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提單債權關系_第1頁
論提單債權關系_第2頁
論提單債權關系_第3頁
論提單債權關系_第4頁
論提單債權關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提單債權關系提單是海上物資運輸中最重要的單證,也是國際貿易的核心單證之一。它證明海上物資運輸中承運人收到了托運人交運的物資,是承運人在目的港據(jù)以交付物資的憑證。提單債權關系指提單持有人和承運人之間基于提單簽發(fā)和持有而產生的權利義務關系。由于提單簽發(fā)后往往通過多次轉讓,最后在目的港持提單接收物資以及在貨損貨差發(fā)生時向承運人主張索賠的往往不是托運人而是第三方提單持有人。那個第三方可能是買賣合同的買方,或持提單作擔保的銀行,或其他國際貿易關系的當事人。這些人在買賣、結算等環(huán)節(jié)的權利的實現(xiàn),最終取決于提單代表的權利能否得到實現(xiàn)。因此提單債權關系的性質、內容的確定不僅對海上物資運輸?shù)恼_\轉極其重要,

2、而且與整個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息息相關。但關于提單債權關系學理上一直缺乏深入探討,并由此引起實務中的專門多問題,導致提單糾紛大量產生。本文試圖從理論上澄清那個問題。一、提單債權關系的確立提單使用差不多有幾百年的歷史。但并非提單一產生,提單持有人和承運人之間就存在固定的權利義務關系。提單債權關系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逐漸確立的過程。那個過程在英國法的進展中體現(xiàn)得尤為清晰。早期英國法不承認提單能給予其持有人對承運人的直接權利。在1845年Thompson v. Doming一案中,Parke法官指出:“我從未聽講過除商人法外一份合同能夠轉讓。而沒有什么能證明提單在任何商業(yè)適應下是可轉讓的。提單只轉讓物

3、權,它不轉讓合同?!保ㄗ?)這一判決被作為先例廣泛援引,而在當時的英國法下,否認提單轉讓合同就等于否認了提單持有人和承運人之間有直接的債權債務關系。然而提單持有人假如不能取得能夠直接對承運人主張的權利,實踐中會有專門多困難。在發(fā)生貨損貨差,或承運人錯誤交貨等情況時,真正受到損失因而有動力起訴承運人的人一般是提單持有人。假如否認提單持有人和承運人之間有直接的權利義務關系,則他唯一的選擇是以侵權訴承運人。然而侵權之訴首先要證明權利存在,在英國法下要緊指有提單項下物資的所有權。假如提單持有人因為沒有所有權或其他緣故不能完成證明任務,就不能取得對承運人的訴權。這時托運人作為運輸合同一方盡管有權起訴,但

4、往往沒有動力為提單持有人的利益起訴,結果導致無人起訴,使承運人逃脫責任;而一旦提單持有人能證明對承運人的侵權訴權,承運人在侵權之訴中就不能享受運輸合同規(guī)定的責任限制和免責等權利,結果加重了承運人的責任。另一方面,由于提單對國際貿易的重大作用之一就在于可給予買方對承運人的權利以幸免買方到異地起訴賣方,假如這種權利不能得到保障,勢必降低提單的商業(yè)價值。因此,否認提單持有人與承運人之間的直接關系,對當事人雙方可能都不利,對提單的推廣使用更不利。由于意識到讓提單持有人直接享有對承運人的權利的重要性,英國通過了1855年提單法。該法序言即講明制定該法的緣故之一是:鑒于依照商業(yè)適應提單背書轉讓時物資的所有

