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_第1頁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_第2頁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_第3頁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_第4頁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方案(2020年修訂)一.學科簡介:南京大學文學院中國語言文學學科是第一批國家一級學科重點學科,是中國語言文學人才培養(yǎng)和學術(shù)研究的重鎮(zhèn),其科研水平居國內(nèi)前茅,并在國際漢學界有廣泛的影響。培養(yǎng)目標: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培養(yǎng)方案根據(jù)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的特點和人才培養(yǎng)的需求確定博士研究生的培養(yǎng)目標,以“立德樹人”為原則,參照國際通行的一級學科培養(yǎng)博士研究生的經(jīng)驗,兼顧本科、碩士生和博士生之間的銜接,建構(gòu)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遵循教育規(guī)律,以“突出創(chuàng)新能力、保證培養(yǎng)質(zhì)量”為原則,提高教育質(zhì)量和效益。該培養(yǎng)方案關(guān)注當代學術(shù)最新發(fā)展,發(fā)揚自身特色,培養(yǎng)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具有家國情懷和過硬的專業(yè)知識,能滿足國家需求,牢固全面地掌握本學科基礎(chǔ)理論和系統(tǒng)知識,熟練掌握一門外國語,具有獨立從事學術(shù)研究的能力,可以勝任本學科或相近學科的創(chuàng)造性研究工作,具有現(xiàn)代知識結(jié)構(gòu)和實踐能力的高層次復合型中文專業(yè)人才。三.修業(yè)年限:本學科博士生類型主要有普通博士生、碩博連讀生、直博生三種類別,不同類別博士生修業(yè)年限為:普通博士生基本修業(yè)年限為四年,最長修業(yè)年限為八年。碩博連讀生進入博士階段基本修業(yè)年限為四年,最長修業(yè)年限為八年。直博生基本修業(yè)年限為五年,最長修業(yè)年限為八年。四.培養(yǎng)方式:(一)培養(yǎng)原則:強化博士生導師立德樹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要求博士生導師做好博士生求知的指導者、學術(shù)的引路人和品德的垂范者。(二)制定培養(yǎng)計劃:博士生培養(yǎng)實行導師領(lǐng)導下的博士生指導小組負責制。博士生指導小組由指導教師和具有副高以上職稱或已取得博士學位的教師3-5人組成,其中1人為相鄰專業(yè)的教師,導師擔任指導小組組長。博士研究生培養(yǎng)計劃應在導師指導下由博士生本人填寫,在第一學期末完成,一式兩份,一份由學生自己保存,一份交院系備案。培養(yǎng)計劃中應體現(xiàn)出具體培養(yǎng)措施。五.