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身損害賠償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_第1頁
我國人身損害賠償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_第2頁
我國人身損害賠償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_第3頁
我國人身損害賠償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_第4頁
我國人身損害賠償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PAGE PAGE 11我國人身損害賠償法律制度中的若干思考長期以來,我國道路交通事故處理依據的是“道條”,即1988年3月9日國務院發(fā)布道路交通管理條例,以及國務院于1991年9月22日頒布、1992年1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雖然我國民法通則已早于1987年1月1日施行,也規(guī)定了民事過錯責任的歸責原則,但在處理道路交通事故過程中仍適用該行政法規(guī)與規(guī)范性文件。在適用行政法規(guī)與規(guī)范性文件過程中,“辦法”卻明確規(guī)定以“違章行為”作為是否承擔責任的依據,并根據作為行政執(zhí)法機關認定的違章行為所起的作用來確定責任承擔的大小或多少,這樣就把是否承擔責任的歸責原則與確定賠償數額的方法混為一談,讓

2、人認為違章行為即為民事過錯,作為行政機關的交警部門的責任認定理解為民事責任的認定?!稗k法”第44條還規(guī)定:“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對方人員死亡或者重傷,機動車一方無過錯的,應當分擔對方10%的經濟損失。但按照10%計算,賠償額超過交通事故發(fā)生地十個月平均生活費的,按十個月的平均生活費支付。”被稱作為民法上的公平原則,或稱“無過錯賠償原則”。眾多的人認為,所謂這樣的“公平”實質上是最大的不公平,因為它直接違反了民法通則第123條對“高速運輸工具”造成損害事故的歸責規(guī)定。此時,不論是法律理論上,還是實際操作中均呈混亂狀態(tài),社會各界頗有微詞。十多年過去了,我國社會的迅速發(fā)展,使得社

3、會經濟生活觀念發(fā)生了巨大變化,人們對人的身體健康權與生命權的理解與尊重,使得人們對民事過錯責任與民事賠償責任進行了不斷的反省與審視,越來越認為必須采用無過失責任來加強對非機動車駕駛人及行人的保護,社會輿論呼聲日益增長,2004年5月1日施行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就確立了機動車與機動車之間的過錯責任,機動車與非機動車駕駛人、行人之間的無過失責任??隙ǖ卣f道道路交通安全全法施行順順應了歷史和和世界的發(fā)展展要求與方向向,道路交交通安全法實實行前,最高高人民法院出出臺了法釋200320號最最高人民法院院關于審理人人身損害賠償償案件適用法法律若干問題題的解釋并并與道路交交通安全法同同在20044年5月1日日施

4、行。與此此同時,公安安部公布了于于2004年年5月1日施施行的交通通事故處理程程序規(guī)定,該該“規(guī)定”的的第58條明明確“(五)計算人身損損害賠償和財財產損失總額額,確定各方方當事人分擔擔的數額。造造成人身損害害的,按照最最高人民法院院關于審理人人身損害賠償償案件適用法法律若干問題題的解釋規(guī)規(guī)定的賠償項項目和標準計計算?!?至至此,我國道道路交通安全全事故人身損損害賠償出現現了行政機關關處理與人民民法院處理適適用同一標準準的新局面。但但這此仍給眾眾面對道路交交通安全事故故損害賠償的的實際處理不不可避免地帶帶來了新的問問題,本文嘗嘗試對這些機機動車駕駛人人與非機動車車駕駛人、行行人之間所發(fā)發(fā)生的交

5、通事事故而產生的的損害,以及及因交通事故故造成的其他他損害的有關關新問題作簡簡要初步分析析。一、交警部部門做出的交交通事故認定定書的法律律性質在道路交交通安全法施施行前,公安安交警機關依依據道路交交通事故處理理辦法規(guī)范范性文件做出出的交通事事故責任認定定書,其認認定是行政機機關的具體行行政行為,其其責任認定無無疑是一種行行政責任,而而不是民事責責任,公安交交警機關也無無作出民事責責任認定的職職權。因此,人人民法院在審審理交通事故故損害賠償案案件時,一般般須對當事人人的行為作是是否存在過錯錯,是否構成成民事侵害責責任進行認定定,依此裁判判。人民法院院在審理過程程,首先要面面臨一個問題題,即交警部

