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怎樣面對痛苦個人整理,僅供參考阿彌陀佛,那么今天就是和大家共同學習,預科系的入門課程“離幸福很近”。我們之所以安排這個輔導,大家應該清楚,面對新生進來之后,我們的輔導員都要對大家進行輔導,我們所依據(jù)的是上師的開示、所以所有的輔導員都要緊緊依據(jù)上師的開示,然后對于開示當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比較難的內(nèi)容要給道友講清楚,對于一些竅決和大家一起分享和交流,所以我們這一期所有的輔導也都是依于上師的開示,和大家一起交流怎么來引導新生更好地學習“離幸福很近”的上師的開示。一定要強調的是所有的輔導員必須都要依靠上師的開示,這是我們根本的所緣和所依。在這個基礎之上對于一些難點和要點再進行拓展即可。那么不可以丟開上師
2、的講記我們自己單單獨獨的依靠上師的這個題目,比如說是怎樣面對痛苦,自己來開示一個內(nèi)容,那就是不太好的。除非你是大法師這樣講是可以的,如果我們僅僅只是輔導,和真正的講課是不一樣的。所謂的輔導呢就是把上師講過的內(nèi)容再溫故而知新。那么明白這個這些內(nèi)容,大家共同學習,希望的話就是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學習整個“離幸福很近”的學習過程當中。這個方式來說的話會有一些互動、會有辯論,互動比較多一些。也很想聽一聽大家的心聲。看看大家對“怎樣面對痛苦”或者說愛情觀、金錢觀、等等的這個道理很想知道大家是怎么看待的。我們再以上師的教言再一一的進行面對面的交鋒也可以啊?;蛘咝暮托牡慕涣饕餐玫?。首先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今天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3、,有三個道友上麥。主動的來討論一個問題,你認為痛苦及痛苦的因是什么,當然這個地方我不希望所有的人都要用佛教的觀點來回答。事后早就知道了,痛苦的因是無明、我執(zhí),不要這樣講,最好是讓一些是剛剛學佛的人甚至不學佛的人對佛教的觀點有非常多的質疑,那么以懷疑的態(tài)度甚至站在世間的角度:痛苦,我認為痛苦就是饑餓、我認為痛苦就是沒錢,這些都是很好的。所以總的來說,讓幾位道友先表達一下,痛苦及痛苦的因是什么。我們再來看上師對這個問題用佛教以及上師親證,現(xiàn)證怎么來剖析我們的痛苦到底是什么。(互動部分略)、痛苦的分類對于很多人認為佛教天天叫苦連天,無病呻吟,動不動就出離,覺得我們特別的悲觀。這個痛苦到底是什么,即便
4、很多人他們也在生活當中感受痛苦,但是像齊秦唱歌那樣“痛并快樂著”,認為這是一種常態(tài)。我不苦不樂,這怎么叫人生呢,所謂的人生就是跌宕起伏的,有苦有樂那才叫精彩。對于這樣的論調不嚴加觀察和分析,或許我覺得聽起來是很動聽的。但是大家想想看,為什么醫(yī)院那么多痛苦不堪的病者,如果他們認為有苦有樂才是人生的話他們咬著牙忍著,干嘛還去醫(yī)院看病呢?所以很多人在痛的時候一定會想盡辦法:醫(yī)生你給我治病吧。不可能咬著牙忍著認為:有苦有樂才是人生。同樣,當他貧窮的時候他會想盡辦法:我盡量解決貧窮和痛苦;當他生病的痛苦現(xiàn)前的當下:我盡量的治好病痛;當他好了之后有點情調的時候,又會說:有苦有樂才是人生。所以我們對于這樣的
5、論調確實要看清楚,人生的底色到底是苦還是樂呢?還是說苦樂參半呢?針對痛苦,上師從三個方面講到了:第一個人類痛苦的分類,第二個認識三界皆為痛苦的本性,第三個人們解除痛苦的不同的方法。解除痛苦的不同方法有三種,第一類世間的方法、根本的世間方法、這兩個都是世間方法。最后是佛法。首先我覺得我們知苦才能出離的,如果連苦都不知道,我們不可能希求解除痛苦的方法,所以曾經(jīng)在佛經(jīng)當中講到:一個高明的醫(yī)生他必須因病而擬藥。如果說人都沒有生病,那么這個醫(yī)生給他開了藥方,并且說你給我拿多少錢買這副藥吧,那么這些人會笑他說是狂人。我都沒有生病你給我開了個藥方,干嘛給你錢呢?同樣的,所有的一切佛陀講的方法都是拔苦的方法,
6、拔苦的方法無論是戒律或者說是一些三藐三菩提根本等的修道,這些如同妙藥一樣的,但是必須人生病了,并且他的膿瘡長膿了,流出血來了,非常的慘不忍睹,非常的痛苦的狀態(tài),這個時候如果我們應該有一副妙藥,你服了之后的話保管會痊愈,這個時候他會對我的這個妙藥生起一種希求心。所以在聽法的過程當中為什么把自己做病人想,把法做妙藥想,原因就在于此。如果人不知道自己生病了,那不知道自己有這個痛苦,那不可能出離。很多人學佛,參加學會都是因為自己,附體了,或者生病了,失戀了,或者破產(chǎn)了,等等很多。(當然有的人是因為身體很健康的直接學佛的也有。當然不是因為人都是痛苦的才學佛,不能這樣講。)這個時候佛陀就講妙藥他就能接受了
7、。所以說這個過程當中,首先我們就要認清痛苦。如果人生的意識形態(tài)或者說整個物質來講,它到底是什么樣子,是苦還是樂,我們都不清楚的話,后來講一大堆的話,一上來就講一下解除痛苦的方法的話,人們就會想:這法師是有病吧!我們都沒苦,我們都沒生病干嘛解除痛苦呢!所以必須看清楚人生的底色到底是苦還是樂。上師在這三個方面中,首先講到的是人生痛苦的分類。其實這里面最難的難點是認識三界皆為痛苦的本性,這點特別難。三界為什么是痛苦的,如果這點說不清楚的話,如果痛苦之外還有自身的快樂,這個三界皆為痛苦就不能成立了,我就為了一點自身的快樂,哪怕是刀尖上的蜂蜜我也要去舔的。就為了那一剎那的煙花的綻放我也要去品嘗。如果我們
8、三界輪回絕對沒有一點點的安樂可言,全為純苦的本性時候,這個時候他會徹底失望,失望之后呢,他就會唯有需求去解脫。如果不把他的心徹底的失望透,他就對輪回還有希求心:或許還有點樂吧?;蛟S愛情還是值得去可靠的吧。世上的人離婚,再找一個婚姻,那么會認為說不可能說全天下的男人都那么壞吧。總有著一種僥幸心理。但是我們今天在認識三界皆為痛苦的本性當中,把僥幸徹底地掃蕩無余,清清楚楚的認清楚輪回一點快樂都沒有,全都是痛苦,即便有一點點所謂的快樂,名言當中現(xiàn)象當中的快樂,也是苦的偽裝。這個是上師的教言以及更多的理證來論證的。之后人們開始希求解除痛苦的方法。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痛苦的分類有哪些。上師在這個地方給大家講
