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史83 玻爾的定態(tài)躍遷原子模型和對應原理_第1頁
物理學史83 玻爾的定態(tài)躍遷原子模型和對應原理_第2頁
物理學史83 玻爾的定態(tài)躍遷原子模型和對應原理_第3頁
物理學史83 玻爾的定態(tài)躍遷原子模型和對應原理_第4頁
物理學史83 玻爾的定態(tài)躍遷原子模型和對應原理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8.3玻爾的定態(tài)躍遷原子模型和對應原理尼爾斯玻爾是丹麥人,早年在哥本哈根大學攻讀物理,1909和1911年作 碩士和博士論文的題目是金屬電子論,在這過程中接觸到量子論,1911年,赴 英國劍橋大學學習和工作,1912年在曼徹斯特大學盧瑟福的實驗室里工作過四 個月,其時正值盧瑟福發(fā)表有核原子理論并組織大家對這一理論進行檢驗。玻爾 參加了。射線散射的實驗工作,幫助他們整理數(shù)據(jù)和撰寫論文。玻爾很欽佩盧瑟 福的工作,堅信他的有核原子模型是符合客觀事實的,也很了解他的理論所面臨 的困難,認為要解決原子的穩(wěn)定性問題,唯有靠量子假說,也就是說,要描述原 子現(xiàn)象,就必須對經(jīng)典概念進行一番徹底的改造。正在他日夜

2、苦思之際,他的一 位朋友漢森向他介紹氫光譜的巴耳末公式和斯塔克的著作。后來,玻爾回憶道: “當我一看到巴耳末公式,我對整個事情就豁然開朗了?!彼麖乃顾说闹鲗W 習了價電子躍遷產生輻射的理論,于是很快就寫出了著名的“三部曲”,題名原 子構造和分子構造一一I、II、III的三篇論文,發(fā)表在1913年哲學雜志 上。在第一篇的開頭,玻爾寫道“近幾年來對這類問題的研究途徑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由于能量輻射理論的 發(fā)展和這個理論中的新假設從實驗取得了一些直接證據(jù),這些實驗來自各不相同 的現(xiàn)象,諸如比熱、光電效應和倫琴射線等等。這些問題討論的結果看來一致公 認經(jīng)典電動力學并不適于描述原子規(guī)模的系統(tǒng)的行為。不管

3、電子運動定律作何變 動,看來有必要引進一個大大異于經(jīng)典電動力學概念的量到這些定律中來。這個 量就叫普朗克常數(shù),或者是經(jīng)常所稱的基本作用量子。引進這個量之后,原子中 電子的穩(wěn)定組態(tài)這個問題就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下面簡要介紹玻爾是怎樣提出他的定態(tài)躍遷原子模型理論的。他在第一篇論文中,首先作了一個粗略估算,證明從他的假設推算出的結果, 與實驗定量相符:設電子沿橢圓定態(tài)軌道繞核旋轉時無能量輻射,旋轉頻率為3,軌道主軸為 2a。將電子移到無窮遠,要給以能量W,則內(-e)與E分別為電子與核的電荷。從普朗克輻射理論得知,頻率為V的原子振子一次輻射的能量等于nhv, 內n為正整數(shù)。假設電子原來在距核極遠處,

4、相互作用后進入定態(tài)軌道。假設因此發(fā)射出的 輻射頻率V等于電子沿這一軌道的旋轉頻率3的一半,(原來旋轉頻率為0), 即令則由(8 1)式得:其中n=1, 2, 3,。一系列的W, 3和a值相應于不同的系統(tǒng)組態(tài)。他 寫道:h=6.5X IO?,得,“我們看到,這些數(shù)值與原子的線度,光的頻率和游離電位具有相同的數(shù)量 級。”玻爾繼續(xù)討論氫原子。對于氫原子,形成某一定態(tài)所輻射的總能量為系統(tǒng)從n=ni態(tài)過 到n=n2態(tài),放射的能量為:由此得:“我們看到,這個式子解釋了氫光譜線的規(guī)律。取n =2,令n可變,得普通 的巴耳末系。取n2=3,則得帕邢在紅外區(qū)觀測到的、里茲早先預言過的譜系。如 取n=1和n=4,

