、浮力1、根據(jù)教學大綱提出教學要求A、思想教育:通過

40、講授木塊受到浮力,推廣到水中的鐵球、石塊等一切浸入液體的物體都受到浮力。滲透研究問題,總是從特殊到一般,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的觀點。B、知識目標:a、知道什么是浮力;b、理解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c、理解物體的沉浮條件。C、能力、技能目標:會用F浮=G-F(視重法)和F浮=F-F(上、下壓力差法)計算浮力。第一(dy)浮力用實驗演示看浮力(fl)方向要解決不論物體的輕重,只要浸在液體中,不論上浮,還是下沉(xi chn)都受到浮力作用。(用大型演示彈簧秤演示,在空氣中,稱量物體,有一讀數(shù),用手上托物體,讀數(shù)減少,當放入水中,示數(shù)也減少。浮力方向向上??创笮》智逶诳諝庵械淖x數(shù)G和在水中的讀數(shù)F F浮=

41、G-F第二物體沉浮條件用彈簧掛物體沉于水中,靜止時。有F+F浮= G當失去彈簧的力時,F(xiàn)=0,作用在物體上只有兩個力F浮和G ,那么物體是下沉、上浮、懸浮、漂浮要看F浮和G 的關系物體沉浮條件。第三 浮力產(chǎn)生原因看實物、并畫示意圖利用P=gh,二力合成,二力平衡分析浸在液體中的立方體各面的受力四個側面合力為零上、下兩面的力不同合力為浮力,方向向上。二、阿基米德原理1、根據(jù)教學大綱提出教學要求思想教育目標:通過閱讀阿基米德的故事,樹立熱愛科學的思想感情。知識目標: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力(nngl)、技能目標:會應用(yngyng)阿基米德原理計算浮力;通過利用浮力產(chǎn)生的原因推導出阿基米德原理的教

42、學,培養(yǎng)學生分析(fnx)、推理、想象的能力。2、根據(jù)教材內容進行教材分析地位:在生產(chǎn)、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是力學知識的綜合課。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看實驗結果承認結論是對的,但不理解是怎么形成的。重點:阿基米德原理的內容。難點:對阿基米德原理的含意的理解。通知本周四1、2、3節(jié)在微格教室訓練導入技能,參加班級97.1班,請每位同學各自準備壓力、壓強、液體壓強計算、大氣壓、浮力的導入教案,每人5分鐘。下周一的1、2節(jié)是2班,要求同上;下周四的1、2、3節(jié)是2班;大下周一的1、2節(jié)是1班,要求同上;微格教學的基本原理及其實驗 系統(tǒng)的設計與應用(講授提綱)一微格教學的基本原理(一)微格教學的基本概念

43、1定義,過程,地位和特點(1)定義: 微格教學是以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為基礎, 以現(xiàn)代視聽技術為手段, 使師范生和在職教師, 掌握課堂教學技能的一種培訓方法, 它是一個有控制的實踐系統(tǒng).(2)過程:學習理論 編寫教案 觀看示范 角色搬演 反饋評價 修改教案 教學實習(3)地位(dwi):(4)特點(tdin) 理論(lln)聯(lián)系實際 循序漸進 目標明確突出 小步訓練 操練真實安全 減輕壓力 反饋及時有效 自我改進2 . 微格教學的理論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教育心理學原理,反饋原理,現(xiàn)代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3 .微格教學在師資培訓的作用 (1)有效地改革傳統(tǒng)的師資培訓方法A. 突出技能訓練,使理

44、論密切聯(lián)系實際, B. 加強技能訓練,克服重知識輕技能的傾向 C. 改革技能訓練,使師資培訓科學化和生產(chǎn)化 。 (2 )有效地加快教師自身的發(fā)展和提高 。 A. 轉變教學觀念,B. 改變教學行為, C. 建造教學風格,D. 利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 (二)教學技能分類與微格教學 1.教學技能的分類及意義 (1)分類 ; a. 基本教學技能 教學語言,提問,講解,變化,強化和版書 。 b. 綜合教學技能 導入,結束,演示,課堂組織。 (2)意義 ; a. 培訓目標明確 ,b. 示范清楚具體,c. 培訓方法科學,d. 評價結果客觀。 2.十大教學技能的重點解說教學語言技提問技能,能導入技能,講解技能,變化技

