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個園個園01一.夢回個園
春山笑夏山醉秋山梳妝冬山睡春夏秋冬都走過前世今生夢一回前世今生夢一回個園01一.夢回個園春山笑夏山醉秋山梳
個園最早的前身是“藤花俺1Donecidelitnonmiportagravidaategetmetus.Fuscedapibus,tellusaccursus壽芝圃2清雍正,乾隆年間的馬氏住宅街南書屋3Donecidelitnonmiportagravidaategetmetus.Fuscedapibus,tellusaccursus小玲瓏山館4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總黃應泰在明購得壽芝園址,在其基礎上擴建個園5藤花庵02個園個園最早的前身是“藤花俺1Donecidelitno個園概況
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坐落在揚州古城的北隅,是嘉慶年間兩淮鹽總應泰的家宅,他是揚州保存最好的鹽商園林,主人喜愛竹,該以竹本固,取蘇軾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之意。因“個”為竹”一般而且形狀似竹葉,故取名“個園”個園與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承德)、拙政園(蘇州)并稱中國四大名園個園簡介03個園個園概況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坐落在揚州古城的個園概況
個園占地2.3公頃,園中竹居三分之一,石居三分之一,人居三分之一。由此可見個園的竹、石比例之重。個園內植竹萬株,就連個園的“個”字都是由竹而來,竹也成為了個園的靈魂。石頭是整個個園最富盛名的部分,揚州之所以“以園亭勝”,也就在于以疊石勝,個園的“四季假山”,選用聲石、太湖石、褐黃石和雪石,疊成春夏秋冬四季山景。布局之妙,用石之奇,流芳千古,在中國園林中,堪稱絕無僅有的孤例。個園簡介04個園個園概況個園占地2.3公頃,園中竹居三分之一個園概況黃至筠(1770-1838),原籍浙江。因為他的父親在趙州做官,他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出生在趙州,也即今天河北趙縣。黃至筠十幾歲時,父親去世,家產為人掠去。數(shù)年之后,他騎著一條毛驢獨自進京,憑借父親的朋友給他捎去的一封信,見到了在京的兩淮鹽政。兩淮鹽政是管轄揚州鹽業(yè)的最高長官,他見黃至筠談吐不俗,頗有心機,覺得是個人才,就委任他到揚州去做兩淮商總。從此以后,黃至筠就加入了揚州府甘泉縣籍。園主簡介05個園個園概況黃至筠(1770-1838),原籍浙江個園概況個園位于揚州市廣陵區(qū)鹽阜東路10號,南臨揚州歷史古街東關街,它的正門原先在南向的東關街上,是從宅入園的。后為了交通的便利,便在北向開了門,從園入宅。個園所在區(qū)域自古便是揚州城的經濟文化中心,東邊是寬闊的古運河,河面寬廣,水量很大,是古代重要的鹽運碼頭。在當時,每天有數(shù)以萬計的鹽擔由此處發(fā)往全國各地,水面的鹽運貨船,排成長龍,密密麻麻。往北是大運河的支流護城河,自東向西如玉帶一般蜿艇流過,一直與瘦西湖水系相連,這就從東、北兩個方位把個園的這塊區(qū)域包裹其中。不僅帶來了便捷的交通,而且十分的聚氣,因為在風水中,水是“氣”的載體,水能聚氣,這樣一個環(huán)形的水系能將“氣”包圍在其中。水自東向西流,將上游的“生氣”源源不斷地輸送進來。區(qū)位分析06個園個園概況個園位于揚州市廣陵區(qū)鹽阜東路10號,南04個園的布局07花園區(qū)住宅區(qū)園區(qū)整體采用前屋后院的形制園內建筑有宜雨軒、桂花廳、佳秋閣、清漪亭、覓句廊、透風漏月等個園四季假山,融南北兩派疊石技藝于一園,是國內僅有的造園孤例竹是個園的精魄,游個園,第一要觀竹。04個園的布局07花園區(qū)園區(qū)整體采用前屋后院的形制04植物布局08
