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蘇省名校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1頁
2023年江蘇省名校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2頁
2023年江蘇省名校高考考前提分歷史仿真卷含解析_第3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高考歷史模擬試卷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準確粘貼在考生信息條形碼粘貼區(qū)。2.選擇題必須使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使用0.5毫米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qū)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稿紙、試題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美國首都華盛頓原是一片荒無人煙的灌木叢林。聯(lián)邦政府機構位于城市中心,國會大廈建在全城最高點“國會山”上,在其兩側分別是總統(tǒng)府和聯(lián)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時各州名稱命名的15條大道由內向外輻射,覆蓋全城。華盛頓的建筑規(guī)劃體現(xiàn)的美國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開拓精神B.議會至上與共和意識C.三權分立與州權平等觀念D.政府中心與邦聯(lián)意識2.下圖為光緒三十二年《開通畫報》中的一幅漫畫廣告,畫中某乞丐一邊吃剩飯,一邊看報紙,“我雖然要飯吃,沒事我就買一張瞧瞧,心里開通得多?!边@反映出A.民眾文化水平普遍提高B.報紙具備一定宣傳功能C.報刊言論不受政府限制D.關注時局已成社會共識3.中共中央提出:“我們國內的主要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yè)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yè)國的現(xiàn)實之間的矛盾,已經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fā)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痹撜摂嗵岢鰰r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一五”計劃已經勝利完成C.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 D.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提出4.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從職能上看,元朝的中書省大致相當于A.唐朝的尚書省B.宋朝的樞密院C.明代的內閣D.清代的軍機處5.春秋戰(zhàn)國屬社會轉型時期,當時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社會的方案。儒家方案的主要特點是A.以法律制度規(guī)范社會B.以倫理道德規(guī)范社會C.以強權政治規(guī)范社會D.以道法自然規(guī)范社會6.下表可以用來說明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的比重A.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 B.農奴制存在阻礙俄國經濟發(fā)展C.英國喪失了貿易的優(yōu)勢地位 D.世界貿易形成多中心發(fā)展趨勢7.圖中《大豆過江》詩云:“葉作風帆莢作船,長江飛渡若云煙;出自豆類成大器,家在東吳試驗田?!边@種現(xiàn)象有可能發(fā)生在A.國民經濟恢復時期B.“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D.改革開放新時期8.“第一次柏林危機雖然沒有引發(fā)新的戰(zhàn)爭,但致使蘇聯(lián)在東、西柏林之間豎起了柏林墻?!边@句話中劃線部分應改為A.德國的分裂成為定局 B.蘇聯(lián)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陸交通C.東西方冷戰(zhàn)成為定局 D.美國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路交通9.16世紀后,大量歐洲人是通過直接閱讀書籍了解某種觀念,而不是像從前那樣從別人那里聽到某種觀念。這使他們能夠自主比較和對照不同文本表達的觀點,而不是面對面地被一個雄辯的演說家征服。這反映了當時A.世界各地的文化聯(lián)系日趨緊密B.宗教改革運動在歐洲迅速擴展C.民族國家興起并強調民族語言D.技術進步對人文主義起促進作用10.漢代大量文人下鄉(xiāng)采風,創(chuàng)作出《十五從軍征》《戰(zhàn)城南》《病婦行》等反映社會下層民眾日常生活艱苦的樂府詩,對統(tǒng)治者反思戰(zhàn)亂、制定與民休息的政策有積極作用。這表明,漢樂府詩A.真實地反映民間疾苦 B.是現(xiàn)實主義文學作品C.具有民情收集的功能 D.體現(xiàn)了漢代文學成就11.下表是一位中國法學專家的建言。據此可得出的結論是,該專家主張1新時代社會矛盾發(fā)生變化,農民積極參與公共事務決策的需求要求強化村莊內部管理和監(jiān)督2建設法治國家要求強化法律權威和推行依法行政,以制約行政對村民治理的不當影響A.深化基層民主 B.制定村民自治法規(guī)C.提升官員素養(yǎng) D.確立依法治國方略12.某班研究性學習小組編寫的“共和國歷史上的1956年”列舉出如下大事,請你為它選擇一個最為準確、全面的主題4月25日——毛澤東發(fā)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提出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4月28日——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說,“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應該成為我國發(fā)展科學、繁榮文學藝術的方針。9月15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舉行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yè)國變?yōu)橄冗M的工業(yè)國。A.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B.社會主義建設全面展開C.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建立 D.社會主義民主建設起步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3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斑x舉”作為中國政治制度的一部分,有一個更替嬗變的發(fā)展過程。材料一中國古代的“選舉”可以說是由統(tǒng)治者自上而下地來選擇治理者,或者說是以“賢”選“賢”。……西漢時歲舉和特舉“賢良方正…‘明法”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著較大的選舉權。魏晉時代,實際選舉權掌握在豪門世家手中。唐代選舉權收歸中央,士民可以自由投考。宋代通過鎖院、糊名、謄錄等方式形成“取士不問家世”的局面,……北宋入宋史的官員有46.1%來自寒族?!幾院螒押辍哆x舉社會》材料二選舉政治是孫中山及革命黨人共同追求的目標?!瓕O中山指出“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tǒng)由國民公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民國初年參議員選舉法有44條,眾議院議員選舉法有121條,國會組織法22條。——摘編自謝冬慧《我國選舉制度的近代嬗變》材料三很多地區(qū)在普選運動中,發(fā)展了互助組,整頓和新建了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擴大了生產。通過普選宣傳動員,使他們懂得普選的意義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好處。民眾對新政權的認同和對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擁護得以實現(xiàn)。各級選舉委員會提出了“整頓作風,迎接普選”的口號,開展普選,整頓干部作風?!幾孕芮锪肌丁斑x舉下鄉(xiāng)”與建國初期農村基層民主政治建設》(1)根據材料一概括兩漢到唐宋時期“選舉”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說明這些變化對中國社會的積極影響。(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民國初年選舉制度嬗變的歷史背景。(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建國初期“選舉下鄉(xiāng)”的意義。14.(20分)問:(1)請將這三幅圖按所反映之史實的時間先后排序(只寫圖的編號并用逗號隔開)(2)以上三幅圖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3)任選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經過、結果與影響

