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司馬諫議書》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答司馬諫議書》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答司馬諫議書》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答司馬諫議書》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答司馬諫議書》課件-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答司馬諫議書王安石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及寫作背景,積累文化常識。2.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實詞、虛詞,疏通文意,概括每段的段意。3.領略文章駢散結合的行文特點,學習思慮周祥的說理藝術。4.文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層次清晰,結構嚴謹。教學目標1、題目解說:“答”即“答復、回復”之意。“諫議”則指的是“諫議大夫”這個官職,所以,“答司馬諫議書”不能理解為“回答司馬光規(guī)勸的書信”,而要作“回復諫議大夫司馬光的信”來理解。2、作者簡介: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字介甫,晚號半山。撫州臨川(今屬江西)人。仁宗慶歷進士。嘉佑三年(1058)上萬言書,提出變法主張,要求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推行富國強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強化統(tǒng)治力量,以防止大規(guī)模的農(nóng)民起義,鞏固地主階級的統(tǒng)治。神宗熙寧二年(1069)任參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實行變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對西夏作戰(zhàn)的形勢。因保守派反對,新法遭到阻礙。熙寧七年辭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辭,還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舒國公,改封荊,世稱荊公。卒謚文。一、導入《詩》、《書》、《周官》三經(jīng)新義最為重要,《周官新義》尤能闡發(fā)新政理論。他的詩文頗有揭露時弊、反映社會矛盾之作,體現(xiàn)了他的政治主張和抱負。散文雄健峭拔,舊時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歌遒勁清新。詞雖不多而風格高峻,《桂枝畫?金陵懷古》頗有名。所著《字說》、《鐘山目錄》等,多已散佚。今存《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三經(jīng)新義》中的《周官新義》殘卷、《老子注》若干條。3、背景資料: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身為參政知事(宰相)的王安石開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馬光(當時任翰林學士,右諫議大夫,所以稱為“司馬諫議”)給王安石寫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長信,列舉了實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廢棄新法,恢復舊制。本文是作者的復信。信中主要辨明侵官、生事、征利、拒諫、致怨五事,并對士大夫不恤國事、茍且偷安、墨守成規(guī)的保守思想表示不滿。教學設計>文章批駁了司馬光的意見,針鋒相對而又文筆犀利,注意分寸而入情入理,舉重若輕而簡明扼要,既表明決絕的態(tài)度又不失贈答之禮。某(草稿中用以代指本人名字)啟(寫信說明事情):昨日蒙教,竊(私自,這里用作謙詞)以為與君實游處(同游共處,交往)相好之日久,而議事每(常常)不合,所操(持)之術(方法,主張)多異故也。雖欲強聒(嘮叨不休。聒,說話聲嘈雜),終必不蒙見察[被(您)理解],故略(簡略)上報(給您回信),不復一一自辨(同“辯”,分辯)。重念(又考慮到)蒙君實視遇(看待,對待)厚,于反覆(指書信往返)不宜鹵莽(粗疏草率。鹵,同“魯”),故今具道(詳細地說出)所以(我之所以這樣做的理由),冀(希望)君實或見恕也。1.第一段有何作用?①開篇直接點明自己與司馬光意見不合的根源,即“所操之術多異故也”,為下文的辯解做了鋪墊;②道出了自己寫這封信的原因和目的,“重念蒙君實視遇厚,于反復不宜鹵莽”,并表達為自己的做法進行辯解的意愿。