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學經典學習筆記(彭聃齡版)_第1頁
普通心理學經典學習筆記(彭聃齡版)_第2頁
普通心理學經典學習筆記(彭聃齡版)_第3頁
普通心理學經典學習筆記(彭聃齡版)_第4頁
普通心理學經典學習筆記(彭聃齡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一章 心理學概論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個體心理的,包括認知、動機和情緒、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現象包括哪些方面?1 )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現象的一門科學,既研究動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現象為主要研究對象。既研究個體心理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2 )人的個體心理現象的三個重要方面:認知、情緒和動機、能力和人格。心理與行為、意識與無意識的關系是什么?1 )心理與行為:行為是有機體的反應系統(tǒng)。它有一系列反應動作和活動構成。行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系。行為總是在一定的刺激下產生的,而且引起行為的刺激常常通過心理的

2、中介而起作用。不理解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就難以理解外部行為;心理支配行為,又通過行為表現出來。心理現象是一種主觀精神現象,而行為卻具有顯露在外的特點,它可以用客觀的方法進行測量。心理學研究的一條基本法則就是通過外部行為推測內部心理過程。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有時也叫做研究行為的科學。2 )意識與無意識:人的意識是由人的認知、情緒、情感、欲望等構成的一種豐富而穩(wěn)定的內在世界,是人們能動的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內部資源。人的意識表現為人能夠預先計劃自己的行動,在實現目的的過程中,能堅持預定的方向,分析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將行為的結果與目的進行對照, 克服遇到的各種困難和障礙。 人不僅能意識到客體的事物

3、, 而且還具有自我意識。 低等動物沒有自我意識,嬰兒的自我意識也沒有發(fā)展起來。自我意識具有分析和評價自我的能力。人的心理除意識外,還有無意識現象。無意識是人們在正常情況下覺察不到,也不能自覺調節(jié)和控制的心理現象。如:人在夢境中產生的心理現象主要就是無意識的。人平常都是在意識的支配下工作、學習和生活。只有精神錯亂,大腦損傷的人病人,他們的行為才失去意識的控制,而完全為無意識的欲望所支配。心理學要研究哪些問題?人的心理現象是非常復雜的,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和角度進行研究。但概括起來主要研究的問題是:( 1 )心理過程; ( 2 )心理結構; ( 3 )心理的腦機制; ( 4 )心理現象的發(fā)生與發(fā)展;

4、( 5 )心理與環(huán)境。心理學的研究類型?心理學的研究類型有:因果研究、相關研究、個案研究。研究心理學的意義?科學的預測現象, 有效的控制現象和從不同方面提高人的生活質量。 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 在理論和實踐上同樣具有重要意義:1 )理論意義:科學正確的解釋心理現象,對于我們破除迷信,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具有重要的意義。2 )實踐意義:通過科學的認識心理現象,我們在實踐中就可以引導人的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并且可以運用心理的規(guī)律去預測和控制心理現象,指導不同領域的實踐。心理學有哪些主要的學科分支?普通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發(fā)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醫(yī)學心理學;工程心理學;社會心理學。1)普

5、通心理學:研究心理現象產生和發(fā)展的最一般規(guī)律以及各種心理特性最一般的規(guī)律;研究心理學最一般的理論;研 究心理學最一般的方法。2 )生理心理學和心理生理學:生理心理學研究心理現象的生理機制;心理生理學研究心理活動引起的生理功能的變化。3 )發(fā)展心理學:研究心理的種系發(fā)展比較心理學和人心理個體發(fā)展畢生發(fā)展心理學4 )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過程中所包含的各種心理現象,揭示教育同心理發(fā)展的相互關系。5 )醫(yī)學心理學: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fā)生、診斷、治療及預防中的作用,是心理學與醫(yī)學相結合的產物。6 )工程心理學:是心理學與現代技術科學相結合的產物。它研究人與機器之間的配置和機能協調,實現人、機器、環(huán)境系

6、統(tǒng)的最好匹配,使人能在安全有效的條件下從事工作。7 )社會心理學:是系統(tǒng)的研究社會心理與社會行為的科學。為什么說心理學是一門中間學科?1 )學科分類中通常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大部類。心理學要研究心理現象的物質本體,及心理的神經生物學基礎。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的研究目標和手段都和自然科學一樣,因而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2 )人又是社會的實體,人的心理的發(fā)生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此外心理學還研究團體心理和社會心理,這些心理現象更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在這個意義上,心理學的研究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傊?,心理學既具有自然科學的性質又具有社會科學的性質。所以心理學處在中間位置,因而叫做中間科學或者邊緣科

7、學。心理學有哪些研究方法,這些方法的特點是什么?(一 )觀察法。在自然條件下,對表現心理現象的外部活動進行有系統(tǒng)、有計劃的觀察,從中發(fā)現心理現象產生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觀察法一般在下列情況下采用:、對所研究的對象無法加以控制;、在控制條件下,可能影響某種行為的出現;、由于社會道德的要求,不能對某種現象進行控制。觀察法的成功取決于觀察的目的與任務、觀察和記錄的手段以及觀察者的毅力和態(tài)度。觀察法的缺陷:、在自然條件下,事件很難按嚴格相同的方式重復出現。、在自然條件下,影響某種心理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結果難以精確分析。、由于未對條件加以控制,觀察時可能出現不需要的研究對象,而要研究的對象卻沒有出現

8、。、觀察結果容易受到觀察者本人影響。(二 )心理測驗法。是指用一套預先經過標準化的問題(量表),來測量某種心理品質的方法。心理測量要注意兩個基本要求:測驗的信度和測驗的效度。、信度是指測驗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個測驗有效的測量了所需要的心理品質。為了保證心理測驗的信度和效度:一方面要對某種心理品質進行深入的研究。我們對智力或性格了解的越深入,那么相應的量表就會說完善。另一面在編制心理量表時要注意嚴謹性和科學性。(三 )實驗法。在控制條件下,對某種心理現象進行觀察的方法。分實驗室實驗和自然實驗。實驗室實驗是借助專門的實驗設備,在實驗條件嚴加控制的情況下進行的。這有助于發(fā)現事件的因果聯系,并可以