5、 5,將分別得到遠紫外區(qū)和遠紅外區(qū)的譜系,這些譜系都尚未 觀測到,但它們的存在卻是可以預期的?!跋喾圆粌H是定性的,而且是定量的。取e=4.7X 10-10,=5.31X101” h=6.5X10_27式(8 4)括號外因子的觀測值為3.290X 1015?!辈栍谑锹暦Q,“理論值和觀測值之間的相符在這些常數(shù)所引入的誤差范圍 之內”然后玻爾提出在上述計算中用到的兩條基本假設,即:“(1)體系在定態(tài)中的動力學平衡可以藉普通力學進行討論,而體系在不 同定態(tài)之間的過渡則不能在這基礎上處理;“(2)后一過程伴隨有均勻輻射的發(fā)射,其頻率與能量之間的關系由普朗 克理論給出?!辈栒J為第一條假設是理所當然的

6、,而第二條假設則是解釋實驗事實所必需 的。玻爾進而推出了角動量量子化的重要結果,在這里他運用了在以后經(jīng)典量子 論中一直起指導作用的“對應原理”。下面簡述他的論證方法:設輻射的總能量與電子在不同定態(tài)下旋轉的頻率之間的比可用方程W=f(n)h3表示,按照前面的方法進行推導,方程(8 3)就變成假設體系從n=n1過渡到n=n2,發(fā)射的能量等于hv,則與巴耳末公式比較,只有取f (n)二Kn。“為了求得K值,我們來考慮兩相鄰定態(tài)n=N與n=N-1之間的過渡,引入f(n) =Kn,得輻射的頻率:輻射的前后,電子旋轉頻率分別為:“如果N很大,發(fā)射前后頻率之比將非常接近于1。根據(jù)普通電動這樣,玻爾用對應原理

7、推證出了一開始作出的假設,即再根據(jù)圓軌道的力學關系:內M為電子繞核旋轉的角動量,T為電子的動能。而T=W得M=nM玻爾1913年第二篇論文,就以角動量量子化條件作為出發(fā)點來處理氫原子 的狀態(tài)問題,得到能量、角頻率和軌道半徑的量子方程。由上可見,玻爾的對應原理思想早在1913年就有了萌芽,并成功地應用于 原子模型理論。1916年,他曾寫過一篇題為論量子論對周期體系的應用的 論文,文中明確敘述了對應原理的基本思想??墒沁@篇論文沒有及時發(fā)表。正當 玻爾收到這篇論文的校樣時,他讀到了索末菲(Arnold Johannes Wilhelm Sommerfeld,18631951)討論量子理論的兩篇重要論

8、文。于是他決定先研究索 末菲的工作,將自己的論文作重大修改后,再送出發(fā)表??墒?,這篇論文一直拖 到1922年才完稿。由于這個緣故,世人往往以為對應原理是1923年才提出的。 其實,這條原理一直是玻爾和他的學派研究量子理論的指導思想之一。玻爾的原子理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完滿地解釋了氫光譜的巴耳末公式;從 他的理論推算,各基本常數(shù)如e、m、h和R (里德伯常數(shù))之間取得了定量的協(xié) 調。他闡明了光譜的發(fā)射和吸收,并且成功地解釋了元素的周期表,使量子理論 取得了重大進展。玻爾之所以成功,在于他全面地繼承了前人的工作,正確地加 以綜合,在舊的經(jīng)典理論和新的實驗事實的矛盾面前勇敢地肯定實驗事實,沖破 舊理論的束縛,從而建立了能基本適于原子現(xiàn)象的定態(tài)躍遷原子模型。下面的圖 表摘自洪德(F.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