課程設置(一)課程說明:博士研究生課程分為以下四類課程:(1)公共政治課;(2)公共外語課;(3)專業(yè)英語課,由文學院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外語素養(yǎng)俱佳的老師主講;(4)專業(yè)課。文學院博士生專業(yè)課程共設約30門(原則上每位博士生導師開一門),由博士生在導師指導下選修5門,其中1門由導師開設的專業(yè)課必修,1門跨二級學科的專業(yè)課必修。直博生需修讀普通博士研究生所修課程、碩士研究生政治理論課程及不低于19個學分的碩士研究生B、C、D類課程。來華留學博士研究生課程包括:(1)中國概況;(2)漢語課,畢業(yè)時要求達到新HSK6級(經(jīng)批準用外語進行研究者除外);(3)專業(yè)課程同中國博士研究生。(二)課程表博士生課程公共課序號課程名稱任課教師1中國馬克思主義與當代2博士生英語(博士生學術(shù)交流英語(必修);博士生英語聽力、博士生英語口語(任選一門))3英文文獻檢索與閱讀張安琪4海外漢學與原著選讀程章燦等備注:3、4任選一門作為專業(yè)英語專業(yè)課序號課程名稱任課教師1明清文論專題研究周群2方言學理論與方法顧黔3漢語語音史研究張玉來4語義語法原理和研究方法馬清華5漢字理論黃德寬6歐美漢學原著選讀程章燦7古籍校勘研究武秀成8中古文獻與知識、思想研究趙益9唐宋文學專題莫礪鋒10域外漢籍研究張伯偉11中國古代散文流派研究曹虹12中國賦學研究許結(jié)13左傳研究徐興無14中國古代文學通俗文學研究苗懷明15東亞古典學金程宇16中國古典詩歌與詩學研究卞東波17隋唐中國與周邊世界童嶺18中國20世紀后半葉文學選題探討丁帆19中國現(xiàn)代文學思潮與人物沈衛(wèi)威20多元視野中的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王彬彬21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研究吳俊22近百年中國文學學術(shù)思潮史張光芒23世界華人文學專題研究劉俊24中國比較文學:學科史及其反思余斌25解構(gòu)與英國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肖錦龍2620世紀中俄文學關(guān)系專題研究董曉27二十世紀中國戲劇思潮胡星亮28亞洲新電影研究周安華29中國話劇舞臺藝術(shù)發(fā)展史馬俊山30現(xiàn)代戲曲理論呂效平31中國電視劇專題研究李興陽六.質(zhì)量監(jiān)控與學業(yè)流程:(一)博士資格考核:建全階段考核制度,達到分流、淘汰和擇優(yōu)、獎優(yōu)目的;同時配合學校的論文質(zhì)檢制度,保障學位論文水平。1、博士資格考核時間(1)資格考核安排在第三學期初進行,學位論文開題考核在第三學期中期進行。(2)所有博士生必須參加所在年級的第一次資格考核;確有原因而無法參加者,做暫緩通過處理。2、博士資格考核內(nèi)容(1)除學校規(guī)定要求外,導師(組)須在入學始開列至少20種專業(yè)書目,學生須完成每種書目的讀書報告。另由學生自選、導師認可至少10種專業(yè)書目,每種也須完成讀書報告。共30種書目及讀書報告為博士資格考核內(nèi)容。通過者獲學位論文開題資格。學位論文開題考核的內(nèi)容即論文開題報告所涉的學術(shù)范圍。3、博士資格考核方式(1)博士生須經(jīng)導師審核(課程學習、科研成果、讀書報告等)、同意方可參加資格考核。(2)由本專業(yè)5位教師組成考核小組,在已定30種書目范圍內(nèi),以現(xiàn)場答問(筆試、口試)方式進行考核。考核成績分優(yōu)秀、通過、不通過三種。(3)通過者獲學位論文開題考核資格。開題考核方式不變。