5、權可能也隨著轉讓給被背書人,但提單包括的合同的權利仍留在最初的托運人或貨主處,而這些權利應該與所有權一起轉讓。為此,1855年提單法法規(guī)定提單持有人假如在受讓提單時同時取得提單項下物資的所有權,則提單所證明的運輸合同的訴權也轉讓給他。這一法規(guī)在提單持有人和承運人之間建立了直接的權利義務關系,幸免了上述不利狀況,然而遺憾的是它對問題的解決只是局部的,因為它在提單持有人和承運人之間建立的關系有一定前提條件,確實是提單轉讓與物資所有權轉讓同步,而在實際業(yè)務中這種同步只是可能的而不是必定的,這就使提單持有人能取得的權利也只能是可能的而不是必定的。在沒有取得時,提單持有人的狀況依舊如故。而且,法律的這一

6、規(guī)定還帶來了更多的混亂,因為提單持有人專門難確知他有沒有取得對承運人的權利,在確知往常,他的權利義務始終處于不穩(wěn)定狀態(tài)。1855年提單法在實行一百多年以后,終因這一問題不能解決以及其他一些問題而被1992年海上物資運輸法所取代。新法取消了對所有權的要求,而規(guī)定只要是合法提單持有人就有權起訴承運人。直到現(xiàn)在,提單持有人才確實是最終取得了對承運人的確定的權利。英國是傳統(tǒng)上的海運大國,其海商立法有專門強的代表性,而且對世界各國的海商法有專門大阻礙?,F(xiàn)在幾乎所有國家的法律都通過不同途徑承認了提單持有人有權對承運人直接主張權利。如前蘇聯(lián)海商法典第121條規(guī)定:“承運人和收貨人之間的權利關系,依照提單確定

7、。凡提單內沒有記載的海上運輸合同的條件,只有在提單內載明引用上述條件時,對收貨人才有約束力?!钡聡I谭ǖ?56條“提單的法律效力”第1款規(guī)定:“提單制約承運人與收貨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第3款規(guī)定:“承運人與托運人間的法律關系受運輸合同的制約?!迸_灣學者則普遍認為提單是一種債權證券。在我國法下,提單持有人也能夠直接向承運人主張權利,因為海商法第78條規(guī)定:“承運人同收貨人、提單持有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依據(jù)提單的規(guī)定確定?!钡P于提單的三個國際公約(海牙、海牙/維斯比、漢堡規(guī)則)回避了那個問題,而把它留給各國國內法去處理。二、提單債權關系的性質對提單債權關系的存在,現(xiàn)在一般差不多沒有異議。但

8、對這種關系何以會存在,或這種關系的性質如何,卻眾講紛紜,迄今沒有定論。總結起來,對提單債權關系性質的看法大致有三種。第一種看法認為提單債權關系來自于運輸合同,是一種合同關系?!疤釂魏贤钡奶岱ń洺R娪诤I谭ㄖ?。這種觀點又可分為以下三種:1.代理講 即認為運輸合同是承運人和收貨人訂立的,具體簽訂合同的托運人只是代理收貨人行事。在1855年前,收貨人為了能夠向承運人進行追償,他必須證明托運人是作為他的代理人簽訂運輸合同。英國學者Chris Cashmore在其著作中寫道:“承運人的合同推定是和收貨人(推定他是物資所有人)簽訂的,托運人是收貨人的代理人?!保ㄗ?)權威著作Carvers Carri

9、age by Sea中也寫道:“當物資交與承運人運送時,除非另有約定,以違約訴承運人的權利歸屬于托運時物資所有權人,或承擔海運風險的人。假如實際托運人是按所有人的指示行事,后者得視為訂立合同的人,有權起訴并承擔支付運費的義務。但有專門約定時,應考察約定的內容,假如顯示出托運人是合同一方,則托運人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即使他是為另一方利益行事,可能對物資毫無利益?!保ㄗ?)在國際貿易的初期,代理講是被普遍同意的理論。2.合同讓與講 按照一般民法原則,合同主體可能發(fā)生變更。大陸法系稱之為“債權更改”,而我國法律稱之為“合同讓與”。合同讓與或債權變更的后果是債權債務的內容不變,但債的主體發(fā)生變化。有人