6、部門的交通通事故責任認認定書是否否作為認定民民事責任的證證據予以采信信,不論是訴訴訟當事人,還還是人民法院院的合議庭審審判人員都必必須面對。但但實質上,交交警機關做出出的責任認定定是一種行政政責任認定,它它不能作為直直接認定民事事責任的證據據,更不是唯唯一證據。例例如,交警機機關認定機動動車方無責任任,但在處理理時,依據道道路交通事故故處理辦法第第44條規(guī)定定,機動車一一方需要承擔擔對方10%的經濟損失失賠償。而如如果將交警機機關做出的“機機動車方無責責任”作為認認定民事責任任的依據,那那么就應當適適用民法通通則第1223條 “從從事高空、高高壓、易燃、易易爆、劇毒、放放射性、高速速運輸工具等

7、等對周圍環(huán)境境有高度危險險的作業(yè)造成成他人損害的的,應當承擔擔民事責任;如果能夠證證明損害是由由受害人故意意造成的,不不承擔民事責責任?!钡囊?guī)規(guī)定,機動車車一方不應當當承擔民事賠賠償責任,兩兩者出現沖突突,實質上是是規(guī)范性文件件直接違反了了基本法律。在在司法實踐中中,對于交通通事故責任認認定書人民法法院一般采取取回避其法律律性質的做法法,直接作為為認定民事責責任證據采用用。道路交通通安全法第第73條 公公安機關交通通管理部門應應當根據交通通事故現場勘勘驗、檢查、調調查情況和有有關的檢驗、鑒鑒定結論,及及時制作交通通事故認定書書,作為處理理交通事故的的證據。交通通事故認定書書應當載明交交通事故的

8、基基本事實、成成因和當事人人的責任,并并送達當事人人。交通事事故處理程序序規(guī)定第445條 公安安機關交通管管理部門經過過調查后,應應當根據當事事人的行為對對發(fā)生交通事事故所起的作作用以及過錯錯的嚴重程度度,確定當事事人的責任:(一)因一一方當事人的的過錯導致交交通事故的,承承擔全部責任任;當事人逃逃逸,造成現現場變動、證證據滅失,公公安機關交通通管理部門無無法查證交通通事故事實的的,逃逸的當當事人承擔全全部責任;當當事人故意破破壞、偽造現現場、毀滅證證據的,承擔擔全部責任;(二)因兩兩方或者兩方方以上當事人人的過錯發(fā)生生交通事故的的,根據其行行為對事故發(fā)發(fā)生的作用以以及過錯的嚴嚴重程度,分分別

9、承擔主要要責任、同等等責任和次要要責任;(三三)各方均無無導致交通事事故的過錯,屬屬于交通意外外事故的,各各方均無責任任;一方當事事人故意造成成交通事故的的,他方無責責任。交通通事故處理程程序規(guī)定第第58條 (五)計算人人身損害賠償償和財產損失失總額,確定定各方當事人人分擔的數額額。造成人身身損害的,按按照最高人人民法院關于于審理人身損損害賠償案件件適用法律若若干問題的解解釋規(guī)定的的賠償項目和和標準計算。與舊法不同同的是,1、交交警機關不確確定賠償義務務人;2、交交警機關僅出出具交通事事故認定書;而沒有“責責任”二字;3、交警機機關的責任認認定要求中使使用了“過錯錯”一詞;44、某些案件件中,

10、交通事事故認定書中中可能不載明明責任認定與與劃分;5、交交通事故認定定書作為處理理交通事故的的證據;6、賠賠償標準與計計算適用最高高法院的人身身損害賠償解解釋。道路路交通安全法法明確了交交通事故認定定書的證據效效力,交通事事故認定書不不能夠被作為為公安機關的的具體行政行行為而提起行行政復議或行行政訴訟,同同樣也不能夠夠以此提起民民事訴訟。由由此看來,交交通事故認定定書的法律律性質仍然無無法得以明確確,其只能是是一種證據材材料罷了。如如果說,人民民法院認定當當事人承擔交交通事故的民民事責任采集集并采信若干干相互印證的的證據,那么么交通事故故認定書中中責任的民法法性質在民事事案件中就并并不十分重要