9、進行反復的驗證;但是缺點是主試嚴格控制實驗條件,使實驗情景帶有極大的人為性質。自然實驗也叫現場實驗, 對實驗條件進行適當的控制, 使人們在正常的學習和工作情景中進行的。 它消除了實驗室實驗的缺點,但是由于條件控制的不夠嚴格,因而難以得到精密的實驗結果。實驗法是包含著一系列的變化的因素,稱為變量。其中有些變量是由試驗者控制的實驗條件,叫自變量和獨立變量。還有實驗者所要測定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叫因變量。(四 )個案法。要求對某個人進行深入而詳盡的觀察與研究,以便發(fā)現影響某種行為和心理現象的原因。現代心理學的歷史背景事件:1 )歷史上第一部論述各種心理現象的著作是亞里士多德的論靈魂 。2)唯理論-著名代

10、表是法國哲學家讓內笛卡兒。3 )經驗主義起源于英國哲學家霍布斯(經驗主義先驅)和洛克(奠基人) 。4 )英國經驗主義形成聯想主義,代表人物是詹姆士 ?穆勒、約翰?穆勒、培因。5 )近代哲學思潮為西方現代心理學的誕生提供了理論基礎,實驗生理學是現代心理學實驗方法的直接來源。6) 1879 年,德國著名心理學家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對心理現象進行系統(tǒng)的實驗室研究。在心理學史上,人們把這看成是心理學脫離哲學的懷抱,走上獨立發(fā)展道路的標志?,F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有哪些?現代心理學的主要派別有: 構造主義 奠基人是德國馮特。 著名的代表人物為鐵欽納。 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

11、接經驗即意識。 并把經驗分為感覺、意想和激情狀態(tài)三種元素。強調意識的構成成分。研究方法強調內省法。機能主義一一創(chuàng)始人美國的詹姆士。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安吉爾。主張研究意識,他們把意識看成是一個川流不息的過程。強調意識的作用和功能。推動向實際生活的發(fā)展。行為主義一一美國心理學家華生發(fā)表從一個行為主義者眼光中所看的心理學。行為主義特點:1、反對研究意識,主張心理學研究行為; 2 、反對內省法,主張用實驗法。格式塔心理學一一創(chuàng)始人有德國的韋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反對把意識分析為元素,而強調心理作為一個整體。一種組織的意義。認為:整體不能還原為各個部分、各種元素的總和。部分相加不等于全體。整體先于部分而存

12、在,并且制約著部分的性質和意義。他們重視心理學實驗,在知覺、學習、思維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格式塔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體” 。精神分析學派一一由奧地利的維也納精神病醫(yī)生弗洛伊德創(chuàng)立的一個學派。重視研究成年人的異常行為分析。并且強調心理學應該研究無意識現象。重視動機和無意識現象的研究。現代心理學的主要研究取向?1 )生理心理學的研究2 )行為主義研究3 )心理分析研究4 )認知心理學的研究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美國心理學家奈塞爾發(fā)表認知心理學一書。5 )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研究中國心理學的發(fā)展?( 1 )中國現代心理學的開創(chuàng)始于1917 年,標志就是北京大學首次建立了心理學實驗室。1920 年,南京高師

13、(東南大學)建立中國第一個心理學系。1921 年,中華心理學會在南京成立。1980 年,中國心理學會被正式接納加入世界心理學聯合會。附錄:名詞解釋【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門科學,主要研究個體心理的,包括認知、情緒和動機、能力和人格。也研究團體和社會心理。【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和語言等。【無意識】人們在正常情況下覺察不到,也不能自覺調節(jié)和控制的心理現象?!倦p盲控制】在實驗中,主試者和被試者都不知到自變量是怎樣被控制的,這種實驗叫雙盲控制。第二章 心理的神經生理機制腦的進化:1 )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生:單

14、細胞動物原生動物(變形蟲)沒有專門的神經系統(tǒng)、感受器官和效應器官。多細胞動物腔腸動物 (水螅, 海蜇, 水母) 有了專門接受刺激的特殊細胞, 形成了專門的感覺器官和運動器官, 同時出現了協調身體的神經系統(tǒng),組成了網狀神經系統(tǒng)。水螅已經具有了高等動物的反射弧的雛形,這也是神經系統(tǒng)的最初形態(tài)。2 )無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蚯蚓出現了神經節(jié),頭部神經節(jié)發(fā)達,稱為發(fā)頭現象。發(fā)頭現象的出現為腦的產生準備了條件。蚯蚓的神經系統(tǒng)是鏈索狀的,稱為鏈狀神經系統(tǒng)。昆蟲形成了三個大的神經節(jié):頭部、胸部和腹部。它們的神經系統(tǒng)稱為節(jié)狀神經系統(tǒng)。3 )低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脊椎動物的體內背側有一條脊柱骨,稱脊椎。脊椎動物

15、是管狀神經系統(tǒng)且其神經組織是空心的。管狀神經系統(tǒng)的前端膨大部分形成腦泡(前腦、間腦、中腦、延腦、小腦) 。爬行動物出現了大腦皮層。4 ) 高等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 哺乳動物 (嚙齒類、 食肉類、 靈長類) 。 哺乳動物的神經系統(tǒng)更加完善, 大腦半球開始出現溝回,腦的各部位的機能也日趨分化。大腦皮層是整個神經系統(tǒng)的最高部位。從低等脊椎動物到高等脊椎動物腦得進化:1 )腦的相對大小的變化腦指數2 )皮層相對大小的變化皮層指數3 )皮層內部結構的變化腦的功能區(qū)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 1 )神經元 1891 年,瓦爾岱耶提出。是具有細長突起的細胞,它有胞體、樹突和軸突三部分組成。胞體:最外是細胞膜,內

16、含細胞核和細胞質。細胞質有神經原纖維、尼氏體、高爾基體、線粒體等。其中神經原纖維和尼氏體是神經元特有的結構。樹突較短,負責接受刺激,將神經沖動傳向胞體。軸突較長,包含平行排列的神經原纖維。軸突作用是將神經沖動從胞體傳出去,到達與它聯系的各種細胞。神經元按突起的數目分為:單極細胞,雙極細胞和多極細胞。按功能分為:內導神經(感覺神經) 、外導神經(運動神經) 、中間神經。( 2 )膠質細胞神經元與神經元之間有大量的膠質細胞。膠質細胞對神經元的溝通有重要作用。 1 ,為神經元的生長提供了線路,并恢復受損的細胞; 2 ,在神經元周圍形成絕緣層,使神經沖動得以快速傳遞; 3 ,給神經元輸送營養(yǎng),清除神經