9、了三苦??嗫唷目?、行苦。根本苦、八支分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等支分苦。我覺得這個內(nèi)容的話要發(fā)自內(nèi)心的讓新學員能接受,真的是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等等這些苦的話,必須結合實際來講這個問題。哲學家的觀點比如說,德國的哲學家叔本華說:人生本來就是痛苦的,(悲觀主義)痛苦的因是欲求。日本的廚川白村講:所有的藝術都是苦悶的顯現(xiàn)。為什么呢?他說當是一種生命力突進跳躍的時候,比如說,我現(xiàn)在想迸發(fā)能量啊,比如說我想當一個藝術家,但是我受到阻礙和抑制之后我就產(chǎn)生一種不得志的苦悶,這種苦悶并不是由于外界給我造成的。是我的生命力往上迸發(fā)的時候,不管我想當歌星等等,總之受到阻礙和
10、抑制之后產(chǎn)生苦悶,這種苦悶是先天的,是與生俱來的人類的天性。比如嬰兒出生之后的第一聲哭叫是苦悶的這種表現(xiàn)。我不用佛法來講,用世間人的認知,因此為了遣除這種苦悶,與生俱來的苦悶,于是有了種種突破生命力的一些藝術的表現(xiàn)。那是彰顯生命力。還有王國維認為生活的本質就是欲,而欲使人生充滿了痛苦和苦悶。這三個是比較典型的就是悲觀主義,叔本華很多觀點和佛法比較靠攏。世間人的觀點世間人的認知,不像哲學家那么有高度。痛苦就是一輩子就干自己不愿意干的工作。每天的話要面對自己最不喜歡的工作,還有痛苦就是沒錢,痛苦就是饑餓,寒冷,這些苦就叫求不得苦。想求財富,想求溫暖,求不得。痛苦就是躺在病床上,躺在病床上感受那個痛
11、苦。這種痛苦就是病苦。還有曾經(jīng)幸福的家庭因為這個第三者插足了,破裂了,這種壞苦。曾經(jīng)我們幸福過,但是因為這個第三者插足破裂之后呢這種壞苦。還有家庭本來很貧窮,孩子突然患有白血病或者癌癥。還沒有錢治病,那就是苦苦,苦上加苦。還有我們正在吃美食的時候發(fā)現(xiàn)里面有蟲子,很惡心,那么這個的話呢也是苦,叫行苦。還有心愛的人永遠的離開了自己,愛別離苦。而討厭的敵人天天呢冤家路窄,在自己跟前呆著就是,怨憎會苦。還有就是老苦,慢慢的看清自己年輕的臉一點一點慢慢的爬上了皺紋,這些我們描述的是上師講到的八字分苦。就是世界人的認知。也就是剛才我抽到的三位道友,其中有位道友我特別害怕和我想愛一生的人別離。有的人說特別渴
12、望完美,但是不能夠完美的時候我就有一種失落感,所以這些都是求不得苦,愛別離苦,總之眾生所感受的痛苦都離不開這些。佛陀完全概述了。這邊我們就不用佛教來講什么求不得苦啊,怨憎會啊,五陰熾盛等等,但是眾生的感受苦的分類都離不開這些。所以大家在這個的過程當中可以好好想想:或許我們感受到的痛苦在更多的時候要么是物質上的痛苦,這個叫身苦也可以;或者還有就是有心苦:高官害怕查行賄、受賄有這種痛苦,也害怕自己掉下來這種痛苦等等之類。我們曾經(jīng)可能在感受痛苦的時候從小到大,這個痛苦少不了,我們沒有像佛陀那樣仔細分析過,也沒有對比過。但是佛陀已經(jīng)早在幾千年以前就把我們感受的痛苦描述了,就是三根本苦和八字分苦,已經(jīng)囊
13、括無余,離不開這些苦的。佛教的觀點在圣天論師在四百論概述了兩種苦:身苦和意苦,身苦和心苦。萬法就是身和心。身和心能感受到兩種苦。在佛經(jīng)當中有四個動物和婆羅門(佛陀的因地,他很有智慧)一起住在近處的林間。有一天婆羅門就問他們說:你們認為世間上最大的痛苦的是什么呢?狗狗說:恐怖是最大的痛苦。一天四處倉皇逃跑,害怕老虎吃它,說恐怖是最大的痛苦。蛇說:嗔心是最痛苦的,時時刻刻感受嗔心給自他帶來的痛苦。烏鴉說:饑餓最苦了,我天天饑腸轆轆,是世界上最大的痛苦。(世界上很多的非洲的小孩時時刻刻感受饑餓的痛苦。)鴿子(它的貪念很重。尤其根據(jù)佛經(jīng)描述,一般邪淫的人,貪心重的人他會到地獄那去。從地獄出來之后他的余
14、報就會變成鴿子,鴛鴦。如果變成人的話,就是黃門,石女,兩性人。)說:貪心是最大的痛苦。(大家都知道鴿子兩只鴿子總在一起,你幫我梳頭,然后你幫我梳頭,兩只鴿子依偎在一起,鴿子的貪心是很重的。)有了這個貪心如同清涼般的愉悅從來沒有體會到過。我感受到由貪欲灼燒的痛苦。當他們這樣說了之后婆羅門就給他們講:其實所有四大痛苦的根本來自于無明。這個無明被滅了之后,所有的痛苦也就隨之而滅。四大動物就說,痛苦來自于生,那怎么來滅盡這個生的痛苦呢?婆羅門就跟他們講:如果斷處這個生死流轉的話就必須戒除殺生,偷盜和妄語,殺盜淫妄。斷除這些十不善業(yè)才能從根本上拔除生的大樹(講的是十二緣起)。婆羅門說:你們四個動物不管是
15、描述了貪的痛苦,嗔心的痛苦,饑餓的痛苦,以及恐怖的痛苦,總之來說這些痛苦來自于我了。因為有我才會感受這些痛苦。所以怎么樣才感受不痛苦呢?那么就必須滅除這些業(yè)。滅了這些業(yè)之后,你就不可能再轉生了,受生了(無明緣行,行緣識),那么怎么才能不受生?(識就是受生)就講不能造業(yè)。怎么才能不造業(yè)?就是斷除我執(zhí)。(這個后面會說到,在這簡單說就可以了。)二、認識三界皆為痛苦的本性針對上師所講到的痛苦的分類,所有的這些哲學家并沒有否認人生是有痛苦的,而且叔本華所說人生本來就是苦的,沒有什么樂可言的。但世間人的認知還不同。世間人認為有天倫之樂,還有升遷之路、喬遷之喜等等之類都可以有這些樂的。通過我們這些術語就知道
16、。不管是喬遷之喜了還是天倫之樂,是不是真的有喜樂呢?接下來看一下第二個問題,徹底的粉碎我們對幸福的追求。這個幸福的追求是從世間的角度來說的。世間人的所謂的幸福能得到嗎?有沒有我們所認為的喬遷之喜或者說是天倫之樂或者說是夫妻恩愛之樂呢?有沒有呢?這個地方佛陀很清楚地告訴咱們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那這是佛教的消極嗎?是厭世嗎?不是的。是佛陀很清楚地告訴我們大家:整個人生的本質就是苦的本質的。讓我們來認清人生的底色。在人生底色當中有:A、全是痛苦B、苦樂參半,有的人說有苦有樂才是人生。C純樂無苦。D、苦少樂多。E、苦多樂少。不外乎這種形態(tài)。學佛的道友會斬釘截鐵的說:純苦,全是痛苦。不學佛的人他們認
