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行為和意義_第1頁
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行為和意義_第2頁
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行為和意義_第3頁
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行為和意義_第4頁
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行為和意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行為和意義“當每一個人企圖盡可能地使用他的資本去支持本國工業(yè),從而引導那種工業(yè)使它的產(chǎn)品可能有最大的價值時,每一個人必然要為使社會的每年收入盡可能大而勞動。的確,他一般既無心要去促進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對之正在促進多少。他寧愿支持本國工業(yè)而不支持外國工業(yè),只是想要確保他自己的安全;他指導這種工業(yè)去使其產(chǎn)品能具有最大的價值,只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像在許多其他場合一樣,他這樣做了他自己的利益,也像在許多其他場合一樣,他這樣做只是被一只看不見的手引導著,去促進一個并不是出自他本心的目的?!保▏徽?,第4卷,第456頁)“看不見的手”能做好每一件事嗎?洋垃圾影響健康城市道路、路燈、

2、街心公園國防建設、貧富分化化工廠、汽車廢氣污染一、市場機制的局限性“市場效率的兩大限制:市場失靈和不能被接受的收入分配?!彼_繆爾森:經(jīng)濟學(第十六版)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指在有些情況下僅僅依靠價格調節(jié)并不能實現(xiàn)資源配置最優(yōu)。市場失靈產(chǎn)生于公共物品、外部性與壟斷。市場機制本身在某些場合下并不能導致資源有效配置的結果。不能接受的收入分配即使市場是有效率的,它也可能帶來社會所不能接受的收入分配結果貧富懸殊。廣義的市場失靈將不能接受的收入分配也包括在內(nèi)。二、市場失靈的主要表現(xiàn)市場存在著壟斷或不完全競爭,阻礙要素自由流動,降低資源配置效率,使其并不總是產(chǎn)生最有效的結果 。市場行為的外部性

3、無法由市場本身解決,可能產(chǎn)生負面的外溢效果。市場機制不能保證公共物品的供給。市場信息的不完全性或不對稱性所導致的經(jīng)濟中的不確定性。市場所導致的收入分配后果在政治上或道義上無法接受。三、政府干預的必要性第一節(jié) 市場失靈與政府干預一、公共物品(一)公共物品與私人物品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每單位物品只能由一個人消費的物品與勞務純粹公共物品pure public goods:每個人的消費不會導致別人對該物品的消費減少的物品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特點:競爭性 排他性純粹公共物品pure public goods:特點:非競爭性 非排他性混合物品(準公共物品)Mixed goo

4、ds私人物品冰淇淋蛋卷衣服擁擠的收費道路共有資源海洋的魚環(huán)境擁擠的不收費道路公共物品國防知識不擁擠的不收費道路自然壟斷消防有線電視不擁擠的收費道路競爭性?是 否是排他性? 否競爭性:在資源既定的條件下,如果某種物品被一個人消費以后,使其他消費者的可用量減少,就說明這種物品具有競爭性即每多提供一件或一種私人物品,都要增加生產(chǎn)成本,因而競爭性是私人物品的一個特征。排他性:人們必須對一種商品支付價格方可消費,只有付費方能消費,不付費就不能消費某個消費者在購買并得到一種商品的消費權之后,就可以把其他消費者排斥在獲得該商品的利益之外,私人產(chǎn)品在使用上具有排他性 準公共物品國防環(huán)境保護養(yǎng)老金失業(yè)補助金融服

5、務郵政服務公共物品=政府提供的物品公共物品的上訴特征主要來自公共物品的不可分性,也稱“非分割性”。既然公共物品是不可分的,它就無法像私人物品那樣,實現(xiàn)誰付錢誰消費的原則,只好讓那些沒有承擔成本的人也從中收益。經(jīng)濟學上把這種現(xiàn)象叫做“免費搭車”,或者“搭便車”公共物品的免費便車(二)公共物品的最優(yōu)數(shù)量在私人物品場合,最優(yōu)標準是每個消費者的邊際收益與邊際成本相等在公共物品場合,最優(yōu)標準是每個消費者的邊際收益只和與邊際成本相等 PDQD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社會成員越多,社會提供的公共物品就越低于最佳數(shù)量。任何一個社會都會鼓勵公民多為社會做貢獻來提供公共物品,但這是很有限的。因此,政府必須干預,以便于盡