17、元間過多的神經遞質。神經沖動的傳遞1 )神經沖動的電傳導神經沖動在同一細胞內的傳導2 )神經沖動的化學傳導神經沖動在細胞間傳導神經回路是腦內信息處理的基本單位。最簡單的神經回路就是反射弧。反射弧有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系統(tǒng)的中樞部位、傳出神經和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神經系統(tǒng)神經系統(tǒng)有神經元構成的一個異常復雜的機能系統(tǒng)。有中樞神經系統(tǒng)和周圍神經系統(tǒng)兩部分。( 1 )周圍神經系統(tǒng):脊神經、腦神經、植物性神經。脊神經發(fā)自脊髓,穿椎間孔外出,有脊髓前根和后根的神經纖維混合組成。脊髓前根纖維屬運動性,后根纖維屬感覺性?;旌虾蟮募股窠浭沁\動兼感覺的。腦神經:嗅神經、視神經、動眼神經、滑車神經、三叉神經、外展

18、神經、面神經、聽神經、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植物性神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使機體應付緊急情況的機構;副交感神經起著平衡作用,抑制體內器官的過渡興奮。( 2 )中樞神經系統(tǒng):脊髓和腦脊髓。作用: 1 ,脊髓是腦和周圍神經的橋梁; 2 ,脊髓可以完成一些簡單的反射活動。腦干:包括延腦、橋腦和中腦。延腦在脊髓上方,背側覆蓋著小腦。作用:支配呼吸、排泄、吞咽、腸胃等活動,叫“生命中樞” 。橋腦在延腦上方,是中樞神經與周圍神經之間傳遞信息必經之路,它對人的睡眠有調節(jié)和控制作用。中腦位于丘腦底部,小腦、橋腦之間。間腦:丘腦和下丘腦丘腦所有來自外界感覺器官的輸入信息通過丘腦導向大

19、腦皮層,從而產生視、聽、觸、味的感覺。對控制睡眠和覺醒有重要意義。下丘腦調節(jié)“植物性神經” ,對維持體內平衡,控制內分泌腺的活動有重要意義。小腦:有小腦皮層和髓質。作用:主要是協助大腦維持身體的平衡與協調動作。邊緣系統(tǒng):有扣帶回、海馬回、海馬溝、附近的大腦皮層。邊緣系統(tǒng)與動物的本能有關,還與記憶有關。大腦的結構和機能1 )大腦的結構:三大溝裂:中央溝、外側裂和頂枕裂。四大葉:額葉、頂葉、枕葉和顳葉。大腦半球的表面有大量神經細胞和無髓神經纖維覆蓋,叫灰質,也就是大腦皮層。大腦半球內面是由大量神經纖維的髓質組成,叫白質。還有橫行聯系的胼胝( PianZhi )體。2 )大腦的分區(qū)和機能:布魯德曼的

20、皮層分區(qū)。分成初級感覺區(qū)、初級運動區(qū)、言語區(qū)、聯合區(qū)。初級感覺區(qū):視覺區(qū)、聽覺區(qū)和機體感覺區(qū)。視覺區(qū)第17 區(qū),產生初級形式的視覺;聽覺區(qū)第41 , 42 區(qū),產生初級聽覺。機體感覺區(qū)第1 , 2 , 3 區(qū)。產生觸壓覺,溫度覺,痛覺,運動覺和內臟感覺。軀干、四肢在體感區(qū)的投射關系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初級運動區(qū):第4 區(qū),稱運動區(qū)。功能是發(fā)出動作指令,支配和調節(jié)身體在空間的位置、姿勢及身體各部分的運動。言語區(qū):主要定位于大腦左半球。其中有一個言語運動區(qū)覺布洛卡區(qū),即布魯德曼的第 44 、 45 區(qū)。這個區(qū)域損壞會發(fā)生運動失語癥;威爾尼克區(qū)是一個言語聽覺中樞,損傷將會引起聽覺失語癥。聯合區(qū):感

21、覺聯合區(qū)、運動聯合區(qū)和前額聯合區(qū)。大腦的左右半球的功能是不同的。語言功能主要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負責言語、閱讀、書寫、數學運算和邏輯推理。右半球則主要負責知覺物體的空間關系、情緒、欣賞音樂和藝術。腦功能學說1 )定位說:開始于加爾和斯柏茲姆的“顱相說” 。真正的定位說開始于失語癥人的臨床研究。 1825 年,波伊勞德提出語言定位于大腦額葉,并且控制是在左半球。功能定位于大腦的某一區(qū)域2 )整體說:弗羅倫斯實驗采用局部毀損法發(fā)現,動物可以恢復功能。從而提出腦功能的整體說。拉什利的腦毀損實驗發(fā)現腦損傷后對習慣的形成造成很大的障礙,并且這種障礙于損傷的面積有密切的關系。提出了均勢原理和總體活動。大腦皮

22、層的各個部分幾乎以均等的程度對學習發(fā)生作用;并且大腦以總體發(fā)生作用。3 )機能系統(tǒng)學說:魯利亞,認為腦是一個動態(tài)的結構,是一個復雜的動態(tài)機能系統(tǒng)。在機能系統(tǒng)的個別環(huán)節(jié)受到損傷時,高級心理機能會受到影響。從這個意義上看,大腦皮層的機能定位是一種動態(tài)的和系統(tǒng)的機能定位。魯利亞把腦分為三個緊密聯系的機能系統(tǒng):第一機能系統(tǒng)即調節(jié)激活與維持覺醒狀態(tài)的機能系統(tǒng),也叫動力系統(tǒng)。由腦干網狀結構和邊緣系統(tǒng)等組成。其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腦皮層的一般覺醒狀態(tài),提高它的興奮性和感受性,并實現對行為的自我調節(jié)。第一機能系統(tǒng)并不對某個特定的信息進行加工,但卻提供了各種活動的背景。當這個系統(tǒng)受到損傷時,大腦的激活水平或興奮水平

