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022北京各區(qū)高三統(tǒng)考《論語》專題匯編及答案詳解
一、試題部分海淀區(qū)202111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及相關(guān)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一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里仁》)材料二約,猶貧困也。夫君子處貧愈久,德行無變。若不仁之人久處約,則必斯濫為道,故不可久處也。樂,富貴也。君子富貴愈久,愈好禮不倦。若不仁之人久處富貴,必為驕溢也。辯行仁之中有不同也,若秉性自仁者則能安仁也,何以驗之?假令行仁獲罪,性仁人行之不悔,是仁者安仁也。智者,謂識昭前境,而非性仁者也。利仁者其見行仁者若于彼我皆利,則己行之:若于我有損,則使停止,是智者利仁也。(皇侃《論語義疏》)材料三約,窮困也。利,猶貪也,蓋深知篤好而必欲得之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約必濫,人樂必淫。惟仁者則安其仁而無適不然,知者則利于仁而不易所守,蓋雖深淺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奪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1)根據(jù)以上三則材料的內(nèi)容,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2)請借助以上三則材料的內(nèi)容,說說孔子為什么認為“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3分)朝陽區(qū)202111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6分)子日:”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㈤哉?人焉虔哉?”(《為政》)子日:“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埃ā豆遍L》)子日:“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衛(wèi)靈公》)【注】度:隱藏,藏匿。綜合以上材料,簡要概括孔子對“察人”的看法。朝陽區(qū)202201(二)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完成11T2題。(共12分)①顏淵季路侍。子日:“盍各言爾志?”子路日:“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日:“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日:“愿聞子之志子日:“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保ā豆遍L》)②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痹唬骸叭缢苟押??”曰:“修己以安人。”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憲問》).根據(jù)第①則章句,簡要說明子路、顏淵的“志”各是什么,由此體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特點。(6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有的學者譯為“使老年人安逸,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輕人懷念我”,有的學者譯為“老年人得到安頓,朋友間相互信任,年輕人得到關(guān)懷愛護”。你認為哪種譯法更好?請加以比較,并結(jié)合第②則章句簡要說明理由。(6分)石景山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10分)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保ā稙檎怠纷又^子貢日:“女與回也孰愈?"對日:"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弊釉唬骸案ト缫玻晃崤c女弗如也。”(《公冶長》)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罕》)子日:"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先進》)(1)顏回從師學習有哪些特點?請綜合以上材料,簡要概括。(6分)(2)關(guān)于“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有人認為孔子表達了對顏回的遺憾,有人說“其辭若有憾焉,其實乃深喜之”,也有人說是“遺憾而又深喜之”。對于此句中孔子的態(tài)度,你是怎樣理解的?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和你的學習體驗,談?wù)効捶ā#?分)昌平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子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日:“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1)請解釋"知之者'’與“樂之者(2分)(2)綜合以上材料,簡述孔子提出的學習經(jīng)驗,并就其中一點談?wù)剬δ愕膯⑹?。?分)房山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2)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薄墩撜Z?述而》(3)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4)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上矣。”《論語?憲問》(5)子張日:“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薄墩撜Z?子張》(6)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薄墩撜Z?衛(wèi)靈公》12.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弘大B.死而后已已:停止C.而恥惡衣惡食者恥:恥辱D.士而懷居懷:留戀.上述材料中,孔子對“士”提出了哪些要求?請簡要概括.上述材料中,孔子認為士要“志于道”“見危致命”,即積極出仕。但在《論語?泰伯》中孔子又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請結(jié)合《論語》談?wù)勀愕恼J識。門頭溝202201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日:“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軸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衛(wèi)靈公》)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子曰:“為人謀而不忠乎?”(《學而》)子日:“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子罕》)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憲問》)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憲問》)⑴請解釋加點字“敬”和“犯”的含義。(2)請翻譯劃線句子。(3)“忠''是修己、待友、事君治民的重要原則。請根據(jù)材料概括“忠”的思想內(nèi)涵,并選擇其中一點結(jié)合現(xiàn)實談?wù)勀愕恼J識。海淀區(qū)202204.閱讀下面《論語》中的幾則語錄,回答問題。(10分)(―)①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保ā墩撜Z?雍也》)②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子罕》)③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雪,詠而歸?!保ā墩撜Z?先進》)(1)請根據(jù)上面三則語錄,解說其中所蘊含的“山水情懷”。(5分)(-)④子曰:“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墩撜Z?述而》)⑤子日:“譬如為山,未成一贊,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簧,進,吾往也?!保ā墩撜Z?子軍》)⑥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2)以上三則語錄,于形象的比喻中蘊含著為人處世之道,請根據(jù)語錄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加以概述。(5分)西城區(qū)202204.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共10分)材料一:棘子成日:“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日:“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虎豹之彎猶犬羊之彎3?!保ā额仠Y》)材料二: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保ā都臼稀罚┎牧先核抉R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比眨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注】耨:去了皮毛的革。此句是說虎豹與犬羊的皮毛花色不同,如果去掉皮毛,它們便無區(qū)別。材料一中子貢的“文質(zhì)觀”來源于老師孔子。請寫出孔子在《論語?雍也》篇中與子貢意思相近的話,并對孔子的話做出解釋。(4分)(2)請結(jié)合材料三解釋,孔子說的“君子不憂不懼”是以什么作為前提的。在你看來,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內(nèi)容與此前提有著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請在這兩則材料中住適基:做簡要說明。(6分)