6、量保障提供適當數(shù)量的公共物品。公共選擇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可行的社會狀態(tài)之間的選擇,公共選擇的一個重要方式是投票表決。投票表決的過程實際上可以理解為顯示社會偏好的過程,最后達到有限資源的最優(yōu)配置。TR TC有效率的free rider收費問題? 解決辦法:5萬居民 X 2元稅收/人 = 10萬元 Eg:焰火晚會 總收益:5萬居民 X 10元評價/人 = 50萬元 總成本:10萬元 (三)公共物品與公共選擇如果至少有一人認為A優(yōu)(或劣)于B,而沒有人認為A劣(或優(yōu))于B,則從社會的觀點看,也有A優(yōu)(或劣)于B。如果兩人都認為A與 B無差異,則從社會的觀點看,也有A與B無差異。帕累托標準帕累托最優(yōu)1.

7、帕累托最優(yōu):也稱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改善:指資源分配的一種狀態(tài),在不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情況下,而不可能再使人的處境變好。帕累托改進:指一種變化,在沒有使任何人境況變壞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個人變得更好。如果一個經(jīng)濟體不是帕累托最優(yōu),則存在一些人可以在不使其他人的境況變壞的情況下使自己的境況變好的情形。普遍認為這樣低效的產(chǎn)出的情況是需要避免的,因此帕累托最優(yōu)是評價一個經(jīng)濟體和政治方針的非常重要的標準。民主選擇的原則和困難:1、一致性原則缺陷:首先,摸索尋找對每個人都適宜的點可能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其次,一致性通過規(guī)則可能會助長對策性行為??偝杀驹诩w成員之間進行分攤,并讓全體成員就公共物品的數(shù)量進行公共

8、選擇,使每個成員承擔的費用與該成員對公共物品的真實評價相符合,每個成員所愿意支付的費用總和正好等于生產(chǎn)公共物品的總成本。在利潤為零的約束條件下,使公共物品的收費采取與每個消費者的需求強度有關的方案,即針對每個消費者對公共物品的真實評價,分別收取各自不同的價格。若消費者評價高 ,收取的費用就高;若評價低,收取的費用就低。林達爾均衡,1919年2、多數(shù)通過規(guī)則缺陷:首先,單個參與者的選擇在多數(shù)投票規(guī)則下可能被忽略其次,它會助長投票者不重視選舉權的行為,甚至放棄選舉權3、投票悖論投票悖論指的是在通過“多數(shù)原則”實現(xiàn)個人選擇到集體選擇的轉換過程中所遇到的障礙或非傳遞性,這是阿羅的不可能定理衍生出的難題

9、。公共選擇理論對投票行為的研究假設投票是那些其福利受到投票結果影響的人們進行的,投票行為的作用是將個人偏好轉化為社會偏好。在多數(shù)投票原則下,可能沒有穩(wěn)定一致的結果。阿羅不可能定理斯坦福大學教授肯尼思阿羅(KArrow) 發(fā)現(xiàn):當至少有三名候選人和兩位選民時,不存在滿足阿羅定理的選舉規(guī)則。也即“阿羅不可能定理”。阿羅不可能定理:依靠簡單多數(shù)的投票原則,要在各種個人偏好中選擇出共同一致的順序,是不可能的。阿羅不可能定理源自孔多塞的“投票悖論”,早在十八世紀法國思想家孔多賽就提出了著名的“投票悖論”:假設甲乙丙三人,面對ABC三個備選方案,有如圖的偏好排序。 甲(a b c) 乙(b c a) 丙(

10、c a b) 注:甲(a b c)代表甲偏好a勝于b,又偏好b勝于c。若取“a”、“b”對決,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 b ) 乙(b a ) 丙(a b ) 社會次序偏好為(a b ) 若取“b”、“c”對決,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b c ) 乙(b c ) 丙(c b ) 社會次序偏好為(b c )若取“a”、“c”對決,那么按照偏好次序排列如下: 甲(a c ) 乙(c a ) 丙(c a ) 社會次序偏好為(c a ) 于是我們得到三個社會偏好次序(a b )、(b c )、(c a ),其投票結果顯示“社會偏好”有如下事實:社會偏好a勝于b、偏好b勝于c、偏好c勝

