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淄博市高三二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1頁
山東省淄博市高三二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2頁
山東省淄博市高三二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3頁
山東省淄博市高三二模歷史試題(解析版)_第4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試卷第 = 1頁,共 =sectionpages 3 3頁PAGE 8第頁2022屆山東省淄博市高三二模歷史試題一、單選題1孔子倡導“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修已以安人”。孟子主張“養(yǎng)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二者言論所強調的是A努力完善個人品德B堅持個人獨特性格C勇于突破禮制束縛D敢于反抗專制暴政2如圖為便橋會盟圖(局部),描寫了唐太宗與突厥可汗在渭水上的便橋定盟的歷史故事。畫面有狂奔的馬隊、驚險的馬上雜技、激烈的馬球表演。該作品A反映了宮廷生活的奢靡B顯示了宮廷畫的神韻意趣C展現了體育外交的魅力D體現了民族間的民俗交融3如表為宋代文舉狀元家世統(tǒng)計表

2、,這反映出宋代類別家庭背景人數比例官宦士子祖輩或父輩曾經擔任過官職者5042.4%寒素士子祖輩及父輩都不曾擔任過官職者1714.4%家世不詳根據史料難以判明家庭背景者5143.2%A社會階層流動加強B科舉制度功能弱化C世家大族把持選才D平民入仕欲望強烈4繼明代官修元史增加列女傳后,清官修明史列女傳增至3卷,婦女形象大多集中在貞烈一類,以“某某烈婦”“某某節(jié)婦”開始敘述,幾成程式。這體現出明清時期A婦女社會地位得到提升B商業(yè)發(fā)展影響社會風氣C社會等級結構日益固化D官修正史的導向性加強5如表為晚清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創(chuàng)辦的機器廠礦和公司狀況表。它反映了我國類 型數量經費或投資額(單位:

3、兩)工人(單位:人)洋務派軍事企業(yè)19個5000萬10000洋務派民用企業(yè)27個2964萬2550029500私人資本企業(yè)170個879萬60000A傳統(tǒng)經濟結構沒有發(fā)生改變B民族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C民主革命具備了一定的基礎D“實業(yè)救國”思潮高漲6慈禧身邊的女官所著紀實文學瀛臺泣血記,說光緒帝自戊戌政變后即被囚瀛臺,直至去世。而據官方史料,八國聯(lián)軍進犯北京,慈禧在御前會議同意斷交、宣戰(zhàn),光緒帝發(fā)言激烈。預備立憲開始后,清廷檔案對光緒帝政務活動均有系統(tǒng)記錄,軍機大臣及皇帝身邊人員并有日記,足證光緒帝的最后十年仍參與處理國事。這說明A歷史研究須要大膽的想象B歷史信息可以多種方式存在C歷史學研究不必追

4、求細節(jié)D歷史研究須有口述史料相佐71918年1月,孫中山先生說:“此后我國形勢,應注重于西北。若俄國現在之革命政府能穩(wěn)固,則我可于彼方圖大發(fā)展也?!边@表明孫中山A確立了“三大政策”B認為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存在關聯(lián)C決定開展國共合作D關注十月革命決定走俄國人的道路8如表為中國19521956年間進出口貿易總額計劃完成情況表(單位:億元)。它反映了當時我國 年份國別195219531954195519561957總 額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蘇聯(lián)及人民民主國家其中:蘇聯(lián)52.5040.4462.4447.8269.3949.0790.1668.0281.6

5、057.9177.0051.86亞非及西方國家其中:西方國家12.111.5918.487.0815.335.0119.647.4227.059.6927.5011.37A貿易總額持續(xù)穩(wěn)步增長B調整了與蘇聯(lián)的外交政策C政策的原則性與靈活性D實現了與西方關系的突破9如表為中國八十年代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行業(yè)分布表(單位:萬個)。表中數據說明當時中國年份農業(yè)工業(yè)建筑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商、飲、服務業(yè)198229.2874.925.389.5817.01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A農村經濟體制改革卓有成效B市場經濟體制已建立C國民經濟結構日漸趨于合理D城鄉(xiāng)一體化已經實現10至德里蘇

6、丹后期,穆斯林人數在農民人口中有所增加。農耕者無論是印度教徒還是穆斯林,他們的生活模式在本質上幾乎完全相同隨伊斯蘭同來的新禮儀被視為是吉祥的而悄然進入了印度教的儀式。這反映了德里蘇丹國的統(tǒng)治特點是A穆斯林在人數上占優(yōu)勢B印度教徒在社會上占主導C伊斯蘭教與印度教融合D采取宗教壓迫與歧視政策11如圖為教皇子午線示意圖。1493年,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六世在亞速爾群島和佛得角群島以西100里格的地方,從北極到南極畫一條分界線,史稱“教皇子午線”。一年后,西、葡兩國將這條線向西移動了270里格。“教皇子午線”A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B解決了西葡殖民地的爭奪C加速了美洲和非洲的殖民地化D鞏固了教皇至高無

