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戰(zhàn)爭、病毒與股市的互動啟示:美國大流感1918股市沒那么糟_第1頁
百年前戰(zhàn)爭、病毒與股市的互動啟示:美國大流感1918股市沒那么糟_第2頁
百年前戰(zhàn)爭、病毒與股市的互動啟示:美國大流感1918股市沒那么糟_第3頁
百年前戰(zhàn)爭、病毒與股市的互動啟示:美國大流感1918股市沒那么糟_第4頁
百年前戰(zhàn)爭、病毒與股市的互動啟示:美國大流感1918股市沒那么糟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前言:股神背后戰(zhàn)爭與病毒“鑄就”的Tailwind在美股史無前例地連續(xù)熔斷后,巴菲特割肉賣出航空股、銀行股的消息不脛而走,內(nèi)在緣由不得而知,不少投資者感慨市場中沒有神的存在。事實上,巴菲特也是這么認為的,在他每年致投資者的信中,曾多次將他的成功歸結為“American Tailwind”,而非“股神”。換句話說,巴菲特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統(tǒng)計學中的幸存者偏差問題。應該說,巴菲特確實是足夠幸運的,他出生在 1929 年的大蕭條之后,由于年齡的問題幸運地躲過了大蕭條對投資者的摧殘。成年之時恰好趕上了二戰(zhàn)結束,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正式確立,之后是持續(xù)了將近八十年的“American Tailwin

2、d”(“美國順風”),因此他曾經(jīng)明確的表示:“It is beyond arrogance for American businesses or individuals to boast that they have “done it alone.” The tidy rows of simple white crosses at Normandy should shame those who make such claims1?!眻D 1:伯克希爾每股市值(左)與美國名義 GDP(右,十億美元)30000002500000200000015000001000000500000250002000

3、015000100005000博時基金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200920122015201800Berkshire每股市值美國名義GDP資料來源:Berkshire Hathaway Inc. 2019 annual report, 注:1964 年的伯克希爾每股市值標準化為無量綱的 100。從經(jīng)濟史的角度看,巴菲特將諾曼底登陸暗示為“美國順風”的開始也許 并不妥當。誠然,美國主導的聯(lián)合國成為二戰(zhàn)后美國霸權的標志性制度安排,不過,聯(lián)合國事實上在一戰(zhàn)后就已經(jīng)初具雛形,只不過一戰(zhàn)后的稱謂是“國聯(lián)”,那

4、時的五大國是美英法意日,而非二戰(zhàn)后的中美蘇英法。應該說,如果沒有 德國挑起二戰(zhàn),國際社會沿襲的有可能還是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威爾遜在一戰(zhàn)后 的國際制度安排,而德國之所以會走向報復性極強的二戰(zhàn),又和在巴黎和會 上被威爾遜的“出賣”高度相關。在 1919 年 3 月的巴黎和會上,威爾遜起 初因為不同意法國為首的協(xié)約國對于德國的嚴厲懲罰而一度被時任法國總 理的克列孟梭譏諷為“保德派”,但詭異的是,一向強硬的威爾遜突然在隨 后的 4 月份突然放棄了他之前恪守的原則,對于克列孟梭想要的所有重要的1 詳見 2019 年 2 月 23 日巴菲特致投資者的信。東西,都妥協(xié)了。德國因此受到了嚴重的羞辱性懲罰,加重了德

5、國民眾的痛苦,最終促使了希特勒的崛起,也為二戰(zhàn)的爆發(fā)埋下了伏筆2。除了威爾遜迫切地希望通過犧牲德國來換取協(xié)約國對國聯(lián)方案支持外,威爾遜的精神崩潰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誘因。時任英國首相的勞萊喬治曾評論說威爾遜的神經(jīng)和精神在會議中期崩潰了。至于崩潰的肇因,時任威爾遜私人醫(yī)生的格雷森的表述是:流感3。這看起來似乎是一個蝴蝶效應的案例,其實不然。記錄4表明“在肇始于美國的 1918 年大流感中,美國因流感死掉的人遠遠超過一戰(zhàn)中陣亡的人,全世界有 4000 萬至 1 億人因流感喪生”。因此,流感對于那個年代而言,并不是一個看似微不足道的蝴蝶振翅,而是籠罩整個世界的死亡陰影,在全世界造成了難以想象的恐慌、混

6、亂與災難。當前,新冠肺炎正在全球肆虐,我們和市場溝通下來后,發(fā)現(xiàn)大家對新冠病毒高傳染性和高致死率出現(xiàn)了嚴重擔憂,這些擔憂主要包括:擔心病毒會長期存在;擔心病毒誘發(fā)國際摩擦風險上升;擔心印度、非洲、南美等地區(qū)遭受嚴重人口損失;擔心隔離造成經(jīng)濟遲遲無法復蘇等等。這些擔心混合下來,就構成了新冠病毒對于股市的壓制邏輯。應該說,投資者對于新冠肺炎的一些擔憂是合理的,比如,4 月 14 日,IMF 公布了新冠疫情爆發(fā)后的首份世界經(jīng)濟展望,除了中國、印度之外,其他主要經(jīng)濟體都將經(jīng)歷不同程度的嚴重衰退,全球整體的衰退幅度將會達到-3%,即便在大衰退期間,全球的經(jīng)濟增速仍然有 0.1%。因此,IMF 稱:經(jīng)濟活

7、動以百年難遇的規(guī)模和速度崩潰,可能會出現(xiàn)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jīng)濟衰退。表 1: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各經(jīng)濟體經(jīng)濟數(shù)據(jù)預測(%)實際 GDP 年化增長率2019 年2020 年(預測值)2021 年(預測值)世界產(chǎn)出2.9-3.05.8發(fā)達經(jīng)濟體1.7-6.14.5美國2.3-5.94.7歐元區(qū)1.2-7.54.7德國0.6-7.05.2法國1.3-7.24.5意大利0.3-9.14.8西班牙2.0-8.04.3日本0.7-5.23.0英國1.4-6.54.0加拿大1.6-6.24.2其他發(fā)達經(jīng)濟體1.7-4.64.5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經(jīng)濟體3.7-1.06.6亞洲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經(jīng)濟體5.51.08.5

