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習慣成自然閱讀答案 閱讀文段,回答問題。習慣成自然葉圣陶”習慣成自然“,這句老話很有意思。我們走路為什么總是左腳往前,右腳往前,兩只胳膊跟著動蕩,保持身體 的均衡,不會跌倒在地上?我們說話,為什么總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 一句,一直連貫下來,把要說的都說明了?因為我們從小習慣了走路,習慣了說 話,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 來就像那樣子的意思。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推廣開來,無論哪一種能力, 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 步,勉勉強強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連勉勉強強做一做
2、 都不干,當然更說不上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了。聽人家說對于樣樣事物要仔細觀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 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觀察的能力。聽人家說勞動是人人應做的事,一 切的生活資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從勞動產生出來,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 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勞動的能力。聽人家說讀書是充實自己的一個重要法門, 書本里包含著古人今人的經驗,讀書就是向許多古人今人學習,心里相信這個話 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讀書的能力。聽人家說必須做個好公民,現 在是民主時代,個個公民盡責守分,才能有個好秩序,成個好局面,自己幸福, 大家幸福,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
3、做好公民的能力。這樣說下去是說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舉吧。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的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的動手 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的去把書本打開。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 真的去做公民應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話很有道理的時候,只是個“知” 罷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僅僅是”知“,實際上與”不知“并無兩樣 到了真的去觀察去勞動去讀書的時候,”知“才會漸漸化為我們的習慣,習慣成自 然,才是我們的能力。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某人沒有養(yǎng)成多少習慣的意思。譬如說張三記 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譬如說李四 發(fā)表力不強,就是李四沒有
4、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寫出來的習慣。習慣養(yǎng)成的愈多,那個人的能力愈強。我們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 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習慣。養(yǎng)成習慣,換個說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學校,也不限于讀書。學校 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讀書這門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 旦盟查疊盛翌邀:。擅堡絲盎。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種種方面受教育,并且 要自己教育,目的還是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 好,孔子一生“學而不倦”,就是看透了這個道理。1文中在闡述了習慣與能力的關系后,得出了什么結論?文章第段以走路、說話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觀點?第段列舉了哪些事例?意在闡明什么?第段加粗
5、的“似乎”一詞能否去掉?請說說理由。結合實際,談談你對第段學校教育“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的認 識。參考答案:1習慣養(yǎng)成的愈多,那個人的能力愈強。2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力。3列舉了觀察事物、勞動、讀書、做人四個方面的事例,闡明了無論哪一種 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不達到習慣成自 然的地步,勉勉強強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連勉勉強強 做一做都不干,當然更說不上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了。4不能去掉?!八坪酢币馑际恰昂孟蟆?,“知”比“不知”表面上好些,但實 質上如果僅僅是“知”,而并沒有把“知”到的道理落實到行
6、動上去養(yǎng)成一種習慣, 那么“知”實際上與“不知”并無兩樣。強調了養(yǎng)成習慣的重要性。5因為一個人習慣養(yǎng)成的越多,能力就越強。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因此學校教育應該把重點放在學生的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上面?!傲晳T成自然”,這句老話很有意思。我們走路為什么總是左腳往前,右腳往前,兩只胳膊跟著動蕩,保持身體 的均衡,不會跌倒在地上?我們說話為什么總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 句,一直連貫下來,把要說的都說明了?因為我們從小習慣了走路,習慣了說話, 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來就像 那樣子的意思。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推廣開來,無論哪一種能力,
7、 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 步,勉勉強強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連勉勉強強做一做 都不干,當然更說不上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了。聽人家說對于樣樣事物要仔細觀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 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觀察的能力。聽人家說勞動是人人應做的事,一切 的生活資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從勞動產生出來,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 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勞動的能力。聽人家說讀書是充實自己的一個重要法門, 書本里包含著古人今人的經驗,讀書就是向許多古人今人學習,心里相信這個話 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讀書的能力。聽人家說必須做
