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人教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3年更新)第五單元-《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_第1頁
小學語文人教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3年更新)第五單元-《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_第2頁
小學語文人教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3年更新)第五單元-《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_第3頁
小學語文人教三年級上冊(統(tǒng)編2023年更新)第五單元-《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搭船的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黃婭娟教材分析:本文以兒童的口吻,描寫了“我”在去鄉(xiāng)下的觀察并認識翠鳥的過程。課題中的一個“搭”字,使鳥兒具有了靈性,體現(xiàn)了鳥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諧。課文開頭交代了見到翠鳥的原因,接著重點描寫翠鳥美麗的外貌吸引了“我”,也引發(fā)了“我”本文以一個孩子的口氣寫了他在大自然中認識翠鳥的過程,字里行間充滿了一顆童心對自然的愛。學情分析:童年本就是一個有著太多問號的年齡,無數(shù)的好奇與遐想編織著少年的夢。課文是以小孩子的身份來寫他看到的大自然的景象,筆法是那樣的淺近、樸素、清新,具有一種純真明凈的童趣,給人以難忘的印象,很貼近三年級學生的思想。教學中我結合生動形象的翠鳥圖片激發(fā)學生的

2、興趣,學生一定會很有興趣學習這篇課文。設計理念: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學習相結合,展開小組討論,結合圖片對照,幫助孩子們理解著去記憶翠鳥的外貌特點,長久效果大大高于死記硬背。通過動詞“飛、沖、吞”,對課文的思想內容及情感進行體驗、交流。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和捕魚姿態(tài)、動作的描述,學會作者仔細觀察、抓住特點細致描寫的方法。教學重難點:認識翠鳥,通過品讀對翠鳥的外形和捕魚姿態(tài)、動作的描述,體會翠鳥的可愛、活潑和“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教學過程:一、揭示主題,明確學習目標1、直接導入:今天我們學習15課,板書課題,搭船的鳥

3、。通過預習,你從這個課題知道了些什么?(搭船的鳥是一只翠鳥,它搭我們的船是為了捕魚吃。)2、積累: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法國 羅丹 3、小結:生活中的美原來是靠我們發(fā)現(xiàn)的!這也是第五單元的主題觀察,我們這篇課文落實的單元學習目標是:體會作者是怎樣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希望同學們能在學習課文時分析作者留心觀察了什么,怎樣觀察的?3、我們這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是:二、逐層深入 探尋觀察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1)出示學習要求:讀讀:和小伙伴合作讀課文。說說:作者都觀察了什么場景和事物。方法指導想想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2)學生匯報,教師引導小結:第一自然段:觀察了雨天船上的場景。第二自然

4、段:觀察翠鳥的外形。第四自然段:觀察翠鳥捕魚的樣子。2、了解旅途的環(huán)境(1)提出學習要求: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說說知道了什么?想想作者觀察到雨天船上的什么?(2)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理解:我和母親坐著小船,到鄉(xiāng)下外祖父家里去。我們坐在船艙里。外面下著雨,雨點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響。船夫披著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搖著櫓。說明見到翠鳥的原因:我和母親坐著小草,到鄉(xiāng)下外祖父家里去。環(huán)境描寫:外面下著雨,雨點打在船篷上,“沙拉、沙拉”地響。船夫披著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搖著櫓。出示圖片理解蓑衣:蓑衣是勞動者用一種不容易腐爛的草(民間叫蓑草)編織成的一種用以遮雨的雨具,厚厚的像衣服一樣能穿在身上。如何

5、觀察的:“沙拉、沙拉”地響用耳朵聽(板書)“船夫船夫披著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搖著櫓。”用眼睛看(板書)3、學習“翠鳥”的特點,體會觀察的細致(1)、提出學習要求:讀:合作朗讀課文2、3、4自然段。說:翠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感受、發(fā)現(xiàn)、疑問。畫:畫出相關的語句。 (2)了解“我”對翠鳥外貌的觀察。A、讀第2自然段,思考:翠鳥給你留下什么印象?B、引導學生交流,(相機板書:樣子美)再次默讀課文,圈出表示顏色的詞語。它的什么是翠綠的?什么是藍色的?什么是紅色的?全身這么多顏色,用一個詞形容就是:色彩艷麗。板書:色彩艷麗誰見過鸚鵡,它長得什么樣?(指名學生說一說。)瞧,這就是鸚鵡,鸚鵡的確很漂亮,可本

