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七年級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省優(yōu)獲獎教學課件_第1頁
歷史七年級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省優(yōu)獲獎教學課件_第2頁
歷史七年級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省優(yōu)獲獎教學課件_第3頁
歷史七年級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省優(yōu)獲獎教學課件_第4頁
歷史七年級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省優(yōu)獲獎教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五代十國(906——960年)五代十國(906——960年)宋朝有一首詩《神童詩》,一開頭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碑敃r民間還流行一句話:“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為什么宋朝會出現(xiàn)如此大的差距呢?宋朝有一首詩《神童詩》,一開頭是:“天子重英豪,第6課北宋的政治第6課北宋的政治學習目標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舉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2、培養(yǎng)學生學會識圖獲得有效歷史信息。3、分析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所帶來的利弊,客觀認識反思歷史?!局攸c】: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難點】: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學習目標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舉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了解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二、重文輕武的政策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1.北宋的建立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發(fā)動兵變,黃袍加身,奪取后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史稱北宋宋太祖趙匡胤1.北宋的建立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發(fā)動1.北宋的建立黃袍加身石碑陳橋兵變遺址1.北宋的建立黃袍加身石碑陳橋兵變遺址1.北宋的建立

時間:960年人物:趙匡胤事件:陳橋兵變定都:開封(東京)1.北宋的建立時間:960年2.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和后繼者按照先南后北的方針,陸續(xù)消滅了南方割據(jù)政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jù)局面2.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和后繼者按照先南后北的歷史七年級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省優(yōu)獲獎教學課件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閱讀P29相關史事“杯酒釋兵權”思考:為什么宋太祖要這么做?宋太祖擔心大將擁有兵權會危及他的統(tǒng)治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閱讀P29相關史事“杯酒釋兵權”宋太祖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背景:唐末五代,軍閥武將飛揚跋扈,影響到政局的穩(wěn)定,宋初統(tǒng)治者牢記這個教訓。為了鞏固統(tǒng)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強中央集權。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背景:唐末五代,軍閥武將飛揚跋扈,影響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1)軍事上,吸取唐末武將專權的教訓,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fā)兵之權,并經常調換軍隊將領,使兵不識將,將不識兵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1)軍事上,吸?。?)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宰相不止一人),并設副宰相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還設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2)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宰相不止一人),(3)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取代過去藩鎮(zhèn)的爪牙,并對州縣長官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權力;取消節(jié)度使收稅的權利,陸續(xù)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3)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取代過去藩鎮(zhèn)的爪牙,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影響:通過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影響:通過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君臣禮儀的變化說明了北宋中央集權的加強君臣禮儀的變化說明了北宋中央集權的加強總結: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目的措施影響軍事方面消除武將專權的弊端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禁軍分內外駐屯,將領經常調換;統(tǒng)兵權與調兵權分離,在中央設樞密院掌握軍隊的調動權。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但是削弱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在中央削弱宰相的權力由政事堂、樞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民政、軍政和財政大權實現(xiàn)了民、軍、財權的分立,加強了皇權,但也造成了機構的臃腫。在地方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分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并實行輪換制;設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權力;設轉運使收繳地方官的財稅權。加強了中央集權,也造成了地方官僚機構的臃腫??偨Y: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目的措施影響軍事方面消除武將專權二、重文輕武的政策1.重文輕武的政策2.重文輕武的影響二、重文輕武的政策1.重文輕武的政策1.重文輕武的政策內容:(1)宋太祖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出現(xiàn),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宋太祖趙匡胤1.重文輕武的政策內容:(1)宋太祖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宋太宗趙光義(2)宋太宗繼續(xù)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統(tǒng)兵的格局宋太宗趙光義(2)宋太宗繼續(xù)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武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這嚴重束縛了統(tǒng)軍的指揮權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3)注重發(fā)展文教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科舉制(3)注重發(fā)展文教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科舉制宋初時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yōu),而且升遷迅速科舉制度的發(fā)展,對宋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fā)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宋初時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yōu)重文輕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點在客觀上推動了文化教育的發(fā)展,但強化了為當官而讀書的觀點重文輕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點在客觀上推動了文化教2.重文輕武的影響影響: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fā)生,有利于政權的穩(wěn)固和社會的安定2.重文輕武的影響影響:課后習題1.“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劉備B.苻堅C.李世民D.趙匡胤D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北宋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是()A.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設通判監(jiān)督B.將地方財政權收歸中央C.用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D.在地方上設節(jié)度使,掌握經濟和軍事大權D課后習題1.“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課后習題3.唐朝時期,大將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戰(zhàn)事,就統(tǒng)兵出征,軍事行動結束,就回朝任宰相、尚書等高級文職。兩宋時期,在掌管軍政事務的官員中具文官資歷的人數(shù)占91%。這反映了宋代的治國方略是()

