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江西省贛州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1頁
2021-2022學年江西省贛州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2頁
2021-2022學年江西省贛州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真題(含答案)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江西省贛州市成考專升本文科綜合自考真題(含答案)學校:________班級: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號:________

一、單選題(20題)1.

2.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制造了()

A.“九一八”事變B.濟南慘案C.皇姑屯事件D.華北事變

3.

4.

27

關于澳大利亞的說法,正確的是()

5.隋朝大運河從北到南四段順序是()①永濟渠②江南河③通濟渠④邗溝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④②D.①②④③

6.

8

1894年孫中山創(chuàng)建興中會的地點是

A.上海B.香港C.檀香山D.東京

7.北京時間是5月1日5點時,中時區(qū)的區(qū)時是()

A.6月30日21點B.5月2日21點C.6月30日5點D.5月2日5點

8.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取得突破性進展是在

A.農村B.沿海地區(qū)C.城市D.國營企業(yè)

9.下列關于歐洲地理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海岸最曲折、平原面積最廣、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

B.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人口平均密度最高的大洲

C.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全球面積最小的大洲

D.氣候以溫帶氣候為主,海洋性特點顯著

10.第一次工業(yè)革命期間,各種發(fā)明創(chuàng)造層出不窮,其中發(fā)明了蒸汽機車的是()A.瓦特B.哈格里夫斯C.富爾頓D.史蒂芬森

11.

12.當北極圈內極晝范圍最大時,下列四個島嶼晝短夜長的是()

A.庫頁島B.爪哇島C.火地島D.西西里島

13.

28

下列鐵路線,跨越長江的是()

14.兩宋時期,在大戰(zhàn)之后簽訂“澶淵之盟”的雙方是()A.北宋與遼國B.北宋與西夏C.南宋與金國D.南宋與元15.在該地表景觀分布區(qū),能源開發(fā)利用前景更為廣闊的是()A.地熱能和水能B.太陽能和風能C.水能和天然氣D.煤炭和天然氣

16.能夠比較準確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世界形勢變化特點的是

A.美國軍事經濟實力獨占鰲頭B.蘇聯(lián)成為唯一能與美國的抗衡者C.歐洲在戰(zhàn)爭中受到嚴重削弱D.兩極格局的形成

17.形成我國東部季風氣候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陸熱力性質差異B.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C.城市熱島效應D.高低緯度之間的氣壓差18.屈原是我國歷史上的偉大詩人,他采用楚國方言,寫出大量優(yōu)秀詩篇,其中包括()A.《春秋》B.《道德經》C.《詩經》D.《離騷》

19.

20.根據(jù)圖一完成21-22題。在枕面地圖圖案中未能顯示的大洲是()A.亞洲B.歐洲C.南極洲D.非洲二、簡答題(2題)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1955年4月,亞非會議在萬隆舉行。會議呼吁,亞洲和非洲只有團結起來才能得到繁榮,如果沒有一個團結的亞洲和非洲,甚至全世界的安全也不能得到保證。從諒解中將產生彼此間更大的尊重,從尊重中將產生集體的行動?!幾詤怯阝邸R世榮主編《世界史.現(xiàn)代史編》簡要說明亞非會議召開的目的和倡導的基本原則。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1分)經濟發(fā)展的全部跡象表明,在19世紀上半葉,事實上存在著兩個美國:北方的美國和南方的美國。這兩個美國以不同的體制和不同的速度向前發(fā)展著,從而在這個國家內部孕育著一種不可抑制的沖突。它最終對美國的歷史進程發(fā)生了深遠的影響,構成美國建國以來的歷史轉折點?!_榮渠《美國歷史通論》概述美國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及影響。三、圖表題(2題)23.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此島以東是()半球,以西是()半球。(2)此島地處()板塊和()板塊的交界處,此處的板塊邊界類型是()邊界。(3)此島以西隔丹麥海峽與()洲相望;附近有()洋流和()洋流經過。(4)此島()資源豐富,首都因此被稱為“無煙城市”。24.讀地球繞日公轉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A點的日期是(),B點的節(jié)氣(北半球)是(),C點的季節(jié)(北半球)是()、D點的曰期是()。(2)當?shù)厍蛴葿運行到C的過程中,其極晝范圍由()向()逐漸擴大。(3)當?shù)厍蛴葾運行到B的過程中,其公轉速度的變化狀況()(4)當?shù)厍蛴蒁運行到A的過程太陽直射點由()向()逐漸移向。四、非選擇題(5題)25.讀圖7,回答問題。(11分)(1)甲半島是(選填一項序號即可)。①巴爾干半島②伊比利誣半島③斯堪的納維亞半島(2)甲半島西海岸曲折,多峽灣,形成該地區(qū)地貌景觀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選填一項序號即可)。①海水作用②冰川作用③流水作用(3)甲半島的西海岸一月平均氣溫比東海岸(選填一項序號即可)。①受北太平洋暖流影響而增溫②受北大西洋暖流影響而增溫③受東格陵蘭寒流影響而降溫(4)指出乙地區(qū)的主要植被類型,并簡述影響該植被類型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26.27.讀圖3—7,回答問題:(10分)(1)此島以東是半球,以西是半球。<br>

