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森林公園植物調(diào)查分析報告_第1頁
紅山森林公園植物調(diào)查分析報告_第2頁
紅山森林公園植物調(diào)查分析報告_第3頁
紅山森林公園植物調(diào)查分析報告_第4頁
紅山森林公園植物調(diào)查分析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jìn)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韓山師范學(xué)院紅山森林公園植物調(diào)查報告姓名:吳動動學(xué)號:2010271243班級:10級02班指導(dǎo)老師:陳蔚輝主任前言本次的考察地點選址與廣東省潮州市紅山森林公園。紅山森林公園位于廣東潮州市古城之東,為山地向平原過度的高丘陵,山勢峻夷,峰巒疊翠,高樹凝煙,景石錯立,泉水曲折,高峰海拔497.2米,雄居山體中央,為潮州城區(qū)之制高點,園區(qū)南北5.22千米,東西寬4.17千米,總面積933公頃。紅山森林公園1993年定為省級森林公園,為廣東十大森林公園之一。公園環(huán)境優(yōu)美,山青、林碧、草茂、泉清,茂盛的森林與交錯的山塘泉澗形成了一個相對幽靜的森林環(huán)境空間。是一座集森林旅游、登山眺望、山地運動、文化娛樂、林地養(yǎng)生、度假健身、科教考察等多種旅游服務(wù)項目。森林公園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緣勢開發(fā)了滑草場、滑車場、跑馬場、射箭場、山莊不墅、曲徑通幽、天上人間酒吧等近20個游樂項目,為人們提供一個回歸自然,查找安靜,領(lǐng)會南亞熱帶風(fēng)光的都市近郊綜合性森林公園,使之成為粵東森林旅游中心。今天在陳蔚輝主任的帶領(lǐng)之后,我們將把課本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當(dāng)中,努力識記所觀看到的植物。考察過程1.典型的南亞熱帶植物群落由于那個地點的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優(yōu)越獨特地理位置和環(huán)境因素等緣故使得那個地點的植物發(fā)育成典型的南亞熱帶植物群落。以下列表分析:樹種特征介紹大喬木大喬木樟樹(優(yōu)勢種)樟科,不名香樟,本地種,常綠,樹干高大,喜溫暖濕潤氣候,不耐寒和干旱,葉薄革質(zhì),卵形或橢圓狀卵形,長5—10厘米,寬3.5—5.5厘米,頂端短尖或近尾尖,基部圓形,樹皮有細(xì)致的深溝縱裂紋,為亞熱帶地區(qū)重要的材用和特種經(jīng)濟(jì)樹種,根、木材、枝、葉均可提取樟腦、樟腦油;木質(zhì)優(yōu)良,可供材用。生存期長,能長成千年古樹。龍顏桉桃金娘科,桉屬,外來物種,喜光,喜濕,耐旱,耐熱,畏寒,對低溫專門敏感。世界上最高的樹。能夠生長在各種土壤,生長需水量大,有毒,澳大利亞的考拉以它為食物。臺灣相思含羞草科金合歡屬,陽性植物,喜強(qiáng)光。適合生長的溫度23~30℃,生長快。耐熱、耐旱、耐瘠、耐酸、耐剪、抗風(fēng)。葉片長條型,尾端尖,花黃綠色小喬木水同木??崎艑伲陰Ф虅偯?,嫩葉略帶紅色,長成後變成深綠色,葉互生,厚紙質(zhì),表面光滑,背面有微毛,呈長橢圓形,全緣,葉片較其它榕樹大,莖較粗大肥厚,有淡黃色乳汁。果實又稱豬母乳。原本屬大喬木,但由于競爭只是,發(fā)育為小喬木。青果榕??崎艑伲采L于氣候溫溫順土壤肥沃的平原、山谷,葉為梭形,果可食,可作行道樹或庭園觀賞樹。與水同木相似,但葉子有區(qū)不。楊桃樹醋漿草科,花碎小,朱紅色,呈簇狀,漿果一年四季交替互生,果實五菱型,分甜楊桃和酸楊桃兩類,口感清甜,有“嶺南佳果”之稱。灌木臭牡丹馬鞭草科,喜陽光充足和濕潤環(huán)境,適應(yīng)性強(qiáng),耐寒耐旱耐陰。嫩枝稍有柔毛,葉寬卵形或卵形,有強(qiáng)烈臭味,邊緣有鋸齒,花冠淡紅色或紅色、紫色,核果倒卵形或卵形,成熟后藍(lán)紫色。牡荊馬鞭草科,葉對生,掌狀5出復(fù)葉,小葉片邊緣有多數(shù)鋸齒,花冠淡紫色,果實球形,黃褐色至棕褐色,作藥材用。藤本錫葉藤本地物種,為五椏果科植物,藤本,長3~5米或更長,小枝粗糙,葉互生,革質(zhì),長圓狀倒卵形至長圓狀橢圓形,兩面均粗糙,圓錐花序頂生及腋生;花白色,極香?;ㄆ谠谙奶臁S兴幱脙r值。草本海芋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葉闊大,球莖和葉能夠作為藥用,但有毒,其葉汁入口會中毒。葉片革質(zhì),表面稍光亮,綠色,背較淡,極寬,箭狀卵形,邊緣淺波狀。劍葉鳳尾蕨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具有較高的觀賞和藥用價值。植株高30-50厘米。根狀莖斜升,葉二型,簇生,草質(zhì),無毛,小羽片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頂生小羽片特長,和其下的1對合生,邊緣有尖鋸齒。小結(jié):在這一片山林里,每一個物種都在那個地點找到了適合自己生長的舒適的空間。各種植物錯落有致地分布,本地物種與外來物種并存。既相互競爭,又彼此融合;既體現(xiàn)適者生存,又有和諧共處的一面,共同營造了一幅其樂融融,生機(jī)黯然,豐富多彩的植物圖。從大喬木、小喬木直至到草本植物,在結(jié)構(gòu)上完整地體現(xiàn)了群落的垂直分異結(jié)構(gòu)。而在垂直結(jié)構(gòu)的各個層里,又有典型的水平結(jié)構(gòu)。例如:在草本層中,占主導(dǎo)地位的是海芋、劍葉鳳尾蕨,但局部也生長著其他蕨類植物,像芒萁、烏毛蕨、華南毛蕨等等。它們通過努力,也在此處爭得一席之地,形成了群落里的斑塊狀分布,與其他植物共同構(gòu)成了鑲嵌群落。總之,那個地點的群落發(fā)育完整,植物種類繁多,是一個漂亮富饒的植物王國。2、植物生長的專門現(xiàn)象(1)競爭與滅亡植物的生長免不了競爭,適者生存這是不變的硬道理。在山林里我們看到薇甘菊到處成片生長,占據(jù)主導(dǎo)地位。這種外來的物種在那個戰(zhàn)場上徹完全底地贏得了競爭。薇甘菊,也稱小花蔓澤蘭或小花假澤蘭,原產(chǎn)于中美洲,現(xiàn)已廣泛傳播到亞洲熱帶地區(qū),是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薇甘菊是多年生藤本植物,莖細(xì)長,在其適生地攀援纏繞于喬灌木植物,重壓它們樹冠的頂部,掠奪陽光,阻礙它們的光合作用繼而導(dǎo)致死亡。我們在山上就發(fā)覺了專門多處的植物,由于被薇甘菊纏繞上,競爭只是,枝葉慢慢枯萎,瀕臨死亡或差不多死亡。它們的危害之大明顯無疑,應(yīng)該引起有關(guān)部門的重視。(2)寄生寄生生物抱樹蓮也在這一個植物王國里找到了它們的棲身之地。它們寄生在一棵棵大樹的樹干上,汲取營養(yǎng),汲取陽光,長勢特不行。與大樹們構(gòu)成一幅獨特和諧的畫面。抱樹蓮,水龍骨科,植株高2-12cm。根莖細(xì)長,橫生。營養(yǎng)葉肉質(zhì),近圓形或為橢圓形,長5-6cm,寬約2cm,孢子葉有長達(dá)1cm的短柄;葉片線形,長3-12cm,寬5-8mm,葉片棕綠色,有星芒狀毛。(3)板根現(xiàn)象在這一次的考察中,我們意外發(fā)覺了一種在熱帶雨林中普遍存在板根現(xiàn)象。板根亦稱“板狀根”,熱帶雨林植物支柱根的一種形式,是自然界生物為了適應(yīng)環(huán)境而進(jìn)行的一種自我調(diào)節(jié),在熱帶雨林的喬木中普遍存在。它是喬木的側(cè)根外向異常次生生長所形成,是高大喬木的一種附加的為了支撐地上龐大樹冠而把樹干的莖部向四周延伸,加大根基的支撐結(jié)構(gòu)。通常輻射生出,以3—5條為多,并以最為負(fù)重的一側(cè)發(fā)達(dá),在土壤淺薄的地點板根更易形成。由于我們那個地點氣候溫暖,雨水充足,高大的喬木也出現(xiàn)了這種專門的現(xiàn)象,專門有觀賞和學(xué)習(xí)的價值。(4)莖花我們此次考察的第二個收獲,確實是看到了莖花現(xiàn)象。莖花也是雨林喬木的一個特征,即直接在無葉的木質(zhì)莖上開會和結(jié)果。它們的花或花序是無柄或只有專門短的無葉的柄附著在主干或枝條上。莖花現(xiàn)象是一種原始現(xiàn)象,常綠樹開花結(jié)實所需要的養(yǎng)分是貯藏在主干和大枝的,莖花現(xiàn)象便于輸送養(yǎng)分,減少能量的消耗;還便于招引昆蟲和動物傳粉者,提高傳粉率。那天我們發(fā)覺了幾株高大的樹的樹干上都出現(xiàn)了這種奇特的現(xiàn)象。其中就數(shù)菠蘿蜜樹長勢最好。褐色的樹干長著一個個青綠色的菠蘿蜜果實,即獨特又可愛。我們也從中學(xué)到了專門多這方面的知識。菠蘿蜜莖生花(5)靠生我們此次考察的第二個收獲,確實是看到植物在自然生長過程中產(chǎn)生的靠生現(xiàn)象??可?,顧名思義即兩種植物生長過程中由于長期接觸而連接在一起,一起生長的奇特的現(xiàn)象。與嫁接扦插的原理類似。這兩棵樹由于當(dāng)初生長時靠得比較近,隨著日后慢慢的長大,枝干也逐漸變粗,最終靠在了一起,成為連體樹。好奇異的一種現(xiàn)象,不由得讓人贊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植物識不1.刺葵(糖榔、小針葵)

