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住在富人區(qū)的她 2009-2022歷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真題含答案2022-2023上岸必備(圖片大小可自由調整)全文為Word可編輯,若為PDF皆為盜版,請謹慎購買!第一卷一.歷年真題薈萃(共30題)1.從2006年元旦起我國政府正式取消了延續(xù)2600年的農業(yè)稅。我國農業(yè)稅的征收始于: A.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 B.戰(zhàn)國時期的商鞅變法 C.秦朝的按畝納稅 D.西漢的編戶齊民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稅收制度。 第二步,初稅畝是中國古代春秋時期魯國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實行的按畝征稅的田賦制度,其主要內容是不分公田、私田,均按畝
2、繳納租稅,實際上承認了土地私有制,是征收農業(yè)稅的起點。因此,選擇A選項。 解題思路:據(jù)史料記載,農業(yè)稅始于春秋時期魯國的“初稅畝”,到漢初形成制度。左傳記載:“宣公十五年秋七月,初稅畝”。 “初稅畝”按照字面來翻譯,就是“開始按照土地每畝的單位來收稅”,這是文獻上最早的稅收制度。解答本題時,可依據(jù)時間來推算,以2006年為起點,2600年前剛好是公元前594年,正是魯國時期魯宣公十五年。 故正確答案為A。本題相關知識點:商鞅變法始于公元前356年,當時在位的國君是秦孝公。商鞅變法是一場封建地主階級的改革運動,在經濟上確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促進了秦國封建經濟和封建生產力的繁榮發(fā)展,為秦國的富國強
3、兵乃至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雄厚的經濟物質基礎。2.方某在晚上牽狗散步,狗突然掙脫繩索,奔向童某(3歲),并咬傷童某。當時童某父親正在用手機給朋友打電話。關于本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方某應當負全部責任 B.方某和童某父親都要承擔責任 C.意外事件,方某不需要承擔責任 D.童某父親沒有看管好自己的孩子,應當負全部責任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民法。 第二步,民法典第1245條規(guī)定,飼養(yǎng)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yǎng)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是,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民法典1250條規(guī)定,因第三人的過錯致使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被
4、侵權人可以向動物飼養(yǎng)人或者管理人請求賠償,也可以向第三人請求賠償。動物飼養(yǎng)人或者管理人賠償后,有權向第三人追償。方某的狗將童某咬傷,且童某及其父并不存在過錯,故應由方某承擔全部責任。因此,選擇A選項。 解題思路:侵權責任法第七十八條規(guī)定:“飼養(yǎng)的動物造成他人損害的,動物飼養(yǎng)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但能夠證明損害是因被侵權人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擔或者減輕責任”,這屬于一起典型的動物傷人的特殊侵權案例。特殊侵權實行的是無過錯原則,即只要侵權人的行為客觀上造成了他人的人身損害,侵權人就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至于侵權人是否存在過錯不在考慮之列。根據(jù)該條之規(guī)定,侵權人的唯一免責事由只能是
5、其能證明是因為受害人故意或第三人故意造成損害后果的才予以免責,本案顯然不符合免責條件。故方某應負全責,而童某的父親在本案中無須承擔監(jiān)護不力的后果。 故正確答案為A。3.1,6,20,56,144,() A.384 B.352 C.321 D.256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解法一:第一步,數(shù)列變化趨勢較快,考慮倍數(shù)遞推。 第二步,觀察數(shù)列發(fā)現(xiàn)20(61)4,56(206)4,144(5620)4,規(guī)律為第三項(第二項第一項)4,則所求項為(14456)4=352。因此,選擇B選項。解法二:數(shù)字變化無明顯規(guī)律,考慮因式分解。原數(shù)列可分別分解為:11,23,45,87,169,(3211)?!啊鼻?/p>
6、是公比為2的等比數(shù)列,下一項為16232;“”后為1,3,5,7,9,是公差為2的等差數(shù)列,下一項為11。則所求項為3211352。因此,選擇B選項。4.上世紀60年代,贊助商的美元滾滾而來,賽車水平和速度_般地飛躍,同時飛躍的還有車手的_性。從此,規(guī)則制定者的頭號任務就是讓賽車慢下來。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A.奇跡技術 B.閃電危險 C.魔術冒險 D.戲劇重要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據(jù)“賽車速度飛躍”“頭號任務就是讓賽車慢下來”可知,速度提升的同時賽車手參加比賽的危險性也在不斷加大。A項“技術”、C項“冒險”和D項“重要”均沒有體現(xiàn)這一含義,排除A項、C
7、項和D項。B項“危險”符合文意。答案鎖定B選項。 第二步,驗證第一空?!伴W電”搭配“水平和速度”是在形象的比喻快的程度,符合文意。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實詞語境最佳選擇。 由題干末句“規(guī)則制定者的頭號任務就是讓賽車慢下來”可知,隨著賽車的速度越來越快,賽車手參加比賽的危險性也在不斷加大。因此第二個空格內填入“危險”,可以形成極佳的語境呼應。題干中強調的是賽車速度過快給車手帶來的危險,這些危險是客觀存在的,C項中的“冒險”指人主觀上不顧危險地進行某種活動,所以“冒險”用在此處并不恰當。由此可排除A、C、D三項。第一個空“閃電”較為恰當?shù)乇憩F(xiàn)出了“賽車水平和速度”的快速飛躍。故正確