17、為是苦樂參半吧。從小到大特別的幸福,幾乎沒有感受什么痛苦的人也有。前世的善業(yè)所感。從他的家庭到婚姻到成長歷程到后來整個的發(fā)展過程特別順,是純樂無苦。不否認有這樣的人,比如王氏家族等等。他們覺得極大的幸福也有的。還有苦少樂多的情況,還有苦多樂少的情況。這個地方或許我們佛教徒選哪一條呢,選苦多樂少。你們都會選?,F(xiàn)在來看看整個人生的底板,有沒有偶爾飄過來的紅色,藍色的快樂呢?我們在名言當中不否認,有這樣的快樂,但是快樂的本性它依然是痛苦的。接下來講一下,第一點全是痛苦,為什么說人生的底色全是痛苦?首先要講身體,身體和心的關系。身體和心的關系是能依和所依的關系。如同小鳥憩居大樹。并不是說身體產(chǎn)生心,身
18、體和心是依屬關系。如果我們的身體感受痛苦,比如說今天生病了感冒了頭疼了,那我的心可能不舒服,會這樣,有這樣的能依屬關系。這身體純粹來講的話是苦依,苦器,苦源。為什么身體是苦依,苦器,苦源呢?簡單的講身體是物質(身體和心要分開)。物質是四大的組合體。古代哲學家其中一派他們都認為地水火風是萬物形成的元素。(別的一些派認為數(shù)是萬物形成的起因。)那么四大地水火風是形成我們的身體,就是物質的基本元素。在這樣過程當中,地水火風它們本身的特點是不一樣的。地的特性是堅硬的,像骨頭一樣。水是潮濕的。如同我們液體。還有風,比如風濕是風大過多。骨頭之間,水和水之間有風大。還有火大,沒有火的話人就沒有體溫了。比如恒溫
19、37度之類。四大它們本身的特性就注定了他們之間是矛盾的。平衡的話也是暫時的平衡,比如水和火。四大在不平衡的時候會導致408種疾病,而不平衡是它的規(guī)律。平衡是暫時的,所以在這是苦依,苦器,苦緣的角度來講的。明白這一點之后,我們身體渴了需要喝水,餓了吃點飯,這是從外緣上遣除我們身體所帶來的饑餓的痛苦,所以快樂是外緣。因此明白這個道理之后,人生底色確實是痛苦的本色。而快樂只是外緣上有的。因緣具備就有,沒有具備就沒有。比如我現(xiàn)在特別饑餓,我吃點飯就不餓了。吃點飯就不餓了,飽,它就是緩解饑餓痛苦的一種形態(tài)。所以飽是饑餓的另外一種狀態(tài),是苦的另外一種形態(tài),是痛苦,是饑餓減輕它就是飽;渴減輕的話,就是不渴,
20、那么所謂的快樂就是痛苦的偽裝而已,但是我們被欺騙了。我們認為這個快樂就是實實在在的自相的快樂,什么叫自相呢?能夠真實存在的,獨立自主的,不觀待它法的這種快樂。其實不是這樣的??鞓凡皇遣挥^待它法的快樂嗎?你說萬法自相的痛苦是可以的,但是不能說是自相的快樂。我剛才舉例了,從苦依,苦器,苦緣來說。四大的這個不平衡的身體,時時刻刻,當風大過多了,我就風濕;當水大多了之后,我就會水腫;火大的話,我們就會發(fā)燒,渴,這個時候需要喝點水,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發(fā)現(xiàn),我所說的吃飯啊,喝水啊,乃至穿衣服,冷啊,你看老人冷了之后趕緊加件衣服,是因為四大不平衡,地水火風不平衡的時候,我們就會通過外緣,來緩解這樣的痛苦。所
21、以,進一步清楚的知道,所有的快樂全部都是痛苦的偽裝。再來看一下,第二條,為什么全是痛苦的呢?有的道友說:法師,我認為真的有自相的快樂,就說痛苦之外的話有一種自相快樂你不能否認。什么是自相的快樂呢?比如夫妻恩愛就是自相的快樂。還有就是我去電影院看電影,眼睛看著電影屏幕,耳朵聽著美妙的音樂,嘴里吃著好吃的爆米花,這個時候我的眼根,耳根,鼻根都感受愉悅,非常舒服,非??鞓?,怎么可能全是痛苦?對嗎?不對。我在這稍微給你們分析一下。如果按照你的觀點,生活當中有自相的快樂的話,痛苦之外的快樂的話,就像你剛剛舉的例子:你不管看別人跳舞,唱歌,所帶來的快樂其實是沒有的,為什么呢?因為你的眼根是無分別識?;蛘哂?/p>
22、世間的說法來表達:比如眼睛啊,還有耳朵啊,它們是不會分別的。它只是看這個電影,是誰在分別呢?是你的第六意識在分別。那么你的第六意識在分別過程中眼睛看電影屏幕,耳朵聽聲樂,是你的第六意識在說:這是快樂;或者聽音樂的時候,(你會覺得:)這是什么音樂!導演配的音樂太難聽了,你會發(fā)出這樣的聲音。所以相合你的分別念,(如果你喜歡,)這個音樂非常舒緩,非常好聽;但是如果不是你喜歡的,甚至這個配樂,配得很糟糕,那你就不愛聽了。所以在這個過程中,你的耳朵會去分別嗎?不會分別的。它就像接收器一樣,接收是接收了。咱們這個收音機啊,電視機一樣,它就是接收器。誰在分別呢?是看電視的人,聽收音機的人在分別。這個是快樂的
23、,這個是痛苦的。所以就明白了,即便你的耳朵,眼睛,還有舌頭在品嘗這個快樂的時候其實分別念在參與。還有我們再來分析一點。有的人說人生的底色全是快樂。你現(xiàn)在是國王,或者你特有權,是個富人。你擁有兩輛車,擁有兩個別墅,還有很多仆人,而且還有很多好吃的。但是你可以試想一下,你每天出門能開兩輛車嗎?你就一個人,兩條腿,你只能坐一個車,那么其他那輛車放在家里,沒有開出去,你有沒有享用它呢?沒有。那你沒有享用它,通過你的分別心來說當時享用的只是當時的這輛車帶給你的快樂,那么家里面的車只是放在車庫里,根本沒有享用它,何來快樂可言?而且你的分別心在緣當下坐的這個車的時候,家里面的那輛車是不可能緣到的。因為分別心
24、只能緣一個對境,如果同時緣兩個對境,就有兩個相續(xù)的過失。舉一個例子,你現(xiàn)在分別心想個敵人,同時你再想一個你愛的人,這是不可能的,你只能(用)兩個剎那(去想)。所以你家里面的那輛車你根本沒有享用,你沒有享用你怎么認為是快樂呢?不可能的。所以你的快樂呢,只是當下這輛車,你別看你很富有,很有錢,在這里面擺著你根本沒有享用它。其實不是那輛車帶給你的快樂,而是當下這輛車。當下這輛車帶給你的快樂,而當下這輛車帶給你的快樂,其實就是分別念。如果這輛車突然爆胎,如果這輛車突然被撞了,如果出現(xiàn)車禍了,馬上就變成苦了。為什么呢,因為本身這個萬法是無常的,不是恒常不變的本性。那么無常意味著變化,你在享受快樂的當下,