Phoenixhanceana

棕櫚科刺葵屬叢生灌木,高1-2米。葉羽狀全裂,長達(dá)2米;裂片條形,4列排列,芽時內(nèi)向折疊,長15-30厘米,寬10-15毫米或較寬,下部的退化為針刺。肉穗花序生于葉叢中,多分枝,長達(dá)60厘米,花序軸扁平;花雌雄異株,雄花花萼杯狀,頂端3齒裂;花瓣3片,矩圓形,長4-5毫米;雄蕊6枚;雌花球形,長約2毫米,心皮3,卵形,分離。果矩圓形,長1-1.5厘米,紫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花被片。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生于曠地或林中。果可食;嫩芽可生食或煑食;葉可為帚,葉柄可作手杖。2.黃槐決明豆科決明屬灌木或小喬木:小枝有毛,后變無毛。羽狀復(fù)葉,小葉10-20;在葉軸上,兩小葉之間有1個腺體;小葉矩圓形,長2-3.5厘米,寬10-16毫米,先端圓,微缺,基部圓,微偏斜,下面密生短柔毛并帶灰白色粉霜?;ù?,排成腋生的傘房花序;萼片5,分離,橢圓形,長約6毫米;花冠黃色,花瓣倒卵狀橢圓形,長約15-16毫米,有短爪;雄蕊10,全部發(fā)育,近等長;子房條形,有毛,有子房柄。莢果條形,長7.5-10厘米;種子1。一12。分布于福建、廣東、廣西;亞洲熱帶其他地區(qū),大洋洲也有。栽培作藥用,全草可作下瀉劑。3.黃牛木(雀籠木)

Cratoxaylumligustrinum

藤黃科

灌木或小喬木,高2-10米。葉對生,薄革質(zhì)或紙質(zhì),橢圓形或矩圓形,長5-9厘米,寬2-3厘米,頂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緣,兩面無毛;葉柄長2-3毫米。聚傘花序腋生,總花梗長1厘米,有花1-3朵;花粉紅色,直徑1厘米;花梗長2-3毫米;萼片5,橢圓形;花瓣5,長為萼片的2倍,頂端圓形,基部楔形;雄蕊合生成3束;腺體3,盔狀,長3毫米,寬1-1.5毫米,頂端增厚反曲。蒴果橢圓形,長8-12毫米,有宿存花萼o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越南,泰國,緬甸,印度尼西亞也有.生于熱帶陽坡的次生林或灌叢中,能耐干早。幼果供作烹調(diào)香料;根、樹皮、嫩葉入藥,治感冒、腹瀉;嫩葉可作茶。4.

木蝴蝶(千張紙)

Oroxylumindicum

紫葳科

大喬木,高7-12米;樹皮厚,有皮孔。葉對生,3-4回羽狀;小葉多數(shù),橢圓形至寬卵形,長6-14厘米,寬4-8厘米;葉柄甚短??偁罨ㄐ蝽斏?,總花梗長約30厘米,花梗長6-25毫米;花萼肉質(zhì),鐘狀;花冠橙紅色,長約6.5厘米;雄蕊伸出于花冠外,花絲基部被綿毛,第5枚較其他4枚短;花柱長6厘米,柱頭為2枚半圓形的薄片。蒴果扁平,木質(zhì),長30-90厘米,寬5-8.5厘米;種子連翅長6-7.5厘米,寬3.5-4厘米,除基部外全被翅包圍。分布于云南、廣西、廣東、福建、貴州、四川;亞洲南部也有。種子入藥,清肺熱、利咽喉,治心胃肝氣痛;貼癰疽。5.青果榕

Ficuschlorocarpa

桑科

常綠喬木,高5-7米,有乳汁;小枝無毛。葉近革質(zhì),卵形或狹卵形,長8-20厘米,寬7-13厘米,先端漸尖或急尖,基部圓形或微心形,全緣或波狀,有時有疏鋸齒,具5出脈,側(cè)脈約5-7對,無毛;葉柄粗壯,長2-7厘米。花序托簇生于樹干或老枝上,具梗,球形,直徑約2厘米,熟時黃色,無毛;基生苞片3;雄花和癭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內(nèi),雄蕊2;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內(nèi),花柱長,側(cè)生,柱頭棒狀。分布在廣西、廣東和福建。喜生于氣候溫溫順土壤肥沃的平原、山谷及溪邊疏林中。栽培作行道樹。莖皮纖維可織麻布;花序托可食。6.麻楝