11、于a。顯而易見,這種所謂的“社會偏好次序”包含有內(nèi)在的矛盾,即社會偏好a勝于c,而又認為a不如c!所以按照投票的大多數(shù)規(guī)則,不能得出合理的社會偏好次序。波德表決方法它要求各選舉者對備選方案以序數(shù)表明優(yōu)先順序,然后把全部投票人的優(yōu)先順序加起來得到某一特定備選方案的優(yōu)先序數(shù)總和,這個數(shù)就稱為波德數(shù)。波德數(shù)越大,表明其優(yōu)先順序越靠后,人民對它的偏好越不強。 方案投票人XYZWA1234B4123C3421波德數(shù)8778波德表決法應用我們在決策時,常常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以此顯示民主。但如上圖:如果您是一個100人的集體負責人。需要您做出一個決策,該決策通過,這100人中某個特定的人會獲得200元收益,同時

12、給其他99人各帶來1元的損失。如果民主投票,結果一定是“99票反對,1票贊成”,即無法通過。 這個結果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是很正常的。但從福利經(jīng)濟學的角度看,決策通過會給群體增加200元福利,抵消掉99元的損失,還有101元的凈福利。若決策不通過,凈福利為0 。這就是公共決策經(jīng)濟學中“投票悖論”之一:使用“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民主投票辦法,其結果可能會帶來凈福利的損失?;氖彽臑╊^地,分散在農(nóng)戶手中,幾乎沒有收成。后來,由鄉(xiāng)里全部收回,交給一個養(yǎng)蟹專業(yè)戶承包,并給農(nóng)戶沒畝100元的補償。農(nóng)戶很高興。3年后,養(yǎng)蟹人開始賺大錢,農(nóng)戶眼紅了,不顧自己不懂技術,也不管合同期是10年,提出收回灘頭地。鄉(xiāng)長想出的辦

13、法是: 灘頭地繼續(xù)讓養(yǎng)蟹人承包,同時每年每畝地的補償增加到150元,農(nóng)戶不得再要求修改合同。這樣的結局是皆大歡喜。 分析一下,當農(nóng)戶提出解約時,如果用民主投票,得到通常類似前面的“99:1”的結果,最終農(nóng)戶雖然拿回了灘頭地,但受益還是回歸到零,養(yǎng)蟹人也一樣。鄉(xiāng)長提供的方案,符合了兩位經(jīng)濟學家提出的標準:1、“??怂箻藴省比绻粋€方案出臺,在受益與損失想抵后,整體上仍能促進國家福利,那么決策者就應該想辦法讓這個方案通過。2、“卡爾多標準”任何一個方案要被通過,方案的受益者都要給方案通過后的受損者足夠的補償。那么,多少才合適呢? 回到開頭的100人的案例,如果決策通過,受益的人獲得200元,如果他

14、只給每個人1元的補償,大家會覺得自己被利用了,認為不公平,會脫口而出:憑什么?! 所以,此時,受益者不是拿出99元來補償其他人,而是至少元(平均每人補償元)。這樣其他99人可凈得的元,讓他們促使方案通過。而受益者,扣除元,依然有凈受益元,可謂多贏。 替別人做主的民主一些重要的公共物品,由政府提供的方法來解決。Eg:國防建設 基礎研究 消除貧困計劃 燈塔 “三峽工程”真正的總收益和總成本是多少?問題成本收益分析:估算該項目對整體社會而言的總成本和總收益但事實上,免費使用使人們難以判斷價格!Eg:三峽工程二、外部性外部性externality某種經(jīng)濟交易產(chǎn)生的成本或利益,落在第三方身上(由第三方承