個園竹子門上石書寫“個園”二字,“個”者,竹葉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為名“個園”,點明主題。園門兩側各種竹子枝葉扶疏,“月映竹成千個字”,與門額相輝映;白果峰穿插其間,如一根根茁壯的春筍。個園中最常見的就是“竹子”。竹是個園的魂魄,竹林有一萬二千多平米,游萬竹園一是要觀竹,二是要品味其中蘊涵著的豐富的竹文化。個園的竹用“多”字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一是數(shù)量多,有近兩萬竿。一眼望去萬竿修竹匯成竹的海洋,竹影婆娑,游人行走其間,猶如竹海泛舟。陣風吹來,竹林隨風搖曳,恰似波起潮涌。二是品種多,園內現(xiàn)有竹60余種,龜甲竹、斑竹、金鑲園內現(xiàn)有竹60余種,龜甲竹、斑竹、金鑲玉竹、玉鑲金竹、慈孝竹、鋪地竹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04植物布局08個園竹子門上石書寫“個園”個園概況整個建筑群被分成了東、中、西三路,每路又分為前、中、后三進,這“三進三路”是中國道家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體現(xiàn)。同時,整個建筑群的布局,恰好呈現(xiàn)出風水中的九宮格的布局形式,這種布局形式的好處是,以建筑圍合建筑,中間便形成了一個“藏風聚氣”的小氣場。同時建筑群內的“井”字形軸線,方便了交通,增強了之間的聯(lián)系。建筑布局09個園個園概況整個建筑群被分成了東、中、西三路,每路個園概況
個園的南部是園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正門開在東關街上,正對著豪華大八字水磨磚雕照壁。由正門進園分別有三路建筑,自東向西縱向排列,分別以“福、祿、壽”為主題,建筑之間以火巷相隔,每一路建筑都有三進。據(jù)說個園鼎盛時期有五路五進,原有房屋二百多間,分別以“福、祿、壽、財、喜”為主題,后來隨著家族衰敗及文革破壞僅剩下現(xiàn)在的三路三進。西路建筑。在現(xiàn)存的建筑物中以西路建筑規(guī)模最大,此路建筑前進廳堂為“清頌堂”,它是個園三路住宅中最為高大的廳堂,也是揚州遺存的古民居中最高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進為廳堂,中進和后進為住宅,住宅格局是都是三間兩廂式,體量較大。東路建筑。東路建筑三進,皆面闊三間。前進為“清美堂”,是黃家接待一般性來客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建筑布局10個園個園概況個園的南部是園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正門04風水格局11
在理想的風水格局中,前有朝山、案山作前景,左右砂山環(huán)護,背后又有祖山、少祖山做依托,四周的山密將“穴場”包裹其中,體現(xiàn)的是一個圍合的格局。目的是為了“聚氣”,防止“氣散”,以現(xiàn)代景觀環(huán)境設計的觀點來看,一方面這種“圍合”之勢能阻擋風沙,迎納陽光,形成良好的生態(tài)小氣候;另一方面,這種“圍合”帶給人的是一個“安全感”的心理需求,人在這種“圍合”的空間中會感覺到安全。個園園林部分的建筑布局便是按照這種“風水”的“圍合”格局布置的,其主要的特征是:園區(qū)建筑物、回廊、亭榭等均沿周邊布置,面朝內院,形成一個以內院為中心的格局形式。這種布局方式,將建筑的位置安排在周邊,不致造成局促、擁塞的局面,再由建筑的具體方位來確定之間的行走路線,或“回環(huán)”、或“曲折”,營造觀景次序。這種方法就像在確定了整個骨架的基礎上再附之以皮肉,整個空間便顯得生動自然,造成了“移步異景”的效果。不僅大的格局中體現(xiàn)圍合布局,各個小的景觀處理也采用這種圍合的態(tài)勢。如:假山疊石多是以一種圍合的整體形態(tài)出現(xiàn),或圍合以水塘,或圍合以建筑,正所謂"砂水得宜”。建筑群組之間也體現(xiàn)著圍合,如南半部分居住區(qū)的建筑群,是以風水中“九宮格”的形式圍合,單個建筑是以典型的“四合院”式圍合。這種“圍合”的效應劃分了空間,增加了空間層次,并能產生“山環(huán)水繞”的效果?!皣稀毙趥€園中體現(xiàn)了風水概念,是增加空間層次,營造景觀效果的重要手段。04風水格局11在理想的風水格局中,前有朝山、12個園美景12個園美景0413園內主要觀景視角0413園內主要觀景視角14園內建筑宜雨軒抱山樓清漪亭住秋閣14園內建筑宜雨軒抱山樓清漪亭住秋閣15四季假山個園堆山疊石為“揚派疊石”的代表個園“四季假山”為國內孤例春山秋山夏山冬山個園向以春夏秋冬四景著稱,到處呈現(xiàn)出一幅幅氣宇不凡的山水畫面。