23、將普遍下降,并影響對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對行為的調節(jié)。第二機能系統(tǒng)是信息接受、 加工和儲存的系統(tǒng)。 它位于大腦皮層的后部, 包括皮層的枕葉、 顳葉和頂葉以及相應的皮層下組織。其基本作用是接受來自機體內、外的各種刺激,對它們進行加工,并把它們保存下來。第三機能系統(tǒng)也叫行為調節(jié)系統(tǒng),是編制行為程序、調節(jié)和控制行為的系統(tǒng)。它包括額葉的廣大腦區(qū)。其主要作用是直接調節(jié)身體各部位的動作反應;實現對運動的組織,制定運動的程序;產生活動的意圖,形成行為的程序,實現對復雜行為形式的調節(jié)與控制。魯利亞認為,人的各種行為和心理活動是三個機能系統(tǒng)相互作用、協同活動的結果。其中每個機能系統(tǒng)又起各自不同的作用。魯利亞的研究,

24、特別是關于心理機能定位的研究,豐富和發(fā)展了腦功能的理論,引起了各國心理學家和生理學家的普遍重視。4 )模塊說:20 世紀 80 年代中期在認知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中出現的一種重要理論。認為:人腦在結構和功能上是由高度專門化并相對獨立的模塊組成的。這些模塊復雜而巧妙的結合,是實現復雜而精細的認知功能的基礎。認知神經科學的許多新的研究成果,都支持了模塊學說。內分泌腺分類和機能1 )腺體分外分泌腺(有管分泌腺)如:汗腺和胃腺;和內分泌腺(無管分泌腺)如內分泌物和荷爾蒙。內分泌腺對人類行為的影響可以決定: 1 、身體的發(fā)育; 2、一般的新陳代謝;3、心理發(fā)展;4 、第二性征的發(fā)展;5、情緒行為;6 、有

25、機體的化學成分。2 )內分泌腺分類和機能:科學家發(fā)現共有27 種內分泌腺。甲狀腺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副甲狀腺-保持血液和細胞內鈣的濃度有重要作用。腎上腺-維持體內鈣離子及水分的正常含量腦垂體-分泌促腺激素,控制多種不同的內分泌腺,因而稱為“主腺”。性腺-分泌性激素和促進第二性征的發(fā)育。附錄:名詞解釋【神經元】即神經細胞,是神經系統(tǒng)結構和機能的單位。由胞體、樹突和軸突組成,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和傳送信息。【神經沖動】當任何一種刺激作用與神經時,神經元就會由比較靜息的狀態(tài)轉化為比較活動的狀態(tài),這就是神經沖動?!眷o息電位】在靜息狀態(tài)下,細胞膜對K +有較大的通透性,對 Na +的通透性很差,其結果是K

26、+經過離子通道外流,而 Na +則被擋在膜外,致使膜內外出現電位差,膜內比膜外略帶負電,這就是靜息電位?!緞幼麟娢弧可窠浭艽碳r的電位變化。當神經受到刺激時,細胞膜的通透性發(fā)生變化,鈉離子通道臨時打開,帶正電荷的鈉離子被泵入細胞膜內部,使膜內正電荷迅速上升,并高于膜外電位。這一變化過程就是動作電位?!旧窠涹w液調節(jié)】所有內分泌腺的活動都受到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和控制。神經系統(tǒng)通過內分泌腺的激素影響各種效應器官的活動,這就是神經體液調節(jié)。第三章 感覺感覺和感覺的意義感覺人腦對事物的個別屬性的認識。感覺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感覺提供了內外環(huán)境的信息。( 2 )感覺保證了機體與環(huán)境

27、的信息平衡。( 3 )感覺是一切較高級、較復雜心理現象的基礎,是人的全部心理現象的基礎。感覺是神經系統(tǒng)對外界刺激的反應,它和一切心理現象一樣,具有反射的性質。感覺不僅包含了感受器的活動,還包含了效應器的活動。20 世紀初,美籍的德國心理學家考夫卡把刺激分成近刺激和遠刺激。近刺激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覺器官的刺激,如物體在網膜上的投影等。遠刺激是指來自物體本身的刺激,如一定波長的光線、一定頻率的空氣振動等。遠刺激是屬于物體自身的,因而不會有很大變化;而近刺激是感覺器官直接接受到的刺激,它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感覺的編碼編碼 將一種能量轉化為另一種能量,或者將一種符號系統(tǒng)轉化為另一種符號系統(tǒng)。( 1 ) 感

28、覺編碼 我們的神經系統(tǒng)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輸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學能量,這些能量必須經過感官的換能作用,才能轉化為神經系統(tǒng)能夠接受的神經能或神經沖動。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說的感覺編碼。19 世紀德國生理學家繆勒提出了神經特殊能量學說。 認為各種感覺神經具有自己特殊的能量, 他們在性質上是互相區(qū)別的。每種感覺神經只能產生一種感覺,而不能產生另外的感覺。感官的性質不同,感覺神經具有的能量不同,由此引起的感覺也是不同的。在他看來,感覺不取決于刺激的性質,而取決于感覺神經的性質。它否定了感覺是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在認識論上是錯誤的。( 3 )感覺編碼的研究有兩種代表性的理論:特異化理論和模式理論特異化理論 :不同性

29、質的感覺是有不同的神經元來傳遞信息的。模式理論 :編碼是由整組神經元的激活模式引起的,只不過某種神經元的激活程度較大,而其他神經元的激活程度較小。感受性與感覺閾限1 )絕對感受性和絕對感覺閾限絕對感覺閾限剛剛能引起這種感覺的最小刺激量。絕對感受性人的感官器官覺察這種微弱刺激的能力。絕對感覺閾限和絕對感受性成反比 ?。?2 )差別感受性和差別閾限差別閾限: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物間的最小差異量差別感受性:對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差別感受性與差別閾限在數值上也成反比例 !韋伯定律:K = A I / I (I為標準刺激的強度或原刺激量; I為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增量,即 JND ; K為一個常數。

30、根據韋 伯分數的大小,可以判斷某種感覺的敏銳度。韋伯分數越小,感覺越敏銳。但是,韋伯定律只適應于強度的中等刺激。刺激強度與感覺大小的關系感覺強度與感覺大小存在兩種關系:費希納的對數定律和斯蒂文斯的乘方定律(1)對數定律P = K logI (P為感覺量,即感覺強度;K為韋伯定律中的常數;I為指的是刺激量)公式表明當刺激強度按幾何級數增加時,感覺強度只按算術級上升。當物理量迅速上升時,感覺量是逐步變化的。注意:費希納的對數定律是在韋伯定律的基礎上研究的,所以該定律只有在中等強度的刺激時才適用。(2)乘方定律P = K In (P為感覺的大??;I是指刺激的物理量;K和n是被評定的某類實驗的常定特征

