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詞之的用法_第1頁
虛詞之的用法_第2頁
虛詞之的用法_第3頁
虛詞之的用法_第4頁
虛詞之的用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可編輯修改-虛詞“之”的用法發(fā)布時間:2013/4/17信息來源:何小群 TOC o 1-5 h z “之”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較早出現(xiàn)且常見的文言虛詞, 各代名家對它的意思與用法有過多種探索。如說文解字: “之, 出也, 象艸過屮 (艸、 屮, 均為“草”, 都讀作 c o) 枝莖益大有所之。 “段玉裁 注: ”引申之義為往;釋詁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訓為此者?!痹谌脒x的中學文言課文中,“之”尤為多見且意思不一,用法多樣,區(qū)分起來比較費勁。九年級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戰(zhàn)國策),短短一文,“之”就有 20 個!面對如此復雜的情況,如果死記硬背,耗時多而效果不佳。怎樣才能在短時間內讓學生牢固

2、地掌握?我覺得關鍵在于讓學生掌握“之”的用法規(guī)律。下面以鄒忌諷齊王納諫為例,對“之”的用法作一初步探索與歸納。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含“之”的句子一共 20 個,根據(jù)其意思將其分類如下:一、“之”用作代詞。問之客曰。明日徐公來,孰視之。暮寢而思之。由此觀之。燕、趙、韓、魏聞之。以上句子中“之”均放在動詞之后,用作代詞?!爸弊鳛榇~,可以代人、代物、代事:它,代指“吾與徐公孰美”這件事;他,代指徐公這個人;它,代指“我不如徐公,可是妻妾客皆說我美于徐公”這件事;它,代指“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這件事;它,代指“齊王成功納諫”這件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稱。譯為“他”(他

3、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此外,“之”也可以是指示代詞,表近指,可譯為“這”、“這些”。如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之屬。(桃花源記)忠之屬也,可以一戰(zhàn)。(曹劌論戰(zhàn))這兩句“之”字后面都接“屬”,其實“之”字后面若接“屬”、“徒”、“族”等表示某一類或某一種人或事物的名詞時,“之”用作指示代詞,指前面列舉的內容。二、“之”用作助詞( 1 )“之”作為結構助詞,譯為“的”齊國之美麗者也。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聞寡人之耳者。由以上例子分析可知,當“之”前面是名詞 (如“齊國”、 “臣”、 “朝廷”、 “寡

4、人”) , 后面也是名詞(如“妻”、“臣”、“耳”、“過”,而“美麗”是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美麗的人)時,“之”作結構助詞“的”。而在“以殘年余力,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 中的 “之”也是結構組詞“的”,可它的后面是名詞性短語。由此看來,“之”處于名詞和名詞之間,或者處于名詞和名詞性詞組之間均用作結構助詞,譯為“的”。( 2)“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起舒緩語氣的作用。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椭牢艺?,欲有求于我也。王之蔽甚矣。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當“之”用在一個名詞或代詞 (主語) 和一個動詞或形容詞(謂語) 之間時,

5、“之”取消句子獨立性,使本句成為上下句的一個成分,不譯。( 3)“之”作音節(jié)助詞,無義。“之”用在方位名詞(如:“內”、“后”)的前面,形容詞、時間副詞或某些動詞的末尾,或用在三個字詞語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到調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數(shù)月之后。期年之后。以上三句,“之”用在“四境內”“數(shù)月后”“期年后”這樣的三個字詞語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起調節(jié)舒緩語氣的作用,無實際意義。除此以外,“之”放在時間副詞“久”之后,只起到調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亦無義。如: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悵恨久之。(陳涉世家)“之”用作音節(jié)助詞,除了以上兩種之外,我認為還有一種。曹劌論戰(zhàn)中有“公將馳之

6、”和“公將鼓之”兩個句式結構一樣的句子,但兩個“之”字的用法卻見解不一。中學課本和教學參考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對于這兩個“之”無論是文下注釋,還是“有關資料”部分都回避了?!肮珜ⅠY之”的“之”是代詞,這是沒有異議的。而“公將鼓之”的“之”,則說法不同。一種看法認為“鼓之”的“之”是代詞,代指齊軍。他們認為“公將鼓之”與后面“公將馳之”的句式結構一致,既然“公將馳之”的“之”因為前面是動詞,而判斷它是代詞,那么“公將鼓之”也是如此。另一種看法則認為“公將鼓之”的“之”是調節(jié)音節(jié),無實在意義。我贊同第二種觀點。因為,雖然從句式結構上看“公將鼓之”和“公將馳之”一樣,“馳”和“鼓”都是動詞,但是需要

7、注意的是:“馳”是及物動詞,而“鼓”是不及物動詞。關于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的區(qū)別,引用百度一位網(wǎng)友的話“及物動詞直接跟賓語,也就是說它往往是一個動作,而這個動作是有對象的,這個對象還可以緊緊跟在這個動詞后面。比如說:捉魚,“捉”是及物動詞,它的對象是魚。不及物動詞不能跟賓語,也就是說它這個動作是沒有對象的,只是表示某種狀態(tài),比如說:將軍百戰(zhàn)死,“死”就是不及物動詞,這個動詞是沒有針對的對象的”。再由此來看“公將鼓之”,“鼓”本意為“擊鼓”,它只表示一種狀態(tài),而沒有具體對象,不能牽強把“鼓之”譯為“擊鼓齊軍”,這顯然不合理,也不符合語法規(guī)則。所以,這里的“之”就是用在不及物動詞“鼓擊鼓”后起調節(jié)