4、考核成績評定及獎懲(1)通過考核的優(yōu)秀者,原則上不高于參加考核人數(shù)的15%;未通過考核而須延期等分流處理者,原則上不低于參加考核人數(shù)的15%。(2)不通過者再次申請參加考核,須在一年之后(原則上每年安排一次考核),每個學生在取得學籍六年內(nèi)有三次考核機會,六年內(nèi)三次參加考核未通過者,將視其為自動終止學業(yè),予以退學,作肄業(yè)處理。具體要求參見《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生資格考核方案》。(二)博士中期考核:1、博士中期考核時間中期考核時間具體安排在開題報告結(jié)束以后的第五個學期中期。2、博士中期考核方式博士中期考核方式為導師組考核,由導師和另外兩個本專業(yè)教授組成。3、博士中期考核內(nèi)容博士中期考核內(nèi)容為考察學生論文的準備情況、進展情況。七.學位論文與答辯1、開題報告博士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應在資格考核結(jié)束后進行,時間安排在第三學期中期。指導教師應在論文階段及時檢查論文的可行性,確保論文如期完成。2、論文預審/預答辯學位論文答辯前,應進行論文預審或預答辯。(此環(huán)節(jié)配合學校論文抽檢\盲審制度進行。)學位論文答辯前,由校研究生院對提出申請答辯的論文隨機抽檢盲審。未被研究生院抽中者,其論文須由本專業(yè)邀請校內(nèi)\外三位專家預審,全部通過者可予答辯。一票未通過者,須修改后再次預審,并酌情決定(緩期)答辯時間。3、論文答辯博士學位論文應當表明作者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工作的能力,并在專業(yè)領(lǐng)域內(nèi)體現(xiàn)創(chuàng)造性的成果。博士學位的論文答辯應當公開舉行。博士學位論文答辯不合格者,經(jīng)論文答辯委員會同意,可在兩年內(nèi)修改,重新答辯一次。博士學位論文答辯合格者,授予博士學位。八.評價機制(文學院博士學位授予標準):1.通過博士生資格考核(第三學期初)。2.修完規(guī)定的課程。3.通過博士論文答辯。4.取得規(guī)定的學術(shù)研究成果:發(fā)表CSSCI論文2篇或一流權(quán)威刊物論文1篇或SSCI\A&HCI論文1篇。發(fā)表1篇CSSCI論文,2篇CSSCI擴展版論文。發(fā)表1篇CSSCI論文,并在全國博士生論壇上獲得三等獎以上(含三等獎),或參加國際學術(shù)會議并發(fā)表會議論文,或取得校級以上(含校級)博士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資助。九.碩博連讀與直博:1.碩博連讀:學制:5—8年,要求:碩士中期考核(第3學期初)必須達到優(yōu)秀,經(jīng)文學院和研究生院審批后從入學第3學年(第5學期)開始轉(zhuǎn)為博士研究生。從第3學期始,導師必須加強對碩博連讀學生的學術(shù)論文寫作的訓練和指導。碩博連讀學生從第4學期開始修讀博士階段課程。第5學期初參加博士資格考核,第5學期中期進行博士論文開題。2.直博生:學制:5—8年,要求:入學第一年修完碩士階段的課程,在導師指導下,加強學術(shù)論文的寫作訓練。第二學年修完博士階段相關(guān)課程,第三學年初(第5學期初)參加博士生資格考核,第5學期中期進行博士論文開題。南京大學文學院學位委員會2020年6月23日附:南京大學文學院博士生資格考核書目文藝學專業(yè)1、《禮記·樂記》,版本不限2、鐘嶸《詩品》,版本不限

