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填空1、提出“訓詁者,以語言解釋語言之謂”觀點的是黃侃。2、用來表明某字當讀本音的術語是如字。3、對原文的誤字誤讀進行更正的術語是當為(當作)。4、揭示同義詞間內在聯(lián)系及區(qū)別的訓詁術語是渾言、析言。5、漢代鄭玄對詩的注解稱為箋。6、關于文選的注解,以注明典故出處來源著稱的注解著作是李善著文選。7、將訓詁的“訓”解釋為“說教而教之,必順其理”的清代學者是段玉裁。8、將訓詁的“詁”解釋為“舊言也,十口所識前言也?!?的清代學者是段玉裁。9、古人最初的注疏式的訓詁實踐的成果是()。10、古人最初的辭書式的訓詁實踐的成果是爾雅。11、四書集注是指論語集注 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學集注。12、毛傳:“思
2、,辭也。”這里的辭指的是文句中的虛詞。13、術語中用來說明虛詞的是辭或詞。14、為史記作注解的三家注的作者是裴因、司馬貞、張守節(jié)。15、“四聲別義”大體出現(xiàn)的時間是漢魏六朝。16、最早將“訓詁”合用是漢代毛亨的毛詩詁訓傳。17、解釋文句包括分析句讀、疏通句意、闡明語法等幾方面的內容。18、梁代蕭統(tǒng)所編的文選在唐代主要的注本有李善注、五臣注。19、漢魏以來的六朝經師利用四聲別義的特點為古書注音。20、十三經注疏本毛詩正義收錄了漢代毛亨的傳、漢代鄭玄的箋、唐代陸德明的釋文、唐代孔穎達的正義。21、傳統(tǒng)訓詁學中古人最早的訓詁實踐的成果是毛詩古訓傳爾雅。22、古書中用來聲訓的術語是之言(之為言)。23
3、、訓詁學的核心內容是解釋詞義。24、史記三家注包括了劉宋裴因的史記集解、唐代司馬貞的史記所隱 、和唐代張守節(jié)的史記正義 。25、朱熹四書集注包括論語集注 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學集注。26、俞樾所著的訓詁學著作有群經平議 諸子平議古書疑義舉例等。27、“句讀”一詞最早見于何休所著的公羊轉注.序。28、說文解字中最常用的訓詁方法是形訓。29、運用以形索義的原則必須以筆意為據。30、荀子 .正名:“名無固宜,約之以命。約定俗成謂之宜,異于約謂之不宜。”這段話揭示了音義關系的偶然性、約定性。31、“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 ”中的“成敗”是一個偏義的合成詞。32、訓詁的方法有以形索義、因聲求義、據文
4、正義。33、筆意是指能反映造字意圖的字形。34、王念孫說:“凡連語之字皆上下同義,不可分訓。 ”他所說的連語指的是連綿詞。35、用反義詞解釋詞義的現(xiàn)象稱為反訓。36、“右文說”是由王圣美最早提出來的。37、對于音義關系的探求,宋代王圣美提出了右文說。38、“男子先生為兄,后生為弟。 ”使用的訓詁方式是義界。39、“盜,逃也?!?使用的訓詁方式是推因。精品文庫40、訓詁的方式除了有互訓、義界之外,還經常使用的有推因。41、說文:“蠱,腹中蟲也?!笔褂玫挠栐b方式為義界。42、“負,背也,置項背也。 ” 使用的訓詁方式為推因。43、近代對右文說進行系統(tǒng)總結的學者是沈兼士。44、用一句話或幾句話對概念
5、內涵作出闡述的方法稱為義界。45、提出“學者改本字讀之,則怡然理順;依借字解之,則以文害辭。”說法的是王引之。46、“蓑,草雨衣也”的訓詁方式是義界。47、“盜,逃也。”的訓詁方式是推因。48、“考,老也”“老,考也”使用的訓詁方式為互訓。49、探求語源主要依據的線索是聲音。50、段玉裁經韻樓集說: “凡字有本義,有引申、假借之余義焉。守其本義而余義著,其失也固;習其余義而忘其本義者,其失也蔽。蔽與固皆不可以治經。 ”51、引申義指一個詞由本義推演而形成新的意義。52、下列詞語中不是來自西域的詞語是沙門。53、下列詞語中來自西域的詞語是蒲桃。54、下列詞語中不屬于佛教詞匯的是當今。55、下列詞
6、語中屬于佛教詞匯的是莊嚴。56、下列詞語中不屬于佛教詞語的是金丹。57、上林賦:“仁頻并閭?!?仁頻即賓糧。頻,或作賓。 “仁頻”來自爪哇語。58、哈爾濱一詞來自滿族語言,是曬網場的意思。吉林是吉林烏拉的簡稱,來自滿語,是沿江的意思。齊齊哈爾來自達斡爾語言,是天然牧場的意思。烏蘭浩特義為紅色城市,呼和浩特義為春色之城,都來自蒙古語。拉薩義為圣地,來自藏語。烏魯木齊義為美麗的牧場,來自維吾爾語。59、和尚本來是印度對有學問人的通稱,寺廟里的佛教徒另有名稱:男僧人叫比丘,女僧人叫比丘尼。中國則專用和尚稱呼男僧人,而以尼姑稱女僧人。60、禮記 .月令:“孟夏行春令,則蝗蟲為災;仲令行春令,則蝗蟲為敗
7、。 ”王引之云:“蝗蟲,皆當為蟲蝗,后人不知,而改為蝗蟲,謬矣! ”61、段玉裁說:“凡字有義,有行,有音。 爾雅以下,義書也; 聲類音書也;說文,行書也?!?2、黃侃專從訓詁角度舉出“現(xiàn)存完全切用的十種根柢書,”即爾雅小爾雅方言說文釋名廣雅玉篇廣韻集韻類篇。63、黃侃將“現(xiàn)存完全切用的十種根柢書”的前六種又分為四類,并以為“四類之中,又當以說文 爾雅為本。”64、釋名成書于東漢時期,作者是劉熙。65、先秦有六經,秦以后只有五經,亡佚的是()。66、孔穎達撰五經正義以融合南北經學。 五經正義包括周易正義 毛詩正義禮記正義春秋左傳正義尚書正義。67、孟子章句的作者是趙歧。68、唐以前常把司馬遷的