東城區(qū)202204(-)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完成12—13題。(共8分)(1)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保ā妒龆罚?)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保ā妒龆罚?)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保ā短┎罚?)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日:“子貢賢于仲尼?!弊臃安愿孀迂暋W迂暼眨骸捌┲畬m墻,賜之墻也及肩,境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子張》).從(1)-(3)則可以看出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4分).山東曲阜孔廟前的仰圣門上,題有四個大字:“萬仞宮墻”。(如圖)請結(jié)合第(4)則內(nèi)容解釋“萬仞宮墻”的意思,并說明它題寫在此處有何深意。(4分)豐臺區(qū)2022.03(-)閱讀下面《論語》章句,完成11―12題。(共12分)①子日: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②子日:主忠信,徒義,崇德也。(《顏淵》)③子日: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④子日: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陽貨》)⑤子曰: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根據(jù)章句①②概括“忠信”的本質(zhì),根據(jù)章句③④概括“義”“勇”的關(guān)系。(6分).結(jié)合上述章句和文言文(含鏈接材料),簡述《論語》體現(xiàn)的儒家思想對中國俠義文化的影響。(6分)海淀區(qū)20220510.閱讀《論語》中的語錄,回答問題。(12分)(―)子畏于匡,日:“文王既沒,本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軍》)(1)根據(jù)語錄內(nèi)容,下列對加點“文”字意思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A.周文王 B.文章典籍 C.禮樂制度 D.禮節(jié)儀式一些大學、書院立有“斯文在茲”的石刻,請解說“斯文在茲”的寓意。(2分)“斯文”在使用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些語義與之相關(guān)的詞語,如“斯文掃地”“有辱斯文”“斯文一脈”“斯斯文文”。請從中任選一個詞語,解釋其意思。(2分)(-)①子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③子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顏淵》)④子貢問日:“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4)從以上語錄中任選三則,根據(jù)其內(nèi)容,圍繞一個中心,概述你的思考領(lǐng)悟。(6分)豐臺區(qū)20220511.閱讀《論語》的兩則章句,回答問題。(6分)①子路問事君。子日:“勿欺也,而犯之?!保ā稇梿枴罚谧尤眨骸笆赂改笌住?】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2】而不怨。”(《里仁》)注釋:【1】幾(jT):輕微,婉轉(zhuǎn)。【2】勞:憂愁。(1)請從《甌》文中為章句①找出一個實例,并解釋理由。(2分)(2)請?zhí)釤捳戮洧佗诶锇目鬃拥乃枷胫鲝垺#?分)房山202205㈡閱讀《論語》選段,完成12、13題,共11分。①子畏于匡,日:“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②孔子謂季氏:“八價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侑》③儀封人請見。日:“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睆恼咭娭?。出日:“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薄墩撜Z?八伶》④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菁而過孔氏之門者,日:“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日:“鄙哉,理硅乎!英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弊尤眨骸肮眨∧┲y矣?!薄墩撜Z?憲問》⑤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日:“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日:“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論語?憲問》12.“深則厲,淺則揭”意思是水深就穿著衣服涉水,水淺就提起衣襟涉水。這兩句出自《詩經(jīng)?鄴風?匏有苦葉》,請分析荷費者引用該詩句有何深意?(5分)13.結(jié)合上面幾則材料,概述孔子是如何“知其不可而為之'’的。(6分)2022北京各區(qū)高三統(tǒng)考《論語》專題匯編及答案詳解
二、答案部分海淀區(qū)202111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及相關(guān)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一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里仁》)材料二約,猶貧困也。夫君子處貧愈久,德行無變。若不仁之人久處約,則必斯濫為道,故不可久處也。樂,富貴也。君子富貴愈久,愈好禮不倦。若不仁之人久處富貴,必為驕溢也。辯行仁之中有不同也,若秉性自仁者則能安仁也,何以臉之?假令行仁獲罪,性仁人行之不悔,是仁者安仁也。智者,謂識昭前境,而非性仁者也。利仁者其見行仁者若于彼我皆利,則己行之;若于我有損,則使停止,是智者利仁也。(皇侃《論語義疏》)材料三約,窮困也。利,猶貪也,蓋深知篤好而必欲得之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約必濫,人樂必淫。惟仁者則安其仁而無適不然,知者則利于仁而不易所守,蓋雖深淺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奪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1)根據(jù)以上三則材料的內(nèi)容,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2)請借助以上三則材料的內(nèi)容,說說孔子為什么認為“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3分)海淀區(qū)202111參考答案11.(6分)(3分)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于窮困之中,也不能長久地處于富貴之中。(3分)要點:不仁之人,失其本心:長期處于窮困之中,就會胡作非為;長期處于富貴之中,就會驕橫放縱。(意思對即可)朝陽區(qū)202111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6分)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⑶哉?人焉廖哉?”(《為政》)子日:“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保ā豆遍L》)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衛(wèi)靈公》)【注】廢:隱藏,藏匿。綜合以上材料,簡要概括孔子對“察人”的看法。朝陽區(qū)20211答案11.(6分)答案要點:1觀察言行是否一致。2重視考察動機本心。3注重調(diào)查,貴在獨立判斷?!驹u分說明】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朝陽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完成1172題。(共12分)①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日:“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日:“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啡眨骸霸嘎勛又??!弊釉唬骸袄险甙仓笥研胖?,少者懷之。”(《公冶長》)②子路問君子。子日:“修己以敬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人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憲問》).根據(jù)第①則章句,簡要說明子路、顏淵的“志”各是什么,由此體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特點。(6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有的學者譯為“使老年人安逸,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輕人懷念我”,有的學者譯為“老年人得到安頓,朋友間相互信任,年輕人得到關(guān)懷愛護”。你認為哪種譯法更好?請加以比較,并結(jié)合第②則章句簡要說明理由。(6分)朝陽區(qū)202201答案(6分)參考答案:①子路的“志”是愿意把自己的車馬衣服與朋友共同使用,體現(xiàn)了他的慷慨重義。②顏淵的''志”是不夸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體現(xiàn)了他的謙虛恭謹。【評分說明】①②各3分。意思對即可。(6分)答案示例:示例一:第一種譯法表明孔子志在成為一個能使人信任、懷念的人,體現(xiàn)出他對自我的嚴格要求:第二種譯法表明孔子志在實現(xiàn)老有所安、幼有所養(yǎng)的大同社會,體現(xiàn)了他對理想社會的憧憬。儒家強調(diào)修身從“修己”開始,然后達到“安人”“安百姓”的境界,對自我嚴格要求是立身處世的基礎(chǔ),因此第一種譯法更好。示例二:第一種譯法表明孔子志在成為一個能使人信任、懷念的人,體現(xiàn)出他對自我的嚴格要求;第二種譯法表明孔子志在實現(xiàn)老有所安、幼有所養(yǎng)的大同社會,體現(xiàn)了他對理想社會的憧憬。儒家認為“修己”只是開始,須逐步教化影響身邊的人,進而將仁德推行于天下,使百姓安居樂業(yè),因此第二種譯法更好?!驹u分說明】意思對即可。豐臺區(qū)202201石景山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10分)子日:"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保ā稙檎罚┳又^子貢日:“女與回也孰愈?"對日:"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日:“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公冶長》)子日:”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罕》)子日:“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先進》)(1)顏回從師學習有哪些特點?請綜合以上材料,簡要概括。(6分)(2)關(guān)于“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有人認為孔子表達了對顏回的遺憾,有人說“其辭若有憾焉,其實乃深喜之”,也有人說是“遺憾而又深喜之”。對于此句中孔子的態(tài)度,你是怎樣理解的?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和你的學習體驗,談?wù)効捶ā#?分)
