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修4-2-3化學平衡_第1頁
選修4-2-3化學平衡_第2頁
選修4-2-3化學平衡_第3頁
選修4-2-3化學平衡_第4頁
選修4-2-3化學平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4-2-3化學平衡知識梳理一、可逆反應定義:在同一條件下既能向右進行,又能向左進行的反應叫做可逆反應。絕大部分的反應都存在可逆性,一些反應在一般條件下并非可逆反應,而改變條件〔如將反應物至于密閉環(huán)境中、高溫反應等等在學習可逆反應之前我們所接觸的許多的反應都是可逆的,只不過可逆程度小而將其忽略了而已。注意:可逆反應用""代替"="向右的反應叫做正反應,向左的反應稱為逆反應?;瘜W反應是有限度的,限度取決于可逆反應的程度二、化學平衡定義: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當正、逆反應速率相等,反應體系內(nèi)所有參加反應的物質的質量或濃度保持不變的狀態(tài),反應達到了限度,稱之為"化學平衡狀態(tài)"特點:必須是可逆反應才有化學平衡?;瘜W平衡是動態(tài)平衡,反應并沒有停止,只是正、逆反應速率相等。是一定條件下的平衡,條件改變平衡會遭到破壞,發(fā)生平衡移動。平衡時各物質的質量或濃度保持不變而不是相等三、化學平衡的標志正、逆反應速率相等V正=V逆生成或消耗斷鍵或成鍵各物質的濃度保持不變恒溫、恒容下:壓強;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混合氣體的平均密度恒溫、恒壓下:體積;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混合氣體的平均密度特殊標志絕熱體系內(nèi)的溫度不變。有顏色物質參與的反應,顏色不在改變。四、化學平衡常數(shù)1、在一定溫度時,當一個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生成物平衡濃度的冪之積與反應物平衡濃度的冪之積的比值是一個常數(shù),這個常數(shù)稱為化學平衡常數(shù)簡稱平衡常數(shù)。平衡常數(shù)一般有濃度平衡常數(shù)Kc和壓強平衡常數(shù)Kp兩種。我們常用的是濃度平衡常數(shù):2、說明:〔1平衡常數(shù)Kc與溫度有關,與濃度無關,由Kc隨溫度的變化可推斷正反應是吸熱反應還是放熱。若正反應是吸熱反應,升高溫度,Kc增大;若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升高溫度,Kc減??;〔2平衡常數(shù)Kc值的大小,可推斷反應進行的程度。Kc值越大,表示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大,反應物的轉化率越大;Kc值越小,表示反應進行的程度越弱,反應物的轉化率越低。〔3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與反應可能進行的程度。一般來說,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c≥105,認為正反應進行得較完全;Kc≤10-5則認為這個反應的正反應很難進行〔逆反應較完全?!?在某溫度下,某時刻反應是否達平衡,可用該時刻產(chǎn)物的濃度的冪之積與反應物濃度冪之積的比,即濃度商:Qc與Kc比較大小來判斷?!?反應中的固體或純?nèi)軇┎涣腥肫胶獬?shù)的表達式中?!?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書寫有關五、化學平衡的移動已經(jīng)達到平衡的可逆反應,當外界條件改變時,使化學反應速率發(fā)生了改變,即V正≠V逆平衡就會發(fā)生移動。如果V正>V逆平衡正向移動;如果V正<V逆平衡逆向移動。2、勒沙特列原理:改變平衡的一個條件,平衡會向著減弱這種改變的方向移動。3、外界調(diào)節(jié)對平衡的影響:〔1濃度:增大反應物濃度或減小生成物濃度,平衡正向移動;反之,向逆向移動?!?壓強:有氣體參加的反應,增大壓強〔縮小容器體積,濃度增大,平衡會向氣體化學計量數(shù)小的方向移動;反之,向增大方向移動。①純固體或純液體壓強改變時,濃度改變很小,速率無明顯變化。②恒溫、恒容時,通入不反應的氣體,各物質濃度不變,平衡不移動。③恒溫、恒壓時,通入不反應的氣體,各物質濃度減小,平衡向體積增大方向移動〔3溫度: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方向移動;反之,向放熱方向移動。催化劑:同等加快或減慢正逆反應速率,平衡不移動。六、轉化率1、對于某個指定反應物的轉化率=2、例如:反應mA<g>+nB<g>pC<g>+qD<g>,反應物A的平衡轉化率〔該條件最大轉化率可表示:3、說明:〔1只有反應物才有轉化率。