8、中國6.11.29.22美約翰M巴里: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2008 年。如無特殊說明,本文關于美國 1918 年大流感的相關政治、一戰(zhàn)和流感的闡述,均引自本書。3美約翰M巴里: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2008 年。如無特殊說明,本文關于美國 1918 年大流感的相關政治、一戰(zhàn)和流感的闡述,均引自本書。4美約翰M巴里: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2008 年。如無特殊說明,本文關于美國 1918 年大流感的相關政治、一戰(zhàn)和流感的闡述,均引自本書。印度4.21.97.4東盟 5 國4.8-0.67.8歐洲新興市場和發(fā)展中經(jīng)濟體2.1-5.24.2俄羅斯1.3-5.53.5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qū)0.1

9、-5.23.4巴西1.1-5.32.9墨西哥-0.1-6.63.0中東和中亞1.2-2.84.0沙特阿拉伯0.3-2.32.9撒哈拉以南非洲3.1-1.64.1尼日利亞2.2-3.42.4南非0.2-5.84.0低收入發(fā)展中國家5.10.45.6資料來源:IMF世界經(jīng)濟展望,2020 年 4 月, 但是,因為其他擔憂進而對股市持有過度悲觀的看法似乎并無必要。正如 IMF 所指出的,我們面臨的是情況是“百年難遇”的。人的生命周期的短暫決定了我們在面臨過去一百年未曾見過的病毒沖擊時,難免不知道該如何形成預期。但好在最近兩三百年我們有大量的文獻可供研究。起源于美國的 1918 年大流感,對美國乃至全

10、世界造成的嚴重人口損失與社會絕望情緒,遠高于新冠病毒,在大流感沖擊下的股市,可以作為我們思考當前股市走勢的一條底線參照。如果美國股市在 1918 年大流感的沖擊下,尚且沒有值得過度悲觀的表現(xiàn),那么我們對于市場頗有些悲觀的預期似乎值得反思。1、美國大流感 1918:起于墨菲定律,合于均值回歸5、起:病毒、墨菲定律與國際沖突風險提升關于這場新冠疫情對于市場的沖擊,一大擔憂來自于新冠病毒來源污名化可能會誘發(fā)國際沖突風險上升。從 1918 年的美國大流感來看,這種擔憂不無道理,但不值得過度擔憂。病毒作為一種遠比人類古老的生物,其結構異常簡單,自己沒有細胞,只有蛋白質外殼和內(nèi)部的遺傳物質,這決定了它一旦

11、離開其他生物的細胞就無法生存。從生物學本質上來看,病毒并不一定都是致命的,或者對人類而言病毒并不一定都是有害的。例如,噬菌體病毒是人類解決超級細菌問題的可能方向之一;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的基因序列也已經(jīng)嵌入了一些病毒的基因片段,這些片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類的進化6。因此,由新冠病毒引發(fā)的談“毒”色變,似乎并無必要。對于人類而言,真正的風險并不在于某一種生物是病毒,而是在于病毒一直在變異。以禽流感為例,由于人類和鳥類具有不同的唾液酸受體,因此5如無特殊說明,本部分相關論述和數(shù)據(jù)的來源均是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美約翰M巴里,2008 年。6武元峰、欒洋:內(nèi)源性逆轉錄病毒生物學功能及與腫瘤

12、的關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014 年。結合鳥類唾液酸受體的病毒通常不會感染人類細胞。但是,根據(jù)“基因漂變”假說,基因自然漂變可能是進化的基礎,拉長時間來看包括人類在內(nèi)所有生物的基因都在發(fā)生變異。作為一種生命結構異常簡單的生物,病毒本身就容易變異,基于 RNA 的病毒比起DNA 病毒而言,更容易變異。除此之外,如果多種病毒寄居在同一個宿主內(nèi),不同病毒之間的基因也可能因發(fā)生隨機重組而變異。1997 年,一種被稱為“H5N1”的禽流感病毒發(fā)生了某種遺傳變異,使得它越過了物種屏障,在香港感染了 18 人,并導致了 6 人死亡。當年的遺傳漂變雖然使得病毒獲得了跨越物種屏障的能力,但并沒有“變”出使

13、得人與人之間互相傳染的基因,因此 H5N1 并未對人類社會造成嚴重的傷害。不過,遺憾的是,生物學和醫(yī)學并非完全是經(jīng)典力學那種有確定因果關系的科學,更多是類似于自然科學中的量子物理和經(jīng)濟學等社會科學那樣,也是一種基于概率統(tǒng)計的學科。因此,“遺傳漂變”理論也是一種基于概率的假說,這意味著極端漂變可能概率較低,但也存在一定的概率。與此同時,墨菲定律作為一種統(tǒng)計規(guī)律,意味著概率再小的事件,只要持續(xù)的時間足夠長,幾乎必然發(fā)生。1997 年,H5N1 通過遺傳漂變獲得了跨越物種屏障感染人的能力,但幸運的是,它并沒有出現(xiàn)能夠有效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的基因漂變。但在 1918 年,人類就沒有那么幸運了。某種原本寄

14、居在豬身上的病毒,因為自身的基因漂變或者和其它寄居在豬身上的病毒之間進行了基因重組再或者兼而有之,突然突破了物種屏障感染了人類,這次的基因變異如此的罕見,以至于它不但突破了物種屏障,而且具備了高效的人際傳播能力,以及高致死率。由于病毒的出現(xiàn)和演化具有非常強的隨機性,因此,可以幾乎確定地說,病毒流行和陰謀論無關,人類即便有能力“制造”出一種病毒,也沒有能力控制它后續(xù)的演化;如果有人蓄意制造攻擊性病毒武器,無異于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盒子,他自己也將暴露在病毒的威脅下。但也正因為這個高度的隨機性,也導致了短期內(nèi)想準確地溯源非常困難,這為有意無意的污名化和別有用心的制造仇恨留下了巨大空間。對于 1918

15、 年的大流感,最廣為人知的叫法是“西班牙大流感”,這個叫法持續(xù)了一百多年,以至于讓很多后世的人誤以為病毒起源于西班牙。事實上,病毒最初的源頭不在西班牙,只不過一戰(zhàn)期間西班牙是中立國,在沒有戰(zhàn)爭干擾的情況下,當一種惡性傳染病快速流行時,舉國上下能夠及時地關注到,西班牙的媒體等社會各界也進行了比較充分的報道,以至于讓其他國家“誤”以為病毒來自于西班牙,于是“西班牙流感”的叫法不脛而走,而且持續(xù)叫了一百多年。即便現(xiàn)在搞清楚了病毒并非起源至西班牙,但習慣依舊讓很多現(xiàn)代人繼續(xù)沿襲“西班牙流感”的叫法。除了這種無意的“污名化”之外,人類在追蹤病毒時還會犯諸多也許無心也許帶著有色眼鏡的錯誤。例如,在美國大流