8、史記 、班固的漢書和范曄的后漢書合稱“三史”。后來又加上陳壽的三國志,稱為“四史”。69、史記的注釋歷來頗受重視,現(xiàn)存最早的舊注是劉宋時裴因的史記集解。70、清人焦循的孟子正義 ,對后世孟學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參考價值。71、說文解字作者許慎,共收字9353,重文 1163,分為 540 部首。72、爾雅中解釋普通語詞的三篇是釋詁、釋言、釋訓。歡迎下載2精品文庫73、爾雅本為儒學經典之一,一共19 類,是研究先秦詞匯和閱讀書籍的重要參考書。74、流傳至今最早為爾雅作注的,是晉人郭璞的爾雅注。75、宋代邢為郭璞爾雅注作疏,合編為爾雅十三經注疏本。76、清代研究爾雅的人很多,其中成就較大的分別是爾雅正
9、義與爾雅義疏,作者分別是邵晉涵、郝懿行兩人。77、邵晉涵的爾雅正義,著重校正文字,采錄古注,以古書證爾雅,對郭注邢疏有所補正。78、郝懿行的爾雅義疏著重以聲音貫串訓詁,用因聲求義的方法破除文字障礙,探求詞源,注解爾雅,成就大大超越前人。79、增補或仿照爾雅而較著名的有魏代張揖的廣雅。80、方言是中國第一部比較方言詞匯的專書,也是一部方言詞典。 方言的全稱是酉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 十三卷,作者楊雄。81、方言的注本流傳至今的,以晉代郭璞的方言注為最早。82、東漢劉熙著釋名,目的是推尋事物的得名之由。83、廣雅十卷,魏人張揖撰,是爾雅的續(xù)書,是為增廣、補輯先秦兩漢的訓詁而作。84、廣雅在訓詁學上
10、價值很高,清代著名學者王念孫作廣雅疏證加以疏通。85、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按部首編排的子書。86、南唐徐鍇研究說文解字 ,撰說文系傳,被稱為“小徐本”。87、宋初徐鉉校訂說文解字 ,并加反切注音與新附字,被稱為“大徐本”,即今天通行的版本。88、經典釋文三十卷,唐人陸得明撰。89、從先秦到晚清,訓詁學的發(fā)展經歷了五個時期,分別是萌芽期(先秦) 、興盛期(兩漢) 、保守期(魏至唐)、中落期(宋至明)、復興期(清)。90、魏晉六朝注解流傳到今天的有杜預的春秋經傳集解 、范寧的谷梁傳集解、何晏的論語集解,宋裴因的史記集解、吳韋昭漢書音義、宋裴松之三國志注 、晉郭璞山海經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等。91、
11、我國訓詁學經歷了萌芽、興盛、保守、衰落、復興這樣的歷史進程;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時期是兩漢和清代。92、漢朝人注釋經籍,為訓詁學奠定了基礎,其中的代表人物有毛亨、鄭玄、許慎、馬融。93、南梁劉孝標完成的訓詁著作是世說新語注 ,東晉皇侃完成的訓詁著作是論語義疏 ,唐代釋慧琳完成的訓詁著作是一切經音義 。94、清代的訓詁學分為三派:一是篡集派,其代表是阮元和他的經籍篡詁 ;二是注釋派,其代表是段玉裁和他的說文解字注;三是發(fā)明派,其代表是章炳麟及其文始 新方言 。95、在上古韻部研究方面,章炳麟分古韻為23 部,黃侃分 28 部,王力分 29 部。96、清朝乾嘉年間惠棟、戴震繼承并發(fā)展了漢儒學風,分為兩
12、派。吳派以惠棟為代表,江聲、錢大昕等屬于這一派,主張搜集漢儒經說,加以疏通,并旁及文史;皖派以戴震為代表,段玉裁、王氏父子等屬于這一派,主張以字學為基點,從訓詁、音韻、典制等方面闡明經義。存最早的目錄學著作是漢書.藝文志。我國最早的圖書分類法是七略。古籍在刻印、傳抄過程中出現(xiàn)的添加字的現(xiàn)象叫衍文。100 古籍在刻印、傳抄過程中出現(xiàn)的失落字的現(xiàn)象叫脫文。古籍在刻印、傳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別字的現(xiàn)象叫訛文。古籍在刻印、傳抄過程中出現(xiàn)的錯簡現(xiàn)象叫倒文。先選定一種較完善的版本作為底本而后用不同的版本進行互校的??狈椒ń袑π7?。用他書來??北緯男?狈椒ń兴7?。歡迎下載3精品文庫利用出土的古代文物來校訂古
13、書的??狈椒ń形奈镄ā氖吕砘蛭睦砩先シ治?、判斷而加以訂正的??狈椒ń欣硇7?。下列書籍屬于叢書的是二十四史 四部叢刊四庫全書四部備要。下列書籍屬于類書的是藝文類聚 永樂大典初學記冊府元龜。109“衍、脫、訛、倒”是??睍r必須指出的古籍錯落的四種現(xiàn)象。對古書進行??钡木唧w方法,大致說來有對校法、他校法、文物校書法、理校法四種。111漢書藝文志是現(xiàn)存最早的目錄學著作。112 最早的圖書分類是“七略” 。113(衍、脫、訛、倒)是古籍錯落的四種現(xiàn)象。??庇校▽π7ǎ?、(他校法)、(文物校書法)、(理校法)四種。115“訓詁”合稱始于漢代的毛詩訓詁傳。116 古人訓詁實踐最早的成果是詩經訓詁傳。1