7、上地位12奶酪與蛆蟲的主人公是16世紀意大利小城鎮(zhèn)上的一位磨坊主。他否認上帝創(chuàng)世說,否定教會權威,鼓動反對教會壓迫,最終受到宗教審判并處以火刑。而達爾文在19世紀中期相繼發(fā)表物種起源人類的由來,雖遭教會激烈反對,但并未受到教會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進化論已被人們普遍接受B教會失去原有權威C進化論被證明是科學理論D教會實行寬容政策13圖1、圖2所示分別為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英、美兩國征兵海報宣傳語“加入你祖國(英國)的軍隊”“我要你為國家入伍”。兩國征兵參戰(zhàn)的共同目的是A轉嫁國內經濟危機B爭奪歐洲大陸霸權C參與爭奪世界霸權D維護世界和平民主14如圖為19501980年部分國家鋼產量變化圖。其中是

8、A美國B蘇聯(lián)C中國D日本15如圖所示為某同學用結構圖做的歷史學習筆記。在“”處應該填入的是A世界銀行的成立B美國無力完全主導世界格局C一些國家采取貿易保護措施D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發(fā)展二、材料分析題16漕運是古代通過水路向都城或其它指定地點大規(guī)模輸送糧草的一種經濟活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宋代漕運發(fā)運司平常時間在豐收的地區(qū)糴米儲備,當某地因災歉不能完成漕額或逾期未交,發(fā)運司便以所儲之糧代為上供。爾后,將代發(fā)漕糧折算為錢,由被代地區(qū)上交。清代,朝廷不斷上調漕船附載土宜的額度,對于回空南下的漕船也規(guī)定了具體附載物及其數量,過關免稅。漕運體系構成了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與動力供應系統(tǒng),有

9、供都城消費的“京師之運”,供戰(zhàn)爭之需的“兵營之運”,供賑災濟荒的“賑濟之運”。當南漕北運的格局形成之后,各王朝首先都沒有考慮通過海運的形式來完成賦稅的運輸。漕運基本上始終是實物賦稅的形式,由于漕運而流通的物質數量十分龐大,尤其是糧食,由于漕糧的持續(xù)供應,圍繞都城巨額的糧食消費并未促成巨大糧食市場的形成。摘編自吳琦南漕北運:中國古代漕運轉向及其意義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對西漢、唐朝、明朝三個時期的漕運線路方向作出合理解釋。(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中國古代漕運的影響。17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美國在1948年4月實施馬歇爾計劃,是戰(zhàn)后美國第一個大型的官方對外援助計劃

10、,也是二戰(zhàn)后美國對外援助政策的核心內容。1950年,接受馬歇爾計劃的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25%,工業(yè)生產上升35%,農業(yè)生產提高10%。20世紀60年代美國先后制定了1961年和1967年的對外援助法案,受援區(qū)已經從西歐發(fā)達國家向亞非拉美不發(fā)達地區(qū)轉移,援助的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即由原來的軍事援助為主轉向以經濟、技術援助為主。美國提出對非洲的“新非洲”政策,對拉丁美洲的“爭取進步聯(lián)盟”,對西歐的“宏偉計劃”等。許多人說“它將再現馬歇爾計劃的輝煌,不出十年,拉丁美洲就會朝著不可阻擋的繁榮和民主邁進”,事實上這一局面根本就沒有出現。摘編自劉會清戰(zhàn)后美國對外援助政策的歷史考察材料二美國對外援助總是

11、附帶很多條件,例如,民主、人權、自由以及進行必要體制改革等政治條件;不是根據貧困程度進行分配,而是根據該國對美國的戰(zhàn)略地位進行分配。美國以經濟援助作為爭取盟友和對抗的手段,把地區(qū)沖突發(fā)展成為東西方斗爭的局面。摘編自呂英杰淺析冷戰(zhàn)期間美國對外經濟援助(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二戰(zhàn)后美國對外援助政策的變化及其原因。(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二戰(zhàn)后美國對外援助的實質和影響。三、論述題18開明國語課本是1932年由葉圣陶先生用白話文編寫,由開明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小學語文教科書。該教材依據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小學國語課程標準編寫,關注兒童生活,備受歡迎。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開明國語

