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介紹-鄧稼先課件_第1頁
中國科學家介紹-鄧稼先課件_第2頁
中國科學家介紹-鄧稼先課件_第3頁
中國科學家介紹-鄧稼先課件_第4頁
中國科學家介紹-鄧稼先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兩彈元勛”鄧稼先“兩彈元勛”鄧稼先生平介紹:鄧稼先(1924—1986),安徽省懷寧縣人,中國杰出的科學家、中國“兩彈”元勛,先后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合大學和美國普渡大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回到祖國;他參加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是我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生平介紹:鄧稼先(1924—1986),安徽省懷寧縣人,中國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試驗,均做出了重大貢獻;作為主要參加者,其成果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鄧稼先被稱為“中國原子彈之父”;此外有同名影視作品、散文、游戲等。從原子彈、氫彈原理的突破和試驗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1924年6月25日,鄧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給他追授了“兩彈一星”功勛獎章。1924年6月25日,鄧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的鄧稼先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員,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第九研究院副院長、院長,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核工業(yè)部科技委副主任等職;鄧稼先還在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鄧稼先歷任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助研、副研究員,二機部第九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制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華民族國防自衛(wèi)武器引導到了世界先進水平。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tài)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中國科學家介紹——鄧稼先課件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后,鄧稼先又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領導并親自參與了1967年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和實驗工作。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后,鄧鄧稼先同志長年累月忘我工作,積勞成疾,身患癌癥,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終年62歲;鄧稼先同志在彌留之際,他還用生命的智慧和最后一絲力氣,與于敏合著了一份關于中國核武器發(fā)展的建議書,向祖國獻上了一片真誠,該建議書的內(nèi)容至今仍然保密。鄧稼先同志長年累月忘我工作,積勞成疾,身患癌癥,于1986年身患重病的鄧稼先在醫(yī)院與同行探討學術問題身患重病的鄧稼先在醫(yī)院與同行探討學術問題人物生平詳細介紹:

1924年6月25日(農(nóng)歷五月十九日),鄧稼先出生于安徽省懷寧縣城外的鄧家大屋,也叫鐵硯山房的祖居內(nèi)。父親鄧以蟄當時是北京大學教授,母親王淑蠲女士,操持家務。鄧稼先出生8個月以后,隨母親和兩個姐姐來到北平(即北京);清代的大書法家鄧石如(1743-1805年)是鄧稼先的六世祖;鄧以蟄四個子女,鄧稼先排行第三,大姐鄧仲先(姐夫:鄭華熾,物理學家)、二姐鄧茂先、弟鄧槜先。人物生平詳細介紹:

1924年6月25日(農(nóng)歷五月十九日),他出生后不久,全家遷往北平,鄧稼先父親鄧以蟄任清華大學及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與楊振寧父親楊武之是多年之交。兩家祖籍都是安徽,在清華園里又成為鄰居。鄧稼先和楊振寧從小結下了深厚友情,后來,二人先后進了北平崇德中學。他出生后不久,全家遷往北平,鄧稼先父親鄧以蟄任清華大學及北京歡樂的少年時光并不長久,鄧稼先生活在國難深重的年代,七·七事變以后,端著長槍和刺刀的日本侵略軍進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華都撤向南方,校園里空蕩蕩的。鄧稼先的父親身患肺病,喀血不止,全家滯留下來。七·七事變以后的十個月間,日寇鐵蹄踩踏了從北到南的大片國土。亡國恨,民族仇,都結在鄧稼先心頭。歡樂的少年時光并不長久,鄧稼先生活在國難深重的年代,七·七事1941年,鄧稼先進入了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西南聯(lián)大成立于抗戰(zhàn)極端困難時期,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三校合并而成,條件簡陋,生活清苦。盡管如此,聯(lián)大卻有非常良好的學術空氣,先后培養(yǎng)出了不少優(yōu)秀人才,鄧稼先受業(yè)于王竹溪、鄭華熾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績圓滿完成了大學四年的學業(yè)。中國科學家介紹——鄧稼先課件抗日戰(zhàn)爭勝利時,他拿到了畢業(yè)證書,在昆明參加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于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并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京大學教職工聯(lián)合會主席。抗日戰(zhàn)爭勝利時,他拿到了畢業(yè)證書,在昆明參加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這位取得學位剛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棄了在美國優(yōu)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回國后,鄧稼先在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員,1958年8月奉命帶領幾個大學畢業(yè)生從事原子核理論研究。這位取得學位剛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棄了在美1958年8月調(diào)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核武器的理論設計,隨后任研究所副所長、所長,核工業(yè)部第九研究設計院副院長、院長,核工業(yè)部科技委副主任,國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1958年8月調(diào)到新籌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論部主任,負責領導在北京外事部門的招待會上,有人問他帶了什么回來。他說:“帶了幾雙眼下中國還不能生產(chǎn)的尼龍襪子送給父親,還帶了一腦袋關于原子核的知識?!贝撕蟮陌四觊g,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在北京外事部門的招待會上,有人問他帶了什么回來。他說:“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是后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是許德珩的長女),1956年,鄧稼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學生領袖、奇跡誕生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劉杰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愿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diào)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lián)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xiàn)在嚴格警衛(wèi)的深院和大漠戈壁。奇跡誕生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劉杰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后,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lián)政府終止了原有協(xié)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研制出原子彈和人造衛(wèi)星。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后,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后,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lián)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shù)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shù)挠嬎阃品嗽薪Y論,從而解決了關系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shù)學家華羅庚后來稱,這是“集世界數(shù)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后,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中國研制原子彈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尖端領域的科研人員雖有較高的糧食定量,卻因缺乏油水,仍經(jīng)常饑腸響如鼓。鄧稼先從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點糧票的支援,卻都用來買餅干之類,在工作緊張時與同事們分享。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nèi)找辜影唷V袊茖W家介紹——鄧稼先課件“粗估”參數(shù)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要有數(shù)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和穩(wěn)健的判斷??墒抢碚撌欠駵蚀_永遠是一個問題。不知道他在關鍵性的方案上簽字的時候,手有沒有顫抖……

