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心悸課件_第1頁
感冒、心悸課件_第2頁
感冒、心悸課件_第3頁
感冒、心悸課件_第4頁
感冒、心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辨證施護護理學院內(nèi)科教研室中醫(yī)護理學課程組宋秋月辨證施護:從整體觀出發(fā),通過望、聞、問、切四診搜集患者有關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資料,進行整理、綜合、分析,辨明病因、病機和病位,判斷為何種性質的證,從而制定相應護理措施的過程。

“三分治,七分護”辨證是實施護理措施的前提和依據(jù),施護是辨證的目的。

3.制定護理計劃

2.分析判斷辨證

4.實施護理措施

5.客觀評價記錄

6.進行健康宣教

1.收集辨證資料望、聞、問、切為解決健康問題明確方向急者護標、緩則護本找出現(xiàn)存及潛在健康問題及時、客觀、準確因人、因時、因地辨證施護的程序標本緩急調(diào)整陰陽扶正祛邪同病異護異病同護三因相宜護病求本辨證施護原則辨證施護原則一、護病求本:抓住疾病本質,針對疾病本質施護。

正治(正護):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

反治(反護):熱因熱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辨證施護原則二、標本緩急本:病因內(nèi)臟舊病原發(fā)病標:癥狀體表新病繼發(fā)病

急則護其標大出血—亡陽—先止血緩者護其本慢性腹瀉—脾陽虛——健脾

標本同護治熱結便秘—瀉熱通便、滋陰潤燥辨證施護原則四、扶正祛邪

扶正“扶正以祛邪”祛邪“邪去而正安”二者之間的關系“互相為用,相輔相成”辨證施護原則六、三因相宜

(一)因時制宜

夏日感冒(腠理疏松開泄)—解表發(fā)汗宜輕冬日感冒(腠理致密緊閉)—解表發(fā)汗宜重(二)因地制宜東北(氣候寒冷)—腠理致密—用藥宜重 海南(氣候炎熱)—腠理開泄—用藥宜輕

(三)因人制宜小孩(嬰兒、兒童)、老人、婦女、體質。辨證施護原則感冒感冒經(jīng)歷,有那些主要癥狀?什么時候多見?

——如何解決?目錄護理措施

辨證分型

辨證要點

病因病機

內(nèi)容健康教育

感冒的概念學習要點1.掌握感冒的概念,熟悉感冒的病因、病機、證型、護治原則。2.熟悉感冒各證型的主要癥狀,了解常用的成藥。3.能夠對感冒患者進行辨證,并通過辨證結果實施相應護理措施。

何謂感冒?

感冒是感受風邪或時行病毒,引起肺衛(wèi)功能失調(diào),出現(xiàn)鼻塞、流涕、噴嚏、頭痛、惡寒、發(fā)熱、全身不適等表現(xiàn)的一種外感疾病。輕者稱傷風、冒風、冒寒

重者稱重傷風外感風邪時行疫毒口鼻皮毛腠理空虛衛(wèi)氣不固肺失宣肅肺氣上逆肺系癥狀

肺衛(wèi)失調(diào)正邪相搏全身癥狀

感冒總之,感冒的病位在衛(wèi)表肺系,其基本病機是外邪影響肺衛(wèi)功能失調(diào),導致衛(wèi)表不和,肺失宣肅。衛(wèi)表不和,故見惡寒、發(fā)熱、頭痛、身痛、全身不適等癥;肺失宣肅,故見鼻塞、流涕、噴嚏、喉癢、咽痛、咳嗽等癥。病因病機辨證要點

主證:惡寒、鼻塞、噴嚏、流涕、頭痛身痛辨證要點2.辯風寒風熱--寒熱輕重、有汗無汗惡寒重,發(fā)熱輕,無汗—外感風寒表證(風寒感冒)惡寒輕,發(fā)熱重,少汗或有汗—外感風熱表證(風熱感冒)辨證要點