8、個好公民,現 在是民主時代,個個公民盡責守分,才能有個好秩序,成個好局面,自己幸福, 大家幸福,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這樣說下去是說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舉吧。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的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的動手 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的去把書本打開。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 真的去做公民應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話很有道理的時候,只是個“知” 罷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僅僅是“知”,實際上與“不知”并無兩樣 到了真的去觀察去勞動去讀書的時候,“知”才會漸漸化為我們的習慣,習慣成自 然,才是我們的能力。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
9、就是某人沒有養(yǎng)成多少習慣的意思。譬如說張三記 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一個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譬如說 李四發(fā)表力不強,就是李四沒有一個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寫出來的習慣。習慣養(yǎng)成的愈多,那個人的能力愈強。我們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 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習慣。養(yǎng)成習慣,換個說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學校,也不限于讀書。學校 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讀書這門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 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種種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 目的還是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 “學而不倦”,就是看透了這個道理。
10、文章第段以走路、說話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觀點?(用文中的句子回 答) (2分)21第段列舉了哪些事例?意在闡明什么?(3分)答:22.簡要概括一段的論證過程。(4分)答:參考答案: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 力。(評分:2分)觀察、勞動、讀書、做一個好公民等四個事例。意在闡明,只有在“知” 的基礎上通過“行”去養(yǎng)成某種習慣,才能算是具有了某種能力。(評分:本題 3分,第一問2分,第二問1分)第段,承接上文的舉例論述,進一步闡述在知的基礎上培養(yǎng)習慣的重 要;第段,舉出反面的例子證明能力和習慣的關系;第段,進行小結,再次 強調養(yǎng)成種種習慣的重要。(評分:共4分,
11、每段1分,語言表達流暢1分)習慣成自然葉圣陶“習慣成自然”,這句老話很有意思。我們走路為什么總是左腳往前,右腳往前,兩只胳膊跟著動蕩,保持身體的均衡,不會跌倒在地上?我們說話,為什么總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 一句,一直連貫下來,把要說的都說明了?因為我們從小習慣了走路,習慣了說 話,而且“成自然”了。什幺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 來就像那樣子的意思。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推廣開來,無論哪一種能力, 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 步,那就算不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聽人家說對于樣樣事物要仔細觀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
12、信這個話很有 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現察的能力。聽人家說勞動是人人應做的事,一切的 生活資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從勞動產生出來,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 我們就有了勞動的能力。聽人家說讀書是充實自己的一個重要法門,書本里包含 著古人今人的經驗,讀書就是向許多古人今人學習,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 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讀書的能力。聽人家說必須做個好公民,現在是民主時 代,個個公民盡責守分,才能有個好秩序,成個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 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井不是我們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這樣說下去是說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舉吧。6 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的用-去
13、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的動手去 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的去把書本打開。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真的去 做公民應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話很有道理的時候,只是個“知”罷了, “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僅僅是“知”,實際上與“不知”并無兩樣。到了 真的去觀察去勞動去讀書的時候,“知”才會漸浙化為我們的習慣,習慣成自然, 才是我們的能力。通常說某人能力不強,就是某人沒有養(yǎng)成多少習慣的意思。譬如說張三記 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情好好記住的習慣。譬如說李四 發(fā)表力不強,就是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寫出來的習慣。習慣養(yǎng)成得愈多,那個人的能力愈強。我們做人做事,需要
14、種種能力,所 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習慣。 (有刪改)(三)議論文閱讀(見試卷56頁,完成 22-25題)(12分第段列舉了哪些事例?論證了什么觀點?(用文中的句子回答)(4分)第段加點的“似乎”一詞能否去掉?為什么?請說明理由。(3分)文中在闡述了習慣與能力的關系后,得出了什么結論?(2 分)結合原文和生活實際談談當今中學生應如何增強能力?(3 分)答案:(2 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 種能力。(4分)列舉了觀察、勞動、讀書、做好公民四個事例;闡明懂得了事 物的道理并非具備了相應的能力。(2 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這里,作者用“似
15、 乎”強調了“知”與“不知”并無兩樣,因為“知”僅僅是懂得了道理,并沒有 化為習慣,形成能力。(2 分)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習慣。(3 分)要點:學校教育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習慣、培養(yǎng)能 力?!傲晳T成自然”,這句老話很有意思。我們走路為什么總是左腳往前,右腳往前,兩只胳膊跟著動蕩,保持身體 的均衡,不會跌倒在地上?我們說話.為什么總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 句,一直連貫下來,把要說的都說明了?因為我們從小習慣了走路,習慣了說話, 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來就像 那樣子的意思。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推廣開來,無論哪一種能力