3、劉勰《文心雕龍》,版本不限

4、嚴羽《滄浪詩話》,版本不限

5、葉燮《原詩》,版本不限

6、劉熙載《藝概》,版本不限

7、王國維《人間詞話》,版本不限

8、朱光潛《詩論》,版本不限

9、宗白華《美學與意境》,版本不限

10、錢鐘書《七綴集》,版本不限

11、柏拉圖《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朱光潛譯本

12、亞里士多德《詩學》,羅念生譯本

13、萊辛《拉奧孔》,朱光潛譯本

14、康德《判斷力批判》上卷,版本不限

15、黑格爾《美學》,朱光潛譯本

16、什克洛夫斯基等著《俄國形式主義文論選》,方珊等譯,三聯(lián)書店

17、趙毅衡編選《新批評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8、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白春仁、顧亞玲譯本19、朗格《藝術(shù)問題》,版本不限20、熱奈特《敘事話語》,王文融譯本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yè)1. 鮑懷翹、林茂燦《實驗語音學概要》(增訂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 陳保亞《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商務印書館,20153. 丁聲樹、李榮《漢語音韻講義》,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4. 丁聲樹等《昌黎方言志》,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5. 高本漢《中國音韻學研究》(中譯本),商務印書館,20146. 何大安《規(guī)律與方向:變遷中的音韻結(jié)構(gòu)》,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7. 賀登崧《漢語方言地理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8. 黃伯榮主編《漢語方言語法類編》,青島出版社,19969. 賴福吉(PeterLadefoged)《語音學教程》(第7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10. 陸儉明《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增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11. 羅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商務印書館,201212. 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商務印書館,197913. 馬慶株《語法研究入門》,商務印書館,199914. 梅耶《歷史語言學中的比較方法》,世界圖書出版社,200815. 橋本萬太郎《語言地理類型學》,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16.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教程》,高名凱譯,商務印書館,198617. 太田辰夫《中國語歷史文法》,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18. 王力《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19. 王福堂《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語文出版社,199920. 徐通鏘《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199121. 游汝杰《漢語方言學教程》(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22. 詹伯慧《漢語方言及方言調(diào)查》,湖北教育出版社,199123. 張伯江、方梅《漢語功能語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24. 趙元任《現(xiàn)代吳語的研究》,商務印書館,201125. 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198226. Baltin,M.&C.Collins.2000.TheHandbookofContemporarySyntacticTheory(當代句法理論通覽).Oxford:Blackwell.27. Chomsky,N.1995.TheMinimalistProgram(最簡方案).Cambridge:TheMITPress.28. Freidin,R.&H.Lasnik.2006.Syntax:CriticalConceptsinLinguistics(Vol.1-Vol.6)(句法學:語言學中的核心概念(1-6卷)).London/NewYork:Routledge.29. Fromkin,V.,Rodman,R.&N.Hyams.2013.AnIntroductiontoLanguage(the10thedition)(語言引論(第10版)).Boston:Wadsworth.30. Gutierrez-Rexach,J.(eds.).2003.Semantics:CriticalConceptsinLinguistics(Vol.1–Vol.6)(語義學:語言學中的核心概念(1-6卷)).London/NewYork:Routledge.31. Heim,I.&A.Kratzer.1998.SemanticsinGenerativeGrammar(生成語法中的語義學).Malden/NewYork:Blackwell.32. Lappin,S.&C.Fox.2015.TheHandbookofContemporarySemanticTheory(the2ndedition)(當代語義理論通覽(第2版)).Malden/Oxford:Blackwell.33.Norman,Jerry.Chinese(漢語),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834. O’Grady,W.,Archibald,J.,Aronoff,M.&J.Rees-Miller.2017.ContemporaryLinguistics:AnIntroduction(the7thedition)(當代語言學(第7版)).Boston/NewYork:Macmillan.(以上34種書目,在導師指導下選取其中20種閱讀。)漢語言文字學專業(yè)1.許慎,說文解字,大徐本,中華書局,不限版次

2.陳彭年,廣韻,余迺永校本,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袁家驊等,漢語方言概要(第二版),語文出版社,2001年版

4.羅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不限版次

5.周祖謨,問學集,不限版次

6.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不限版次

7.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商務印書館,不限版次

8.唐蘭,中國文字學,上海古籍出版社,不限版次

9.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商務印書館,不限版次

10.鄭張尚芳,上古音系(第二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11.徐通鏘,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2008年版

12.耿振生,20世紀漢語音韻學方法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13.潘悟云,漢語歷史音韻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4.邵榮芬,切韻研究,中華書局,不限版次

15.洪誠,訓詁學,江蘇古籍出版社,不限版次

16.呂叔湘:中國文法要略,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

17.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

18.朱德熙:語法分析講稿,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

19.陸儉明: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增訂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20.胡壯麟:認知隱喻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21.張永言:詞匯學簡論,華中工學院出版社1982

22.沈家煊:語法六講,商務印書館2011年版

23.馬慶株(主編):語法研究入門,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

24.沈家煊:不對稱性和標記論,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5.劉丹青(主編):語言學前沿問題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6.袁毓林:漢語配價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2010年版;

27.AdeleE.Goldberg:構(gòu)式:論元結(jié)構(gòu)的構(gòu)式語法研究(中譯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28.菲爾墨:"格"辨,商務印書館,2012年。