Chukrasiatabularis

楝科

喬木;小枝赤褐色,無毛。葉通常為雙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30-50厘米;小葉10-16,互生,紙質(zhì),卵形至矩圓狀披針形,長7-12厘米,寬3-5厘米,無毛。圓錐花序頂生;花黃色帶紫;萼杯狀,裂片4-5;花瓣4-5,矩圓形;雄蕊花絲合生成筒,花藥10,著生于筒的近頂部;子房有柄,3-5室。蒴果近球形,直徑3.5-4厘米,3-5瓣裂開;種子扁平,有膜質(zhì)的翅。產(chǎn)廣東;越南至印度也有。常生山坡、山谷林中。木材堅硬芳香,為建筑和雕刻的好材料;種子含油達(dá)50%。變種毛麻楝var.velutina(Wall.)King與正種的區(qū)不是葉密被茸毛;蒴果直徑3-3.5厘米。分布于廣東、廣西、云南、貴州。7.簕仔樹豆科落葉灌木,豆科植物。有刺,多枝、直立灌木,高約2-4米。小枝柔弱回折成"之"字形,有明顯皮孔。葉互生,為二回羽狀復(fù)葉,硬革質(zhì)。樹葉類蕨類植物的葉子?;▋尚?,頭狀花序腋生?;ㄐ。喽芗?,黃色,極香。莢果膨脹成近圓筒狀,花期10月為含羞草科含羞草屬。分布:香港、廣西。原產(chǎn)熱帶美洲。8.蓖麻大戟科蓖麻,大戟科植物的一種,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光滑,上被蠟粉,通常呈綠色、青灰色或紫紅色;莖圓形中空,有分枝;葉互生較大,掌狀分裂;圓錐花序,單性花無花瓣,雌花著生在花序的上部,淡紅色花柱,雄花在花序的下部,淡黃色;蒴果有刺或無刺;橢圓形種子,種皮硬,有光澤并有黑、白、棕色斑紋。喜高溫,不耐霜,酸堿適應(yīng)性強(qiáng)。種子叫蓖麻子,榨的油叫蓖麻油,醫(yī)藥上做瀉藥,工業(yè)上做潤滑油;根、莖、葉、種子均可入藥,有祛濕通絡(luò)、消腫拔毒之效。9.臺灣相思(相思樹)

Acaciaconfusa

豆科

喬木,高6-15米;枝無毛,無刺。小葉退化;葉柄呈披針形的葉片狀,微呈鐮形,長6-10厘米,寬5-13毫米,兩端漸狹,有3-5條平行脈,革質(zhì),無毛。頭狀花序單生或2-3個簇生于葉腋,直徑約1厘米;花黃色,有微香;萼長約為花冠之半,花冠長約2毫米;雄蕊多數(shù);子房有褐色柔毛,無子房柄。莢果條形,扁,幼時有黃褐色柔毛,種子間微iM縮,長4-9厘米,寬7-10毫米,頂端鈍,有突尖,基部楔形,干時深褐色,有光澤。種子2-8,橢圓形,壓扁。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菲律賓,印度尼西亞也有。栽培作行道樹或生山坡、路旁?;ê枷阌停勺髡{(diào)香原料;樹皮含單寧;木材堅硬,可作車輪、槳櫓及農(nóng)具等用。10.耳草

Hedyotisauricularia

茜草科

多年生草本;小枝密被短粗毛,幼時近四棱柱形,老時圓柱形,常在節(jié)上生根。葉對生,披針形或橢圓形,長3-8厘米,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尖或微下延,上面無毛,下面常有粉末狀短毛,側(cè)脈4-6對,明顯;葉柄長2.7毫米;托葉被毛,合生成一短鞘,頂裂成5-7剛毛狀刺。聚傘花序腋生,密集成頭狀,無總花梗,有微小的苞片;花4數(shù),近無梗;萼筒長1毫米,被毛,裂片披針形,長1-1.2毫米;花冠白色,長2.5-3毫米,裂片長1.5-1.8毫米,廣展;雄蕊著生于花冠筒喉部。蒴果球形,直徑1.2-1.5毫米,不開裂。廣布于華南和西南;越南至菲律賓,印度也有。生草地、林緣和灌叢中。為清火解熱藥。11.白背黃花稔錦葵科(Malvaceae)白背黃花稔SidarhombifoliaL.不名:菱葉拔毒散麻筆直立多枝半灌木,高達(dá)1米,全株有星狀氈毛或柔毛。葉菱形或矩圓狀披針形,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托葉刺毛狀?;ㄒ干胁恳陨嫌泄?jié);無小苞片;萼杯狀,5裂,裂片三角形;花黃色,花瓣倒卵形。蒴果盤狀,分果爿8-10,頂端具2短芒。分布于云南、貴州、四川、湖南、廣東、廣西、臺灣、福建;中南半島和印度也有。性耐旱,常見于曠野灌叢間。莖皮纖維可代麻;全草入藥,有疏風(fēng)解熱、散瘀拔毒之效。12..無刺含羞草豆科含羞草屬多年生矮小灌木,小葉深綠色羽毛狀,花紫紅色圓球狀,花量極多,密布葉叢中,花期6~10月,天天開花不絕。一年生株高30厘米,多枝杈,多年生高3~5米。無刺含羞草莖葉纖細(xì)而茂盛,覆蓋能力強(qiáng),耐旱、省水,節(jié)約能耗?;ㄅc葉幽雅漂亮,用于盆栽觀賞、逗樂玩耍、花壇布置、環(huán)境美化、地被綠化、道路護(hù)坡及水土保持等。它依舊一種中草藥,有安神鎮(zhèn)定、止痛、收斂等效能。莖上無刺.13.芭蕉芭蕉(Basho)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專門大,長橢圓形,花白色,果實跟香蕉專門相似。常綠大型多年生草木。莖高達(dá)3-4米,不分枝,叢生。葉大,長可達(dá)3米,寬約40厘米,呈長橢圓形,有粗大的主脈,兩側(cè)具有平行脈,葉表面淺綠色,葉背粉白色。入夏,葉叢中抽出淡黃色的大型花?!胺鍪杷茦?,質(zhì)則非木,高舒垂蔭”,是前人對芭蕉的形、質(zhì)、姿的形象描繪。15.五節(jié)芒(芭茅)

Miscanthusfloridulus

禾本科

多年生。稈高2-4米。葉片條狀披針形,寬1.5-3厘米。圓錐花序長橢圓形,長30-50厘米,主軸長達(dá)花序的2/3以上;總狀花序長10-20厘米,穗軸不斷落,節(jié)間與小穗柄都無毛;小穗成對生于各節(jié),一柄長,一柄短,均結(jié)實且同形,長3-3.5毫米,含2小花,僅第二小花結(jié)實;基盤的毛稍長于小穗;第一穎兩側(cè)有脊,背部無毛;芒自膜質(zhì)的第二外稃裂齒間伸出,膝曲;雄蕊3枚;柱頭自小穗兩側(cè)伸出。分布于安徽、江蘇、華南;日本至波利尼西亞也有。多生山腳濕地或林下。嫩時可作牛飼料;莖葉用作造紙蓋屋;根可利尿;又可作防沙、綠籬等。16.土牛膝

Achyranthesaspera莧科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20厘米至1米余;莖具4稜,分枝,有柔毛。葉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5-7厘米,寬。.5-4厘米,頂端銳尖或稍鈍,兩面有柔毛。穗狀花序頂生;總花梗有柔毛,花后伸長,花向下折而和它貼近;苞片頂端尖;小苞片頂端刺狀,基部有膜質(zhì)翅;花被片5,披針形;雄蕊5,退化雄蕊頂端截平狀或細(xì)圓齒狀,背面有1具流蘇林鱗片。胞果卵形,長2.5-3毫米。分布于四川、云南、貴州、福建、廣東和廣西;越南,印度,菲律賓,馬來西亞也有。生山坡疏林下。根供藥用,強(qiáng)筋骨,治跌打損傷;全草是清熱解表藥。17.油桐