A.強干弱枝B.分散軍權C.重文輕武D.守內虛外C課后習題3.唐朝時期,大將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戰(zhàn)事,就統(tǒng)兵出第一課

隋朝的統(tǒng)一與覆滅第一課

隋朝的統(tǒng)一與覆滅一、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西晉東晉南方:北方:十六國并存宋齊梁陳581(鮮卑族)北魏三國魏蜀吳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北朝589南朝歷史回顧一、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西東晉南方:北方:十六國并存宋齊梁陳5一、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隋朝的建立時間581楊堅定都大興(西安)建立隋朝統(tǒng)一589隋朝滅陳完成了統(tǒng)一統(tǒng)一意義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中國重歸統(tǒng)一有利于民族融合,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為隋唐經濟文化昌盛提供了前提一、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隋朝的建立時間581楊堅定都大興(西安

長安今陜西西安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浙江杭州隋朝疆域圖長安今陜西西安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浙江杭州隋朝疆

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大軍南下渡過長江,進攻南陳。陳后主陳叔寶奢侈腐化,宴游無度,當他聽說建康城已陷落時,慌忙帶著他的兩個嬪妃,躲入宮廷內的一口枯井里。隋軍呼喊他們不出來,后來隋軍揚言要往井里投石頭,陳后主才和兩個妃嬪出來投降。陳后主攜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為“胭脂井”。據(jù)說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雞鳴寺的山坡下。

589年,南陳被滅,南北歸一

胭脂井589年,南隋為什么能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北方民族的大融會、南方經濟的發(fā)展。長期的分裂割據(jù),人民渴望統(tǒng)一。南方陳政權統(tǒng)治的腐敗。主觀上:隋朝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軍事強大。隋準備充分、戰(zhàn)略戰(zhàn)術運用得當??陀^上:隋為什么能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北方民族的大融會、南方經濟的發(fā)展。長3.隋朝的強盛:找一找隋朝經濟繁榮的表現(xiàn)有哪些?

時間項目隋初隋盛世結論人口3000多萬人4600多萬人墾田1900多萬頃5500多萬頃糧倉長安太倉洛陽含嘉倉、興洛倉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貞觀政要》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

——馬端臨:《文獻通考》3.隋朝的強盛:找一找隋朝經濟繁榮的表現(xiàn)有哪些?隋朝富強的原因有哪些?想一想隋朝富強的原因有哪些?想一想政治上:改革政權機構,確立三省六部制重視選拔人才,推行新的選官制度廢除郡一級機構,裁減冗員修訂法律,廢除一些酷刑經濟上:均田制,減輕賦稅徭役倡導節(jié)儉,設置義倉作用:有助于政權的鞏固,促進了經濟發(fā)展形成開皇之治政治上:改革政權機構,確立三省六部制重視選拔人才,推行新的選科舉制創(chuàng)立背景1.九品中正制選官弊端嚴重;2.隋統(tǒng)一后急需大批人才??婆e制創(chuàng)立背景1.九品中正制選官弊端嚴重;2.隋統(tǒng)一后急需大