29.鮑爾·J·霍伯爾、伊麗莎白·克勞絲·特拉格特:語法化學說(中譯本),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30.弗里德里希·溫格瑞爾,漢斯尤格·施密特:認知語言學導論,中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以上30種書目,在導師指導下選取其中20種閱讀。)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古代文學專業(yè)1、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版2、余嘉錫《四庫提要辨證》,中華書局,1980年版3、俞樾等《古書疑義舉例五種》,中華書局,1956年版4、陳垣《史諱舉例》,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版5、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校讀法》,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6、朱熹《詩集傳》,中華書局,2011年版7、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中華書局,《中國古典名著譯注叢書》本,1990年版8、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本,1983年版9、司馬遷《史記》,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中華書局,2013年版10、郭慶藩《莊子集釋》,中華書局,《新編諸子集成》本,2006年版11、洪興祖《楚辭補注》,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基本叢書》本,1983年版12、李善注《文選》,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本,1983年版13、范文瀾《文心雕龍注》,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年版14、王琦《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本,1977年版15、仇兆鰲《杜詩詳注》,中華書局,《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本,1979年版16、馬其昶《韓昌黎文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中國古典文學叢書》本,1988年版17、張志烈等《蘇軾全集校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18、黃汝成《日知錄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清代學術(shù)名著叢刊》本,2006年版19、葉瑛《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2004年版20、王國維《觀堂集林》,中華書局,1959年版21、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三聯(lián)書店,2001年版22、聞一多《唐詩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23、錢鐘書《管錐編》,中華書局,1986年版24、程千帆《古詩考索》,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25、周勛初《當代學術(shù)研究思辨(增訂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26、皮錫瑞《經(jīng)學歷史》,中華書局,2004年版27、章太炎《章太炎國學講演錄》,中華書局,2013年版28、魯迅《中國小說史略》,浙江文藝出版社,2000年版29、梁啟超《清代學術(shù)概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30、朱光潛《西方美學史》,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年版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1、阿英《晚清小說史》,東方出版社,1996年2、朱正、陳漱渝等《魯迅史料考證》,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3、子通主編《胡適評說八十年》,中國華僑出版社,2003年4、魏紹昌、吳承惠編《鴛鴦蝴蝶派研究資料》上下冊,上海文藝出版社,1984年5、【美】舒衡哲《中國啟蒙運動——知識分子與五四遺產(chǎn)》,新星出版社,2007年6、【美】周策縱《五四運動史》,岳麓書社,1999年版7、王運熙主編《中國文論選·現(xiàn)代卷》3冊,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8、【美】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9、李澤厚《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論》,三聯(lián)書店,2008年10、黃修己《中國新文學史編纂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11、北京大學中文系中國現(xiàn)代文學教研室編《文學運動史料選》,全5冊,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12、楊匡漢、劉福春編《中國現(xiàn)代詩論》,上下冊,花城出版社,1985、1986年13、洪子誠、孟繁華主編《當代文學關(guān)鍵詞》,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14、【美】費正清、麥克法夸爾主編《劍橋中華共和國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5、涂光群《五十年文壇親歷記》,遼寧教育出版社,2005年16、趙一凡等主編《西方文論關(guān)鍵詞》,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年17、【美】柯文《在中國發(fā)現(xiàn)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中華書局,2002年18、【美】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19、上海師范學院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編《文學理論爭鳴輯要》,上海文藝出版社,1983年20、張學正等主編《文學爭鳴檔案: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爭鳴實錄》(1949-1999),南開大學出版社,2002年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1.[古希臘]柏拉圖:《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2.[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詩學》,陳中梅譯注,商務印書館3.[德]席勒:《審美教育書簡》,張玉能譯,譯林出版社,2012年版4.[美]韋勒克:《近代文學批評史》,楊自伍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年版5.[美]R.C.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周寧等譯,遼寧人民出版社6.[英]威廉斯:《關(guān)鍵詞》,劉建基譯,三聯(lián)書店7.[德]奧爾巴赫:《摹仿論》,吳麟綬等譯,百花文藝出版社8.[蘇]巴赫金:《陀斯妥也夫斯基詩學問題》,白春仁、顧亞鈴譯,三聯(lián)書店9.[俄]施克洛夫斯基等:《俄國形式主義論文選》,方姍等譯,三聯(lián)書店10.[加]弗萊:《批評的解剖》,陳慧等譯,百花文藝出版社11.[英]戴維·洛奇主編:《20世紀文學評論》(上下卷),葛林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2.[美]詹明信:《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陳清僑等譯,三聯(lián)書店13.[加]琳達·哈琴:《后現(xiàn)代主義詩學》,李揚等譯,南京大學出版社14.[美]海登·懷特:《元史學:十九世紀歐洲的歷史想象》,陳新譯,譯林出版社15.[美]薩義德:《東方學》,王宇根譯,三聯(lián)書店16.[美]馬泰·馬林內(nèi)斯庫:《現(xiàn)代性的五副面孔》,顧愛彬等譯,商務印書館17.錢鐘書:《七綴集》,三聯(lián)書店18.王元化:《文心雕龍講疏》,三聯(lián)書店19.[美]劉若愚:《中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