11、要。根據道道路交通安全全法以及交交通事故處理理程序規(guī)定的的規(guī)定,新法法取消了舊法法當事人對事事故責任認定定的申請上級級交警機關的的重新認定程程序,且交警警機關實質上上對道路交通通交通事故損損害賠償案件件“并不處理理”,而只是是調解。其調調解也是依據據當事人的自自愿申請(交交通事故損害害賠償權利人人、義務人一一致請求)而而進行的,即即調解程序必必須經當事人人申請而啟動動,否則只能能向人民法院院提起訴訟啟啟動訴訟程序序來解決。由由此,基于人人民法院不是是道路交通事事故責任認定定的職能機關關,人民法院院在審理交通通事故賠償案案件中無法拒拒絕當事人將將交警部門做做出的交通通事故認定書書作為證據據資料。

12、此時時,人民法院院必須根據某某一具體道路路交通安全事事故案件的全全部證據對當當事人的民事事責任做出認認定。二、道路交交通事故損害害賠償的歸責責原則道路交通事事故損害賠償償案件中,大大致有三種情情形:1、機機動車之間所所發(fā)生的交通通事故而產生生的損害;22、機動車駕駕駛人與非機機動車駕駛人人、行人之間間所發(fā)生的交交通事故而產產生的損害;3、因交通通事故而造成成或引發(fā)的其其他財產、物物或間接損害害到人之間的的損害。對于兩機動動車之間所發(fā)發(fā)生的交通事事故而產生的的損害,應當當適用過錯責責任原則來確確定是否承擔擔責任,已無無異議。但對對于機動車駕駕駛人與非機機動車駕駛人人、行人而言言,其責任承承擔方式

13、的形形成與發(fā)展有有一個過程,道道路交通安全全法確立的的是無過失責責任的歸責原原則,其規(guī)定定與中華人人民共和國民民法通則第第123條規(guī)規(guī)定一致,即即民法通則第第123條規(guī)規(guī)定為“能夠夠證明損害是是由受害人故故意造成的,不不承擔民事責責任”。交通通安全法第776條第2款款也規(guī)定:“交交通事故的損損失是由非機機動車駕駛人人、行人故意意造成的,機機動車一方不不承擔責任”。上述相應條條款對“機動動車一方不承承擔責任”的的規(guī)定,即為為機動車的免免責事由。但但里有兩層含含意必須清楚楚:1、意外外事件(或稱稱為“交通意意外事故”)及不可抗力力均不屬免責責事由;2、機機動車一方要要取得“能夠夠證明損害是是由受害

14、人故故意造成的”證證據的可能性性非常渺茫,比比如說,一個個人喝醉了往往迎面駛來的的機動車上撞撞,雖能表明明其行為失控控,但誰又能能證明其“故故意”。因此此,我國的交交通事故損害害賠償責任是是比較嚴格的的,機動車輛輛一方要獲得得免責非常困困難。在我國國現行交通安安全法律制度度下,“撞死死人白撞”的的觀念基本沒沒有法律與現現實基礎。三、賠償義義務人的確定定這一實踐操操作無疑又涉涉及了許多法法律理論,這這里僅作一些些簡要闡述。1、交通通安全法未未規(guī)定賠償義義務人,賠償償義務人的確確認大概歸權權于人民法院院。人民法院院則按照20004年5月月1日施行的的最高人民民法院關于審審理人身損害害賠償案件適適用

15、法律若干干問題的解釋釋第8條法人或者其其他組織的法法定代表人、負負責人以及工工作人員,在在執(zhí)行職務中中致人損害的的,依照民法法通則第一百百二十一條的的規(guī)定,由該該法人或者其其他組織承擔擔民事責任。上上述人員實施施與職務無關關的行為致人人損害的,應應當由行為人人承擔賠償責責任。的規(guī)定定來予以確定定。即除履行行職務者外,機機動車駕駛人人應承擔賠償償責任。2、機動車車所有者或保保有者的責任任。對于被盜盜車輛發(fā)生交交通事故的,最最高人民法院院在19999年6月255日所做出法法釋1999913號號最高人民民法院關于被被盜機動車輛輛肇事后由誰誰承擔損害賠賠償責任問題題的批復中中明確規(guī)定:“使用盜竊竊的機