(2)此島地處________板塊和________板塊的交界處,此處的板塊邊界類型是________邊界。<br>

(3)此島以西隔丹麥海峽與________洲相望;附近有________洋流和________洋流經過。<br>

(4)此島________資源豐富,首都因此被稱為"無煙城市"。2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戰(zhàn)爭責任條款是《凡爾賽和約》的基礎,該條約規(guī)定,德國及其盟國應承擔戰(zhàn)爭責任。據(jù)此,協(xié)約國得以在和約中規(guī)定了對德國的懲處。但是,德國政府只承認“德國對歐洲出現(xiàn)戰(zhàn)爭氣氛負有某些責任”,不同意“勝利者要我們承擔罪責,像罪犯一樣受到懲罰”。德國國內更是群情激奮,出現(xiàn)了反對《凡爾賽和約》的浪潮?!幾灾袊鴩H關系史學會主編《國際關系史》概括《凡爾賽和約》中處理德國問題的主要內容并對和約加以評價。

29.讀“1949~199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和人均產量增長圖表”回答下列問題(10分)

年份(年)19491960197019801990

糧食總產量(億噸)1.11.42.43.24.35

人均糧食產量(千克/人)210216290324383

(1)圖中的a、b、c三條折線,正確表示我國1949~1990年糧食總產量增長的是。

(2)我國人均糧食產量1990年是1949年的1.8倍,糧食總產量1990年是1949年的近倍。人均產量增長幅度低于總產量的主要原因是。

(3)解決我國糧食問題的措施:一是增產糧食;二是。

(4)根據(jù)我國國情,增產糧食最主要的措施是。

A.大面積開墾荒地,建立新的商品糧基地

B.在現(xiàn)有耕地中,擴大糧食播種面積

C.依靠科學技術,提高現(xiàn)有糧田單位面積產量

D.開墾草原,種植糧食作物

五、問答題(2題)30.讀沿40°N亞歐大陸的1月和7月氣溫變化曲線圖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圖(圖3),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A地降水量比B地少的原因是什么?

(2)圖中各地氣溫年較差最小的是_______

。原因是什么?

(3)C地所在的半球是_______

(填東或西)半球。B地所在的國家是_______

,其發(fā)展工業(yè)有利的自然條件和有利的社會經濟條件是什么?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凡分田,照人口,不論男女,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則多分,人寡則寡分,雜以九等?!贸蟾靼??!瓌帐固煜鹿蚕硖旄干现骰噬系鄞蟾?,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也。

——摘自《天朝田畝制度》

(1)上述制度是在中國近代哪一次革命運動中制定的?

(2)上述所引材料的主要內容是針對當時中國的什么背景而制定的?

(3)怎樣評價這個制度?

參考答案

1.A

2.A本題考查有關“九一八”事變的相關史實。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擺脫經濟危機的困擾,趁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之際,在1931年9月18日,命令駐東北的關東軍炸毀了南滿鐵路柳條湖段路軌,反誣中國軍隊破壞,并以此為借口制造了“九一八”事變。

3.C

4.A

5.C605年,隋煬帝命令開鑿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東北到涿郡(今北京),東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四段,連接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河流。全長四五千里。四段運河從北向南的順序可以簡記作“永、通、邗、江”,這樣就很容易記住了。隋代運河還要記清各段連接的五大水系以及運河的中心等內容。