參考答案(含詳細解析)一.選擇題(12小題,每小題4分,共計48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C【答案解析】

建筑的規(guī)劃沒有體現(xiàn)白手起家的開拓精神,故A項錯誤。國會、總統(tǒng)、最高法院在美國憲法中是平等的,美國并非議會中心。故B項錯誤。“國會大廈”、“總統(tǒng)府”、“聯(lián)邦最高法院”三者并立,體現(xiàn)了立法權、行政權和司法權三權分立原則和相互制衡的原則,故C項正確。D項“政府中心與邦聯(lián)意識”與材料“聯(lián)邦政府機構位于城市中心,各州名稱命名道路由內向外”的布局特點不符合,排除。2、B【答案解析】

據材料“我雖然要飯吃,沒事我就買一張瞧瞧,心里開通得多?!笨芍?,乞丐一邊吃剩飯,一邊看報紙,認為看報紙心里明白很多道理,故報紙具備一定宣傳功能,B正確;據材料乞丐一邊吃剩飯,一邊看報紙是個例,不能反映民眾文化水平普遍提高,A錯誤;材料沒有涉及報刊言論不受政府限制,C錯誤;據材料乞丐一邊吃剩飯,一邊看報紙是個例,不帶有普遍性,不能說明關注時局已成社會共識,D錯誤。3、A【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中的敘述應為1956年中共八大的內容,當時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故A項正確;“一五”計劃勝利完成是在1957年,故B項錯誤;第一顆原子彈試爆成功是在1964年,故C項錯誤;D項是在1958年提出的,故錯誤。故選A。4、A【答案解析】

根據所學可知,從職能上看,元朝的中書省大致相當于唐代的尚書省,A項正確;宋代的樞密院掌握軍事,與中書省職能不同,B項錯誤;明代的內閣不是法定的行政機構,清代的軍機處只是跪受筆錄的機要部門,兩者與相當于丞相制度的元代中書省不同,CD兩項錯誤。5、B【答案解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儒家思想強調倫理道德,以倫理道德規(guī)范社會,故B項正確;AC項是法家思想,排除;D項是道家思想,排除。6、D【答案解析】

根據材料數(shù)據結合所學可知,隨著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開展,英國、法國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比重減少,而美國、德國等國家在世界貿易中所占比重上升,推動世界貿易形成多中心發(fā)展趨勢,D項正確;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出現(xiàn)是在新航路開辟后,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初步形成,A項錯誤;俄國于1861年已經進行改革,廢除了俄國農奴制,B項錯誤;英國在這時期在世界貿易中所占比重雖然減少,但依然占主導地位,沒有喪失貿易優(yōu)勢地位,C項錯誤。7、B【答案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大躍進的顯著標志是浮夸風。結合材料“葉作風帆莢作船,長江飛渡若云煙”可知B選項符合題意。材料與國民經濟恢復無關,A選項排除。文革時期的核心是階級斗爭,C選項排除。改革開放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D選項排除。8、A【答案解析】

柏林墻的修建說明德國分裂已經成為定局,A正確;蘇聯(lián)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陸交通以及美國切斷西德和柏林的水路交通均不是柏林墻危機表現(xiàn),B和D項錯誤。C是兩極格局形成標志。9、D【答案解析】