45、能,強化技能,演示(ynsh)技能,板書(bnsh)技能 ,結束(jish)技能,課堂組織技能。 (1) 導入技能 開門之技目的:引起興趣,激發(fā)動機,組織引導,建立聯(lián)系; 類型;直接導入,經(jīng)驗導入,實驗導入,設疑導入.應用要點 : 加強目的性和針對性, 講究 關觀聯(lián)性和趣味性, 注重直觀性和啟發(fā) 性。 (2)教學語言技能 基本之技 目的;傳遞教學消息,發(fā)展學生智力,提高教師能力。 構成;教學語言=基本語言技能+特殊教學語言技能。 應用要點;學科性和科學性,簡明性和情感性,針對性和影響性。 (3)提問技能 交流之技 目的;激發(fā)動機,揭示矛盾,鞏固舊知,引導參與,獲得反饋。 類型;低級提問 回憶提

46、問 中級提問 理解提問,運用提問 高級提問 分析提問,綜合提問。 應用要點;密切聯(lián)系教學內容,重點突出,表達清楚,把握提問動機,分析確認答案。 (4)講解技能 表達之技 特點;唯一媒體:語言信息傳遞:單向 目的:傳授知識,培養(yǎng)志趣,啟發(fā)思維 類型:說明式,描述式,原理中心式,問題中心式 應用要點:教學語言的準確性,講解的針對與階段性,反饋與控制的有效性,與其他 技能的配合性。(5)變化(binhu)技能 風格(fngg)之技 目的(md):引發(fā)學習興趣,運用多樣傳媒,廣泛提供參與,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 類型: 教態(tài)的變化,傳媒及通道的變化,師生學會作用的變化。 應用要點 : 確定不同的變化技能,自然

47、過渡;合理過度 。 ()強化技能 鞏固之技 目的:引起注意,激發(fā)動機;促進參與,改善行為。 類型:語言,標志,動作,活動。變換方式, 應用要點:目的明確,靈活多樣,恰當適用,情感真誠。()演示技能 動手之技目的:提供感性材料,促進概念形成。培養(yǎng)觀察和思維能力;提高實驗和動手水平;強化有關教學環(huán)節(jié)。類型: 分析法,歸納法,質疑法,激趣法,展示法,音像法 。 應用要點: 針對性,適用性,示范性,統(tǒng)一性。 (8)板書技能 門面之技 特點;板書;正板書,副板書目的 ; 揭示內容,體現(xiàn)教學結構和程序;激發(fā)興趣,啟發(fā)思考;強化記憶, 展示美感。類型 ; 提綱式,表格式,圖示式,綜合式,簡畫式,計算式,方程

48、式。 應用要點 ; 按照教學內容和 目的設計板書;講究啟發(fā)性,條理性,簡潔性; 追求示范性,規(guī)范性和新穎性;事先設計板書,切忌隨意 。 (9)結束技能 關門之技目的;重申(chngshn)所學知識的重要性或注意點;概括所學知識(zh shi),總結思維過程;運用練習(linx),實驗,評價等手段檢查教學效果;布置作業(yè),鞏固所 學知識。類型 ; 封閉式 系統(tǒng)歸納,比較異同,集中小結; 開放式 設計懸念,領悟主題,實踐練習 。 應用要點 ; 利用小結復習鞏固所學知識;設法使知識系統(tǒng)化和簡約化; 注意安排學生的實踐活動;明確適量地布置作業(yè)。 (10)課堂組織技能 管理之技 目的:喚醒和維持學生注意;