10、主張?zhí)釂无D讓使托運人和收貨人之間也進行了一次“合同讓與”,收貨人因讓與成為運輸合同下新的主體。司玉琢教授主編的新編海商法學即持這種觀點。該書認為:“嚴格地講,收貨人不是海上物資運輸合同的當事人。但當提單轉讓到他手里而使其成為提單受讓人時,提單所證明的債權債務關系發(fā)生轉移,即收貨人享有提單給予托運人的權利,并承擔提單加予托運人的義務??梢?,提單的轉讓,使提單所證明的海上物資運輸合同中規(guī)定的部分托運人的權利和義務發(fā)生轉移,屬于合同當事人變更的一種情況?!保ㄗ?)合同讓與講在有的國家如英國被立法所采納。英國1855年提單法在認定提單持有人權利義務時即使用了合同轉讓的原理,取代1855法的1992年法

11、也是沿用這一原理,規(guī)定“提單合法持有者、海運單收貨人、交貸單收貨人受讓運輸合同下的一切訴權,就如他本來確實是合同一方。”。英國法的一般原則是認為債權債務關系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十分緊密的關系,除非法律另有規(guī)定,任何一方當事人都不能把他的合同權利或義務轉讓給第三者。而在提單問題上是以成文法為一般法原則創(chuàng)設了一個例外。3.第三方受益人講 此講認為當托運人與收貨人不是同一人時,托運人是為收貨人利益訂立的運輸合同。收貨人作為第三方受益人,依照民法理論可取得以自己的名義直接請求承運人履行運輸合同,以及承運人違約時請求損害賠償或申請法院強制執(zhí)行等權利。我國許多教科書持這種觀點,如民法新論稱“在某種情況下,訂

12、約當事人并不為自己設定權利,而是為第三人利益訂立合同,這種合同即是為第三人利益訂立的合同。例如,在托運人和收貨人不一致時,托運人與承運人訂立的合同確實是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保ㄗ?)而海商法基礎也認為:“海上物資運輸合同,通常差不多上為第三人(收貨人)的需要而訂立的合同。收貨人雖未參與合同的簽訂,但在合同成立后,便享有一定的權利,承擔一定的義務?!保ㄗ?)以上三種觀點在我國都不完全適用。代理講對國際貿易初期的情況也許是適用的,現(xiàn)在這種理論在有限的范圍內也許仍然適用,如記名提單情況下,能夠認為記名收貨人是真正與承運人簽訂運輸合同的人,托運人只是收貨人的代理人。又如在FOB合同的三種形式中,“傳統(tǒng)

13、型”中賣方被視為代收貨人簽約,而收貨人實際享有運輸合同下的權利,承擔運輸合同下的義務。但除此之外,“代理講”與實際情況已完全不相符合?,F(xiàn)在往往是賣方而且只是賣方與承運人訂有運輸合同,買方只對取得的提單有興趣而不關懷運輸合同的締結過程,與賣方不存在任何代理的意圖?!昂贤屌c講”不能解釋合同義務如何能在不通知債權人時就讓與,而且收貨人得到的權利義務又可能與托運人的權利義務不完全相同。我國民法通則規(guī)定除非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原合同另有約定,合同一方將合同的權利、義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取得合同另一方的同意。海商法對這一原則并沒有另作規(guī)定,但實踐中提單的轉讓一般都并不征求承運人的意見。法律規(guī)定收

14、貨人的權利義務依據(jù)提單記載確定,但提單記載可能與托運人簽訂的運輸合同并不完全一致,這時專門難講收貨人是受讓了原運輸合同。另外在租船合同下,承運人簽發(fā)提單給托運人,托運人又轉讓給第三方受讓人時,由于承托雙方之間的運輸合同是租船合同,提單只是收據(jù),而不是合同,甚至不是合同的證明,這種不是合同或合同證明的提單轉讓給第三方提單持有人后,承運人和提單持有人之間何以就能因提單轉讓而產生運輸合同關系實在難以解釋。最后,“合同讓與講”也不符合某些提單持有人的希望,如銀行在同意提單時往往只關注提單可能提供的擔保,而不希望自動進入與承運人的運輸合同關系。但“合同讓與講”使他不能不成為合同一方。而對承運人而言,合同