當時印刷術等技術的進步,使書籍推廣范圍擴大,歐洲人可以通過直接閱讀書籍了解某種觀念,從而推動人文主義的發(fā)展。故答案為D項??梢灾苯娱喿x書籍是技術進步的結果,與世界各地的文化聯(lián)系日趨緊密無關,排除A項;這種現(xiàn)象與宗教改革運動無關,歐洲直接閱讀的書籍不一定是宗教書籍,排除B項;C項材料信息沒有涉及,排除。10、C【答案解析】

材料體現(xiàn)的是漢代的樂府詩反映了當時下層的民眾生活,說明漢樂府詩具有民間收集的功能,C正確;文學作品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夸大性,真實性需要嚴格的考證,A排除;樂府詩分為三類,主要有貴族文人所作之頌歌、軍樂和民間的歌辭,而材料僅反映的是民間的歌辭,因此不能就此把它推斷為現(xiàn)實主義文學作品,B排除;D說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選C。11、A【答案解析】

由材料“農民……強化村莊內部管理和監(jiān)督”“行依法行政,以制約行政對村民治理的不當影響”,這說明基層民主存在一些亂象,需要深化改革,故A符合題意;材料強調要探索村民自治的新思路而非制定村民自治法規(guī),故B不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是深化基層民主改革而非官員素質,故C不符合題意;材料主旨是深化基層民主改革而非依法治國,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2、B【答案解析】

依據材料時間和事件來看,隨著一五計劃和三大改造的順利進行,我國開始了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展開社會主義建設。B正確;AC兩項1956年底社會主義改造才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才基本建立,排除;D項不能全面概括材料,排除。故選B。二、非選擇題(2小題,共52分)13、(1)變化:選舉方式由地方推薦到中央考試選?。贿x取標準由注重品行到門第,再到才學(或:由注重世家到不問出身);選舉程序趨向嚴密;選舉范圍逐漸擴大(或:寒族在選舉中的比例越來越高)。積極影響:有利于提高官員素質,提升讀書人政治參與的興趣;擴大官吏來源,有利于社會階層的流動;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緩和社會矛盾;有利于社會趨向相對公正平等。(2)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增強;國家憲政水平提升,國民民主法制意識增強;西方民主思想和制度的傳播;中國傳統(tǒng)選舉的影響。(3)有利于社會主義改造,發(fā)展生產;有利于鞏固政權和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有利于培養(yǎng)公民的民主權利意識,樹立起當家作主的思想;有利于整頓干部的作風?!敬鸢附馕觥?/p>

(1)第一小問變化,由材料一“西漢時歲舉和特舉‘賢良方正’‘明法’諸科并行,地方官掌握著較大的選舉權。魏晉時代,實際選舉權掌握在豪門世家手中。唐代選舉權收歸中央”可知選舉方式由地方推薦到中央考試選?。桓鶕穼嵖芍鳚h察舉制的選舉標準是品行、魏晉九品中正制的選舉標準是門第,而隋唐科舉制注重才學,可知選舉標準由注重品行到門第,再到才學:由材料一“宋代通過鎖院、糊名、謄錄等方式形成“取士不問家世”的局面”可知選舉程序趨向嚴密:由材料一“北宋入宋史的官員有1%來自寒族”可知寒族在選舉中的比例越來越高。第二小問積極影響依據材料和所學從選舉標準、選舉范圍、選舉方式以及選舉程序趨等方面變化回答。(2)由材料“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國民政府”可知背景有辛亥革命和中華民國的建立;聯(lián)系史實可知此時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增強;由材料“凡為國民皆平等以有參政權。大總統(tǒng)由國民公舉。議會以國民公舉之議員構成之”及“民國初年參議員選舉法有44條,眾議院議員選舉法有121條,國會組織法22條”可知背景有國家憲政水平提升,國民民主法治意識增強;聯(lián)系史實可知此時期西方民主思想和制度的傳播影響民國初年的選舉制度以及中國傳統(tǒng)選舉也對孫中山及民國初年的選舉構成影響。(3)由材料“很多地區(qū)在普選運動中,發(fā)展了互助組,整頓和新建了農業(yè)生產合作社,擴大了生產”可知建國初期“選舉下鄉(xiāng)”有利于社會主義改造。發(fā)展生產;由材料“通過普選宣傳動員,使他們懂得普選的意義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好處”可知建國初期“選舉下鄉(xiāng)”有利于鞏固政權和民主政治的發(fā)展及有利于培養(yǎng)公民的民主權利意識,樹立其當家作主的思想:由材料“各級選舉委員會提出了“整頓作風,迎接普選”的口號,開展普選,整頓干部作風”可知建國初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