3.辨疾病虛實—結合體質強弱

反復感冒,畏風汗出;兼氣短乏力,舌苔白脈弱等—氣虛感冒辨證分型風熱束表臨床表現(xiàn):主證+熱證護治原則:辛涼解表,宣肺清熱(Vc銀翹片、銀翹解毒片)辨證分型暑濕襲表臨床表現(xiàn):主證+暑濕熱證(季節(jié)特點)護治原則:解暑除濕解表(藿香正氣液、人丹)辨證分型氣虛感冒臨床表現(xiàn):主證+氣虛證護治原則:益氣解表(玉屏風顆粒、參蘇片)護理措施生活起居護理病房安靜、整潔、舒適、定時通風。勞逸結合,病重者、體虛者臥床休息。緩解后適當鍛煉,增強體質。時行感冒做好消毒隔離工作。護理措施飲食護理

總的原則:清淡、易消化,半流質或軟食,多飲水,多食新鮮蔬菜水果。辨證施食(風寒、風熱、暑濕、氣虛)護理措施情志護理保持心情舒暢,樂觀開朗,以增強正氣,祛邪外達。護理措施用藥護理煎煮方法:武火快煎。服藥后臥床休息,或服熱湯助發(fā)汗。微微發(fā)汗,不宜太過。忌汗出當風。食忌酸醋、生冷之品。

護理措施適宜技術發(fā)熱惡寒者可溫水擦浴,忌冷敷。風寒者可捏脊、火罐。(膀胱經(jīng))汗出不暢者可灸大椎、曲池穴。高熱者針刺十宣放血。暑濕者可行刮痧治療。

……健康教育慎起居,適寒溫。加強鍛煉,增強體質,以御外邪。感冒時多飲水,注意飲食調(diào)護。

心悸目錄護理措施辨證分型

辨證要點

病因病機

內(nèi)容健康教育

心悸的概念學習要點1.掌握心悸的概念,了解心悸的病因、病機、證型、護治原則。2.熟悉心悸各證型的主要癥狀。3.能夠對心悸患者進行辨證(心血不足、心陽不振、陰虛火旺、心血瘀阻),并通過辨證結果實施相應護理措施。

中醫(yī)何謂心悸?

心悸是指氣血陰陽虧虛,或痰飲瘀血阻滯,致心失所養(yǎng),心脈不暢,心神不寧,以患者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者不能自主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證候。

驚悸:因驚恐等情緒變化而誘發(fā)。怔忡:不因情緒而發(fā)的自覺心中悸動。概念體質虛弱稟賦不足久病失治勞欲過度氣血陰陽不足失養(yǎng)心所心悸病因病機病因病機飲食所傷膏粱厚味煎炸炙煿飲食不節(jié)損傷脾胃運化失常痰濁內(nèi)生閉阻心脈心悸病因病機情志所傷暴受驚恐思慮過度惱怒抑郁擾亂心神心神不寧心脈紊亂心悸病因病機風寒濕邪用藥過量或毒性過強損及于心邪毒侵心心悸邪毒侵心辨證要點

主證:心悸、怔忡、心煩、失眠多夢、頭暈目眩。辨證要點1.辨虛實

本虛-陰陽氣血不足。標實-外邪、氣滯、痰飲、血瘀。辨證要點2.辨脈象變化脈實有力為實,無力為虛。脈數(shù)滑有力為痰火。脈澀為瘀血。脈遲、結、代為虛寒。辨證要點3.辯心悸的輕重根據(jù)心悸的病因、發(fā)作頻率、病程長短以及伴隨癥狀判斷。

辨證分型心血不足臨床表現(xiàn):主證+血虛證護治原則:補血養(yǎng)心,益氣安神(歸脾丸)辨證分型心陽不振(水飲凌心)臨床表現(xiàn):主證+陽虛護治原則:溫補心陽,安神定悸(參附液、心寶丸)辨證分型心血瘀阻(冠心病)臨床表現(xiàn):主證+瘀血證護治原則:活血化瘀,理氣通絡

(復方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護理措施病情觀察心悸發(fā)作規(guī)律、持續(xù)時間、有無誘因情況。觀察心率、心律、血壓、脈搏等。作好記錄,病情變化及時聯(lián)系醫(yī)生。護理措施生活起居護理病房安靜整潔,避免外感。輕者可適當鍛煉,重者臥床休息。心血瘀阻者注意心前區(qū)保暖,保持大便通暢。