16、感期間,眾多科學家和組織機構曾經(jīng)試圖溯源,其中由美國醫(yī)學會贊助的調(diào)查被認為是最突出的,具體是由當時的傳染病雜志主編喬丹領銜的。面對美國 1918 年的流感大爆發(fā),喬丹并沒有先把目光聚焦美國國內(nèi),而是首先懷疑中國7。最終,是基于曾經(jīng)7 美約翰M巴里: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2008 年。在美國洛克菲勒研究所培訓過的中國科學家的實驗鑒定,喬丹才把中國的嫌疑排除掉。如果說“西班牙流感”的叫法和喬丹對中國的懷疑,還可以被稱為本無惡意的“過錯”的話,病毒起源的隨機性也為別有用心的制造仇恨提供了良好土壤,如果故意制造仇恨的是官員,這種影響更惡劣。在美國大流感期間,德國是美國的頭號敵對國家,當時負責密西西比

17、州東北部的美國公共衛(wèi)生部官員帕森斯,讓當?shù)貓蠹堖@樣報道:“德國佬要殘殺無辜的平民他們通過病原體散布疾病和死亡,并已經(jīng)這么做了更準確地說,傳染病就是他們在法國、英國和美國的戰(zhàn)場后方使用的武器?!倍鴷r任美國公共衛(wèi)生部部長的布盧竟然對這種陰謀論不置可否8。、承:戰(zhàn)爭、戰(zhàn)爭、戰(zhàn)爭因此,當致命的病毒再次在全世界流行時,市場擔憂國際沖突風險上升,是有一定合理性的,但是:1918 年的美、德本就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有沒有流感大爆發(fā),美、德依舊會交惡;沖突風險上升未必就意味著一定會發(fā)生沖突。如孫子兵法所講:“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戰(zhàn)爭不是兒戲,尤其是在擁有核武器時代,沒有這么容易因為一些謠言

18、和誤會就發(fā)生戰(zhàn)爭。更重要的是,“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做好應對沖突的準備是遏制沖突風險演變?yōu)闆_突的最有力保障。如前所述,二戰(zhàn)帶有很強的復仇意味,無論是德國和美國在一戰(zhàn)期間的直接對壘,還是巴黎和會上威爾遜對德國的“出賣”,德國似乎都有足夠的動機去報復美國。但從二戰(zhàn)的戰(zhàn)爭進程上看,希特勒初期一直在主動避免與美國直接交戰(zhàn),甚至對二戰(zhàn)初期有些美國人在英德作戰(zhàn)中被“傷及無辜”,德國法西斯的宣傳機器一直強調(diào)那是英國人的陰謀,英國人想借此拉美國參加對德作戰(zhàn)9。之所以德國法西斯要避免把國際沖突風險變成現(xiàn)實的國際沖突,是因為忌憚于美國強大的戰(zhàn)爭潛力。圖 2:二戰(zhàn)期間各國軍隊占總人

19、口比重圖 3:1935-1944 主要參戰(zhàn)國軍火產(chǎn)量(十億美元,以1944 年美國軍火價格為基準)16%14%12%10%8%6%4%2%0%美國德國 蘇聯(lián) 日本1939194019411942194319441945美國英國 蘇聯(lián) 德國 日本454035302520151050193519401941194219431944資料來源:The National WWII Museum,Mller, Rolf-Dieter(2016),維基百科, 資料來源:The National WWII Museum,Mller, Rolf-Dieter(2016),維基百科, 8美約翰M巴里:大流感最致命

20、瘟疫的史詩,2008 年。9丘吉爾: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回憶錄,2019 年。在如何應對國際沖突方面,一戰(zhàn)期間的美國也給出了教科書式的解決方式。事實上,在一戰(zhàn)初期,英美并非當前那么親密的盟友關系,甚至可以說他們之間的沖突風險較大。因為美國在一戰(zhàn)爆發(fā)初期的立場是兩邊賣東西發(fā)戰(zhàn)爭財,但是英國作為海上霸主,卻利用自己的海上霸權對德國實行禁運,禁止中立國和同盟國做生意,這樣就激化了英美矛盾。對此,在 1916 年 12月 26 日,美國就向英國發(fā)出了正式的抗議照會,但英國憑借強大的制海權,繼續(xù)我行我素,美國無論如何抗議也并不能奈何英國。此后,英國的封鎖行動升級,以防止禁運品流入同盟國為由搜查了美國郵船;并于

21、 1916 年 7 月18 日提出了針對 87 家被懷疑向德國提供過援助的美國公司黑名單,禁止英國臣民與美國這些公司進行貿(mào)易,由于英國的霸主地位,上了英國的黑名單就意味著剝奪了這些公司做生意的權利。對此,面對英美之間日益激化的國際沖突風險,時任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宣稱:“讓我們建立一支比英國海軍更強大的海軍,隨心所欲地行動”;“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支海軍像美國海軍一樣須控制如此廣闊的防御區(qū),因此,依我所見,美國海軍應當成為舉世無雙、最完備的海軍”。1916 年 9 月 8日,美國國會投票通過海軍撥款法,規(guī)定建造 137 艘各類新艦只10。因此,美軍的強大并非始于二戰(zhàn),在經(jīng)過一戰(zhàn)的全力動員后,美國已經(jīng)

22、躋身世界一等一的強國。在美國海軍日益強大后,英美之間的沖突風險非但沒有成為沖突現(xiàn)實,英國反而日益向美國靠攏。對于 1918 年的美國而言,將國家的全部資源動員起來去應對戰(zhàn)爭,既為后來近百年的 American Tailwind 打下了基礎,也讓病毒從美國肆虐到了全世界。這一切都開始于 1918 年美國堪薩斯州哈斯克爾縣11,當?shù)氐尼t(yī)生在當年的 1 月末、2 月初發(fā)現(xiàn)了一種奇怪的病,除了和流感一樣的發(fā)燒、咳嗽之外,病人往往還伴有劇烈的頭痛和身體疼痛,更為嚴重的是哈斯克爾縣里的青壯年也紛紛染病,這就是 1918 年美國大流感的第一波。由于墨菲定律的作用,某種病毒出現(xiàn)了小概率的致命變異,幸運的是哈斯

