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發(fā)展史-課件_第1頁
中國科技發(fā)展史-課件_第2頁
中國科技發(fā)展史-課件_第3頁
中國科技發(fā)展史-課件_第4頁
中國科技發(fā)展史-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科技發(fā)展史中國科技發(fā)展史一、科學技術的萌芽

生產工具的制作和發(fā)展舊石器時代:使用打擊方法制造各種石器,開始使用骨器、繩索和火。新石器時代:發(fā)明制陶技術,弓箭普遍使用,并出現了原始的農業(yè)和畜牧業(yè)以及釀酒技術。一、科學技術的萌芽生產工具的制作和發(fā)展舊石器時代:使用二、奠定基礎(一)夏商周時期奠定了中國科學技術的雛形

這時中國進入了青銅時代,青銅器的鑄造冶煉技術非常高超。商代,出現了原始的瓷器,有燒制原始青瓷的瓷窯。同時,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和粟的國家。二、奠定基礎(一)夏商周時期奠定了中國科學技術的雛形(二)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全面奠基時期1、廣泛使用鐵器,同時還出現了煉鋼技術和鑄鐵柔化技術。

2、大規(guī)模的水利工程的興建,著名的有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和鄭國主持修建的鄭國渠等。3、數學上確立了十進位制。4、在天文學方面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并測定了比較精確的回歸年長度。5、中醫(yī)學理論初步建立。扁鵲發(fā)明的四診法成為中醫(yī)的傳統(tǒng)診病法,他被奉為“脈學之宗”。6、戰(zhàn)國時期,人們已經發(fā)現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并制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二)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全面奠基時期1、廣泛三、秦漢時期——中國古代科技體系形成1、秦長城的建造體現了中國當時建筑技術的發(fā)達。3、西漢早期已經出現了用麻做的紙,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東漢宦官蔡倫于105年改進造紙術,制成植物纖維紙。2、天文學地理學方面,西漢關于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東漢科學家張衡制造了能測定地震方向的儀器地動儀。地理學方面形成了以《漢書*地理志》為代表的疆域地理志體系。三、秦漢時期——中國古代科技體系形成1、秦長城的建造體現了中4、在生產技術方面,像冶鐵、紡織機械、造紙工藝、漆器工藝、船舶制造等都已出現,并達到了相當的水平。農業(yè)上輪作制已經確立,趙過的鐵犁耬車、杜詩的水排等農業(yè)生產工具也相繼出現。5、東漢時期的《九章算術》總結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數學成就,涉及現代實行數學中的算術、代數和幾何的大部分內容,其中的某些內容在當時具有世界先進水平。6、醫(yī)學,東漢醫(yī)學家華佗制成了用于全身麻醉的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yī)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

東漢末年,“醫(yī)圣”張仲景收集民間藥方,并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寫成了《傷寒雜病論》。4、在生產技術方面,像冶鐵、紡織機械、造紙工藝、漆器工藝、船

1、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作《水經注》,這是一部歷史、地理、文學價值都很高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2、南朝數學家祖沖之利用并發(fā)展前人創(chuàng)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的第7位數學。

3、北朝賈思勰寫的《齊民要術》,系統(tǒng)地總結了6世紀以前的黃河中下游地區(qū)農牧業(yè)生產經驗、食品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內容,是中國現在最早最完整的農書。4、王叔和的《脈經》、黃埔謐的《針灸甲乙經》、陶弘景的《神農本草經集注》豐富了中醫(yī)學體系。五、魏晉南北朝五、魏晉南北朝六、隋唐時期趙州橋大運河金剛經火藥六、隋唐時期趙州橋大運河金剛經火藥七、宋元時期——古代科技發(fā)展最高潮

1、傳統(tǒng)數學出現了四大數學家:秦九韶《數書九章》、李冶《測圓海鏡》和《益古演段》、楊輝《詳解九章算法》和《日用算法》等、朱世杰《算學啟蒙》和《四元玉鑒》。2、天文觀測儀器比較齊備,多次進行了恒星觀測和制作星圖。宋代一共進行了18次的歷法改革,對各種測算方法和計算方法也進行了許多改進。在元代則出現了郭守敬、王恂等所編《授時歷》。3、在傳統(tǒng)醫(yī)學方面,則有金元四大家的出現:以劉完素為代表的“寒涼派”;以張從正為代表的“攻下派”;以李杲為代表的“溫補派”;以朱震亨為代表的“養(yǎng)陰派”。4、在農學方面,也出現了四大農書:陳旉的《陳旉農書》;《農桑輯要》是元政府組織人力編寫的;王禎編寫的《王禎農書》;魯明善所編《農桑衣食撮要》。七、宋元時期——古代科技發(fā)展最高潮1、傳統(tǒng)數學出現

為什么宋元是中國古代科技最輝煌的時期?政治:太祖、太宗兩朝采取了一系列中央集權的種種措施,獨攬大權,使軍、政、財等權力集中于中央,集中于皇帝手中。

社會經濟發(fā)展:到了宋代,土地所有權頻繁發(fā)生轉移,土地占有制度的改革對以農業(yè)立國的中國來講,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科舉考試制度,尤其是貢舉科舉制度的日益成熟。反映在科學技術方面,則是出身低微的人的一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事跡,有更多機會出現在各種著作之中。文化思想方面:號稱北宋三先生之一的胡瑗有針對性地提倡“明體達用之學”的思想,深受歡迎,影響甚大。特別是“分齋教學”的教學方法,更是他教育革新思想的核心。北宋時期出現了一批“博學善文,于天文、方志、律歷、音樂、醫(yī)藥、卜算、無所不通,皆有所論著”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為什么宋元是中國古代科技最輝煌的時期?政治八、明清時期西方科技第一次傳入宋應星《天工開物》李時珍《本草綱目》徐霞客游記《皇輿全覽圖》王清任《醫(yī)林改錯》鄭和下西洋徐光啟《農政全書》八、明清時期西方科技第一次傳入宋應星《天工開物》李時珍《本草九、近代科技的曲折發(fā)展1.師夷長技。鴉片片戰(zhàn)爭后,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抵抗派掀起“向西方”方的新思潮,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邁出了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經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地主階級洋務派提出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口號,學習、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

2、不辱使命。1905年,詹天佑被任命為京張鐵路的總工程師,他率領工程隊克服重重困難,于1909年將京張鐵路全線貫通。20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化學家侯德榜,經過刻苦鉆研終于抽出純堿。1937年,茅以升在克服各種困難后,終于主持建成了當時中國最大的公路鐵路兩用橋,為國人爭了一口氣。九、近代科技的曲折發(fā)展1.師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