25、馬上就會變成痛苦的本性。所以說人生的底色是苦。可能有的道友說:人生的底色不(全)是苦,也有一些快樂。有一點點的快樂。那么這快樂是誰給的呢?我問你這個因是什么?如果這個快樂會不會變化?不會變化是恒常不變的。必須要存在一個恒常不變的因,才會有一個恒常不變的果。因果關系肯定是這樣的。如果你說你們夫妻很恩愛,我人生當中痛苦的底色當中有一個小白點,這就是快樂,我告訴這個小白點,它底板還是黑色。為什么?因為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幸福的因。夫妻間有太多變數(shù),比如說兩個人觀點不和,性格不和,或者第三者插足,很多很多的因素都會導致婚姻破裂。這個不是你人為可以掌控的。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因何來一個恒常不變
26、的幸??鞓返墓??不可能有!通過這樣的分析,那應該是痛苦。下面大家進一步思考,因為在這里已經(jīng)講到了,我是想說作為輔導員也好,在引導新生的過程中,對于上師在講記當中,所涉獵的每一句話,要用心地去體會。上師沒講出來的一些內(nèi)容,那么只是講到竅決性的一句話:人生底色,都是白色作為底板,偶爾有個小黑點,這個是快樂的點,其實不然,它是痛苦的底色。對于這句話要有很深刻的了知。通過教理結合自身體會去體會它。如果說你溜過去的話。那么對這句話就理解不深刻。因此上師的竅決沒有融入我們、輔導員乃至新生的心里面去。沒有到他們心里面去的話。他們獲得法義不多,這樣的話從剛開始學佛就不會喜歡。如果剛開始就告訴他們?nèi)松咨褪?/p>
27、痛苦的。這是佛說的。別人問你為什么?(你回答)不用問為什么,佛說的就是對了,佛是一切智智,這樣也不可以。我們教證要有,理證也有,來自于自身現(xiàn)證,現(xiàn)量的證等等三量都是要有的。對于道友合理地提出問題:人生底色為什么是痛苦的?我們應該去合理的思考,不能夠一概而論,這就是教證。我覺得更多對于那些剛進來的新道友,那些非佛教徒剛剛轉入佛教徒還在徘徊階段當中,我們要告訴他,用理證來慢慢地引導他,而不是強加的把佛法的觀點灌輸給它。那么這樣是不好的,本來,佛法是純真理的,而且很多的善巧方便,很多的教證理證。但是一到我們手上全是教證了,而且教證記得還支離破碎的,這樣就不好了。我們要盡量地扮演一個很好的角色,什么角
28、色呢?佛教徒的角色,理性的一個佛教徒,一個正信的佛教徒。第二個問題說:人生底色是苦樂參半,有苦樂才是人生。那么對于這個問題,我剛剛分析了很多,那么你說苦樂參半。參半的那個快樂,它的底板就是痛苦的。只不過是因緣聚合的當下,你獲得了財富,獲得了美貌,獲得了你的地位而已。但是這個是和無常相伴隨的。因緣盡了之后,你必然會下墮的。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因,這個快樂的緣,快樂現(xiàn)前的這個果法只是暫時外緣現(xiàn)前的。有沒有一個恒常不變的因存在,你這個快樂永久地存在呢?那么為什么說永久地痛苦存在呢?從我們心苦的角度來講,它是變化無常的。比如說現(xiàn)在和大家一起討論法義,突然之間蚊子咬我了,或者突然停電了,
29、或者突然巨響,嚇了一跳,我突然嗔心就會起來。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的心量也難控制。是無常的一個法。更多的時候是不自主的,如果我們能自主我們的人生的話,那么人生就不可能是純苦了,就應該是純粹的快樂。每個道友都想主宰我們?nèi)松?。但是人生是自主的嗎?大家很清楚,根本就不能自主我們的人生。那么不能自主我們的人生。那么怎么能說人生就是絕對的快樂或者說是一半的快樂呢?那這個我們就不再多分析了。如果前面的基調已經(jīng)奠定,都證成的話,后面的苦樂參半啊,純樂無苦啊,苦少樂多,苦多樂少,不用一一例舉全部都能破完。接下來認清了人生的底色,上師在這個地方也是進一步講述這個問題。很多人他們所認為的,比如酒醉,去買酒醉之后的快
30、樂,有沒有呢?它是不可能的,因為他當時已經(jīng)是迷醉了。迷醉之后何來快樂?人清醒的時候都沒有快樂,迷醉之后怎么會有快樂?那是麻痹自己。故意逃避現(xiàn)實生活中的壓力。那么是暫時的一種麻痹的快樂而已。躲避壓力的快樂而已。其實清醒之后依然面臨自己的生活壓力、工作壓力。不可能會有快樂的。所以這個地方是清楚的。尤其酒醉之后,在那個地方,躺在地上,胡言亂語,這個時候,野狗都會來踩你,哪來快樂可言?連自尊都沒有了。所以這不算是真正的快樂。還有上師也說過,輪回當中不僅僅是快樂,不全是痛苦,也應該有一些快樂。這個地方上師也說過不否認名言當中,現(xiàn)象當中有暫時的無常的快樂。我們剛才也說了,我不否認,當你渴了之后,喝杯水,就
31、特別的快樂;在夏日炎炎之際,當下吹過來一陣涼風,感覺透心涼,這個是一種快樂,不否認。但這種快樂,剛才說了,它是需要緣聚合才會帶來的。是因為你的身體很熱了。你需要外緣吹來一陣涼風。那么這只是暫時緩解身體炎熱,火大過剩的痛苦,而呈現(xiàn)快樂的形態(tài)。其實是在減輕你炎熱的程度,呈現(xiàn)的一種現(xiàn)在稍微涼快一些了。比如說現(xiàn)在很熱。我對著一個空調,呼呼地吹,那么這時候感覺體溫下降了,所以快樂,其實身體本身存在這個熱量過高,有這樣的痛苦的逼迫,你才吹電風扇或者空調。但這個體溫有所下降之后,那么你感覺到的快樂,所以你這個快樂是你炎熱的痛苦逼惱之后,外緣上緩解的體溫下降之后導致的快樂,但還是苦的本性。當然我們在分析的時候
32、,也可以從無常的角度去分析。比如萬物的作者,這個萬物的作者到底是什么?是身呢?還是心呢?還是等等之類的。如果分析當中所有的因呢,會到無常來說。如果這個恒常不變的因,那么它必須是恒常不變的果。所以這些推理,大家應該很理性的去分析。那么上師所說,快樂就是一塊布上的小白點,這個小白點就是偶爾的點綴,不是人生的底色,換句話說,人的底色真的是痛苦的。是苦的,絕對沒有自相的快樂可言。這些話希望大家明白。當然感官的快樂啊,身體,肉體接收的快樂,那么這些的快樂,所有的快樂就是很膚淺的,通過緣來滿足的。如果說行不凈行一定是快樂可言的話,那么很多阿羅漢他們是修不凈觀的,確實厭惡身體不得了,看見女人的話就像尸體一樣