《廿二史札記》謂:“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設小中正,州設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實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書選用”。推薦考察為主《廿二史札記》謂:“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設小中正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公門有公,卿門有卿?!稌x書·王沈傳》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西晉·左思《詠史詩》只注重門第只注重門第

589年,隋文帝統(tǒng)一中國后,廢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舉人”,將選官的權力收歸中央。隋文帝楊堅541~604弘農郡華陰縣(今陜西華陰)人廢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舉人”589年,隋文帝統(tǒng)一中國后,廢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舉科舉制的創(chuàng)建原因:原有的選官制度的弊端隋朝建立后,需要大批人才過程: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舉人”隋煬帝楊廣開設進士科,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成為制度科舉制度正式創(chuàng)立特征:公平、公開科舉制的創(chuàng)建原因:原有的選官制度的弊端隋朝建立后,需要大批人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醵ū!短妻浴な鲞M士上》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啤ぺw嘏隋唐統(tǒng)治者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科舉制度,一方面是為了選拔人才,另一方面又是為了控制人才。但根本目的是為了控制人才,鞏固其統(tǒng)治。gòuzhígǔ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科舉制的影響張九齡房玄齡

據(jù)統(tǒng)計,唐玄宗開元年間,科舉出身的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1、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婆e制的影響張九齡房玄齡據(jù)統(tǒng)計,唐玄宗開元年間王昌齡岑參韓愈王維歐陽修蘇軾蘇轍柳公權他們也是進士陳子昂王昌齡岑參韓愈王維歐陽修蘇軾蘇轍柳公權他們也是進士陳私塾

2、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私塾2、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

唐朝是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唐詩內容豐富,風格多樣,才華橫溢的詩人層出不窮,今天我們依然能讀到唐朝兩千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材料二:光耀千古的詩壇請列舉材料中詩人的名詩佳作3、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尤其是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促進了唐詩的繁榮材料二:光耀千古的詩壇請列舉材料中詩人的名詩佳作3、科舉制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杜甫白居易材料三:進士崔致遠

許多外國留學生,也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新羅著名文學家崔致遠,就是唐朝時新羅在長安中進士的佼佼者。我們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

——《英國大百科全書》

現(xiàn)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

——孫中山通過本課中的這個實例,可以看出科舉制還有什么影響?4、唐朝科舉制在當時還影響到鄰國對世界文明產生過一定的影響材料三:進士崔致遠通過本課中的這個實例,可以看出科舉制還有什作用:一些門第不高,有真才實學的人進入各級政權擔任官職,擴大了隋朝的統(tǒng)治基礎。打破豪門士族壟斷政權的局面,削弱了割據(j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提高官員素質,社會治理,社會進步,推動教育文化的發(fā)展營造了好學上進,充滿競爭活力的社會氛圍沿用1300年,影響深遠作用:一些門第不高,有真才實學的人進入各級政權擔任官職,擴大科舉制的弊端:科舉制使大批知識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從事冷靜的學術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從事對國計民生有實用價值的科學技術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榜提名,就逐漸淪為封建統(tǒng)治者附庸。科舉制的弊端:三、大運河的開鑿1、隋朝走向極盛的原因:2、開鑿時間:3、中心、起止點、四段河的名稱:4、意義:三、大運河的開鑿1、隋朝走向極盛的原因:小組討論:(1對1)

1.隋朝糧食主要來自南方還是北方?2.大運河開通以前,用陸路輸送糧食有何缺點?3.隋朝統(tǒng)一全國以后,有必要加強對南方的統(tǒng)治嗎?4.開通大運河需要龐大資金,此時的隋朝有嗎?開通大運河的原因小組討論:(1對1)

1.隋朝糧食主要來自南方還是北方?開通1.古代糧食主要來自南方還是北方?

2.大運河開通以前,用陸路運送糧食,有何缺點?