14、17 黃侃對“訓詁”的總的解釋是: “訓詁者,以語言解釋語言之謂也。 ”118 我國傳統(tǒng)語言學有文字學、聲韻學、訓詁學等,曾統(tǒng)稱為“小學”。119 漢代鄭玄給詩經做的解釋叫(箋) 。唐代陸德明給詩經做的解釋叫(音義) 。唐代孔穎達給詩經做的解釋叫(疏)。120 以注釋典故出入著稱的是(李善) 。121 揭示近義詞的共同義和區(qū)別義時所用的術語是(渾言、析言)。分析字的形體結構必須以推求字的本義。運用以形索義原則需以筆意為據。因聲求義的重要軌道有通假借,明方言,尋語源。有人把連綿詞說成是連詞,并引王念孫“凡連語之字皆上下同義,不可分訓”的說法。解釋詞義的方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即:互訓,義界,
15、推因。毛亨的傳說:“盜,逃也”采用了推因訓詞的方法。 “負,背也,置項背也。 ” 采用了推因訓詞的方法。沈兼士對右文說做了全面分析和總結。詞義是對客觀事物本質的概括。具有概括性、客觀性和民族性的特點。130方言的全稱是酉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131 漢語外來詞:“哈爾濱”來自滿語, “吉林”來自滿語,“齊齊哈爾”來自達斡爾族語, “錫林浩特”“呼和浩特”來自蒙古語,“多倫”來自蒙古轉音, “拉薩”來自藏語, “烏魯木齊”來自維吾爾語。漢語的外來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來自國內各兄弟民族的,另一種是來自國外的。注釋爾雅的有:郭璞爾雅注與邢丙爾雅疏和為爾雅注疏 ,邵晉涵的爾雅正義 ,郝懿行爾雅義疏,
16、孔鮒小爾雅。繼承爾雅而最為著名的有方言 釋名廣雅。135方言是中國第一部比較方言詞匯專書,是通過對大眾語言的調查搜集而編成的一部方言詞典。136方言的注本傳流至今的,以晉代郭璞的方言注為最早。還有戴震作有方言疏證,錢繹作有方言箋疏,周祖謨方言校箋是集大成的善本。137釋名撰于漢末,作者劉熙。138廣雅十卷,三國魏張撰。曹憲的音譯本博雅音,王念孫廣雅疏證。139說文解字是我國第一部字典,編者是東漢許慎。文指獨體字,字指合成字。說文解字提出了戰(zhàn)國以來流行的分析文字的理論“六書”說。140段注在詞匯學、詞義學上也有不少獨到見解,最顯著的是關于同義詞的辨析。此外在闡發(fā)許書的體例,考定傳本的訛誤,也都有
17、重要價值。歡迎下載4精品文庫141經典釋文唐陸德明撰,三十卷。訓詁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訓詁專書,一種是注釋書。前四史注包括史記三家注,唐毅師古的漢五注 ,梁劉昭的后漢書注裴松之的三國之注 。史記的注釋歷來相當重視,現(xiàn)存最早的舊注是劉宋裴因的史記集解 ,唐朝司馬貞作史記索隱 ,唐朝張守節(jié)的史記正義。唐代顏師古匯集了前人二十三家的注釋,糾謬補缺,完成了漢書的新注。今本后漢書的注、紀、傳部分出于唐章懷太子李賢手筆,但八志仍是司馬彪續(xù)漢書的梁劉昭舊注。146 文選注:簫該文選音義 ,李善文選注。清人新注、新疏有劉寶楠的論語正義 、焦循孟子正義、郭慶藩莊子集解等。147 筆記、札記有宋代洪邁容齋隨筆 ;
18、清代王念孫的讀書雜志亦多訓詁資料。訓詁的萌芽期在先秦。馬融、毛亨、鄭玄、許慎等,是訓詁學奠基的代表人物。杜預的春秋經傳集解 、范寧榖梁傳集解 、何晏的論語集解、宋裴松之三國志注 、晉郭璞山海經注、劉孝標世說新語注、黃侃論語義疏、釋玄應的一切經音義 、釋慧琳一切經音義 。四書集注是南宋朱熹注,包括論語集注 孟子集注中庸集注大學集注。二、名詞解釋1、訓詁學:是以古代文獻的訓詁為研究對象, 以語義為主要研究內容的一門獨立學科, 是語言學里具有綜合性和實用性特征的人文性很強的技術科學。2、疏:唐代人不僅解釋正文,而且還給前人的注釋作注解。這種注釋一般叫做“疏”,也叫“正義”。3、四聲別義:指漢語利用聲
19、調的改變來區(qū)別詞性和詞義的手法叫“四聲別義”。4、某,謀也:這是訓詁中最常用的特定形式, 表示某一個詞當解釋為另一個詞 (解釋的詞在后, 被解釋的詞在前)。5、謂:“謂”相當于“指的是”或“說的是” 。使用這個術語的時候,被解釋的詞放在前面。6、謂之:“謂之”亦作“為之” 。使用這個術語時,除了釋義外,還用來區(qū)別同義詞和近義詞。7、當為:凡遇原文有誤誤讀須更正的,就用“某當為某”或“某當作某”這個格式。8、讀謂:表示用本字說明假借字。9、渾言、析言:渾言,籠統(tǒng)的說。析言,分析的說。這是指出近義詞的共同義和區(qū)別義時所用的術語。10、破讀、讀破:這個術語由兩個意思,一是改變一個字的原來讀音以表示意
20、義的轉變;二是用本字去改讀古書中得通假字,稱為“破” ,也叫“破讀”、“破字”或“易字”。11、轉語:指因時、地不同或其他原因而音有轉變的詞。12、互文:這個術語,說明上下文又互相交錯補充的情況,必須合起來理解,意思才完整。13、今文經學派:漢朝經典是用隸書寫的,稱為今文,以今文經為研究對象的稱為今文經學派。14、古文經學派:漢代從孔子住宅的夾墻中發(fā)現(xiàn)了用古漢字書寫的儒家經典,稱為古文經,以古文經為研究對象的稱為古文經學派。15、叢書:是總聚眾書而匯刻成一大部的書。叢書分綜合性叢書于??菩詤矔鴥纱箢?。16、類書:是從古書中摘錄成語典故、詩賦文章甚至整部著作,按類分列于若干標題之下,便于尋檢、引