景山區(qū)202201答案11.【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10分)(1)謙遜沉靜,善于傾聽:默默思考,獨自鉆研:觸類旁通,付諸實踐;學而不厭,堅持不懈。(6分。答出三點即可。)(2)答案示例一:學問之道,貴在問,多問才能教學相長,并獲得真知。顏淵終日“不違”,就缺少了在對話碰撞中深化思考、師生共同進步的可能性,因此孔子感到遺憾,“非助我者”清楚表明了態(tài)度。答案示例二:顏淵聽講“不惰”,聞一知十,言行‘‘足以發(fā)",可見他對孔子的教誨聞?wù)Z即解,心解力行,無所不悅。因此,孔子此語實為贊頌其聰慧穎悟,深喜其“不愚”。答案示例三:學問之道,貴在問,顏淵終日“不違”,就缺少了在對話碰撞中深化思考、師生共同進步的可能性,因此孔子說“非助我者",感到遺憾;但顏淵對孔子的教誨無所不悅,因其聽講“不惰”,聞一知十,言行''足以發(fā)”,孔子亦喜其“不愚”。(4分)昌平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保ā队阂病罚┳釉唬骸叭诵?,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1)請解釋“知之者”與“樂之者”。(2分)(2)綜合以上材料,簡述孔子提出的學習經(jīng)驗,并就其中一點談?wù)剬δ愕膯⑹?。?分)昌平區(qū)202201答案12.參考答案:(1)“知之者”是懂得學習/它的人;“樂之者”是以學習/它為樂的人。(2分)(2)學習經(jīng)驗:以興趣為師:虛心好學、審辨學習;重視實踐/學以致用。(2分)(答出其中的兩點即可)啟示:略(2分)房山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2)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薄墩撜Z?述而》(3)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4)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薄墩撜Z?憲問》(5)子張日:“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薄墩撜Z?子張》(6)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12.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士不可以不弘毅弘:弘大B.死而后已已:停止C.而恥惡衣惡食者恥:恥辱D.士而懷居懷:留戀.上述材料中,孔子對“士”提出了哪些要求?請簡要概括.上述材料中,孔子認為士要“志于道”“見危致命”,即積極出仕。但在《論語?泰伯》中孔子又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請結(jié)合《論語》談?wù)勀愕恼J識。房山區(qū)202201答案.C.理想遠大、追求仁德、需要持之以恒地堅守、不過高追求物質(zhì)、見危致命、見得思義、殺身成仁、守禮要遵從本心。(寫出5點即可).示例1:孔子一生志道而行,出仕是孔子行道的手段,孔子積極贊同出仕??鬃右簧霸僦鹩隰?,削跡于衛(wèi),伐樹于宋,窮于商周,困于陳蔡",仕途之路備受艱辛,卻矢志不渝,從未主動放棄進取,“殺身以成仁”即便身死,孔子不改初衷。這反映了他一生的心愿,這便是以道自任,心懷天下,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辭。示例2:極力追求入仕的孔子,因長期顛沛流離,不時流露出歸隱的想法,他主張“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國無道,隱之可也他雖對曾皙有“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這樣閑逸自在愿望深表贊許。但他偶遇接輿,聽到接輿規(guī)勸:“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深有感觸,此后竟歸隱魯國,不復出仕。臨終孔子還慨嘆''莫我知也夫!”示例3:孔子的出仕觀應為“以道事君,不可則止”??鬃颖?'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態(tài)度,積極出仕,但多年的奔波,多次的碰壁,讓他心灰意冷,“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可見孔子并不拘泥于必仕必隱,不變的是志于道,可變的是通達于道的形式。依據(jù)孔子之見,士人的仕與隱唯“道”是依,入仕從政還是不仕而隱可迎“道”而解。參考譯文:(1)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2)孔子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jù),以仁為依靠,而游憩于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之中?!?3)孔子說:“讀書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飯食為恥,這種人就不值得和他談?wù)撜胬砹??!?4)孔子說:“士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做士人了。”(5)子張說:“士人看見危險肯獻出生命,看見有所得就想想是否合于義,祭祀時想到恭敬,服喪時想到悲痛,這也就可以了?!?6)孔子說:“志士仁人,不會為了求生損害仁,卻能犧牲生命去成就仁。”順義區(qū)202201門頭溝202201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箔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衛(wèi)靈公》)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子日:“為人謀而不忠乎?”(《學而》)子日:“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子罕》)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憲問》)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憲問》)⑴請解釋加點字“敬”和“犯”的含義。(2)請翻譯劃線句子。(3)“忠''是修己、待友、事君治民的重要原則。請根據(jù)材料概括“忠”的思想內(nèi)涵,并選擇其中一點結(jié)合現(xiàn)實談?wù)勀愕恼J識。門頭溝202201(1)“敬”,恭敬;“犯”,當面直言規(guī)勸。(2)孔子以四項內(nèi)容來教導學生:文化知識、履行所學之道的行動、忠誠、守信。(3)“忠''的內(nèi)涵是“盡己”,要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所想;對人對事要忠心不二;要盡到自己的能力或者職責。認識:身處當下社會,對自己從事的事業(yè)要“忠”,要盡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海淀區(qū)202204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幾則語錄,回答問題。(10分)(―)①子日:“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保ā墩撜Z?雍也》)②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③子日:”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日:“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雪,詠而歸。”(《論語?先進》)(1)請根據(jù)上面三則語錄,解說其中所蘊含的“山水情懷”。(5分)(-)④子日:“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保ā墩撜Z?述而》)⑤子日:“譬如為山,未成一贊,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簧,進,吾往也?!保ā墩撜Z?子軍》)⑥子日:''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2)以上三則語錄,于形象的比喻中蘊含著為人處世之道,請根據(jù)語錄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加以概述。(5分)海淀區(qū)202204答案(10分)(5分)【示例】三則語錄中,山崇高偉岸、安穩(wěn)厚重,水清澈靈動、奔騰不息。君子像山一樣穩(wěn)重沉靜、厚重不移、仁愛寬厚,如水一般澄澈高潔、智慧通透、灑脫樂觀、自強不息。(意思對即可)(5分)【示例】視財富地位如浮云,要淡泊名利,安貧樂道,堅守仁義;追求理想信念,要如堆山平地一樣不斷進取,自強不息;在人生的重大考驗面前,要像松柏一樣堅韌不屈,保持節(jié)操。(意思對即可)西城區(qū)202204.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共10分)材料一:棘子成日:“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日:“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驊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虎豹之蔣猶犬羊之蔣以\"(《顏淵》)材料二:孔子日:“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思,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保ā都臼稀罚┎牧先核抉R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注】春:去了皮毛的革。