15、讓與后托運人就不再是運輸合同一方,不再承擔本應承擔的一系列義務,這是承運人專門難同意的。采納合同讓與理論的英國法是通過強制性法律規(guī)定解決了以上的某些問題,但也不能幸免某些情況下難以自圓其講的尷尬處境?!暗谌绞芤嫒酥v”的問題是收貨人作為第三方受益人,其權利義務完全取決于承托雙方的約定;而且收貨人的權利不是獨立的債權,能被承運人對托運人的一切抗辯,包括托運人的違約所對抗。這不利于對收貨人的愛護,也不符合收貨人憑清潔提單即可提貨的航運適應。第二種觀點也認為提單債權關系是一種合同關系,但與第一種觀點不同,它不認為提單關系是運輸合同的派生,而認為是一種新產生的合同,這確實是“默示合同講”。該講認為盡管

16、運輸合同是承運人與托運人簽訂的,但當收貨人憑提單向承運人提貨,承運人放貨時,在收貨人與承運人之間就形成了一份新的合同。收貨人提示提單構成要約,而承運人放貨則構成承諾,運費是收貨人支付的對價。新合同的內容與提單證明的運輸合同的內容完全一致,并有追溯到運輸開始時的效力。這種理論自1924年Brandt v.Liverpool一案中適用以來,在英國時常被引用。默示合同講的缺陷在于實際上是否能夠默示出一個合同要視每一案件的具體情況而定,缺乏法律應有的確定性和穩(wěn)定性。而且盡管英國法院常在需要時找出一個“默示”合同,這種在全然不存在合同時制造出一個合同的作法與我國的法律適應并不相符。從法律原理來看,合同成

17、立所需的雙方合意,以及英美法下合同成立所必須具備的“對價”,在“默示合同”時都專門難得到滿足。第三種觀點認為提單債權關系并非合同關系。這種觀點的代表有“法律規(guī)定講”和“證券權利講”等。臺灣學者張東亮在其編著的海商法新論中指出:“載貨證券乃指海上運送人與載貨證券持有人為確定運送之特定關系之債權證券。為何載貨證券具有此種債權之效力,作為運送權義的依照,其基礎乃因載貨證券之具有要因證券性及文義證券性之兩面特性。細析之,其因此阻礙債之效力,學講有下列三種:(1)要因講,(2)證券權利講(3)折衷講”(注7)。該書所講的要因講與前述合同讓與講或第三方受益人講近似,折衷講則是要因講與證券權利講的折衷。證券

18、權利講強調提單的文義性,因此又稱為文義講,它認提單簽發(fā)后,承運人與提單持有人關于運送事項應依提單記載,這是因為文義性是證券流通的基礎,因此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范圍都應依提單文義來確定。那個地點的證券權利講提出了提單作為一種文義證券的性質是承運人和提單持有人之間關系依提單確定的基礎,但關于提單債權關系的具體性質依舊分析不夠透徹。“法律規(guī)定講”也是由臺灣學者提出:“受貨人之因此取得權利,其法律上之依照,固有代理講、無因治理講、新契約講、轉讓講、第三人契約講之爭。惟吾人以為受貨人之取得權利,系基于法律之規(guī)定,受貨人之取得權利,既非受讓托運人之權利,亦非出于契約之約定,故應以法律規(guī)定講為是。事實上,托運人