造園者別具一格地設計出“分峰用石”的四景假山,季節(jié)分明,相互連接,互相照應,各具特色。15四季假山個園堆山疊石為“揚派疊石”的代表春山秋山夏山冬山竹叢中,插植著石綠班駁的石筍,狀出“雨后春筍”之意。16春山“石筍與竹子”春景宜雨軒前的花壇上,有大量的桂花,樹齡都有近百年,此處的桂花諧音為“貴”,意為歡迎貴人來園,用在“迎賓”之所的宜雨軒門口再合適不過,表達了主人的好客之情。主人以春景作為游園的開篇,可見蘊含著“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深意。竹叢中,插植著石綠班駁的石筍,狀出“雨后春筍”之意。16春山16春山
個園春景象征著生命的起點。白墻阻隔了視線,僅留中間一圓洞進入,圓洞上書“個園”二字。穿過圓洞,視線豁然開朗,面前的是一塊開敞的空間,有建筑、奇石、修竹,相映成趣,如同《桃花源記》中所記載的”豁然開朗”。
從風水的角度來說,這個門就是風水理論中“氣口”的演變,圓門故意做的很小,目的是為了防止“氣的外溢”,更好的“藏風聚氣”。從景觀環(huán)境設計的角度來看,個園的設計建造者巧妙的運用了一個空間的“比度”思想,通過空間是對比,從一個壓抑的小的空間,突然進入到一個比較開敞的空間,立馬會感覺空間很大,因為空間的大小是對比出來的,這便是“小中見大”的道理。這是對人的心理感受的準確把握,是一種巧妙的設計手法。
春景的布局處理是精巧的,它以豎紋取勝的峰石配以披拂竹竿,露其峰頭而藏其石身,給人以虛實變幻無窮的印象。雖然竹石圖的春山體量小而簡潔,但與四季景中的序景身份確是十分相稱的。春山石體如果體大庸繁就會使序景失去平衡.春山的手法雖然簡煉,但確顯示了以少勝多,以簡勝繁,景中生情,耐人尋味的意境.16春山個園春景象征著生命的起點。白墻阻隔了視夏景位于園之西北,東與抱山樓相接。夏景疊石以青灰色太湖石為主。造園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透、漏、皺的特性,疊石多而不亂。17夏山太湖山石與松樹過春景,繞“宜雨軒”,便是一座以太湖石堆疊而成的夏景。夏景由水池、山洞、停云三部分組成。夏景位于園之西北,東與抱山樓相接。夏景疊石以青灰色太湖石為主17夏山
夏山選用玲瓏剔透的太湖石,夏山累石為停云”之勢,氤氳之氣躍然頂上,使人領略夏“雨后多巧云,巧云有奇峰”的景幻變化。而且湖石的灰白層次與廣玉蘭披灑濃蔭的深綠色.加上太湖石的瘦、透、皺、漏,不僅形態(tài)多變,色彩也因形狀和光線而明暗分明,陰影變化,色彩各異色彩的明暗、陰影輔助營造了空間的層次和滲透感。
出山洞,沿蹬道拾級而上,達湖山之頂。山頂用湖石疊成幾片云塊,頂置一亭,名“鶴亭”,含鶴舞云霄之意。亭旁有一株160余年樹齡的圓柏(古柏與鶴亭相配,寓意“松鶴延年”),另有植有古紫藤一株,藤蔓蓋頂,生機盎然。17夏山夏山選用玲瓏剔透的太湖石,夏山累石為停
經過抱山樓的“一”字長廊,東部秋景。秋景用黃山石堆疊而成,山勢較高,面積也較大,夕陽斜照,一片金黃,再加上植被采用楓樹增添了不少秋色。18秋山黃山石與柏樹個園的秋山氣魄雄偉,最寓畫意,是個園分景假山的精華所在。經過抱山樓的“一”字長廊,東部秋景。秋景用黃山18秋山
全山用黃石掇疊,氣勢磅礴,用石撥辣,山雖僅拔地數(shù)仞,然而峻峭依云,有“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shù)尺,體百里之迥”的意境。傳為出自大畫家石濤之手。整個黃石秋山疊有南、中、西三座山蜂。三峰中,以中峰最為高聳奇險;中峰設有上、中、下三洞室.下洞如入深山石林,眾峰環(huán)抱,腹有飛梁和石屋,石屋中置有石門、石窗、石桌、石床。中洞俗稱仙人洞,四面凌空雅致,并設有完臺。出上洞,上便是飛閣涼亭—拂云亭。
氣勢最為輝宏,植物以秋色樹種為主。黃山石配古柏、黑松增加雄渾之氣,紅楓、青楓穿插其中,楓葉鮮紅,紅艷如火,在蒼翠的襯映下更是醒目,只見漫山極葉隨風飄舞,“停車坐愛楓林晚”,將秋天的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
黃山石紋理剛勁,有的顏色顯赭黃,有的赤紅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當夕陽西照,色彩極為醒目,一片褐黃,有如秋季收獲的景色。在懸崖石隙中,間植紅楓,濃妝重彩,一經秋霜,葉盡深紅,飽和度極高。夕陽凝輝,霜色愈濃,黃石紅楓,倍增秋色。給人“楓葉荻花秋瑟瑟”之感紅、黃的暖色系有拉近距離的錯覺,故無論何時,人行其間,都仿佛置身于秋日山林。佐以陽光的金輝,秋日的濃情演繹得淋漓盡致。18秋山全山用黃石掇疊,氣勢磅礴,用石撥辣,山雖