一、讀解課文【第一自然段】蓋儒者(這里泛指一般封建士大夫)所爭,尤(特別)在于名(事物的名稱、概念)實(事實,名稱、概念實際所指),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根本道理)得(清楚)矣。今君實所以見教者,以為侵官、生事、征利、拒諫,以致天下怨謗(怨恨,指責)也。某則以謂(以為,認為)受命于人主(君主),議法度(法令制度)而修(修正)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負有專責的官吏),不為(不是,不算)侵官;舉(施行)先王之政,以興利除弊,不為生事;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辟邪說(批駁不正確的言論),難(排斥)壬人(善于巧言獻媚、不行正道的人),不為拒諫。至于怨誹之多,則固(本來)前(預先)知其如此也。1.概括本段內(nèi)容作者以“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為論證的立足點,分別對保守派謬論進行駁斥,表明自己堅持變法的立場?!镜诙匀欢巍咳肆曈谄埱曳且蝗?,士大夫多以不恤(顧念,憂慮)國事、同俗(附和世俗)自媚(獻媚討好)于眾為善,上(皇上。這里指宋神宗趙頊)乃(卻)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抵制,斗爭)之(代詞,指上文所說的“士大夫”),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形容聲勢盛大或兇猛)?盤庚之遷,胥怨(相怨,指百姓對上位者的怨恨)者民也,非特(不僅)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計劃),度義(考慮適宜)而后動,是(認為正確)而不見可悔(值得反悔的地方)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施恩惠)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做事。前一個“事”是動詞,后一個“事”是名詞),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愿意領教的。知,知道,這里是“領教”的意思)。無由(沒有緣由)會晤(見面),不任(不勝)區(qū)區(qū)(小,用作自稱的謙辭)向往(仰慕)之至!【第三、四自然段】1.概括本部分的內(nèi)容進一步明確自己的立場和態(tài)度,想讓我從此不要做這些事兒,墨守前人的所作所為,那就是不是我所敢領教的。2.王安石發(fā)動變法的客觀因素有哪些?①人:習于茍且;②士大夫:多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③上乃欲變此。3.實施變法時,出現(xiàn)了怎樣的情形?司馬光又是怎樣分析這些情形出現(xiàn)的原因的呢?①出現(xiàn)的情形:天下——怨謗,眾——洶洶然;②司馬光認為這種情形出現(xiàn)的原因是,變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諫”造成的。4.試概括王安石對待變法的態(tài)度,并找到相關語句。態(tài)度:堅持變法、義無反顧相關句子:“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1.本文言簡意賅,措辭委婉而堅決,請作簡要分析。這篇文章語言柔中帶剛,態(tài)度委婉而堅決,運用這樣的外交辭令符合答復指責性書信的特點。而駁斥司馬光指責的語句言簡意賅,不容置辯,干凈利落。面對保守派的指責,作者說道:“則固前知其如此也。”“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弊掷镄虚g透露出一種堅持自己的信心。三、品讀課文2.王安石的說理文見識高超、論辯犀利。請結合全文具體分析。其反駁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第一,直接反駁。如“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第二,列出依據(jù)進行反駁。如“某則以謂受命于人主,議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為侵官”,這里就舉出了有利的依據(jù),說明不是自己獨出心裁,而是受命于皇帝,是朝廷議過的法度,指出這不是我個人的行為,而是合理合法的。第三,舉出史實進行反駁。如“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這里以歷史上曾有過的如何對待怨誹的事實為表率,表示自己不以流言蜚語所動,既委婉地反駁了怨誹之多的責備,又表達了自己變法的堅定決心。整個反駁明確有力,言簡意賅。3.你對王安石推行新法是如何認識和理解的?請談談你的看法。(1)王安石推行的新法雖然沒有也不可能觸及整個封建制度和封建統(tǒng)治的根本,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他卻敢于對傳統(tǒng)政策進行改革和抨擊,敢于對大地主、大官僚的種種特權加以抑制和打擊,把封建生產(chǎn)關系中不能適應生產(chǎn)力發(fā)展的某些環(huán)節(jié)進行一些調整,提出在當時物質條件下能夠解決的任務。