8、答案為B。5.回到故鄉(xiāng)時,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們曾經擁有一個_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改變了這一切。這個村正在_而又急遽地轉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_。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A.美好不著痕跡似信非信 B.封閉悄無聲息渾然不覺 C.淳樸潛移默化漠然無知 D.單一默不作聲懵懵懂懂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結合文段和選項可知,這個村的轉型急遽而又不易被人察覺。A項“不著痕跡”形容做事情做得天衣無縫,沒有破綻,不易被人察覺;B項“悄無聲息”指沒有聲音,或聲音很輕。二者均可體現(xiàn)“不易被察覺”之意。C項“潛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
9、感染而不知不覺地起了變化;D項“默不作聲”指一句話也不說。二者均用來形容人,不能形容村子,與文意不符,排除C項和D項。 第二步,再看第三空。強調村莊里的人對轉型毫無察覺。A項“似信非信”指有點相信,也有點不相信,不符合文意,排除A項。B項“渾然不覺”指毫無察覺的樣子,符合文意。答案鎖定B選項。第三步,驗證第一空。“封閉”指封閉的事物或空間等,與外界不接觸,能夠與轉折詞“但是”之后“外面的世界改變了這一切”照應,符合文意。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第一步,快速閱讀文段,明確空缺處所填詞語的含義。第二步,第一空,結合“曾經”“改變了這一切”“完整”“外面的世界”可知,此處所填詞語應與“外面的世
10、界”照應,填入“封閉”最恰當。第三步,驗證其他兩空。第一空,由句中“曾經擁有”“但是改變了這一切”可知,此處所填詞語應與“外面的世界”相對應。四個詞語中只有“封閉”與此相符。 第二空,“悄無聲息”含有悄然無聲的意思,填入句中形容村子的轉型亦恰當。 第三空,正因為村子的轉型具有“快”和“無聲”的特點,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沒有意識到,與此對應的詞語為“渾然不覺”。 故本題選D。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成語和實詞的辨析填空。 首先看第二空,“潛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覺地起了變化;“默不作聲”指不說話不出聲,表示沉默的樣子,兩者都不能用來形容村莊,故排除B、C項。再看第一空,由“
11、外面的世界改變了這一切”可知,村里人們原來的精神世界是“封閉而完整”的。“美好”與“外面的世界”無法構成對比,不符合文意,故不選。再看第三空,“渾然不覺”指完全沒有感覺到,用在此處最為合適,與前文的“悄無聲息”形成對照,“悄無聲息”指沒有一點聲音、動靜,不被人所察覺,比喻做事毫無聲音。故正確答案為D。6.角色模糊是指個人所體驗到的工作角色定位的不確定性,包括工作職責的不確定、工作目標的不確定等,因此常造成工作流程上的混亂和工作效率的低下。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屬于角色模糊的是: A.張大夫身兼數(shù)職,是某醫(yī)院骨科主任,同時又擔任該醫(yī)院的副院長、該地區(qū)醫(yī)學會委員等,工作繁忙使他日漸憔悴 B.蘇麗剛升任
12、客服部的副總監(jiān),有些事務她不知道是否該自己處理,如果處理了是否會超出目前的權限,也不知道去問誰,對于這些事務她通常就不處理 C.小陳剛當上小學老師,想跟學生做朋友,盡管她現(xiàn)在跟學生的關系很親密,可她發(fā)現(xiàn)學生們不怕她,不聽話,甚至作業(yè)也不交 D.小張剛參加工作,滿懷熱情,一心想在工作崗位上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特長,但卻不得不經常做些與其專業(yè)無關的工作,他因此覺得心理落差很大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工作角色定位的不確定性;造成工作流程上的混亂和工作效率的低下。第三步,辨析選項。A項:身兼數(shù)職,日漸憔悴,是由于工作繁忙,并非“角色定位不確定”
13、導致,不符合定義;B項:蘇麗“不知是否該自己處理”、不確定“是否會超出目前的權限”以及“不知道去問誰”,均體現(xiàn)了“工作角色定位的不確定性”,且這些事務“她通常不處理”,會造成“工作流程上的混亂和工作效率的低下”,符合定義;C項:跟學生關系親密導致學生不怕她,學生不聽話,未體現(xiàn)“角色定位不確定”導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不符合定義;D項:做些與其專業(yè)無關的工作,心理落差大,是理想與現(xiàn)實不符,未體現(xiàn)“角色定位不確定”導致“工作效率的低下”,不符合定義。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分析題干定義,發(fā)現(xiàn)其關鍵點為“工作角色定位的不確定性”“造成工作流程混亂和工作效率低下”,在解題時應嚴格依據(jù)定義的關鍵點
14、分析選項。角色模糊的定義要點:對工作角色定位的不確定性;造成工作流程上的混亂和工作效率的低下。 A項,小陳對自己的工作角色的定位是確定的,只是這樣做效果不好,不符合要點。 B項,小張對自己的工作角色的定位是確定的,只是實際工作內容與他想的有差異,不符合要點。 C項,張大夫對自己的工作角色的定位是確定的,只是職務太多工作繁忙,不符合要點。 D項,蘇麗不知道有些事務是否應該自己處理,說明她對工作角色的定位是不確定的,符合要點;她對于這些事務通常不處理,則容易造成工作流程混亂和效率低下,符合要點。 故本題選D。 解題思路:第一步:抓住定義中的關鍵詞。 “角色模糊”定義的關鍵詞有“工作職責的不確定”“
15、工作目標的不確定”“工作流程上的混亂和工作效率的低下”。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A項“身兼數(shù)職”“工作繁忙使他日益憔悴”不能說明“工作流程上的混亂和工作效率的低下”,不符合“角色模糊”定義;B項蘇麗“不知道是否該自己處理”“也不知道去問誰”體現(xiàn)了“工作職責的不確定”“工作目標的不確定”,而蘇麗“通常就不處理”更是說明了“工作流程上的混亂”,符合“角色模糊”定義;C項小學老師想跟學生作朋友沒有體現(xiàn)“工作職責的不確定”“工作目標的不確定”,而“學生們不怕她、不聽話,甚至作業(yè)也不交”并不是小陳工作角色定位的不確定性造成的,不符合“角色模糊”定義;D項“不得不經常做些與其專業(yè)無關的工作”沒有體現(xiàn)“工作職
16、責的不確定、工作目標的不確定”,而“覺得心理落差很大”并不能說明“工作流程上的混亂和工作效率的低下”。故正確答案為B。7.關于國有資產管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國家舉辦的事業(yè)單位對其直接支配的動產享有所有權 B.國家出資的企業(yè),由國務院、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分別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職責,享有出資人權益 C.履行國有財產管理、監(jiān)督職責的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促進國有財產保值增值 D.違反國有財產管理規(guī)定,在企業(yè)合并過程中,擅自對外提供擔保造成國有財產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物權法并選錯誤項。 第二步,根據(jù)物權法第45條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