3.隋朝統(tǒng)一全國以后,有必要加強對南方的統(tǒng)治嗎?開通大運河有沒有積極影響?

4.開通大運河需要龐大資金,此時的隋朝有嗎?1.南方。2.陸路運量少,成本高,速度慢。3.隋朝滅陳,需要加強對全國的統(tǒng)治4.隋文帝統(tǒng)治時期,隋朝經濟實力增強,為大運河的開通提供豐厚的經濟基礎。1.古代糧食主要來自南方還是北方?

2.大運河開通以前,用陸二、大運河的開通1.開鑿的目的主要目的:為加強對南方地區(qū)政治經濟控制,便于江南財物向洛陽長安運輸根本目的:鞏固統(tǒng)治二、大運河的開通1.開鑿的目的主要目的:為加強對南方地區(qū)政治三、大運河的開鑿三、大運河的開鑿1:貫通南北的動脈

2:兩千千米長3:三個主要地點

4:運河四段

5:聯(lián)系的五大水系

1:貫通南北的動脈隋朝的大運河(隋煬帝605年開始)三地:三個中心()()今()()今()四段:分為四段()渠()渠()()河五河:貫穿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水長江錢塘江長安洛陽涿郡北京余杭杭州永濟通濟邯溝江南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統(tǒng)治隋朝的大運河(隋煬帝605年開始)三地:三個中心(練習

隋朝大運河示意圖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杭州)永濟渠通濟渠

邗溝江南河

洛陽作用:加強了南北地區(qū)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地位: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練習隋朝大運河示意圖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杭州)永濟渠通濟隋煬帝時為什么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合作探究答:1、隋文帝在為20多年里,經濟繁榮,使隋煬帝開通大運河具備了經濟實力。2、隋朝國家統(tǒng)一,使隋煬帝有征發(fā)幾百萬人的可能性。3、有前代開鑿的幾段古運河為基礎。隋煬帝時為什么能夠開通縱貫南北的大運河?合作探究答:1、隋文二、大運河的開通2、目的:

3、時間、人物:

4、中心、起始點:

1、開通大運河的條件經濟繁榮、國家統(tǒng)一、古運河5、長度及地位:

6、四個組成部分(自北向南):

7、連接五條河流(自北向南):

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8、開通的作用:

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二、大運河的開通2、目的:3、時間、人物:4、中心、起始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的局面。3.作用及評價成為南北交通的大動脈,促進了南北經濟的交流,鞏固了國家統(tǒng)一的

隋煬帝奢侈腐化,濫用民力。他三次乘坐大龍舟到江都巡游,隨行的船只達幾千艘,綿延200多里,沿路州縣必須供應食物,加重了人民的負擔。隋宮(唐·李商隱)乘興南游不戒嚴,九重誰省諫書函。春風舉國裁宮錦,半作障泥半作帆。二世而亡隋煬帝奢侈腐化,濫用民力。他三次乘坐大龍舟到江隋煬帝龍舟模型隋煬帝龍舟模型隋煬帝南巡隋煬帝南巡四、秦、隋朝的共同點:

1、秦、隋朝由長期分裂割據(jù)到大一統(tǒng)。2、秦、隋朝的各項制度,對后來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秦、隋朝都修建了大型的工程。4、末年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農民起義。

5、秦、隋朝都是二世而亡。

三、隋的滅亡:

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殺,隋滅亡。

主要原因:

隋煬帝的暴政四、秦、隋朝的共同點:1、秦、隋朝由長期分裂割據(jù)到大一統(tǒng)。材料1:胡增《汴水》: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材料2:宗元鼎《煬帝?!罚旱蹣I(yè)興亡是幾重?風流猶自說遺蹤。但求死看揚州月,不愿生歸駕九龍。認為隋煬帝開運河、游江都是隋亡的主要原因

不正確材料1:胡增《汴水》:材料2:宗元鼎《煬帝?!罚赫J為隋煬帝開材料3:李敬方《汴河直進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知。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材料4:皮日休《汴河懷古》: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在承認運河勞民傷財?shù)耐瑫r,更肯定了運河給社會帶來的社會效益