Aleuritesfordii

大戟科

落葉小喬木,高達(dá)9米;樹皮灰色;枝粗壯,無毛。葉卵狀圓形,長5-15厘米,寬3-12厘米,基部截形或心形,不裂或3淺裂,全緣,幼葉被銹色短柔毛,后來近于無毛;葉柄長達(dá)12厘米,頂端有2紅色腺體,腺體扁平無柄?;ù?,白色略帶紅,單性,雌雄同株,排列于枝端成短圓錐花序;萼不規(guī)則,2-3裂,裂片鑷合狀;花瓣5;雄花有雄蕊8-20,花絲基部合生,上端分離且在花芽中彎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胚珠,花柱2裂。核果近球形,直徑3-6厘米;種子具厚殼狀種皮。在中南、西南、華東以及陜西和甘肅南部有栽培;越南也有。為要緊木本油料之一,種仁含油達(dá)70%,油是油漆、印刷等的最好原料;根、葉、花、果均可入藥,有消腫殺蟲等效。18.鴨跖草

Commelinacommunis

鴨跖草科

一年生披散草本,僅葉鞘及莖上部被短毛。莖下部匍匐生根、長可達(dá)1米。葉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8厘米??偘鹧姘鸂?,有1.5-4厘米長的柄,與葉對生,心形,稍鐮刀狀彎曲,頂端短急尖,長近2厘米,邊緣常有硬毛;聚傘花序有花數(shù)朵,略伸出佛焰苞;萼片膜質(zhì),長約5毫米,內(nèi)面2枚??拷蚝仙?;花瓣深藍(lán)色,有長爪,長近1厘米;雄蕊6枚、3枚能育而長,3枚退化雄蕊頂端成蝴蝶狀,花絲無毛。蒴果橢圓形,長5-7毫米,2室,2瓣裂,有種子4枚;種子長2-3毫米,具不規(guī)則窩孔。分布于云南、甘肅以東的南北各省區(qū);越南,朝鮮,日本,蘇聯(lián)遠(yuǎn)東地區(qū)及北美也有。常見于濕地。供藥用。19.劍葉鳳尾蕨(井邊茜、三叉草)

Pterisensiformis

鳳尾蕨科

植株高30-50厘米。根狀莖斜升,有條狀披針形鱗片。葉二型,簇生,草質(zhì),無毛;葉柄禾稈色,表面光滑,有四稜;能育葉片矩圓狀卵形,長10-25厘米,寬5-15厘米,二回羽狀;羽片3-5對,下部的有柄,向上無柄,有側(cè)生小羽片1-3對,或有時僅為二叉,頂生小羽片特長,和其下的1對合生;小羽片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寬2-6毫米,除不育的頂部有細(xì)鋸齒外,全緣;不育葉較小,小羽片矩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寬達(dá)1厘米,邊緣有尖鋸齒。孢子囊群沿葉緣分布(但小羽片的頂部及基部不育)。廣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和四川;亞洲熱帶其他地區(qū)也有。生溪邊或林下潮濕的酸性土上,海拔150-1000米。據(jù)《廣東中藥》載,本種作神曲藥料,能清熱、消食、利尿、止痢;搗爛外敷治腮腺炎、疔瘡、濕疹。20.黃皮

Clausenalansium

蕓香科

小喬木,高可達(dá)12米;幼枝、花軸、葉軸、葉柄及嫩葉片下面脈上均有集生成簇的叢短毛及長毛,有香味。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小葉5-13,互生,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6-13厘米,寬2.5-6厘米,頂端銳尖或短漸尖,基部寬楔形,不對稱,邊淺波狀或具淺鈍齒。頂生聚傘狀圓錐花序,花枝廣展,多花;花白色,有芳香,直徑約5毫米;萼片、花瓣各5,分離;雄蕊8-10,著生于一伸長的花盤周圍;子房密被毛。漿果球形、扁圓形,長1.2-3厘米,淡黃色至暗黃色,密被毛。分布于華南和西南。多栽培。為南方水果之一;種子油可制潤滑油;根、葉、果、核入藥,能解表行氣、健胃、止痛。21.白簕(鵝掌簕、三加皮)

Acanthopanaxtrifoliatus

五加科

攀援狀灌木,高1-7米;枝疏生扁平的先端鉤狀的下向刺。掌狀復(fù)葉;小葉3,稀5-4,中央一片最大,橢圓狀卵形至橢圓狀長橢圓形,稀倒卵形,長4-10厘米,寬3-6.5厘米,先端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細(xì)鋸齒或疏鈍齒,無毛或上面脈上疏生剛毛。傘形花序3-10或更多聚生成頂生圓錐花序;花黃綠色;萼邊緣有5齒;花瓣5;雄蕊5;子房下位,2室;花柱2,合生至中部,中部以上分離,開展。果扁球形,成熟時黑色,直徑約5毫米。分布于華南、西南、華中;印度東北部至印度支那,日本和菲律賓也有。生于林緣、灌叢或山坡上。根、莖、葉均可入藥,有祛風(fēng)除濕、舒筋活血、消腫解毒之效。22.野葛

Toxicodendronradicansssp.hispidum(Engl.)

漆樹科

攀援狀灌木;幼枝被銹色柔毛。掌狀3小葉;葉柄長5一10厘米,被黃色柔毛;小葉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頂生小葉倒卵狀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6-16厘米,寬3-8.5厘米,頂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圓形或漸狹,葉背沿脈上被柔毛,脈腋顯著被簇毛;側(cè)生小葉無柄或近無柄。圓錐花序短,長約5厘米,被黃褐色微硬毛;花黃綠色;花萼5裂,裂片卵形;花瓣5,長圓形,具褐色羽狀脈紋,開花時外卷;雄蕊5;花盤,裂;子房球形。核果斜卵形,長約5毫米,寬約4毫米,被刺毛中果皮厚,蠟質(zhì)。分布于四川、云南、貴州、湖南、湖北和臺灣。生于海拔(630-)1600一2200米的林下。本種極毒,易引起漆瘡。圖注:1.果枝,2.果。23.山黃麻山黃麻(Trematomentosa(Roxb.)Hara)不名:麻桐樹、麻絡(luò)木(廣東)山麻、母子樹(海南)麻布樹(臺灣)分類:榆科--山黃麻屬小喬木,高達(dá)10米,或灌木;樹皮灰褐色,平滑或細(xì)龜裂;小枝灰褐至棕褐色,密被直立或斜展的灰褐色或灰色短絨毛。葉紙質(zhì)或薄革質(zhì),寬卵形或卵狀矩圓形.花期3-6月,果期9-11月,在熱帶地區(qū),幾乎四季開花。24.枇杷

Eriobotryajaponica

薔薇科

常綠小喬木,高約10米;小枝粗壯,黃褐色,密生銹色或灰棕色絨毛。葉革質(zhì),披針形、倒披針形、倒卵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長12-30厘米,寬3-9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或漸狹成葉柄,邊緣上部有疏鋸齒,上面多皺,下面及葉柄密生灰棕色絨毛,側(cè)脈11-21對;葉柄長6-10毫米。圓錐花序頂生,總花梗、花梗及萼筒不處皆密生銹色絨毛;花白色,直徑1.2-2厘米;花柱5,離生。梨果球形或矩圓形,直徑2-5厘米,黃色或桔黃色。分布在甘肅、陜西、河南、長江流域;越南,緬甸,印度,印度尼西亞,日本也有。多為栽培或野生。果生食或釀酒;葉藥用,能利尿、清熱、止渴,枇杷仁及葉有鎮(zhèn)咳作用。25.皺果莧(綠莧)