12、課本部分選文內容內容主題課 文民主觀念“為了正義和暴力決斗”國慶會的準備黃花崗等時政戰(zhàn)局初次的嘗試戰(zhàn)兵士和老百姓賣菜的老人等科技文化縮地的法術望遠鏡和顯微鏡輕氣球等傳統(tǒng)道德先生早:“先生早!小朋友早!”。坐下來:“先生說,小朋友,坐下來”。我講話:“先生說,我講話,小朋友聽”等人物傳記項羽岳飛林則徐等西方名著格列夫游記人山小人國等摘編自竺歡對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研究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開明國語課本的編寫特點加以闡釋。19如圖所示為中國共產黨在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相關土地政策或文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任選兩個時期,以“土地政策演進”為

13、題寫一則歷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立論正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答案第 = page 1 1頁,共 = sectionpages 2 2頁答案第 = page 6 6頁,共 = sectionpages 6 6頁參考答案:1A【解析】【詳解】孔子和老子都重視人的道德,分別強調修己安人、養(yǎng)浩然之氣,這說明兩人強調社會個體應當努力完善個人品德,A項正確;孔子強調要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并未主張堅持獨特性格,排除B項;C項與孔子的主張不符,排除C項;D項與材料言論無關,而且當時尚未形成暴政,排除D項。故選A項。2D【解析】【詳解】便橋會盟圖中出現了與游牧民族密切相關的馬隊、馬上雜技以及馬球等內容,說

14、明當時中原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之間有民俗的交融,D項正確;馬上雜技等活動無法反映出宮廷生活的奢靡,排除A項;神韻意趣與材料中的場景不符,排除B項;材料展示的是境內民族關系,而非外交,排除C項。故選D項。3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以看出,宋代文舉狀元中,寒素士子和家世不詳兩者占比之和超過了祖輩任官群體,這說明宋代科舉制下,社會階層流動加強,A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科舉制功能的強化而非弱化,排除B項;通過材料可以看出,宋代的世家大族已經不能把持選才,排除C項;通過材料無法看出平民入仕的欲望,排除D項。故選A項。4D【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婦女形象大多集中在貞烈一類,以某某烈婦某某節(jié)婦開始敘述,幾

15、成程式。”可以看出,這一時期官修史書引導社會風氣的走向,D項正確;材料“某某烈婦某某節(jié)婦”這是對女性的人性束縛和摧殘,反映不出婦女社會地位得到提升,排除A項;材料體現不出商業(yè)發(fā)展,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社會等級結構日益固化,排除C項。故選D項。5C【解析】【詳解】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到1894年隨著創(chuàng)辦的機器廠礦和公司數量的增加,資產階級和工人數量也在不斷上升,這為民主革命提供了一定的階級基礎,C項正確;近代企業(yè)的創(chuàng)辦沖擊了傳統(tǒng)的經濟結構,排除A項;通過材料的靜態(tài)數據無法看出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達到迅速的程度,而且甲午戰(zhàn)爭前,民族資本主義發(fā)展相對緩慢,排除B項;D項是在甲午戰(zhàn)后興起的,排除D項。故

16、選C項。6B【解析】【詳解】關于戊戌政變之后光緒帝的活動,個人記載和官方記述有明顯的區(qū)別,這說明歷史信息可以以多種方式存在,B項正確;歷史研究要立足于史實,排除A項;歷史研究需要注意歷史的細節(jié),排除C項;口述歷史不是歷史研究的必要條件,排除D項。故選B項。7B【解析】【詳解】孫中山之所以重視西北地區(qū),是因為注意到俄國的革命形勢,認為如果俄國蘇維埃政權能夠穩(wěn)定,則對我國有利,這說明孫中山認識到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存在關聯(lián),B項正確;三大政策是在1923年提出的,排除A項;材料未提及兩黨關系,排除C項;孫中山代表資產階級,走的時候西方代議制道路,排除D項。故選B項。8C【解析】【詳解】材料體現的是建

17、國初期,中國同社會主義國家、亞非及西方國家的貿易情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結合當時的中國的外部環(huán)境可知,這一時期中國突破了西方國家的經濟封鎖,體現了政策的原則性與靈活性,C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貿易總額持續(xù)穩(wěn)步增長,排除A項;這一時期沒有調整了與蘇聯(lián)的外交政策,排除B項;當時同西方國家處于對抗的狀態(tài),排除D項。故選C項。9A【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分布在不同行業(yè),而且數量在不斷增加,這說明作為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重要組成部分的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得到了發(fā)展,改革卓有成效,A項正確;21世紀初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排除B系那個;材料體現不了整個國民經濟結構問題,排除C項;材料只描述了鄉(xiāng)村,無法看出城市

