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選本與唐宋詩之爭_第1頁
宋詩選本與唐宋詩之爭_第2頁
宋詩選本與唐宋詩之爭_第3頁
宋詩選本與唐宋詩之爭_第4頁
宋詩選本與唐宋詩之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不亦難乎?”1但選本作為一種特殊的批評方式,又為歷代論詩家所喜用。所以考察選本發(fā)展的歷史,對于把握歷代詩學(xué)思想的演進,關(guān)系甚大。歷代的宋詩選本,對于宋詩的態(tài)度,一般可歸納為以下幾種:一、站之實。總之,在不同的條件下,這是一種雙方都可利用的策略。宋詩難以盡顯。二、認為宋詩既有對唐詩的繼承,更有對唐詩的發(fā)展,強抗禮之資格。三、在充分肯定宋詩價值的同時,以唐詩矯宋詩之失,整、辯證的認識。當然,實際的情況要比這復(fù)雜得多,有時往往幾種情況交織在一起,一種思潮被擊敗之后,又會卷土重來。但從總體上看,宋詩的地位經(jīng)過數(shù)百年的斗爭,最終得到了確立。至錢鐘書先生兩種人,斯分兩種詩。唐詩多以豐神情韻擅長,宋詩多以筋

2、骨思理見勝”2之論出,唐宋詩之爭始隨之暫時告一段落。而對于宋詩的認詩之爭。有的選本,所收非止宋詩,但因其對宋詩的流傳,曾產(chǎn)生過響一般的選本,則相應(yīng)地在敘述上從略。宋人自編的宋詩總集,王水照先生主編的宋代文學(xué)通論中言之已34以黃庭堅為首,下列陳師道、潘大臨等二十五人。其序云:唐自李、杜之出,焜耀一世,后之言詩者皆莫能及。元和以后至國朝,歌詩之作或傳者,多依效舊文,未盡所趣。惟豫章始大出而力振之,揚抑反復(fù),盡兼舊體,而后學(xué)者同作并和,雖體裁或異,要皆所傳者一。予故錄其名字,以遺來者。自此以后,學(xué)詩者群趨于江西之一途,而南宋前期詩壇遂為其籠罩。進而引發(fā)出張戒、嚴羽等人對“宋調(diào)”的反思與批判,拉開了數(shù)

3、百年唐宋詩之爭的序幕。隆編宋詩拾遺二十三卷,其國內(nèi)唯一傳世的抄本,藏于南京圖書奎律髓四十九卷,是一本唐、宋五七言律詩總集,其選詩目的在于重振江西詩派之旗鼓,并與專工唐律之永嘉詩派爭勝,故提出“一祖三宗”之說,謂“古今詩人,當以老杜、山谷、后山、簡齋為一祖三者,方回將江西詩派上擬盛唐,雖有偷梁換柱之嫌,但其看到了江西詩派與杜甫詩歌的某種聯(lián)系,亦為卓識。宋詩之價值,到底是建立在其與唐詩之“似”還是與唐詩之“異”上,宋詩到底能不能與唐詩分聚訟紛紛的焦點。詩品匯一書,分唐詩為初、盛、中、晚四期,而“盛唐”正宗之聲價,遂以論定。其后,前后七子又有“詩必盛唐”之說,李攀龍選歷此論相尚,攀龍是選猶是志也。然

4、則文章派別,不主一途,但可以工拙為程,未容以時代為限。宋詩導(dǎo)黃陳之派,多生硬杈椏;元詩沿溫李之波,多綺靡婉弱。論其流弊,誠亦多端。然巨制鴻篇,實不明代的宋詩選本,傳世的僅有數(shù)種。1567網(wǎng)羅頗富,宋人之本無專集行世,與雖有專集而已佚者,往往賴此編分為三個階段,將建隆、乾德之間的詩風(fēng)概括為“尚祖五季,五季固蓋于時世際熙昌,人文迅發(fā),人主之求日殷,聚奎之兆斯應(yīng)。故博綜故典,旁測幽微,海內(nèi)顒顒,咸所傾仰。啟西江宗派之名,創(chuàng)絀意趣所極,則古賢所不必法。辟之舊家公子,厭張其先人堂構(gòu),至于甲第飛云,雕鏤彩繪,遠而望之,絢爛奪目,負其意氣,遽大掩前人矣。對于以江西詩派為代表的“宋調(diào)”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序言結(jié)