15、擔)而交易者并沒有考慮到。Eg:外部性外部成本化工廠化工產(chǎn)品買方負外部性: Eg.汽車廢氣、工廠污染、噪音正外部性: Eg.修復歷史建筑、新技術、教育污染環(huán)境,居民健康受損火車與麥田負外部性: Eg.汽車廢氣、工廠污染、噪音化工產(chǎn)品交易量價格社會成本私人成本私人需求均衡最適污染成本最適量市場量新技術交易量價格私人成本社會成本私人需求均衡最適技術溢出效應的價值最適量市場量正外部性: Eg.修復歷史建筑、新技術、教育外部性的解決辦法無論是外部經(jīng)濟、外部不經(jīng)濟都會引起市場失靈,會造成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不一致,導致資源的不當配置。糾正外部性的方法 :1.征稅和補貼;2.外部影響

16、內(nèi)部化; 3.產(chǎn)權規(guī)定; 可交易的排污證制度:是有環(huán)保部門確定一個城市或地區(qū)的總體排污標準, 然后向污染企業(yè)發(fā)放(或拍賣)排污正。排污證可以在市場上 進行交易。例如:某城市確定可吸入顆粒物的排放總量為20噸,然后向兩個排污的鋼 鐵廠和化工廠各發(fā)放10噸的排污證。 排污成本 按10噸排污標準計算的排污成本鋼鐵廠: 2 萬元/噸化工廠: 1 萬元/噸總成本:20萬元10萬元30萬元但他們之間交易排污證時:鋼鐵廠向化工廠購買10噸排污證,價格為:萬元 /噸,鋼鐵廠多排出多少噸污染?10噸鋼鐵廠購買排污證費用為?15萬元鋼鐵廠節(jié)約排污費?5萬元化工廠支付治理污染費?10萬元,多得收入5萬元。排污總量沒

17、變,雙方各得5萬元。三、壟斷市場機制作用的發(fā)揮,是以充分的市場競爭為前提條件的。然而,在一些部門和行業(yè)中,由于生產(chǎn)的物質技術條件、人為因素及自然條件等種種原因而存在著壟斷,致使市場的配置功能和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得以有效發(fā)揮。壟斷使社會福利受到損害。 壟斷與政府管制政府對壟斷的消除一般用以下三種方法:1.價格管制,就是政府控制壟斷者產(chǎn)品的價格。2.實施反壟斷法,對違法的壟斷企業(yè)進行行政懲罰或法律制裁。3.實施國有化政策,對壟斷性企業(yè)實行國有,由政府經(jīng)營。四、不對稱信息造成信息不對稱的原因:(1)認識能力有限(2)掌握信息的成本高(3)信息的特殊性(4)自利傾向華爾街華爾街2-金錢永不眠不確定性

18、:指出現(xiàn)一種以上的情況,但我們并不知道是哪一種的狀態(tài)。風險可以用概率來說明。例:某人購買某種股票共支出100萬元。獲得20%紅利的概率為,獲得10%紅利的概率為,無紅利的概率為0.2.則:預期收益= (1000.2) 0.4+ (1000.1) 0.4+ (1000) 0.2=12萬元1、不確定性與風險人們對風險的態(tài)度:喜愛風險、厭惡風險、風險中性保險業(yè)為人們回避風險服務。保險業(yè)存在是因為風險有概率以汽車保險為例:如果根據(jù)歷史資料統(tǒng)計,每個人發(fā)生車禍的風險為,沒有車禍的風險為0.9.如果一個汽車的價值為10萬元,在有車禍風險的情況下,這10萬元財產(chǎn)的未來預期值為: 10萬元0.9+00.1=9

19、萬元 這時,車主為保證無風險,即使發(fā)生車禍也有10萬元的財產(chǎn),他愿意支付1萬元的保險費。 保險公司按照10%的車禍概率,每100萬元賠付10萬元,這樣,每100個人保險,每人付1萬元,共收保費100萬元。為100個人中的10個人每人付10萬保費,共100萬。 保險公司就可以維持下去。 人們?yōu)椴皇芨鄵p失,愿意出個更多的保費。 逆向選擇:指買賣雙方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差的商品必將把好的商品驅逐出市場信息不對稱:就是雙方擁有的信息數(shù)量與質量不同。信息公開信息私人信息2、信息不對稱與逆向選擇二手車市場的逆向選擇1、網(wǎng)絡購物存在逆向選擇嗎?2、富人常常擔心別人為了他們的錢而同他們結婚,去尋找一個自己