33、,死尸一樣的。那么他就不會產(chǎn)生這樣的觀感了。通過這個地方可以說明,所有的人通過身體的接觸一定是快樂的,或者說悅耳的聲音是快樂的,漂亮東西是快樂的,那是不一定的。所以大部分人認為是這樣的。但是這只是表明了暫時的很膚淺的帶來的快樂。這種快樂是有漏的。它隨之反應出來是煩惱,比如說兩個人吃飯,這頓每餐很美味,很開心。突然有一句話說的不愉快,那么可能馬上就生煩惱了。所以這個過程當中因為我執(zhí)時時刻刻存在的。而我就是痛苦之因。如果我執(zhí)是時時刻刻存在這個過程,只要你有一句話不滿我的心意,別看你請我吃飯,你替我買單,但是當下我就不開心的,這個人怎么這么不會說話呢?為什么說凡夫難取悅?在和朋友交往當中,可能朋友有
34、九分好,有一分好做不到,他就不滿,為什么?因為他有我執(zhí)。眾生都有我執(zhí)的,凡夫的我執(zhí)很難取悅。通過物質取悅她,她的貪心不斷增加。今天你送她100元錢,她覺得送少了,那給200元錢,給300元錢。跟一個我執(zhí)很重的凡夫交往,無論是用漂亮來取悅他,肉體去接觸他,悅耳心去取悅他是取悅不完的。他的我執(zhí)很難滿足。即便你今天滿足他,明天也很難滿足他,在這個過程當中你怎么能快樂呢?那么怎么可能說是有永恒不變的快樂呢?以上就能明白,真正的快樂到底是什么?咱們稍微想一下,剛剛我們已經(jīng)講到了痛苦的分類,接下來進一步分析了整個人生的底板,底色到底是什么?就像我們底片一樣,純黑的。那么這個過程中通過理證證成:即便有顯現(xiàn)的
35、快樂,也說明了快樂它是痛苦的原因。無論是從身體四大的角度,或者說我執(zhí)的角度,或者是無常的角度,它都是痛苦的。那么我們可以進一步思考一個問題。什么問題呢?萬法的作者到底是誰呢?一定要思考,快樂和痛苦的作者是什么?道友們或者想說,痛苦和快樂的作者應該是錢,錢有了我就快樂了。美宅,有了一個很好的房子,我覺得我們家一切的痛苦就解決了。孩子能夠很好的學習。還有很好的小天地的環(huán)境。然后老人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安置?,F(xiàn)在之所以一家人不快樂,我們住在一個破破爛爛的小房子里面。人和人之間沒有距離感,只要有個房子一切都解決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思考,當然學過基督教的人他會認為葬禮,我們一切的痛苦和快樂取決于上帝。那么學過
36、佛教的佛教徒,一切的痛苦和快樂起源于業(yè)。業(yè)呢,又起源于心。很多的觀點。那么這樣很多觀點當中,大家真的要思考快樂和痛苦的作者到底是什么呢?在這個地方一定要了知。首先叔本華所說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有些現(xiàn)代世間人的觀點是說我們的客觀世界是獨立于主觀世界的。這樣說對不對呢?我們來分析一下,現(xiàn)在我有一個電腦,這是個客觀世界,那主觀世界就是我,我的心。那么電腦的存在是通過什么來認知的?如果說是通過我的心來認知的。我的眼識來認知的。我的手去摸它,通過觸感去認知的。如果離開我這些識,那么請問這個電腦的存在,怎么能夠認為它一定存在呢?就你們今天麥上的道友有3000多號人,全國有13億人,有的道友沒上來,我怎么知道
37、沒上來呢?怎么能感知,我現(xiàn)在只能通過我的眼睛看見你們。菩提心園在,菩提心園了,我看到這些名字在上面的時候,我的眼識是看到了。我就是知道你是在的。那么沒看到的,對我來講就是不存在啊。對不對?肯定是這樣的。所以這個地方也是這樣,只要是能看到的。我識能見的,那么在我識能見到的,識顯現(xiàn)的就是存在的,識沒顯現(xiàn)的絕對不存在。因此所謂的客觀世界獨立于主觀世界這種說法可以嗎?絕對是不可以的。那么按照叔本華的說法是被感知的。那確實受到佛教的影響。存在是被感知的話,換句話說唯識的觀點會這樣講。所有的萬法,你看認知這個電腦也好,乃至于說我喊你的名字,還有就是對你身份的認可。對不對?都是來自于什么呢?來自于你的自我認
38、同。那么你的自我認同來自于你的識的認同。如果你的識不認同它,你怎么知道你的存在呢?所以大家就進一步明白,你的所有的苦和樂的作者唯一的是心。那么萬法的顯現(xiàn)就是心。這個大概應該明白:就是一切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那你的存在怎么來知道你是存在的?怎么能認定它存在?你和我的存在,乃至于萬事萬物的存在,必須要通過識來顯現(xiàn)。識不顯現(xiàn),但是識前為什么不顯現(xiàn)呢?電腦的存在是通過桌子來顯現(xiàn)它的存在嗎?桌子是個無情法。這個物質,那么物質怎么能認可電腦的存在呢?電腦也是物質。所有的存在就是通過我們的心我們所謂的心識來認可這個世界的。我的識前顯現(xiàn)了,它就存在,如果沒顯現(xiàn),它根本就不存在。所以在這個地方我們明白,所有的一
39、切的萬法的作者就是我們的心。那么如果說明白了苦樂的作者唯有自己的心的話,就有很重要的修行的觀點問題。什么問題呢?那么我們說是真正修行,真正的快樂和痛苦,依靠什么來產(chǎn)生,就是心來產(chǎn)生的。我住在很破爛的房子里依然會很快樂,因為我的心很愉悅。我住在非常漂亮豪華的房子里,但是我的心感覺很孤獨,那么感覺很痛苦。就在這個地方就會明白苦和樂一切的作者就是心。那么我們非常深刻的認知了這個道理,其推理方法我剛剛說到的明知因和俱緣定因,用的話是用叔本華的觀點。你們有境的識要用來去看這個東西。才能夠知道它的存在對不對?如果照相機,iPhone6,咔嚓拍照片了,拍出來了,在這iPhone6上呈現(xiàn)出了取的這個對鏡的時候
40、,這個對鏡被你的識所認可了,才會存在。如果iPhone6的相機沒有去取其他的對鏡,你怎么知道它是存在的呢?不可能吧,對不對?所以這個地方就能明白,懂了這個地方就會明白非常重要的道理。就和世間人的認知就不一樣。那么懂了這個地方之后,又明白我們所有的一些快樂痛苦就是通過心來現(xiàn)前就可以了。而不是拼命的去追求物質,那么物質極大的豐富的時候你認為就是快樂的,這是不可能。所以這個地方方面要明白。所以世界上沒有一個人能讓你痛苦。真的是這樣,敵人也不可能讓你痛苦。即便你感受身體的病痛也根本不可能能讓你痛苦,如果你的心不領略它,甚至你的心把這個苦轉為道用,都可以轉為樂的形態(tài)。那么這些種種的苦和樂都是這個心的作者