園南用白色石英石(宣石)堆起的冬山,給人以積雪未化之感。冬山西墻開有兩個圓形漏窗,可引隔墻春景入院。冬、春二景既截然分隔又巧妙連續(xù),表達“冬去春來”之意。01冬山19冬山雪山石(石英石)與不同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
冬山小而低矮,用潔白的宣石貼壁壟疊而成,宣石因其潔白如雪的外貌又被稱為雪石,假山被置于背陰的南墻之下,終年不見陽光,增加了寒意。中間的花壇用宣石圍合而成,其間點栽象征冬天的臘梅和南天竹等植物。園南用白色石英石(宣石)堆起的冬山,給人以積雪
南墻之上的圓形孔洞,共分為四排,每排六個,總計二十四個,每個孔洞直徑約一尺,分布均勻,排列整齊。冬山處于花園的最南邊,風音洞所在的高墻和個園三路住宅的后墻形成了一條狹長的通道,風從高墻窄巷之間擦墻而過時,會形成負壓,加快流速。這時墻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橫笛,呼呼作響,發(fā)出北風呼嘯的聲音,奏響了冬的樂章,給人以寒風料峭的感覺。20風音洞20風音洞20風音洞
冬山象征著衰敗,死亡,象征著人的生命到達了盡頭。從這里,整個四季假山的主旨皆然。順時針方向的春夏秋冬四季,象征著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從這個圓洞中,體現(xiàn)了佛教中的“輪回”思想:生命的終點,同時也是起點。四季的循環(huán)往復實際形成了一個周流不息的太極圖,蘊藏著陰陽學中長春不老的思想。
從秋山往南,穿過透風漏月廳,在東南角的就是冬山。冬山小而低矮,用潔白的宣石貼壁壟疊而成,宣石因其潔白如雪的外貌又被稱為雪石,假山被置于背陰的南墻之下,終年不見陽光,增加了寒意。中間的花壇用宣石圍合而成,其間點栽象征冬天的臘梅和南天竹等植物。雪白的宣石如同積雪未消,和寒冬的植物搭配在一起,更強化了“冬”的效果。20風音洞冬山象征著衰敗,死亡,象征著人的生命21春夏秋冬春山秋山夏山冬山
順時針方向的春夏秋冬四季,象征著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從這個圓洞中,體現(xiàn)了佛教中的“輪回”思想:生命的終點,同時也是起點。四季的循環(huán)往復實際形成了一個周流不息的太極圖,蘊藏著陰陽學中長春不老的思想。郭熙《山水訓》中講求“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欲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個園的春夏秋冬四景是由一條高低曲折變化無窮的觀賞游覽線,串連而成的一組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體,令游人得有不出戶而壺天自春的享受。這種匠心獨運的造景技藝,在我國園林假山藝術中獨樹一幟,值得借鑒?!?1春夏秋冬春山秋山夏山冬山順時針方向的春夏秋疊石的發(fā)展:
疊石藝術起源于漢代,最初是一些文人墨客,在游玩時看到自然山水的美景,對其很是喜歡,但有帶不走,所以回來就在自家花園進行濃縮模仿。中國造園疊石經歷了長期的發(fā)展過程,逐漸形成了北派疊石、蘇派疊石、揚派疊石三大流派。在揚派疊石中,堡城王氏疊石是最重要的一支。堡城王氏疊石世家從康乾盛世揚州造園疊石的鼎盛期,一直傳承至今,幾乎代代有名師。在建國初期堡城王氏對十年動亂期間受損的許多園林進行修復,所以我們才看到今天的個園,何園,翠園,小盤谷,大時寺,泰山公園,和虎丘山的美景。疊石要點