17、屬于國家所有的財產,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根據(jù)物權法第54條規(guī)定,國家舉辦的事業(yè)單位對其直接支配的不動產和動產,享有占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國務院的有關規(guī)定收益、處分的權利。國有事業(yè)單位直接支配的財產,其所有權人仍是國家,事業(yè)單位只是代為行使所有權。因此,選擇A選項。 解題思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四十六條:法律規(guī)定屬于國家所有的財產,屬于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國有財產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所有權。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二百五十六條:國家舉辦的事業(yè)單位對其直接支配的不動產和動產,享有占有、使用以及依照法律和國務院的有關規(guī)定收益、處分的權利。由法律條文可見,國家舉
18、辦的事業(yè)單位不是其直接支配的不動產或動產的所有人,但是可以根據(jù)法律和國務院的有關規(guī)定,獲得國家的授權,代表國家行使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及處分在內的物權。 故正確答案為A。8.也許是看到了“群體智慧”所爆發(fā)的驚人力量,很多風險投資開始重新_“人”的作用。與_的新搜索技術相比,他們更愿意將賭注壓在混合型搜索引擎的研發(fā)上,即利用人的智慧彌補機器算法的不足。這種搜索引擎有一個_的名字:社會型搜索。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A.關注天花亂墜動聽 B.重視層出不窮奇特 C.估量眼花繚亂時髦 D.考慮變幻莫測貼切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該空搭配“新搜索技術”。A項“天花亂墜”
19、強調說話有聲有色,非常動聽(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實際的);D項“變幻莫測”指變化多端,難以揣測,側重變化。二者均與“新搜索技術”搭配不當,排除A項和D項。B項“層出不窮”指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沒有窮盡;C項“眼花繚亂”指眼睛看見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強調東西多而雜。二者均可與“新搜索技術”搭配。 第二步,再看第三空?!吧鐣退阉鳌笔且环N“新搜索技術”,所以大家沒太聽說過,是比較“新穎”的事物。B項“奇特”指跟尋常的不一樣,強調奇怪而特別,而文段并未提及“社會型搜索”的奇怪之處,不符合文意。排除B項。C項“時髦”指形容人的裝飾衣著或其他事物新穎入時,有“新穎”的含義,符合文意。第三步,驗證第一空。“
20、估量”指估計,“估量的作用”搭配恰當。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此題考查實詞和成語的混搭填空。 第二個空,題干的意思是與眾多的新搜索技術相比,風投更愿意把賭注押在混合搜索引擎技術研發(fā)上。“天花亂墜”是形容說話有聲有色,極其動聽(多指夸張而不符合實際);“變幻莫測”比喻變化快,使人不可捉摸,無法預料。都不能形容“新搜索技術”,所以排除。“層出不窮”指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沒有窮盡。“眼花繚亂”指眼睛看著復雜紛繁的東西而感到迷亂。用來形容新技術的多而快,符合語境。所以排除A、D,在B、C中選擇。第三個空,“奇特”指跟尋常的不一樣,奇怪而特別?!皶r髦”形容人的裝飾衣著或其他事物新穎入時。很顯然,此處“
21、時髦”比“奇特”更合適。故正確答案為C。9.五四運動后,許多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人們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從對各種社會思潮、政治主張和政治力量的_中認真思考,逐步看到西方的種種社會_,開始懷疑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救國方案。依次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A.辨別現(xiàn)象 B.鑒別弊端 C.識別通病 D.甄別矛盾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jù)“認真思考”可知,填入的詞應體現(xiàn)對各種社會思潮、主張的思考、審查。A項“辨別”指根據(jù)不同事物的特點,在認識上加以區(qū)別;C項“識別”指辨別,辨認。二者均不能體現(xiàn)“認真思考”,不符合文意,排除A項和C項。B項“鑒別”指審察辨別;D項“甄別
22、”指審查辨別。二者均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據(jù)“開始懷疑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救國方案”可知,這是種種逐漸凸顯的社會弊端或缺陷造成的結果。填入的詞應含有消極的感情傾向。B項“弊端”指由于工作上有漏洞而發(fā)生的損害公益的事情;D項“矛盾”指認識不同或言行沖突而造成的隔閡、嫌隙。相比而言,“弊端”程度更重,能與“懷疑救國方案”照應,符合文意,排除D項。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第一步,快速閱讀文段,明確空缺處所填詞語的含義。第二步,第一空,根據(jù)句意較難排除,可選擇從第二空入手辨析。第二空,根據(jù)句意,此處所填詞語應表示不好的方面,結合詞義排除不恰當?shù)倪x項,再根據(jù)句意繼續(xù)排除,得出正確答案。第三
23、步,驗證第一空。第二空,由“開始懷疑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救國方案”可知前文指的是看到了西方社會的種種不好的方面,而“現(xiàn)象”是一個中性詞,既可指好的方面,也可指不好的方面,排除D。“通病”與前面的“種種”語意矛盾,排除C。社會矛盾這一概念很泛化,每個社會都存在社會矛盾,不能成為否定資產階級共和國救國方案的根本原因,排除B。 第一空,填入“鑒別”亦符合句意。 故本題選A。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近義實詞的辨析填空。首先看第一空,從“認真思考”可知,要選擇語義重一些的詞語,因此選“甄別”或“鑒別”?!白R別”指區(qū)分真假;“辨別”指對不同的事物在認識上加以區(qū)別,兩者均不需要“認真思考”,故不選。“鑒別”指審查辨
