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結構建筑的十五大優(yōu)勢_第1頁
木結構建筑的十五大優(yōu)勢_第2頁
木結構建筑的十五大優(yōu)勢_第3頁
木結構建筑的十五大優(yōu)勢_第4頁
木結構建筑的十五大優(yōu)勢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木結構建筑的十五大優(yōu)勢木結構建筑曾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精華木結構建筑在中國建筑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木結構是中國古代建筑的精華, 沒有木結構就沒有中國古代建筑的輝煌。我們現在看到的多年前的宮殿、廟宇、樓 亭,還有我們現在看到的塔等等,都是采用木材制作梁、架、柱等構件,并用榫卯 結合建成的。其靈活的風格、合理的布局、適宜的建筑體量以及精巧的裝修在世界 享有盛譽,成為5個最古老的建筑體系之一。很多國家都從中國借鑒木結構的工 藝,可以說中國的木結構建筑曾經引領風騷長達數百年之久。而近代中國,由于國門被動打開,接受了西方工業(yè)文明,灌入了以鋼筋混凝土 為主的新的建筑結構體系,使中國發(fā)展了幾千年的傳統木結構體系

2、逐漸解體,新的 磚木結構一度成為住宅、工業(yè)等建筑的流行結構形式之一。上世紀60年代以前,我國的民用建筑基本上都是木結構或磚木構造。60年代以后,由于我國林業(yè)資源的匱乏和木材的短缺,政府對木材在建筑上的 應用制定了嚴格的限制措施,提倡以鋼代木、以塑代木。70年代,我國建筑結構以 磚混結構為主。80年代,各種新結構體系不斷涌現,現澆混凝土結構猛增。90年 代,我國建筑結構體系又有了很大發(fā)展,高層建筑、超高層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大 量興建,大規(guī)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城市交通和高速公路、鐵路等飛速發(fā)展。隨著建設的加速,加之人口激增、亂砍濫伐、管理不當等因素,使得我國的森 林資源嚴重匱乏而不得不停止使用木結構

3、,木結構房屋漸漸被排除在主流建筑之 外。因此,現代木結構建筑尤其是木結構住宅幾乎成為我國住宅產業(yè)的盲點。木材是唯一可以再生的建筑材料中國改革開放后的新建住宅,大多是磚混結構、現澆混凝土結構。黏土、鐵 礦、石灰石是這些新建住宅的最主要的原材料。這些新增建筑物的修建,損耗了大 量耕地,耗費了大量的鐵礦資源、石灰石等原材料不可再生資源。如果我們大量使用木材作為新建住宅材料,只要做到科學管理森林資源,合理 砍伐森林,就能以樹木的成才周期(少則5-6年,多則20-30年)為循環(huán),周而復 始地源源不斷地得到上等建筑材料。木材是可持續(xù)利用的建筑材料。在未來10年內,中國每年要增加700萬-800萬 個住房單

4、位。如果我國大量使用木材修建經濟適用房,一年蓋出木結構建筑6層公 寓10萬棟,就可以減少1.02億噸碳排放,減排貢獻不可小視。木結構的抗震性優(yōu)良木結構房屋在地震中有很好的生命安全性能。木結構房屋由于自身的質量小,地 震時吸收的地震力也相對較少。木結構的韌性大,對于瞬間沖擊載荷和周期性疲勞 破壞有很強的抵抗能力,可以吸收并消散能量。實踐證明,木結構在各種極端的負荷條件下,均表現出其穩(wěn)定性和結構的完整 性,即使強烈的地震使整個建筑脫離其基礎,其結構也經常完整無損。木結構韌性 大,對于瞬間沖擊荷載和周期性疲勞破壞有很強的抵抗能力,在所有結構中具有最 佳的抗震性,這一點在許多大震區(qū)已得到充分證明。在日

5、本1995年的神戶大地震中,保留下來的房屋大部分是木結構的房屋。木結構建筑的節(jié)能環(huán)保性能木結構的墻體和屋架體系由木質規(guī)格材、木基結構覆面板和保溫材料等組成, 據測試,150厚的木結構墻體,其保溫能力相當于610厚的磚墻,木結構建筑相對混 凝土結構,可節(jié)能50%-70%。而在所有的主要建材中,木材是唯一可以再生的建材, 在能耗、溫室氣體、空氣和水污染以及生態(tài)資源開采方面,木結構的環(huán)保性大大優(yōu) 于磚混結構和鋼結構,而且材料透氣好、易于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是公認的綠色建 筑。在建筑材料的生產階段,加工一個單位材料能耗,水泥是木材的5倍,鋼鐵是 木材的191倍,鋁是木材的791倍。而且水泥、磚和鋼材在生

6、產過程中還要產生大 量污染物、C02的排放也相當高。而與之相反,樹木在成長過程中,經過光合作用, 反而會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出人類賴以生存的氧氣。據測算,每1立方米木材的使 用,可以減少2噸的二氧化碳。如果人類用木材取代其他建材,就可以減少1.1噸 的碳排放量,同時儲存0.9噸二氧化碳在被使用的木材里。在建筑的使用階段,由于木質的導熱系數小,只要做好墻體的保溫隔熱,就能 大大減少為了保溫、隔熱而需要消耗的能量。在建筑完成其使用壽命而需要處理的時候,木質很容易就能重新利用或回歸于 泥土,開始新生,但混凝土和磚等卻相對難于無害化處理,即使處理也需要較高的 能耗。木結構住宅可以刺激林業(yè)的發(fā)展只要我們有