41、之后,就明白來調心來修心的問題。三、解除痛苦的方法接下來說第三個,就是解除痛苦的方法。因為剛剛說到了,世界上,所謂的痛苦和安樂除了我們的心之外,再沒有其他的作者,這些都是通過理證,剛剛說明過的。除了分別念假立的痛苦和安樂,沒有別的了。那么分別念假立的痛苦和安樂之后,我們的分別念又再一次繼續(xù)執(zhí)著苦和樂。就像夢里,我們遇到了怨敵。我不斷的去感受這個怨敵帶給我的嗔心的痛苦。那么同樣,如果我的心安樂了。即便我非常低賤。身份特別卑微,我特別貧窮,我一無所有,但是我依然一切都安樂;如果我心痛苦了,即便我住在非常好的房子里,有很多車,很多錢,但是我依然痛苦。所以心痛苦,這個時候吃美味,也感覺到不快樂,也是痛
42、苦的。舉個例子,你認為天倫之樂是快樂的。有一天那小孩得病先走了,你感受了白發(fā)人送黑發(fā)人的痛苦;有一天你的這個小孩,突然失蹤了,那你也會感受這個痛苦。所以當你的心痛苦的時候,你看到家,平?;氐郊?,想到一家人其樂融融,感到很幸福。但是你的小孩一旦被綁架了,沒有回到家里之前,每次回到家你心里面充滿了痛苦,不愿意目睹這樣的環(huán)境,曾經(jīng)這個家?guī)矶嗌俚目鞓?,現(xiàn)在這個家?guī)矶嗌俚耐纯?。那就說明什么問題?外境根本就沒變,家還是家,還是曾經(jīng)帶給你溫馨的家,依然在黃昏的時候會點燃一盞燈,然后燒好很好的飯菜會等著你,唯一的不同就是小孩沒了,但是你的心境全變了,菜還是以前的菜,味道還是以前的味道,家還是以前的家,房子
43、還是以前的房子,連柏樹都沒有變。但是你的內(nèi)心時刻感受,孩子丟了這種痛苦。美味不再美味,房子也不再溫暖,這個過程當中生什么問題?心痛苦一切就是痛苦,心安樂了一切都是安樂。那么懂了這個地方就很好辦了。我們來看一下解除痛苦的方法。首先我們從兩個方面來說:首先要找一下痛苦的因,第二個進一步來講一下解決痛苦的方法。尋找痛苦的因那么尋找痛苦的因是什么呢?世間人的認知痛苦源于期望首先從世間人的認知來說,世間人的認知第一個那位道友談到的,他說痛苦就是源于美好,其實痛苦的原因是源于期望,期望值過高了。當我的期望沒有得到滿足我就會失落。但是現(xiàn)階段,是中國大部分人產(chǎn)生痛苦的最大的原因??释J可,渴望贊嘆,渴望鼓勵,
44、從小我們就渴望父母親贊嘆我們是個漂亮的寶寶。上了小學之后渴望老師贊嘆我們是三好學生是個優(yōu)秀的班長。到了中學階段之后渴望考個很好的大學,到了大學之后渴望得到同學學生的認可,得到一段很好的愛情。上班之后渴望老板賞識、同事認可,不斷地工作升遷,加薪。一輩子都在渴望當中,希望當中。然后期望推動原動力。它不斷地得以完美,塑造自我,比如說我對你很認可,贊嘆,你很會創(chuàng)新,這種話不斷地鼓勵你,不斷地創(chuàng)新。在你的領域當中,不斷加薪,不斷升遷。這就是不斷地自我完善。但是就是這些渴望導致痛苦,有一天你不再被認可了,有一天你不再被贊嘆了,或者說有一天你江郎才盡了,不可能你一直異常地充滿了活力,或許有一天你不再寫出很好
45、的作品,你不再有很好的設計的時候你就會陷入深深地絕望當中。希望和失望是伴隨而來的。所以快樂和痛苦是觀待的。如果期望曾經(jīng)帶給你多少光環(huán),同樣失望也會帶給你多大的痛苦。痛苦來自于比較再來看痛苦來自于比較,那么很多人的痛苦,我曾經(jīng)的痛苦。那么痛苦來自于什么呢?來自于比較。或許我現(xiàn)在家庭蠻不錯,但是20年同學聚會的時候和同學們的交談當中發(fā)現(xiàn)我最糟糕的。我的老公最糟糕,我的孩子最糟糕,我的學校最糟糕,什么都是最糟糕的。一下子那種心的平衡就被打破了。其實以前沒參加20年聚會的時候還覺得蠻好的。后來參加聚會完之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混得比較差一點的,就有點難過了。這個來自于比較。痛苦都是別人帶來的那么有的人認為痛
46、苦是別人帶給他的。比如說一段失敗的婚姻。一個不和諧的家庭?;蛘哒f一個不講理的老板?;蛘咭粋€總挑刺的同事。全都是他們帶給我的。乃至于我昨天高考,高考了,我之所以考的分數(shù)沒考上北大,都是因為隔壁的鄰居打麻將。影響了小孩的休息而帶來的。全都是外面的環(huán)境造成的。很多人就是把痛苦的原因加介于外境,別人帶來的。痛苦來自于不安全感還有第四個,痛苦來自于不安全感。當威脅生命健康、名譽、財富、家庭、國家、社會、城市的因素出現(xiàn)的時候,比如地震、海嘯、歹徒、暴力等等,突然感覺痛苦了。比如說尼泊爾的地震出現(xiàn)的時候,這個世界上和社會上會出現(xiàn)可怕的不可抗拒的地震。一旦它出現(xiàn)的時候,家破人亡。那種安全感就會打破,這是痛苦。
47、痛苦的因運氣不太好第五個就是痛苦的因運氣不太好。同樣的大學畢業(yè)、同樣的在某個單位、他長相不及我,但是工資比我高。爬得比我快。是什么原因呢?我倒霉唄,運氣不好。其實這個運氣通過佛法來抉擇也蠻好解釋的。運氣是偶然的因素。那么萬事萬物是偶然因素產(chǎn)生的?還是必然因素?如果是偶然因素產(chǎn)生的,那就變成了我也應該好運,你也應該好運,因為偶然因素嘛。那么只有必然因素出現(xiàn),我必然好,你必然不好。為什么呢?是必定的因素,因為,我的因跟你的因是不同的。因為我這個因必定比你爬得快。如果是偶然的因素,運氣不太好的話,咱倆要么都好,要么都不好。不可能我比你好,你不如我好。這個是邏輯推理。如果說是偶然的因素說明他不需要一個
48、所謂的觀待的因,他是偶然因素,恰好碰到了就產(chǎn)生了。它是不需要任何因的。那么不需要任何因,咱倆都高遷、升遷,要么咱倆都被開除。那為什么你比我好呢?那就說明有個必然的因素,對不對?不可能是沒有因的。痛苦的因是人生失去了方向。再來看第六個,痛苦的因是說人生失去了方向。最近是不是自殺的挺多的。自閉癥和憂郁癥。為什么說人是需要方向?因為期望值過高,比如說我在大學還蠻不錯的,想不到我出來之后還不如一個沒考上大學高中都沒上的初中生的同學。他混的更好,現(xiàn)在是老總了,我在他下面任職,天天聽他吆喝,我就感覺人生特沒有意義,失去了方向了。曾經(jīng)的話,是壯志青年,理想滿滿?,F(xiàn)在的話越來越灰暗。這是表現(xiàn)在人生特別痛苦的時