〔2轉化率比較一般是指某可逆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1,通過改變條件,使可逆反應的平衡狀態(tài)發(fā)生了移動,當建立新的平衡狀態(tài)2時,比較同一種反應物在兩個平衡狀態(tài)下的轉化率問題?!?無論是平衡狀態(tài)1,還是平衡狀態(tài)2,在進行計算比較時,都采用總的轉化的反應物的物質的量濃度〔或物質的量占反應物的總的物質的量濃度〔或物質的量。七、化學平衡圖像1、解化學平衡圖像的步驟〔1看懂圖像:看圖像要五看。一看面,即看清橫坐標和縱坐標;二看線,即看線的走向、變化趨勢;三看點,即看曲線的起點、終點、交點、拐點、原點、極值點等;四看要不要作輔助線、如等溫線、等壓線;五看定量圖像中有關量的多少。〔2聯(lián)想規(guī)律:聯(lián)想外界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的影響規(guī)律?!?推理判斷:結合題中給定的化學反應和圖像中的相關信息,根據(jù)有關知識規(guī)律分析作出判斷。2、解答化學平衡圖像問題的技巧〔1"先拐先平,數(shù)值大":在含量—時間曲線中,先出現(xiàn)拐點的,則先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說明該曲線的溫度較高或壓強較大;〔2"定一議二":在含量—溫度〔或壓強曲線中,圖像中有三個變量,先確定一個量不變,再討論另外兩個量的關系〔因為化學平衡移動原理只適用于外界"單因素"的改變,導致的平衡移動的分析,即確定橫坐標所示的量后,討論縱坐標與曲線的關系或確定縱坐標所示的量后〔通常作一條橫坐標的垂線,討論橫坐標與曲線的關系。八、等效平衡定義:等效平衡是同一個反應從不同途徑建立,達到平衡時各物質的百分含量相同。說明:〔1不同途徑是指從反應物、生成物或中間狀態(tài)建立。〔2各物質的百分含量是指質量百分含量、物質的量百分含量或體積百分含量,而非濃度。特殊情況下等效平衡恒溫、恒壓條件下,投入量和起始投入量成比例即等效。恒溫、恒容條件下,對于反應前后氣體體積相等的反應,投入量和起始投入量成比例即等效;對于反應前后氣體體積不等的反應,投入量和起始投入量相同才等效。對于固體或純液體物質,投入量在轉化時必須大于或等于起始投入量,才等效。經(jīng)典例題一、化學平衡[例1]下列說法中錯誤的是〔A、可逆反應在一定條件下可建立化學平衡狀態(tài)B、處于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可逆反應,υ〔正=υ〔逆≠0C、可逆反應建立平衡時,與反應起始方向無關,與反應物起始濃度大小無關D、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平衡時,其生成物濃度乘積與反應物濃度的乘積比為常數(shù)[例2]可逆反應:2SO2+O22SO3,正反應速率用、、表示,逆反應速率用、、,反應達平衡時,正確關系是〔A、

B、==

D、二、化學平衡的標志[例題]對于反應N2<g>+3H2<g>2NH3<g>,判斷下列說法是否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1、每生成1molN2,同時消耗1molN2〔2、每生成1molN2,同時消耗3molH2〔3、每生成1molN2,同時消耗2molNH3〔4、每生成1mol3molH2,同時生成2molNH3〔5、3V正<N2>=V逆<H2>〔6、3V正<H2>=2V逆<NH3>〔7、每斷裂1mol氮氮三鍵,同時生成6mol氮氫鍵〔8、每斷裂1mol氮氮三鍵,同時生成3mol氫氫鍵〔9、每斷裂3mol氫氫鍵,同時斷裂6mol氮氫鍵〔10、各物質的濃度保持不變〔11、氮氣和氫氣濃度比為1:3〔12、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下,體系壓強保持不變〔13、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密度保持不變〔14、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保持不變〔15、恒溫、體積可變密閉容器下,容器體積保持不變〔16、恒溫、體積可變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密度保持不變〔17、恒溫、體積可變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不變〔18、絕熱體系內(nèi),體系溫度保持不變〔[變式練習1]對于反應I2<g>+H2<g>2HI<g>,判斷下列說法是否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1、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下,體系壓強保持不變〔2、