此句是說虎豹與犬羊的皮毛花色不同,如果去掉皮毛,它們便無區(qū)別。材料一中子貢的“文質(zhì)觀”來源于老師孔子。請寫出孔子在《論語?雍也》篇中與子貢意思相近的話,并對孔子的話做出解釋。(4分)(2)請結(jié)合材料三解釋,孔子說的“君子不憂不懼”是以什么作為前提的。在你看來,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內(nèi)容與此前提有著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請在這兩則材料中住造其二做簡要說明。(6分)西城區(qū)202204答案1L【評分參考:本題10分。第⑴小題4分,“寫出”2分,“解釋”2分。第⑵小題6分,第①問2分,''篩選信息”和“解釋意思”各1分;第②問4分,與“反思內(nèi)省”的關(guān)聯(lián)1分,“材料內(nèi)容闡釋”2分,“不憂不懼”的結(jié)果1分。作答符合邏輯、能自圓其說即可賦分?!浚ù鸢甘纠抛釉唬骸拔馁|(zhì)彬彬,然后君子?!保?分)意思是:文采和質(zhì)樸配合得當,這才能成為君子。(2分)⑵①"君子不憂不懼”的前提是“內(nèi)省不疚”(1分),即反省自己,問心無愧(1分)。②(示例一)材料一對“文與質(zhì)”的偏頗認識可引發(fā)內(nèi)省,真正的君子會不斷審視自己、全面要求自己(1分),由此,他必會調(diào)和文采和質(zhì)樸(1分),努力做到內(nèi)外兼修(或:內(nèi)外俱佳/達到外表和心靈的完美結(jié)合)(1分)。這樣他便沒有缺憾,不憂不懼(1分).(示例二)材料二君子為達到內(nèi)省而有“九思”(或:無時無刻不在反思自己)(1分),他能從視、聽、色、貌等各個方面省察自我(或:嚴格要求自我)(1分),以減少錯誤(1分)。于是,他便能夠問心無愧,不憂不懼(1分)。東城區(qū)202204(二)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完成12—13題。(共8分)(1)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保ā妒龆罚?)子曰:“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保ā妒龆罚?)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保ā短┎罚?)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日:“子貢賢于仲尼?!弊臃安愿孀迂?。子貢日:“譬之宮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子張》).從(1)-(3)則可以看出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4分)
.山東曲阜孔廟前的仰圣門上,題有四個大字:“萬仞宮墻”。(如圖)請結(jié)合第(4)則內(nèi)容解釋“萬仞宮墻”的意思,并說明它題寫在此處有何深意。(4分)東城區(qū)202204答案.要點:①有教無類 ②誨人不倦 ③謙遜④好學.要點:①“萬仞宮墻”是說圍墻有萬仞高,指孔子的道德學問淵博高深,一般人無法領(lǐng)悟其奧妙。②題寫在此處,借子貢對孔子的稱頌,彰顯了孔子“圣人”的崇高地位,表達了世人對孔子的尊崇和敬仰。(其他解釋,合理即可)朝陽區(qū)202203豐臺區(qū)2022.03(-)閱讀下面《論語》章句,完成11―12題。(共12分)①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②子日:主忠信,徙義,崇德也。(《顏淵》)③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④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陽貨》)⑤子曰:三軍可奪師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根據(jù)章句①②概括“忠信”的本質(zhì),根據(jù)章句③④概括“義”“勇”的關(guān)系。(6分).結(jié)合上述章句和文言文(含鏈接材料),簡述《論語》體現(xiàn)的儒家思想對中國俠義文化的影響。(6分)豐臺區(qū)202204答案.【答案要點】“忠信”的本質(zhì):把忠信跟交友、改過放在一起說,并認為以忠信為主就可以提高品德,可見,這里的“忠信”是一種道德品格。“義”“勇”關(guān)系:不為義挺身而出,那是沒有勇的:不管什么人,若不講義而逞勇都會帶來禍害??梢?'義"是“勇”要追求的目標,“勇”要建立在“義”的基礎(chǔ)上?!驹u分標準】“本質(zhì)”3分,“關(guān)系”3分。意思對即可。.【答案要點】俠義精神有著儒家思想深深的印記。俠義精神其實是儒家精神的一種遷移延伸,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①忠信:延伸為“言必行,行必果”“一諾千金”,也就是湯胤績、游俠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慨然允命”的俠義精神:②勇義:直接影響了'‘見義勇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行為,也就是湯胤績表現(xiàn)出來的“為國盡忠”、恃才使氣、無懼無畏,游俠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赴土之厄困”的俠義精神;③人格獨立:儒家的人格自由思想體現(xiàn)在頂天立地、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不可奪志”的氣節(jié)精神,也就與湯胤績的“輕仕尚節(jié)”的俠義精神呼應?!驹u分標準】“忠信”2分,“勇義”2分,“人格獨立”2分,意思對即可。海淀區(qū)20220510.閱讀《論語》中的語錄,回答問題。(12分)(―)子畏于匡,日:“文王既沒,冬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1)根據(jù)語錄內(nèi)容,下列對加點“文”字意思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A.周文王 B.文章典籍 C.禮樂制度 D.禮節(jié)儀式一些大學、書院立有“斯文在茲”的石刻,請解說“斯文在茲”的寓意。(2分)“斯文”在使用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些語義與之相關(guān)的詞語,如“斯文掃地”“有辱斯文”“斯文一脈”“斯斯文文”。請從中任選一個詞語,解釋其意思。(2分)(-)①子日:”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里仁》)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③子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論語?顏淵》)④子貢問日:“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4)從以上語錄中任選三則,根據(jù)其內(nèi)容,圍繞一個中心,概述你的思考領(lǐng)悟。(6分)海淀區(qū)202205答案(12分)(2分)C(2分)【示例1】指有著豐厚內(nèi)蘊和不朽價值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在這里傳承?!臼纠?】指擔負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責任的文人雅士聚集在此?!臼纠?】指文明儒雅之風傳承于此。(意思對即可)(2分)【示例】斯文掃地:指文人或文化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有辱斯文:說了不符合讀書人身份的話,或是做了不符合讀書人身份的事情。斯文一脈:指文人學者或?qū)W問歸屬同一流派。斯斯文文:形容舉止文雅有禮。(意思對即可)(6分)【評分要點】中心明確,領(lǐng)悟具體。西城區(qū)220205東城區(qū)202205朝陽區(qū)202205豐臺區(qū)20220511.閱讀《論語》的兩則章句,回答問題。(6分)①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保ā稇梿枴罚谧釉唬骸笆赂改笌住?】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2】而不怨。”(《里仁》)注釋:【1】幾(jT):輕微,婉轉(zhuǎn)?!?】勞:憂愁。請從《斷》文中為章句①找出一個實例,并解釋理由。(2分)(2)請?zhí)釤捳戮洧佗诶锇目鬃拥乃枷胫鲝垺#?分)豐臺區(qū)202205答案(2)①忠義誠信思想?!拔鹌邸睘榱x,“犯之”顯忠。②進言之道主張言而有別。進言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要因?qū)ο?、目的而異。③“敬事父母”的為孝之道。侍奉父母要尊重、聽從,即使他們有不對的地方也要委婉勸止,即使自己的心意沒被聽從也不要怨恨。【評分標準】每點須含思想+解說,第一點1分,第二點2分,第三點1分。意思對即可。昌平區(qū)202205房山202205㈡閱讀《論語》選段,完成12、13題,共11分。①子畏于匡,日:“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②孔子謂季氏:“八伶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信》③儀封人請見。日:“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睆恼咭娭3鋈眨骸岸雍位加趩屎酰刻煜轮疅o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論語?八僧》④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費而過孔氏之門者,日:“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日:“鄙哉,硅硅乎!英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弊尤眨骸肮?!末之難矣?!薄墩撜Z?憲問》⑤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日:“奚自?”子路日:“自孔氏。”日:“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論語?憲問》12.“深則厲,淺則揭”意思是水深就穿著衣服涉水,水淺就提起衣襟涉水。這兩句出自《詩經(jīng)?鄴風?匏有苦葉》,請分析荷葺者引用該詩句有何深意?(5分)13.結(jié)合上面幾則材料,概述孔子是如何“知其不可而為之'’的。(6分)房山202205答案(5分)深厲淺揭是個比喻句,以按照水的深淺采用不同的涉水方式來比喻不同社會的處世方式。水深比喻社會非常黑暗,只得聽之任之,如涉水索性放下衣裳直接走過去;水淺比喻黑暗的程度不深,可以使自己不受沾染,便如涉水時撩起衣服,免得濡濕。這里是荷簧者對孔子的譏笑與嘲諷。這句話也是一語雙關(guān),提示孔子:不必太固執(zhí),現(xiàn)在天下無道,應該去歸隱,不要強行出來,出來就不能成功。(6分)面對“天下無道久矣”、大道不行、禮樂難興的狀況,孔子對季孫氏用八僧舞于庭院這種典型的破壞周禮的行為表示極大憤慨;孔子在周游列國、恢復周禮、推行仁道的過程中,雖然被拘于匡,仍堅守禮樂文化;哪怕遭到荷簧者這類人的不解與嘲諷,仍堅守信念,知其不可卻堅決為之。這充分表現(xiàn)了孔子在困境中執(zhí)著追求、堅強不屈的獻身精神。2022北京各區(qū)高三統(tǒng)考《論語》專題匯編及答案詳解
