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Y 07010-2019 石油鉆機移運裝置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Q∕SY 07010-2019 石油鉆機移運裝置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Q∕SY 07010-2019 石油鉆機移運裝置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Q∕SY 07010-2019 石油鉆機移運裝置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Q∕SY 07010-2019 石油鉆機移運裝置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Q/SY中國石油總鶚賄蚣觸業(yè)標準Q/SY 070102019石油鉆機移運裝置技術規(guī)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skidding system of drilling rig2020 -03-01 實施2019-11-26 發(fā)布中囯石油天然氣集團有P艮公司 發(fā)布Q/SY 070102019 #Q/SY 070102019 IIQ/SY 070102019鱗嫌10 I目 次 TOC o 1-5 h z mwn細1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HYPERLINK l bookmark7 o Cur

2、rent Document 3術語和定義14類型與型號34.1產品類型3 HYPERLINK l bookmark8 o Current Document 4.2產品型號3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4.3基本參數3 HYPERLINK l bookmark11 o Current Document 5設計載荷4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6許用應力47技術要求5 HYPERLINK l bookmark13 o Current Document 一般要求5 HYPERLINK

3、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7.2棘爪軌道式移運裝置5 HYPERLINK l bookmark15 o Current Document 7.3步進式移運裝置5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7.4輪軌式移運裝置5 HYPERLINK l bookmark17 o Current Document 7.5液壓操控系統(tǒng)58 69無損檢測69.1謝牛6耕6 HYPERLINK l bookmark21 o Current Document 9.3焊縫無損檢測610試驗及檢驗610.1試驗項目610.2檢驗規(guī)

4、則7標志、涂裝、包裝、文件和貝二存 811.1 8 HYPERLINK l bookmark29 o Current Document 11.2涂裝與防腐811.3 健811.4劃牛811.5 r#8附錄A (資料性附錄)土壤的安全承載能力9本標準按照GB/T 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由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標準化委員會石油石化設備與材料專業(y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提出并歸口。本標準起草單位:寶雞石油機械公司、西部鉆探工程公司、渤海鉆探工程公司。本標準主要起草人:徐小鵬、王定亞、張志偉、靳龍、孫娟、李慧瑩、雷先革、廖麗華、劉超。Q/SY 0

5、70102019 Q/SY 070102019 石油鉆機移運裝置技術規(guī)范1范圍本標準規(guī)定了石油鉆機移運裝置的術語和定義、類型與型號、技術要求、材料要求、無損檢測、 試驗及檢驗、標志、涂裝、包裝、文件和貯存等內容。本標準適用于陸地石油鉆機移運裝置的設計、制造、檢驗和驗收。海洋石油模塊鉆機移運裝置可參照本標準執(zhí)行。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GB/T 7935液壓元件通用技術條件GB/T 9444鑄鋼件磁粉檢測GB/T 254282015石油天然氣工業(yè)鉆

6、井和采油設備鉆井和修井井架、底座NB/T 47013.4201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 第4部分:磁粉檢測SY/T 6326石油鉆機和修井機井架底座承載能力檢測評定方法及分級規(guī)范SY/T 6671石油設施電氣設備場所I級0區(qū)、1區(qū)和2區(qū)的分類推薦作法SY/T 6919石油鉆機和修井機涂裝規(guī)范Q/SY 1452.1石油裝備產品包裝規(guī)范 第一部分:鉆機和修井機CCS海上移動平臺人級規(guī)范AISC 335 : 1989美國鋼結構手冊MSS SP-55閥、法蘭、管件和其他管件鑄鋼件質量標準 表面缺陷評價的目視方法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文件。3.1移運裝置 skidding system一種通過液壓

7、油缸頂升、推移和拉移,使被移運物體及其上附帶的設備和附件在不拆解的情況下 整體移動的裝置。用于鉆機主體、固控單元、鉆井泵組單元、電控單元等的移運。3.2棘爪軌道式移運裝置 pawl-rail skidding system一種采用棘爪和帶孔軌道結構,通過液壓油缸推移和拉移,使被移運物體沿軌道以滑動摩擦方式 移動的裝置。步進式移運裝置rig walking systemQ/SY 070102019Q/SY 070102019一種通過液壓油缸頂升、推移和拉移,使被移運物體及其上附帶的設備和附件整體舉升并移動 的裝置。3.4輪軌式移運裝置 wheelrail moving system一種采用滾輪和

8、軌道結構,通過液壓油缸推移和拉移,使被移運物體沿軌道以滾動方式移動的裝置。3.5移運節(jié)足巨 moving pitch液壓油缸每工作一個行程使被移運物體移動的距離。3.6最大移運重量 maximum moving weight移運過程中移運裝置所能承受的最大重量。3.7接地比壓 bearing pressure移運和正常鉆井過程中,井場基礎面所承受的接觸壓強。3.8許用接地比壓 allowed bearing pressure井場基礎面所能承受的最大接觸壓強,該數值與井場基礎地質類型有關。3.9頂升機構lift device步進式移運裝置中用來將被移運物體舉升,并脫離地面到一定高度的機構。3.1