認為開運河造福后代,功大于過,若沒有巡游江都之事,其功可與大禹治水相比。正確的材料3:李敬方《汴河直進船》: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知史料分析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辈牧隙骸氨蓖ㄤ每ぶ疂O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利也博哉?!闭埢卮穑?.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2.此“河”是誰在位時開通的?3.開通此“河”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歷史意義?4.材料二中“涿郡”、“江都”分別是現(xiàn)在的什么地方?隋朝大運河隋煬帝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意義: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方經濟的交流。北京、揚州史料分析閱讀下列材料:隋朝大運河隋煬帝目的:為了加強南北交通五代十國(906——960年)五代十國(906——960年)宋朝有一首詩《神童詩》,一開頭是:“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碑敃r民間還流行一句話:“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為什么宋朝會出現(xiàn)如此大的差距呢?宋朝有一首詩《神童詩》,一開頭是:“天子重英豪,第6課北宋的政治第6課北宋的政治學習目標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舉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輕武的特點。2、培養(yǎng)學生學會識圖獲得有效歷史信息。3、分析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所帶來的利弊,客觀認識反思歷史?!局攸c】: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難點】: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學習目標1、知道北宋的建立,列舉北宋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了解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二、重文輕武的政策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1.北宋的建立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發(fā)動兵變,黃袍加身,奪取后周政權,改國號為宋,定都開封,史稱北宋宋太祖趙匡胤1.北宋的建立公元960年,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發(fā)動1.北宋的建立黃袍加身石碑陳橋兵變遺址1.北宋的建立黃袍加身石碑陳橋兵變遺址1.北宋的建立

時間:960年人物:趙匡胤事件:陳橋兵變定都:開封(東京)1.北宋的建立時間:960年2.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和后繼者按照先南后北的方針,陸續(xù)消滅了南方割據(jù)政權,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jù)局面2.北宋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