5、尾云:“夫詩者,人之聲也,樂之章也,發(fā)于情不溺于情,范于禮不著于禮者也。宋人惟理是求而神髓索焉,其遺議于后也奚怪哉。故滄浪之譏蓋其書成于李攀龍詩刪之后,當時詩壇受前后七子影響,尊唐而諱言宋詩,李蓘獨拔時流,編成此書,殊為不易,故王士禛香祖筆記贊“其學(xué)識有過人者”。年間,作者皆略存梗概。又學(xué)佺本自工詩,故所去取亦大都不乖風(fēng)雅 明潘是仁(讱痷)編宋元1615詩者處窮而必變之地,寧各出手眼,各為機局,以達其意所欲言,終6大概就是指的這本書。又此前王世貞之序慎人,人不能廢篇,篇不能廢句,蓋不止前數(shù)公(指歐、梅、蘇、黃)7宋詩選今已不傳,但從序言中可以看出,此書也是為宗唐派服務(wù)的。另有王萱編選的宋其影響

6、也很有限。有明一代近三百年,所存之宋詩選本僅此而已,宋詩在明朝之地位可想而知。有清一代,宋詩重新受到了詩界的重視。宋詩選本的出現(xiàn),大體可劃分為三個階段,即康熙、乾嘉與晚清。康熙年間,伴隨著吳之振宋詩鈔與王士禛古詩選的出現(xiàn),宗唐祧宋之爭達到了白熱化的地非常強大的勢力,而至大興翁方綱之“肌理說”出,宋詩在詩壇之地位已牢固不可動搖。晚清詩壇,主要是桐城派與宋詩派、同光體的天同的聲音了??滴跏辏?671之所謂唐,而非唐、宋人之唐也。宋之去唐也近,而宋人之用力于唐也尤精以專,今欲以鹵莽剽竊之說,凌古人而上之,是猶逐父而禰其祖,固不直宋人之軒渠,亦唐之所吐而不饗非類也。故臭腐在維護唐詩的同時,對于明季以

7、來盛行之偽唐詩,掃蕩不遺余力。而從變化著眼,揄揚宋詩,確是道出了宋詩的真精神。序中又謂:“萬歷間,李蓘選宋詩,取其離遠于宋而近附乎唐者。曹學(xué)佺亦云:然而尊唐派的勢力依然十分強大??滴跏吣辏?678)延陵吳綺(園而其詩之品骨氣味、規(guī)圓矩方,要不與李唐豐格致有天壤之別。惟讀古以漢魏六朝為主,于唐僅錄陳子昂、張九齡、李白、韋應(yīng)物、柳宗啜醨集四卷,錢鐘書先生談藝錄補訂本稱“宗旨似在矯宋詩鈔之流弊。二人選此集,正以明宋詩不如唐詩,欲使人不震于呂、而康熙三十五年(16961709)張豫章等奉敕所編之御選宋金元明康熙五十一年(1712興,稱極盛矣。自獻吉謂唐后無詩,嘉隆以來,紛然附會。然李川父已斥為輕狂,

8、錢牧翁又詆為耳食,則宋人一代之詩,誠足以繼三唐而登載甚廣,大有功于宋集,惜止于百家,刻猶未竟。茲為補其漏略,匯其精英,都為一編。詩之堂奧。又康熙五十六年(1717)原刻、由東海陳紆(言揚)所編時詩壇學(xué)宋者的弊病。其敘云:詩道之由來久矣。昔敝于舉世皆唐,而今敝于舉世皆宋。舉世皆唐猶不失辭華聲調(diào)、堂皇絢爛之觀,至舉世皆宋,而空疏率易、不復(fù)知規(guī)矩繩墨與陶鑄洗伐為何等事。嗟乎,此學(xué)宋詩者之過也。然而這卻是一本于宋詩實有所得之書,與宋詩啜醨集在立意上有而且可以自為至,將唐亦可,宋亦可,即獨辟蠶叢、別開境界以與唐隱隱逗引出晚清宋詩派之議論。書中于各家之評語亦時有解頤之處。(雪蒼)錢塘陸次云所選的宋詩善鳴集

9、二卷,雍正五年(1725)華亭姚廷獨到的見解,自然都成了文學(xué)史上不為人所注目的匆匆過客。主,宋詩相對處于從屬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王士禛的古詩選這兩種思想竟有了奇妙的交融。乾、嘉詩壇,唐宋詩之爭呈膠著狀態(tài),而宋詩已漸有反超之勢。嘉善曹庭棟所編的宋百家詩存四十卷,刊刻于乾隆六年(1741十一年(1746)厲氏樊榭山房刻本,把對宋詩的資料整理工作又大大變,又要以唐詩來矯宋詩之失。約編成于乾隆十五年(1750)的御選國初多以宋詩為宗,宋詩又弊。士禛乃持嚴羽余論,倡神韻之說以救之。宋人惟不解溫柔敦厚之義,故意言并盡,流而為鈍根。士禛又不究興觀群怨之原,故光景流連,變而為虛響。宋詩進行明目張膽的肯定,則