31、)公式表明知覺的大小是與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例。視覺的生理機制:視覺:光刺激于人眼所產生的。視覺的生理機制包括折光機制、感覺機制、傳導機制、中樞機制。眼球包括眼球壁和眼球內容物。眼球壁分三層:外層為鞏膜和角膜(屈光作用) ;中層為虹膜、睫狀肌和脈絡膜;內層是網膜(感光)和視神經內段。眼球內容物包括晶體、房水和玻璃體。都是屈光介質。眼球外面還有三對眼肌,分別受動眼神經、滑車神經、外展神經支配。網膜是眼球的光敏感層。由外層的錐體細胞和棒體細胞;中間的雙極細胞;內層的神經節(jié)細胞。棒體細胞和錐體細胞不同點:( 1 )形態(tài)上具有明顯的區(qū)別。一個是棒狀一個是椎狀。( 2 ) 在網膜上的分布也不同。 網膜上對

32、光最敏感的區(qū)域中央窩只有錐體細胞沒有棒體細胞; 離開中央窩棒體細胞逐漸增多, 在 16 20 o 度處最多。在網膜的邊緣只有少量的錐體細胞。在中央窩附近,有一個對光不敏感的區(qū)域叫盲點,來自視網膜的視神經節(jié)細胞的神經纖維在這里聚合成視神經。( 3 )功能不同。棒體細胞是夜視器官,在昏暗的照明條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體的明、暗;錐體細胞是晝視器官,在中等和強的照明條件下起作用主要感受物體的細節(jié)和顏色。視覺的基本現象:視覺的基本現象有:明度、顏色、視覺中的空間因素和時間因素。色覺理論:( 1 )三色說:英國科學家托馬斯?楊,假定認得視網膜有三種不同的感受器,每種感受器只對光譜的一個特殊成分敏感。當他

33、們分別受到不同波長的光刺激時,就產生不同的顏色經驗。但是這個理論無法解釋紅綠色盲。( 2 )對立過程理論:黑林提出了四色論,這是對立過程理論的前身,黑林認為:視網膜存在著三對視素:黑白視素、紅綠視素、黃藍視素。他們在光的刺激下表現為對抗的過程,即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赫爾維奇和詹米遜用心理物理學方法證實了黑林的對立過程理論。發(fā)現了三種對立細胞:黑白、紅綠、黃藍。其中黑白細胞與明度有關,紅綠和黃藍細胞與顏色編碼有關。有這些發(fā)現, 我們相信: 在視網膜上存在的三種錐體細胞, 分別對不同波長的光敏感。 在網膜水平, 色覺是按三色理論提供的原理產生的;而視覺系統(tǒng)更高水平上,存在著功能對立的細胞,顏色的信

34、息加工表現為對立的過程。視覺的一些現象:1 )暗適應:照明停止或由亮處轉入暗處時視覺感受性提高的時間過程。2 )明適應:照明開始或有暗處轉入明處時視覺感受性下降的時間過程。3 )普肯耶現象:當人們從錐體視覺向棒體視覺轉變時,人眼對光譜的最大感受性將向短波方向移動,因而,出現了明度不同的變化,這種現象就叫普肯耶現象。4 )馬赫帶:指人們在明暗變化的邊界,常常在亮區(qū)看到一條更亮的光帶,而在暗區(qū)看到一條更暗的線條。這就是馬赫帶現象,馬赫帶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經網絡對視覺信息進行加工的結果。5 )后像:刺激物對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覺現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個短暫時間,這種現象就叫后

35、像。6 )閃光融合:斷續(xù)的閃光由于頻率增加,人們會得到融合的感覺,這種現象叫閃光融合。7 )視覺掩蔽:在某種時間條件下,當一個閃光出現在另一個閃光之后,這個閃光能影響到對前一個閃光的覺察,這種效應叫視覺掩蔽。8 )視敏度:指視覺系統(tǒng)分辨最小物體或物體細節(jié)的能力。聽覺基本現象:( 1 )音調和頻率的關系:音調是一種心理量,它與聲波的物理特性頻率的變化不完全對應。在1000 赫茲以上,頻率與音調幾乎是線性的,音調的上升低于頻率的上升;但在1000 赫茲以下,頻率與音調的關系不是線性的,音調的變化快于頻率的變化。( 2 )音響和頻率的關系:在相同的聲壓水平上,不同頻率的聲音響度是不同的。而不同的聲壓

36、水平卻可產生同樣的音響。( 3 )人的聽覺頻率范圍為 16 赫茲 20000 赫茲,其中 1000 赫茲 4000 赫茲是人耳最敏感的區(qū)域。( 4 )聲音掩蔽:一個聲音由于同時起作用其他聲音的干擾而使聽覺閾限上升。聽覺理論( 1 ) 【頻率理論:也叫電話理論。是1886 年,物理學家羅?費爾提出來的。認為:內耳的基底膜和鐙骨按相同的頻率運動,振動的數量與聲音的原有頻率相適應。頻率理論很難解釋人耳對聲音頻率的分析,人耳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 次以上底運動。( 2 )共鳴理論:也叫位置理論。是赫爾姆霍茨提出。因為基底膜的橫纖維長短不同,因而能夠對不同頻率的聲音產生共鳴。后來人們發(fā)現基底膜橫纖維的

37、長短與頻率的高低之間并不對應。(3)行波理論:生理學家馮貝克西發(fā)展了共鳴理論提出了新的位置理論-行波理論。認為:聲波傳到人耳,將引起整個基底膜的振動,振動從耳蝸底部開始,逐漸向蝸頂推進,振動的幅度也隨著逐漸增高,從而實現了對不同頻率的分析。但是行波理論難以解釋 500 赫茲以下的聲音對基底膜的影響(但可以用頻率理論解釋) 。( 4 )神經齊射理論:韋弗爾提出的。認為:當聲音頻率低于400 赫茲時,聽神經個別纖維的發(fā)放頻率是和聲音的頻率對應的,當聲音頻率提高,個別神經纖維無法單獨對它作出反應,這種情況下,神經纖維將按齊射原則發(fā)生作用。但是,對于5000 赫茲以上的頻率,神經齊射理論無法解釋。其他