就是“宜真不宜假,宜整不宜碎,突出峰秀點,石紋(含石形、石色、石理、石性)仔細配”;“真山似假則名,假山似真則絕,疊石散碎則假,峰多紋亂則亂”。這八句要訣,包括了從疊石堆砌到山體造型的全部內容。22堆山疊石疊石的發(fā)展:22堆山疊石23堆山疊石個園疊石23堆山疊石個園疊石不同地方的疊石藝術24堆山疊石不同地方的疊石藝術24堆山疊石01冬山25堆山疊石的對比與蘇派疊石的對比蘇州獅子林拙政園海棠春塢嵌理壁巖依托山水,堆石成山01冬山25堆山疊石的對比與蘇派疊石的對比蘇州獅子林拙政園海01冬山26堆山疊石的對比與蘇派疊石的對比留園冠云峰豫園玉玲瓏獨石構峰成景01冬山26堆山疊石的對比與蘇派疊石的對比留園冠云峰豫園玉玲01冬山27堆山疊石的對比與北派疊石的對比北海靜心齋石景仿江南園林疊山但更加大氣,恢弘。假山全部用北太湖石疊造,北面椅宮墻。“橫峰側嶺,高峰巖洞”01冬山27堆山疊石的對比與北派疊石的對比北海靜心齋石景仿江01冬山28堆山疊石的對比與日本疊石的對比注重意境創(chuàng)造三尊石(枯山水)用三個景石象征佛教三尊,是模擬一佛二菩薩,中間大石叫中尊石,兩邊靠前各一塊側尊石注重選材的樸素、自然,以體現(xiàn)材料本身的紋理、質感為美。造園者把粗獷樸實的石料和木材,竹、藤砂、苔蘚等植被以自然界的法則加以精心布置,使自然之美濃縮于一石一木之間,使人仿佛置身于一種簡樸、謙虛的至美境界。01冬山28堆山疊石的對比與日本疊石的對比注重意境創(chuàng)造三尊石01冬山29堆山疊石的對比與現(xiàn)代疊石的對比結合新技術,新材料創(chuàng)造意境深遠,與周邊環(huán)境融合的,有韻律、有秩序、有對比的均衡石景。01冬山29堆山疊石的對比與現(xiàn)代疊石的對比結合新技術,新材料01冬山29感悟謝謝觀賞作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通過這次對它的探究,讓我們知道了,個園在滿足了園主個人喜好的基礎上,它滿足了中國傳統(tǒng)大眾審美的各個方面,比如:布局風水、哲學內涵、意境與情感、植物搭配、疊石、色彩的搭配等等,讓我們受益匪淺!01冬山29感悟謝謝觀賞作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個園個園01一.夢回個園
春山笑夏山醉秋山梳妝冬山睡春夏秋冬都走過前世今生夢一回前世今生夢一回個園01一.夢回個園春山笑夏山醉秋山梳
個園最早的前身是“藤花俺1Donecidelitnonmiportagravidaategetmetus.Fuscedapibus,tellusaccursus壽芝圃2清雍正,乾隆年間的馬氏住宅街南書屋3Donecidelitnonmiportagravidaategetmetus.Fuscedapibus,tellusaccursus小玲瓏山館4清嘉慶二十三年(1818),兩淮鹽總黃應泰在明購得壽芝園址,在其基礎上擴建個園5藤花庵02個園個園最早的前身是“藤花俺1Donecidelitno個園概況
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坐落在揚州古城的北隅,是嘉慶年間兩淮鹽總應泰的家宅,他是揚州保存最好的鹽商園林,主人喜愛竹,該以竹本固,取蘇軾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之意。因“個”為竹”一般而且形狀似竹葉,故取名“個園”個園與頤和園(北京)、避暑山莊(承德)、拙政園(蘇州)并稱中國四大名園個園簡介03個園個園概況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坐落在揚州古城的個園概況
個園占地2.3公頃,園中竹居三分之一,石居三分之一,人居三分之一。由此可見個園的竹、石比例之重。個園內植竹萬株,就連個園的“個”字都是由竹而來,竹也成為了個園的靈魂。石頭是整個個園最富盛名的部分,揚州之所以“以園亭勝”,也就在于以疊石勝,個園的“四季假山”,選用聲石、太湖石、褐黃石和雪石,疊成春夏秋冬四季山景。布局之妙,用石之奇,流芳千古,在中國園林中,堪稱絕無僅有的孤例。個園簡介04個園個園概況個園占地2.3公頃,園中竹居三分之一個園概況黃至筠(1770-1838),原籍浙江。因為他的父親在趙州做官,他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出生在趙州,也即今天河北趙縣。黃至筠十幾歲時,父親去世,家產為人掠去。數(shù)年之后,他騎著一條毛驢獨自進京,憑借父親的朋友給他捎去的一封信,見到了在京的兩淮鹽政。兩淮鹽政是管轄揚州鹽業(yè)的最高長官,他見黃至筠談吐不俗,頗有心機,覺得是個人才,就委任他到揚州去做兩淮商總。從此以后,黃至筠就加入了揚州府甘泉縣籍。園主簡介05個園個園概況黃至筠(1770-1838),原籍浙江個園概況個園位于揚州市廣陵區(qū)鹽阜東路10號,南臨揚州歷史古街東關街,它的正門原先在南向的東關街上,是從宅入園的。后為了交通的便利,便在北向開了門,從園入宅。