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記憶中目標信息的即時性通達_第1頁
長時記憶中目標信息的即時性通達_第2頁
長時記憶中目標信息的即時性通達_第3頁
長時記憶中目標信息的即時性通達_第4頁
長時記憶中目標信息的即時性通達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長時記憶中目標信息的即時性通達X5英 莫雷XX(華南師范大學心理應用研究中心,廣州,510631)摘 要 采用移動窗口技術和探測詞再認技術,探討文本閱讀過程中長時記憶中 目標信息的即時性通達。實驗1探討當原目標尚未實現(xiàn),新目標處于活躍狀態(tài),進入長時記憶的未實現(xiàn)的原目標是否對當前閱 讀產(chǎn)生影響。實驗2探討當原目標已經(jīng)實現(xiàn),新目標處于活躍狀態(tài),進入長時記憶的已實現(xiàn)的原目標是否對當前閱讀產(chǎn)生影響。 本實驗結果初步證明,在含有目標信息的文本閱讀中,未實現(xiàn)的原目標信息和已實現(xiàn)的目標信息都處于活躍狀態(tài),一旦出現(xiàn)與 原目標焦點有關的信息,就會被通達與當前的信息進行整合,只是已實現(xiàn)的目標信息比未實現(xiàn)的目標信息

2、通達的程度低。 關鍵詞:文本閱讀目標信息即時通達焦點1 問題與目的文本閱讀研究進入20世紀90年代關注的中心問題是情境模型的建構1 。有關情境模型的建構的 一個基本觀點是讀者在時間和空間上追隨主人公并 監(jiān)控他們的行為2,3 ,為了理解主人公的行為,讀者 必須理解主人公的行為是怎樣滿足他們的目標的4,5 ,因為記敘文的情節(jié)一般都會描述主人公從事 的一系列行為以及這些行為最終指向的目標6 。有 大量的證據(jù)表明主人公的目標在閱讀理解中有較高的通達性5,7 。例如Suh & Trabasso5 的實驗故事 之一描述一個叫Betty的女孩,在母親生日來臨之際 考慮送母親一件禮物(目標),去百貨商店沒有買

3、到 合適的禮物(目標未實現(xiàn)版本)或已經(jīng)買到合適的禮 物(目標實現(xiàn)版本)之后,看見好朋友在織毛衣,她也 開始織毛衣,如果這時出現(xiàn)探測問題“Betty想送母 親一件禮物嗎?”,讀者在目標未實現(xiàn)版本中對該問 題的反應快于目標實現(xiàn)版本,表明未實現(xiàn)的目標比 實現(xiàn)的目標更容易被通達。Suh和Trabasso (1993)的研究是有價值的,然 而,有兩個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第一,該研究表明未實現(xiàn)的目標比已實現(xiàn)的目標更容易被通達。但還沒有探討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目標是 否完全處于惰化狀態(tài),不對當前的閱讀產(chǎn)生任何影 響。第二,該研究使用了探測問題反應時間作為因 變量指標,從測量方法的即時性上,它不如探測詞技 術。用即時性

4、低的探測方法探討閱讀過程中信息的 即時加工問題說服力不夠強?;谏鲜鰞牲c分析, 本研究準備用探測詞再認反應時做因變量指標,對 進入長時記憶中的目標信息的通達性進行系統(tǒng)研 究。2 實驗1211 目的探討在含有目標信息的文本閱讀中,當原目標尚未實現(xiàn),新目標處于活躍狀態(tài),進入長時記憶的未實現(xiàn)的原目標是否對當前閱讀信息的整合產(chǎn)生影響。21 2 方法21 211 被試從華南師范大學二年級本科生的志愿參加者中選出64名被試,男女各半。21212 材料2121211實驗材料的編寫除了兩篇故事來自Suh & Trabasso (1993)夕卜,按照Suh & Trabasso (1993)實驗故事的編寫規(guī)則自

5、編了28篇故事,每篇故事分目標實現(xiàn)版本與目標未實現(xiàn)版本兩種,結構都是:介紹部分-目標部分-目標 實現(xiàn)情況:未實現(xiàn)/實現(xiàn)-新目標部分-結尾部分。 下面是閱讀文本的一個樣例。2121212實驗材料的篩選為保證目標未實現(xiàn)條件下目標與目標行為的相關性高于目標實現(xiàn)條件,我們對30篇故事進行了篩選。26名不參加正式實驗的大學二年級學生參加了篩選實驗??紤]到閱讀故事數(shù)量大,實驗分兩次進行。每次實驗時發(fā)給每位學生一本小冊子,里面有15篇實驗故事,一篇文章占一頁,每一篇文章都以目標行為句的前一句(第13句)結尾。實驗時要求被 試仔細地閱讀文章,然后翻開下一頁,下一頁有一個 XXX 通訊作者:莫雷,男。E2mai