38、感覺1 )膚覺:觸覺、冷覺、溫覺、痛覺。2 )嗅覺和味覺3 )內部感覺:動覺、平衡覺和內臟感覺。附錄:名詞解釋【感覺編碼】我們的神經系統(tǒng)不能直接加工外界輸入的物理能量和化學能量,這些能量必須經過感官的換能作用,才能轉化為神經系統(tǒng)能夠接受的神經能或神經沖動。這個過程就是我們說得感覺編碼?!静顒e閾限和差別感受性】剛剛能引起差別感覺的刺激物間的最小差異量,叫差別閾限;對這一最小差異量的感覺能力叫差別感受性。差別感受性和差別閾限在數值上成反比例?!緜纫种啤渴侵赶噜彽母惺芷髦g能夠互相抑制的現象?!酒湛弦F象】當人們從錐體視覺向棒體視覺轉變時,人眼對光譜的最大感受性將向短波方向移動,因而,出現了明度不同

39、的變化。這種現象就叫普肯耶現象?!抉R赫帶】指人們在明暗變化的邊界,常常在亮區(qū)看到一條更亮的光帶,而在暗區(qū)看到一條更暗的線條。這就是馬赫帶現象,馬赫帶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分布,而是由于神經網絡對視覺信息進行加工的結果。【后像】刺激物對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覺現象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個短暫時間,這種現象就叫后像?!鹃W光融合】斷續(xù)的閃光由于頻率增加,人們會得到融合的感覺,這種現象叫閃光融合?!疽曈X掩蔽】在某種時間條件下,當一個閃光出現在另一個閃光之后,這個閃光能影響到對前一個閃光的覺察,這種效應叫視覺掩蔽?!疽暶舳取恐敢曈X系統(tǒng)分辨最小物體或物體細節(jié)的能力。【感受野】有效地影響某一感覺細胞興奮的外周

40、部位,稱為該神經元的感受野。第四章 知覺知覺中的數據驅動和概念驅動理論數據驅動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覺直接依賴于感官的刺激物的特性,對這些特性的加工。概念驅動加工:即自下而上的加工,知覺系統(tǒng)不僅要加工外部輸入的信息,而且要加工在頭腦中已經存儲的信息。大小距離不變假設我們知覺的物體的大小與物體在網膜上投影的大小有關系,人們在知覺物體時,似乎不自覺的解決了大小與距離的關系,即:物體的大小=網膜投影的大小*物體與眼睛的距離。這就是大小-距離的不變假設。錯覺理論1 )眼動理論:我們在知覺幾何圖形時,眼睛總在沿著圖形的輪廓或線條作有規(guī)律的掃描運動。當人們掃視圖形的某些部分時,由于周圍輪廓的影響,改變

41、了眼動的方向和范圍,造成取樣的誤差,因而產生各種知覺的錯誤(有些實驗證明了眼動不是造成錯覺的真正原因) 。2 )神經抑制作用理論:這是從神經生理學水平解釋錯覺的一種理論,認為:當兩個輪廓彼此接近時,網膜內的側抑制過程改變了由輪廓所刺激的細胞活動,因而使神經興奮分布的中心發(fā)生變化,結果引起幾何形狀和方向的錯覺(該理論忽略了錯覺現象和神經中樞的融合機制的關系) 。3 )深度加工和常性誤用理論:錯覺具有認知方面的根源,人們在知覺三維空間物體的大小時,總把距離估計在內,這是保持物體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條件。當人們把知覺三維世界的這一特點,自覺、不自覺地應用于知覺平面物體時,就會引起錯覺??梢哉f錯覺是知覺恒

42、常性的一種例外,是人們誤用了知覺恒常性的結果。這種理論強調了深度線索在錯覺產生中的作用,因而也叫深度加工理論。附錄 名詞解釋【知覺】是客觀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頭腦中產生的對事物的整體認識?!局X定勢】發(fā)生在前面的知覺直接影響到后來的知覺,產生了對后續(xù)知覺的準備狀態(tài),這種現象叫知覺定勢。【整體優(yōu)先】整體水平的加工優(yōu)先于局部水平的加工。 (內溫的整體反應和局部反應實驗) 。【知覺恒常性】當知覺的客觀條件在一定范圍內改變時,我們的知覺映像在相當程度上卻保持著他的穩(wěn)定性。【視覺線索】指環(huán)境中的各種參照物給人們提供的物體距離、方位和照面條件的信息。 (影響知覺恒常性的條件) ?!緞泳斑\動】當兩個刺激物

43、按一定空間間隔和時間間隔距離相繼呈現時,我們看到從一個刺激物向另一個刺激物的連續(xù)運動,這就是動景運動。【錯覺】我們的知覺不能正確的表達外界事物的特性而出現種種歪曲。【似動】指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人們在靜止的物體間看到了運動,或者在沒有連續(xù)位移的地方,看到了連續(xù)的運動。第五章 意識和注意睡眠的四個階段:( 1 )第一階段:混合的、頻率和波幅都較低的腦電波。持續(xù)10 分鐘。( 2 )第二階段:出現“睡眠錠” (即是一種短暫爆發(fā)的,頻率高、波幅大的腦電波)腦電波。持續(xù)20 分鐘。(3)第三階段:腦電波的頻率會繼續(xù)降低,波幅變大,出現波,有時會有“睡眠錠”波。持續(xù)40分鐘。( 4 )第四階段:稱

44、深度睡眠,個體肌肉近一步放松,身體功能的各項指標變慢,夢游、夢囈、尿床等發(fā)生在此。(5)快速眼動睡眠(REM):在此時,個體在清醒狀態(tài)時的腦電活動很相似,波消失,高頻率、低波幅的腦電波出現。睡眠者 的眼球開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動,而且通常伴隨著夢境。夢的功能解釋1 )精神分析的觀點。弗洛伊德和榮格認為夢是潛意識過程的顯現,是通向潛意識的最可靠的路徑?;蛘哒f,夢是被壓抑的潛意識沖動和愿望以改變的形式出現在意識中,這些沖動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擊本能的反映。2 )生理學的觀點?;舨忌J為夢的本質是我們對腦的隨機神經活動的主觀體驗。3 )認知觀點。夢擔負著一定的認知功能。在睡眠中,認知系統(tǒng)依然對儲存