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密度保持不變〔3、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保持不變〔4、恒溫、體積可變密閉容器下,容器體積保持不變〔5、恒溫、體積可變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密度保持不變〔6、恒溫、體積可變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不變〔7、混合氣體的顏色不在發(fā)生改變[變式練習2]對于反應A<g>+B<g>2C<g>+D<s>,判斷下列說法是否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1、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下,體系壓強保持不變〔2、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密度保持不變〔3、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保持不變〔4、恒溫、體積可變密閉容器下,容器體積保持不變〔5、恒溫、體積可變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密度保持不變〔6、恒溫、體積可變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不變〔[變式練習3]對于反應A<g>+2B<g>2C<g>+D<s>,判斷下列說法是否一定達到平衡狀態(tài)。1、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下,體系壓強保持不變〔2、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密度保持不變〔3、恒溫、恒容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保持不變〔4、恒溫、體積可變密閉容器下,容器體積保持不變〔5、恒溫、體積可變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密度保持不變〔6、恒溫、體積可變密閉容器下,混合氣體的平均摩爾質量不變〔[變式練習4]在恒溫容器中,可逆反應C<s>+H2O<g>CO<g>+H2<g>一定達平衡狀態(tài)的是A.氣體的壓強不變B.氣體的體積不變C.混合氣的密度不變D.有n個H-O鍵斷裂的同時有n個H-H鍵斷裂三、化學平衡常數(shù)[例1]在相同的溫度下,已知反應:①N2<g>+O2<g>AUTOTEXT<=>2NO<g>的平衡常數(shù)K=3.84×10-31;②2SO2<g>+O2<g>AUTOTEXT<=>2SO3<g>的平衡常數(shù)K=3.10×1026<mol·L-1>-1。則在該溫度下,兩個化學反應程度之間的關系為〔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確定[變式練習1]下列數(shù)據(jù)是一些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試判斷哪個反應進行地最接近完全,哪個反應進行地最不完全?〔D進行的最完全,E進行的最不完全A.K=1 B.K=10 C.K=10-1 D.K=1010E.K=10-10[變式練習2]在1000K時,已知反應Ni<s>+H2O<g>AUTOTEXT<=>NiO<s>+H2<g>的平衡常數(shù)Kp=0.0059,當H2O<g>和H2<g>的分壓相等時,試判斷此反應是否達到平衡狀態(tài)?!参催_到平衡狀態(tài)[變式練習3]〔08年XX理綜·12將固體NH4I置于密閉容器中,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下列反應: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達到平衡時,c<H2>=0.5mol·L-1,c<HI>=4mol·L-1,則此溫度下反應①的平衡常數(shù)為A.9 B.16C.20 D.25[例2]在473K時,反應PCl5<g>AUTOTEXT<=>PCl3<g>+Cl2<g>的K=4.6×10-3mol·L-1。PCl5的起始濃度為0.020mol·L-1,求PCl5的分解率。PCl5的起始濃度多大時,其分解率為50%解〔1:設平衡時PCl5的轉化濃度為x。PCl5<g>AUTOTEXT<=>PCl3<g>+Cl2<g>起始濃度/mol·L-10.02000平衡濃度/mol·L-10.020-xxxKc===4.6×10-3mol·L-1,解得x=7.6×10-3mol·L-1。所以PCl5的起始濃度為0.020mol·L-1,PCl5的分解率為EQ\F<0.0076,0.020>×100%=38%?!?