6、文卻說翠鳥比鸚鵡還漂亮,看,這就是翠鳥。(出示翠鳥)作者把鸚鵡和翠鳥進行比較,這樣的寫法叫對比。這樣一對比就更加突出翠鳥的美麗了。難怪作者不由得發(fā)出這樣的贊嘆讀:我看見一只彩色的小鳥站在船頭,多么美麗??!C、那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描寫翠鳥的樣子的。首先總寫翠鳥的美麗,再具體寫了它的哪幾個地方?翠鳥明明還有眼睛、爪子等,為什么作者只寫了它的羽毛翅膀和嘴巴?原來介紹一種小動物,一定要抓住他最與眾不同的地方來寫才能寫出它的特點。(旁板書:抓住特點)D、這么漂亮的鳥兒,你們喜歡它嗎?誰來通過朗讀讀出你的喜愛之情?讓我們把它的樣子永遠記在我們心里,一起讀: (3)感受翠鳥的突然出現(xiàn)帶來的驚喜與好奇。學習第

7、三段談話激趣:大雨初停,小船飄蕩,就在這寧靜的時刻,一只美麗的鳥兒突然出現(xiàn)在船頭,孩子們,如果你就是文中的“我”,此時你會有什么想法?(生談想法) 孩子們,課文中的“我”跟大家的疑問差不多,小腦瓜里一連冒出來三個問號。誰愿意將作者的疑問用你動聽的聲音表現(xiàn)出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第3自然段,注意讀出自己的疑問語氣。讀到這里,你覺得文中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 “我”善于觀察思考)(4)了解“我”對翠鳥動作的觀察。過渡:就在“我”浮想聯(lián)翩的時候,一件有趣的事情發(fā)生了,“我”又觀察到了什么?(翠鳥捕魚)如果讓你用一個詞來形容翠鳥捕魚的過程,你會選擇什么詞語?你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剛才看到的翠鳥捕魚

8、的畫面嗎?課文又是如何描寫的?趕緊讀一讀課文的第四自然段吧!誰來讀一讀這一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作者是怎樣將翠鳥捕魚吃魚的過程寫的細致傳神的?圈出表示動作的詞語(板書:沖、飛、銜、站、吞)這些動詞說明翠鳥了什么?板書:動作快、技術高誰來通過朗讀表現(xiàn)翠鳥的捕魚本領高?要讀好哪些詞?語速要怎樣?(指名讀范讀齊讀)那你們愿意不愿意也當一次神勇的翠鳥來捕一次魚呢?同學們自己先演一演,可以加上自己的動作,也可以邊解說邊表演,還可以加入自己豐富的想象。我們身邊的很多事物多處于運動變化之中,如何將這樣復雜多變而又轉瞬即逝的場面描述清楚呢?作者給我們做出了示范,你說說作者是怎么做到的?()作者在留心觀察的基礎

9、上,運用連續(xù)動作的描寫,讓我們仿佛親眼看到了這一幕,這種寫法同學們也要學會。(5)看到這捕魚的小鳥,我才知道它的名字。出示最后一自然段。從“搭”可以看出翠鳥的聰明和對人類的信賴,這樣寫,使翠鳥有了靈性,體現(xiàn)了“我”對翠鳥的喜愛之情。作者在篇末點題。三、回歸整體 探究寫法1、作者對這只搭船的翠鳥描寫好細致啊,我仿佛看到了這只漂亮的翠鳥,看到了它的捕魚過程。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留心觀察 細致描寫)2、留心觀察是寫作的前提。你從哪里看出作者的觀察非常仔細呢?3、只有觀察是不夠的,還要把你觀察到的描寫下來。 (1) 作者在去外祖父的路上運用了環(huán)境描寫。(2)作者對翠鳥進行了細致的外面描寫。(3)作者

10、發(fā)現(xiàn)翠鳥后,進行了3個連問,這是心理描寫。(4)描寫翠鳥捕魚時,作者抓住了動詞,這是動作描寫。4、小結留心觀察的好處:在這次平常的探親之旅中,因為留心觀察,“我”認識了一位可愛的新朋友,給“我”的旅途增添了快樂。平時我們自己也應該像這樣留心觀察,積累習作素材。四、觀察實踐活動 觀察身邊的一種動物、植物或一處場景,在“觀察記錄單”上簡要地記錄觀察所得,為單元習作做準備。觀察記錄單觀察對象觀察時間觀察地點觀察所得有信心用上連續(xù)動作來描寫一個精彩片段嗎?首先我來當演員,你們仔細觀察,然后用上連續(xù)動作說出你看到的一幕。難不倒你們,加大難度,咱們來觀察運動會撐桿跳的精彩一幕。跟同桌交流你看到哪些動作?(出示課件)(10)老師認真觀察了這一幕,寫下了片段,師出示范讀: “滴”隨著裁判一聲哨響,只見他雙手緊緊地攥著撐桿的一端,瞪大眼睛,瞄準橫桿,邁開步子迅速向目標沖去,速度越來越快。近了,近了他咬緊牙,猛一踏地,撐桿彎成了一張弓,他雙腳騰空飛起,身子呈倒立姿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