9、0行走機構 moving device步進式移運裝置中在被移運物體整體舉升脫離地面后,通過液壓油缸推移或拉移實現步進移運 的機構。3.11最1、離地間隙 the minimum roading clearance被移運物體被舉升抬離地面的最小距離。3.12移運速度 moving speed單位時間內被移運物體移動的距離。3.13棘爪裝置 pawl device安裝在軌道上,用于固定油缸一端并將油缸作用載荷傳遞至軌道的機械裝置。3.14移運軌道 moving rail鋪設在被移運體與地面基礎之間,并承擔移運和鉆井工況下各種載荷的鋼制桁架結構。3.15鵝頸 gooseneck用以連接步進式移運裝置

10、頂升油缸與被移運物體的鋼結構部件。3.16最大允許移運風速 maximum allowable wind speed移運工況下所允許承受的最大風速。Q/SY 070102019 Q/SY 070102019 3.17關鍵部件 critical component位于結構主載荷路徑內的保持結構穩(wěn)定性所必需的零部件。3.18關鍵焊縫critical weld連接關鍵部件的焊縫。4類型與型號4.1產品類型4.1.1鉆機移運裝置可分為:棘爪軌道式移運裝置、步進式移運裝置和輪軌式移運裝置三種類型。4.1.2棘爪軌道式移運裝置主要由軌道、棘爪裝置、液壓油缸、液壓控制系統(tǒng)組成,有縱向(單向) 軌道移運裝置和

11、縱橫向(雙向)軌道移運裝置兩種型式。4.1.3步進式移運裝置主要由頂升機構、行走機構、轉向機構、液壓控制系統(tǒng)組成,可實現被移運物 體縱向、橫向或斜向步進移運。4.1.4輪軌式移運裝置主要由軌道、棘爪裝置、滾輪總成、液壓油缸、液壓控制系統(tǒng)等組成,可通過 滾輪沿軌道移動的方式,實現被移運物體的移運。4.2產品型號型號由代號、移運重量、移運節(jié)距、移運型式和改型序列號等代號組成。型號的具體表示方法應 符合圖1的規(guī)定。改型序列號:用1,2, 3,表示 移運型式代號:GD (棘爪軌道式);BJ (步進式);LG (輪軌式)移運節(jié)距:以10mm為單位移運重量:以10kN為單位鉆機移運裝置圖1鉆機移運裝置型號

12、的表示方法示例:PY1200/100-LG1表示鉆機輪軌式移運裝置,最大移動重量12000kN,移運節(jié)距1000mm,輪軌式移運裝置第一 次改型設計機型。4.3基本參數4.3.1最大移運重量應按以下系列給出: 2000kN。 6000kNo(7000) kN。 8000kNo lOOOOkN。12000kNo注:括號內數值為非優(yōu)先選用。4.3.2移運節(jié)距應按以下系列給出:500mm o1000mm o1350mm o5設計載荷 5.1鉆機主機移運裝置應按照表1的載荷組合設計。表1載荷工況工況移運裝置類型載荷工況載荷自重%鉤載%轉盤載荷%立根載荷%風載6環(huán)境風速 m/s鉆井工況軌道/輪軌式作業(yè)l

13、a1001000100 16.5作業(yè)2b100TEf100100 16.5預期100TEf1000 38.6非預期d100TEf100100 30.7移運工況軌道/輪軌式100TEf0100 16.5步進式100TEf0100 16.5a作業(yè)1工況是指最大鉤載作用時滿立根靠放的工況。b作業(yè)2工況是指無鉤載最大轉盤載荷作用時滿立根靠放的工況。c預期工況是指在預期風載作用時,無鉤載無立根靠放的工況。d非預期工況是指在非預期風載作用時,無鉤載、最大轉盤載荷、滿立根靠放的工況。e風載荷應按照GB/T 254282015中8.3進行計算和修正。f “TE”是指在所有載荷情況下,當沒有鉆井鉤載作用時,還應

14、考慮天車懸掛的所有游動設備和鉆井鋼絲繩的重量。5.2除鉆機主機以外的單元移運時,載荷僅考慮自重和環(huán)境風載。5.3鉤載、轉盤載荷、立根載荷計算應滿足GB/T 25428的相關規(guī)定。5.4鉆機主機單元自重應包含:鉆機主體參與移運的部件、所攜帶的相關設備及參與移運的附件的 重量。必要時還應包括液體重量,如冷卻水、液壓油、鉆井液等。5.5鉆機其他單元(固控單元、鉆井泵組單元、電控單元等)自重應包含:單元主體、所攜帶的相 關設備及參與移運的附件的重量。必要時還應包括液體重量,如水、液壓油、鉆井液等。5.6移運裝置承載能力設計時應考慮被移運體的自重分布不均勻性。6許用應力 6.1所有鋼結構部件的許用應力均