6、l :molei scnu1edu1cn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30570616),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心理學研究 項目(05SXY002)。心理科學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6 ,29 (5) :1119 - 11221119例:實驗1故事舉例介紹部分1、有個女孩名叫林秀。2、一天她發(fā)現(xiàn)母親的生日快要到了。目標部分3、林秀想送給母親一件禮物。目標未實現(xiàn)版本目標實現(xiàn)版本4、她去了百貨商店。4、她去了百貨商店。5、她發(fā)現(xiàn)每一樣東西都特貴。5、她發(fā)現(xiàn)一個別致的錢包。6、她不能給母親買任何一件東西。6、她給母親買了這個錢包。7、林秀感覺很遺憾。7、她母親非常高興。故事繼

7、續(xù)部分 8、幾天后,林秀看見她的朋友在編織。9、林秀也擅長編織。新目標部分 10、她決定織一件毛衣。11、她從雜志上挑選了一個樣式。12、她按照說明編織。13、最后林秀織成了一件漂亮的毛衣。結尾部分14、她把毛衣送給母親。15、母親非常高興。探測詞:禮物探測位置:第10句后或者第13句后問題,要求被試在上一頁故事內容的基礎上,評定主 人公接下來發(fā)生目標行為的可能性,共1 - 7個等級 供評定者選擇(1代表完全不可能,7代表完全可 能)。目標行為僅指結尾句主人公所作出的行為,如 要被試評定“林秀把毛衣送給母親”這個行為發(fā)生的 可能性。將所有的實驗材料劃分為兩個系列,在每 一系列的材料中,分別有二

8、分之一的文章包含目標 實現(xiàn)描述,二分之一的文章包含目標未實現(xiàn)描述,確 保每一主題的文章在同一系列中只出現(xiàn)一次。分別對每一篇閱讀故事被試在目標未實現(xiàn)和目 標實現(xiàn)兩種條件下的可能性得分進行相關組t檢 驗,選取兩種條件下可能性得分有顯著差異的故事 20篇,作為正式實驗材料。21213 程序本實驗是兩因素被試內設計與材料內設計,研 究變量一是主人公目標的實現(xiàn)情況,分實現(xiàn)與未實 現(xiàn)兩種水平,研究變量二是目標行為與原目標的相 關程度,分強相關和弱相關(參照Suh & Trabasso 1993年的研究),所謂強相關是指當前的目標行為與 原目標的關系緊密,反之稱為弱相關。因變量為探 測詞再認反應時間。正式閱

9、讀材料共20篇,隨機分 為A、B、C、D四組,每組5篇,用拉丁方排列。所有 的被試都閱讀全部20篇正式材料,四種條件各四分 之一,四種條件同等地出現(xiàn)在各篇材料中。每套閱 讀材料都有20篇正式材料與20篇填充材料,為了 使被試保持注意,每篇文章后面都設計1項閱讀理 解方面的正誤判斷題。實驗個別進行,被試自己按鍵,句子在計算機屏 幕上以窗口的方式逐句呈現(xiàn)。讀完第10句或13句 后,呈現(xiàn)探測詞,探測詞是有關總目標的名詞,要求 被試回答該詞是否在該文中出現(xiàn)過,若判斷為是,則 按鍵盤上的J鍵,若判斷為否,則按F鍵;每篇文章 讀完后,立即呈現(xiàn)一道閱讀理解題,要求讀者進行正 誤判斷,若判斷為是,則按鍵盤上的

10、J鍵,若判斷為 否,則按F鍵;回答錯誤時,計算機屏幕會出現(xiàn)“錯 誤”兩字,持續(xù)750毫秒。填充故事進行探測的位置 與實驗故事大致相同,其中4個填充故事需要“是” 反應,16個為“否”。每10篇文章閱讀之間有30秒 休息時間。正式實驗前有兩個練習故事,1個目標未 實現(xiàn)版本,1個目標實現(xiàn)版本,讓被試熟悉實驗操作。 整個實驗持續(xù)大約40分鐘。213結果與分析首先刪去3名回答閱讀理解題正確率在75 %以下的被試,這樣有61名被試的數(shù)據(jù)進入統(tǒng)計。然后 刪去目標探測反應時間3個標準差之外的極端數(shù) 據(jù),這樣的數(shù)據(jù)占總數(shù)據(jù)的2143 %。在以下處理中, F1均指以被試為隨機誤差的F檢驗值,F(xiàn)2均指以 項目為隨