“粗估”參數(shù)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要有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jīng)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他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xiàn)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jīng)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后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后迅速進入爆炸現(xiàn)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于方案”,最后終于制成了氫彈,并于原子彈爆炸后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lián)用10年的時間相比,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后簽鞠躬盡瘁

1972年任核工業(yè)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細胞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jié)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國務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同志離開人世。他,是個把一生獻給祖國的人。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鞠躬盡瘁

1972年任核工業(yè)部第九研究院副院稼先逝世,我極悲痛!——鄧稼先的岳父、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90高齡的許德珩老人也在他送的大幅挽幛上悼念鄧稼先;在地球的另一面,遠隔萬里重洋的昔日好友楊振寧教授懷著無限悲痛的心情,也給鄧稼先的夫人許鹿希教授發(fā)來了唁電。稼先逝世,我極悲痛!——鄧稼先的岳父、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90高鄧稼先與楊振寧鄧稼先和楊振寧同是安徽籍人,各自的父親都是清華大學教授,兩家曾一度同住清華西院宿舍。鄧比楊小兩歲。兩人中學就是同學,大學又一起住校,關系很親密。1947年,鄧稼先考上了赴美研究生,須由自己聯(lián)系學校。楊振寧那時在讀的芝加哥大學學費較貴,他就幫鄧稼先聯(lián)系了離芝加哥市較近的普渡大學。鄧稼先與楊振寧鄧稼先和楊振寧同是安徽籍人,各自楊和鄧學的都是理論核物理,鄧稼先做博士論文時,從倆人的討論中受益很大。所以他們之間的友情自然真摯,推心置腹。1950年8月29日,鄧稼先獲得博士后當即回國了。1964年10月16日,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美國報紙登出了中國研究人員的名單,盡管是英文譯音,但楊振寧一看就認定其中一人是鄧稼先。1971年,楊振寧首次回中國時定的一份要見的親友的名單中,第一個就是鄧稼先。楊和鄧學的都是理論核物理,鄧稼先做博士論文時,從倆人的討論中依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鄧稼先連夜寫信告訴楊振寧:“中國的原子彈氫彈全部都是由中國人自己研制成的,沒有一個外國人參加。”此信派專人乘民航航班送到上海,在1971年8月16日餞行的晚宴上送到楊振寧手中。芝加哥大學左起:楊振寧、鄧稼先、楊振平

依照周恩來總理的指示,鄧稼先連夜寫信告訴楊振寧:“中國的原子2008年11月18日鄧稼先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組織評選的中國十大傳播科技優(yōu)秀人物。2008年11月18日鄧稼先當選為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組織評選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人物軼事“許身國威壯河山”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xiàn)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里仔細檢驗。身為醫(y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zhì),肝臟破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后,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并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

人物軼事“許身國威壯河山”1985年,鄧稼先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yún)⒓訒h。醫(yī)生強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癥。鄧稼先去世時患的是直腸癌,照理,當時直腸癌已經(jīng)不是絕癥了,但鄧稼先因長期從事這個工作,骨髓里全有了放射性,所以一做化療,白血球和血小板跌得很低,全身大出血,難以挽救。

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p>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