15、按AISC 335 : 1989彈性設計部分的規(guī)定確定。6.2關鍵承載構件等效應力校核宜按CCS海上移動平臺人級規(guī)范的要求確定:fmis+ CT 2 CT 7 + 3t 2 yx yxyFmis 0.7Fv (1)(Von MisesHencky)式中:Fmis計算等效應力,單位為牛每平方毫米(N/mm2);單元*方向的應力,單位為牛每平方毫米(N/mm2);單元方向的應力,單位為牛每平方毫米(N/mm2);單元方向的剪應力,單位為牛每平方毫米(N/mm2);Fy材料屈服極限,單位為牛每平方毫米(N/mm2)。6.3在移運和鉆井作業(yè)情況下,移運裝置均應進行傾翻校核,并滿足GB/T 254282

16、015中8.9的相關規(guī)定。 6.4移運裝置軌道和滑靴的設計應滿足井場基礎接地比壓的要求,最大實際接地比壓應小于或等于 基礎面許用接地比壓,各種地質環(huán)境的基礎面許用接地比壓數值參見附錄A或與客戶協(xié)議確定。7技術要求7.1 一般要求7.1.1鉆機移運裝置的電氣設備和元器件應滿足按SY/T 6671劃分的I類n區(qū)的防爆要求。 7.1.2所有電纜和管線及管線端頭處均有標識。7.1.3鉆機移運裝置應設吊裝耳板,耳板附近用鋼字頭打印安全工作載荷“SWL”。 7.1.4鉆機移運裝置起吊點應有明顯的標識。7.1.5所有的聯接件和緊固件應有可靠的防松措施。7.2棘爪軌道式移運裝置7.2.1棘爪裝置上宜設有換向機

17、構,可通過手柄操作將棘爪體換向安裝,實現棘爪裝置移運方向轉變。 7.2.2棘爪座上安裝有起限位導向作用的定位塊,可避免推移時棘爪座上翹脫離移運軌道。7.2.3棘爪在棘爪座內安裝時,應保證兩個(或多個)棘爪齒面同時與軌道相接觸。 7.2.4移運軌道各短節(jié)應具有互換性,滿足前后軌道短節(jié)可互換安裝的要求。 7.2.5被移運單元的主體結構上應設置導向裝置。7.2.6移運過程中液壓油缸同步誤差滿足設計要求。7.3步進式移運裝置7.3.1頂升油缸應設有液壓鎖裝置。7.3.2轉向機構應設置鎖定裝置。7.4輪軌式移運裝置7.4.1各個軌道短節(jié)宜為封閉式箱型結構。7.4.2輪軌式移運裝置應設有滾輪鎖定裝置,用以

18、在非移運時限制滾輪移動。7.5液壓操控系統(tǒng)7.5.1液壓系統(tǒng)中的壓力表精度等級不得低于2.5級。7.5.2液壓元件應符合GB/T 7935的相關規(guī)定。7.5.3液壓系統(tǒng)設計中應有過壓保護。7.5.4液壓系統(tǒng)應有合適的防止液壓油泄漏的措施。7.5.5液壓缸的試驗壓力應為額定工作壓力的1.5倍,保壓時間不小于lOmin,且無滲漏現象。 7.5.6液壓操作箱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a)移運裝置的操作手柄應采用自復位型,且使操作手柄復位時具有系統(tǒng)卸荷功能。b)液壓操作箱面板上應有醒目的操作指示及安全標識,操作指示牌應與液壓缸動作一致。c)液壓操作箱上應設置必要的油壓檢測儀表。d)液壓油缸的控制既可滿足全

19、部控制操作,又可滿足單個液壓油缸控制操作。e)移運裝置的操作箱、操作液壓閥件及管路不能有滲漏現象。8材料要求 8.1制造方應提出書面的材料規(guī)范要求。材料規(guī)范中至少應明確:力學性能要求、化學成分和偏差、 材料質量鑒定和交貨狀態(tài)要求。8.2如果明確了材料遵循的國家或行業(yè)標準,則材料的化學成分及偏差由相應標準保證,可不再單 獨提出。8.3軌道主體宜采用高強度低合金H型鋼焊接而制。8.4有低溫要求時,應對材料提出低溫沖擊功的要求,以適應相應設計溫度。在規(guī)定的溫度下,應 滿足三件全尺寸試樣的平均沖擊功KVS值大于27J。當所選材料的交貨狀態(tài)已保證最低設計溫度下的 缺口韌性時,可不要求額外的沖擊功試驗。9