24、別;“甄別”強調認真、慎重地鑒別,兩者需要“認真思考”,排除A、C兩項,在B、D兩項中選擇。再看第二空,從“開始懷疑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救國方案”可知,“弊端”一詞程度相對較重,且含有一定的貶義,用在此處比“矛盾”合適,所以第二空選填“弊端”,D項符合題意。 故正確答案為D。10.存疑時有利于被告原則是指在刑事訴訟中遇到事實無法查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的情況,依照有利于被告的原則判決。根據(jù)上述定義,下列表現(xiàn)符合該原則的是: A.因缺少直接證據(jù)證實被告人有罪,法院對被告人做出無罪判決 B.無法確定某犯罪行為是否超過追訴時效時,應當追訴 C.檢察機關認為被告人犯罪情節(jié)顯著輕微,決定免于起訴 D.法院
25、在認定被告人犯有數(shù)罪或一罪之間存在疑問時,發(fā)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于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事實無法查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依照有利于被告的原則判決。第三步,辨析選項。A項:缺少直接證據(jù),屬于“事實無法查清”,對被告人做出無罪判決,屬于“有利于被告的判決”,符合定義;B項:無法確定追訴的時效,不屬于“事實無法查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且追訴并非“有利于被告”,不符合定義;C項:犯罪情節(jié)顯著輕微說明已有罪責,不屬于“事實無法查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不符合定義;D項:對被告人所犯罪責存在疑問補充追查,是暫時未查清,并非“事實無法查
26、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且發(fā)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并非“有利于被告”,不符合定義。因此,選擇A選項。 解題思路:分析題干定義,發(fā)現(xiàn)其涉及定義的條件、結果等要點,在解題時應嚴格依據(jù)這些要點分析選項。存疑時有利于被告原則的定義要點:在刑事訴訟中;事實無法查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有利于被告;判決。 A項,由于犯罪情節(jié)顯著輕微而免予起訴,并非事實無法查清或所需成本過高,不符合要點。 B項,發(fā)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并非直接進行判決,不符合要點。 C項,因缺少直接證據(jù)而對被告人做出無罪判決,即事實無法查清時依照有利于被告的原則判決,符合定義。 D項,無法確信是否超過追訴時效時應當追訴,并非有利于被告,
27、不符合要點。 故本題選C。 解題思路:第一步:抓住定義中關鍵詞。 定義的關鍵詞有“事實無法查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有利于被告”。第二步:逐一判斷選項。A項“因缺少直接證據(jù)證實被告人有罪”有利于被告,符合“事實無法查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符合定義;B項“無法確定某犯罪行為是否超過追訴時效時”顯然不符合“有利于被告”;C項“認為被告人犯罪情節(jié)顯著輕微”說明事實已經查清;D項“存在疑問時,發(fā)回公安機關補充偵查”并未直接判決,說明對被告不利。B、C、D項均不能說明“事實無法查清或查清事實所需成本過高”。故正確答案為A。11.作為一個公司領導,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親,但一定要_,能夠在注
28、重細節(jié)當中比他人觀察得更細致、_,在某一細節(jié)的操作上做出榜樣,并形成_,使每個員工都不敢馬虎,無法_。只有這樣,企業(yè)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細。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A.明察秋毫周密威懾力搪塞 B.明辨是非周詳使命感推脫 C.抓大放小透徹好習慣塞責 D.高瞻遠矚入微內聚力敷衍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據(jù)后文的“能夠在注重細節(jié)當中比他人觀察得更細致”可知,應該體現(xiàn)注重細節(jié)的方面這一含義。A項“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符合語境。B項“明辨是非”指分清楚是和非、正確和錯誤;C項“抓大放小”意思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
29、面,搞好宏觀控制,對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進行微觀調節(jié);D項“高瞻遠矚”形容眼光遠大。三者均不能體現(xiàn)注重細節(jié)的含義,排除B項、C項和D項。答案鎖定A選項。 第二步,驗證其他空。“周密”與“細致”內容相近,符合并列語境?!巴亓Α薄盁o法搪塞”與“使每個員工都不敢馬虎”的文意吻合。因此,選擇A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成語和實詞的混搭填空。 多個詞語的選詞填空題適合采用排除法。文段旨在說明公司領導在細節(jié)方面如何有效管理員工。解題時要特別注意句中的對應關系。文段第一空考查成語的搭配,“但一定要”后面有一句話,“能夠在注重細節(jié)當中比他人觀察得更細致”,而這句話正好就是明察秋毫成語的體現(xiàn)?!懊鞅媸欠恰?/p>
30、是指分清楚是和非、正確和錯誤;“抓大放小”意思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搞好宏觀控制,對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進行微觀調節(jié);“高瞻遠矚”比喻眼光遠大。這三個成語在文段中都沒有對應,因此排除B、C、D三項。A項中“周密”與“細致”對應,“威懾力”對應“是每個員工不敢馬虎”,“搪塞”也可與“馬虎”形成對應。故正確答案為A。12.在一次考古發(fā)掘中,考古人員在一座唐代古墓中發(fā)現(xiàn)多片先秦時期的夔文(音ku,一種變體的龍文)陶片。對此,專家解釋說,由于雨水沖刷等原因,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后來被沖至唐代的墓穴中。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專家的觀點? A.在這座唐代古墓中還發(fā)現(xiàn)多件西漢時期的文物