20、了解的女人,這是逆向選擇的問題嗎? 信息不對稱一方做出了損害自己利益的行為3、信息不對稱與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 “道德風險可定義為:從事經(jīng)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時作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動。道德風險存在于下列情況:由于不確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限制的合同使負有責任的經(jīng)濟行為者不能承擔全部損失(或利益),因而他們不承受他們的行動的全部后果,同樣地,也不享有行動的所有好處?!毙屡翣柛窭追蚪?jīng)濟學大詞典“道德風險”辭條 Y. 科托威茨 (Y. Kotowitz) 著,張曉慧 譯 王傳綸 校道德風險與保險公司 “道德風險也是和信息不對稱相聯(lián)系的問題。如果存在完全信息,保險公司可

21、以免費獲得承保人行為所有信息,并準確判斷由于承保人行為不當造成的事故,便可能即時調整不同行為承保人需要支付的保險費水平。正是由于存在不對稱信息,保險公司難以準確地監(jiān)督承保人行為變化,才會廣泛發(fā)生道德風險問題?!北本┐髮W中國經(jīng)濟研究中心盧鋒:經(jīng)濟學原理第11講信息不對稱、外部性與產(chǎn)權4、應對信息不對稱的辦法針對逆向選擇賣方應對方法:信號顯示實行“三包”;證書;聲譽買方應對方法:過濾篩選(銀行在發(fā)放信用卡前要求申請人提供收入證明。人壽保險公司在提供保險服務前,要求申請人提供體檢證明)第三方應對:評估和管制(股票市場關于上市公司必須定期如實公布企業(yè)經(jīng)營、財務、業(yè)績方面信息的監(jiān)管措施;出租汽車市場上要

22、求出租車統(tǒng)一配備里程和價格計量裝置的監(jiān)管措施)針對道德風險動機兼容性機制設計(制度設計) 共擔損失;激勵相容(如股票期權);合同保險公司抑制道德風險的條款:凡事故發(fā)生時,被保人自己先承擔一定數(shù)量金額之內(nèi)的損失,超過部分由保險公司賠付。政府管制:強制性信息公開制度。對虛假廣告、虛假信息的懲罰。五、政府的作用1、制定規(guī)則,并維護其運行2、保持經(jīng)濟穩(wěn)定增長3、影響資源配置,提高效率4、調節(jié)收入分配由于選民的無知和信息不對稱及現(xiàn)代的民主并不能直接表達選民的意愿。政府的決策并不一定符合整個社會利益 政府失靈:指用政府取代市場并不能保證消除市場失靈,實現(xiàn)資源配置最優(yōu)化。第二節(jié) 政府失靈1.什么是政府失靈市

23、場失靈為政府干預提供了基本依據(jù),但是,政府干預也同樣存在著“政府失靈”的可能性。用政府取代市場并不能保證消除市場失靈、實現(xiàn)資源配置最優(yōu)化,由于政府引起的資源配置失誤就稱為政府失靈。2.政府失靈的表現(xiàn)無效干預:即政府宏觀調控的范圍和力度不足或方式選擇失當,不能夠彌補“市場失靈”維持市場機制正常運行的合理需要。過度干預:即政府干預的范圍和力度,超過了彌補“市場失靈”和維持市場機制正常運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預的方向不對路,形式選擇失當。中國藥監(jiān)局和美國FDA衛(wèi)生部門管救人還是管殺人導致政府失靈的根源是什么?(一)政府機構有可能謀求內(nèi)部私利而非公共利益。(二)政府某些干預行為的效率較低,有些政府干預還具有壟斷性。近年來,時有媒體報道,一些地方政府以幫助農(nóng)民脫貧致富為由,強迫農(nóng)民種植煙葉、甘蔗等經(jīng)濟作物,農(nóng)民不從,地方政府則強行拔掉農(nóng)民的禾苗,毀掉良田,甚至用暴力手段對付農(nóng)民。美國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了大規(guī)模的放松管制的改革,據(jù)了解,放松管制改革每年大約為美國帶來358億到462億美元的收益。以航運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