49、候。別跟我談理想,得破裂了。得過且過,混日子等死這種心態(tài)。那么人一旦失去方向的話,確實很痛苦的。他已經(jīng)沒有奮斗的目標,這樣的人如同行尸走肉,很痛苦。痛苦的本質是對自己無能的一種憤怒還有第七種。我只是大概分析下吧,可能都不全,你們下來拋磚引玉,你們自己再討論。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來說是對自己無能的一種憤怒。這是一種比較深刻的認知。這種認知是反映到情緒和無所謂的外在的關聯(lián)。那么我們的這種憤怒的情緒,這種痛苦的憤怒是因為我自己太無能了,就是第一位道友談到的,對我期望值過高,我追求完美。那么如果我期望值過高,追求完美。我必定會導致,一旦我不完美的時候,一旦我江郎才盡的時候,我覺得我太無能了,我對無能甚至
50、有一種憤怒,這種憤怒就遷怒于家人,我會摔東西,我會打孩子,我會罵家人,甚至想自殺。為什么呢?因為我太無能,我怎么混的那么差,我同學混的那么好。所以這個痛苦就出現(xiàn)了。至于這個痛苦完全是因為一種需求和現(xiàn)實差距過大而產(chǎn)生的心理落差。所以好多的人是一時形態(tài)的巨人。他在自我領域中他是巨人,但是在別人的眼里他是個矮子。這是一種心理的落差而產(chǎn)生的痛苦。這種人我覺得比較多。尤其現(xiàn)實社會很多人讀了點書,有點文化,這個時候對自己期望值過高,從高中到大學設計了很多人生美好的藍圖。一旦生活不盡人意的時候就非常的痛苦。大概這七個原因,你們自己再想,我只是大概的羅列了一些,沒有再繼續(xù)講很多。佛法的認知總的來說,用佛法的觀
51、點進行涵蓋的話,其實痛苦的原因就一句話:妄想執(zhí)著。不管我們對曾經(jīng)的美好寄予太多的期望也好,現(xiàn)在希望破滅,這種心理落差就是妄想執(zhí)著;或者我和別人比較也好,或者我認為自己不如人也好,無能也好,全都是因為妄想執(zhí)著。因為對自我的貪執(zhí)和對自他的分別和攀比。這個時候我對財富又妄想得到,美貌又妄想得到,但是又長的奇丑無比,甚至比較中庸,身材又不高大,這個時候我產(chǎn)生的失落感。全都是因為妄想執(zhí)著而來。是佛教里面講到的最根本的原因。妄想執(zhí)著的心也就是萬法的作者,苦和樂的作者,也是輪回的作者。人們解除痛苦的不同方法那么這個妄想執(zhí)著的分別心如何來解除它呢?接下來我們來說解除痛苦的不同方法。解除痛苦的不同方法上師在這個
52、地方給我們講了兩種:一、世間的方法;二、出世間的方法。世間的方法也有兩種:第一類的世間方法和中等的世間方法。出世間的方法有七種。希望大家把這七個方法要牢牢記住。甚至有懷疑的話,我就覺得尤其上次學的開示,大學的開示錄20多本,還有離幸福很近。很希望大家有一些不同的觀點和認知提出來,如果方便的話,我這邊有一個公開的郵箱,在我們幸福很近的輔導過程中,大家也可以說待會我問一下再告訴大家,這樣你們有一些對痛苦不同方法的認知都可以進行交流,以及一些佛教的觀點你不認可也可以進行交流。因為畢竟我們的時間比較短,晚上的時間就兩個小時。可能很多不能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蛟S你還有一些不能說的痛苦,如果方便的話,你可以
53、發(fā)過來,我談不上是心理咨詢師,但是可以看看你的痛苦,如果方便的話,也可以給你回一下。1、低劣的世間方法解除痛苦的不同方法中,第一類世間的方法是什么呢?我們要承接前面剛剛講到的由于自己期望值過高,看到自己的無能而帶來的憤怒的痛苦。這種痛苦等等之類的,還有一種比較的痛苦,或者第三者插足破裂的婚姻等等的痛苦,這些方法有哪些呢?第一類的世間方法上師老人家提到這一句。通過上師的開示,不難發(fā)現(xiàn),是一種通過酗酒抽煙吸毒邪淫,貪嗔癡的方式。那么第一類的世間方法我進一步解讀在困難當中看到自己的失敗。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改變一切,壓力也特別大,老板也特別難溝通,同事特難相處,自己能力又不夠,發(fā)現(xiàn)自己很難改變這一切的時候,
54、只有用其他的事情來分散。自己對困境的注意力,轉移注意力,并且適度逃避解決問題,避免做出決定性的選擇,自甘懦弱,漸漸的變得越來越麻木,把痛苦和麻煩視為一種無物。那就視他為不存在唄,這個不存在還不是佛教的一種空性,完全是麻痹自己,自己阿Q的心理面對一切,麻醉自己,消極應對,發(fā)泄痛苦來傷害他人等等。這是最下劣的。這個下劣體現(xiàn)在對痛苦于事無補,完全是在轉嫁痛苦。比如說通過酗酒,麻醉自己神經(jīng)。暫時的今晚我不痛苦了,抽煙或者吸毒,吸毒那種飄飄然的快感,感官得到極大的快樂的同時,暫時忘卻痛苦,還有邪淫的方式,就是說通過轉移暫時帶來樂。比如說酗酒,抽煙吸毒和邪淫,暫時會帶來一種身體的感官的刺激,一種特別低劣的
55、樂,這是對樂的定義不同。那么這種樂的話或者說唱卡拉Ok打麻將賭博花天酒地,認為是快樂,暫時來麻醉自己,讓自己忘掉,轉移。其實甚至上師講到把別人殺了,比如說因為失戀,以殺人取樂?;蛘甙l(fā)泄,在山谷里面大喊大叫。這些都是一種消極應對,傷害他人的方式,麻木的方式。這樣的游戲人生絕對是不可以的。因為你醒過來之后你還得面對你漫長的人生。少說得有五六十年。吸毒之后你還要不吸毒,不吸毒的痛苦你如何面對?2、中等的世間方法第二個中等的方法。有三種情況:第一堅定的信念。比較有智慧、高尚情操的人堅信自己,我能抗的過去。比如韓信的胯下之辱,為了東山再起,擁有堅定的信念,等著我再來,王者的風范,我會再來的,我不怕的,這
56、次輸就輸了,但是幾年之后我們再見。他有非常堅定的信念。這個堅定的信念并非指得是佛法的信仰,我堅信自己一定,能夠超越我的缺陷,我一定會再次回到這個崗位,再次獲得勝利,這種人是比較自信的人。第二個方法是提升自己的能力。人生既然如此,我就提升自己的能力。如何提升能力呢?我之所以不升遷,那肯定是因為我的能力太差了,溝通能力,社交能力太差了。這個時候我提高我的業(yè)務能力,正視困境,正視自身,意識到困難是一種生命過程。把困難當做磨練。通過面對困境磨練來提升自己的意志力,讓自己能夠從心里狀態(tài)到實際能力都能夠得到增強。使自己能夠解決問題,化解危機。基本上根除痛苦的根源。這個也蠻值得贊嘆的。就是說自己不得以升遷,