21、用的一種工具書。17、衍文:指古籍傳抄中多少文字的現(xiàn)象。18、脫文:指古籍傳抄中脫落文字的現(xiàn)象。19、訛文:指古籍傳抄中抄錯文字的現(xiàn)象。歡迎下載5精品文庫20、倒文:指古籍中發(fā)生錯、簡的現(xiàn)象。21、對校法:先選定一種較完善的版本作為底本而后用不同的版本進行互校。22、他校法:用他書來??北緯?3、文物校書法:利用出土的古代文物來校訂古書。24、理校法:從事理或文理上去分析、判斷而加以訂正。25、偏義的合成詞:兩個詞素意義相反或相對,而偏用其中一個詞素意義,另一個詞素意義之作陪襯。26、反界:用一句或幾句話來闡明詞義的局限,對詞所表示的概念的內涵作出闡述或定義,這種方法叫做反界。27、反訓:用
22、反義詞來解釋詞義的說法。28、詞義引申:指一個此有本義推演而形成新的意義。29、說文解字:作者東漢許慎,是中國第一部按偏旁部首編排的字典,全書共收字 9353 個,重文 1163,全書分為 540 個部首,這一部著作以篆文為主,通過分析漢字的結構來研究詞的本義。30、五經正義:唐代孔穎達撰,即周易正義 尚書正義毛詩正義禮記正義春秋左傳正義?!罢x”就是準確解釋經義并對前人注釋中的訛誤加以繩正的意思。31、章句:古人解經,往往在解釋字詞的基礎上,分析章節(jié)句讀,對文意進行傳講,甚或指出其中心思想,這叫章句。32、讀為、讀日:這術語表示用本字說明假借字。33、史記三家注:指三家給史記作過注釋的人,司
23、馬貞的史記索引和張守貞的史記正義裴馬因的史記集解。三、簡答1、訓詁學的任務有那些?答:用當代的話去解釋古代詞語。用通語釋方言。說明事物的形貌讓人了解。2、訓詁學的內容有哪些?答:解釋字詞。解釋文句。分析篇章。分析表達方式。分析時空關系3、訓詁學中解釋文句的內容有哪些?答:解釋文句包括分析句讀、疏通句意、闡明語法這些內容。4、訓詁學的用途?答:指導古代作品的閱讀與教學。指導整理古跡。指導編纂字典辭書。對其他學科的幫助。5、訓古術語“謂”“謂之”有什么不同?答:謂,用來表示以一般釋特殊或以具體釋抽象; 謂之,用來區(qū)別同義詞和近義詞。 謂, 使用這個術語時,被解釋的詞放在前面, 解釋的詞放在后面;
24、謂之,使用這個術語時, 被解釋的詞放在后面, 解釋的詞放在前面。6、說明今文經學派、古文經學派的產生與分歧。答:漢初的經學書籍都是用隸書寫的, 當時稱為 “今文”。到了漢武帝末年, 魯恭王因建王府而拆孔子住宅, 在夾縫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用戰(zhàn)國時代字體寫的經書,和原來存似的今文經書有些不同,于是就有許多人去研究它,這就是稱為古文經學。隨后就形成今文經學派和顧問經學派的對峙。今文經學派重在微言大義,古文經學派重在章句訓詁;經文經學派認定孔丘之后才有經,古文經派主張六經在孔丘前邊存在。7、簡述訓詁學今后建設和發(fā)展的任務。答:訓詁學的任務,一是實現(xiàn)自身的建設與發(fā)展,二是指導訓詁工作,提高訓詁工作水平。8、什
25、么是筆意,什么是筆勢,區(qū)別二者有什么意義?答:筆意指能反映造字意圖的字形;筆勢是通過演變的,不能在反映出造字意圖的字形,刑訓只能以字義為依據,不能以筆勢為依據。歡迎下載6精品文庫9、什么是以形索義?以形索義必須注意哪些問題?答:以形索義是指通過字形的分析去了解字所記錄的詞的本義。注意: (1)形訓必須以古漢字為依據。 (2)形訓刑訓只能以字義為依據,不能以筆勢為依據。 (3)形訓必須以文獻材料為佐證,不能望文生訓。10、音與義的關系?答:(1)音義關系的偶然性。(2)音義關系的約定性。(3)音義關系的回授性。(4)音義關系的延展性。(5)音義關系的類聚性。(6)音義關系的多元性。11、簡述因聲
26、求義的條件與軌道。答:條件:在已經約定俗成的語言系統(tǒng)中,音義關系的回授性便促使特定的聲音與特定的意義發(fā)生了關系。一些特征相類似的事物,語音可能相同或相近,這就是因省求義的條件。因聲求義的重要軌道有通假借,如:害浣害否,歸寧父母。何,通假借。明方言,如:人涉卯否。尋語源,如:何以速我獄。12、簡述如何審詞審議?答:(1)分清詞與詞組。(2)分清單純詞與合成詞。 (3)分清合成詞的合義與偏義。 (4)分清詞素結合的固定與自由。( 5)分清詞素結合的結構方式。13、簡述連綿詞的特點。答:(1)兩個音節(jié)連綴成義,不能分開解釋。(2)兩個音節(jié)具有雙聲疊韻的關系。 (3)連綿詞往往一詞多形。( 4)連綿詞
27、多為形容詞或名詞。14、說明互訓的實質、根據、類型、局限。答:實質:互訓就是指意義和用法相同或相近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的相互解釋。根據:互訓是以古書中訓釋詞在詞義上的的基本共同點為依據的。類型:互訓是甲乙兩詞互相直接訓釋,又叫直訓;還有甲乙兩詞用丙來訓釋叫做同訓;甲用乙來訓釋,乙用丙來訓釋,甲乙丙三詞遞相為訓,又叫遞訓或轉訓。局限:互訓只能彰其同、不能辨其義。15、說明義界的實質,原則及局限。答:實質:用一句或幾句話來闡明詞義的局限,對詞所表示的概念的內涵作出闡述或定義,這種方法叫做反界。原則:自然應該以能揭示事物本質屬性為基本原則。局限:首先,定義難以下的精確。其次,采取義界方式釋義,文字往