23、克爾縣地廣人稀且深處美國中部的不發(fā)達區(qū)域,這非常不利于變異之后的病毒傳播。于是,1918年美國大流感的第一波在 3 月中旬以前結束了,哈斯克爾縣的生活重新步入正軌,民眾關注的焦點重新回到了戰(zhàn)爭上。對美國而言,這場戰(zhàn)爭起自于 1917 年 4 月 6 日,美國以德國潛艇擊沉美國商船為由,對德國宣戰(zhàn)。此后,美國以戰(zhàn)爭動員為名所做的一切12,都為美國大流感席卷全球并導致四千萬到一億人的死亡鋪平了道路。其中,對于病毒傳播最重要的莫過于征兵。1917 年 5 月,美國眾議院通過選征兵役法,要求美國所有 21 歲至30 歲的成年男子一律登記應征。1917 年 6 月上旬,美國有 900 多萬男子進行登記。

24、在一戰(zhàn)結束時,美國武裝部隊總數(shù)約為 500 萬人,占當時美國總人口的約 5%。對于流感而言,美國在一戰(zhàn)期間征兵的意義在于使它獲得了由哈斯克爾縣快速向全美乃至全世界傳播的途徑。流感傳播的大致路徑是這樣的,在征兵動員下,哈斯克爾縣的年輕人被征召進福斯頓軍營,福斯頓軍營隨即在 1918 年 3 月 4 日出現(xiàn)了輕微的流感10詳見美國通史第 4 卷:崛起和擴張的年代 1898-1929,余志森等著。11美約翰M巴里: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2008 年。12詳見美國通史第 4 卷:崛起和擴張的年代 1898-1929,余志森等著。病例。與此同時,福斯頓軍營的美國士兵源源不斷地向其他的美軍基地和歐洲提供

25、兵力。在歐洲,最早爆出大量病例的是西班牙,如前所述,因為它是中立國。隨后是葡萄牙、希臘,6、7 月間,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的死亡率猛增。德國在當年 6 月份也出現(xiàn)了一些零星病例,7 月病毒到達了丹麥和挪威,8 月份達到了荷蘭和瑞典。在亞洲,1918 年 5 月,一艘運輸船將病毒帶至了孟買,隨后沿著鐵路線向整個印度蔓延;同樣是在 5 月底,中國上海也出現(xiàn)了流感病例。9 月份,病毒進入了新西蘭和澳大利亞。也就是說,美國本土在 1918 年 3 月出現(xiàn)了流感案例之后,不到半年時間,美國大流感就擴散至全世界,美軍調(diào)動在這個快速傳播過程中“功不可沒”。不過,幸運的是,在初期的傳播過程中,各地的癥狀大部

26、分都不是太嚴重,以至于三名英國醫(yī)生在 1918 年 7 月 13 日的柳葉刀上發(fā)表了這樣的一篇文章:“這種流行病實質上不是流感,因為其癥狀盡管與流感相似,但卻十分輕微,持續(xù)期很短并且迄今為止沒有出現(xiàn)復發(fā)或者并發(fā)癥”。、轉:美國大流感既是天災,更是人禍人們經(jīng)常把人力所不能控制的災難稱為天災,把人力本能夠控制卻不去控制而產(chǎn)生的災難稱為人禍。在第一波襲擊中表現(xiàn)溫和的美國大流感,之所以能夠在秋天的第二波襲擊中對人類造成慘重的傷亡,一方面是因為天災,人禍的因素也不能忽視。如前所述,RNA 病毒自身具有較強的隨機變異性,也可以和其他病毒在共同的宿主內(nèi)因為互相之間的基因重組而發(fā)生變異。在美國大流感初期快速向

27、全世界擴散的過程中,我們無從知道它是不是在傳播的過程中快速發(fā)生了變異,或者與世界其他地區(qū)的某些病毒發(fā)生了重組進而進一步提升了毒性。但我們知道的是,僅僅是“傳代”本身就有可能提高微生物的毒性。1872 年,法國科學家達偉納進行了一系列的炭疽桿菌對于兔子的致死量測定的試驗,揭示了后來被稱為“傳代”的現(xiàn)象:即微生物具有改變自身以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當一個具有弱致病性的微生物從一個活體動物轉移到另一個活體動物身上時,復制會更加嫻熟,生長和擴散也會更有效率,由此可能會增強它的毒性。因此,當醫(yī)學雜志上的文章還在為這種流感的溫和性質進行評論時,僅僅是從它走出美國后快速遍及全球的角度看,病毒在不同國家的人體內(nèi)多次

28、“傳代”本身也許就已經(jīng)在為它轉向惡性爆發(fā)埋下伏筆。當然,我們不能責難當年的醫(yī)生對病毒溫和屬性的誤判,因為在 100 年前人們甚至都不知道它是由病毒引發(fā)的流感,更談不上對它的毒性等特點進行比較準確的判斷。因此,醫(yī)生和科學家的誤判不屬于人禍,這是人類科技的時代限制。大流感之所以在第二波中造成這么嚴重的人口死亡災難,真正的人禍還是在美國。事實上,在病毒即將發(fā)起最致命的第二波襲擊前的 1918 年 8 月,連續(xù)出現(xiàn)了這樣一些病例。記錄稱,“3 日,一位美國海軍情報官員接到一封電報:現(xiàn)在流行于整個瑞士的疾病就是通常所說的黑死病,但對外宣稱是西班牙流感。8 月初,一艘從法國駛往紐約的輪船上,船員遭遇了流感

29、襲擊。12日,挪威貨輪“伯根斯佛爾德”號抵達紐約附近的布魯克林,船上約有 200 人身患流感。一份美國海軍公報警告公眾留心 14 日和 15 日抵達紐約的三艘來自于歐洲的輪船,船上有流感病人。18 日,紐約的報紙報道了兩艘輪船上的流感病人被送進了圣文森特醫(yī)院。19 日,紐約時報報道:相當一部分美國黑人部隊上岸后前往法國,他們感染了西班牙流感,最后因肺炎死于法國醫(yī)院。24 日,塞拉利昂出現(xiàn)兩例本地死亡病例,之前是英國軍艦將流感病毒帶來這里。在美國波士頓名叫“接收船”的海軍軍營里,27 日、28 日、29 日連續(xù)曝出流感病例?!边@些案例表明,在 1918 年的美國大流感轉向第二波的惡性爆發(fā)前,美軍