16、, 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 步,勉勉強強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連勉勉強強做一做 都不干,當然更說不上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了。聽人家說對于樣樣事物要仔細觀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 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觀察的能力。聽人家說勞動是人人應做的事,一 切的生活資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從勞動產生出來,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 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勞動的能力。聽人家說讀書是充實自己的一個重要法門, 書本里包含著古人今人的經驗,讀書就是向許多古人今人學習,心里相信這個話 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讀書的能力。聽人家說必
17、須做個好公民,現 在是民主時代,個個公民盡責守分,才能有個好秩序,成個好局面,自己幸福, 大家幸福,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這樣說下去是說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舉吧。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的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的動手 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的去把書本打開。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 真的去做公民應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話很有道理的時候,只是個“知” 罷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僅僅是“知”,實際上與“不知”并無兩樣 到了真的去觀察去勞動去讀書的時候,“知”才會漸漸化為我們的習慣,習慣成自 然,才是我們的能力。通常說某人能力不
18、強,就是某人沒有養(yǎng)成多少習慣的意思。譬如說張三記 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譬如說李四 發(fā)表力不強,就是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寫出來的習慣。習慣養(yǎng)成的愈多,那個人的能力愈強。我們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 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習慣。養(yǎng)成習慣,換個說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學校,也不限于讀書。學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讀書這門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 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種種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 目的還是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 “學而不倦”,就是看透了這個道理。文章第
19、段以走路、說話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觀點?(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2第段列舉了哪些事例?意在闡明什么?(2分)第段加點的“似乎”一詞能否去掉?請說說理由。(2分)文中在闡述了習慣與能力的關系后,得出了什么結論? (2分)5結合實際,談談你對第段學校教育“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的認 識。(2 分)參考答案:1觀點(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 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力。(2分)列舉了觀察、勞動、談書、做好公民四個事例;闡明懂得了事 物的道理并非具備了相應的能力。(2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這里,用“似乎” 強調了“知”與“不知”并
20、無兩樣因為“知”僅僅是懂得了道理并沒有化為 習慣,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礙即可得分)(2分)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習慣。(1分)要點:學校教育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習慣、培養(yǎng)能 力。(結合實際、表述清楚得2分。意思對即可得分)習慣成自然,這句老話很有意思。我們走路為什么總是左腳往前,右腳往前,兩只胳膊跟著動蕩,保持身體 的均衡,不會跌倒在地上?我們說話.為什么總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 句,一直連貫下來,把要說的都說明了?因為我們從小習慣了走路,習慣了說話, 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費什么心,仿佛本來就像那樣子的 意思。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
21、基本能力。推廣開來,無論哪一種能力, 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 步,勉勉強強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連勉勉強強做一做 都不干,當然更說不上我們有了那種能力了。聽人家說對于樣樣事物要仔細觀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 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觀察的能力。聽人家說勞動是人人應做的事,一 切的生活資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從勞動產生出來,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 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勞動的能力。聽人家說讀書是充實自己的一個重要法門, 書本里包含著古人今人的經驗,讀書就是向許多古人今人學習,心里相信這個話 很有道理。這時,并不
22、是我們就有了讀書的能力。聽人家說必須做個好公民,現 在是民主時代,個個公民盡責守分,才能有個好秩序,成個好局面,自己幸福, 大家幸福,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這樣說下去是說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舉吧。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的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的動手 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的去把書本打開。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 真的去做公民應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話很有道理的時候,只是個知罷了, 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僅僅是知,實際上與不知并無兩樣。到了真的去觀察去勞 動去讀書的時候,知才會漸漸化為我們的習慣,習慣成自然,才是我們的能力。通常說