個園所在區(qū)域自古便是揚州城的經濟文化中心,東邊是寬闊的古運河,河面寬廣,水量很大,是古代重要的鹽運碼頭。在當時,每天有數(shù)以萬計的鹽擔由此處發(fā)往全國各地,水面的鹽運貨船,排成長龍,密密麻麻。往北是大運河的支流護城河,自東向西如玉帶一般蜿艇流過,一直與瘦西湖水系相連,這就從東、北兩個方位把個園的這塊區(qū)域包裹其中。不僅帶來了便捷的交通,而且十分的聚氣,因為在風水中,水是“氣”的載體,水能聚氣,這樣一個環(huán)形的水系能將“氣”包圍在其中。水自東向西流,將上游的“生氣”源源不斷地輸送進來。區(qū)位分析06個園個園概況個園位于揚州市廣陵區(qū)鹽阜東路10號,南04個園的布局07花園區(qū)住宅區(qū)園區(qū)整體采用前屋后院的形制園內建筑有宜雨軒、桂花廳、佳秋閣、清漪亭、覓句廊、透風漏月等個園四季假山,融南北兩派疊石技藝于一園,是國內僅有的造園孤例竹是個園的精魄,游個園,第一要觀竹。04個園的布局07花園區(qū)園區(qū)整體采用前屋后院的形制04植物布局08
個園竹子門上石書寫“個園”二字,“個”者,竹葉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為名“個園”,點明主題。園門兩側各種竹子枝葉扶疏,“月映竹成千個字”,與門額相輝映;白果峰穿插其間,如一根根茁壯的春筍。個園中最常見的就是“竹子”。竹是個園的魂魄,竹林有一萬二千多平米,游萬竹園一是要觀竹,二是要品味其中蘊涵著的豐富的竹文化。個園的竹用“多”字來形容是再恰當不過了,一是數(shù)量多,有近兩萬竿。一眼望去萬竿修竹匯成竹的海洋,竹影婆娑,游人行走其間,猶如竹海泛舟。陣風吹來,竹林隨風搖曳,恰似波起潮涌。二是品種多,園內現(xiàn)有竹60余種,龜甲竹、斑竹、金鑲園內現(xiàn)有竹60余種,龜甲竹、斑竹、金鑲玉竹、玉鑲金竹、慈孝竹、鋪地竹等等,數(shù)不勝數(shù)。04植物布局08個園竹子門上石書寫“個園”個園概況整個建筑群被分成了東、中、西三路,每路又分為前、中、后三進,這“三進三路”是中國道家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體現(xiàn)。同時,整個建筑群的布局,恰好呈現(xiàn)出風水中的九宮格的布局形式,這種布局形式的好處是,以建筑圍合建筑,中間便形成了一個“藏風聚氣”的小氣場。同時建筑群內的“井”字形軸線,方便了交通,增強了之間的聯(lián)系。建筑布局09個園個園概況整個建筑群被分成了東、中、西三路,每路個園概況
個園的南部是園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正門開在東關街上,正對著豪華大八字水磨磚雕照壁。由正門進園分別有三路建筑,自東向西縱向排列,分別以“福、祿、壽”為主題,建筑之間以火巷相隔,每一路建筑都有三進。據(jù)說個園鼎盛時期有五路五進,原有房屋二百多間,分別以“福、祿、壽、財、喜”為主題,后來隨著家族衰敗及文革破壞僅剩下現(xiàn)在的三路三進。西路建筑。在現(xiàn)存的建筑物中以西路建筑規(guī)模最大,此路建筑前進廳堂為“清頌堂”,它是個園三路住宅中最為高大的廳堂,也是揚州遺存的古民居中最高的。中路建筑。中路建筑前進為廳堂,中進和后進為住宅,住宅格局是都是三間兩廂式,體量較大。東路建筑。東路建筑三進,皆面闊三間。前進為“清美堂”,是黃家接待一般性來客和處理日常事務的地方。建筑布局10個園個園概況個園的南部是園主人生活起居的地方,正門04風水格局11
在理想的風水格局中,前有朝山、案山作前景,左右砂山環(huán)護,背后又有祖山、少祖山做依托,四周的山密將“穴場”包裹其中,體現(xiàn)的是一個圍合的格局。目的是為了“聚氣”,防止“氣散”,以現(xiàn)代景觀環(huán)境設計的觀點來看,一方面這種“圍合”之勢能阻擋風沙,迎納陽光,形成良好的生態(tài)小氣候;另一方面,這種“圍合”帶給人的是一個“安全感”的心理需求,人在這種“圍合”的空間中會感覺到安全。個園園林部分的建筑布局便是按照這種“風水”的“圍合”格局布置的,其主要的特征是:園區(qū)建筑物、回廊、亭榭等均沿周邊布置,面朝內院,形成一個以內院為中心的格局形式。這種布局方式,將建筑的位置安排在周邊,不致造成局促、擁塞的局面,再由建筑的具體方位來確定之間的行走路線,或“回環(huán)”、或“曲折”,營造觀景次序。這種方法就像在確定了整個骨架的基礎上再附之以皮肉,整個空間便顯得生動自然,造成了“移步異景”的效果。