Amaranthusviridis

莧科

一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全體無毛;莖直立,少分枝。葉卵形至卵狀矩圓形,長2-9厘米,寬2.5-6厘米,頂端微缺,稀圓鈍,具小芒尖,基部近截形;葉柄長3-6厘米?;▎涡曰螂s性,成腋生穗狀花序,或再集成大型頂生圓錐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干膜質(zhì),披針形,??;花被片3,膜質(zhì),矩圓形或倒披針形;雄蕊3。胞果扁球形,不裂,極皺縮,超出宿存花被片。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廣布于熱帶。為田野的雜草。嫩莖葉可作野菜或作飼料;全草藥用,清熱解毒。26.藿香薊霍香薊、勝紅薊、一枝香藿香薊又名勝紅薊,菊科霍香薊屬。原產(chǎn)于墨西哥。由低海拔到2800米的地區(qū)都有分布。中國廣東、廣西、云南、貴州、四川、江西、福建等地,有栽培,也有歸化野生分布0的;生山谷、山坡林下或林緣、河邊或山坡草地、田邊或荒地上。在浙江和河北只見栽培。27.海芋(學(xué)名:Alocasiamacrorrhizos),臺灣稱姑婆芋,原產(chǎn)南美洲,是一種常見的觀賞植物,有多個俗稱,如,痕芋頭、狼毒(廣東)、野芋頭、山芋頭、大根芋、大蟲芋、天芋、天蒙,作為觀賞植物時則稱其為滴水觀音,這是因為假如環(huán)境濕度過大,會從它闊大的葉片上往下滴水,其花是肉穗花序,外有一大型綠色佛焰苞,開展成舟型,如同觀音座像。海芋是多年生草本,葉闊大,在中國北方需在室內(nèi)越冬,在南方能夠露地生長,球莖和葉能夠作為藥用,但有毒,其葉汁入口會中毒。臺灣所講的海芋是指馬蹄蓮。28.峨眉介蕨

Dryoathyriumunifurcatum

蹄蓋蕨科

植株高60-90厘米。根狀莖長粗而橫走,略有披針形小鱗片。葉近生;葉柄長30-40厘米,禾稈色,葉片草質(zhì),卵狀矩圓形,長35-50厘米,寬20-25厘米,葉軸及羽軸下面多少有黑褐色小鱗片,其余光滑,二回深羽裂或近二回羽狀;基部一對羽片略短,中部羽片長14-16厘米,寬3-4厘米,羽裂幾達(dá)羽軸;裂片接近,圓鈍頭,全緣或有鈍齒。葉脈在裂片上羽狀,小脈單一或分叉。孢孢孢子囊群圓形,生于小脈中部,多少靠近葉邊;囊群蓋小,圓腎形。分布于四川(峨眉山)、貴州、云南西北部和臺灣;日本也有。生密林下溝邊,海拔1200-2300米。29.賽葵(黃花草、黃花棉)

Malvastrumcoromandelianum

錦葵科

多年生草本,高達(dá)1米;分枝有貼狀的長星狀毛。葉狹卵形、卵形或菱狀狹卵形,長2-6厘米,頂端微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有鋸齒,兩面疏生貼狀的單毛;托葉鉆形,長約5毫米?;?-2朵腋生,有柄;小苞片3,狹條形,長約5毫米;花萼鐘狀,長約7毫米,5裂,不處有糙毛;花瓣5,黃色,倒卵形,長約8毫米;雄蕊管頂部有多數(shù)花藥;心皮約10,每心皮有1直立的胚珠,柱頭頭狀。分果爿腎形,高約2毫米,扁,上部有硬毛,近頂部有1條刺,背部中央有2條短刺。分布于云南、廣西、廣東、福建、臺灣;世界熱帶地區(qū)廣布。生丘陵草地上。30.陰香(山玉桂、桂樹、八角)

Cinnamomumburmannii

樟科

喬木,無毛;樹皮灰褐色至黑褐色,光滑,有肉桂香味。葉不規(guī)則對生或散生,革質(zhì),卵形至長橢圓形,長6-10厘米,寬2.5—4厘米,上面綠色,下面帶綠蒼白色,具離基三出脈,脈腋內(nèi)無腺體;葉柄長6-12毫米。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長2-6厘米;花綠白色;花被片6,近相等,長橢圓形,長5毫米,兩面均被柔毛;能育雄蕊9,花藥4室,第三輪雄蕊花藥外向瓣裂。果實卵形,長8毫米,直徑5毫米;果托具有一半殘存的花被片。分布于廣東、廣西、江西、福建、浙江、湖北、貴州;東南亞也有。樹皮、葉可提取芳香油,食用或作皂用香精;莖皮入藥;木材適作細(xì)工用材。本種的狹葉變種狹葉陰香var.angustifolium(Hemsl.)Allen分布于湖北、貴州、四川、云南。31.白雪花(白花丹、白皂藥、照藥根子)

Plumbagozeylanica

藍(lán)雪科

攀援狀半灌木,高1-3米,枝具棱槽,無毛。葉卵形至矩圓狀卵形,長4-10厘米,寬2-5厘米,頂端急尖至漸尖,基部寬楔形,無毛;葉柄基部擴(kuò)大而抱莖。穗狀花序頂生和腋生,長5-25厘米,花序軸具腺體;苞片短于花萼;花萼綠色,長約1厘米,頂端5裂,具5棱,棱間干膜質(zhì),具腺毛;花冠高腳碟狀,白色,筒長約2厘米,頂端5裂;雄蕊5,與花冠裂片對生;花柱合生,無毛,子房矩圓形。蒴果膜質(zhì),蓋裂。分布于云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福建、臺灣;世界其他熱帶地區(qū)也有。山野間常見,也有栽培。根葉藥用,舒筋活血、明目、祛風(fēng)、消腫。32.車前草車前草又名車輪菜,為車前科多年生草本。生長在山野、路旁、花圃、河邊等地。根莖短縮肥厚,密生須狀根。葉全部根生,葉片平滑,廣卵形,邊緣波狀,間有不明顯鈍齒,主脈五條,向葉背凸起,成肋狀伸入葉柄,葉片常與葉柄等長。春夏秋株身中央抽生穗狀花序,花小,花冠不顯著。結(jié)橢圓形蒴果,頂端宿存花柱,熟時蓋裂,撒出種子。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清肝明目、祛痰、止瀉的功效。不僅可藥用,還可食用,深受人們喜愛,也就出現(xiàn)了關(guān)于車前草的專門多民謠與故事??傻酱笥泻阒兴幉膸觳樵冎兴幉能嚽安?2.梅葉冬青冬青科不稱(廣東埔)、苦梅根(廣東埔)、燈稱花、燈花樹(臺灣植物志)、點稱星、點秤星、假秤星()、秤星樹、燈秤仔、燈秤花、萬點金、烏雞骨、燈絲仔、山梅根、假青梅(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秤星樹、秤星木、天星木、汀秤仔)、相星根()、百解茶及檀樓星等,為植物。“崗梅”名稱的由來源于梅葉冬青生長在山邊但習(xí)性像梅花;“燈秤花”的名稱由來源于本種植物小枝光滑呈褐色貌似秤桿,皮孔像似秤點而得名。asprella意為“具粗糙鱗片的”。本種為冬青科內(nèi)少數(shù)會落葉的品種之一,花期1-3月,果期3-6月。屬冬青科(Aquifoliaceae)。33.海紅豆