8、音節(jié)、舒緩語氣的作用,不用翻譯。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馬說“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才,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這三句句式結構一致,但是“策之”、“食之”的“之”用作代詞,代指馬,因為“策”和“食”都是及物動詞,而“鳴”是不及物動詞,“之”只起調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義。由此,我們也可以作這樣歸納:“之”放在不及物動詞之后,只起到調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無實義。( 4)“之”作為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作為定語后置的標志,亦無實義。這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用法。這種用法在鄒忌諷齊王納諫中并沒有出現(xiàn),但在其他文章中有:何陋之有?(陋室銘)宋何罪之有?(公輸)這兩句的主干分別是“(陋室)有何陋”“宋有何罪”,它們的

9、賓語“何陋”和“何罪”被提前,而“之”用在被提前的賓語之后,動詞謂語之前,這時翻譯應省去。這是“之”作為賓語前置的標志,無實義。其格式為:賓語 +之+謂語。相類似的,我們從下面兩句可以再看看“之”另一種特殊用法。馬之千里者。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形容詞“千里”修飾名詞“馬”,是“馬”的定語;形容詞“高”修飾名詞“廟堂”,是“廟堂”的定語??蔀榱藦娬{定語, 常把定語放在中心語的后面,進而在定語和中心語之間加入“之”, 這個“之”作為定語后置的標志,無實義。其格式為:中心語+之 +定語。三、“之”作動詞用。相當于“到”、“往”、“去”。鄒忌諷齊王納諫不曾出現(xiàn),初中教材的其他古詩文有:陳涉少時,嘗與人

10、傭耕,輟耕之壟上。(陳涉世家)又間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陳涉世家)送孟浩然之廣陵(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以上例子,“之”作為動詞,前面有人名或人稱代詞,如 “吳廣”、“孟浩然”、“杜少府”,例中雖沒直接出現(xiàn)人名,但是承前省略了主語陳涉;后面一般會跟一個地點名詞,如“壟上”、“次所”、“廣陵”、“蜀州”。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的后面沒有像其他句子一樣直接跟地點名詞而是動詞“任”,但是它后面最終還是出現(xiàn)了地點名詞。所以說,“之”用作動詞,前面有人名或人稱代詞,后面會有地點名詞。以上結合鄒忌諷齊王納諫從三個方面總結了“之”的用法,但這些都是一般情況下的用法,不排除

11、有特殊,有些“之”必須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才能準確地把握它的意思。如曹劌論戰(zhàn)中“公將鼓之”和“故克之”、“登軾而望之”,這三句“之”都是放在動詞(“鼓”、“克”和“望”)之后,但是意思卻不相同,我們只有結合語境才能更好的判斷。掌握了“之”的具體用法,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中學古文,更有利于學生閱讀古代經典書籍。下面,根據(jù)以上方法來閱讀戰(zhàn)國策齊策的文段,進一步探討“之”的用法。盂嘗君有舍人而弗悅,欲逐之。 魯連謂盂嘗君曰: “猿猴錯木據(jù)水, 則不若魚鱉;歷險乘危,則騏驥不如狐貍。曹沫奮三尺之劍,一軍不能當。使曹沫釋其三尺之劍而操銚鎒與農夫居垅畝之中,則不若農夫。故物舍其所長,之其所短,堯亦有所不及矣

12、。今使人而不能,則謂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則謂之拙。拙則罷之,不肖則棄之,使人有棄逐,不相與處,而來害相報者,豈用世立教之道哉 ? ”孟嘗君曰:“善!”乃弗逐。選文中出現(xiàn)8 個“之”:欲逐之曹沫奮三尺之劍而操銚鎒與農夫居垅畝之中之其所短今使人而不能,則謂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則謂之拙拙則罷之,不肖則棄之豈用世立教之道哉第、句中,“之”用在動詞“逐”、“謂”、“罷”、“棄”之后,根據(jù)上文的分析,“之”放在動詞之后,作代詞,可代人、代物、代事,那會不會是音節(jié)助詞呢?再結合上下文,我們可以確定它們都是用作代詞,可以譯為“他”。第、句中,“之”放在名詞或名詞性詞語(如:“三尺”和“用世立教”)和名詞(如:“

13、劍”和“道”)之間,所以是用作結構助詞,譯為“的”。第句中,“之”放在方位名詞“中”的前面,或者說用在三個字詞語之間,使之湊成四個字,只起到調 節(jié)音節(jié)的作用,無義?!半]畝之中”就是“隴畝中”。第句的“之”,比較特殊。它的后面是虛詞“其”,根據(jù)上下文可以判斷這個“其”在此用作代詞,可以譯為“他的”。 既然如此,那“之”究竟是什么意思呢?難以確定它的意思的時候, 聯(lián)系上下文是至關重要的,上文“舍其所長”和“之其所短”除第一個字不同之外,其他是一致的,而“舍”用作動詞,譯為“舍棄”,那“之”是不是動詞呢?“之”作為動詞一般解釋為“到”、“往”、“去”,這個“之”有這個意思嗎?通過上下文分析,個人覺得這個“之”雖然并沒有放在名詞的前后,但是它就是用作動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