護理措施飲食護理總的原則:清淡、易消化,忌食過飽,少食動物脂肪及高膽固醇食物。辨證施食(虛證、實證、心脾兩虛、陰虛火旺、水飲凌心)護理措施情志護理避免不良情緒刺激和思慮過度。發(fā)作時做好情志疏導。心血瘀阻者防七情太過與不及。

護理措施用藥護理嚴格遵醫(yī)囑給藥,注意不良反應。

補益藥早晚溫服,利水藥空腹或飯前服,安神藥睡前服。服藥期間忌飲濃茶、咖啡。護理措施適宜技術針刺:內(nèi)關、神門、足三里、三陰交、心俞耳穴壓丸:心、腎、副交感等健康教育積極治療原發(fā)病。調(diào)攝精神,避免七情太過。飲食有節(jié),注意飲食宜忌。輕者適當活動。

中風目錄護理措施(恢復期)

辨證分型

辨證要點

病因病機

內(nèi)容健康教育

中風的概念學習要點1.掌握中風的概念,了解中風的病因、病機、證型、護治原則。2.熟悉中風恢復期各證型的主要癥狀。3.能夠對中風恢復期患者進行辨證,并通過辨證結果實施相應護理措施。

中醫(yī)何謂中風?

中風又名卒中,由于氣血逆亂,導致腦脈瘀阻或血溢于腦脈,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證。

有中臟腑和中經(jīng)絡之分。概念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腦血栓形成、局限性腦梗塞、原發(fā)性腦出血和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等。概述中風

急性腦血管疾病出血性缺血性病因病機一、病因積損正衰飲食不節(jié)情志所傷氣虛邪中勞欲過度病因病機年老體衰素體陰虧久病體虛肝腎陰虛氣血兩虛肝陽化風瘀血阻絡內(nèi)風動越神竅受擾中風內(nèi)傷積損病因病機

飲食不節(jié)肥甘厚味辛辣刺激飲酒過度脾失健運聚濕生痰痰濕生熱風火痰熱內(nèi)盛上擾清竅中風病因病機情志失調(diào)憂郁惱怒肝郁不舒氣郁化火肝陽暴亢氣血上沖擾動清竅憂思煩惱虛火內(nèi)燔陰精暗耗肝腎陰虧陽亢風動中風素體陰虛復傷情志水不涵木病因病機氣血不足脈絡空虛氣虛邪中氣血痹阻中風風寒乘虛入中形盛氣衰痰濕素盛外風引動痰濕痹阻經(jīng)絡病因病機煩勞過度勞欲過度陰血暗耗中風氣血逆亂擾動清竅虛陽化風房勞過度腎虛火旺肝陽亢奮病因病機1.情志過激:過喜、過悲、過怒2.過度疲勞:疲倦、房勞3.暴飲暴食:飲酒過多、過飽4.跌仆

5.寒冷刺激6.排便用力等誘因:病因病機基本病機:陰陽失調(diào)、氣血逆亂。

病位:心腦,與肝、腎有關。病理因素:

風、火、痰、瘀。病理性質:本虛標實。病理變化:(1)肝風挾痰、橫竄經(jīng)絡---中經(jīng)絡(2)風陽痰火暴升、氣血沖腦,蒙蔽心竅-中臟腑(3)邪祛而正難復-----恢復期或后遺癥期辯證要點1.根據(jù)病情輕重,分為:

中經(jīng)絡: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歪斜,一般無神志改變,病輕。

中臟腑: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語言不利、口眼歪斜,常有神志不清,病重。辨證要點2.辨中臟腑中閉證與脫證:閉證脫證病機邪盛內(nèi)閉陽氣外脫神色昏迷昏憒無知,面色蒼白口目口噤不開目合口張肢體手握拘緊,常伴發(fā)熱手撒肢冷,無熱汗多二便多閉失禁呼吸氣粗微弱辨證分型中經(jīng)絡風痰入絡風陽上擾陰虛風動痰熱腑實證痰火瘀閉證痰濁瘀閉證脫證中臟腑恢復期風痰瘀阻證氣虛絡瘀證肝腎虧虛證癥狀

肌膚不仁、突發(fā)口眼歪斜、口角流涎、舌強言謇或不語、甚者半身不遂、舌質黯淡、苔薄白、脈浮數(shù)。治法

祛風化痰通絡方藥

真方白丸子加減辨證分型1.1風痰入絡辨證分型1.2風陽上擾癥狀

素有眩暈頭痛、耳鳴目眩,突發(fā)口眼歪斜、舌強言謇、手足重滯,甚者半身不遂,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有力。