45、的知識進行檢索、排序、整合、鞏固等,這些活動的一部分會進入意識,稱為夢境。注意的認知理論1 )過濾器理論:神經系統(tǒng)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對所有的感覺刺激進行加工。當信息通過各種感覺通道進入神經系統(tǒng)時,要先經過一個過濾機制。只有部分信息可以通過這個機制,接受進一步加工;而其他信息被阻斷在他的外面,而完全喪失(分耳實驗否認) 。2 )衰減理論:當信息通過過濾裝置時,不被注意或非追隨的信息只是在強度上減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3 )后期選擇理論:所有輸入信息在進入過濾或衰減裝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后才進入過濾或衰減裝置,因而對信息的選擇發(fā)生在加工后期的反應階段。4 )多階段選擇理論

46、:選擇過程在不同的加工階段都有可能發(fā)生。其中本理論的兩個假設是: 1 ,在進行選擇之前的加工階段越多,所需要的認知加工資源就越多; 2 ,選擇發(fā)生的階段依賴于當前的任務要求。注意與認知資源分配1 )認知資源理論:注意是如何協調不同的認知任務或認知活動的。注意可以看作一組對刺激進行歸類和識別的認知資源或認知能力。這些認知資源是有限的。2 )雙加工理論:人類的認知加工有兩類:自動化加工和受意識控制的加工。自動化加工不受認知資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的參與;受意識控制的加工受資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參與,并且在經過大量的練習后,可能轉變?yōu)樽詣蛹庸?。附?名詞解釋【意識】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就心理狀態(tài)而言,意

47、識指清醒、警覺、覺察、注意集中等。就心理內容而言,意識包括可用語言報告出來的一些東西。就行為水平而言,意識意味著受意愿支配的動作或活動。在更高的哲學水平上,意識是一種與物質相對的精神實體。意識是一種覺知。在這個意義上,意識意味著“觀察者”覺察到了某種“現象”或“事物”,包括外部事物和內部狀態(tài)及時間的延續(xù)性和空間布局等; 意識是一種高級的心理官能。 在這個意義上, 意識對個體的身心系統(tǒng)起統(tǒng)合、 管理和調控的作用;意識是一種心理狀態(tài)。 它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或水平, 如從無意識到意識到注意, 是一個連續(xù)體。 另外, 意識還存在一般性變化,如覺醒、驚奇、憤怒、警覺等?!緹o意識】相對于意識而言,是個體不

48、曾察覺到的心理活動和過程。按照精神分析學派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的觀點,無意識包括大量的觀念、愿望、想法等,這些觀念和愿望因為和社會道德存在沖突而被壓抑,不能出現在意識中。如果把人的心理比作一座漂浮在海里的冰山的話, 那么人的意識便是露出水面的冰山頂端, 它只占人的心理很小的一部分, 大部分的心理活動或過程是無意識的。【注意】是心理活動或意識對一定對象的指向與集中?!静浑S意注意】指事先沒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倦S意注意】指事先有預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倦S意后注意】事先有一定的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具x擇性注意】是個體在同時呈現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刺激中選擇一種進行注意,而

49、忽略另外的刺激?!境掷m(xù)性注意】指注意在一定時間內保持在某個認識客體或活動上,也叫注意的穩(wěn)定性。【分配性注意】個體在同一時間內對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刺激進行注意,或將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動中。第六章 記憶記憶的分類:1 )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情景記憶:人們根據時空關系對某個事件的記憶;語義記憶:人們對一般知識和規(guī)律的記憶,與特殊的地點、時間無關。2 )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外顯記憶:指在意識的控制下,過去經驗對當前作業(yè)產生的有意識的影響;內隱記憶:指個體在無法意識的情況下,過去經驗對當前作業(yè)產生的無意識的影響。3 )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感覺記憶:當客觀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覺信息在一個極短的時間內

50、保存下來;短時記憶: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階段,保持時間大約為 5 秒到 2 分鐘;長時記憶:指信息經過充分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4 )程序性記憶和陳述性記憶。程序性記憶:指如何作事情的記憶,包括對知覺技能、認知機能和運動機能的記憶;陳述性記憶:指對有關事實和事件的記憶,他可以通過語言傳授而一次性獲得。記憶是一個過程記憶是一個過程,包括信息編碼、存儲和提取三個基本過程。信息編碼:是個體對外界信息進行形式轉換的過程,包括對外界信息進行反復的感知、思考、體驗和操作。存儲:是把感知過的事物、體驗過得情感、做過的動作、思考過得問題等,以一定的形 式保持在人們的頭腦中;提取:是

51、指從長時記憶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過程。記憶的腦學說理論:1 )整合論:美國心理學家拉胥里提出。認為:記憶是整個大腦皮層活動的結果,它和腦的各個部分都有關系,而不是皮層某個特殊部位的機能。他用實驗的方法破壞動物大腦皮層的不同區(qū)域,發(fā)現大腦皮層破壞的區(qū)域越大,記憶的喪失就越嚴重。2 )定位論:法國醫(yī)生布洛卡提出腦機能定位論。認為:腦的機能是由大腦的一些特定區(qū)域負責的,記憶當然也不例外。3 ) SPI 理論:功能模塊。 SPI 是串行( Serial ) 、并行 (Parallel) 、獨立 (Independent) 的縮寫。這種理論認為,記憶系統(tǒng)是由多個執(zhí)行特定功能的記憶模塊構成的。 信息以串行的

52、加工方式進入記憶系統(tǒng), 在一個記憶模塊中的編碼依賴于某些其他功能模塊中信息加工是否成功。也就是說,一個記憶模塊的輸出提供給另外模塊的輸入。信息以并行的方式存儲在各個特定的記憶模塊中,提取一個子系統(tǒng)的信息不會牽連其他的子系統(tǒng),各個子系統(tǒng)之間是相對獨立的。記憶的腦細胞機制神經元和突觸結構的改變是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過渡的生理機制。 這改變包括相鄰神經元突觸結構的變化、 神經元膠質細胞的增加和神經元之間突觸連接數量的增加; 長時程增強作用對長時記憶有重要意義; 記憶是由神經元內部的核糖核酸的分子結構來承擔的,認為脫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是記憶的化學分子載體。并且激素能夠影響記憶的保持。感覺記憶、短時記憶