28、往冗長,不是所有場合都能使用。16、說明推因這種訓詞方式的原則和步驟。答:原則:推因的原則便是根據詞的聲音線索探求詞義的由來。步驟:首先,查一下歷史。其次,就從研究詞義的角度,進一步去探索詞得名的原因。17、漢語外來詞有哪些種類?答:漢語的外來詞可以分為兩種: 一種是來自國內各兄弟民族的, 另一種是來自國外的。 1、來自西與各民族語言的詞及其意義,如,葡萄,苜蓿,獅子,安石榴。 2、來自印度古語的詞,如和尚,三世和三界,世界,阿加佗。 3、來自亞洲其他各語言的詞,如仁頻。 4、來自西洋語言的詞。18、簡述黃侃所列年輕人必須讀的25 種書。答:是經學十五書,即十三經加大戴禮記、國語;史學四書,為
29、史記漢書資治通鑒通典;子部二書,為莊子荀子;集部二書,為文選 文心雕龍;還有小學二書,為說文 廣韻。19、簡述專從訓詁角度列出的十種根柢書。答:現(xiàn)存完全切用的十種根柢書,即爾雅 小爾雅方言說文釋名廣雅玉篇廣韻集韻歡迎下載7精品文庫類篇。20、簡述十種根柢書的分類。答:第一爾雅解釋群經之義,無此則不能明一切訓詁。 小爾雅廣雅屬之。第二說文解釋文字之原,無此則不能得一切文字之由來。第三方言解釋時地不同之語言。第四釋名解釋文字得音之原,無此則不知聲音相貫通之理。21、簡單介紹爾雅十九篇的訓釋內容。答:解釋普通詞義:釋詁、釋言、釋訓。 (2)介紹百科知識:釋親、釋官、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
30、、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22、簡述說文解字的體例。答:(1)以篆文為主,分析詞的本義。 (2)每個字先釋義,然后釋形。 (3)用,某也釋義,用“象某” “從某”釋形,用“讀若” “謀聲”注音。23、簡述說文解字的學術價值。答:(1)說文解字 的編寫目的在于探討字源, 將名字體的結構和本義。 他保持了大部分的先秦字體以及漢代和以前的不少文字訓詁資料,反映了上古漢語詞匯的面貌, ( 2)比較系統(tǒng)地提出了分析文字的理論,是今天研究古文字學與古漢語的必不可少的參考書。 (3)它也給后代的字典辭書以很大的影響, 他的以偏旁分部的辦法,一直成為編字典所依循的一種主要體例。 ( 4
31、)我們還可以從這部書中了解一些古代的政治經濟情況和民俗等等。其中不少分析探討很有科學價值。24、列舉歷史上對說文解字進行研究與整理的情況。答:(1)唐代李陽冰改說文解字為二十卷。 (2)南唐徐鍇撰說文系傳 ,被稱為小徐本。(3)到宋代,徐鍇的哥哥徐鉉奉詔校訂說文解字 ,叫大徐本。(4)清人研究說文解字 著作多達一百余種,其中成就較大的時段玉裁的說文解字注 ,桂馥的說文義證、王筠的說文釋例和說文句讀 、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這五部書,其中段玉裁成就最大。25、經典釋文的優(yōu)缺點。答:優(yōu)點:正讀音、正衍文、存異文、存佚文、兼采眾本、兼?zhèn)浔娬f、兼載異音。缺點:偏頗、是非莫辨、誤解。26、論述裴松之三國志
32、注的注釋特點。答:三國志最早由南宋裴松之為之作主。 (1)它以考核史實為主,對實施多有補充和辯證。著中列舉魏晉人的著作達二百余種,所截取的史料比較完整,注文條目也相當多,文字總數(shù)超出正文三倍。據裴松之自己歸納,注文內容著重四個方面:一、應截而未截的史事,加以增補;二、同是一事,說法歧義,則采錄異聞;三、對錯誤的記載予以糾正;四、對史事和陳壽的不正確看法進行評論。概括起來就是補、備異、 糾謬、評論。27、簡述先秦時期的訓詁有哪些形式?答:首先,語文作者借字義的解釋來闡明一種哲理或政治主張。其次,語文作者及字形的解釋來闡明哲理或政治主張。在其次是辨析同義詞和解釋古書字義。此外諸子關于“名”理論的提
33、出,也有訓詁學的價值。28、魏晉到隋唐時期訓詁內容比兩漢有所發(fā)展,體現(xiàn)在那些方面?答:內容也隨之擴展:(1)是注釋中充實史料。(2)闡發(fā)哲理。(3)注意匯集眾說或網羅異義。 (4)考證探源故實用典。(5)也注意名物方面的巡視。29、唐代訓詁保守的表現(xiàn)是什么?答:唐人將唐代訓詁保守的表現(xiàn)概括為四個字“疏不破注”,強調學有宗主, 對于救助可以有引申生發(fā),但不能另立新說,只能墨守舊說。歡迎下載8精品文庫30、宋代理學家注是古書的特點有哪些?答:(1)善于闡明義理( 2)敢于創(chuàng)發(fā)新義。(3)對音義關系有一定認識,對語法現(xiàn)象有進一步了解。 (4)能利用金石學的成就為訓詁別開生面。 ( 5)他們最大的問題
34、是往往缺乏求實精神。31、清代訓詁學在內的中國語言學發(fā)展的原因是什么?答:一是資本主義萌芽及西學東漸, 二是清代研究 “漢學師承”。三是清儒有優(yōu)良的學風。 四是和當時的政治形勢和經濟條件分不開。五是語言學和語法學的進步也促進了訓詁學的發(fā)展。32、簡述清代通釋語義的訓詁專著的體例特點?答:清代通釋語義的訓詁專著,數(shù)量也遠遠超越前代,而且體例也比前代完備。(1)由注釋前代訓詁專著的。(2)有仿效爾雅編撰的。(3)有集古代傳注匯成一編的。 (4)有考訂群書,成一家言的。 (5)有貫通音義、探求詞語源流的。(6)有專釋虛詞、研究語法的。33、簡述說文四大家及其著作。答:清人研究說文解字著作多達一百余種