治法

平肝潛陽,通絡熄風方藥

天麻鉤藤飲加減證治分類1.3陰虛風動癥狀素體陰虛,突然出現(xiàn)口眼歪斜、言語不利、手足蠕動,甚者半身不遂,舌質紅或黯紅,少苔或無苔,脈細弦數(shù)。

治法

滋陰潛陽,熄風通絡方藥

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辨證分型2.1痰熱腑實證癥狀

平時多有眩暈頭痛、心煩易怒、便秘等癥,突然出現(xiàn)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語言不利、肢體強硬拘急,舌質暗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

通腑泄熱,熄風化痰方藥

桃仁承氣湯加減辨證分型2.2痰火瘀閉證癥狀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噤不開、兩手緊握、大小便閉、項強身熱、面紅神熱、頻繁抽搐、氣粗口臭,偶見嘔血、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

治法

熄風清火,豁痰開竅方藥

羚羊鉤藤湯加減辨證分型2.3痰濁瘀閉證癥狀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關緊閉、口噤不開、兩手緊握、大小便閉、項強面白唇暗,四肢不溫,靜臥,舌質淡,苔白膩,脈沉滑。

治法

化痰熄風,醒神開竅方藥

滌痰湯加減辨證分型2.4脫證癥狀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張,肢體軟癱,鼻鼾息微,手撒肢冷,冷汗淋漓,大小便自遺,舌萎軟,脈細弱或脈危欲絕。

治法

益氣回陽,救逆固脫方藥

參附湯合生脈散加減辨證分型3.1風痰瘀阻證癥狀

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強言謇或失語,肢體麻木,舌紫暗,苔膩,脈弦滑。

治法

搜風化痰,行瘀通絡方藥

解語丹加減

辨證分型3.2氣虛絡瘀證癥狀

肢體偏枯不用,軟弱無力+氣虛證,舌質淡紫或見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或細弱。

治法

益氣養(yǎng)血,化瘀通絡方藥

補陽還五湯加減辨證分型3.3肝腎虧虛證癥狀

半身不遂,患肢僵硬,拘攣變形,舌強不語,或偏癱,肢體肌肉萎縮,舌質紅,脈細弦或細弦數(shù)。治法

滋養(yǎng)肝腎方藥

左歸丸合地黃飲子加減急救處理(1)就地治療為原則。盡量避免搬動和長途轉院。(2)取頭高足低臥位,頭稍偏向一側。血壓穩(wěn)定者可抬高頭部30度。(3)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與嘔吐物。防窒息。護理措施病情觀察(1)嚴密觀察意識狀態(tài)及生命體征的變化(2)注意觀察瞳孔、面色、呼吸、汗出等變化(3)血壓、頭昏、頭痛的情況(4)加強中風先兆癥狀的觀察(5)重視夜間巡視,嚴格交接班。護理措施護理措施生活起居護理急性期臥床休息,避免移動頭部。保持氣道通暢。保持肢體功能位。加強基礎護理。采取安全護理措施。飲食護理(1)

原則:清淡低鹽,低脂,易消化。禁忌:忌肥甘厚味、辛辣刺激之品,禁煙酒。(3)

急性期、初期神昏者禁食;中經(jīng)絡者流質或軟食,多飲水;中臟腑者病情穩(wěn)定后鼻飼飲食。(4)辨證施食

護理措施護理措施

情志護理勸說開導愉悅開懷轉移注意力護理措施用藥護理湯劑少量頻服中藥保留灌腸使用降壓藥、脫水劑后嚴密觀察病情。護理措施適宜技術驟然中風昏迷針刺人中、十宣、合谷等。口噤不開可用烏梅、膽南星研磨擦舌。急性期后,盡早進行肢體及語言的功能鍛煉。配合針灸、理療。

了解中風相關知識和康復護理合理飲食:宜高蛋白、低鹽、低脂清淡保持大便通暢、勞逸結合積極治療原發(fā)病,按時服藥,定期復診

健康教育劉某,男,57歲?;颊咚伢w壯實,訴常有頭暈,但不影響勞動,性情急躁,大便干結。昨天突然頭暈加重,繼之言語不利,左側半身感覺麻木,面部口眼歪斜,神志尚清。舌紅,苔黃膩,脈弦滑。頭部CT掃描示一腦缺血病變區(qū)。病案病案試寫出中西醫(yī)診斷分析證型、治法、主方根據(jù)病情,列出可能的護理診斷寫出護理措施胃痛目錄護理措施辨證分型

辨證要點

病因病機

內(nèi)容健康教育

胃痛的概念

何謂胃痛?