一、試題部分海淀區(qū)202111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及相關(guān)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一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里仁》)材料二約,猶貧困也。夫君子處貧愈久,德行無變。若不仁之人久處約,則必斯濫為道,故不可久處也。樂,富貴也。君子富貴愈久,愈好禮不倦。若不仁之人久處富貴,必為驕溢也。辯行仁之中有不同也,若秉性自仁者則能安仁也,何以驗之?假令行仁獲罪,性仁人行之不悔,是仁者安仁也。智者,謂識昭前境,而非性仁者也。利仁者其見行仁者若于彼我皆利,則己行之;若于我有損,則使停止,是智者利仁也。(皇侃《論語義疏》)材料三約,窮困也。利,猶貪也,蓋深知篤好而必欲得之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約必濫,人樂必淫。惟仁者則安其仁而無適不然,知者則利于仁而不易所守,蓋雖深淺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奪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1)根據(jù)以上三則材料的內(nèi)容,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2)請借助以上三則材料的內(nèi)容,說說孔子為什么認為“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3分)海淀區(qū)202111參考答案11.(6分)(3分)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于窮困之中,也不能長久地處于富貴之中。(3分)要點:不仁之人,失其本心:長期處于窮困之中,就會胡作非為;長期處于富貴之中,就會驕橫放縱。(意思對即可)朝陽區(qū)202111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6分)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⑶哉?人焉度哉?”(《為政》)子日:“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保ā豆遍L》)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衛(wèi)靈公》)【注】廢:隱藏,藏匿。綜合以上材料,簡要概括孔子對“察人”的看法。朝陽區(qū)20211答案11.(6分)答案要點:1觀察言行是否一致。2重視考察動機本心。3注重調(diào)查,貴在獨立判斷?!驹u分說明】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朝陽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完成1172題。(共12分)①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子路日:“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鳖仠Y日:“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啡眨骸霸嘎勛又??!弊釉唬骸袄险甙仓笥研胖?,少者懷之(《公冶長》)②子路問君子。子日:“修己以敬。”日:“如斯而已乎?”目:“修己以安人目:“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舞其猶病諸!”(《憲問》).根據(jù)第①則章句,簡要說明子路、顏淵的“志”各是什么,由此體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特點。(6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有的學者譯為“使老年人安逸,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輕人懷念我”,有的學者譯為“老年人得到安頓,朋友間相互信任,年輕人得到關(guān)懷愛護”。你認為哪種譯法更好?請加以比較,并結(jié)合第②則章句簡要說明理由。(6分)朝陽區(qū)202201答案.(6分)參考答案:①子路的“志”是愿意把自己的車馬衣服與朋友共同使用,體現(xiàn)了他的慷慨重義。②顏淵的“志”是不夸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體現(xiàn)了他的謙虛恭謹?!驹u分說明】①②各3分。意思對即可。.(6分)答案示例:示例一:第一種譯法表明孔子志在成為一個能使人信任、懷念的人,體現(xiàn)出他對自我的嚴格要求;第二種譯法表明孔子志在實現(xiàn)老有所安、幼有所養(yǎng)的大同社會,體現(xiàn)了他對理想社會的憧憬。儒家強調(diào)修身從“修己”開始,然后達到“安人”“安百姓”的境界,對自我嚴格要求是立身處世的基礎(chǔ),因此第一種譯法更好。示例二:第一種譯法表明孔子志在成為一個能使人信任、懷念的人,體現(xiàn)出他對自我的嚴格要求;第二種譯法表明孔子志在實現(xiàn)老有所安、幼有所養(yǎng)的大同社會,體現(xiàn)了他對理想社會的憧憬。儒家認為“修己”只是開始,須逐步教化影響身邊的人,進而將仁德推行于天下,使百姓安居樂業(yè),因此第二種譯法更好?!驹u分說明】意思對即可。豐臺區(qū)202201石景山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10分)子日:"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為政〉》)子謂子貢日:"女與回也孰愈?"對日:"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日:"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保ā豆遍L》)子日:”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罕》)子日:“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保ā断冗M》)(1)顏回從師學習有哪些特點?請綜合以上材料,簡要概括。(6分)(2)關(guān)于“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有人認為孔子表達了對顏回的遺憾,有人說“其辭若有憾焉,其實乃深喜之”,也有人說是“遺憾而又深喜之”。對于此句中孔子的態(tài)度,你是怎樣理解的?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和你的學習體驗,談?wù)効捶?。?分)景山區(qū)202201答案.【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10分)(1)謙遜沉靜,善于傾聽;默默思考,獨自鉆研:觸類旁通,付諸實踐:學而不厭,堅持不懈。(6分。答出三點即可。)(2)答案示例一:學問之道,貴在問,多問才能教學相長,并獲得真知。顏淵終日“不違”,就缺少了在對話碰撞中深化思考、師生共同進步的可能性,因此孔子感到遺憾,“非助我者”清楚表明了態(tài)度。答案示例二:顏淵聽講“不惰”,聞一知十,言行‘'足以發(fā)",可見他對孔子的教誨聞?wù)Z即解,心解力行,無所不悅。因此,孔子此語實為贊頌其聰慧穎悟,深喜其“不愚”。答案示例三:學問之道,貴在問,顏淵終日“不違”,就缺少了在對話碰撞中深化思考、師生共同進步的可能性,因此孔子說“非助我者”,感到遺憾;但顏淵對孔子的教誨無所不悅,因其聽講''不惰",聞一知十,言行''足以發(fā)”,孔子亦喜其“不愚”。(4分)昌平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子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釉唬骸罢b《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1)請解釋“知之者”與“樂之者(2分)(2)綜合以上材料,簡述孔子提出的學習經(jīng)驗,并就其中一點談?wù)剬δ愕膯⑹尽#?分)昌平區(qū)202201答案12.參考答案:(1)“知之者'’是懂得學習/它的人;“樂之者”是以學習/它為樂的人。(2分)(2)學習經(jīng)驗:以興趣為師;虛心好學、審辨學習;重視實踐/學以致用。(2分)(答出其中的兩點即可)啟示:略(2分)房山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2)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薄墩撜Z?述而》(3)子曰:“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薄墩撜Z?里仁》(4)子曰:“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士矣?!薄墩撜Z?憲問》(5)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論語?子張》(6)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12.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土不可以不弘毅弘:弘大B.死而后已已:停止C.而恥惡衣惡食者恥:恥辱D.土而懷居懷:留戀.上述材料中,孔子對“土”提出了哪些要求?請簡要概括.上述材料中,孔子認為土要“志于道”“見危致命”,即積極出仕。但在《論語?泰伯》中孔子又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請結(jié)合《論語》談?wù)勀愕恼J識。房山區(qū)202201答案.C.理想遠大、追求仁德、需要持之以恒地堅守、不過高追求物質(zhì)、見危致命、見得思義、殺身成仁、守禮要遵從本心。(寫出5點即可).示例1:孔子一生志道而行,出仕是孔子行道的手段,孔子積極贊同出仕??鬃右簧?'再逐于魯,削跡于衛(wèi),伐樹于宋,窮于商周,困于陳蔡",仕途之路備受艱辛,卻矢志不渝,從未主動放棄進取,“殺身以成仁”即便身死,孔子不改初衷。這反映了他一生的心愿,這便是以道自任,心懷天下,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辭。