11、機誤差的F檢驗值。四種條件下的目標探 測反應時間和正確率見表1。表1不同版本目標探測反應時間(ms)和正確率(%)比較行為與目標的相關性目標狀態(tài)未實現(xiàn)實現(xiàn)弱相關 1573 (94) 1550 (93)強相關 1518 (96) 1702 (90)注:括號內的數(shù)據(jù)是探測反應的正確率。對目標探測詞反應時進行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目標實現(xiàn)有主效應:目標未實現(xiàn)條件下顯著快于 目標實現(xiàn)條件下目標探測反應時:F1 ( 1,60)= 71103,p = 0101 ; F2 (1,19) = 41151,p = 0103。強 弱相關無主效應,F(xiàn)1 (1 , 60) = 1191 , p = 01172 ; F2

12、 (1 ,19) = 01041 , p = 01887。目標實現(xiàn)與目標探測 詞反應時交互作用顯著:F1 ( 1 , 60) = 61265 , p =1120心理科學01015 ; F2 (1 ,19) = 91963 , p = 01004。簡單效應檢 驗表明,在弱相關時,目標未實現(xiàn)條件下的探測詞的 反應時與目標實現(xiàn)條件沒有顯著差異:F1 (1 , 60)=01274 , p = 01602 ; F2 (1 , 19) = 01187 , p = 01539 。 在強相關時,目標未實現(xiàn)條件下的探測詞的反應時 顯著快于目標實現(xiàn)條件: F1 (1 , 60) = 101158 , p = 01

13、002 ; F2 (1 , 19) = 31118 , p = 01047。實驗結果與 Suh & Trabasso (1993)的研究結果相符。對于目標探測反應的正確率進行方差分析,目 標實現(xiàn)與否、目標探測詞位置及兩者的交互作用均 不顯著。說明被試的閱讀沒有速度-準確性權衡效 應。3 實驗2實驗1以及Suh & Trabasso (1993)的結果都表 明未實現(xiàn)的目標進入長時記憶仍處于活躍狀態(tài),比 實現(xiàn)了的目標更容易通達;而這種通達受前后信息 的相關程度的影響,當目標行為與原目標的相關較 強時,未實現(xiàn)目標條件下目標探測詞反應時間才顯 著快于實現(xiàn)目標條件,當目標行為與原目標的相關 較弱時,兩種

14、條件下目標探測詞沒有顯著差異。然而,實驗1以及Suh & Trabasso (1993)只研 究了未實現(xiàn)目標的通達情況,這只是探討了問題的 一個方面,而進入長時記憶的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目標是否 處于惰化狀態(tài),對當前的閱讀不產(chǎn)生影響,這是值得 研究的。因此,設計了實驗2來探討已實現(xiàn)的目標 信息的通達性。目的探討在含有目標的文本閱讀中,當原目標已經(jīng) 實現(xiàn),進入長時記憶,新目標處于當前活躍狀態(tài),進 入長時記憶的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原目標是否仍然會對當前 的閱讀產(chǎn)生影響。方法被試從華南師范大學二年級本科生的志愿參加者中 選出60名被試,男女各半。材料包括20篇短文,每篇文章分有目標版本與無目 標版本兩種,文章的結構都是

15、:介紹部分-目標情 況:無目標/有目標-新目標部分-結尾部分。有 目標版本同實驗1的目標實現(xiàn)版本,無目標版本沒 有明確說明主人公的目標。實驗預期:如果進入長時記憶的已實現(xiàn)的原目 標仍處于活躍狀態(tài),影響當前的閱讀,那么有目標條 件(目標實現(xiàn)條件)下目標探測反應時就會顯著快于 無目標條件。程序本實驗是單因素被試內設計與材料內設計,研 究變量是主人公的目標狀態(tài),分無總目標與有總目 標兩種水平,因變量為探測詞的再認反應時間,探測 詞出現(xiàn)在第14句之后。正式閱讀材料共20篇,隨 機分為A、B兩組,每組10篇,所有的被試都閱讀全 部20 篇正式材料,有目標與無目標兩種條件各半, 兩種條件同等地出現(xiàn)在各篇材

16、料中。每套閱讀材料 都有20篇正式材料與20篇填充材料,為了使被試 保持注意,每篇文章后面都設計1項閱讀理解方面 的正誤判斷題。實驗操作同實驗1。結果與分析首先刪去3名回答閱讀理解題正確率在75 %以 下的被試,這樣有57名被試的數(shù)據(jù)進入統(tǒng)計。然后 刪去目標探測反應時間3個標準差之外的極端數(shù) 據(jù),這樣的數(shù)據(jù)占總數(shù)據(jù)的517 %。在以下處理中, t1均指以被試為隨機誤差的t檢驗值,t2均指以項 目為隨機誤差的t檢驗值。兩種條件下的目標探測 反應時間和正確率見表2。表2不同版本目標探測反應時間(ms)和正確率(%)比較目標狀態(tài)目標探測詞正確率 無目標1826 87 有目標1705 94 差異121