31、B.這座唐代古墓保存完好,沒有漏水、毀塌跡象 C.并非只有先秦時期才使用夔文,唐代文人以書寫夔文為能事 D.唐代的墓葬風俗是將墓主生前喜愛的物品隨同墓主一同下葬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質疑”,確定為削弱論證。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論點:由于雨水沖刷等原因,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后來被沖至唐代的墓穴中。論據(jù):無。第三步,辨析選項。A項:無關選項。唐代古墓中有西漢時期的文物,與論點先秦陶片進入唐代墓穴的原因并無關聯(lián),論題不一致,排除。B項:否定前提。古墓完好,沒有漏水,說明不存在雨水沖刷的情況,具有削弱作用。C項:不明確項。唐代文人書寫夔文,但夔文陶片是否就是唐
32、代的并不明確,不具有削弱作用。D項:不明確項。雖然“唐代的墓葬風俗”將墓主生前喜愛的物品隨同下葬,但先秦陶片是否是墓主人喜愛的物品并不確定,不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最能質疑專家觀點的一項,需首先明確專家的觀點,即“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是被雨水沖刷到唐代的墓穴中的”。要質疑該觀點,可以說明并非雨水沖刷的原因。專家的觀點:雨水沖刷是唐代墓穴中發(fā)現(xiàn)先秦陶片的原因。 A項,存在西漢時期的文物對題干觀點不構成影響,無法說明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出現(xiàn)在唐代墓穴中到底是不是因為雨水沖刷的原因,不能質疑專家的觀點。 B項,反駁了雨水沖刷的可能性,直接質疑了專家的觀點。 C項,無法說
33、明這些先秦時期的陶片出現(xiàn)在唐代墓穴中到底是不是因為雨水沖刷的原因,不能質疑專家的觀點。 D項,說明唐代墓穴中有先秦陶片可能是“另有他因”,但無法反駁雨水沖刷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削弱程度不如B項。 故本題選B。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出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雨水沖刷是出現(xiàn)夔文陶片的原因。論據(jù):無明顯論據(jù)。第二步:逐一分析選項。A項:提到古墓中還有西漢文物,未提及夔文陶片,也未提及雨水沖刷,無關選項,排除;B項:直接說明古墓沒有漏水跡象,表明雨水沖刷并非原因,否定論點,當選;C項:說明唐代人也寫夔文,并未提及雨水沖刷是否是出現(xiàn)夔文陶片的原因,不明確選項,排除;D項:說明唐代墓葬的風俗,并未提及雨水沖刷是
34、否是出現(xiàn)夔文陶片的原因,不明確選項,排除。故正確答案為B。13.小王忘記了朋友手機號碼的最后兩位數(shù)字,只記得倒數(shù)第一位是奇數(shù),則他最多要撥號多少次才能保證撥對朋友的手機號碼? A.90 B.50 C.45 D.20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排列組合問題,屬于基礎排列組合。 第二步,根據(jù)“倒數(shù)第一位是奇數(shù)”,可知倒數(shù)第一位有5種情況;再考慮倒數(shù)第二位,有10種情況。故最后兩位數(shù)字可能的組合有51050(種),即最多撥號50次才能保證撥對朋友的手機號碼。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最后一位是奇數(shù),有1、3、5、7、9五種可能;倒數(shù)第二位有09共10種可能,故最多要撥號次。故正確答
35、案為B。14.新中國成立以后,我國政府制定了“兩彈一星”的戰(zhàn)略決策,這一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是在: A.20世紀50-60年代 B.大躍進時期 C.20世紀6070年代 D.文革時期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新中國科技成就。 第二步,“兩彈一星”指導彈、核彈(原子彈和氫彈)、人造衛(wèi)星。50年代中期,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集體。根據(jù)當時的國際形勢,為了保衛(wèi)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高瞻遠矚,果斷地作出了獨立自主研制“兩彈一星”的戰(zhàn)略決策。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制的第一枚導彈發(fā)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原子彈(
36、其他四個國家為美國、蘇聯(lián)、英國、法國)的國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用自制火箭發(fā)射國產衛(wèi)星的國家(其他四個國家為蘇聯(lián)、美國、法國、日本)。故“兩彈一星”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是在20世紀60-70年代。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wèi)星?!皟蓮棥敝械囊粡検窃訌棧髞硌葑?yōu)樵訌椇蜌鋸椀暮戏Q,另一彈是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wèi)星。1964年10月16日,我國成功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又試驗成功;1960年,我國第一枚探空火箭和近程導
37、彈發(fā)射成功;1964年,我國自行設計和研制的中近程導彈發(fā)射成功;1966年,我國第一顆裝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行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因此“兩彈一星”戰(zhàn)略目標的實現(xiàn)是在20世紀6070年代。 故正確答案為C。本題相關知識點:對于中國而言,“兩彈一星”是在非常艱苦、沒有外援的環(huán)境下所研發(fā)出來的成果?!皟蓮椧恍恰本裣笳髁嗽谇啡绷己铆h(huán)境的情況下,從事科學技術開發(fā)研究的精神,也是科教興國政策的開端?!皟蓮椧恍恰本窨僧敵烧握Z匯用在科技發(fā)展、高等教育、人才培育等領域上,例如,“用兩彈一星精神創(chuàng)建一流大學”、“用兩彈一星精神開發(fā)資訊產業(yè)”等。15.經濟學上所推崇的“