19、因運送契約所生之權利,與受貨人因法律規(guī)定所取得之權利,并非兩個權利,而是一個權利,僅受貨人取得權利時,托運人關于運送人依運送契約所得行使與之有關之權利,處于休止狀態(tài),不能再予行使而已?!保ㄗ?)這種觀點的問題在于認為受貨人因法律規(guī)定取得的權利與運輸合同所生的權利為一個權利??傊?,以上各學講盡管都能一定程度上講明收貨人權利義務的來源和性質,但都不能與海運實際情況、當事人意圖及我國現(xiàn)行法律結構完全符合。問題的根源在于收貨人的權利義務是隨著提單的流轉性這一海運的專門現(xiàn)象進展起來的,具有海商法的專門性,不能套用民法中的一般原理來解釋收貨人權利義務的性質。因此,筆者認為提單持有人對承運人主張的債權關系不

20、應該用運輸合同關系來解釋,而應認為是因提單簽發(fā)而成立的異于運輸合同的獨立的債權關系,這種關系的性質在我國用證券關系講來解釋較為妥當。那個地點所謂的“證券關系”,是指這種關系是基于證券簽發(fā)而產生,和證券本身結合在一起的。提單關系作為一種證券關系既包括物權關系,又包括債權關系。就債權關系而言,它要緊指提單持有人對承運人的直接權利是基于持有提單的事實而產生的,要求承運人依提單記載的條件交付特定物的權利。這種權利不是來自于承、托雙方在運輸合同中對第三方受益人權利的約定,而是來自法律規(guī)定,托運人不能隨意取消;這種權利的轉讓也不是運輸合同的轉讓,而是依據(jù)提單的可轉讓證券性進行的轉讓,提單持有人取得提單即取

21、得權利,不用通知承運人,也不受托運人權利缺陷的阻礙。與上述臺灣學者主張的“證券關系講”不同,筆者認為這種提單權利和托運人在運輸合同下的權利是兩個權利而不是一個權利。它和提單本身結合在一起,在提單簽發(fā)時產生,注銷時終止,持有提單才享有權利,喪失提單就喪失權利,除非依正當途徑得到提單的補發(fā)或其他補救。盡管各國立法專門少直接規(guī)定提單債權關系是一種證券關系,但這種提法也并非毫無依照。韓國商法第820條明確規(guī)定提單準用提貨單的提貨證券性、因此指示證券性、文義證券性、處分證券性、交付的物權效力等的規(guī)定;希臘海事私法典第170條規(guī)定:“在指示提單情況下,現(xiàn)行有效的有關匯票的法律類推適用于對提單持有人的抗辯。

22、”這些都表明各國法律對提單證券性的一定程度的確認。我國臺灣地區(qū)和大陸部分學者一直將提單稱為一種債權證券,而債權證券本身的含義即表彰債權,以債權為證券權利內容:提單持有人持有這種債權證券即得主張證券所表示的債權,無需再借助于“第三方受益人”、“合同轉讓”等學講證明權利來源。將提單關系視為一種證券關系不僅能夠完善地解釋提單持有人的權利,而且符合權利證券化的大趨勢,有利于確認提單關系的獨立性,保障提單的正常流通,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提單的商業(yè)價值。提單作為一種證券不是證權證券而是設權證券。正如提單表彰的物權不是物資所有人的間接占有權,提單表彰的債權也不是運輸合同當事方的權利或合同第三方受益人或合同受讓人的

23、權利。提單的物權和債權差不多上基于提單行為而產生的新的權利,和原有的權利的性質和內容都不同。提單證券關系和票據(jù)關系一樣都屬于證券關系,但彼此之間又有專門大區(qū)不。票據(jù)關系的內容可分為兩類,一類是債權人的付款請求權與債務人的付款義務,另一類是債權人的追索權與債務人的償付義務。提單關系則要緊是債權人的交付物資的請求權和債務人的交貨義務,追索權在提單上是否存在法無定論,但一般認為提單上的被背書人并不在承運人拒絕或不能交付物資時有向其前手或其他提單上的背書人追索的權利。美國統(tǒng)一商法典第7505條規(guī)定:“對物資保管人簽發(fā)的所有權憑證作出背書,不使背書人對物資保管人或前手背書人的違約承擔責任”,美國1916