35、, 其中成就較大的時段玉裁的 說文解字注,桂馥的說文義證、王筠的說文釋例和說文句讀 、朱駿聲的說文通訓定聲這五部書,其中段玉裁成就最大。34、興盛期的特點。答:(1)東漢注釋范圍比西漢擴大,不限于注釋儒家的經典和道家的老子也有其它書籍。 (2)訓詁方式有形訓、音訓、義訓。(3)內容廣泛既涉及字形和詞的音義,也涉及句法、章法及修辭等現(xiàn)象。35、清代訓詁學在質量上更有顯著的提高體現(xiàn)在:答:具有樸素的歷史觀念( 2)善于由音求義。(3)采用了綜合比較的方法,擇善而從。 (4)清代訓詁學家具有一定實事求是的精神。36、清代訓詁學家具有樸素的歷史發(fā)展觀念是如何體現(xiàn)出的?答:很多訓詁家都知道時有古今,地有
36、南北,語言是發(fā)展變化的,它隨著時間的不同而不同。如段玉裁廣雅疏證序說:有古形、有古音、有古義、有今義。37、清訓詁學家善于因聲求義是怎樣體現(xiàn)出來的?答:古代訓詁學家對音義關系的原理的認識是模糊的,對聲訓從未做過理論的說明。一些人拘于文字的形體,更是隔絕了音義的聯(lián)系。 清代訓詁學家開始揭示音義關系的原理。 段玉裁說:“學者之考字, 因形以得其音, 因音以得其義?!蓖跄顚O說:“竊以為訓詁之旨,本于聲音。故有聲同字異,聲近義同;雖或類聚群分,實亦同條共貫。38、清訓詁學家具有實事求是精神是如何體現(xiàn)的?答:許多訓詁學家不盲從舊說,也不妄立新說。破舊說也好,立新說也好,都強調有充分的根據。戴震提出過義理
37、、考據、詞章三者和一,這也正是求實精神的一種表現(xiàn),足為我們借鑒。39、讀為、讀日與讀若、讀如有什么區(qū)別?答:前者是用本字破假借字;后者一般是用于注音。然而有時“讀若”、“讀如”也是用本字來破假借字,這是古人使用術語不嚴密而產生的混亂情況。所以前人對“讀若”的性質還曾經有過三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讀若”是擬音 ( 段玉裁 ) ,二說“讀若”是假借 ( 嚴章福 ) ,三說“讀若”既有擬音又有兼明假借 ( 王筠 ) 。通常則從第一種說法。至于“讀若”的體例, 前人歸納有十三種之多,一般說來,重在了解“讀若”的性質。40、簡單介紹俞樾古書疑義舉例關于詞匯的論述;答:俞書沒有著眼于詞匯學的闡述。 但是詞匯
38、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 俞書有意無意地涉及到詞的概念、 詞的單位、詞的構成各項內容。俞書 (29) “稱謂例”、 (30) “寓名例”就關系到詞的觀念及詞的運用問題。41、簡單介紹俞樾古書疑義舉例關于語序的論述;歡迎下載9精品文庫答:在語序方面,俞書主要有(3)“倒句例”,(4)“倒序例”,(13)“倒文協(xié)韻例”,(60)“因誤衍而誤倒例” ,70)“上下兩句易置例” ,(81)“兩字平列而誤倒例”等。而真正與語法意義上的語序概念有關的是( 3)“倒句例”。42、什么是詞義的理性引申 ?有那些小類 ?答:指詞義之間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認識( 按,詞義有民族性, 與概念不一樣 ) 而發(fā)生聯(lián)系, 從而產
39、生引申意義??煞譃橐蚬囊陼r空的引申反正的引申虛實的引申。43、對清代“乾嘉學派”應該肯定并借鑒的優(yōu)點有哪些?答:第一,能比較充分地占有資料。第二,能比較注意古今差別。第三,能較注意語言的社會性和語言內部的系統(tǒng)性。第四,能重視有聲語言與概念的直接關系。44、簡述兩漢訓詁在訓詁學史上的地位。答:漢代訓詁的成就,給后世語言文字的分析研究作除了范例,提供了豐富的材料,為后世語言學所借鑒。如果沒有漢代人的訓詁實踐和理論探討,后代訓詁學的發(fā)展要困難的多。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時代越靠后,困難必然增多。由此看來,漢代訓詁的成就在訓詁學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45、清代訓詁學復興的表現(xiàn)有哪些?答:清代學者為
40、群書所作的注疏多得難以列舉, 其中較著名的有惠棟的 周易述,閻若璩的古文尚書疏證、孫星衍的尚書今古文注疏等。清代通釋語義的訓詁專著,數(shù)量也遠遠超越前代,而且體例也比前代完備。有注釋前代訓詁專著的,如邵晉涵的爾雅正義 、郝懿行的爾雅義疏等;有仿效爾雅編撰的,如吳玉捂的別雅、洪亮吉的比雅等;有集古代傳注匯成一編的,如阮元的經籍篡詁 ;有考訂群書,成一家言的,如王念孫的讀書雜志 、王引之的經義述聞等;有貫通音義、探求詞語源流的,如戴震的轉語 、程瑤田的果裸轉語記、王念孫的釋大;有專釋虛詞、研究語法的,如劉淇的助字辨略、王念孫的經傳釋一詞 等。清代也有不少專門研究方言和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著作,如杭世駿的
