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知識-教您怎樣煎服中藥如何正確熬中藥_第1頁
健康科普知識-教您怎樣煎服中藥如何正確熬中藥_第2頁
健康科普知識-教您怎樣煎服中藥如何正確熬中藥_第3頁
健康科普知識-教您怎樣煎服中藥如何正確熬中藥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教您怎樣煎服中藥,如何正確熬中藥中草藥現(xiàn)在成為越來越多患者的選擇,熬中藥卻成了很多“新手”的難題。我院藥劑科提供草藥代煎服務,一般取藥后第二天就可以取到熬好的藥液,每劑兩包,回家放到冰箱里,隨時取用,非常方便。如果您想自己在家熬中藥,那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如何正確熬中藥。熬中藥需要用陶瓷器皿,避免接觸金屬器物。因為大多數(shù)藥物都是草木,而金克木,金屬器皿會改變草木藥物的性質(zhì)。而土生萬物,陶瓷器皿屬土。熬藥前應先將草藥用冷水浸泡30分鐘,需要先煎或后下的藥無須浸泡。一般的藥物需要煎煮兩次,稱為頭煎和二煎。頭煎時,先用大火煮開,再用文火煮10-40分鐘,起鍋濾汁。后下藥須注明“后下幾分鐘”,則在頭煎的最

2、后幾分鐘放下鍋就可以了。二煎時在頭煎藥渣中加水,再次大火煮開,再用文火煮與頭煎同樣的時間,然后起鍋濾汁。最后將兩次煎出的藥汁混合,裝入保溫瓶,每日分2-3次喝完。每次熬藥的水量由自己控制,保證兩次濾出的藥汁共有500-600毫升(約一啤酒瓶)左右即可。每一煎加水要一次加足,不要邊熬邊加水。需要先煎的藥主要是金石礦物、骨骼、甲殼類,需要提前單煎,然后再與其他藥同煎,以保證其有效成分充分被熬出來。一般來說,龜板、鱉甲需先煎40分鐘;磁石、代赭石、龍骨、牡蠣、石決明、珍珠母、瓦楞子等需先煎20分鐘;石膏需先煎15分鐘。還有的藥,須久煎以去其毒性,一般是先煎15分鐘左右,再將煮出來的泡沫去掉。附子也要

3、先煎,熬到?jīng)]有麻味為止。需要后下的藥有芳香辛散類藥,久煮易失效的藥。一般來說,鉤藤在頭煎最后7分鐘下,藿香、佩蘭、綠萼梅、月季花、玳玳花、玫瑰花、厚樸花、紫蘇、砂仁、肉桂、天竺黃等在頭煎最后5分鐘下,薄荷在頭煎最后3分鐘下,魚腥草在頭煎最后2分鐘下。二煎的時候,后下藥一起煮即可。還有的藥,有時候需要后下,有時候不需要后下,比如大黃,如果要用來通便,則宜后下,如果不用來通便,則不后下。熬藥的時間指煮開后用文火慢煮的那段時間,一般是10-40分鐘。一般來說,走上焦的藥,如治感冒、肺部疾病的藥,不宜久煮,一般文火煮10-15分鐘即可起鍋。走下焦的藥,尤其是養(yǎng)腎、滋補類藥,需要久煮,宜用文火熬40分鐘

4、左右。其余文火煮20分鐘即可??傮w來講,藥熬的時間越長,其性越往下沉,藥力越往下走,熬藥的時候可根據(jù)病位掌握熬藥時間。熬藥的時間一定要掐準。很多人熬藥熬忘了,導致久煮,影響療效。還有人熬藥忘了時間,把藥熬糊了,再加水以圖補救,這是熬藥的大忌。因為這時藥性已經(jīng)變了,這一劑藥已經(jīng)熬廢了,一定不能再喝了。一般的藥物煎煮兩次就可以了。在以下情況下,也可以煎煮三次:第三次煎煮出來的藥液,就比較淡了,味淡入脾,三煎藥物有健脾之功,對于脾虛者很適宜;內(nèi)含龜板等貴重且養(yǎng)陰的藥材,可以煎第三次,以充分利用其中的有效成分;用于皮膚病的內(nèi)服藥,第三煎的藥液可以用來外洗;有些特殊的病種所配的方劑,需要用上一劑藥的第三

5、煎藥液代水來煎下一劑藥。這就要遵醫(yī)囑而定。很多貴重藥需要另煎,以免跟群藥同煎造成浪費,如人參、西洋參、藏紅花等,另煎出的藥液跟群藥煎出的藥液混合服用。有些藥需要包煎,一般用紗布包裹,如滑石、米糠、旋復花、茅花、密蒙花、蒲黃、五靈脂等,它們本身所帶的毛容易引起藥液渾濁,需要包煎;車前子容易沉底,粘附于藥罐,導致糊底,也要包煎。包煎藥需要同群藥一同浸泡。還有很多貴重藥物及用量極少的粉劑藥物,需要在服藥時用藥液沖服,如麝香、三七粉、朱砂、川貝粉、珍珠粉、蘇合香、安息香、琥珀、柿霜、血蝎、冰片等。還有些膠類及糖類藥物,需要先烊化,再兌入藥液,一同服用。如阿膠、龜板膠、鹿角膠、虎骨膠、蜂蜜、飴糖等。服藥

6、的時間根據(jù)情況也有不同。一般來說,如果病位在上部,藥宜于飯后服用,這樣飯把藥頂在上面;病位在下部,藥宜于飯前服用,這樣飯能把藥很快往下壓。如果沒有明顯的病位,可在兩頓飯之間服藥。不要喝隔夜藥。中藥一般都是每天一劑,當天的藥當天熬,當天熬的藥當天喝,不要使藥液隔夜。有人喜歡頭天晚上把藥熬好,第二天喝,這是不妥的。有人喝藥喜歡放糖,以緩解苦味,這也是不可取的。因為糖也是一味藥,而且不同的糖作用還不一樣,比如白糖性平,滋陰收斂;紅糖性溫,能活血;冰糖甘寒生津。藥液加入糖后,等于在原來的方子里又加進去了一味藥,方子就變了。最后提一提藥渣的處理。按傳統(tǒng)民俗,藥渣最好倒在路上,取“對路”之意。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路,“銅山西崩,洛鐘東應”,因為鑄洛鐘所用之銅是從西邊的銅山采來的,兩者之間仍有冥冥的聯(lián)系,所以銅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