Adenantherapavonina

豆科

落葉喬木,高5-10米,無刺。二回羽狀復(fù)葉具羽片4-12對;葉柄、葉軸有微柔毛;小葉8-14,長橢圓形或卵形,長2.5-3.5厘米,寬1.5-2.7厘米,先端圓或微凹,基部近圓形,兩面密生短柔毛??偁罨ㄐ蚺帕袨轫斏膱A錐狀或單生葉腋;花小,白色或淡黃色,有香味;萼小,長不及1毫米;花瓣5,披針形,長約3毫米;雄蕊10,與花瓣近等長,花藥頂端具一枚腺體;子房有毛,有短柄。莢果條形,彎曲,革質(zhì),長15-22厘米,寬1.5厘米,開裂后果瓣旋扭;種子鮮紅色,有光澤,闊卵形。分布于廣東、廣西、貴州、云南;亞洲熱帶其他地區(qū)及非洲也有。生山坡、林中或山溪邊。木材供制家具、船舟,并可作紅色染料;種子含油約28%。全株有毒。34.千里光(千里明)

Senecioscandens

菊科

多年生草本。莖曲折,攀援,長2—5米,多分枝,初常被密柔毛,后脫毛,直徑2-3毫米,稀達(dá)5毫米。葉有短柄,葉片長三角形,長約6-12厘米,寬約2-4.5厘米,頂端長漸尖,基部截形或近斧形至心形,邊緣有淺或深齒,或葉的下部有2-4對深裂片,稀近全緣,兩面無毛或下面被短毛。頭狀花序多數(shù),在莖及枝端排列成復(fù)總狀的傘房花序,總花梗常反折或開展,被密微毛,有細(xì)條形苞葉;總苞筒狀,長5-7毫米,基部有數(shù)個條形小苞片;總苞片1層,約12-13個,條狀披針形,頂端漸尖;舌狀花黃色,約8-9個,長約10毫米;筒狀花多數(shù)。瘦果圓柱形,有縱溝,被短毛;冠毛白色,約與筒狀花等長。廣布于我國西北部至西南部、中部、東南部;亞洲南部也有。植物有專門大的變異,有時葉下部或全部羽狀深裂(深裂變種var.incisusFranch.)。35.兩面針不名:入地金牛、紅心刺刁根、紅倒鉤簕、兩背針、雙面針、雙面刺、葉下穿針、大葉貓枝簕、上山虎,下山虎、山椒.質(zhì)藤本;莖、枝、葉軸下面和小葉中脈兩面均著生鉤狀皮刺。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7-15厘米;小葉3-11,對生,革質(zhì),卵形至卵狀矩圓形,無毛,上面稍有光澤,傘房狀圓錐花序,腋生;花4數(shù);萼片寬卵形。蓇葖果成熟時紫紅色,有粗大腺點,頂端正具短喙。36.烏毛蕨(龍船蕨、貫眾、赤蕨頭、管仲)

Blechnumorientale

烏毛蕨科

植株高1-2米。根狀莖粗短,直立,連同葉柄基部密生鉆狀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葉柄棕禾稈色,堅硬,上面有縱溝,溝兩側(cè)有瘤狀氣囊體疏生,基部以上無鱗片;葉片長闊披針形,革質(zhì),長50-120厘米,寬25-40厘米,基部略變狹,一回羽狀;羽片多數(shù);下部數(shù)對縮短,最下的突然縮小成耳片,中部羽片長15-25(-40)厘米,寬1-2厘米,條狀披針形,基部圓或楔形,無柄,全緣。側(cè)脈細(xì)而密,通常分叉,少有單一。孢子囊群條形,沿主脈兩側(cè)著生,囊群蓋同形,開向主脈。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四川和江西;亞洲熱帶其他地區(qū)也有。生灌叢中或溪邊,海拔100-1300米。為酸性土指示植物。根狀莖藥用,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之效,嫩芽搗爛外敷可消炎腫。37.虎尾蘭

Sansevieriatritasciata

百合科

草本,具匍匐的根狀莖。葉1至6枚簇生,挺直,質(zhì)厚實,條狀倒披針形至倒披針形,長30-120厘米,寬2.5-8厘米,頂端對褶成尖頭,基部漸狹成有槽的葉柄,從基部到頂端兩面具白色和深綠色相間的橫帶狀斑紋?;ㄝ氵B同花序高30-80厘米;花3-8朵一束,1-3束一簇在花序軸上疏離地散生;花梗長6-8毫米,近中部具節(jié);花被片6,白色至淡綠色,長16-20毫米,下部合生成筒;裂片條形,長10-12毫米;花被筒長6-8毫米;雄蕊與花被近等長;花柱伸出花被。我國引種栽培;原產(chǎn)非洲西部。變種金邊虎尾蘭varlaurentiiN.E.Brown的葉綠黃色,邊緣金黃色在我國也有引種栽培;原產(chǎn)非洲西部。38.木麻黃(駁骨松)

Casuarinaequisetifolia

木麻黃科

常綠喬木,高10-20米;枝淡褐色,纖細(xì),有密生的節(jié),下垂;小枝灰綠色,約有縱稜7條。葉鱗片狀,淡褐色,多枚輪生?;▎涡?,雌雄同株,無花被;雄花序穗狀,生于小枝頂端或有時亦側(cè)生于枝上,長8-10毫米,寬約1.5-3毫米;雄花有1個雄蕊和4個小苞片;雌花序近頭狀,側(cè)生于枝上,較雄花序略短而寬;花柱有長的線伏分枝。果序近球形或?qū)挋E圓狀,直徑約1-1.2厘米,有短梗;木質(zhì)的宿存小苞片背面有微柔毛,內(nèi)有一有薄翅的小堅果。原產(chǎn)大洋洲;我國東南沿海(福建、廣東)均有栽培。為海岸防護(hù)林的優(yōu)良樹種。樹皮可提取栲膠,木材可作枕木。39.黑莎草

Gahniatristis

莎草科

多年生叢生草本。匍匐根狀莖堅硬。稈粗壯,堅實,高50-150厘米,圓柱狀,有節(jié),葉基生和稈生;葉鞘紅棕色,長10-20厘米;葉片條形,近革質(zhì),長40-60厘米,寬7-12毫米,頂端鉆狀,邊緣及背面具刺狀細(xì)齒。苞片葉狀,具長鞘;圓錐花序緊縮,長14-35厘米,由7-15個矩圓形穗狀花序組成;小穗紡錘形,鱗片8,黃棕色后變暗褐色,卵狀披針形,上部的漸寬,有1脈,堅硬,基部6鱗片內(nèi)無花,最上部2鱗片較小,其中最上面1片有1朶兩性花,下面1片無花或僅有雄蕊;無下位剛毛;雄蕊3;柱頭3。小堅果倒卵狀矩圓形,有三棱,長約4毫米,骨質(zhì),有光澤,成熟后黑色。分布于湖南、福建、廣東、廣西;日本也有。生于山坡、路旁、山腳灌叢中。果可榨油。40.鹽膚木(五倍子樹)

Rhuschinensis

漆樹科

灌木或小喬木,高5-10米;小枝、葉柄及花序都密生褐色柔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葉軸及葉柄常有翅;小葉7-13,紙質(zhì),長5-12厘米,寬2-5厘米,邊有粗鋸齒,下面密生灰褐色柔毛。圓錐花序頂生;花小,雜性,黃白色;萼片5-6,花瓣5-6,核果近扁圓形,直徑約5毫米,紅色,有灰白色短柔毛。除青海、新疆外,分布幾遍全國;朝鮮,日本,馬來西亞。生疏林、灌叢中。枝葉上寄生的五倍子(蟲瘦)用于輕工業(yè)及醫(yī)藥;根有消炎、利尿作用;種子油可制皂。41.假敗醬(假馬鞭、倒困蛇、玉龍鞭)