不僅大的格局中體現(xiàn)圍合布局,各個小的景觀處理也采用這種圍合的態(tài)勢。如:假山疊石多是以一種圍合的整體形態(tài)出現(xiàn),或圍合以水塘,或圍合以建筑,正所謂"砂水得宜”。建筑群組之間也體現(xiàn)著圍合,如南半部分居住區(qū)的建筑群,是以風水中“九宮格”的形式圍合,單個建筑是以典型的“四合院”式圍合。這種“圍合”的效應劃分了空間,增加了空間層次,并能產生“山環(huán)水繞”的效果?!皣稀毙趥€園中體現(xiàn)了風水概念,是增加空間層次,營造景觀效果的重要手段。04風水格局11在理想的風水格局中,前有朝山、12個園美景12個園美景0413園內主要觀景視角0413園內主要觀景視角14園內建筑宜雨軒抱山樓清漪亭住秋閣14園內建筑宜雨軒抱山樓清漪亭住秋閣15四季假山個園堆山疊石為“揚派疊石”的代表個園“四季假山”為國內孤例春山秋山夏山冬山個園向以春夏秋冬四景著稱,到處呈現(xiàn)出一幅幅氣宇不凡的山水畫面。造園者別具一格地設計出“分峰用石”的四景假山,季節(jié)分明,相互連接,互相照應,各具特色。15四季假山個園堆山疊石為“揚派疊石”的代表春山秋山夏山冬山竹叢中,插植著石綠班駁的石筍,狀出“雨后春筍”之意。16春山“石筍與竹子”春景宜雨軒前的花壇上,有大量的桂花,樹齡都有近百年,此處的桂花諧音為“貴”,意為歡迎貴人來園,用在“迎賓”之所的宜雨軒門口再合適不過,表達了主人的好客之情。主人以春景作為游園的開篇,可見蘊含著“一年之計在于春”的深意。竹叢中,插植著石綠班駁的石筍,狀出“雨后春筍”之意。16春山16春山
個園春景象征著生命的起點。白墻阻隔了視線,僅留中間一圓洞進入,圓洞上書“個園”二字。穿過圓洞,視線豁然開朗,面前的是一塊開敞的空間,有建筑、奇石、修竹,相映成趣,如同《桃花源記》中所記載的”豁然開朗”。
從風水的角度來說,這個門就是風水理論中“氣口”的演變,圓門故意做的很小,目的是為了防止“氣的外溢”,更好的“藏風聚氣”。從景觀環(huán)境設計的角度來看,個園的設計建造者巧妙的運用了一個空間的“比度”思想,通過空間是對比,從一個壓抑的小的空間,突然進入到一個比較開敞的空間,立馬會感覺空間很大,因為空間的大小是對比出來的,這便是“小中見大”的道理。這是對人的心理感受的準確把握,是一種巧妙的設計手法。
春景的布局處理是精巧的,它以豎紋取勝的峰石配以披拂竹竿,露其峰頭而藏其石身,給人以虛實變幻無窮的印象。雖然竹石圖的春山體量小而簡潔,但與四季景中的序景身份確是十分相稱的。春山石體如果體大庸繁就會使序景失去平衡.春山的手法雖然簡煉,但確顯示了以少勝多,以簡勝繁,景中生情,耐人尋味的意境.16春山個園春景象征著生命的起點。白墻阻隔了視夏景位于園之西北,東與抱山樓相接。夏景疊石以青灰色太湖石為主。造園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透、漏、皺的特性,疊石多而不亂。17夏山太湖山石與松樹過春景,繞“宜雨軒”,便是一座以太湖石堆疊而成的夏景。夏景由水池、山洞、停云三部分組成。夏景位于園之西北,東與抱山樓相接。夏景疊石以青灰色太湖石為主17夏山
夏山選用玲瓏剔透的太湖石,夏山累石為停云”之勢,氤氳之氣躍然頂上,使人領略夏“雨后多巧云,巧云有奇峰”的景幻變化。而且湖石的灰白層次與廣玉蘭披灑濃蔭的深綠色.加上太湖石的瘦、透、皺、漏,不僅形態(tài)多變,色彩也因形狀和光線而明暗分明,陰影變化,色彩各異色彩的明暗、陰影輔助營造了空間的層次和滲透感。
出山洞,沿蹬道拾級而上,達湖山之頂。山頂用湖石疊成幾片云塊,頂置一亭,名“鶴亭”,含鶴舞云霄之意。亭旁有一株160余年樹齡的圓柏(古柏與鶴亭相配,寓意“松鶴延年”),另有植有古紫藤一株,藤蔓蓋頂,生機盎然。17夏山夏山選用玲瓏剔透的太湖石,夏山累石為停
經過抱山樓的“一”字長廊,東部秋景。秋景用黃山石堆疊而成,山勢較高,面積也較大,夕陽斜照,一片金黃,再加上植被采用楓樹增添了不少秋色。18秋山黃山石與柏樹個園的秋山氣魄雄偉,最寓畫意,是個園分景假山的精華所在。經過抱山樓的“一”字長廊,東部秋景。秋景用黃山18秋山
全山用黃石掇疊,氣勢磅礴,用石撥辣,山雖僅拔地數(shù)仞,然而峻峭依云,有“豎劃三寸,當千仞之高;橫墨數(shù)尺,體百里之迥”的意境。傳為出自大畫家石濤之手。整個黃石秋山疊有南、中、西三座山蜂。三峰中,以中峰最為高聳奇險;中峰設有上、中、下三洞室.下洞如入深山石林,眾峰環(huán)抱,腹有飛梁和石屋,石屋中置有石門、石窗、石桌、石床。中洞俗稱仙人洞,四面凌空雅致,并設有完臺。出上洞,上便是飛閣涼亭—拂云亭。