18、發(fā)展情況,排除D項。故選A項。10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德里蘇丹統(tǒng)治后期,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教徒在生活以及宗教儀式方面逐漸趨同,這說明德里蘇丹國的統(tǒng)治特點是伊斯蘭教和印度教融合,C項正確;材料和兩大教派人數上的優(yōu)勢無關,排除A、B項;宗教融合現象的出現說明當時宗教政策相對開明,排除D項。故選C項。11C【解析】【詳解】根據材料所給時間1493年,這一時期處于新航路開辟時期,結合所學知識,西、葡為爭奪殖民地,矛盾日益尖銳,為了調解西、葡為爭奪殖民地的矛盾,形成了教子午線,可見教子午線是西、葡瓜分世界的表現,C項正確;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與材料所給時間不符,排除A項;解決了西葡殖民地

19、的爭奪說法太絕對,排除B項;材料無法體現鞏固了教皇至高無上地位,排除D項。故選C項。12B【解析】【詳解】根據材料 “他否認上帝創(chuàng)世說,否定教會權威,鼓動反對教會壓迫,最終受到宗教審判并處以火刑。”說明16世紀教會權威大;“而達爾文在19世紀中期相繼發(fā)表物種起源人類的由來,雖遭教會激烈反對,但并未受到教會的人身迫害?!闭f明教會的權威減小,結合所學知識,通過宗教改革以及自然科學的發(fā)展,教會失去原有權威,B項正確;材料體現不出進化論已被人們普遍接受,排除A項;材料沒有體現進化論被證明是科學理論,排除C項;材料體現不出教會實行寬容政策,排除D項。故選B項。13C【解析】【詳解】結合所學知識,第一次世

20、界大戰(zhàn)是一場帝國主義性質的戰(zhàn)爭,因此,兩國征兵參戰(zhàn)的共同目的是參與爭奪世界霸權,C項正確;戰(zhàn)前的歐洲并沒有發(fā)生嚴重的經濟危機,排除A項;爭奪歐洲大陸霸權不是美國參戰(zhàn)的目的,排除B項;兩國征兵參戰(zhàn)的共同不是維護世界和平民主,排除D項。故選C項。14B【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zhàn)后,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是美蘇,美國經濟實力位居第一,蘇聯(lián)位居第二,從起點看,居于第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聯(lián)優(yōu)先發(fā)展重工業(yè),因此鋼產量上升較快,是蘇聯(lián),B項正確;美國是,排除A項;中國在1950年時期正處于國民經濟恢復時期,鋼產量最低,是中國,排除C項;日本經過二戰(zhàn)的打擊,其工業(yè)遭受重創(chuàng),但是在美國的扶持下,經濟

21、快速發(fā)展,是日本,排除D項。故選B項。15D【解析】【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因素是技術的進步,而20世紀90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加速的原因除了跨國公司、世貿組織外,還有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新科技發(fā)展,D項正確;世界銀行的成立是在1945年,排除A項;B項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而非原因,排除B項;貿易保護不利于經濟全球化,排除C項。故選D項。16(1)解釋從線路方向角度:西漢為東西方向。唐朝為東南西北方向。明朝為南北方向。從原因的角度:西漢定都西北(長安),主要依賴東西向河流運輸,經濟重心在北方。唐朝定都西北(長安),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大運河的開通。明朝定都北京,京杭大運河得以貫通

22、,經濟重心與政治中心分立南北。(2)簡評:維系了中央政府的正常運轉,滿足了封建王朝軍事活動的需要,推動了賑災救濟的實施。調控了市場和物價,促進了商品流通,促成了沿線城市的繁榮。促進了地區(qū)間的文化交流。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影響了自由市場的發(fā)展,限制了海洋意識和海洋資源的開發(fā)?!窘馕觥俊驹斀狻浚?)解釋:從線路方向角度:根據圖片可以看出,西漢為東西方向。唐朝為東南西北方向。明朝為南北方向。從原因的角度: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漢定都西北(長安),主要依賴東西向河流運輸,經濟重心在北方。唐朝定都西北(長安),經濟重心逐漸南移,大運河的開通。明朝定都北京,京杭大運河得以貫通,經濟重心與政治中心分立南北。