示例2:極力追求入仕的孔子,因長期顛沛流離,不時流露出歸隱的想法,他主張“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國無道,隱之可也他雖對曾皙有“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這樣閑逸自在愿望深表贊許。但他偶遇接輿,聽到接輿規(guī)勸:“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深有感觸,此后竟歸隱魯國,不復出仕。臨終孔子還慨嘆“莫我知也夫!”示例3:孔子的出仕觀應為“以道事君,不可則止”。孔子秉持''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態(tài)度,積極出仕,但多年的奔波,多次的碰壁,讓他心灰意冷,“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可見孔子并不拘泥于必仕必隱,不變的是志于道,可變的是通達于道的形式。依據(jù)孔子之見,土人的仕與隱唯“道”是依,入仕從政還是不仕而隱可迎“道”而解。參考譯文:(1)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2)孔子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jù),以仁為依靠,而游憩于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之中。”(3)孔子說:“讀書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飯食為恥,這種人就不值得和他談?wù)撜胬砹恕!?4)孔子說:“士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做士人了?!?5)子張說:“士人看見危險肯獻出生命,看見有所得就想想是否合于義,祭祀時想到恭敬,服喪時想到悲痛,這也就可以了?!?6)孔子說:“志士仁人,不會為了求生損害仁,卻能犧牲生命去成就仁?!表樍x區(qū)202201門頭溝202201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日:“言忠信,行篤敬,雖蠻箝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衛(wèi)靈公》)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子日:“為人謀而不忠乎?”(《學而》)子日:“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學而》《子罕》)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憲問》)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憲問》)⑴請解釋加點字“敬”和“犯”的含義。(2)請翻譯劃線句子。(3)“忠''是修己、待友、事君治民的重要原則。請根據(jù)材料概括“忠”的思想內(nèi)涵,并選擇其中一點結(jié)合現(xiàn)實談?wù)勀愕恼J識。門頭溝202201(1)“敬”,恭敬;“犯”,當面直言規(guī)勸。(2)孔子以四項內(nèi)容來教導學生:文化知識、履行所學之道的行動、忠誠、守信。(3)“忠”的內(nèi)涵是“盡己“,耍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所想;對人對事要忠心不二:要盡到自己的能力或者職責。認識:身處當下社會,對自己從事的事業(yè)要“忠”,要盡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海淀區(qū)202204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幾則語錄,回答問題。(10分)(―)①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②子在川上,目:“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論語?子罕》)③子曰:“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日:''英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零,詠而歸?!保ā墩撜Z?先進》)(1)請根據(jù)上面三則語錄,解說其中所蘊含的“山水情懷”。(5分)(-)④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⑤子曰:“髻如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譬如平地,雖覆一簧,進,吾往也?!保ā墩撜Z?子罕》)⑥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論語?子罕》)(2)以上三則語錄,于形象的比喻中蘊含著為人處世之道,請根據(jù)語錄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加以概述。(5分)海淀區(qū)202204答案(10分)(5分)【示例】三則語錄中,山崇高偉岸、安穩(wěn)厚重,水清澈靈動、奔騰不息。君子像山一樣穩(wěn)重沉靜、厚重不移、仁愛寬厚,如水一般澄澈高潔、智慧通透、灑脫樂觀、自強不息。(意思對即可)(5分)【示例】視財富地位如浮云,要淡泊名利,安貧樂道,堅守仁義;追求理想信念,要如堆山平地一樣不斷進取,自強不息;在人生的重大考驗面前,要像松柏一樣堅韌不屈,保持節(jié)操。(意思對即可)西城區(qū)202204.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共10分)材料一: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日:“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虎豹之客猶犬羊之春以\"(《顏淵》)材料二: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材料三: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比眨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nèi)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顏淵》)【注】耨:去了皮毛的革。此句是說虎豹與犬羊的皮毛花色不同,如果去掉皮毛,它們便無區(qū)別。材料一中子貢的“文質(zhì)觀”來源于老師孔子。請寫出孔子在《論語?雍也》篇中與子貢意思相近的話,并對孔子的話做出解釋。(4分)
(2)請結(jié)合材料三解釋,孔子說的“君子不憂不懼”是以什么作為前提的。在你看來,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內(nèi)容與此前提有著怎樣的關(guān)聯(lián)?請在這兩則材料中任圾再:做簡要說明。(6分)西城區(qū)202204答案11.【評分參考:本題10分。第⑴小題4分,“寫出”2分,“解釋”2分。第⑵小題6分,第①問2分,“篩選信息”和“解釋意思”各1分;第②問4分,與“反思內(nèi)省”的關(guān)聯(lián)1分,“材料內(nèi)容闡釋”2分,“不憂不懼”的結(jié)果1分。作答符合邏輯、能自圓其說即可賦分?!浚ù鸢甘纠抛尤眨骸拔馁|(zhì)彬彬,然后君子?!保?分)意思是:文采和質(zhì)樸配合得當,這才能成為君子。(2分)⑵①"君子不憂不懼”的前提是“內(nèi)省不疚”(1分),即反省自己,問心無愧(1分)。②(示例一)材料一對“文與質(zhì)”的偏頗認識可引發(fā)內(nèi)省,真正的君子會不斷審視自己、全面要求自己(1分),由此,他必會調(diào)和文采和質(zhì)樸(1分),努力做到內(nèi)外兼修(或:內(nèi)外俱佳/達到外表和心靈的完美結(jié)合)(1分)。這樣他便沒有缺憾,不憂不懼(1分)。(示例二)材料二君子為達到內(nèi)省而有“九思"(或:無時無刻不在反思自己)(1分),他能從視、聽、色、貌等各個方面省察自我(或:嚴格要求自我)(1分),以減少錯誤(1分)。于是,他便能夠問心無愧,不憂不懼(1分)。東城區(qū)202204(-)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完成12—13題。(共8分)(1)子日:“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海焉?!保ā妒龆罚?)子日:“若圣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述而》)(3)子日:“學如不及,猶恐失之?!保ā短┎罚?)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日:“子貢賢于仲尼?!弊臃安愿孀迂?。子貢日:“譬之宮墻,喝之墻也及肩,我: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子張》).從(1)-(3)則可以看出孔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結(jié)合具體內(nèi)容簡要分析。(4分).山東曲阜孔廟前的仰圣門上,題有四個大字:"萬仞宮墻"。(如圖)請結(jié)合第(4)則內(nèi)容解釋“萬仞富墻”的意思,并說明它題寫在此處有何深意。(4分)東城區(qū)202204答案.要點:①有教無類 ②誨人不倦 ③謙遜④好學.要點:①“萬仞宮墻”是說圍墻有萬仞高,指孔子的道德學問淵博高深,一般人無法領(lǐng)悟其奧妙。②題寫在此處,借子貢對孔子的稱頌,彰顯了孔子“圣人”的崇高地位,表達了世人對孔子的尊崇和敬仰。(其他解釋,合理即可)朝陽區(qū)202203豐臺區(qū)2022.03(二)閱讀下面《論語》章句,完成11―12題。(共12分)①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②子日:主忠信,徙義,崇德也。(《顏淵》)③子曰:見義不為,無勇也。(《為政》)④子日: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陽貨》)⑤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軍》).根據(jù)章句①②概括“忠信”的本質(zhì),根據(jù)章句③④概括“義”“勇”的關(guān)系。(6分).結(jié)合上述章句和文言文(含鏈接材料),簡述《論語》體現(xiàn)的儒家思想對中國俠義文化的影響。(6分)豐臺區(qū)202204答案.【答案要點】“忠信”的本質(zhì):把忠信跟交友、改過放在一起說,并認為以忠信為主就可以提高品德,可見,這里的“忠信”是一種道德品格。“義”“勇”關(guān)系:不為義挺身而出,那是沒有勇的;不管什么人,若不講義而逞勇都會帶來禍害??梢?'義"是“勇”要追求的目標,“勇”要建立在“義”的基礎(chǔ)上。【評分標準】“本質(zhì)”3分,“關(guān)系”3分。意思對即可。.【答案要點】俠義精神有著儒家思想深深的印記。