41、續(xù)方言、程際盛的 續(xù)方言補正,沈齡的續(xù)方言疏證等。四分析題:1、根據你的認識,談談訓詁學今后的任務有哪些?答:訓詁學的任務, 一是實現(xiàn)自身的建設與發(fā)展, 二是指導訓詁工作, 提高訓詁工作水平。 要完成這兩大任務,必須具體做到:第一,在科學的語言理論指導下,綜合運用文字、音韻、詞匯、語法、修辭、校勘等方面的專門知識,分析古代書面語嚴厲的具體情況,研究和繼承前人的訓詁成果、經驗和方法;第二,不斷學習和吸取國外語言學的先進理論和有關的研究成果;第三,建立中國訓詁學自身的理論體系和科學方法論;第四,建設一致高水平的訓詁學工作者的隊伍;第五,做好訓詁學的普及工作。2、舉例說明古書中存在的忌諱法主要體現(xiàn)在
42、哪些方面?答:古書中存在的忌諱法主要體現(xiàn)在忌名諱。 遠在周代初期, 周公旦不敢稱他的哥哥武王發(fā)的名, 便稱“某”。避國諱。唐代唐太宗名世民, “三世”變成“三代” ,“生民”變成“生人”避家諱。古時,對于親屬長輩,也要避諱。唐代跟李賀爭名的人借李賀父名晉肅為由,說李賀不該考進士,結果李賀就沒有去應考。避不吉利以及不文雅的詞。比如廣東一些商人忌諱說“蝕”,就把“豬舌”說成“豬利” 。3、簡單介紹并評價從“聲訓” “右文說”到“音近義通”的發(fā)展。答:聲訓指的是利用音同、音近的字去解釋詞義,以聲音為線索去探索詞的命名之由,其局限性是容易犯主觀隨意性。右文說提出形字聲符相同,意義相通,形聲詞的聲符表意
43、在許慎“六書”的基礎上前進了一大步,更比聲訓前進了一大步,其局限性是仍然受到漢字形體的約束,同時這種理論把形聲字聲符表意的問題簡單化了,犯了以偏概全的錯誤。音近義通的理論時說有些讀音相近相同的詞在意義上是相通的,盡管在字形上沒有聯(lián)系,這種理論打破了漢字形體的約束,比右文說又前進了一大步。歡迎下載10精品文庫4、討論詞義的歷史范疇。 答:(1)詞義的歷史性是歷史范疇, 它隨著社會的發(fā)展、 人們的運用而逐漸演變。(2)它一方面繼承、充實、深化( 3)一方面擴大、縮小、轉移。 (4)無論是繼承、充實、深化現(xiàn)象,還是擴大、縮小、轉移現(xiàn)象, 總的方向是從低級到高級, 又粗疏到精細, 他所代表的客觀事物已
44、經不存在, 自然也不被使用,只存在于特定的歷史文獻中了。5、分析詞義引申的系統(tǒng)性。答:大致歸納為理性、形比、禮俗等三種。理性的引申指詞義之間因本民族共同的理性認識而發(fā)生聯(lián)系,從而產生引申意義。包括因果的引申,時空的引申,反正的引申,虛實的引申。6、什么是詞義褒貶的社會因素。答:政治觀點的進步,藝術思想的變化,科學的發(fā)達。7、什么是詞義褒貶的語言因素。詞義的變遷,上下文的感染,修辭手法的影響。8、簡單介紹方言的作者及成書過程。答:(1)周秦時代每年八月派遣酉軒之使到各地采集方言,回來加以編纂,藏于密室。 (2)秦亡以后,這些采來的資料逐漸遺失了。西漢楊雄很喜愛方言,曾利用孝廉和士兵們集中在首都的
45、方便,廣泛進行調查訪問,積累了可觀的材料, 歷時二十七年, 寫成了九千字的 方言(3)方言的全稱是酉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 。9、方俗詞義難釋的原因。答:第一,可以作為引證的材料很缺乏,幾乎沒有合適的字書、辭典可查。第二,輯錄當時口語的文字往往有多種寫法,而且抄寫的人和刻印的人文化水平較低,錯別字不少。第三,中古、近古雙音結構的語言單位占多數(shù),但是又沒有固定下來,某一語言單位是詞還是詞組,有時會使人捉摸不定;有時合成詞的兩個詞素的次序不固定,有時出現(xiàn)不規(guī)則的縮語,都是人難以確定詞義。第四,有些少數(shù)民族的借詞,還沒有成為漢語詞匯的一部分,需要從少數(shù)民族語的古代文獻中去找對音的詞。10、簡單分析方
46、言的價值與影響。答:方言保存了兩漢相當豐富的口語詞匯, 為我們研究漢代方言通語的異同, 探討古音的變化, 都提供了寶貴的材料。他還可以使我們從他所收集的詞匯里側面了解當時的某些社會現(xiàn)實,也能讓我們知道在今天的口語中還有不少古代詞匯成分。楊雄實事求是的調查人民大眾語言的精神和研究古今語言現(xiàn)象的進步方法,對我們也有啟示。11、魏晉到隋唐時期訓詁內容比兩漢有所發(fā)展,體現(xiàn)在那些方面?答:實踐范圍擴大,方法有所突破。這一時期的學者擴大了視野,反映在訓詁實踐上,范圍也擴大了。不僅對經學,對史籍、子書文集、佛教經典都開始有注解出現(xiàn),是訓詁學有廣闊的發(fā)展天地。方法上能從實際出發(fā),注重音義關系,注重子書的使用而
47、不專斷,注重口語釋古語,注重調研目研。內容也隨之擴展:(1)是注釋中充實史料。(2)闡發(fā)哲理。(3)注意匯集眾說或網羅異義。 ( 4)考證探源故實用典。(5)也注意名物方面的巡視。五解釋句中帶點的詞。1、羊墳首(大腦袋),言無是道也。2、苛政(繁重的賦稅)猛于虎也。3、小大之獄(案件),雖不能察,比以情(通誠,不徇私情)。4、至其時,西門豹往會之河上, 以(有)人民往觀之者三二千人。5、哀(同情)窈窕,思賢才。6、豈不夙夜,謂(通畏,害怕)行多露。7、舉公義,辟(除去)私怨。8、譬之越人安(安心居住)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中原)。歡迎下載11精品文庫9、智不足與(即義,用來)權變,勇不足以決