16、動車輛輛肇事,造成成被害人物質質損失的,肇肇事人應當依依法承擔損害害賠償責任,被被盜機動車輛輛的所有人不不承擔損害賠賠償責任”。對對于車輛買賣賣后未辦理過過戶手續(xù)發(fā)生生交通事故時時的,公安部部交通管理局局于19999年11月228日關于于車輛轉賣未未過戶發(fā)生的的事故經濟賠賠償問題的批批復中指出出,機動車的的買賣“必須須經過汽車交交易市場并由由所有人或車車輛所屬單位位及時向當地地車輛管理機機關辦理過戶戶登記手續(xù)。未未履行以上二二項手續(xù)的交交易,應視為為無效。發(fā)生生事故后,由由事故責任者者和車輛所有有人或所屬單單位負責損害害賠償。當事事人對此若有有異議,可告告之向當地人人民法院提起起民事訴訟?!边@

17、這里涉及了財財產所有權與與民事責任承承擔的關系,也也涉及公安部部交通管理局局是否有權來來確定責任民民事賠償責任任的承擔者的的法律理論與與行政機關職職權范圍的問問題,即依此此批復進行交交通事故處理理的效力的問問題。再有對對于借用車輛輛、掛靠車輛輛(包括行政政強制掛靠、個個人或單位自自愿掛靠)、擅擅自使用他人人車輛等情況況下發(fā)生交通通事故的責任任承擔主體的的確認等,都都需要法律明明確規(guī)定。對于機動車車所有者或保保有者的責任任的確認目前前應當依據最最高人民法院院關于審理人人身損害賠償償案件適用法法律若干問題題的解釋第第3條規(guī)定:“二人以上上共同故意或或者共同過失失致人損害,或或者雖無共同同故意、共同

18、同過失,但其其侵害行為直直接結合發(fā)生生同一損害后后果的,構成成共同侵權,應應當依照民法法通則第一百百三十條規(guī)定定承擔連帶責責任。二人以以上沒有共同同故意或者共共同過失,但但其分別實施施的數個行為為間接結合發(fā)發(fā)生同一損害害后果的,應應當根據過失失大小或者原原因力比例各各自承擔相應應的賠償責任任?!苯忉屷尩?條規(guī)規(guī)定“賠償權權利人起訴部部分共同侵權權人的,人民民法院應當追追加其他共同同侵權人作為為共同被告。賠賠償權利人在在訴訟中放棄棄對部分共同同侵權人的訴訴訟請求的,其其他共同侵權權人對被放棄棄訴訟請求的的被告應當承承擔的賠償份份額不承擔連連帶責任。責責任范圍難以以確定的,推推定各共同侵侵權人承擔

19、同同等責任。人民法院院應當將放棄棄訴訟請求的的法律后果告告知賠償權利利人,并將放放棄訴訟請求求的情況在法法律文書中敘敘明?!钡囊?guī)規(guī)定來處理。對對于復雜的訴訴訟當事人主主體的確認時時,要求責任任人承擔連帶帶賠償責任時時,賠償權利利人必須把這這些共同侵權權人都列為共共同被告,如如果未列為共共同被告的,人人民法院必須須追加共同侵侵權人參與共共同訴訟。這這種訴訟是必必要的共同訴訴訟,不可遺遺漏共同被告告。而且,共共同侵權人之之間盡管存在在著責任分擔擔比例的問題題,但對受害害人卻共同承承擔連帶賠償償責任,解解釋的規(guī)定定不僅更加符符合侵權法理理論,也從實實際上加強了了對受害人的的保護。四、交通事事故損害賠

20、償償之工傷賠付付最高人民民法院關于審審理人身損害害賠償案件適適用法律若干干問題的解釋釋第12條條規(guī)定依法法應當參加工工傷保險統(tǒng)籌籌的用人單位位的勞動者,因因工傷事故遭遭受人身損害害,勞動者或或者其近親屬屬向人民法院院起訴請求用用人單位承擔擔民事賠償責責任的,告知知其按工傷傷保險條例的的規(guī)定處理。因用人單位位以外的第三三人侵權造成成勞動者人身身損害,賠償償權利人請求求第三人承擔擔民事賠償責責任的,人民民法院應予支支持。解釋這這一規(guī)定意味味著的凡已參參加或應當參參加工傷保險險的人因工傷傷事故遭受人人身損害的,只只能依照工工傷保險條例例的規(guī)定處處理。對于企事業(yè)業(yè)單位員工而而言,如果在在履行職務,或或