6.C

7.A本題考查世界區(qū)時的計算等知識點。北京位于東八區(qū),而東八區(qū)與中時區(qū)相差8個小時,故當北京時間是5月1日5點時,中時區(qū)的區(qū)時是6月30日21點。

8.A中國是一個農業(yè)大國,農村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舉足輕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取得突破性的進展,農村實行以家庭聯(lián)產承包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廢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體制,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推動了農業(yè)的發(fā)展。這也推動了城市經濟體制改革。

9.D該題主要考查歐洲自然與人文地理特點。歐洲在七大洲之中,具有海岸最曲折、地形以平原為主、平均海拔最低的特點,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人口自然增長率最低的大洲。但人口平均密度較亞洲低,面積較大洋洲大。氣候以溫帶氣候為主,海洋性特點突出是其在七大洲中獨有的特色。故D選項正確。

10.D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森成功研發(fā)了以蒸汽為動力的火車。

11.A

12.C本題考查對地球公轉所引起的晝夜長短變化規(guī)律的認知水平,同時又要求考生對世界著名島嶼的位置有所了解。北極圈內極晝范圍最大時對應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6月22日)。其時南半球各地晝短夜長,庫頁島、爪哇島、西西里島均在北半球,只有火地島在南半球,故正確選項為C。

13.A

14.A該小題考查了澶淵之盟。解析:澶淵之盟是北宋與遼國經過長年累次的戰(zhàn)爭,最后在澶洲城下簽訂的一份休戰(zhàn)協(xié)議。因澶州在宋朝亦稱澶淵郡.故史稱“澶淵之盟”。

15.B荒漠地區(qū)全年降雨量稀少,云量稀薄,日照天數(shù)多,太陽輻射強,太陽能資源豐富;荒漠地區(qū)緯度較高,處于西風帶控制,同時冬季又受到北方高壓冷氣團影響,主風向為西風和西北風,風力強大,持續(xù)時間長,風能資源同樣豐富。

16.D本題考查了二戰(zhàn)后世界形勢變化的特點。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隨著北約和華約兩大集團的建立,世界形勢呈現(xiàn)出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狀態(tài)。

17.A該題考查季風的成因。季風的成因有兩個:一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二是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我國季風的成因主要是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形成的;南亞夏季的西南季風,主要是由于夏季赤道低氣壓帶北移至赤道以北,南半球的東南信風向北越過赤道,在地球自轉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轉形成的。故A為正確答案。

18.D屈原,戰(zhàn)國時期楚國人,是中國最早的浪漫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偉大的愛國詩人,作品主要代表有《離騷》《天問》《九歌》。

19.A

20.C本題考查世界地圖。地球上共有七大洲。左半邊圖,赤道以上大部分為北美洲,赤道以下為南美洲;右半邊圖,左下角橫跨赤道的是非洲,赤道以上且與非洲接壤的是歐洲和亞洲,右下角赤道下方是大洋洲。因此,圖上缺少南極洲。21.(1)目的:反對殖民主義,保衛(wèi)和平,維護民族獨立,發(fā)展民族經濟,進行友好合作。(4分)(2)倡導的基本原則:①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即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4分)②“求同存異”方針,“同”指共同的歷史遭遇、現(xiàn)實問題、目的等,“異”指不同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tài)、建設道路等。(4分)22.(1)爆發(fā)的原因:領土的擴張加劇了南北兩種經濟制度之間的矛盾;廢奴運動推動了戰(zhàn)爭的爆發(fā);對聯(lián)邦政府控制權的爭奪加劇了南北既存的矛盾。(6分)(2)南北戰(zhàn)爭的影響:南北戰(zhàn)爭摧毀了奴隸制,但較好地解決了農民的土地問題。它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為美國資本主義的加速發(fā)展掃清了道路,并為美國躋身于世界強國之列奠定了基礎。(5分)23.(1)東西(2)亞歐美洲生長(3)北美東格陵蘭寒流北大西洋暖流(4)地熱本題首先考查通過經緯網和島嶼形狀定位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考查世界地理中的一些基礎知識,如半球劃分、板塊構造學說、洋流分布等。24.(1)12月22日前后春分日夏季9月23日前后(2)北極北極圈(3)由A到近日點時漸快,由近日點到B時漸慢(4)赤道南南回歸線本題是對地球公轉運動的考查。解答該題的思路有三條:第一,掌握本圖中A、B、C、D四處所代表的日期、節(jié)氣和這四天太陽直射點的位置;第二,掌握地球繞日公轉的方向,近日點和遠日點時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第三,掌握地球上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變化規(guī)律。(1)問中,A點的地球北極背向太陽,太陽直射南回歸線,這一天為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日。根據(jù)地球公轉方向和季節(jié)變化順序,B點為春分日,C點的季節(jié)是夏季,D點是秋分日,即9月23日前后。(2)問中,地球運動由B到C,太陽直射點從赤道移向北回歸線,北極附近的極晝范圍在不斷擴大。(3)問中,已知A點為12月22日前后,近日點的日期是1月初。根據(jù)地球公轉速度在近日點附近變快,在遠日點附近變慢的規(guī)律,可知,由A到近日點時地球公轉速度漸快,由近曰點到B時地球公轉速度漸慢。(4)問中,地球運行由D到A的過程中,太陽直射點由赤道向南回歸線移動。