Stachytarphetajamaicensis

馬鞭草科

多年生草本,基部木質(zhì)化。葉對生,有柄;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橢圓形,長2.5-7厘米,寬2-4厘米,邊緣有鋸齒,兩面近無毛。穗狀花序長4-20厘米,穗軸有凹穴,花一半嵌生在穗軸的凹穴中;苞片膜質(zhì),頂端尖;花萼筒狀,頂端有4-5齒;花冠藍(lán)色或淡紫色;雄蕊2。果實成熟后裂為2個小堅果。分布于廣東、廣西和云南南部;越南,熱帶美洲也有。生于低山地區(qū)和曠野。全草入藥,治跌打腫痛、疔瘡癤腫、咳嗽、痢疾。42.半邊旗

Pterissemipinnata

鳳尾蕨科

植株高35-80厘米。根狀莖橫走,頂端及葉柄基部有鉆形鱗片。葉二型,近簇生,草質(zhì),除羽軸上面兩側(cè)隆起的狹邊上有鋸齒狀小突起外,其余光滑;葉柄栗色至深栗色,有四棱;能育葉片矩圓形或矩圓披針形,長20--40厘米,二回半邊羽狀深裂;羽片三角形或半三角形,長尾頭,上側(cè)全緣,下側(cè)羽裂幾達(dá)羽軸;裂片寬3-6毫米,基部的最長,向上逐漸變短,邊緣僅不育的頂部有尖鋸齒;不育葉同形,全有鋸齒。側(cè)脈往往二次分叉,小脈伸到鋸齒基部。孢子囊群沿羽片頂部以下分布。分布于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和西南;亞洲熱帶其他地區(qū)也有。生林下或石上。海拔達(dá)850米。全草藥用,清熱解毒,化濕消腫,治瘡癤蛇傷。大半邊旗P.dissitifoliaBak·形體遠(yuǎn)較高大外,鋸齒小而無尖刺,側(cè)脈常分叉。產(chǎn)云南、廣西南部。43.夜香牛(斑鳩菊、寄色草、假咸蝦)

Vernoniacinerea

菊科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莖直立,有縱條紋,被貼伏短微毛。葉互生,條形、披針形或菱形,長2-7厘米,寬0.5-2.5厘米,頂端鈍或短漸尖,基部漸狹成楔形,邊緣有淺齒,少有近全緣,兩面有貼伏短毛,側(cè)脈3-4對;葉柄短。頭狀花序15-20(或更多)個,在枝端排成疏傘房狀;總苞鐘狀,直徑5-6毫米,總苞片3層,條狀披針形,銳尖,常帶紫色,不處有貼伏短微毛;花筒狀,淡紅紫色,長于總苞片的2倍。瘦果圓柱形,有微毛;冠毛白色,2層,外層極短。廣布于福建、廣西、廣東、江西、臺灣、湖南、云南、四川;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緬甸,菲律賓,澳大利亞,印度,非洲也有。常見于山坡、曠野、田邊、路旁。44.紫茉莉(胭脂花)

Mirabilisjalapa

紫茉莉科

一年生草本,高20-80厘米,無毛或近無毛;莖直立,多分枝。葉紙質(zhì),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3-12厘米,寬3-8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葉柄長1-4厘米?;▎紊谥敹耍话?,萼片狀,長約1厘米;花被呈花冠狀,白色、黃色、紅色或粉紅色,漏斗狀,花被管圓柱形,長4-6.5厘米,上部稍擴(kuò)大,頂端5裂,基部膨大成球形而包裹子房。果實卵形,長5-8毫米,黑色,具稜。原產(chǎn)熱帶美洲。全國各地栽培。種子的胚乳干后加香料,可制成化妝用香粉;根藥用,祛濕利尿,活血解毒;葉可治瘡毒。45.桉樹桃金娘科桉樹,常綠植物,一年內(nèi)有周期性的老葉脫落現(xiàn)象,大多品種是高大喬木,少數(shù)是小喬木,呈灌木狀的專門少。樹冠形狀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單葉,全緣,革質(zhì),有時被有一層薄蠟質(zhì)。葉子可分為幼態(tài)葉、中間葉和成熟葉三類,多數(shù)品種的葉子對生,較小,心臟形或闊披針形。46.殼狀地衣珠藻科殼狀地衣,地衣生長型的一種,牢固地著生在巖石、樹皮上。是真菌和藻類植物的共生體。地衣能夠產(chǎn)生一類專門的化學(xué)物質(zhì)——地衣酸。地衣酸是一種抗生素,能夠作藥用。地衣生長型的一種。地衣體呈粉片狀、顆粒狀、面包皮狀或小鱗片狀,有各種顏色,如灰色、黃色、橙色、褐色等。其菌絲與基質(zhì)緊密貼連,無下皮層,專門難從基物上剝離下來。殼狀地衣約占全部地衣的80%。常見的如茶漬屬、網(wǎng)衣屬、文字衣屬等。地衣生長型的一種。殼狀地衣體呈粉片狀、顆粒狀、面包皮狀或小鱗片狀,有各種顏色,如灰色、黃色、橙色、褐色等。其菌絲與基質(zhì)緊密貼連,無下皮層,專門難從基物上剝離下來。殼狀地衣約占全部地衣的80%。常見的如茶漬屬、網(wǎng)衣屬、文字衣屬等。47.芒萁里白科又名鐵狼萁,水龍骨目里白科芒萁屬真蕨類植物的1種,廣泛分布于中國長江以南各省區(qū);朝鮮南部及日本,是酸性土壤指示植物,有藥用價值。48.水同木

Ficusharlandii

桑科

喬木,高4-8米;小枝有疏硬毛。葉互生或?qū)ι?,倒卵狀矩圓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長7-23厘米,寬3-9厘米,先端鈍或具急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全緣或呈淺波狀,側(cè)脈約8對;葉柄長1.5-4.5厘米?;ㄐ蛲芯唛L梗,簇生在老枝的瘤狀短枝上,球形,稍扁,直徑約1-1.5厘米,臍狀突起顯明,基部收縮成短柄,基生苞片3,?。恍刍ê桶`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內(nèi);雄花花被片3,雄蕊1;花無花被,花柱側(cè)生,短;雌花生于另一花序托內(nèi),花被片管狀,花柱長而側(cè)生。分布在廣東、廣西、云南和臺灣;越南也有。生于山地林中?;ㄐ蛲锌墒?。49.桃花心木

Swieteniamahogani

楝科

常綠喬木,高達(dá)25米以上;樹皮淡紅色,鱗片狀剝落。雙數(shù)羽狀復(fù)葉,長約35厘米;小葉4-6對,革質(zhì),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兩側(cè)不等,長10一16厘米,寬4-6厘米,全緣或有時有1-2波狀鈍齒。圓錐花序腋生,長6-15厘米;萼淺杯狀,5裂,裂片圓形;花瓣5,白色;雄蕊10,花絲合生成甕狀的筒,筒頂端10裂;子房卵形,5室,柱頭頭狀。蒴果大,卵形,木質(zhì),直徑約8厘米,5瓣裂;種子多數(shù),有翅,連翅長達(dá)7厘米。南美洲原產(chǎn);廣東有栽培。本種為世界有名的木料之一,色美,能抗蟲蝕,為農(nóng)具及舟車等的良好材料;種仁含油達(dá)60%,供工業(yè)用油。50.漆樹(山漆、大木漆)