氣勢最為輝宏,植物以秋色樹種為主。黃山石配古柏、黑松增加雄渾之氣,紅楓、青楓穿插其中,楓葉鮮紅,紅艷如火,在蒼翠的襯映下更是醒目,只見漫山極葉隨風飄舞,“停車坐愛楓林晚”,將秋天的氛圍渲染得淋漓盡致。
黃山石紋理剛勁,有的顏色顯赭黃,有的赤紅如染。假山主面向西,每當夕陽西照,色彩極為醒目,一片褐黃,有如秋季收獲的景色。在懸崖石隙中,間植紅楓,濃妝重彩,一經秋霜,葉盡深紅,飽和度極高。夕陽凝輝,霜色愈濃,黃石紅楓,倍增秋色。給人“楓葉荻花秋瑟瑟”之感紅、黃的暖色系有拉近距離的錯覺,故無論何時,人行其間,都仿佛置身于秋日山林。佐以陽光的金輝,秋日的濃情演繹得淋漓盡致。18秋山全山用黃石掇疊,氣勢磅礴,用石撥辣,山雖
園南用白色石英石(宣石)堆起的冬山,給人以積雪未化之感。冬山西墻開有兩個圓形漏窗,可引隔墻春景入院。冬、春二景既截然分隔又巧妙連續(xù),表達“冬去春來”之意。01冬山19冬山雪山石(石英石)與不同植物以象征荒漠疏寒
冬山小而低矮,用潔白的宣石貼壁壟疊而成,宣石因其潔白如雪的外貌又被稱為雪石,假山被置于背陰的南墻之下,終年不見陽光,增加了寒意。中間的花壇用宣石圍合而成,其間點栽象征冬天的臘梅和南天竹等植物。園南用白色石英石(宣石)堆起的冬山,給人以積雪
南墻之上的圓形孔洞,共分為四排,每排六個,總計二十四個,每個孔洞直徑約一尺,分布均勻,排列整齊。冬山處于花園的最南邊,風音洞所在的高墻和個園三路住宅的后墻形成了一條狹長的通道,風從高墻窄巷之間擦墻而過時,會形成負壓,加快流速。這時墻上四排孔洞,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橫笛,呼呼作響,發(fā)出北風呼嘯的聲音,奏響了冬的樂章,給人以寒風料峭的感覺。20風音洞20風音洞20風音洞
冬山象征著衰敗,死亡,象征著人的生命到達了盡頭。從這里,整個四季假山的主旨皆然。順時針方向的春夏秋冬四季,象征著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從這個圓洞中,體現(xiàn)了佛教中的“輪回”思想:生命的終點,同時也是起點。四季的循環(huán)往復實際形成了一個周流不息的太極圖,蘊藏著陰陽學中長春不老的思想。
從秋山往南,穿過透風漏月廳,在東南角的就是冬山。冬山小而低矮,用潔白的宣石貼壁壟疊而成,宣石因其潔白如雪的外貌又被稱為雪石,假山被置于背陰的南墻之下,終年不見陽光,增加了寒意。中間的花壇用宣石圍合而成,其間點栽象征冬天的臘梅和南天竹等植物。雪白的宣石如同積雪未消,和寒冬的植物搭配在一起,更強化了“冬”的效果。20風音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北師大版選擇性必修1歷史上冊階段測試試卷含答案
- 2025年人教新課標八年級地理下冊月考試卷
- 2025年粵教版選擇性必修1歷史下冊月考試卷
- 2025年浙科版高二化學下冊階段測試試卷
- 2025年蘇教新版九年級地理下冊月考試卷
- 2025年牛津上海版八年級地理下冊月考試卷含答案
- 二零二五版奶茶店顧客滿意度調查與改進措施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賭博引發(fā)婚姻破裂的財產分割與子女撫養(yǎng)合同2篇
- 2025年度影視后期制作與剪輯服務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專業(yè)樹木種植與生態(tài)旅游開發(fā)合同4篇
- 《化工設備機械基礎(第8版)》全套教學課件
- 《帶一本書去讀研:研究生關鍵學術技能快速入門》筆記
- 人教版八年級數(shù)學下冊舉一反三專題17.6勾股定理章末八大題型總結(培優(yōu)篇)(學生版+解析)
- 2024屆上海高考語文課內古詩文背誦默寫篇目(精校版)
- DL-T5024-2020電力工程地基處理技術規(guī)程
- 2024年度-美團新騎手入門培訓
- 初中數(shù)學要背誦記憶知識點(概念+公式)
- 駕照體檢表完整版本
- 農產品農藥殘留檢測及風險評估
- 農村高中思想政治課時政教育研究的中期報告
- 20100927-宣化上人《愣嚴咒句偈疏解》(簡體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