48、斷。10、其卜維何?爾女士(士女) ,爾女士,從而孫子。 (子孫)11、乃生女子 載弄之瓦。 (陶制的紡錘)12、衛(wèi)獻公,反于衛(wèi),及郊,將班(分給)邑于從者而后入。13、復與兩錢散,成得藥去(收藏) 。五六歲 以待不祥。14、詹何坐, 弟子曰: “是黑牛也而白題” (額頭)15、子南知之, 及衡,(交叉路口),擊之以戈。16、入則無法家拂(通弼,輔佐)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17、所擊殺者無慮(總共,總計)百十人。18、王命工以良金寫(摹畫)范蠡之狀而朝禮之。19、女子貞不字(生孩子),十年乃字。20、(李)廣暫騰(突然躍起)而上胡兒馬。21、堯以天下讓許由 舍于家人,家人(平民百姓)藏
49、其皮冠。22、乃引其匕首以提(擲)秦王。23、魚價今年雖漸強(便宜) , 銀魚論斗量。24、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通苗,長莊稼)。25、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歷書)。26、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互相)將(攙扶)。27、操引軍從華容道步(步行)走(逃跑) 。28、盤庚之遷,胥(共同,一起)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29、摩頂放鍾(至,到),思一利天下。30、有而黃煙四起,人物略(完全)不相睹。31、千仞之高,不足以亟(窮,盡)其深。32、湯之時,八年七旱,而崖不為加損(更加坍損)。33、若愛重傷,則如(不如)勿傷,愛其二毛(頭發(fā)斑白的老人),則如服焉。34、所不去者 種樹(種指種莊
50、稼,樹指種樹木,二者合在一起指農藝)之書。35、或言鹿者,高因陰中(暗中中傷)諸言鹿者以法。36、令民為什伍,而相牧司(互相監(jiān)視)連坐。37、趙奢曰:“胥(通須,等候)后令邯鄲。 ”38、大石側立(傾斜而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39、(李廣)以良家子(沒有犯罪前科的人)從軍擊胡。40、善人在上,則國無幸(幸免)民。41、目好色,而文章(刺繡品)致繁。42、生孩(小兒笑)六月,慈父見背(死的委婉說法)。43、天高地迥,覺宇宙(指空間與時間)之無窮。44、因其固然,技經肯綮(指筋骨結合處,是要害的地方)之未嘗。45、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渡), 46、未嘗不嘆息痛恨(深切的感
51、到遺憾)于桓、靈也。47、不求聞達(通達、顯達)于諸侯。48、鼓素琴,傾綠蟻(酒的代稱) , 49、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50、學而優(yōu)(有余力)則仕。歡迎下載12精品文庫51、跋(踩)前躓(絆倒)后,動輒(則,就)得咎。52、一日,風雪嚴寒,從(率領,帶領)數(shù)騎出微行(小道)。53、巫醫(yī)樂 君子不齒(極端鄙視,看不起)。54、狐毛、狐偃 楚師敗績(指車翻而不能循道而行)。55、鄒忌修(長或高)八尺有余。56、師曠之聰(聽音的能力,聽力) , 不能正五音。57、百姓(貴族的總稱)有過,在予一人。58、結發(fā)(表示成人)為夫妻,恩愛兩不疑。59、?。ㄍㄈⅲ┢奕绾??匪(通非)媒不得。60、之(這)子
52、于歸(出嫁) ,宜其室家(家) 。61、疾病,男女改服,屬(放置)纊(新絮)以佚絕氣。62、冬, 將殯(指入殮后停喪行葬)于曲沃63、仲尼曰:“始作俑(人偶,即用來殉葬得木偶或陶偶)者,其無后乎?”64、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丈夫的母親與父親)。65、由也升堂(正廳)矣,未入于室(內室)也。66、居龍興寺西序(是堂屋的東西墻)之下。67、塞(用磚堵上的意思)向(朝北的窗口)瑾(用泥抹上)戶。68、夫子式(扶著車軾)而聽之。69、夫車之能轉千里所者,其要在三寸轄(是安插在車軸兩端的一個三四寸的銷子)。70、遂乃開倉 尉(通慰,安慰)安牧養(yǎng)焉。71、師退,次(駐扎)于召陵72、既成昏(是婚字的古字) ,晏子受禮73、窮(境遇不好)則獨善其身,達(顯達)則兼善天下。74、尋常之溝,巨魚無所還(旋轉)其體。75、先生不知何許(什么地方)人也, 76、仆賴先人緒業(yè)(遺業(yè),馀業(yè)) , 77、愧(感謝)君千里分滋味, 78、今夫人之有顏(眉之間的部分) 79、燒殘民家,掘其丘冢(墳墓) 。80、罪在服躬(指身體) 。81、晉侯復假(借用)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