俠義精神其實是儒家精神的一種遷移延伸,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①忠信:延伸為“言必行,行必果”“一諾千金",也就是湯胤績、游俠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慨然允命”的俠義精神:②勇義:直接影響了''見義勇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行為,也就是湯胤績表現(xiàn)出來的“為國盡忠”、恃才使氣、無懼無畏,游俠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赴士之厄困”的俠義精神;③人格獨立:儒家的人格自由思想體現(xiàn)在頂天立地、貧賤不移、威武不屈、“不可奪志”的氣節(jié)精神,也就與湯胤績的“輕仕尚節(jié)”的俠義精神呼應?!驹u分標準】“忠信”2分,“勇義"2分,''人格獨立"2分,意思對即可。海淀區(qū)20220510.閱讀《論語》中的語錄,回答問題。(12分)(―)子畏于匡,日:“文王既沒,’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1)根據(jù)語錄內(nèi)容,下列對加點“文”字意思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A.周文王 B.文章典籍 C.禮樂制度 D.禮節(jié)儀式一些大學、書院立有“斯文在茲”的石刻,請解說“斯文在茲”的寓意。(2分)“斯文”在使用過程中產(chǎn)生了一些語義與之相關(guān)的詞語,如“斯文掃地”“有辱斯文”“斯文一脈”“斯斯文文”。請從中任選一個詞語,解釋其意思。(2分)(二)①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 (《論語?里仁》)②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③子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④子貢問日:“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保ā墩撜Z?衛(wèi)靈公》)(4)從以上語錄中任選三則,根據(jù)其內(nèi)容,圍繞一個中心,概述你的思考領(lǐng)悟。(6分)海淀區(qū)202205答案(12分)(2分)C(2分)【示例1】指有著豐厚內(nèi)蘊和不朽價值的中華優(yōu)秀文化在這里傳承?!臼纠?】指擔負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責任的文人雅士聚集在此?!臼纠?】指文明儒雅之風傳承于此。(意思對即可)(2分)【示例】斯文掃地:指文人或文化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有辱斯文:說了不符合讀書人身份的話,或是做了不符合讀書人身份的事情。斯文一脈:指文人學者或?qū)W問歸屬同一流派。斯斯文文:形容舉止文雅有禮。(意思對即可)(6分)【評分要點】中心明確,領(lǐng)悟具體。西城區(qū)220205東城區(qū)202205朝陽區(qū)202205豐臺區(qū)20220511.閱讀《論語》的兩則章句,回答問題。(6分)①子路問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憲問》)②子曰:“事父母幾【1】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2】而不怨?!保ā独锶省罚┳⑨專骸?】幾(jT):輕微,婉轉(zhuǎn)?!?】勞:憂愁。請從《吼》文中為章句①找出一個實例,并解釋理由。(2分)(2)請?zhí)釤捳戮洧佗诶锇目鬃拥乃枷胫鲝?。?分)豐臺區(qū)202205答案(2)①忠義誠信思想。"勿欺”為義,"犯之”顯忠。②進言之道主張言而有別。進言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要因?qū)ο蟆⒛康亩?。③“敬事父母”的為孝之道。侍奉父母要尊重、聽從,即使他們有不對的地方也要委婉勸止,即使自己的心意沒被聽從也不要怨恨。【評分標準】每點須含思想+解說,第一點1分,第二點2分,第三點1分。意思對即可。昌平區(qū)202205房山202205㈡閱讀《論語》選段,完成12、13題,共11分。①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論語?子罕》②孔子謂季氏:“八價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侑》③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睆恼咭娭?。出日:“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論語?八伶》④子擊磬于衛(wèi),有荷菁而過孔氏之門者,曰:“有心哉,擊磬乎!”既而曰:“鄙哉,心硅乎!英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則厲,淺則揭?!弊釉唬骸肮?!末之難矣?!薄墩撜Z?憲問》⑤子路宿于石門,晨門日:“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比眨骸笆侵洳豢啥鵀橹吲c?''《論語?憲問》12.“深則厲,淺則揭”意思是水深就穿著衣服涉水,水淺就提起衣襟涉水。這兩句出自《詩經(jīng)?鄧風?匏有苦葉》,請分析荷費者引用該詩句有何深意?(5分)13.結(jié)合上面幾則材料,概述孔子是如何“知其不可而為之”的。(6分)房山202205答案(5分)深厲淺揭是個比喻句,以按照水的深淺采用不同的涉水方式來比喻不同社會的處世方式。水深比喻社會非常黑暗,只得聽之任之,如涉水索性放下衣裳直接走過去;水淺比喻黑暗的程度不深,可以使自己不受沾染,便如涉水時撩起衣服,免得濡濕。這里是荷簧者對孔子的譏笑與嘲諷。這句話也是一語雙關(guān),提示孔子:不必太固執(zhí),現(xiàn)在天下無道,應該去歸隱,不要強行出來,出來就不能成功。(6分)面對“天下無道久矣”、大道不行、禮樂難興的狀況,孔子對季孫氏用八僧舞于庭院這種典型的破壞周禮的行為表示極大憤慨;孔子在周游列國、恢復周禮、推行仁道的過程中,雖然被拘于匡,仍堅守禮樂文化;哪怕遭到荷簧者這類人的不解與嘲諷,仍堅守信念,知其不可卻堅決為之。這充分表現(xiàn)了孔子在困境中執(zhí)著追求、堅強不屈的獻身精神。2022北京各區(qū)高三統(tǒng)考《論語》專題匯編及答案詳解
一、試題部分海淀區(qū)202111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及相關(guān)材料,回答問題。(6分)材料一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論語?里仁》)材料二約,猶貧困也。夫君子處貧愈久,德行無變。若不仁之人久處約,則必斯濫為道,故不可久處也。樂,富貴也。君子富貴愈久,愈好禮不倦。若不仁之人久處富貴,必為驕溢也。辯行仁之中有不同也,若秉性自仁者則能安仁也,何以驗之?假令行仁獲罪,性仁人行之不悔,是仁者安仁也。智者,謂識昭前境,而非性仁者也。利仁者其見行仁者若于彼我皆利,則己行之;若于我有損,則使停止,是智者利仁也。(皇侃《論語義疏》)材料三約,窮困也。利,猶貪也,蓋深知篤好而必欲得之也。不仁之人,失其本心,久約必濫,人樂必淫。惟仁者則安其仁而無適不然,知者則利于仁而不易所守,蓋雖深淺之不同,然皆非外物所能奪矣。(朱熹《四書章句集注》)(1)根據(jù)以上三則材料的內(nèi)容,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3分)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2)請借助以上三則材料的內(nèi)容,說說孔子為什么認為“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3分)海淀區(qū)202111參考答案11.(6分)(1)(3分)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處于窮困之中,也不能長久地處于富貴之中。(2)(3分)要點:不仁之人,失其本心:長期處于窮困之中,就會胡作非為;長期處于富貴之中,就會驕橫放縱。(意思對即可)朝陽區(qū)202111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6分)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度⑶哉?人焉度哉?”(《為政》)子日:“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公冶長》)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衛(wèi)靈公》)【注】鹿:除藏,藏匿。綜合以上材料,簡要概括孔子對“察人”的看法.朝陽區(qū)20211答案11.(6分)答案要點:1觀察言行是否一致。2重視考察動機本心。3注重調(diào)查,貴在獨立判斷?!驹u分說明】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朝陽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完成1172題。(共12分)①顏淵季路侍。子日:“盍各言爾志?”子路日:“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顏淵日:"愿無伐善,無施勞?!弊勇啡眨骸霸嘎勛又??!弊尤眨骸袄险甙仓?,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保ā豆遍L》)②子路問君子。子日:“修己以敬日:“如斯而已乎?”日:“修己以安人?!比眨骸叭缢苟押??”日:“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憲問》).根據(jù)第①則章句,簡要說明子路、顏淵的“志”各是什么,由此體現(xiàn)了人物怎樣的特點。(6分).“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有的學者譯為“使老年人安逸,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輕人懷念我”,有的學者譯為“老年人得到安頓,朋友間相互信任,年輕人得到關(guān)懷愛護”。你認為哪種譯法更好?請加以比較,并結(jié)合第②則章句簡要說明理由。(6分)朝陽區(qū)202201答案(6分)參考答案:①子路的“志”是愿意把自己的車馬衣服與朋友共同使用,體現(xiàn)了他的慷慨重義。②顏淵的“志”是不夸耀自己的好處,不表白自己的功勞,體現(xiàn)了他的謙虛恭謹?!驹u分說明】①②各3分。意思對即可。(6分)答案示例:示例一:第一種譯法表明孔子志在成為一個能使人信任、懷念的人,體現(xiàn)出他對自我的嚴格要求;第二種譯法表明孔子志在實現(xiàn)老有所安、幼有所養(yǎng)的大同社會,體現(xiàn)了他對理想社會的憧憬。儒家強調(diào)修身從“修己”開始,然后達到“安人”“安百姓”的境界,對自我嚴格要求是立身處世的基礎(chǔ),因此第一種譯法更好。