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學I》單元測試(二)_第1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cfa8492519ec53342c0327f787f7acd/7cfa8492519ec53342c0327f787f7acd1.gif)
![《材料力學I》單元測試(二)_第2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cfa8492519ec53342c0327f787f7acd/7cfa8492519ec53342c0327f787f7acd2.gif)
![《材料力學I》單元測試(二)_第3頁](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cfa8492519ec53342c0327f787f7acd/7cfa8492519ec53342c0327f787f7acd3.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PAGE7PAGEPAGE6《材料力學I*》單元測試(二)一、單選題1、橫力彎曲梁,橫截面上(c 。A、僅有正應力、僅有切應力C、既有正應力,又有切應力D、切應力很小,忽略不2、一圓型截面梁,直徑d=40mm,其彎曲截面系數(shù)WZ為( B )。A、1000πmm3B2000πmm3、400πmm2 400πmm33、彎曲梁上的最大正應力發(fā)生在危險截面( B )各點處。A、中性軸上B、離中性軸最遠C、靠近中性軸D、離中性軸一半距離4、考慮梁的強度和剛度,在截面面積相同時,對于抗拉和抗壓強度相等的材料(如碳鋼,最合理截面形狀是( D 。A、圓形、環(huán)形C、矩形D、工字型5、兩梁的橫截面上最大正應力相等的條件是(B 。ZA、MMAX與橫截面積A相等、MMAX與W(抗彎截面系數(shù))相等ZC、MMAX與WZ相等,且材料相同、都正確6、提高梁的強度和剛度的措施有( C A、變分布載荷為集中載荷、將載荷遠離支座、將梁端支座向內側移動D、撤除中間支7、一鑄鐵梁,截面最大彎矩為負,其合理截面應為(B 。A、工字形 、“T”字形 C、“T”字形 、形A、ABCB、CBAA、ABCB、CBAC、CABD、BAC9、幾何形狀完全相同的兩根梁,一根為鋁材,一根為鋼材,若兩根梁受力狀態(tài)也相同,則它們的( A )A、彎曲應力相同,軸線曲率不同 B、彎曲應力不同,軸線曲率相C、彎曲應力和軸線曲率均相同 D、彎曲應力和軸線曲率均不同10、設計鋼梁時,宜采用中性軸為( A )的截面A、對稱軸 、靠近受拉邊的非對稱軸C、靠近受壓邊的非對稱軸 D、任意11、關于圖示梁上a點的應力狀態(tài)有下列四種答案:正確答案是(D )12、已知等截面直梁在某一段上的撓曲線方程為w(x)=Ax2(4lx-6l2-x2),則該段梁上(B )A、無分布載荷作用B、有均布載荷作用C、分布載荷是x的一次函數(shù)D、分布載荷是x的二次函數(shù)設計鑄鐵梁時,宜采用中性軸為( B )的截面。A、對稱軸B、偏于受拉邊的非對稱軸C、偏于受壓邊的非對稱軸D、對稱或非對稱軸圖示兩根矩形截面的木梁按兩種方式拼成一組合梁(拼接的面上無粘膠,梁的兩端受力偶矩作用,以下結論中(D )是正確的。A、兩種情況max相同B、兩種情況正應力分布形式相同C、兩種情況中性軸的位置相同D、兩種情況都屬于純彎曲圖示兩梁的抗彎剛度EI相同,載荷q相同,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C 。A、兩梁對應點的內力和位移相同、兩梁對應點的內力和位移相C、內力相同,位移不同 、內力不同,位移相同圖示三梁中fffc分別表示圖ab)的中點位移,則下列結論中正確的是( 。z zA、fa=fb=2fc B、fa>fb=fc 、fa>fb>fc 、fafb=2fcda圖示a,b兩截面其慣性矩的關系有四種答案,正確答案是(B剪力圖) y ydaadA、(I )y a
(I )
,(I )
(I )z
;B、(I )y a
(I )
,(I )
(I )z b
a(a)
a(b)C、(I )y a
(I )
,(I )
(I )z
;D、(I )y a
(I )
,(I )
(I )。z b圖所示簡支梁剪力圖正確的為(D)。應用截面法計算橫截面上的彎矩,其彎矩等于(C)。A、梁上所有外力對截面力矩的代數(shù)和B、該截面左段梁(或右段梁)上所有外力對任何矩心的代數(shù)和C、該截面左段梁(或右段梁)所有外力(包括力偶)D、截面一邊所有外力對支座的力矩代數(shù)和梁的截面為T型軸通過橫截面形心,彎矩圖如圖示,則有(B )A、最大拉應力與最大壓應力位于同一截面c或dB、最大抗應力位于截面c,最大壓應力位于截面dC、最大拉應力位于截面d,最大壓應力位于截面c D、以上說法都不正最大彎矩截面最大拉應力等于最大壓應力的條件是(B )。A、梁材料的拉壓強度相等 B、截面形狀對稱于中性C、同時滿足以上兩條 D、截面形狀不對稱于中性軸D Mmax D