30、等美國官方部門就已經(jīng)得到了確切的情報,一種惡性傳染病正在全世界快速蔓延。美國相關部門的官員是怎么應對的呢?時任紐約市衛(wèi)生部門主管的科普蘭的觀點很有代表性,他在 1918 年 8 月初說:絕無爆發(fā)流行病的危險,因為流感很少攻擊一個營養(yǎng)充足的人。8 月 20 日,越來越多的病例迫使科普蘭不得不承認紐約已經(jīng)出現(xiàn)流感,但依舊宣稱這次流感并不嚴重,而且絕不會傳染開來。這種對致命流感快速蔓延的輕視,同樣也體現(xiàn)在美國聯(lián)邦政府層面,1918 年 8 月 31 日,美國國會擴大了征兵年齡限制,由 21-30 歲擴展至 18-45 歲。作為美國大流感快速蔓延至全世界的重要載體,美國征兵動員范圍在這個時間點的再次擴

31、大,無疑為致命第二波的廣泛傳播提供了加速器。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人禍?美國當時的一些基層治理機制存在一定的腐敗問題13,也面臨著來自于美國聯(lián)邦政府的政治壓力。以在流感第二波襲擊中損失慘重的費城為例,當時的費城公共衛(wèi)生主管克魯森不但完全沒有采取任何針對病毒的預防行動,也公然否認了流感會對城市造成任何威脅。面對著迅速從美軍中蔓延出來的致命病毒的襲擊,1918 年 9 月的費城在死亡陰影的籠罩下人心惶惶,9 月 27 日,費城醫(yī)院又接收了 200 名流感病人,其中 123 名是平民。在這種背景下,費城醫(yī)療界不斷地提出警告,但克魯森依舊宣布次日的自由公債游行及相關集會如期舉行。9 月 28 日,幾十萬人簇

32、擁在費城史無前例的大游行路線上,病毒再次獲得了加速傳播的機會。為什么克魯森要冒天下之大不韙在那個流感大流行的關鍵時點去批準一場規(guī)模史無前例的自由公債大游行?因為時任美國財政部長的麥卡杜在美國參戰(zhàn)后宣稱:“如果誰拒絕捐款或是保持這種態(tài)度而影響到別人捐助,他就是親德派。不能以 4%的利率每周借給政府 1.25 美元的人不配當美國公民?!边@就是一戰(zhàn)期間美國著名的自由公債運動,這種類似于攤派的戰(zhàn)爭債券,給費城的配額是數(shù)百萬美元,而 9 月 28 日的費城大游行就是為了完成這個配額的募集任務。曾經(jīng)有一位叫安德斯的正直的費城公共衛(wèi)生人員試圖通過制造輿論的方式來制止這場無視人命的游行。但他失敗了,沒有媒體復

33、述他的警告。因為以戰(zhàn)爭動員為名,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建立了新聞審查制度,具體由一位名叫克里爾的記者領導下的宣傳委員會負責。美國宣傳委員會以駭人的筆調(diào)將德13 根據(jù)約翰M巴里: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所描述,1918 年費城的管理者是共和黨的州參議員埃德溫瓦雷,瓦雷集團不但利用政治勢力中飽私囊,而且在 1917年的大選初選日中通過武裝斗毆擊敗政敵,并且沒有受到法律嚴懲,完全控制了費城市議會,并對所屬州的立法機構也施加了很大影響。當時的費城公共衛(wèi)生主管克魯森也為瓦雷集團所任命的官員。國描繪成企圖掠奪歐洲并征服世界的威脅。讓美國民眾被“不忠”、“間諜”等罪名恐嚇下,向美國民眾灌輸參戰(zhàn)意識,激發(fā)美國人的戰(zhàn)爭熱

34、情14。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安全委員會由上而下的貫穿到每個州和縣市,它們對德裔美國人進行恐怖統(tǒng)治。生于德國的美國人普拉格曾努力想加入美國海軍,因為他說了些自己祖國的好話,就在圣路易斯市外被一伙人暴力羞辱并最終死刑處死。當這伙暴徒的首領被宣告無罪時,陪審員這樣喊道:“我想現(xiàn)在沒人敢說我們是不忠誠的了”。久負盛名的華盛頓郵報更是發(fā)表社論:“盡管私刑有些過分,但它是國家內(nèi)部一種大有裨益的覺醒15”。除了“民主的暴政”外16,還有 20 萬名美國保護聯(lián)盟(APL)成員,他們監(jiān)視鄰居和同事,并且向隸屬司法部的國家安全局匯報工作??植澜y(tǒng)治的背后,是兩條戰(zhàn)爭法律。1917 年 6 月 15 日,美國總統(tǒng)簽署

35、了用來對付反戰(zhàn)聲音的間諜活動法,隨后對美國政府具有異議的美國社會黨人、密爾沃基導報、群眾等報刊被禁止。1918 年 5 月 16 日,威爾遜簽署懲治叛亂法,這個法律擴大了美國控制言論與出版物的權力,禁止對美國政府形式、旗幟或制服的各種背叛、玷污、下流或辱罵的議論,也禁止任何阻礙戰(zhàn)爭努力的言談。根據(jù)間諜活動法與懲治叛亂法,共有 2168 人被起訴,1050 人被判罪;因威脅總統(tǒng)而犯罪的有 65 人17??陀^的說,這樣一些對內(nèi)的新聞審查和輿論管制,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美軍在歐洲的作戰(zhàn)行動。但它也成為了美國大流感致命性傳播的幫兇,因為民眾和媒體都擔心因為宣傳疫情影響力士氣而受懲罰,結果導致了安德斯