38、橄欖型”收入分配結構,是指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對較少、中等收入占絕大多數(shù)的分配結構。我國正在采取措施,實施“提低、擴中、調高、打非、保困”的方針,使收入分配朝著“橄欖型”方向發(fā)展。這主要是為了促進: A.生產的發(fā)展 B.效率的提高 C.社會的公平 D.內需的擴大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收入分配制度。 第二步,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概括地說,就是十個字:“提低、擴中、調高、打非、保困”。“提低”,就是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這是緩解收入差距擴大的基礎性工作。“調高”,就是有效調節(jié)過高收入。“打非”,就是堅決取締非法收入?!氨@А保褪潜U侠щy職
39、工的基本生活。實施以上方針的根本目的是調節(jié)社會的貧富差距,促進社會的公平。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考查我國收入分配結構調整的目的。 A項,國家對收入分配結構的調整屬于分配領域的調整,不是為了促進生產的發(fā)展。該項應排除。B項,國家調整收入分配結構的主要目的是促進社會公平,而不是提高生產效率。該項應排除。C項,國家對收入分配進行調控,使其朝更加合理的“橄欖型”分配結構的方向發(fā)展,目的是要促進社會成員之間權利和利益分配的合理化,促進社會公平。該項應選。D項,擴大內需需要借助國家的宏觀調控手段,但調整收入分配結構的目的不是擴大內需,而是促進社會公平。該項應排除。故正確答案為 C。16.能夠從
40、上述資料中推出的是: A.2006年第一季度,月均港口貨物吞吐量超過800萬噸 B.2007年第一季度,月均港口集裝箱吞吐量高于全年平均水平 C.2006年412月間港口集裝箱吞吐量低于6萬TEU的月份有3個 D.2007年第四季度的所有月份港口貨物吞吐量均比上一年同期有所下降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綜合分析問題,且需選出正確的一項。 第二步,A選項,單平均數(shù)計算。定位表格第四列,“2006年3月累計港口貨物吞吐量為2379.6萬噸”。根據(jù)平均數(shù)總數(shù)/個數(shù),8003=2400,2379.62400,錯誤。B選項,現(xiàn)期平均數(shù)比較。定位表格第七列,“2007年3月累計集裝箱吞吐量
41、為21.8萬TEU,2007年12月累計105.7萬TEU”,根據(jù)平均數(shù)總數(shù)/個數(shù),將分子取整處理,代入數(shù)據(jù)可得2007年第一季度月均集裝箱吞吐量為22/37.3(萬TEU),全年平均水平106/128.8(萬TEU),前者低于后者,錯誤。C選項,簡單和差類比較。定位表格第八列,數(shù)據(jù)差距較小,不再截位處理,則2006年4月港口集裝箱吞吐量為21.815.66,5月27.121.86,6月33.027.16,7月39.133.06,8月45.539.16,9月53.245.56,10月6253.26,11月71.8626,12月8071.86。低于6萬TEU的有5、6月,錯誤。D選項,簡單和差類
42、比較。定位第二、四列,減法計算,且數(shù)據(jù)差距較大,將數(shù)據(jù)取整處理。則2006年10月港口貨物吞吐量為81347222=912(萬噸),11月為91228134=988(萬噸),12月為100899122=967(萬噸),2007年第四季度每月港口貨物吞吐量依次為871.1、905.2、916.1萬噸,與2006年同期相比均下降,正確。因此,選擇D選項。17.()對于行動相當于()對于航行 A.目標;燈塔 B.信心;風帆 C.激情;桅桿 D.毅力;水手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分別將選項代入題干,確定邏輯關系。 A項:“目標”指導“行動”,二者屬于主賓關系,“燈塔”指引“航行”,二者屬于主賓關系,
43、前后邏輯關系一致,符合;B項:“信心”和“行動”無明顯邏輯關系,“航行”需要依靠“風帆”,二者屬于對應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C項:“激情”和“行動”無明顯邏輯關系,“航行”和“桅桿”無明顯邏輯關系,排除;D項:“毅力”和“行動”無明顯邏輯關系,“水手”可以控制“航行”的方向,二者屬于對應關系,前后邏輯關系不一致,排除。因此,選擇A選項。18.共有100個人參加某公司的招聘考試,考試的內容共有5道題,15題分別有80人、92人、86人、78人和74人答對。答對3道和3道以上的人員能通過考試,請問至少有多少人能通過這次考試? A.30 B.55 C.70 D.74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
44、:第一步,本題考查最值問題,屬于反向構造類。 第二步,欲使通過考試的人數(shù)至少,則未通過考試的人數(shù)應盡量多。根據(jù)“共有100人”,可知15題分別有1008020、100928、1008614、1007822、1007426人做錯,則總共做錯20814222690(道)。第三步,由于答錯3道及以上就不能通過考試,故每人只錯3道題時,未通過考試的人數(shù)最多,有(人)。第四步,至少有1003070(人)能通過這次考試。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多集合反向構造,第一步:反向。第1道題錯了人,第2道題錯了人,第3道題錯了人,第4道題錯了人,第5道題錯了人。第二步:加和。人。第三步:逆向考慮,為了讓更多的
45、人不及格,這90道錯題分配的時候應該盡量的3道分給一個人,即可保證一個人不及格,所以一共可以分給最多30個人,保證30個人不及格,所以及格的至少會有人。故正確答案為C。19.歌德評價帕格尼尼“在琴弦上展現(xiàn)了火一樣的靈魂”。巴黎人為他的琴聲陶醉,忘記了當時正在流行的霍亂。在維也納,一個盲人聽到他的琴聲,以為是一個樂隊在演奏,當?shù)弥@只是一個叫帕格尼尼的意大利人用一把小提琴奏出的聲音時,盲人大叫一聲:“這是個魔鬼!”這段文字意在強調帕格尼尼: A.火一樣的激情 B.魔鬼般的演奏 C.超強的模仿力 D.高超的表演力 參考答案:D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講歌德評價帕格尼尼“在琴弦上展現(xiàn)了火
46、一樣的靈魂”,接著講巴黎人被帕格尼尼的琴聲深深陶醉,最后講維也納的一個盲人聽了帕格尼尼的琴聲,評價“這是個魔鬼”。文段為“分分”結構,全面概括就是在說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效果很好,即表演能力高超。 第二步,對比選項。D項是對文段內容的全面概括,符合文段意圖。因此,選擇D選項。 解題思路:文段為并列結構,描寫歌德、巴黎人以及維也納的盲人都被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所征服,意在強調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能力很強,對應D項。 A、C兩項的“激情”和“模仿力”在材料中均未提及,無中生有,排除;B項“魔鬼般的演奏”僅對應盲人的話,表述片面,排除。故正確答案為D。20.甲、乙、丙三名學生參加一次考試,試題一共1