25.(1)③(2分)(2)②(2分)(3)高(2分)②(2分)(4)亞寒帶針葉林(1分)緯度位置(緯度高,氣溫較低),大氣環(huán)流(地處副極地低氣壓帶,降水較多)(答得合理,酌情評分)(2分)

26.

27.(1)東西

(2)亞歐美洲生長

(3)北美東格陵蘭寒流北大西洋暖流

(4)地熱

【解題指要】本題首先考查了通過經緯網和島嶼形狀定位的能力,并在此基礎上考查世界地理中的一些基礎知識,如半球劃分、板塊構造學說、洋流分布等。

考生即使不能迅速辨認出冰島的輪廓特征,也可以解答此題。首先根據(jù)緯度判斷該島在北半球,由于題目提及半球劃分,故可判斷該島位于北大西洋西經20o處。正確定位后只需按題目設問分別調取世界海陸分布、世界洋流分布、六大板塊分布圖知識,便可對第(2)和(3)問題作答。第(4)題如不能記憶,也可借助第(2)問的提示,既然該島地處板塊邊界,地殼運動活躍,多火山、地震現(xiàn)象;"無煙城市"的說法又提示出該城市應有清潔能源供應,綜合分析也可推斷出地熱資源的結論。

28.內容:德國承擔戰(zhàn)爭責任;重新劃分德國疆界;戰(zhàn)勝國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嚴格限制德國軍備;德國承擔巨額賠款。(7分)評價:在《凡爾賽和約》等一系列條約基礎上,建立起資本主義世界戰(zhàn)后新秩序;加深了戰(zhàn)勝國與戰(zhàn)敗國的矛盾;戰(zhàn)勝國之間是暫時的妥協(xié)。(4分)【解析】本題著重考查了有關《凡爾賽和約》的主要內容及其評價?!斗矤栙惡图s》是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戰(zhàn)勝國(協(xié)約國)對戰(zhàn)敗國(同盟國)的和約,它的主要目的是懲罰和削弱德國。對德國懲罰表現(xiàn)在領土、殖民地、戰(zhàn)爭責任、軍隊裝備和戰(zhàn)爭賠款等。因此,在解答本題前一問時,應該把各個方面都提到,這樣才符合題意。對《凡爾賽和約》的評價,應該把握住戰(zhàn)勝國簽訂這一和約的主要考慮和實際結果。作為戰(zhàn)勝國,首先希望使得到的勝利果實長期化、固定化,這就需要建立一種新的國際秩序,特別是主要國家所在地歐洲的新秩序。《凡爾賽和約》等一系列條約正是建立這種新秩序的嘗試。同時,戰(zhàn)勝國所得到的勝利果實必定是以損害戰(zhàn)敗國利益為前提的,在國際新秩序中,戰(zhàn)敗國也處于不平等地位。因此,戰(zhàn)勝國和戰(zhàn)敗國之間的矛盾不僅沒有消除,反而在新條件下有了新的發(fā)展。為了共同利益,戰(zhàn)勝國之間需要配合行動和暫時的合作;它們之間不是沒有矛盾和利益紛爭,只是為了對付戰(zhàn)敗國才暫時達成妥協(xié)。這幾點之間都有一定的內在關聯(lián),在作答時需要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不缺失重要的方面。本題既有需要識記的內容,也有需要分析和闡釋的內容,不同內容都有容易出紕漏的地方。就識記的內容看,容易漏掉一些內容,例如處理戰(zhàn)敗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