57、他不怪外在,不說老板不賞識他,也不怪同事在擠兌他,而是我能力有些差吧,那沒關系,我就提高自身的能力,我說話辦事不行那就加強能力就好了。這個也是蠻積極的,也值得贊嘆。第三個方法,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認識到困難不可避免,以及自身的弱點和缺點,承認自己的軟弱和卑微。我就這么糟糕,我是很卑微的,但是沒關系。我可以采用順其自然的方式。樂觀、淡然的面對困境,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努力對自身的處境做出改變。這第三種情況,前兩種都是需要自信比較強的人。后面一種也不錯,他也在調整自己。只不過在過程當中,他提高能力的同時用一種淡然的態(tài)度。這三種都是比較可取的,但不管如何,這三種方法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什么?我們來
58、對比一下。這三種方法都不錯的,是一般的哲學人、有智慧的人?;蛘哒f學過一些人際交往等等之類,這些人他可能會這樣去處理。但是很多人都是選擇比較低劣的。但是這三種方法基本可取的過程當中,以佛教的眼光看起來。是不是能夠治根本呢?不能夠。為什么不能夠治根本?我們來以理看待。輪回的因是我執(zhí)(這個地方我們可能還沒接觸輪回的概念。輪回就是輪轉不息。我們不說三界。每個信念就像輪子一樣一念接一念就叫輪回。),也就是執(zhí)為我的第六意識,而執(zhí)為我的第六意識就是眾生無始以來執(zhí)著我的存在。像孩子剛生下來的話,他就感覺是自我存在的。在他哭的過程當中,尋找媽媽的母乳和溫暖的懷抱的時候,他得到一種安全。這種安全感就來自于對自我的
59、恐懼,就是自我的失落,也就是我執(zhí),強烈的自我的意識。依靠強烈的自我的意識的推動就會造業(yè)。業(yè)有三種:善業(yè)惡業(yè)和無記業(yè)。為什么會造業(yè)呢?因為人有了自我的第六意識,他肯定會有行動的。之后所有的行為歸納起來就不外乎這三種:善和惡還有無記的。如果是善業(yè)的話,頂多是隨福德分善。為什么呢?因為是依靠自我的意識推動,比如說我要自我完善。我要高遷,我要為家人謀求更大的福利,我要掙更多的錢,給家里買更大的房子。那么我會很努力的工作,甚至我會努力的做慈善,我會幫助別人的事情。那么這些都叫隨福德分善法,因為他是在強烈的我執(zhí)的推動下來造作的善法。我們會在利波爾地震的時候募捐給他們,我們會當別人陷入無助的時候會伸出援助之
60、手。那些善法都會有的,但是都是在自我的意識過程當中推動不傷害你的自我,你會這么去做,叫善業(yè)。如果反過來說傷害了你的自我,你就會造惡、發(fā)脾氣、打人罵人。造惡業(yè)。隨順我執(zhí)的時候就會發(fā)一點善心幫助眾生。不隨順我執(zhí)的時候就是惡業(yè),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殺人罵人打人全都是因為和我不相應了,看不慣別人我就把他殺了。他罵我一句我就把他殺了。這全都是因為緣我而來的,這就是惡業(yè)。還有無計業(yè)。跟我也不太相干,你對我不太好也不太壞那就無所謂了。所以這三種業(yè)。任何的行為,任何的萬事萬物肯定會帶來后果。不可能莫名其妙消失,沒有果法的。這個善業(yè)產(chǎn)生了,比如布施供養(yǎng)尼泊爾的地震,肯定有個行為,這個行為肯定會導致一個果法。就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撫順師范高等??茖W校單招職業(yè)技能測試題庫帶答案
- 第六單元《智取生辰綱》施耐庵教學設計-2023-2024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標簽標題
- 二年級數(shù)學北師大版上冊第八單元《8.3買球》教學設計教案2
- 全國清華大學版信息技術九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9課《系統(tǒng)集成-菜單編輯》教學設計
- 第14課《背影》教學設計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
- 2024六安市大數(shù)據(jù)公司公開招聘工作人員1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至2030年中國氣動隔絕門數(shù)據(jù)監(jiān)測研究報告
- -粵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一 6.1認識人工智能 教學設計
- 山東省部分示范校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摸底檢測(零診)地理試題(解析版)
- 2025年貴州機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題庫及答案一套
- 人教版高一下英語單詞表
- 2025年中國遠洋海運集團限公司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應限公司招聘26人高頻重點模擬試卷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春季學期各周國旗下講話安排表+2024-2025學年度第二學期主題班會安排表
- 汽車電腦故障解碼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評審方案設計2025年發(fā)改委標準
- 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
- 《幼兒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教案-單元1 幼兒教育政策與法規(guī)
- 【語文】第23課《“蛟龍”探?!氛n件 2024-2025學年統(tǒng)編版語文七年級下冊
- 藥品專業(yè)知識培訓考試試題5
- 五年級下冊勞動《日常收納》課件
- 2024年決戰(zhàn)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培優(yōu)b卷)
- 《現(xiàn)代企業(yè)管理學》本科教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