49、引起學習興趣和動機; 建立正常的課堂秩序;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氣氛。類型: 管理性組織:課堂秩序管理,個別學生問題管理指導性組織 :學習方法指導,課堂討論安排 誘導性組織 :熱情鼓勵,設疑激發(fā) 應用要點:教書育人,尊重學生,重視集體,因勢利導,沉著冷靜 。 3.微格教學中教學技能的訓練(三)微格教學的教學設計與實現(xiàn)(簡介“課堂教學設計”的特點,基本要素,依據(jù),方法和程序)1微格教學設計的方法和程序微格教學教案的編寫及實例()教案的基本內容: 教學目標; 教師的教學行為; 學生的行為;應用的教學技能; 需要準備的其他教學媒體; 時間分配 (四)微格教學(jio xu)中的反饋于評價3.教學技能的評價(

50、pngji)技術及應用(1)評價(pngji)標準 a.定性評價(描述型);b.定量評價 (計算型);c.等級評價(定性與定量型) (2)評價技術的選擇與操作 a“等級量表法 ”介紹;b.舉例:導 入技能評價等級量表。 日期 任課教師常效奇 (一)微格教學系統(tǒng)的設計與構造1.系統(tǒng)在微格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2.系統(tǒng)設計的基本原則 環(huán)境:真實,有效,便利 設備:配套,簡化,實用3.系統(tǒng)構建的主要思想和特點 環(huán)境:典型教室式樣,一般陳設, 特點 自然,安靜,適中。 設備:功能齊全,性能可靠,操作方便 特點 新穎,適配,簡潔(二)微格教學系統(tǒng)的設備(shbi)與個構成1.系統(tǒng)設備應有(yn yu)的技術

51、檔次和功能2.系統(tǒng)設備的型號和指標的介紹(jisho)與推薦3.系統(tǒng)構成實例 (三)微格教學系統(tǒng)應用環(huán)境的設計與實施1.系統(tǒng)應用環(huán)境的平面分類設計2.系統(tǒng)應用環(huán)境的主要設計標準 (1)建筑標準 (2)照明標準 (3)設備安裝標準 3.系統(tǒng)應用環(huán)境的改造實施 (1)內部展修 (2)設施配備 (3)電纜縛設 (四)微格 教學系統(tǒng)的安裝,連續(xù)與驗收1.系統(tǒng)的安裝與連接 (1)攝象頭,出臺與控制器部分 (2)拾音器與混音臺部分 (3)切換部分2.系統(tǒng)連接的特點與技巧 (1)系統(tǒng)連接的特點 (2)系統(tǒng)連接的技巧3.系統(tǒng)的驗收與測試 (1)系統(tǒng)的工程性驗收的內容和程序 (2)系統(tǒng)的主觀性測試方式及評價(六

52、)系統(tǒng)主要設備的維護和保養(yǎng) (1)攝 像 頭 (2)云 臺 (3)攝 錄 機 (4)話 筒(七)現(xiàn)場參觀和答疑(1)目的(md):了解微格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與實施; 觀察(gunch)微格教學系統(tǒng)的設備選型及構成(2)實地參觀(cngun),現(xiàn)場操作(3)討論與答疑錄音技術與微格教學一 錄音技術在微格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二錄音技術中的拾音系統(tǒng)(一)傳聲器分類:動圈式,電容式,駐極體式,無線電式(二)傳聲器的基本特性:靈敏度,頻響特性,指向特性,輸出阻抗等(三)傳聲器的附加裝置:電平衰減,方向選擇,低頻衰減,中頻提升(四)傳聲器附屬器材(五)傳聲器的選擇及注意事項:選擇外界條件:聲源,聲場注意事項:聽講效應,離軸染聲效應,多傳聲器相位,自身保護三錄音技術中的調音系統(tǒng)(一)調音臺的組成:輸入,輸出,本體,監(jiān)聽監(jiān)測,對講聯(lián)絡,輔助部分等(二)調音臺的總體信道:“兩分,一總,三小塊(三)調音臺的電平分布(四)調音臺的評價標準:頻響,增益噪聲,失真,線性(五)調音臺的信號流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