宋太祖和后繼者按照先南后北的歷史七年級下冊:第6課《北宋的政治》省優(yōu)獲獎教學課件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閱讀P29相關史事“杯酒釋兵權”思考:為什么宋太祖要這么做?宋太祖擔心大將擁有兵權會危及他的統(tǒng)治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閱讀P29相關史事“杯酒釋兵權”宋太祖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背景:唐末五代,軍閥武將飛揚跋扈,影響到政局的穩(wěn)定,宋初統(tǒng)治者牢記這個教訓。為了鞏固統(tǒng)治,宋太祖采取措施,加強中央集權。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背景:唐末五代,軍閥武將飛揚跋扈,影響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1)軍事上,吸取唐末武將專權的教訓,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控制軍隊的調動,使禁軍將領有握兵之重而無發(fā)兵之權,并經常調換軍隊將領,使兵不識將,將不識兵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1)軍事上,吸取(2)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宰相不止一人),并設副宰相若干人,與宰相共同議政,還設多重機構分割宰相的軍政、財政大權(2)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宰相不止一人),(3)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取代過去藩鎮(zhèn)的爪牙,并對州縣長官實施三年一換的制度;在各州府設置通判,以分知州權力;取消節(jié)度使收稅的權利,陸續(xù)在地方設置轉運使,把地方財賦收歸中央(3)在地方,派文臣擔任各地州縣的長官,取代過去藩鎮(zhèn)的爪牙,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影響:通過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權大大加強3.宋太祖強化中央集權影響:通過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權強化君臣禮儀的變化說明了北宋中央集權的加強君臣禮儀的變化說明了北宋中央集權的加強總結: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目的措施影響軍事方面消除武將專權的弊端解除禁軍將領的兵權;禁軍分內外駐屯,將領經常調換;統(tǒng)兵權與調兵權分離,在中央設樞密院掌握軍隊的調動權。加強了對軍隊的控制,但是削弱了軍隊的戰(zhàn)斗力。在中央削弱宰相的權力由政事堂、樞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民政、軍政和財政大權實現(xiàn)了民、軍、財權的分立,加強了皇權,但也造成了機構的臃腫。在地方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分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并實行輪換制;設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權力;設轉運使收繳地方官的財稅權。加強了中央集權,也造成了地方官僚機構的臃腫??偨Y: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目的措施影響軍事方面消除武將專權二、重文輕武的政策1.重文輕武的政策2.重文輕武的影響二、重文輕武的政策1.重文輕武的政策1.重文輕武的政策內容:(1)宋太祖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扈的弊端出現(xiàn),重用文臣掌握軍政大權宋太祖趙匡胤1.重文輕武的政策內容:(1)宋太祖為防止唐末以來武將專橫跋宋太宗趙光義(2)宋太宗繼續(xù)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統(tǒng)兵的格局宋太宗趙光義(2)宋太宗繼續(xù)采取抑制武將、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將武將受到多方面的牽制,帶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預授的“陣圖”行軍布陣,這嚴重束縛了統(tǒng)軍的指揮權當時的文官擔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職,甚至主持軍務,地位和待遇高于(3)注重發(fā)展文教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科舉制(3)注重發(fā)展文教事業(yè),改革和發(fā)展科舉制宋初時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yōu),而且升遷迅速科舉制度的發(fā)展,對宋代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全國范圍營造了濃厚的讀書風氣,也促進整個社會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發(fā)達、文化昌盛、人才輩出的文治局面宋初時大幅度增加科舉取士名額,提高進士地位,進士不僅授官從優(yōu)重文輕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點在客觀上推動了文化教育的發(fā)展,但強化了為當官而讀書的觀點重文輕武“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觀點在客觀上推動了文化教2.重文輕武的影響影響:宋朝重文輕武的政策,扭轉了五代十國時期尚武輕文的風氣,杜絕了武將跋扈和兵變政移的情況發(fā)生,有利于政權的穩(wěn)固和社會的安定2.重文輕武的影響影響:課后習題1.“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劉備B.苻堅C.李世民D.趙匡胤D2.下列各項中,不屬于北宋加強中央集權措施的是()A.派文官擔任地方長官,設通判監(jiān)督B.將地方財政權收歸中央C.用分化事權的辦法削弱相權D.在地方上設節(jié)度使,掌握經濟和軍事大權D課后習題1.“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課后習題3.唐朝時期,大將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戰(zhàn)事,就統(tǒng)兵出征,軍事行動結束,就回朝任宰相、尚書等高級文職。兩宋時期,在掌管軍政事務的官員中具文官資歷的人數(shù)占91%。這反映了宋代的治國方略是()

A.強干弱枝B.分散軍權C.重文輕武D.守內虛外C課后習題3.唐朝時期,大將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戰(zhàn)事,就統(tǒng)兵出第一課

隋朝的統(tǒng)一與覆滅第一課

隋朝的統(tǒng)一與覆滅一、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西晉東晉南方:北方:十六國并存宋齊梁陳581(鮮卑族)北魏三國魏蜀吳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北朝589南朝歷史回顧一、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西東晉南方:北方:十六國并存宋齊梁陳5一、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隋朝的建立時間581楊堅定都大興(西安)建立隋朝統(tǒng)一589隋朝滅陳完成了統(tǒng)一統(tǒng)一意義結束了南北長期分裂的局面,中國重歸統(tǒng)一有利于民族融合,經濟文化的發(fā)展為隋唐經濟文化昌盛提供了前提一、隋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隋朝的建立時間581楊堅定都大興(西安

長安今陜西西安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浙江杭州隋朝疆域圖長安今陜西西安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浙江杭州隋朝疆

