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wèi)生日應對糖尿病_第1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世界衛(wèi)生日關注糖尿?。ń庹f)自1950年起,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每年的4月7日定為“世界衛(wèi)生日”并選定一個主題,突出世衛(wèi)組織關注的重點領域,以此提高世界各國對該衛(wèi)生問題的重視,動員世界各國人民普遍關心和改善當前的衛(wèi)生狀況,提高人類健康水平。(解說)今年“世界衛(wèi)生日”的主題是“應對糖尿病”。據相關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約有3.47億人患有糖尿病。2012年總共約有150萬人直接死于這一疾病,其中80%以上的死亡病例發(fā)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目前糖尿病的流行率仍呈上升趨勢,據世衛(wèi)組織預測,到2030年,糖尿病將成為第七項主要死亡原因。(小標題)認識糖尿病(解說)目前,我國已經成為“糖尿病的大國”,糖尿病患者近1億人。不但如此,與“糖尿病”緊有一線之隔的“糖尿病前期”人群,也有近1.5億人之多,與如此龐大的人數形成反差的是,我們國民對糖尿病及糖尿病預防與治療的認知率卻很低,有約70%的糖尿病患者因沒有得到及時確診而貽誤了病情。(解說)作為一種慢性病,當體內胰腺產生不了足夠的胰島素或者人體無法有效利用所產生的胰島素時,就會引發(fā)糖尿病。胰島素是一種調節(jié)血糖的荷爾蒙,能夠給予生命所需的能量。如果糖不能進入細胞作為能量消耗掉,就會大量蓄積在血液中造成危害。專家打板劉超,醫(yī)學博士,主任醫(y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xiàn)任江蘇省中醫(yī)藥研究院、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副院長,內分泌科主任。亞洲大洋洲地區(qū)甲狀腺學會學術委員會主席、中華醫(y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常委、江蘇省糖尿病學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主任委員,主要從事內分泌與代謝病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主攻胰島細胞功能調控和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同期:劉超教授江蘇省中醫(yī)藥研究院副院長內分泌科主任Q:糖尿病雖然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病,但百姓對糖尿病的認知率很低,那請您簡單介紹下,什么是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有哪些形式?同期:糖尿病有兩種主要形式。一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不能自己分泌胰島素,因此需要注射胰島素來維持生命。二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例總數的90%左右,患者通常自己能夠產生胰島素,但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或無法妥善利用。二型糖尿病患者通常超重和久坐不動,這兩種狀況加劇了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小標題)糖尿病的危害與病因(解說)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認為,糖尿病是內分泌系統(tǒng)的疾病,其與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均有關系,是兩種因素長期作用下引發(fā)的慢性疾病,主要是因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或者對胰島素的需求增多,引起了血糖升高、尿糖,脂肪、蛋白質、礦物質代謝紊亂。(解說)糖尿病最為嚴重的問題并不是它本身,而是因糖尿病而引發(fā)的各種并發(fā)癥。隨著時間推移,高血糖會嚴重損害身體各主要器官系統(tǒng),對人體造成嚴重危害。遺憾的是對于糖尿病的并發(fā)癥很多糖尿病患者本身都知之甚少。同期:劉超教授江蘇省中醫(yī)藥研究院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副院長內分泌科主任Q:糖尿病會導致哪些并發(fā)癥呢?同期:通常情況下,患病10年后有30%~40%的人至少會出現(xiàn)一種并發(fā)癥。在患糖尿病的人群中,有20%的人最后要靠腎透析生活;糖尿病人發(fā)生冠心病的幾率是非糖尿病人的2倍~3倍;神經病變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為5年、10年、20年后分別可達到30%~40%、60%~70%和90%。(解說)糖尿病患者需要格外注意日常生活習慣,一旦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甚至生命。而人們又缺乏對引起糖尿病病因的正確認識,就會讓此病頻繁出現(xiàn)在生活中。所以及時了解糖尿病的病因是很有必要的。同期:劉超教授江蘇省中醫(yī)藥研究院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副院長內分泌科主任Q:糖尿病的病因有哪些?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為會導致患病幾率升高?Q:很多人說“不要吃那么多的糖,要不會得糖尿病的!”