36、尋求媒體幫助的努力失敗,因為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根本就沒有媒體敢于報道他的警告。不過,美國大流感期間的糟糕制度安排并不只有這些。如前所述,時任紐約衛(wèi)生部門主管的科普蘭面對著肆虐的致命流感,之所以罔顧事實,一個重要的理由是他認為流感不會攻擊一個營養(yǎng)充足的人。很遺憾,即便他講的理由是正確的,在當時的美國,也許達官顯貴是能夠做到營養(yǎng)充足的,但是普通民眾做不到營養(yǎng)充足,紐約當時的一份調(diào)查表明,紐約城中 20%的學童營養(yǎng)不良,這可能和當時進行的糧食配給制度有關。一戰(zhàn)期間協(xié)約國糧荒嚴重,以 1917 年 4 月為例,意大利、法國、英國等只有一個月左右的存糧。1917 年 5 月,美國食物管理局開始實行糧食管制,

37、對食糖、小麥、肉類、黃油和其他食品實行有效的管制,并鼓勵全美節(jié)衣縮食。當時的報紙曾有這樣一段報道:根據(jù)食物管制的新條例,每個家庭成員每月配給面粉不超過 6磅。這一點你去購買糧食時務請記住。請勿找事,要求糧店多賣一些,因為對你、對他都會引起很大麻煩。美國的食物管制對于戰(zhàn)爭的支持是顯而易見的:1918 年美國能夠出口至協(xié)約國的肉、糖和面粉的規(guī)模是它往年出口規(guī)模的三倍,但這也降低了美國民眾抵御致命流感的免疫力。在應對大流感方面的制度性短缺還體現(xiàn)在醫(yī)護人員方面。在美國參加一戰(zhàn)的前夕,美國約有 14 萬名醫(yī)生,僅有 776 名為美軍服務。伴隨著美軍參戰(zhàn),軍隊迅速征用了原本是民用的醫(yī)療資源,以牙醫(yī)為例,1

38、917 年 1 月美14詳見美國通史第 4 卷:崛起和擴張的年代 1898-1929,余志森等著。15美約翰M巴里: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2008 年。16詳見論美國的民主。托克維爾在本書中闡述了美國的政府集權,以及民主暴政的風險。17詳見美國通史第 4 卷:崛起和擴張的年代 1898-1929,余志森等著。軍中只有 58 名牙醫(yī),1918 年 11 月,這一數(shù)字升至是 5654 名。戰(zhàn)爭導致軍隊抽調(diào)大量的醫(yī)護人員到軍隊和歐洲戰(zhàn)場,直到幾乎所有最好的年輕醫(yī)生都被網(wǎng)羅起來。平民的醫(yī)護條件迅速惡化。為民看病的醫(yī)生要么太年輕,要么就是大部分接受的是老式醫(yī)學訓練。護士的短缺更為嚴重??傊?,在 191

39、8 年 9 月來臨之前,美國以戰(zhàn)之名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都為美國大流感的第二波更具致命的襲擊鋪平了道路。而時任美國總統(tǒng)的威爾遜具有無法推卸的責任,他在一戰(zhàn)期間執(zhí)行的強硬路線就是要脅迫那些原本不情愿的人支持戰(zhàn)爭,并且鎮(zhèn)壓或者鏟除那些反對戰(zhàn)爭的人。甚至在參戰(zhàn)前,威爾遜曾經(jīng)就警告國會:他們(一些美國公民)的不忠荼毒著國家生活的根本這種失去理性、背信棄義及無視政府的東西必須被根除。在一戰(zhàn)中,威爾遜更是要求“將殘酷無情的精神滲透到國民生活的每個角落之中”。威爾遜應該算是一個知行合一的美國總統(tǒng),他說到做到,為了獲取戰(zhàn)爭的勝利,他甚至沒有對致命的美國大流感留下過任何面向公眾的發(fā)言。這樣一種狂熱之下社會的瘋狂

40、,或許可以從當時一本美軍出版的軍醫(yī)期刊中窺見一二,這本原應是以拯救生命為宗旨的醫(yī)學類期刊,這樣寫道: “這個國家中的每一項活動都應該指向同一個目標,那就是贏得這場戰(zhàn)爭;現(xiàn)今的任何其他事都不重要;若不能贏得戰(zhàn)爭,任何事情都將不再重要。對人類生命的關心成為十分次要的。醫(yī)學官員更注重大局而非細節(jié),即使是極為重要的個人安全,在公眾利益的措施面前也要退居其次?!痹诿绹偨y(tǒng)自上而下的這種主流觀念引導下,美國大流感從天災變成致命的“天災+人禍”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了。、合:均值回歸拯救了人類如前所述,截至 1918 年 9 月,以戰(zhàn)之名下的美國制度安排和以費城自有公債游行為代表的“人禍”,為美國大流感發(fā)起第二波

41、也是最致命的一波襲擊做好了充分的準備。1918 年 10 月份,人類終于迎來有史以來最致命的流感襲擊。研究表明,在這次長達數(shù)年的美國大流感之中,絕大多數(shù)死亡就發(fā)生在 1918 年秋天的 12 周內(nèi)。沒有人知道美國大流感究竟導致全球死了多少人,不同學者估計的數(shù)字從數(shù)千萬到 1 億人不等。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印度、非洲等不發(fā)達地區(qū)根本沒有能力去做流感死亡統(tǒng)計,另一方面在有能力做死亡記錄的地區(qū),例如美國紐約,因為種種原因統(tǒng)計員擅自停止了對大流感死難人數(shù)的記錄。表 2:大流感和一戰(zhàn)造成的死亡人口/總人口大流感估計死亡率,1918-1920一戰(zhàn)估計死亡率,1914-1918死亡率之比1918191919

42、20總計19141915191619171918總計一戰(zhàn)/大流感India4.10%0.86%0.26%5.22%0.00%0.00%0.00%0.00%0.00%0.01%0.00South Africa2.11%1.24%0.00%3.36%0.00%0.01%0.02%0.03%0.02%0.08%0.02Indonesia2.28%0.76%0.00%3.04%0.00%0.00%0.00%0.00%0.00%0.00%0.00Mexico1.55%0.00%0.52%2.06%0.00%0.00%0.00%0.00%0.00%0.00%0.00Aggregate death rate

43、1.38%0.49%0.16%2.00%Philippines1.07%0.82%0.00%1.88%0.00%0.00%0.00%0.00%0.00%0.00%0.00Russia1.42%0.39%0.06%1.87%0.08%0.26%0.18%0.16%0.19%0.87%0.47Portugal1.72%0.09%0.00%1.81%0.00%0.00%0.03%0.04%0.03%0.10%0.06Sri Lanka0.57%1.00%0.17%1.74%0.00%0.00%0.00%0.00%0.00%0.00%0.00China0.56%0.65%0.22%1.43%0.00%