胭脂井

公元589年,隋朝大軍南下渡過長江,進攻南陳。陳后主陳叔寶奢侈腐化,宴游無度,當他聽說建康城已陷落時,慌忙帶著他的兩個嬪妃,躲入宮廷內的一口枯井里。隋軍呼喊他們不出來,后來隋軍揚言要往井里投石頭,陳后主才和兩個妃嬪出來投降。陳后主攜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為“胭脂井”。據(jù)說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雞鳴寺的山坡下。

589年,南陳被滅,南北歸一

胭脂井589年,南隋為什么能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北方民族的大融會、南方經濟的發(fā)展。長期的分裂割據(jù),人民渴望統(tǒng)一。南方陳政權統(tǒng)治的腐敗。主觀上:隋朝政治穩(wěn)定、經濟繁榮、軍事強大。隋準備充分、戰(zhàn)略戰(zhàn)術運用得當。客觀上:隋為什么能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北方民族的大融會、南方經濟的發(fā)展。長3.隋朝的強盛:找一找隋朝經濟繁榮的表現(xiàn)有哪些?

時間項目隋初隋盛世結論人口3000多萬人4600多萬人墾田1900多萬頃5500多萬頃糧倉長安太倉洛陽含嘉倉、興洛倉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

——《貞觀政要》人口激增墾田擴大糧倉豐實古今稱國計之富者莫如隋。

——馬端臨:《文獻通考》3.隋朝的強盛:找一找隋朝經濟繁榮的表現(xiàn)有哪些?隋朝富強的原因有哪些?想一想隋朝富強的原因有哪些?想一想政治上:改革政權機構,確立三省六部制重視選拔人才,推行新的選官制度廢除郡一級機構,裁減冗員修訂法律,廢除一些酷刑經濟上:均田制,減輕賦稅徭役倡導節(jié)儉,設置義倉作用:有助于政權的鞏固,促進了經濟發(fā)展形成開皇之治政治上:改革政權機構,確立三省六部制重視選拔人才,推行新的選科舉制創(chuàng)立背景1.九品中正制選官弊端嚴重;2.隋統(tǒng)一后急需大批人才。科舉制創(chuàng)立背景1.九品中正制選官弊端嚴重;2.隋統(tǒng)一后急需大

《廿二史札記》謂:“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設小中正,州設大中正,由小中正品第人才,以上大中正;大中正核實以上司徒;司徒再核,然后付尚書選用”。推薦考察為主《廿二史札記》謂:“魏文帝初定九品中正之法;郡邑設小中正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晉書·劉毅傳》公門有公,卿門有卿?!稌x書·王沈傳》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西晉·左思《詠史詩》只注重門第只注重門第

589年,隋文帝統(tǒng)一中國后,廢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舉人”,將選官的權力收歸中央。隋文帝楊堅541~604弘農郡華陰縣(今陜西華陰)人廢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舉人”589年,隋文帝統(tǒng)一中國后,廢止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舉科舉制的創(chuàng)建原因:原有的選官制度的弊端隋朝建立后,需要大批人才過程: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下令“分科舉人”隋煬帝楊廣開設進士科,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成為制度科舉制度正式創(chuàng)立特征:公平、公開科舉制的創(chuàng)建原因:原有的選官制度的弊端隋朝建立后,需要大批人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醵ū!短妻浴な鲞M士上》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啤ぺw嘏隋唐統(tǒng)治者創(chuàng)立和發(fā)展科舉制度,一方面是為了選拔人才,另一方面又是為了控制人才。但根本目的是為了控制人才,鞏固其統(tǒng)治。gòuzhígǔ唐太宗在端門看見新科進士魚貫而出,高興地說:“天下英雄入科舉制的影響張九齡房玄齡

據(jù)統(tǒng)計,唐玄宗開元年間,科舉出身的宰相,占有三分之二。

1、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識的讀書人有機會進入各級政府任職??婆e制的影響張九齡房玄齡據(jù)統(tǒng)計,唐玄宗開元年間王昌齡岑參韓愈王維歐陽修蘇軾蘇轍柳公權他們也是進士陳子昂王昌齡岑參韓愈王維歐陽修蘇軾蘇轍柳公權他們也是進士陳私塾