那么多吃糖是不是會引發(fā)糖尿病呢?同期:目前,全世界對糖尿病的發(fā)病原因和機制還沒有完全弄清。一般認為糖尿病是由體質因素、病毒因素、自身免疫、飲食因素、不良情緒等造成體內胰島素缺乏或作用低下所致的一組內分泌代謝失調疾病。1.遺傳和體質因素流行病學研究發(fā)現(xiàn):糖尿病發(fā)病具有種族和家族遺傳易感性。糖尿病孿生兄弟發(fā)病概率較高。2.飲食與肥胖因素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與長期高糖、高脂肪飲食,體力活動少,身體肥胖有關。3.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因素包括腸道病毒、柯薩奇B4病毒、流行性腮腺炎、腦炎、心肌炎等都會破壞人的胰島細胞,使人體免疫失控,引起胰島B細胞功能減低,導致糖尿病。4.情緒與精神神經因素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精神緊張,情緒激動,心理壓力大以及突然遭受心靈創(chuàng)傷等,會引起一系列胰島素對抗激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5.酒色因素與化學藥物飲酒是發(fā)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色欲過度則會傷人腎精。有人為提高性欲,濫服溫燥壯陽藥,以致機體紊亂,燥熱內生,陰津虧損,引起消渴。6.胰島疾病胰腺炎、胰腺瘤、胰腺全切除或半切除引起胰島素相對不足而導致糖尿病。7.妊娠婦女妊娠時,由于生理變化,身體對胰島素需要量增加,產生相對性胰島素不足,可造成糖尿病。如果控制得法,則預后良好。除以上因素外,血液循環(huán)失常、血液淤滯等也是導致糖尿病的因素之一。(小標題)糖尿病的預防與治療(解說)近些年全世界糖尿病的發(fā)生率呈明顯的上升趨勢,在我國糖尿病發(fā)病率已經接近10%,比三十年前升高了14倍。由于糖尿病而引發(fā)的各種心血管、腦血管、腎臟等并發(fā)癥已經嚴重地影響了人類的生存質量,威脅著人的生命。其實在生活中有一些措施是可以預防糖尿病發(fā)生的。同期:劉超教授江蘇省中醫(yī)藥研究院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副院長內分泌科主任Q: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行為可以降低糖尿病患病率,起到預防糖尿病的作用?同期:1、糾正不健康的飲食習慣要注意令自己的飲食更健康!可以選擇食用全谷類食物,以代替精白面粉。高纖維食物能有效幫助血糖保持穩(wěn)定。要多吃各式各樣的水果蔬菜,因為水果蔬菜富含人體健康所需的纖維素以及維他命,這是比較有效的糖尿病的預防措施。2、肥胖者應該積極減肥糖尿病患者相當一部分都是由于肥胖引起的。所以肥胖者更容易導致糖尿病,預防糖尿病應該要積極的減肥。3、多運動,鍛煉身體運動能夠增強體質,提高抵抗力,還可以降低血糖,這也是糖尿病的預防措施之一。以上就是對糖尿病的預防介紹,我們需保持好的生活習慣,預防糖尿病的發(fā)生。如果想了解更多糖尿病方面的知識,請咨詢在線專家。(解說)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越早發(fā)現(xiàn)就越容易控制病情,以助于提早治療。不同類型、不同病期的糖尿病有不同的相貌,輕者可能毫無感覺,重者則會影響生活。同期:劉超教授江蘇省中醫(yī)藥研究院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副院長內分泌科主任Q:糖尿病有哪些早期癥狀?同期: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發(fā)病時常不表現(xiàn)為典型的多食、多飲、多尿及體重減輕的癥狀,而表現(xiàn)為疲乏無力、容易感染、皮膚感覺異常、視力障礙、性功能障礙等。識別這些糖尿病的早期癥狀有利于及早識別糖尿病。(解說)由于糖尿病尚沒有根治的方法,需要終身采用飲食療法,輔助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注射治療,以維持正常的血糖。在糖尿病的防治策略上,概括為飲食控制、合理運動、藥物治療、患者教育和自我監(jiān)測。通過多種方式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圍內,減少并發(fā)癥的產生。同期:劉超教授江蘇省中醫(yī)藥研究院江蘇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副院長內分泌科主任Q:如果不幸患有糖尿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哪些,請您給一些建議。同期:糖尿病飲食要求糖尿病患者應限制主食的攝入量,因為主食屬于碳水化合物類食物,主食可以被迅速消化吸收轉變?yōu)檠?,大量食用主食會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快速增高,不利于血糖控制。還有人提出糖尿病患者應少喝粥,因為粥更容易消化吸收,粥中含有的淀粉會迅速轉化為血糖,許多患者形容喝粥就像喝糖水,血糖快速升高。上述有關于糖尿病飲食的說法都是很正確的,于是有些糖尿病患者就認為主食應吃得越少越少,只要不吃主食,血糖就不會升高?;颊咭虼丝s減主食攝入量,整日饑腸轆轆,或以蔬菜代替主食。有些患者大量食用肉食或豆制品以飽腹,還有些患者干脆用喝酒代替主食。這些做法都是不正確的。糖尿病患者固然需要控制主食的攝入量,但不能控制過嚴。人的身體需要維持一定的血糖濃度,特別是腦細胞需要血糖直接提供能量,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島素相對缺乏,不能合成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