max Wz
中, 應是( )上的最大正應力。max25跨中受集中荷載25跨中受集中荷載P作用的圓截面簡支梁,它的θA=,yc=。若將L變?yōu)?L,d變?yōu)?d時,它的,yc之比為(A)。A、最大彎矩所在截面、梁的最大橫截面、梁的最小橫截面、梁的危險截24由疊加法作圖示簡支梁的彎矩圖,則下述正確的是圖( )。A、B、C、D、26 一正方形截面梁的邊長為其對z軸的慣性矩IZ(DA4a22a C2/3a3 DA、B、C、D、A、1/8 B、8 、2 、1/2當只需確定某些特定截面的轉角和撓度而并不需要求出轉角和撓度的普遍方程時梁的彎曲變形可用(A )法求解。、疊加法、微分法、幾何法、矢量法等截面直梁在彎曲變形時,撓曲線曲率在最大( D )處一定最大A、撓度 、轉角 C、剪力 、彎矩二、 判斷題圓形截面梁,不如相同截面面積的正方形截面梁承載能力強(A )選擇具有較小慣性距的截面形狀,能有效地提高梁的強度和剛度(B )梁在純彎曲時,變形后橫截面保持為平面,且其形狀、大小均保持不變。 (B )z圖示梁的橫截面,其抗彎截面系W 和慣性矩I 分別為以下兩式:zZ ZW BH2bh2
I BH3bh3Z 6 6
Z 12 12 ( B )bbBB梁內彎矩為零的橫截面其撓度也為零。 (B )梁的最大撓度處橫截面轉角一定等于零。 (B)兩根不同材料制成的梁,若截面尺寸和形狀完全相同,長度及受力情況也相同,那么對此兩根梁曲變形有關量值,有如下判最大正應力相同。(A )最大撓度值相同。(B)最大轉角值不同。(A)兩根不同材料制成的梁,若截面尺寸和形狀完全相同,長度及受力情況也相同,那么對此兩根梁曲變形有關量值,有如下判最大剪應力值不同。(B )兩根不同材料制成的梁,若截面尺寸和形狀完全相同,長度及受力情況也相同,那么對此兩根梁曲變形有關量值,有如下判強度相同。(B )兩根材料、截面形狀及尺寸均不同的等跨簡支梁,受相同的載荷作用,則兩梁的反力與內力相同。(B )圖(a)、中,m-m截面上的中性軸分別為通過截面形心的水平軸與鉛垂軸。(A)15 在均質材料的等截面梁中最大拉應力 和最大壓應力 15 max max(A)彎曲應力公式
MyI 適用于任何截面的梁。(A)z一懸臂梁及其Tc(B)T形截面梁受矩為負值,圖示應力分布圖完全正確。(B )必出現(xiàn)在彎矩M最大的截面上。(A)對于等截面梁,最大拉應力與最大壓應力在數(shù)值上必定相等。(B)圖所示T形截面外伸梁的最大拉應力發(fā)生在A截面處。(B )T截面鑄鐵梁,當梁為純彎曲時,其放置形式最合理的方式是。(A)圖所示脆性材料⊥形截面外伸梁,若進行正應力強度校核,應校核D.B點下邊緣。(B)圖示懸臂梁,其最大撓度處,必定是最大轉角發(fā)生處。(B)不同材料制成的梁,若截面尺寸和形狀完全相同,長度及受力情況也相同,那么對此兩根梁彎曲形時,它們的最大撓度值相同。(B )EI是梁的抗彎剛度,提高它的最有效,最合理的方法是改用更好的材料。(B)梁彎曲正應力計算公式適用于橫力彎曲細長梁A。對平面彎曲梁來說,梁橫截面上下邊緣處各點的切應力為零。對平面彎曲梁來說,梁橫截面上下邊緣處處于單向拉伸或單向壓縮狀態(tài)(A)。嚴格而言,梁彎曲正應力強度計算公式不適用于木梁(A)。梁的純彎曲強度校核,一般應當校核梁橫截面最大彎矩處和截面積最小截面處(A)。梁純彎曲時,強度不足截面一定是橫截面積最小截面(B)。梁純彎曲時,強度不足截面一定是彎矩最大橫截面(B)。短梁橫力彎曲強度計算時,先按照切應力強度條件設計截面尺寸,而后按照彎曲正應力強度校核(B )。梁彎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DLP背投技術資料》課件
- 2025年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新機遇報告
- Unit 3 The art of painting Project (1) 說課稿-2024-2025學年高中英語譯林版(2020)選擇性必修第一冊
- 《13 色彩斑斕-修飾表格》說課稿-2023-2024學年清華版(2012)信息技術三年級下冊
- 《物聯(lián)網模板》課件
- 《困難氣道的評估》課件
- 專利許可轉讓合同范例
- 農業(yè)種植賣貨合同范例
- 全托合同范本
- 文化交流與共生發(fā)展考核試卷
- BMS基礎知識培訓
- 質保管理制度
- 2024年全國卷新課標1高考英語試題及答案
- 2024年10月自考13003數(shù)據(jù)結構與算法試題及答案
- 華為經營管理-華為激勵機制(6版)
- 2024年標準化工地建設管理實施細則(3篇)
- 2024新版《藥品管理法》培訓課件
- 干燥綜合征診斷及治療指南
- 糧油廠食品安全培訓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師領導力》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電力基本知識培訓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