Rhusverniciflua

漆樹科

落葉喬木,高達(dá)20米;樹皮灰白色,粗糙,成不規(guī)則的縱裂;小枝粗壯,生棕色柔毛。單數(shù)羽狀復(fù)葉互生;小葉9-15,具短柄,長7-15厘米,寬2-6厘米,邊全緣,兩面脈上均有棕色短毛。圓錐花序腋生,長12-25厘米,有短柔毛;花雜性或雌雄異株,密而小,直徑約1毫米,黃綠色。果序下垂,核果扁圓形或腎形,直徑約6-8毫米,棕黃色,光滑,中果皮蠟質(zhì),果核堅硬。除新疆外,幾分布全國;日本,印度也有。多生于向陽避風(fēng)山坡。樹干可割生漆乳液;種子可榨油;果皮可取蠟;葉可提制栲膠;根、葉均可作農(nóng)藥。51.紅花酢漿草酢漿草科紅花酢漿草,不名花花草、三葉草、夜合梅、大葉酢漿草、三夾蓮、銅錘草。等酢漿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和葉含草酸。復(fù)葉、小葉三片、倒心臟形、晝開夜合。自春至秋開花,花黃色、桃紅色、紫紅色。果實圓柱形、熟時果皮裂開、借彈力射出種子。原產(chǎn)南非、現(xiàn)廣布于世界各地。耐寒性不強(qiáng)、但耐熱、耐陰。全草可入藥。52.火燙木水腫木、火燙木、山木香(《廣西藥植名錄》),羊角、黑漢豆、三角果(《南方要緊有毒植物》)。亮葉圍涎樹,又名:亮葉猴耳環(huán)。灌木或小喬木,高2~10米。幼枝、葉柄、花序均被褐色短茸毛。2回羽狀復(fù)葉,羽片2~4個;在葉柄近基部、在葉軸上每對羽片之間及在小葉軸上每對小葉之間各有腺體1個;小葉4~10,互生,近于不等四邊形、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1.7~10.5厘米,闊1.2~4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楔形。頭狀花序排列成圓錐狀,腋生或頂生;花無柄;苞片倒卵形或卵形,急尖或漸尖;萼鐘狀,有短齒牙;花冠白色,長7.5毫米,裂片5,矩匙形,急尖;雄蕊約全長的1/3處合生,子房無柄,無毛。莢果帶形,彎曲為圓圈,種子間狹窄,無毛,闊2~3厘米。種子黑色,長約12毫米。花期4~6月。果期7~9月?!旧撤植肌糠植紡V東、廣西、四川、云南、福建、臺灣、浙江等地。53.茶樹山茶科茶樹遠(yuǎn)望茶樹林屬山茶科山茶屬,為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一般為灌木,在熱帶地區(qū)也有喬木型茶樹高達(dá)15—30米,基部樹圍1.5米以上,樹齡可達(dá)數(shù)百年至上千年。栽培茶樹往往通過修剪來抑制縱向生長,因此樹高多在0.8—1.2米間。茶樹經(jīng)濟(jì)學(xué)樹齡一般在50—60年間。茶樹的葉子呈橢圓形,邊緣有鋸齒,葉間開五瓣白花,果實扁圓,呈三角形,果實開列后露出種子。春、秋季時可采茶樹的嫩葉制茶,種子能夠榨油,茶樹材質(zhì)細(xì)密,其木可用于雕刻。有許多茶樹的變種用于生產(chǎn)茶葉,要緊有印度阿薩姆,中國,柬埔寨幾種。54.扇葉鐵線蕨鐵線蕨科扇葉鐵線蕨(A.flabellulatum):葉片扇形至不整齊的闊卵形,2~3回掌狀分枝至鳥足狀二叉分枝;中央羽片最大,小羽片有短柄。植株高20-50厘米。根狀莖直立,有密的亮棕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近革質(zhì),無毛,但葉軸和羽軸上面有密的紅棕色短剛毛;葉柄亮紫黑色,基部有少數(shù)茸毛,向上無毛;葉片扇形,長10-25厘米,寬8-22厘米,二至三回不對稱的二叉分枝;羽片條狀披針形,通常中央的較長,向兩側(cè)的較短;小羽片扇形或斜方形,外緣或上緣淺裂(不育部分具細(xì)鋸齒)。葉脈扇形分叉。孢子囊群生于由裂片頂部變質(zhì)反折的囊群蓋下面;囊群蓋半圓形至矩圓形。分布于福建、臺灣、廣東、廣西、云南南部、貴州、四川、湖南、江西和浙江南部;亞洲熱帶其他地區(qū)也有。生陽光充足的酸性紅壤上,海拔100-1100米。全草人藥,清熱解毒、舒筋活絡(luò)、利尿、化痰,治跌打內(nèi)傷,外敷治燙火傷。55.大頭艾納香(華艾納香)

Blumeamegacephala

菊科

攀援灌木,高1-3米;小枝蔓延,有疏或密黃褐色短柔毛,幼枝及花序軸更密,少有近無毛。葉卵形、卵狀矩圓形或橢圓狀矩圓形,長5-15厘米,寬2-4.5厘米,基部圓鈍,邊緣有具小尖的硬齒,上面粗糙,無毛,—F面有疏短毛少有無毛;葉柄長達(dá)6毫米,密生短毛。頭狀花序大,直徑14-20毫米,梗長達(dá)2厘米,密生短毛,通常1-7個排成頂生或腋生圓錐狀;總苞半球狀;總苞片4—5層,長1-10毫米,外層矩圓狀卵形,內(nèi)層條狀矩圓形,密生短柔毛;花托平,有密短毛;花黃色,兩性花花冠筒狀,裂片三角形,有微毛;雌花絲狀,有微毛。瘦果矩圓形,具肋,被微毛;冠毛白色,長4-6毫米。分布于臺灣、福建、江西、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越南也有。生山谷灌從中或林緣。56.南五味子(紅木香、紫金藤)

Kadsuralongipedunculata

木蘭科

常綠木質(zhì)藤本,全株無毛;小枝圓柱形,褐色或紫褐色,表皮有時剝裂。葉互生,革質(zhì)或近紙質(zhì),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疏鋸齒,有光澤;葉柄長約1.5-3厘米。花單性,雌雄異株,單生于葉腋,黃色,有芳香;花梗細(xì)長,花后下垂;花被片8-17;雄蕊柱近球形,雄蕊30-70;雌蕊群橢圓形,心皮40-60。聚合果近球形,直徑2.5-3.5厘米;漿果深紅色至暗藍(lán)色,卵形,肉質(zhì)。分布于華中、華南和西南。生山野灌木林中。莖、葉、果可提取芳香油;莖皮纖維供制繩或紡織用。根、莖、葉、果均入藥,有行氣活血、消腫斂肺之效。57.狗肝菜

Diclipterachinensis

爵床科

草本,莖高30-80厘米,節(jié)常膨大呈膝狀。葉卵狀橢圓形,長2-7厘米,頂端尖至漸尖?;ㄐ蛴?-4個聚傘花序組成,每個聚傘花序有1至少數(shù)花,下面托以2枚總苞狀苞片;苞片橢圓形至倒卵狀橢圓形或狹橢圓形,二者略不相等,大者長10-12毫米,寬3-7毫米,有柔毛;花萼裂片5,鉆形,長約3毫米;花冠淡紫紅色,長約10毫米,外有柔毛,2唇形,下唇淺3裂;雄蕊2,2藥室一上一下。蒴果長約7毫米,有柔毛,開裂時胎座由蒴底彈起,種子4顆。分布于廣東、廣西、福建、臺灣。生疏林下、溪邊、路旁。藥用,清熱涼血,生津利尿。近似種:優(yōu)雅狗肝菜D.ele-gansW.W.Sm.苞片近圓形至寬倒卵形;印度狗肝菜D.roxburghianaNees苞片較狹,頂端有凸尖。二者在四川、云南都產(chǎn)。58.貓須草唇形科貓須草為唇形科腎茶屬植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hù)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