又稱胃脘痛,是由于外感邪氣、內(nèi)傷情志、飲食勞倦、臟腑功能失調(diào)等導致氣機郁滯,胃失所養(yǎng),以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的病證。與西醫(yī)聯(lián)系現(xiàn)代西醫(yī)學指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胃下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者。病因外邪犯胃寒濕暑邪,侵襲胃腑飲食傷胃脾失健運,胃失和降情志不暢肝氣郁結,橫逆犯胃素體脾虛正氣不足,胃失溫養(yǎng)胃氣郁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胃痛寒、濕、熱邪侵襲內(nèi)客于胃胃氣壅滯不通則痛胃痛《素問?舉痛論》說:“寒氣客于胃腸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引急,故痛?!标U發(fā)了寒邪入侵,引起氣血壅滯不通而作痛的機理。

病因病機過食生冷,寒積胃脘辛辣酒熱,熱結胃腑肥甘厚膩,積滯難消過饑過飽,損傷脾胃氣機壅滯不通則痛胃痛《素問?痹論篇》:“飲食自倍,腸胃乃傷?!薄夺t(yī)學正傳?胃脘痛》中說:“致病之由,多由縱恣口腹,喜好辛酸,恣飲熱酒,……,復餐寒涼生冷,朝傷暮損,日積月深,……,故胃脘疼痛”

病因病機惱怒傷肝肝氣橫逆憂思傷脾脾失健運胃失和降胃氣阻滯不通則痛胃痛胃絡血瘀《沈氏尊生書?胃痛》曰:“胃痛,邪干胃脘也?!?,唯肝氣相乘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辈∫虿C素體脾虛勞倦內(nèi)傷久病不愈脾陽不足胃陰受損中焦虛寒胃失濡養(yǎng)病因病機病因:外邪犯胃、飲食、情志、素體脾虛病位:胃,與肝脾關系密切病理因素:氣滯、血瘀、寒凝、火郁、濕阻、食積基本病機:胃氣阻滯,胃失和降,不通則痛病理性質:有虛實寒熱之異病因病機辨證要點1.辨寒熱熱證:胃中灼痛、遇熱痛甚寒證:絞痛劇烈、喜溫喜暖2.辨虛實實證拒按,虛證喜按。3.辨氣血氣虛、氣滯血瘀寒邪客胃癥狀胃痛暴作,惡寒喜暖,得溫痛減,遇寒加重,口淡不渴,或喜熱飲,舌淡苔薄白,脈弦緊治法溫胃散寒,行氣止痛方藥良附丸加減辨證分型辨證分型飲食傷胃癥狀胃脘疼痛,脹滿拒按,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減,不思飲食,大便不爽,得矢氣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膩,脈滑治法消食導滯,和胃止痛方藥保和丸加減辨證分型肝氣犯胃癥狀胃脘脹痛,痛連兩脅,每因煩惱郁怒則痛作或痛甚,噯氣、矢氣則痛舒,喜長嘆息,大便不暢,苔多薄白,脈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止痛方藥柴胡疏肝散加減辨證分型濕熱中阻癥狀胃脘疼痛,痛勢急迫,口苦口干,煩躁易怒,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脈弦或數(shù)治法疏肝泄熱和胃方藥化肝煎加減辨證分型瘀血停滯癥狀胃脘疼痛,痛如針刺,似刀割,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疼痛持久,食后加劇,入夜尤甚,或見嘔血黑便,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澀治法化瘀通絡,理氣和胃方藥實證用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辨證分型脾胃虛寒癥狀胃痛隱隱,綿綿不休,空腹痛甚,得食痛緩,喜溫喜按,勞累或受涼后發(fā)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