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工程師能頂?shù)蒙?0個二流的工程師_第1頁
一流的工程師能頂?shù)蒙?0個二流的工程師_第2頁
一流的工程師能頂?shù)蒙?0個二流的工程師_第3頁
一流的工程師能頂?shù)蒙?0個二流的工程師_第4頁
一流的工程師能頂?shù)蒙?0個二流的工程師_第5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Word文檔一流的工程師能頂?shù)蒙?0個二流的工程師《浪潮之巔》里有提到,“一流的工程師能頂?shù)蒙?0個二流的工程師,一流的工程師天生布滿了責任感和奇怪???心,他們大都滿懷信念但虛懷若谷,他們直接但不粗魯,他們不推諉,他們不在乎工作邊界,以團隊而不是自己的工作任務為目標。”

讀到這里深以為然,一下子從“術”提升到了“道”的高度。這對于工程師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師也不只是有扎實的技術功底就可以了。捫心自問我不是合格的工程師,此前過于追求精神世界的豐盈,思維方式完全停留在理解,而工程技術也只是謀生的手段,如今工作將我強行拉回了工程師的軌道,反倒讓我重新思索,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工程師。

01“術”

在學校訓練體系里,成果好分數(shù)高是好同學的指標,至于步入社會之后能夠成為怎么樣的一個人,那就不是訓練所關懷的。在現(xiàn)實的工程領域,比拼的不再是分數(shù),而是解決問題的力量,此時完全沒有標準答案可以參考,非要有,粗暴的說是某些領導的看法,理念先進點說,也就是站在用戶的角度來說,能否滿意用戶的需求,這是傳統(tǒng)訓練與現(xiàn)實職場的區(qū)分。

從“術”的角度來說,衡量一個工程師優(yōu)劣在于他解決問題的力量。盡管在實際的工作中,并沒有那么多高深莫測的技術難題需要攻關,高校期間研習的高等數(shù)學,線性代數(shù),復變函數(shù)之類的基本派不上用場,工程應用相比科研理論要求低一些,產(chǎn)品究竟是各種理論執(zhí)行的末端。但技術作為工程師的基礎,對于產(chǎn)品的來龍去脈,研發(fā)設計各個階段也應當了如指掌。

技術永久都在變化,即使技術本身沒有變,隨著你自己的閱歷提升,你的理解在變,技術其實也是變化的。假如有工程師疲于應付,自以為是的認為理解已經(jīng)到頭了,輕易的自我滿意,那離一流的工程師還差很遠。在以前公司的理化室,有個劉師傅做了39年的金相試驗,臨退休時都還在說,每次看到金相圖都會有新的熟悉,對于技術始終都保持著孩子般赤誠,對于這樣的老工程師總是心存敬畏。

在面對挑戰(zhàn)和技術難題,像我這樣無知無畏的人來說,自然贊同義無反顧的往前沖,但是對于在行業(yè)混跡七八年,技術力量談不上一流,但又賽過一般人的工程師來說,不知是職業(yè)疲乏還是對技術心存敬畏,對于技術難題總是會提出“不行能”,甚至還會以個人閱歷擔保。這讓我不由得想起亨利-福特在《mylifeandwork》說一段話:Therightkindofexperience,therightkindoftechnicaltraining,oughttoenlargethemindandreducethenumberofimpossibilities.

作為工程技術人員,不就是來解決問題,來打破這些不行能的嗎?假如只知道提問題,而不給出詳細的解決方案,你的作用在哪里呢?

02"道"

技術作為工程師的基礎,解決了怎么做的問題,卻解決不了為什么,做什么的問題。技術力量扎實的工程就肯定是好工程師嗎?不肯定的,假如只是渾水摸魚,縱有十八般武藝不情愿施展,那還不如一個二流的工程師呢?他們以個人的資格拿著高額的薪水,但完全沒有發(fā)揮出作用,這對公司而言也算是一大損失,或許在人力篩選機制不完善的狀況下,只能依靠學歷,工作年限,職業(yè)背景來衡量。

由于個人硬件不扎實,自然會敬佩這些底子雄厚的人。但真正相處下來,不過爾爾,甚至都有些絕望,經(jīng)受過職場的打磨,已經(jīng)褪去了對技術的靈敏度,總是以老油條的心態(tài)應付,更別說以團隊而不是自己的工作任務為目標。憑借不錯的技術功底和閱歷混跡各企業(yè),以工資為導向的結(jié)果,有點像麥客,哪家麥子熟了,就會拎起鐮刀去割麥子,割完拿錢走人便是了。這種職場的顛沛流離之下,可能收入不菲,但想要成就一番事業(yè),擁有歸屬感卻是種奢望。

作為精明的利己主義者,眼看著船翻了,也會無動于衷,由于內(nèi)在的工作邊界認為,翻了就翻了吧,反正那不是我的責任。理性來說一點錯都沒有,但是作為船上的一員,船翻了,你又會好到哪里去了?在這條船上,假如連掌控方向的舵手都一副麥客的姿勢,隨時拍屁股走人,這樣搭建的團隊也不過是簡潔的人員的拼湊。作為其中一名船員,至少我還做不到無動于衷。

自以為喜愛文字,喜愛閱讀人類社科的書籍,偏感性的思維不利于從事工程技術,由于工程技術需要嚴謹務實的態(tài)度,需要清楚的規(guī)律和分析力量,恰好這些是我所缺乏的,也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適合這份工作?只是一路走來,我感覺到對這些人文精神的追求,其實對于工程技術也是一種彌補。工程師首先是一個人。不管是人文社科,還是工程技術最終的目的都是要滿意某類需求,解決某類問題。我們沒有必要削尖了腦袋做成一副工程師的樣子。目標是解決問題,而不是演戲一樣看起來像工程師,這也就意味著允許工程師是多元化。其實在不斷從事這份工程技術過程中,你的思維方式自然而然會轉(zhuǎn)變,而不需要刻意演練,別的工種也大體相像。

03情懷

許多事情不去做,并非真的時間不夠用,而是它還不夠重要。那些公開的吶喊其實是虛榮作祟,真正的喜愛從來不是甜言蜜語,而是切實的行動表現(xiàn),也不必刻意追求作家的名號,既然在寫,你就做著作家同樣在做的事情。

對于工程技術,也并沒有那么排斥,每天大量時間花在工作上,間或夢里還會播放工作的場景,進步成長過程中的充實讓時間飛速,也讓我看到人的可塑性。假如非要談情懷的話,始終盼望能夠打造個人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前期始終在追求精神世界的虛無,差一個現(xiàn)實的連接和依靠,工程技術剛好彌補了這個空缺,讓我能夠換個角度看這個世界。

采銅見解:

從個人的修為、成長上來講:道和術都是特別重要又特別難的事。

其實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講,從學習、工作的力量來看,離“道”和“術”都有一段距離,都談不上這些東西,只是在“表”這個層面。

“道”對于個人來說,是一種思維力量和思維習慣的修煉,就是要有一種主動的意識,去思索和探究事物的深層的本質(zhì),不滿意于表象,不滿意于道聽途說,不滿意于流行的概念、術語和觀念。這種思維素養(yǎng)難能珍貴,但不是高不行攀,要會有意識地自我訓練。

“術”對于個人來說,是一種詳細學問和技能的積累。任何一個專業(yè)領域,任何一個專業(yè)人士,都是由很多個“細節(jié)”構(gòu)成的,所以細節(jié)的積累很重要。當細節(jié)積累到肯定程度,就有了術,就有力量來駕馭一個領域的專業(yè)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沒有捷徑。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