21、出差期間發(fā)發(fā)生交通事故故,應當依法法進行工傷認認定,一但認認定為工傷,其其人身損害賠賠償只能由所所在單位參保保的社保機構構進行工傷保保險賠付,而而不能獲得解解釋規(guī)定的的民事賠償,也也不能獲得雙雙重賠償。值得注意的的幾個問題:1、工傷認認定只要符合合工傷保險險條例與工工傷認定辦法法的程序,即即為工傷。而而不要求傷者者是否有過錯錯。例如,某某司機被企業(yè)業(yè)派遣,送該該企業(yè)業(yè)務員員、財務人員員三人前往外外地催討貨款款,途中發(fā)生生了交通事故故,經交警機機關認定為與與事故中對方方車輛司機負負同等責任,此此時,該司機機仍應當認定定為工傷。2、在這一一案例中,該該司機等三名名企業(yè)員工均均不同程度的的受傷,其中

22、中坐在副駕位位子上的業(yè)務務員在事故中中死亡。按照照解釋第第12條第22款的規(guī)定,該該三名員工以以及其親屬不不能向該司機機要求人身損損害賠償,也也只能按照工工傷保險條例例規(guī)定享受受工傷賠付。3、在這一一案例中,該該司機與其他他三名企業(yè)員員工可以依據據解釋第第12條第22款的規(guī)定,向向事故中的司司機或司機所所在單位要求求人身損害賠賠償。但如何何適用解釋釋第12條條第2款存在在著司法解釋釋未明確規(guī)定定與司法實踐踐難于裁判的的尷尬情形。主主要原因是:1、由于該該企業(yè)四名員員工人身損害害損失賠償均均由社保機構構支付,這一一項就不應計計入總損失金金額中;2、對對方應當承擔擔的賠償金額額不能超過事事故總損失

23、金金額的一半,那那么該企業(yè)已已應承擔一半半,實際形成成了“過失相相抵”,至少少是賠償數額額相抵;3、對對四名企業(yè)員員工索賠請求求而言,是雙雙重賠償,還還是補充賠償償,最高人民民法院在解解釋公布了了近一年期間間內,沒有給給出任何說法法,這一問題題基層人民法法院根本無法法可依。五、事業(yè)單單位工作人員員之交通事故故損害賠償之之工傷賠付交通事故每每日每時無不不發(fā)生,對于于企業(yè)、公司司或其他經濟濟組織的員工工發(fā)生交通事事故賠償從其其工傷保險險條例。但但對于事業(yè)單單位員工發(fā)生生交通事故人人身損害賠償償就比較麻煩煩了。其原因因有三:1、工工傷保險條例例有明確規(guī)規(guī)定,適用于于事業(yè)單位的的規(guī)定另行制制定,而工工

24、傷保險條例例施行即將將一年,其規(guī)規(guī)定仍未有任任何出臺的跡跡象,事業(yè)單單位自然無法法可依,無規(guī)規(guī)可從。2、事事業(yè)單位目前前沒有工傷認認定的機構;3、國家目目前尚未出臺臺國家事業(yè)單單位參加社保保的統(tǒng)一政策策。對于事業(yè)業(yè)單位目前只只有唯一的一一條路可走,即即自行參加社社保工傷保險險,否則發(fā)生生了交通事故故以及工傷事事故只能按國國家現行事業(yè)業(yè)單位福利待待遇政策處理理。六、受害人人過錯的處理理民法通則則第1311條規(guī)定:“受受害人對于損損害的發(fā)生也也有過錯的,可可以減輕侵害害人的民事責責任”,這就就是所謂的“過過失相抵”,它它同樣民事審審判實踐中存存在問題最多多的方面之一一。過失相抵抵作為確定賠賠償數額的方方法不僅適用用于過錯責任任,同樣也適適用于無過失失責任。從法法理上講,在在民法的過錯錯責任中,受受害人自己具具有過錯(又又稱:混合過過錯)時可能能會影響到侵侵權人是否承承擔責任的問問題,同時也也可以影響到到承擔責任的的多少問題。在在無過失責任任中,過失相相抵作為當事事人具有過錯錯的法律后果果,只能使侵侵權人減輕賠賠償損失的數數額,也就是是說解決的是是賠償多少的的問題。但一一般表現為賠賠償數額上的的相抵,至少少這對當事人人非常重要,也也非?,F實,有有利于更好地地維護當事人人的利益。在交通事故故同等責任時時,法庭就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