47、0道,每道題都是判斷題,每題10分,判斷正確得10分,判斷錯誤得零分,滿分為100分。他們的答題情況如下:考試成績公布后,三個人都是70分,由此可以推出,110題的正確答案是: A. B. C. D.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題干有信息匹配特征,確定為分析推理。第二步,分析條件,進行推理。因題干信息不充分,選項信息充分,可結合選項解題。四個選項中第1、2、3、5、7、9、10題給出的答案相同,則這些題可以確定為正確答案。將已確定的這些題的答案代入甲的回答中驗證,在這些題目中,甲得分為40分,為保證甲的得分符合題目要求的70分,則甲剩下的3道題應回答正確,即甲回答的4、6、8
48、為正確答案。綜上,這10道題的正確答案為:。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第一步:兩兩比較進行分析。 先看甲和乙的答案。甲和乙的答案不同的有2、5、6、7、8、9這六道題目,根據(jù)已知條件,他們都得了70分,就是說他們都做錯了三道,所以甲錯的三道題目肯定在這六道題目當中,乙做錯的三道題目也在這六道題目當中。因為如果在這六道題目當中,甲做錯的題目小于三道,則乙做錯的題目就大于三道了,所以剩下的四道題1、3、4、10是甲和乙都做對的題目。再看乙和丙的答案。乙和丙的答案不同的題目有1、4、6、8、9、10這六道題目,同理乙和丙的錯題也都在這六道題目當中,那么乙和丙都做對的題是2、3、5、7這四道題目。
49、因此1、2、3、4、5、7、10這幾道的答案就確定下來了?,F(xiàn)在只剩下6、8、9三道題。第二步:根據(jù)第一步中結論和題干信息繼續(xù)分析。根據(jù)甲的答案,現(xiàn)在知道甲錯的題有2、5、7這三道題,所以6、8、9這三道是甲做對的題。綜上,這十道題答案為:、。故正確答案為B。21.一個從小吮吸母文化長大的人一旦來到異國他鄉(xiāng),往往會遭遇“文化沖擊”(CultureShock),有人更_地譯為“文化休克”;這種不適應所在地文化、懷念故國文化的現(xiàn)象,就是鄉(xiāng)愁。為了排遣深深的鄉(xiāng)思、盡快適應和融入新的環(huán)境,大多數(shù)人都采取了_的態(tài)度。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 A.巧妙事在人為 B.形象兼容并蓄 C.生動入鄉(xiāng)隨俗 D.
50、夸張順其自然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文段強調剛出國的人為了盡快適應和融入新的環(huán)境所采取的態(tài)度。C項“入鄉(xiāng)隨俗”指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shù)氐牧曀?,符合語境。A項“事在人為”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B項“兼容并蓄”指把不同內容、不同性質的東西收下來,保存起來;D項“順其自然”指順應事物的自然發(fā)展。三者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項、B項和D項。答案鎖定C選項。 第二步,驗證第一空。將“文化沖擊”譯為“文化休克”,是一種“生動”的表述,“生動”符合文意。因此,選擇C選項。 解題思路:第一空考查實詞的混搭,文段將“文化沖擊”譯為“文化休克”,可以說翻譯得比較生動巧妙,但沒有“夸張”的意味,
51、由此可排除D項。 第二空考查成語的混搭,A項的“事在人為”指的是事情是靠人去做的,用于勸誡人要樹立信心,不能用來形容人的態(tài)度,排除;B項的“兼容并蓄”是把不同內容不同性質的東西收納保存之意,C項的“入鄉(xiāng)隨俗”指的是進入別的國家,就學習當?shù)氐娘L俗習慣,均與“來到異國他鄉(xiāng)”的語境相適應,這里選“入鄉(xiāng)隨俗”更貼切,C項當選。故正確答案為C。22.若南亞地區(qū)1992年總人口數(shù)為15億,該地區(qū)平均人口年增長率為2%,那么2002年南亞地區(qū)饑餓人口總量為多少億人? A.3.30 B.3.96 C.4.02 D.4.82 參考答案:C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的是現(xiàn)期量計算。 第二步,定位柱狀圖,南亞地區(qū)
52、2002年的饑餓人口比例為22%。第三步,根據(jù)公式:末期量=初期量(1+年均增長率)n1+n年均增長率+年均增長率2,可得2002年的南亞地區(qū)的總人口為(億),則南亞地區(qū)2002年的饑餓人口量為18.322%4.0(億)。因此,選擇C選項。23.在古典傳統(tǒng)里,和諧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諧的一個條件是對于多樣性的認同。中國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對于和諧的經典認識與體現(xiàn)。中國古代的音樂藝術很發(fā)達,特別是一些中國樂器,像鐘、磬、瑟等各種完全不同的樂器按照一定的韻律奏出動聽的音樂,但如果只有一種樂器就會非常單調。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準確的是: A.和諧源于中國古典音樂 B
53、.差異是和諧的必要條件 C.中國人很早產生了和諧觀念 D.音樂是對和諧的經典認識和體現(xiàn)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援引古典傳統(tǒng)觀點“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并由“所以”引出作者的觀點“和諧的一個條件是對于多樣性的認同”。接下來使用中國古代音樂“不同的樂器按照一定的韻律奏出動聽的音樂,但如果只有一種樂器就會非常單調”的例子來論證觀點。因此文段為“總分”結構,第一句話為文段的主旨句,即強調差異對和諧的重要性。 第二步,對比選項。B項是對文段主旨句的同義替換。因此,選擇B選項。 解題思路:根據(jù)提問方式可知本題為中心理解題。 由總結關系詞“所以”可以判斷出整個題干的語意重
54、點是其后的內容,即“和諧的一個條件是對于多樣性的認同”,然后作者以音樂為例對這一觀點進行具體闡述。因此結合選項,B項表述最為全面準確。A、D項錯誤,“音樂”只是為闡釋觀點所舉的例子,而非文段論述的主題;C項表述片面,未能抓住材料的語意重點。故正確答案為B。24.2007年,下列國家(地區(qū))中人口最少的是: A.中國香港 B.哥斯達黎加 C.新加坡 D.多米尼加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第一步,本題考查現(xiàn)期平均數(shù)比較。 第二步,定位表格中國香港、哥斯達黎加、新加坡和多米尼加所對應的行。第三步,根據(jù)人口數(shù)=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來表示各國人口數(shù),四個選項單位一致,不再考慮單位換算。中國香港