23、某人能力不強,就是某人沒有養(yǎng)成多少習慣的意思。譬如說張三記 憶力不強,就是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譬如說李四 發(fā)表力不強,就是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寫出來的習慣。習慣養(yǎng)成的愈多,那個人的能力愈強。我們做人做事,需要種種能力,所 以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習慣。養(yǎng)成習慣,換個說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學校,也不限于讀書。學校 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讀書這門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們在學校里受教育, 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我們離開了學校,仍然要從種種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 目的還是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強越好,孔子一生 學而不倦,就是看透了這個道理
24、。文章第段以走路、說話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觀點?(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2第段列舉了哪些事例?意在闡明什么?(4分)第段加點的似乎一詞能否去掉?請說說理由。(4分)文中在闡述了習慣與能力的關系后,得出了什么結論? (3分)5結合實際,談談你對第段學校教育目的在養(yǎng)成習慣,增強能力的認識。 (4分)答案:(3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有了那 種能力。(4分)列舉了觀察、勞動、讀書、做好公民四個事例闡明懂得了事物 的道理并非具備了相應的能力。(4 分)不能去掉。一般而言,知比不知好;但在這里,作者用似乎強調了知 與不知并無兩樣,因為知僅僅是懂得了道理,并沒有化為習慣
25、,形成能力。(3 分)最要緊的是養(yǎng)成種種習慣。(意思對即可得分)(4 分)要點:學校教育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養(yǎng)成習慣、培養(yǎng)能 力。閱讀習慣成自然(完成913題,18分)習慣成自然(葉圣陶)“習 慣成自然”,這句老話很有意思。我們走路為什么總是左腳往前,右腳往前,兩 只胳膊跟著動蕩,保持身體的均衡,不會跌倒在地上?我們說話為什么總是依照 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連貫下來,把要說的都說明了?因為我們從小 習慣了走路,習慣了說話,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 意費什么心,仿佛本來就像那樣子的意思。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 本能力。推廣開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
26、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們 有了那種能力。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強強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們 有了那種能力。如果連勉勉強強做一做都不干,當然更說不上我們有了那種能力 了。聽人家說對于樣樣事物要仔細觀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 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觀察的能力。聽人家說勞動是人人應做的事,一 切的生活資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從勞動產生出來,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 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勞動的能力。聽人家說讀書是充實自己的一個重要法門, 書本里包含著古人今人的經驗,讀書就是向許多古人今人學習,心里相信這個話 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讀書的能力。聽人家說必須做
27、個好公民,現 在是民主時代,個個公民盡責守分,才能有個好秩序,成個好局面,自己幸福, 大家幸福,心里相信這個話很有道理。這時,并不是我們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這樣說下去是說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舉吧。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 的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的動手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 真的去把書本打開。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真的去做公民應做的一切事情。 在相信人家的話很有道理的時候,只是個“知”罷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 但僅僅是“知”,實際上與“不知”并無兩樣。到了真的去觀察去勞動去讀書的時 候,“知”才會漸漸化為我們的習慣,習慣成自然,才是我們的能力。通常說某 人能力不強,就是某人沒有養(yǎng)成多少習慣的意思。譬如說張三記憶力不強,就是 張三沒有把看見的聽見的一些事物好好記住的習慣。譬如說李四發(fā)表力不強,就 是李四沒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說出來寫出來的習慣。習慣養(yǎng)成的愈多,那個 人的能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鄞州新城區(qū)首南地段YZ082024年物流倉儲設施租賃合同
- 合租鏟車合同范本
- 2025年度水文地質鉆探與監(jiān)測服務合同
- 2025年度重型貨車購置貸款及車輛交付合同
- 2025年度智慧社區(qū)物業(yè)管理系統合同
- 2025年度新型展示柜研發(fā)與應用合作協議
- 2025年度影視作品版權交易合同書
- 2025年度體育設施財產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車輛檢測維修服務合同模板
- 小區(qū)電力合同范本
- 2025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進度表
- 2025年四川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高職單招職業(yè)適應性測試近5年常考版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新建污水處理廠工程EPC總承包投標方案(技術標)
- 山東省德州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上學期1月期末生物試題(有答案)
- 本人報廢車輛委托書
- 雙減政策與五項管理解讀
- 2025年道德與法治小學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含進度表)
- 過橋資金操作流程
- 貨物學 課件1.2貨物的特性
- 《略陽名勝古跡》課件
-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2024版研究生教材課件全集2章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