示例二:第一種譯法表明孔子志在成為一個能使人信任、懷念的人,體現(xiàn)出他對自我的嚴格要求;第二種譯法表明孔子志在實現(xiàn)老有所安、幼有所養(yǎng)的大同社會,體現(xiàn)了他對理想社會的憧憬。儒家認為“修己”只是開始,須逐步教化影響身邊的人,進而將仁德推行于天下,使百姓安居樂業(yè),因此第二種譯法更好。【評分說明】意思對即可。豐臺區(qū)202201石景山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10分)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fā),回也不愚?!保ā稙檎罚┳又^子貢日:"女與回也孰愈?"對日:"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弊釉唬?弗如也;吾與女弗如也?!保ā豆遍L》)子曰:“語之而不惰者,其回也與!”(《子罕》)子日:"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保ā断冗M》)(1)顏回從師學習有哪些特點?請綜合以上材料,簡要概括。(6分)(2)關(guān)于“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無所不說”,有人認為孔子表達了對顏回的遺憾,有人說“其辭若有憾焉,其實乃深喜之”,也有人說是“遺憾而又深喜之”。對于此句中孔子的態(tài)度,你是怎樣理解的?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和你的學習體驗,談?wù)効捶?。?分)景山區(qū)202201答案.【參考答案及評分標準】(10分)(1)謙遜沉靜,善于傾聽;默默思考,獨自鉆研;觸類旁通,付諸實踐;學而不厭,堅持不懈。(6分。答出三點即可。)(2)答案示例一:學問之道,貴在問,多問才能教學相長,并獲得真知。顏淵終日“不違”,就缺少了在對話碰撞中深化思考、師生共同進步的可能性,因此孔子感到遺憾,“非助我者”清楚表明了態(tài)度。答案示例二:顏淵聽講“不惰”,聞一知十,言行“足以發(fā)”,可見他對孔子的教誨聞?wù)Z即解,心解力行,無所不悅。因此,孔子此語實為贊頌其聰慧穎悟,深喜其“不愚”。答案示例三:學問之道,貴在問,顏淵終日“不違”,就缺少了在對話碰撞中深化思考、師生共同進步的可能性,因此孔子說“非助我者”,感到遺憾;但顏淵對孔子的教誨無所不悅,因其聽講“不惰”,聞一知十,言行“足以發(fā)”,孔子亦喜其“不愚”。(4分)昌平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子日:“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保ā妒龆罚┳尤眨骸罢b《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子路》)(1)請解釋“知之者”與“樂之者(2分)(2)綜合以上材料,簡述孔子提出的學習經(jīng)驗,并就其中一點談?wù)剬δ愕膯⑹?。?分)昌平區(qū)202201答案12.參考答案:(1)“知之者''是懂得學習/它的人:“樂之者''是以學習/它為樂的人。(2分)(2)學習經(jīng)驗:以興趣為師;虛心好學、審辨學習;重視實踐/學以致用。(2分)(答出其中的兩點即可)啟示:略(2分)房山區(qū)20220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1)曾子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論語?泰伯》(2)子日:“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薄墩撜Z?述而》(3)子日:“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薄墩撜Z?里仁》(4)子日:“士而懷居,不足以為土矣。”《論語?憲問》(5)子張日:“土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薄墩撜Z?子張》(6)子日:“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薄墩撜Z?衛(wèi)靈公》12.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土不可以不弘毅弘:弘大B.死而后已已:停止C.而恥惡衣惡食者恥:恥辱D.土而懷居懷:留戀.上述材料中,孔子對“土”提出了哪些要求?請簡要概括.上述材料中,孔子認為士要“志于道”“見危致命”,即積極出仕。但在《論語?泰伯》中孔子又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請結(jié)合《論語》談?wù)勀愕恼J識。房山區(qū)202201答案.C.理想遠大、追求仁德、需要持之以恒地堅守、不過高追求物質(zhì)、見危致命、見得思義、殺身成仁、守禮要遵從本心。(寫出5點即可).示例1:孔子一生志道而行,出仕是孔子行道的手段,孔子積極贊同出仕。孔子一生“再逐于魯,削跡于衛(wèi),伐樹于宋,窮于商周,困于陳蔡",仕途之路備受艱辛,卻矢志不渝,從未主動放棄進取,“殺身以成仁”即便身死,孔子不改初衷。這反映了他一生的心愿,這便是以道自任,心懷天下,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辭。示例2:極力追求入仕的孔子,因長期顛沛流離,不時流露出歸隱的想法,他主張“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國無道,隱之可也他雖對曾皙有“浴乎沂,風乎舞雪,詠而歸”這樣閑逸自在愿望深表贊許。但他偶遇接輿,聽到接輿規(guī)勸:“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深有感觸,此后竟歸隱魯國,不復出仕。臨終孔子還慨嘆“莫我知也夫!”示例3:孔子的出仕觀應為“以道事君,不可則止”??鬃颖帧爸洳豢啥鵀橹钡膽B(tài)度,積極出仕,但多年的奔波,多次的碰壁,讓他心灰意冷,“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可見孔子并不拘泥于必仕必隱,不變的是志于道,可變的是通達于道的形式。依據(jù)孔子之見,士人的仕與隱唯“道”是依,入仕從政還是不仕而隱可迎“道”而解。參考譯文:(1)曾子說:“讀書人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為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xiàn)仁作為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斗終身,死而后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2)孔子說:“以道為志向,以德為根據(jù),以仁為依靠,而游憩于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藝之中?!?3)孔子說:“讀書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飯食為恥,這種人就不值得和他談?wù)撜胬砹恕!?4)孔子說:“士人如果留戀安逸的生活,就不足以做士人了?!?5)子張說:“士人看見危險肯獻出生命,看見有所得就想想是否合于義,祭祀時想到恭敬,服喪時想到悲痛,這也就可以了?!?6)孔子說:“志士仁人,不會為了求生損害仁,卻能犧牲生命去成就仁。”順義區(qū)202201門頭溝202201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文字,回答問題。子日:“言忠信,行篤敬,雖蠻潴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衛(wèi)靈公》)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述而》)子曰:“為人謀而不忠乎?”(《學而》)子日:“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埃ā秾W而》《子罕》)子曰:“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保ā稇梿枴罚┳勇穯柺戮?,子曰:“勿欺也,而犯之。”(《憲問》)(1)請解釋加點字“敬”和“犯”的含義。(2)請翻譯劃線句子。(3)“忠”是修己、待友、事君治民的重要原則。請根據(jù)材料概括“忠”的思想內(nèi)涵,并選擇其中一點結(jié)合現(xiàn)實談?wù)勀愕恼J識。門頭溝202201(1)“敬”,恭敬;"犯”,當面直言規(guī)勸。(2)孔子以四項內(nèi)容來教導學生:文化知識、履行所學之道的行動、忠誠、守信。(3)“忠”的內(nèi)涵是“盡己”,要忠于自己的內(nèi)心所想;對人對事要忠心不二;要盡到自己的能力或者職責。認識:身處當下社會,對自己從事的事業(yè)要“忠”,要盡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海淀區(qū)20220411.閱讀下面《論語》中的幾則語錄,回答問題。(10分)(―)①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保ā墩撜Z?雍也》)②子在川上,目:“逝者如斯夫!不舍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年中國盆景行業(yè)發(fā)展趨勢規(guī)劃分析報告
- 柳州城市職業(yè)學院《城鄉(xiāng)規(guī)劃原理C》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體育學院《有機化學I2》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州城市理工學院《交換原理與NGN》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海南省安全員考試題庫附答案
- 遼寧工程技術(shù)大學《領(lǐng)導科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含遺傳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城市職業(yè)學院《英語高級視聽說》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德宏師范高等??茖W?!?0世紀西方文學》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湛江科技學院《土木工程施工技術(shù)》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精密測量課程中的思政案例弘揚工匠精神助力科技強國
- 殘疾人就業(yè)服務(wù)
- 傳統(tǒng)的中國紋樣與飾品設(shè)計
- 工業(yè)園區(qū)消防培訓課件
- 供水管網(wǎng)項目背景
- 淺層高效氣浮池技術(shù)說明
- 小學大觀念教學:設(shè)計與實施
- 《安全原理》習題庫及參考答案
- 氮氣能耗估算表
- 分離工程授課教案
- 《HSK標準教程3》第10課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