44、0.00%0.00%0.00%0.00%0.01%0.01Korea0.77%0.24%0.37%1.38%0.00%0.00%0.00%0.00%0.00%0.00%0.00Spain1.05%0.14%0.17%1.36%0.00%0.00%0.00%0.00%0.00%0.00%0.00Singapore0.99%0.14%0.16%1.29%0.00%0.00%0.00%0.00%0.00%0.00%0.00Malaysia1.23%0.06%0.00%1.29%0.00%0.00%0.00%0.00%0.00%0.00%0.00Hungary0.91%0.26%0.10%1.27%0

45、.20%0.71%0.50%0.47%0.54%2.42%1.91Venezuela0.99%0.26%0.00%1.25%0.00%0.00%0.00%0.00%0.00%0.00%0.00Italy1.17%0.06%0.00%1.23%0.00%0.21%0.38%0.49%0.13%1.21%0.98Means0.80%0.25%0.09%1.15%0.04%0.10%0.10%0.11%0.10%0.47%0.41Turkey1.03%0.05%0.00%1.08%0.04%0.17%0.38%0.50%0.38%1.47%1.36Egypt0.79%0.18%0.10%1.07%0

46、.00%0.00%0.00%0.00%0.00%0.00%0.00Austria0.76%0.21%0.00%0.97%0.20%0.71%0.50%0.47%0.54%2.42%2.49Japan0.40%0.18%0.37%0.96%0.00%0.01%0.01%0.01%0.01%0.04%0.04Chile0.06%0.53%0.03%0.86%0.00%0.00%0.00%0.00%0.00%0.00%0.00Belgium0.71%0.11%0.01%0.83%0.46%0.00%0.00%0.00%0.00%0.46%0.55Iceland0.44%0.21%0.15%0.80%

47、0.00%0.00%0.00%0.00%0.00%0.00%0.00Germany0.65%0.02%0.10%0.78%0.23%0.79%0.55%0.50%0.57%2.65%3.40Switzerland0.53%0.11%0.12%0.76%0.00%0.00%0.00%0.00%0.00%0.00%0.00France0.52%0.22%0.00%0.74%0.30%0.34%0.25%0.16%0.23%1.28%1.73Finland0.54%0.15%0.02%0.71%-Netherlands0.55%0.14%0.02%0.71%0.00%0.00%0.00%0.00%0

48、.00%0.00%0.00Brazil0.48%0.21%0.00%0.69%0.00%0.00%0.00%0.00%0.00%0.00%0.00New Zealand0.57%0.03%0.09%0.69%0.04%0.14%0.33%0.43%0.32%1.27%1.84Sweden0.47%0.14%0.02%0.63%0.00%0.00%0.00%0.00%0.00%0.00%0.00Canada0.40%0.15%0.07%0.62%0.02%0.07%0.17%0.22%0.17%0.66%1.06Norway0.45%0.11%0.01%0.57%0.00%0.00%0.00%0

49、.00%0.00%0.00%0.00United States0.39%0.07%0.05%0.52%0.00%0.00%0.00%0.00%0.05%0.05%0.10Colombia0.44%0.00%0.02%0.46%0.00%0.00%0.00%0.00%0.00%0.00%0.00United Kingdom0.34%0.12%0.00%0.46%0.04%0.15%0.35%0.46%0.35%1.35%2.93Greece0.43%0.02%0.00%0.45%0.00%0.00%0.00%0.10%0.12%0.22%0.49Peru0.10%0.10%0.19%0.39%0

50、.00%0.00%0.00%0.00%0.00%0.00%0.00Argentina0.16%0.17%0.00%0.33%0.00%0.00%0.00%0.00%0.00%0.00%0.00Denmark0.17%0.08%0.06%0.31%0.00%0.00%0.00%0.00%0.00%0.00%0.00Australia0.00%0.24%0.04%0.28%0.03%0.12%0.29%0.38%0.28%1.10%3.93Uruguay0.13%0.05%0.04%0.22%0.00%0.00%0.00%0.00%0.00%0.00%0.00資料來源:THE CORONAVIRU

51、S AND THE GREAT INFLUENZA PANDEMIC:LESSONS FROM THE “SPANISH FLU” FOR THE CORONAVIRUSS POTENTIAL EFFECTS ON MORTALITY AND ECONOMIC ACTIVITY(2020 年 3 月), 整理。如上表所示,在美國,三年大流感總共導致美國總人口的 0.52%死亡,五年的一戰(zhàn)總共才導致 0.05%的總人口死亡,大流感帶來的人口損失是一戰(zhàn) 的十倍。與此同時,大流感雖然起源于美國,但對于其他國家造成的傷害更 大,大流感導致全球各國平均的死亡率是1.15%,給中國帶來的死亡率1.43%,

52、全球人口損失最慘重的是印度,總人口死亡率高達 5.22%。然而,在 1918 年的秋天的流感大爆發(fā)之后,大流感雖然還在 1919 年發(fā)動過第三波襲擊,1920 年也有一些病例,但是造成的死亡率是逐年降低的。不過,這并非人類在當時戰(zhàn)勝了病毒。事實上,100 年前人類的醫(yī)學技術是非常欠發(fā)達的:在整個流感大爆發(fā)的三年中,人類并沒有搞清楚大流感的病因,并一度將其病因誤認為是流感嗜血桿菌引起的,事實上,病毒學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需要等到 1926 年,直到 1931 年病毒才被初步鎖定為大流感的病因,因此疫苗在當時拯救不了人類;受限于當時的化工技術水平,簡單的棉紗口罩根本起不到阻止流感傳播的作用,熔噴布、

53、N95 等有效阻隔病毒傳播的口罩直到 20 世紀末才成為可能;在 1918 年的大流感中,毒性很強的病毒誘發(fā)了細胞因子風暴和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這是大流感致人死亡的重要機制,在當年沒有 ECMO 人工肺的情況下,ARDS 的致死率為 100%。在當時惡劣的條件下,為什么絕大多數(shù)的人依舊活了下來?答案很可能還是在于概率與隨機性。如前所述,由于病毒一直在隨機性的發(fā)生自身遺傳漂變或者與其他病毒基因重組,相比 DNA 病毒而言,流感這種 RNA 病毒的變異速度會更快一些,因此突然產(chǎn)生一種高傳染性的致命病毒僅僅是個時間問題,但同樣是因為這種具有很強隨機性的遺傳變異并不會停止,這意味著很難說流感病