24、年提單法第175條也規(guī)定提單背書人不為承運人或其前手的違約負責。我國海商法第78條規(guī)定提單持有人和承運人的關系依提單確定,但沒有規(guī)定提單持有人和提單上其他背書人的關系也如此確定,因此應認為和美國法是一致的。從這一點來看,提單債權關系的確立使提單受讓人及提單價值的愛護得到了更多的保障,但提單的信用怎么講還沒有進展到票據(jù)的程度。三、提單債權關系與運輸合同關系要正確理解提單債權關系,必須分清提單債權關系與運輸合同關系。提單債權關系與運輸合同關系首先是不同的兩種法律關系。提單債權關系的主體是承運人(提單簽發(fā)人)和提單持有人,運輸合同關系的主體則是承運人和托運人。提單債權關系從提單簽發(fā)時產生,到提單注銷

25、時結束,運輸合同關系則一般在提單簽發(fā)前,在托運人和承運人就運輸條件達成一致,租船定艙時就產生了。提單債權關系下承運人的義務是向持有提單者交付特定的物,運輸合同下承運人義務是履行物資運輸任務。提單債權關系的內容完全由提單記載確定,運輸合同的內容則不僅體現(xiàn)在提單記載中,提單記載只是運輸合同內容的初步證據(jù),承托雙方之間在提單簽發(fā)前的約定永久能夠推翻提單記載。提單內容和運輸合同內容不能混淆,如在The Ardennes案中(注9),英國法院判決托運人不受未經其同意的提單上的繞航條款約束,而在另一案中,托運人明白提單記載不實,承運人卻不能以此抗辯提單持有人。因此提單中也可載入一條“替代條款”,講明運輸合

26、同內容以提單記載為準,對這種條款效力如何,法院有不同判決。但提單債權關系與運輸合同關系盡管不同,卻又并非毫不相干。提單關系是一種形式的或抽象的關系,即僅由承運人簽發(fā)提單,提單持有人取得提單而形成。承運人之因此簽發(fā)提單,提單持有人之因此取得提單,在經濟和法律上必有一定的緣故,這些緣故包括運輸、買賣、抵押等。運輸合同是承運人簽發(fā)提單的緣故,因此,運輸合同關系可視為作為證券關系的提單債權關系的緣故關系之一。提單簽發(fā)后,提單法律關系成立,這種關系的存在不依靠于運輸合同的存在而有效,但它并不總是發(fā)生作用,它的效力和運輸合同效力相互阻礙。這種牽聯(lián)關系首先表現(xiàn)在運輸合同對提單關系的阻礙上,當運輸合同當事人同

27、時又是提單關系當事人時,運輸合同而不是提單關系發(fā)生作用。當提單持有人是托運人時,承運人和托運人之間的關系依運輸合同而非提單決定。關于這一點英國法有大量判例,還有的國家法律有明確規(guī)定,如德國海商法第656條規(guī)定:“提單制約承運人與收貨人之間的法律關系。承運人與托運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由運輸合同制約?!痹谖覈?,海商法第78條第1款規(guī)定,承運人和收貨人、提單持有人之間的關系依提單的規(guī)定確定;第2款接著規(guī)定,除非提單另有規(guī)定,收貨人、提單持有人不承擔在裝貨港發(fā)生的滯期費等與裝貨有關的費用,而這些費用托運人往往是應該負擔的。因此從第2款的規(guī)定可推出這一條的提單持有人不包括托運人,托運人和承運人的關系仍應依運