7、好的林業(yè)政策,木結構住宅在地震斷裂帶上農村的普及是可以刺激 林業(yè)的發(fā)展的,而林業(yè)的發(fā)展對于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恢復又是及其有益的,所以,我們認 為在山地地區(qū)選用傳統木結構作為建筑主體結構是比較好的選擇。“十二五”規(guī)劃的環(huán)保目標之一是計劃增加森林覆蓋面積到21.66%,可見我國 政府已相當重視造林需要。造林需要農民配合,不需要為種樹而種,若有可觀的經 濟效益、造房的實際需求,農民會主動要求種樹!耐久性木材是一種天然、健康的且極具親和性的材料,木制集成屋是環(huán)保健康的住 宅。木材根據不同建筑造型經過了現代技術生產加工成不同的墻體型材,再經過阻 燃、防腐處理等工序,更加堅固耐用。對抗下沉應力、抗干燥、抗老化,具

8、有顯著 的穩(wěn)定性。如果使用得當,木材則是一種穩(wěn)定、壽命長、耐久性強的材料。防火性木制建筑結構用木材均采用水基性阻燃處理劑進行阻燃處理,具炭化效 應,遇火時,木表面會形成炭化層,其低傳導性可有效阻止火焰向內蔓延,從而保 證整個木結構體在很長時間內不受破壞。防潮耐腐性木結構房屋是能做到不被腐蝕和不受潮的,因為我們對所有建筑用材進行烘干 處理,這些木材已預先干燥至含水率19%以下,它的防潮性能甚至可以達到磚混結構 的10倍左右。同時,我們對木材采用ACQ、BAC等防腐劑進行浸漬的防腐處理,采 用天然植物油做表面涂層,來防止水侵蝕。事實上,與其他常用建筑材料相比木材更 不容易因為偶爾浸濕而受到永久損壞

9、。在多雨或潮濕地方的木建筑物可以有長期的 毫無問題的性能表現。綠色環(huán)保、保溫節(jié)能性木結構房屋保溫(隔熱)性能優(yōu)異,比普通磚混結構房屋節(jié)省能源超過40%。它 的保溫性能是鋼材的400倍,混凝土的16倍。研究表明,150厚的木結構墻體,其 保溫性能相當于610厚的磚墻。木材是“綠色建筑”的首選建材。制造木結構建筑材料的能耗低于鋼材或混凝 土,后兩者都需要高溫精練和制造。木屋采用全實木材料,被稱為“會呼吸的房 子”,室內空氣中含有大量的芬多精和被稱為空氣維他命的負離子,能有效殺死空氣 中的細菌、遏止疾病、增強免疫力,對保持大腦清醒、提高注意力、降低血壓、安 定神經等有明顯功效。木屋中的有害氣體氡的放

10、射量極低,對人體無害;木材對能 耗、空氣污染和水污染以及溫室氣體排放等因素的相對影響及小。據清華大學建筑環(huán)境與設備工程研究所研究得出:木結構建筑比輕綱結構建筑 節(jié)能5.3%,比混凝土結構建筑節(jié)能8.1%,在建筑壽命周期內,較普通混凝土屋頂可 節(jié)約運行費用約6%。木結構在建筑中的適用性木結構建筑還有設計靈活、建筑工期短、易于整修等諸多優(yōu)勢?,F代技術有效 地解決了木結構防火、抗震、抗風、隔音和防蟲、防腐的問題,使得木結構建筑的 使用壽命也更加延長,可達到50-200年。同時,其穩(wěn)固性也相當好。加拿大木業(yè)協會目前正與中國政府合作引進混合結構技術,既在木結構中運用 了混凝土、鋼材等其他建筑材料。將木結

11、構與中國現行的建筑方式結合,這種結合 提升了建筑節(jié)能性和舒適性,同時能夠滿足四層及四層以上建筑的需求,為木結構 進入中國多戶住宅房產提供了契機。目前在上海、山東青島、遼寧營口等地,混合結構建筑技術已被應用于“平改 坡”工程,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房地基承載力不夠、空間狹小等問題。同時, 由于木結構重量較輕,可通過設計適用任何建筑的要求,因此將木結構應用在實際 建造中完全可行,也可以節(jié)省大量能源,而來自這部分木結構空間的銷售收入還可 以抵消建筑的改造成本。施工標準化由于木結構房屋的結構件和連接件都是標準化生產,所以減少了施工所需的勞 動力,降低了操作強度,節(jié)省了勞動成本,提高了施工質量。擴大了居

12、住空間木結構房屋的墻體較薄,總厚度一般只有89mm左右,而傳統的磚混結構外墻厚 度要達到240mm,在相同基礎面積條件下,可以擴大居住面積10%。工廠化制造木房的優(yōu)越性:能保證房屋結構的高質量和可以接受的成本;不論用手工或者工業(yè)化方式建造 木房,木構件可以在全年的任何氣候條件下生產,然后在建筑場地上短期完成預制 構件的裝配。布局與造型靈活以及維修和翻修方便木材進行維修或改造時所需要的設備相對簡單,人員也較少。材料資源可再生 和利用木材是可再生資源,若將森林加以科學的管理,堅持生長量大于采伐量,森 林資源就可持續(xù)利用,循環(huán)使用。木結構建筑體系對環(huán)境的影響最小1)能量消耗比較:對制造,運輸及安裝過程中的能量損耗進行比較后,結果顯 示木結構在幾種結構中能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