23、 (2)簡評:根據材料“漕運體系構成了封建王朝的生命支持與動力供應系統(tǒng),有供都城消費的;京師之運,供戰(zhàn)爭之需的兵營之運,供賑災濟荒的賑濟之運”可知,維系了中央政府的正常運轉,滿足了封建王朝軍事活動的需要,推動了賑災救濟的實施。根據材料“漕運基本上始終是實物賦稅的形式,由于漕運而流通的物質數量十分龐大,尤其是糧食,由于漕糧的持續(xù)供應,圍繞都城巨額的糧食消費并未促成巨大糧食市場的形成”可知,漕運調控了市場和物價,促進了商品流通,促成了沿線城市的繁榮。促進了地區(qū)間的文化交流。根從局限性看,漕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影響了自由市場的發(fā)展,限制了海洋意識和海洋資源的開發(fā)。17(1)變化:從援助西歐發(fā)達國

24、家轉向援助發(fā)展中國家;從軍事援助為主向以經濟、技術援助為主;通過立法手段推進對外援助。原因:美國進行冷戰(zhàn)和爭奪世界霸權的需要;亞非拉民族獨立并成為重要國際力量;美國搶占市場、資源和發(fā)展經濟的需要。(2)實質:美國外交政策的工具,實現美國國家戰(zhàn)略和尋求本國利益的手段。影響:對受援國的經濟恢復與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便于美國進行冷戰(zhàn)、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美國贏得市場和原料產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發(fā)展,造成地區(qū)矛盾斗爭升級,加劇了世界局勢緊張。【解析】【詳解】(1)變化:根據材料“20世紀60年代美國先后制定了1961年和1967年的對外援助法案,受援區(qū)已經從西歐發(fā)達國家向亞非拉美不發(fā)達地區(qū)轉

25、移”可知,從援助西歐發(fā)達國家轉向援助發(fā)展中國家;根據材料“由原來的軍事援助為主轉向以經濟、技術援助為主”可知,從軍事援助為主向以經濟、技術援助為主;根據材料“20世紀60年代美國先后制定了1961年和1967年的對外援助法案”可知,通過立法手段推進對外援助。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進行冷戰(zhàn)和爭奪世界霸權的需要;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亞非拉民族獨立并成為重要國際力量;從經濟角度分析,美國搶占市場、資源和發(fā)展經濟的需要。 (2)實質:根據材料“不是根據貧困程度進行分配,而是根據該國對美國的戰(zhàn)略地位進行分配。美國以經濟援助作為爭取盟友和對抗的手段,把地區(qū)沖突發(fā)展成為東西方斗爭的局面”可知,美國外交政

26、策的工具,實現美國國家戰(zhàn)略和尋求本國利益的手段。影響:根據材料“1950年,接受馬歇爾計劃的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了25%,工業(yè)生產上升35%,農業(yè)生產提高10%”可知,對受援國的經濟恢復與發(fā)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根據材料“美國以經濟援助作為爭取盟友和對抗的手段,把地區(qū)沖突發(fā)展成為東西方斗爭的局面”可知,美國的對外援助便于美國進行冷戰(zhàn)、推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為美國贏得市場和原料產地、促進了美國經濟發(fā)展,造成地區(qū)矛盾斗爭升級,加劇了世界局勢緊張。18闡釋內容(1)歷史背景角度:二十世紀初期,辛亥革命傳播民主共和理念;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科學、白話文。民國政府新教育政策;日本侵華。(2)

27、內容特點角度:以人為本,關注生活;內容豐富,現代與傳統(tǒng)兼?zhèn)?,本土與國際共存,人文與科學兼顧;語言活潑,圖文并茂。(3)歷史評價角度:具有時代特色,備受歡迎;提高國人文化修養(yǎng),啟迪民智,激發(fā)愛國情懷;對后世教材編寫和語文教育具有借鑒價值。層次要求層次1:沒有對歷史信息進行解釋說明;層次2:能在歷史信息和相關歷史現象之間建立起簡單聯(lián)系;層次3:能在歷史信息和相關歷史現象之間建立起恰當聯(lián)系,并加以闡釋說明;層次4:能結合時代背景,在歷史信息和相關歷史現象之間建立起邏輯關系,并在概括歸納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的闡釋說明。【解析】【詳解】根據題目要求對開明國語課本的編寫特點加以闡釋。材料開明國語課本選文內容主要包括民主觀念、時政戰(zhàn)局、科技文化、傳統(tǒng)道德、人物傳記、西方名著,可概括出內容豐富,現代與傳統(tǒng)兼?zhèn)洌就僚c國際共存,人文與科學兼顧;語言活潑,圖文并茂;從歷史背景的角度去概括體現了二十世紀初期,辛亥革命傳播民主共和理念;五四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科學、白話文。民國政府新教育政策;日本侵華;從歷史評價的角度來來說具有時代特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