28、輸合同確定。船舶可能是承運人自有的,也可能是從其他船東或租船人處租入的。一般情況下租船合同的存在并不阻礙提單關系,但當提單持有人是租船人時,不論他是作為托運人直接同意提單簽發(fā),依舊作為托運人以外的人后來受讓提單,它和承運人的關系都依據(jù)租船合同而非提單決定,當提單持有人是租船人以外的第三方時,則受提單約束。英國法曾對租船人受讓提單和作為托運人直接同意提單的地位是否有不同有爭議。如Carvers第11版認為租船人受讓提單后就和一般托運人以外的提單持有人一樣,與承運人的關系依提單決定。但該書第13版否認這種觀點而認為只要租船人持有提單,不管是直接取得依舊受讓,他和承運人的關系都依租船合同決定。后一種

29、觀點現(xiàn)在是通講。其他許多國家的法律也有類似規(guī)定。對租船合同下簽發(fā)的提單,我國海商法第95條規(guī)定:“對按照航次租船合同運輸?shù)奈镔Y簽發(fā)的提單,提單持有人不是承租人的,承運人與該提單持有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適用提單的約定。然而,提單中載明適用航次租船合同條款的,適用該航次租船合同的條款?!碑斕釂纬钟腥耸浅凶馊藭r,承運人與提單持有人之間的關系顯然應依租船合同確定。那個地點對“承租人”沒有限制規(guī)定,提單持有人只要是承租人就要受租船合同約束,而不管他是直接從承運人處因簽發(fā)而取得提單依舊從其他提單持有人處因轉讓而取得提單。提單債權關系既然是法定的獨立存在的關系,本應與運輸合同互不相干。但法律規(guī)定提單債權關

30、系獨立存在的理由是愛護第三方提單持有人,從而愛護提單的價值。而當提單由和承運人簽訂運輸合同的人持有時,這條理由顯然不成立。相反,對簽訂了運輸合同的人來講,他既然簽訂了合同,就應該受“合同必須遵守”這一差不多原則的約束,提單的存在不應改變他的地位。當提單是在托運人以外的第三方提單持有人手中時,提單法律關系發(fā)生作用,提單持有人依據(jù)提單享有對承運人的直接債權,不受與提單記載不同的運輸合同的規(guī)定的阻礙。提單關系發(fā)生作用后,對運輸合同是否有阻礙,各國看法不同。有人認為運輸合同依舊成立而且不受阻礙,承運人向提單持有人交貨正是履行了運輸合同,假如在交貨中有什么問題,不僅提單持有人能夠訴承運人,托運人也能夠依

31、據(jù)運輸合同訴承運人;反之,承運人也能夠向提單持有人或托運人分不主張權利。也有人認為運輸合同在提單關系起作用后就臨時中止了,承運人的一切權利義務都只能針對提單持有人,承運人與托運人之間不再有直接關系。還有人認為提單關系對運輸合同有阻礙,然而是局部的,即提單關系生效后托運人不可再向承運人主張權利,但承運人仍有權要求托運人履行運輸合同下的義務。從各國立法情況來看,英國1855年提單法規(guī)定提單持有人假如在受讓提單時同時取得提單項下物資的所有權,則提單所證明的運輸合同的訴權也轉讓給他。學者解釋既然是轉讓,則受讓人取得權利之時也確實是出讓人喪失權利之時,因此托運人在提單轉讓后不再有運輸合同的訴權。取代1855年法的1992年海上物資運輸法把那個問題規(guī)定得更明白,該法第2條第5款明文規(guī)定,提單權利轉讓后,則一方因為是運輸合同的最初締約方而取得的任何權利也因而被消滅。該條未提及運輸合同當事方的義務,學者認為應解釋為義務接著存在。這是提單關系對運輸合同關系有部分阻礙的立法的例子。德國海商法第656條規(guī)定承運人和托運人的關系由運輸合同制約,但625條規(guī)定承運人不得向托運人請求可向收貨人主張的運費,除非托運人從中得益。這是提單關系對運輸合同下托運人義務的阻礙。而前蘇聯(lián)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