17、 - 7對目標探測詞反應時進行相關組t檢驗。結果 發(fā)現(xiàn):有目標條件下顯著快于無目標條件下目標探 測反應時:t1 (1 , 56)= 61620 , p = 01013 ; t2 (1 , 19) =31864 , p = 01051。對正確率進行相關組t檢驗, 結果發(fā)現(xiàn)有目標條件下顯著高于無目標條件下目標 探測反應時:t1 (1 , 56) = 151820 , p = 01000 ; t2 (1 , 19) = 31997 , p = 0104 。討論實驗1對在含有目標信息的文本閱讀中,長時 記憶中未實現(xiàn)的目標信息的通達進行了探討,結果 與Suh & Trabasso (1993)的研究是吻

18、合的。實驗2 對長時記憶中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目標信息的通達進行了探 討,結果表明進入長時記憶的已經(jīng)實現(xiàn)的原目標仍 然對當前的閱讀有一定的影響。這個結果很重要, Suh & Trabasso (1993)和本實驗1只探討了未實現(xiàn) 目標對閱讀的影響,而目標信息在文本閱讀中作為 讀者關注的焦點信息,與非焦點信息相比,是否具有 較高的通達性,才是本研究最為關心的,結果符合實 驗設想,目標信息比非目標信息具有更高的通達性。 關于文本閱讀的信息加工過程的研究最有影響 的是建構主義和記憶基礎的文本加工理論。建構主 義理論認為,閱讀是一個積極的、策略的加工過程, 冷英等:長時記憶中目標信息的即時性通達1121 如果局

19、部連貫或整體連貫中斷,需要恢復背景信息, 這種恢復必須是由建構完整的故事因果結構表征的 需要而驅動的問題解決過程4 。而記憶基礎文本加 工理論認為,閱讀是一個消極的、非策略加工過程, 課文局部連貫和整體連貫的保持,不需要讀者有意 識地搜尋與當前所讀課文有關的信息。通過這兩個 實驗我們初步設想,含有目標或因果等信息的記敘 文,目標或因果是讀者閱讀的焦點,在這個焦點的監(jiān) 控下,讀者會追隨主人公的行為,出現(xiàn)建構主義理論 所說的信息的積極的、策略加工過程8 。而對于非 焦點信息,只要局部或整體連貫,讀者就不對閱讀信 息進行隨時建構,從而表現(xiàn)出記憶基礎文本加工理論所說的消極的、非策略的加工。因此,建構主

20、義理 論和記憶基礎的文本加工理論只是分別說明了文本 閱讀信息加工的一個方面,讀者對不同的信息可能 進行不同的加工活動。對這個設想還需進一步設計 實驗驗證。結論本研究的結果表明:5. 1在含有目標信息的文本閱讀中,未實現(xiàn)的原目標信息處于活躍狀態(tài),一旦出現(xiàn)與原目標焦點有關 的信息,就會通達與當前的信息進行整合。5. 2已實現(xiàn)的目標信息也會通達發(fā)生信息的整合,只是通達的程度比未實現(xiàn)的目標低。參考文獻O Brien E J , Rizzella M L , Albrecht J E , Halleran J G.Updating a situation model : A memory2based t

21、ext processing view.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 Learning , Mem2 ory , and Cognition , 1998 , 24 (5) : 1200 - 1210Graesser A C , Millis K K, Zwaan , R A. Discourse compre2 hension. Annual Review of Psycology , 1997 , 48 : 163 - 189Zwaan R A , Radvansky G A. Situation models in language comp

22、rehension and memory. Psychological Bulletin , 1998 , 123 : 162 - 185Graesser A C , Singer M , Trabasso T. Constructing infer2 ences during narrative text comprehension. Psychological Re2 view , 1994 , 101 : 371 - 395Suh S Y, Trabasso T. Inferences during reading : Converg2 ing evidence from discour

23、se analysis , talk2aloud protocols , and recognition priming.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 1993 , 32 : 279 - 330Trabasso T , van den Broek P , & Suh S Y. Logical necessityand transitivity of causal relations in stories. Discourse Pro2 cesses , 1989 , 21 : 1 - 25Lutz M F , Radvansky G A. The fate

24、 of completed goal in2 formation in narrative comprehension.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 1997 , 36 : 293 - 310Mo Lei , Leng Ying.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ion UnderControl of Goal2Focus. (in Chinese) . Acta Psychologica Sini2 ca ,2005 , 37 (1) :41 - 50The Instantaneous Accessibil ity of Goal2ba

25、sed Informationin Long2term MemoryLeng Yi ng , Mo Lei(Center for Studies of Psychological Application ,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 y , Guangzhou , 510631)Abstract The moving window display technique and recognition probe techniqu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nstantaneous accessibili2 ty of goal2based information in long2term memory. Exper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