10、與統(tǒng)治者提倡盛世之音的政治需要有關(guān)。乾隆二十六年(1761)由張景星、姚培謙、王永祺選編的宋詩雖精,情性不可遠。比興深婉,何貴乎走石揚沙;宮商協(xié)暢,何貴乎本質(zhì)又已都有部分的觸及。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吳翌鳳選宋系;又說明宋詩要在人們心目中取得獨立的地位,與選詩、唐詩并立為三,需要經(jīng)過漫長的努力。乾隆三十四年(1769一代之風(fēng)雅而為一世之元音也。若并為唐音,必不能自勝于唐,則亦只可為唐之附庸,而何以成其為宋詩也哉?!若宋之詩,則沈雄博大者其氣,鏤肝刻髓者其思,新異巧妙者其才,若僅以派別論之,1770)道甫嚴長明所纂之千首宋人絕句十卷,清潘德輿養(yǎng)一齋詩話卷五評8是均可稱為宋詩之功臣。乾隆末年

11、至嘉慶年間,宋詩之選柄基本操于提倡“肌理說”的翁方綱全在刻抉入里,而皆從各自讀書學(xué)古中來,所以不蹈襲唐人也”9,他們以王士禛古詩選為基礎(chǔ),將宋詩的地位堅實地向前推進著。略早于他們,有大庾戴第元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所輯之唐宋詩七十六卷,以求音節(jié),由音節(jié)以求神韻,庶幾沿流溯源,有以得唐宋人之真詩,年(1781)翁方綱輯七言律詩鈔十八卷,其凡例云:七律創(chuàng)始自唐,其堂廡規(guī)矩,開啟后來,尤鼓篋祭菜之義,后來有祧唐祖宋者,皆非正也。然人之心思筆力,變化日新,詞源所辟,盈科放海,天地之精華,事理之血脈,遂不得不放出有宋諸家矣。翁于嘉慶元年(1796古詩選之不足:先生論五言詩,意在含蓄,不使說盡。充斯義

12、也,數(shù)十韻以至焉。況在今日經(jīng)學(xué)日益昌明,士皆知通經(jīng)學(xué)古,切實考訂,弗肯效破了古詩選五言詩僅選至唐,且以漢魏六朝為宗的框架,而引入了新的內(nèi)容。又嘉慶三年(1798)桐城姚鼐編今體詩鈔十八卷,有歷朝詩約選九十三卷,該書雖于光緒二十三年(1897)方得重印見世,但姚選于此書實多有所本。而“肌理派”與“桐城派”的詩論,又對緊隨其后的晚清“宋詩派”產(chǎn)生了直接的影響。道光以后的選壇,相對于康熙、乾嘉而言顯得甚為沉寂。宋詩已經(jīng)為派幾乎已占據(jù)了詩壇的主流,其最大的對手已經(jīng)不再是“神韻派”或1874詩學(xué)祈向上兼跨桐城、宋詩兩派,這種特殊的身份,使得此書在兩派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除此以外,道光年間尚有戴熙所編之宋

13、元四1841)有朱梓、冷昌言所編之宋元明詩約1861)有董沛、孟如甫所選之甬上宋元1862但都影響不大。進入民國之后,桐城詩派與同光詩派的余波未歇。1928 年刊行的吳概不及之,讀者亦不能無憾。將欲擷二家之菁華,薈而一之,去其短而挹其長,非具古今之特識,蓋未易以言也。 而該書之主旨仍在熔鑄唐宋,乃至上探漢魏,以求自成一家。 1937秉承了吳之振宋詩鈔中關(guān)于宋詩為唐詩之變的卓越見解,而于王唐人以情替漢、魏之骨,宋人以意奪唐人之情,勢也。浸假而以議論入詩。夫議論則不免于委曲,委曲則不免于冗長。長則非律絕所任,此所以逮宋而古詩愈多也。其極至句讀不葺,而文采之妙無征;節(jié)奏不均,而聲調(diào)之美遂閟。此宋人之短,非宋人之長。時流或?qū)毚I趺,多士奉為圭臬。積重難反,蓋有年矣。老人此錄,獨托喻樂音,多登近體,竊謂殆所以救世人學(xué)宋之弊。11同光體興,標舉宛陵、后山,學(xué)者務(wù)為晦澀僻苦、鉤章棘句,而風(fēng)尚,121928(1916)吳興王文濡所編之宋元明詩評注讀本六卷,其序謂“一代有一代之面目,一人有一人之精神,其學(xué)唐而善變乎唐,不失其真面目、真精神者,吾于宋元明詩遇之矣。 ”熊念劬于民國十年(1921其敘稱“嫗解之詩,雞林作重;誠齋別本,見比青蓮;簡齋詩尤傾動閨閣。其故何哉?辭無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