53、和長時記憶( 1 )感覺記憶:是記憶系統(tǒng)的開始階段,它是一種原始的感覺形式,是記憶系統(tǒng)在對外界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之前的暫時登記。圖象記憶是感覺記憶的主要編碼形式。斯伯林的局部報告法證明了感覺記憶的存在。( 2 )短時記憶:是感覺記憶和長時記憶的中間階段。它最大特點是其保持的容量是有限的(大約 5 9 個單位, 7 2 ) ,在沒有復述的情況下,信息在短時記憶中保持的時間很短。來自感覺記憶的信息可以在短時記憶中得到加工而進入長時記憶;來自長時記憶的信息也可以進入短時記憶,并得到進一步加工。復述是短時記憶的存儲信息的方法,可以防止短時記憶中的信息發(fā)生遺忘。短時記憶的遺忘主要是由于其他信息的干擾引起

54、的。( 3 )長時記憶構成了個體關于外界和自身的全部知識經驗。長時記憶的信息容量沒有限制,良好的編碼能夠改善信息在長時記憶中的保持和提取。長時記憶保持所需條件是:組織有效的復習。與遺忘斗爭的首要條件是組織記后的復習,沒有復述的信息是不可能進入長時記憶的,因此我們要復習要及時;正確分配復習時間;閱讀與重現交替進行;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影響。利用外部記憶手段。注意腦的健康和用腦衛(wèi)生。長時記憶中信息的遺忘: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認為“保持和遺忘是時間的函數”,提出了艾賓浩斯曲線。影響遺忘進程的因素除了最主要的時間因素以外還有: 1 、 識記材料的性質與數量; 2、 學習的程度; 3 、 識記材料的系列位

55、置 (如近因效應和首因效應)4 、識記者的態(tài)度。遺忘的原因:1 、衰退說; 2、干擾說; 3 、壓抑說;4、提取失敗。6. 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關系1 )加工深度因素對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影響不同。加工深度不影響內隱記憶;但對外顯記憶則有非常明顯的影響。2 )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的保持時間不同。內隱記憶隨時間延長而發(fā)生的消退要比外顯記憶慢的多。3 )記憶負荷量的變化對內隱記憶和外顯記憶產生的影響不同。外顯記憶會隨著記憶的項目的增多而不容易記??;內隱記憶則不然。4 )呈現方式的改變對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有不同的影響。感覺通道的改變會嚴重影響內隱記憶的作業(yè)成績,而對外顯記憶的效果沒有影響。5 )干擾因

56、素對外顯記憶和內隱記憶的影響不同。外顯記憶很容易受到其他無關信息的干擾,而內隱記憶則不同。附錄 名詞解釋【記憶】是在頭腦中積累和保存?zhèn)€體經驗的心理過程,運用信息加工的術語講,就是人腦對外界輸入的信息進行編碼、存儲和提取的過程。【反響回路】是指神經系統(tǒng)中皮層和皮層下組織之間存在的某種閉合的神經環(huán)路。當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經環(huán)路的某一部分時,回路便產生神經沖動。刺激停止后,這種沖動并不立即停止,而是繼續(xù)在回路中往返傳遞并持續(xù)一短暫的時間(是短時記憶的生理基礎) 。【記憶恢復】是指學習某種材料后間隔一段時間所測量的保持量,比學習后立即測量的保持量要高,這就是記憶恢復?!驹僬J】是指人們對感知過、思考過或體

57、驗過的事物,當它再度呈現時,仍能認識的心理過程?!净貞洝渴侨藗冞^去經歷過的事物的形象或概念在人們頭腦中重新出現的過程?!厩皵z抑制】是先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后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竞髷z抑制】是后學習的材料對識記和回憶先學習的材料的干擾作用?!緝入[記憶】過去經驗對個體當前活動的一種無意識的影響?!就怙@記憶】過去經驗對個體當前活動的一種有意識的影響。第七章 思維1. 思維的特征 【思維】是借助語言、表象或動作實現的、對客觀事物的概括和間接的認 識,是認識的高級形式。其特征是:、概括性。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礎上,把一類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規(guī)律 抽取出來,加以概括。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表現了思維的水平

58、。、間接性。指人們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識經驗對客觀事物進行間接的 認識。、思維是經驗的改組。思維是一種探索和發(fā)現新事物的心理過程。它常 常指向事物的新特征和新關系,這就需要人們對頭腦中已有的知識不斷進 行更新和改組。表象在思維中的作用表象是指人們在頭腦中出現的關于事物的形象。它具有直觀性、概括性、可操作性。表象在思維中的作用是:、表象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礎,并有利于對事物進行概括的認識。、表象促進問題的解決。想象的功能【想象】是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過程。想象于思維有著密切的關系,同屬于高級的認識過程。想象的功能有:、想象具有預見的作用,它能預見活動的結果,指導人們活

59、動進行的方向。、想象具有補充知識經驗的作用。、想象還有代替作用。當人們的某些需要不能實際得到滿足時,可以利用想象的方式得到滿足或實現。、想象對機體得生理活動過程也有調節(jié)作用,它能改變人體外周部分的機能活動過程。想象的過程和種類、想象過程是對形象的分析綜合過程,它的綜合有一下幾種形式:粘合、夸張、典型化、聯想。、想象的種類按活動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區(qū)分為無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無意現象是一種沒有目的、 不自覺的產生地想象; 有意想象是按一定目的、自覺進行的想象。它分為:再造想象、創(chuàng)造想象和幻想。(附:幻想是指向未來,并與個人愿望相聯系的想象。理想是當人們依據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來想象未來時的想象?;孟牒屠?/p>

60、想都是指向于未來,與人的愿望相聯系。但是,幻想不一定以客觀規(guī)律作依據,因而不一定具有實現的可能;而理想體現了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因而具有實現的可能性??障胧且环N不以客觀規(guī)律為依據。甚至違背事物發(fā)展的客觀進程,因而是沒有實現可能的想象。 )思維的腦機制思維是整個腦的功能,特別是大腦皮層的功能。大腦皮層額葉負責編制行為的程序,調節(jié)和控制人們的行為和心理過程,同時,還要將行為的結果與最初的目的進行對照,以保證活動的完成。大腦半球左側顳葉和頂枕葉與思維也有密切的關系;近年來研究還發(fā)現大腦右半球在推理中起著重要作用。概念結構理論概念結構的理論主要有層次網絡理論、特征表理論和原型理論。、層次網絡理論。具有類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