2、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私塾2、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

唐朝是我國詩歌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代,唐詩內容豐富,風格多樣,才華橫溢的詩人層出不窮,今天我們依然能讀到唐朝兩千多位詩人的近五萬首詩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材料二:光耀千古的詩壇請列舉材料中詩人的名詩佳作3、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尤其是因為進士科重視考詩賦,大大促進了唐詩的繁榮材料二:光耀千古的詩壇請列舉材料中詩人的名詩佳作3、科舉制也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杜甫白居易材料三:進士崔致遠

許多外國留學生,也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新羅著名文學家崔致遠,就是唐朝時新羅在長安中進士的佼佼者。我們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

——《英國大百科全書》

現(xiàn)在各國的考試制度,差不多都是學英國的。窮流溯源,英國的考試制度,原來是從我們中國學過去的。

——孫中山通過本課中的這個實例,可以看出科舉制還有什么影響?4、唐朝科舉制在當時還影響到鄰國對世界文明產生過一定的影響材料三:進士崔致遠通過本課中的這個實例,可以看出科舉制還有什作用:一些門第不高,有真才實學的人進入各級政權擔任官職,擴大了隋朝的統(tǒng)治基礎。打破豪門士族壟斷政權的局面,削弱了割據(j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提高官員素質,社會治理,社會進步,推動教育文化的發(fā)展營造了好學上進,充滿競爭活力的社會氛圍沿用1300年,影響深遠作用:一些門第不高,有真才實學的人進入各級政權擔任官職,擴大科舉制的弊端:科舉制使大批知識分子醉心于功名,不愿從事冷靜的學術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不愿從事對國計民生有實用價值的科學技術研究,一旦科考成功、金榜提名,就逐漸淪為封建統(tǒng)治者附庸??婆e制的弊端:三、大運河的開鑿1、隋朝走向極盛的原因:2、開鑿時間:3、中心、起止點、四段河的名稱:4、意義:三、大運河的開鑿1、隋朝走向極盛的原因:小組討論:(1對1)

1.隋朝糧食主要來自南方還是北方?2.大運河開通以前,用陸路輸送糧食有何缺點?3.隋朝統(tǒng)一全國以后,有必要加強對南方的統(tǒng)治嗎?4.開通大運河需要龐大資金,此時的隋朝有嗎?開通大運河的原因小組討論:(1對1)

1.隋朝糧食主要來自南方還是北方?開通1.古代糧食主要來自南方還是北方?

2.大運河開通以前,用陸路運送糧食,有何缺點?

3.隋朝統(tǒng)一全國以后,有必要加強對南方的統(tǒng)治嗎?開通大運河有沒有積極影響?

4.開通大運河需要龐大資金,此時的隋朝有嗎?1.南方。2.陸路運量少,成本高,速度慢。3.隋朝滅陳,需要加強對全國的統(tǒng)治4.隋文帝統(tǒng)治時期,隋朝經濟實力增強,為大運河的開通提供豐厚的經濟基礎。1.古代糧食主要來自南方還是北方?

2.大運河開通以前,用陸二、大運河的開通1.開鑿的目的主要目的:為加強對南方地區(qū)政治經濟控制,便于江南財物向洛陽長安運輸根本目的:鞏固統(tǒng)治二、大運河的開通1.開鑿的目的主要目的:為加強對南方地區(qū)政治三、大運河的開鑿三、大運河的開鑿1:貫通南北的動脈

2:兩千千米長3:三個主要地點

4:運河四段

5:聯(lián)系的五大水系

1:貫通南北的動脈隋朝的大運河(隋煬帝605年開始)三地:三個中心()()今()()今()四段:分為四段()渠()渠()()河五河:貫穿五大水系海河黃河淮水長江錢塘江長安洛陽涿郡北京余杭杭州永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