54、毒的后代是“精確”拷貝了它的父祖輩,更多以準種群或者高度相關的變異群存在。在這些變異中,絕大部分的變異由于基因缺陷過大而喪失掉了繼續(xù)感染細胞的能力。即便那些繼續(xù)往高效率、高致死率方面?zhèn)魅具M行變異的病毒,由于會很快消耗掉宿主的生命而難以繼續(xù)高效傳播,例如致死率遠高于SARS 的埃博拉病毒,由于其致死率過高而難以發(fā)展成為全球大流行的病毒。2、煉獄下的股市:沒有想象的那么糟、新冠肺炎帶來的是擔憂,美國大流感造成的是絕望如前所述,隨機變異下均值回歸的統(tǒng)計規(guī)律和適者生存的進化法則,意味著兼具高傳染性和高致命性的病毒可能是難以長期存在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說,在 1918 年的美國大流感中,是概率殺死了數(shù)

55、千萬的人類,也是概率拯救了人類。事實上,投資者今天在新冠肺炎下感受到的憂慮,100 年前的人類曾經(jīng)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感受過(表 3),準確的說在 100 前年的大流感中,美國民眾感受到的不是擔憂和恐慌,是地獄般的恐懼和絕望。表 3:新冠肺炎與美國 1918 大流感的一些對比新冠肺炎美國 1918 年大流感傳染性截至 4 月 20 日,全球 211 個國家累計確診病例 248.8 萬例占全球總人口的 0.03%;累計確診病例最多的美國,病例80.1 萬例,占美國總人口的 0.24%。遍及全球,全球患病率大約 1/3病患死亡率截至 4 月 20 日,各國病患死亡率從 0.17%-20%不等,全球平均

56、死亡率 6.9%全球平均來看 6%總人口死亡率截至 4 月 20 日,各國累計患病死亡總數(shù) 17.2 例,占全球總人口的 0.002%全球算數(shù)平均死亡率 1.15%,總死亡率 2%怪異的癥狀武漢中心醫(yī)院兩位醫(yī)生被 ECMO 救回后膚色發(fā)黑;細胞因子風暴、ARDS 等細胞因子風暴、ARDS、皮下氣腫、口鼻等處噴射狀出血、腸粘膜和子宮粘膜出血;嚴重的紫紺讓人誤以為是黑死病回來了患者復陽問題雖然復陽病例報道,但基本上不再具有傳染性,自身病情也不太嚴重作為威爾遜一戰(zhàn)期間的重要外交顧問,豪斯上校曾于1918年 3 月、11 月 20 日、1919 年 1 月三次患上流感病毒侵犯器官不只是肺,心肝脾腎等重

57、要臟器和生殖系統(tǒng)均有損傷除了肺等主要內(nèi)臟外,大腦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也是病毒攻擊的方向時間跨度2019 年年底有病例報道,此前或有更溫和病株流行,2020年 9 月或有第二波來襲至少持續(xù)了三年尸體處理紐約在無人島上挖掘墓地埋葬尸體病患死的太快、太多,尸體遠遠超出社會處理能力,死尸通常會被放在活人家里好多天,活人慢慢習慣了和死人住在一起社會恐慌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對大流感視若無睹,全身心投入到打贏戰(zhàn)爭的政治事業(yè)中。美國相關部門和媒體刻意掩蓋大流感真相,出現(xiàn)塔西佗陷阱現(xiàn)象,加重了民眾恐慌?;ブ裣В鐣l于解體: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土崩瓦解,人們變得極端自私自利;兒童衛(wèi)生局號召民眾暫時接納父母垂死或已雙亡的兒童,

58、應者寥寥;如果向鄰居求助,他們不會進行幫助,恐懼之下人人自危。國際沖突風險美國一些官員刻意將大流感描繪成德國的陰謀,刻意的煽動起公眾的情緒,迫使衛(wèi)生部門浪費寶貴的戰(zhàn)疫資源去調(diào)查這些陰謀背后的媒介。當時,一位名叫托馬斯的旅行推銷員被懷疑是傳播流感的德國間諜被捕,后被釋放,在 10月 17 日費城有 759 人死于流感的第二天,他的尸體被發(fā)現(xiàn)在一家旅館,手腕和喉嚨都被割斷。警方判定是自殺。資料來源:Wind,THE CORONAVIRUS AND THE GREAT INFLUENZA PANDEMIC:LESSONS FROM THE “SPANISH FLU” FOR THE CORONAVI

59、RUSS POTENTIAL EFFECTS ON MORTALITY AND ECONOMIC ACTIVITY(2020 年 3 月),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詩, 整理。不過,與新冠肺炎相比,1918 年大流感更讓人恐懼的地方在于它殺死 的大多是年輕人。從目前的公開報道來看,新冠肺炎主要對老年人、肥胖群 體以及有基礎病的患者產(chǎn)生的病死率比較高,對于健康的年輕人傷害比較小,這依舊屬于病毒致死率的正常規(guī)律內(nèi),也就是說通常而言,免疫力較強的群 體死亡率較低,免疫力較低的群體死亡率較高。但 1918 年大流感病毒的最 可怕之處在于它攻擊的一個重要群體是年輕人。過去了一百年,現(xiàn)代人很難切身地感受到當年

60、人類的絕望,但從當年的文字記載中,我們或許可以對當時人類的絕望程度有所洞悉。即便是對于 1918 年已經(jīng)站在人類軍事、經(jīng)濟、科技之巔的美國而言,時任美國軍隊傳染性疾病委員會負責人的沃恩,在目睹了病毒席卷全球后,做出了這樣的評價:“如果這場流行病繼續(xù)以這種加速度蔓延,在短短幾個星期的時間內(nèi)文明將輕易的在地球上湮滅?!眻D 4:各國老齡化率(65 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及新冠肺炎病死率18阿爾及利亞比利時英國意大利荷蘭法國西班牙瑞典巴西美國印度中國加拿大德國日本俄羅斯18%16%14%12%病 10%死率 8%6%4%2%0%0%5%10%15%20%25%30%老齡化率資料來源:Wind,世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