20、無損檢測9.1鍛件9.1.1主承載鍛件(如棘爪體、60mm 直徑 70mm的銷軸等)的表面無損檢測(磁粉探傷),應 符合NB/T 47013.42015的規(guī)定,并達到質量分級等級評定9.1及9.3 n級的要求。9.1.2對于直徑70mm的關鍵連接銷軸或用戶明確要求體積NDE的鍛件,應提出體積無損檢測 (超聲波探傷)的要求,并符合NB/T 47013.32015的規(guī)定,達到NB/T 47013.32015中5.5.8.1質 量分級等級評定n級的要求。9.2鑄件9.2.1鑄件的目檢應按照MSS SP-55的要求進行。9.2.2鑄件的表面無損檢測(磁粉探傷),應符合GB/T 9444的規(guī)定,并按2級

21、質量要求驗收。 9.2.3主承載件的所有可接觸表面應在最終熱處理和最終機加工后進行無損檢測。9.3焊縫無損檢測9.3.1所有焊縫應進行100%的目檢。9.3.2關鍵焊縫的無損檢測應符合GB/T 254282015中11.4的規(guī)定。10試驗及檢驗10.1試驗項目10.1.1組裝試驗移運裝置應按以下要求進行組裝試驗:a)按設計圖紙組裝齊全所有零部件(包括移運軌道、棘爪裝置、行走機構、頂升機構、液壓控制系統(tǒng)等),產品外觀整齊,涂層完整、無碰傷、劃傷等。b)零部件應安裝順利,各構件無干涉。c)軌道總成組裝后每4m范圍內左、右軌道間平行度允差2.5 mm,平面度允差 3mm (適用 于軌道式移運裝置)。

22、d)運動件組裝后轉動應靈活,無卡阻。e)車輪架與滾輪組裝要求各構件組裝順利,滾輪轉動無卡阻。f)液壓控制系統(tǒng)組裝要求試驗液壓管線連接無松動現象。10.1.2空載試驗移運裝置應按以下要求進行空載試驗:a)液壓油缸空載進行伸縮3次以上的動作試驗,液壓油缸伸縮靈活、平穩(wěn),液壓系統(tǒng)無漏油現象。b)操縱箱控制手柄推拉與液壓缸動作一致。c)棘爪裝置進行空載行走功能試驗,應運動無卡阻。10.1.3載荷試驗移運裝置應按以下要求進行載荷試驗:a)試驗載荷應不少于50%額定移運載荷。當試驗載荷小于額定移運載荷時,參照SY/T 6326的 規(guī)定,試驗后按線性外推法驗證額定承載能力。b)棘爪軌道式移運裝置和輪軌式移運

23、裝置應進行不少于四個移運節(jié)距的移運試驗。c)步進式移運裝置應進行不少于四次舉升試驗和不少于四個移運節(jié)距的移運試驗。d)轉向機構鎖定牢靠,舉升過程平穩(wěn)無機械卡阻。e)移運過程中移運速度應在設計范圍內,宜小于或等于0.3m/s。f)移運最小離地間隙應大于50mm (適用于步進式移運裝置)。g)液壓缸能力滿足設計載荷要求,液壓系統(tǒng)無漏油現象。h)載荷試驗后,軌道無拉傷、無變形。i)移運過程中液壓系統(tǒng)壓力波動范圍應在規(guī)定范圍之內。j)載荷試驗后,對所有焊縫進行目檢(100%),表面無裂紋、變形等缺陷。k)載荷試驗后,對關鍵焊縫進行無損檢測(磁粉探傷),應符合GB/T 254282015中11.4的規(guī)定

24、。10.2檢驗規(guī)則10.2.1 出廠檢驗每臺鉆機移運裝置均應進行出廠檢驗。10.2.2型式檢驗屬于下列情況之一時,應進行型式檢驗:a)新產品首次生產時。b)批量生產后,產品在結構、材料或工藝上有重大改變,可能影響產品的性能時。10.2.3檢驗項目及判定規(guī)則出廠檢驗、型式檢驗型式應按表2的規(guī)定進行。產品經檢驗,若有一項不符合本標準要求,則判 定該產品為不合格品。表2檢驗項目序號檢驗項目及內容出廠檢驗型式檢驗本標準條款1組裝試驗10.1.12空載試驗a/10.1.23載荷試驗X10.1.3注:“V表示檢驗,“X表示不檢驗。11標志、涂裝、包裝、文件和貯存11.1標志應在鉆機移運裝置上設置銘牌,銘牌應注明:a)產品名稱及型號。b)移動最大重量。c)移動節(jié)距。d)移動速度。e)制造商名稱。f)出廠編號及制造日期。11.2涂裝與防腐 11.2.1鉆機移運裝置涂裝應按SY/T 6919執(zhí)行。112.2軌道機加工表面應涂抹潤滑脂或防銹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