55、,;哥斯達黎加,新加坡,;多米尼加,10%;所以排除D選項,剩下的根據(jù)直除首位判定,其量級均相同,而中國香港、哥斯達黎加、新加坡的首位分別為6、4、接近5,則人口最少的是哥斯達黎加。因此,選擇B選項。25.甲國生產了一種型號為su-34的新型戰(zhàn)斗機,乙國在是否要引進這種戰(zhàn)斗機的問題上,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聲音。支持者認為su-34較以往引進的su-30有更加強大的對地攻擊作戰(zhàn)能力。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削弱支持者的聲音? A.su-30足以滿足對地攻擊的需要,目前乙國需要提升的是對空攻擊作戰(zhàn)能力 B.目前市場上有比su-34性能更好的其他型號戰(zhàn)斗機 C.甲乙兩國目前在雙邊貿易中存在諸多摩擦,引入s
56、u-34會有很多實際困難 D.目前還沒有實際數(shù)據(jù)顯示究竟是su-34還是su-30有更強大的對地攻擊作戰(zhàn)能力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jù)提問方式中的“削弱”,確定為削弱論證。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jù)。論點:要引進su-34新型戰(zhàn)斗機。論據(jù):su-34較以往引進的su-30有更加強大的對地攻擊作戰(zhàn)能力。第三步,辨析選項。A項:否定前提。題干中論據(jù)與論點間隱含了一個前提:乙國需要提升對地攻擊作戰(zhàn)能力。該項是對此隱含前提的否定,具有削弱作用。B項:無關選項。市場上是否有更好的戰(zhàn)斗機,與是否要引進su-34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C項:無關選項。引入su-34有困難,與論點中是否要引
57、進su-34無關,論題不一致,排除。D項:不明確項。沒有實際數(shù)據(jù)顯示誰的對地作戰(zhàn)能力強,不必然說明su-34對地作戰(zhàn)能力一定強,不具有削弱作用。因此,選擇A選項。 解題思路:本題要求選擇最能削弱支持者的一項,需首先明確支持者的論證結構,找到論據(jù)和論點。支持者的論據(jù)為“su-34較以往引進的su-30有更加強大的對地攻擊作戰(zhàn)能力”,論點為“應該引進這種戰(zhàn)斗機”。要削弱該觀點,可以說明無須引進這種戰(zhàn)斗機。支持者認為需要引進su-34,論據(jù)是“su-34較以往引進的su-30有更加強大的對地攻擊作戰(zhàn)能力”。 A項,雖然市場上存在比su-34性能更好的其他戰(zhàn)斗機,但乙國仍然可以引進su-34,不能削弱
58、支持者的觀點。 B項,說明乙國沒必要引進su-34,直接削弱了支持者的觀點。 C項,說明支持者的理由不一定能成立,即不一定需要引進su-34,屬于不確定選項,削弱的力度不如B項。 D項,說明引進su-34存在困難,但未必不能引進,削弱的力度不如B項。 故本題選B。 解題思路:第一步:找到論點和論據(jù)。 論點:支持者認為要引進這種su-34戰(zhàn)斗機。論據(jù):支持者認為SU-34較以往引進的SU-30有更加強大的對地攻擊作戰(zhàn)能力。第二步:判斷削弱方式。要構成削弱,可對其論證進行削弱,使得論點和論據(jù)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第三步:逐一判斷選項的作用。A項是無關項,市場上有比su-34性能更好的其他型號戰(zhàn)斗機與
59、是否引進該戰(zhàn)機沒有直接關系;B項說明乙國需要的是對空攻擊作戰(zhàn)能力,而不是對地作戰(zhàn)能力,削弱了論證關系,進而削弱論點;C項“沒有實際數(shù)據(jù)說明”并沒有對兩種戰(zhàn)斗機的對地攻擊作戰(zhàn)能力提出明確的判斷,削弱的是論據(jù);D項引入是否困難與是否支持引進無關。綜上分析比較,B項削弱程度較C項更高。故正確答案為B。26.中華民族一直以其強烈的責任意識享譽世界,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新的歷史時期,尤其需要_人們的責任意識,這既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_,也是時代的呼喚。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A.增強要求 B.提高結果 C.加強需要 D.提升途徑 參考答案:A 解題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所填的詞語搭配“責任意識”,D項“提升”與“責任意識”搭配不當,排除D項。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據(jù)“既是也是”可知,橫線所在的句子與“時代的呼喚”是并列關系,該空應與“呼喚”對應。A項“要求”指提出具體愿望或條件,希望得到滿足或實現(xiàn),可以與“呼喚”對應,且“必然要求”也符合搭配。B項“結果”與“呼喚”不能形成并列,排除B項。C項“需要”與“必然”不能搭配,排除C項。因此,選擇A選項。 解題思路:多個詞語的選詞填空題適合采用排除法。 先看第一個空,“提升意識”的搭配顯然不恰當,D項排除。從第二個空的選詞來看,首先可以排除C項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央廚房合作合同范本
- Module7 Unit2 教學設計2024-2025學年外研版英語九年級上冊
- 包裝制品訂購合同范本
- 動力柜安裝合同范本
- 3人購車合同范例
- 公寓前臺轉租合同范本
- 冷鏈運輸合同范本簡易
- 加工裝飾合同范本
- 出資贈與協(xié)議合同范例范例
- 第1課 兩彈元勛國脊梁 許身國威壯河山-《鄧稼先》教學設計七年級語文下冊同步高效課堂(統(tǒng)編版2024)
- 利用“自然筆記”提高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獲獎科研報告
- 焓濕圖的應用實例
- 2022-2023學年江蘇省揚州市普通高校高職單招綜合素質測試題(含答案)
- 小學科學教科版三年級下冊全冊課課練習題(2023春)(附參考答案)
- DB37T 4242-2020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代建實施規(guī)程
- 學生班級衛(wèi)生值日表模板下載
- 《是誰覺醒了中國》
- 勞務派遣服務方案與服務流程圖
- 初一經典、勵志主題班會PPT(共63張PPT)
- 兒童血尿的診斷思路
- 2022立足崗位秉承工匠精神PPT課件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