(2)作為地主階級的一員,他能看到由于大地主、大官僚的過度剝削所造成的“富者財產(chǎn)滿布州域,貧者困窮不免于溝壑”的狀況,又能認識到“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亦即認識到發(fā)展所有生產(chǎn)力去生產(chǎn)天下的財富以求增加國家收入的重要性。這些在當時是難能可貴的。【主旨】本文王安石對司馬光加給作者的“侵官、生事、征利、拒諫、怨謗”五個罪名逐一作了反駁,并批評士大夫階層的因循守舊,表明堅持變法的決心。言辭犀利,針鋒相對。(一)王安石名句1.修身潔行,言必由繩墨。2.將母邗溝上,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南北總關心。3.百年養(yǎng)不足,一日毀有余。4.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5.教人治己,皆宜以正直為先。6.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7.君子所求于人也薄,而辨是與非也無所茍。8.富其家者資之國,富其國者資之天下,欲富天下,則資之天地。四、拓展遷移(二)閱讀下文,完成后面的習題。人習于茍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國事、同俗自媚于眾為善。上乃欲變此,而某不量敵之眾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則眾何為而不洶洶然?盤庚之遷,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是而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為,以膏澤斯民,則某知罪矣;如曰今日當一切不事事,守前所為而已,則非某之所敢知。(1)用“‖”把文段分為三層。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劃線詞詞義相同的一組是()。A.盤庚之遷不任區(qū)區(qū)向往之至B.盤庚不為怨者故改其度度義而后動C.如君實責我以在位久以膏澤斯民D.不恤國事今日當一切不事事(3)文段中哪些地方最能表現(xiàn)王安石作為政治家的膽略?試作分析。

(4)為了增強批駁的力度,作者舉了“___________”的史實,結尾又連用兩個___________復句,措辭委婉而堅決。

(5)文中提到的盤庚,是___________朝的君主,他當年遷都是為了_______,舉盤庚遷殷的例子,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浚?)……洶洶然?‖……不見可悔故也。‖如君實責我……(2)D(3)王安石不顧眾人反對,不量政敵多少,輔助皇上實施改革,難怪那些既得利益因實施新法受損的人“何為而不洶洶然”,反問作結,加強肯定語氣,增加了結論的不可置疑性,這樣舉重若輕對待“洶洶然”的“怨謗”,盡現(xiàn)王安石政治家膽略與風度。(4)“盤庚西遷”;假設(5)商擺脫自然災害具體有力地證明了自己堅持變法的正確性,表明堅決變法的態(tài)度。(三)閱讀下文,完成第1-5題。與王介甫①第一書【宋】曾鞏鞏啟:近托彥弼、黃九各奉書,當致矣。鞏至金陵后,自宣化渡江來滁上,見歐陽先生,住且二十日。今從泗上出,及舟船侍從以西。歐公悉見足下之文,愛嘆誦寫,不勝其勤。間以王回文示之亦以書來言此人文字可驚世所無有。蓋古之學者有或氣力不足動人,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恥也。其重之如此。又嘗編《文林》者,悉時人之文佳者,此文與足下文多編入矣。至此論人事甚重,恨不與足下共講評之,其恨無量,雖歐公亦然也。歐公甚欲一見足下,能作一來計否?胸中事萬萬,非面不可道。鞏此行至春,方應得至京師也。時乞寓書慰區(qū)區(qū)②,疾病尚如黃九見時,未知竟何如也。心中有與足下論者,想雖未相見,足下之心潛③有同者矣。歐公更欲足下少開廓④其文,勿用造語及摸擬前人,請相⑤度示及。歐云:孟韓文雖高,不必似之也,取其自然耳。余俟到京作書去,不宣。鞏再拜。

(選自《曾鞏集·卷十六》,略有刪改)【注釋】①王介甫:即王安石。下文中的王回是其好友。②區(qū)區(qū):自稱的謙詞。③潛:藏。④開廓:開闊,擴大。⑤相(xiàng)度示及:意思是選擇適度,表達思想就行。(1)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限斷三處)。間以王回文示之亦以書來言此人文字可驚世所無有(2)解釋下列句中劃線的詞。①及舟船侍從以西②恨不與足下共講評之③歐公更欲足下少開廓其文④余俟到京作書去(3)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意思。使如此文字,不光耀于世,吾徒可恥也。(4)信中提到了歐公(歐陽修)的作文之道,請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5)曾鞏寫這封信有何用意?請結合全文加以推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