設PCl5的起始濃度為c時,其分解率為50%。PCl5<g>AUTOTEXT<=>PCl3<g>+Cl2<g>起始濃度/mol·L-1c00平衡濃度/mol·L-1c-0.5c0.5c0.5cKc===4.6×10-3mol·L-1,解得c=9.2×10-3mol·L-1。因此,PCl5的起始濃度為9.2×10-3mol·L-1時,其分解率為50%。[變式練習1]在密閉容器中,將NO2加熱到某溫度時,可進行如下反應:2NO22NO+O2,在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分別是:=0.06mol/L,c〔NO=0.24mol/L,=0.12mol/L。試求:〔1該溫度下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開始時NO2的濃度?!?NO2的轉化率?!?2.56;〔20.3mol/L;〔380%[例3]在一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進行如下化學反應:CO2〔g+H2〔gCO〔g+H2O〔g,其化學平衡常數(shù)K和溫度t的關系如下表:t℃70080083010001200K0.60.91.01.72.6回答下列問題:〔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K=?!?該反應為反應〔選填吸熱、放熱?!?能判斷該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jù)是〔多選扣分。A、容器中壓強不變B、混合氣體中c〔CO不變C、v正〔H2=v逆〔H2OD、c〔CO2=c〔CO〔4某溫度下,平衡濃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試判斷此時的溫度為℃。〔1〔2吸熱〔3b、c〔4830[變式練習1]在一定條件下,二氧化硫和氧氣發(fā)生如下反應:2SO2〔g+O2<g>2SO3<g>〔正反應放熱〔1寫出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2降低溫度,該反應K值,二氧化碳轉化率,化學反應速度〔以上均填增大、減小或不變〔3600℃時,在一密閉容器中,將二氧化碳和氧氣混合,反應過程中SO2、O2、SO3物質的量變化如圖,反應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時間是?!?據(jù)圖判斷,反應進行至20min時,曲線發(fā)生變化的原因是〔用文字表達;10min到15min的曲線變化的原因可能是〔填寫編號。A加了催化劑B縮小容器體積C降低溫度D增加SO3的物質的量〔1〔2增大增大減小〔315~20min和25~30min〔4增加了O2的量ab[變式練習2]在溫度為373K時,將0.100mol無色的N2O4氣體放入1L抽空的密閉容器中,立刻出現(xiàn)紅棕色,直至建立N2O42NO2的平衡。下圖是隔一定時間測定到的N2O4的濃度〔縱坐標為N2O4的濃度,橫坐標為時間〔1計算在20至40秒時間內(nèi),NO2的平均生成速率為mol?L—1?S—1?!?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為?!?下表是不同溫度下測定得到的該反應的化學平衡常數(shù)。T/K323373K值0.0220.36據(jù)此可推測該反應〔生成NO2是反應〔選填"吸熱"或"放熱"〔4若其他條件不變,反應在423K時達到平衡,請在上圖中找出相應的位置,添畫出此溫度下的反應進程曲線。〔10.002;〔2c2<NO2>/c<N2O4>;〔3吸熱;〔4423K的曲線在373K下方,達平衡時間在60s前四、化學平衡移動及轉化率[例1]對于已經(jīng)達到平衡的可逆反應N2<g>+3H2<g>2NH3<g>,△H<0改變下列條件平衡如何移動?反應物的轉化率如何變化?加入氮氣,平衡如何移動?畫出圖像。氮氣、氫氣轉化率如何變化?減少氨氣,平衡如何移動?畫出圖像。氮氣、氫氣轉化率如何變化?在恒溫、恒容容器內(nèi),起始時加入1mol氮氣,3mol氫氣。平衡時,再加入1mol氮氣,3mol氫氣,平衡如何移動?畫出圖像,氮氣、氫氣轉化率如何變化?在恒溫、恒容容器內(nèi),起始時加入1mol氮氣,3mol氫氣。平衡時,再加入3mol氮氣,3mol氫氣,平衡如何移動?畫出圖像,氮氣、氫氣轉化率如何變化?在恒溫、恒容容器內(nèi),起始時加入1mol氮氣,3mol氫氣。平衡時,再加入2mol氨氣,平衡如何移動?氮氣、氫氣、氨氣體積分數(shù)如何變化?在恒溫、恒壓容器內(nèi),起始時加入1mol氮氣,3mol氫氣。平衡時,再加入1mol氮氣,3mol氫氣,平衡如何移動?氮氣、氫氣轉化率如何變化?在恒溫、恒壓容器內(nèi),起始時加入1mol氮氣,3mol氫氣。平衡時,再加入3mol氮氣,3mol氫氣,平衡如何移動?氮氣、氫氣轉化率如何變化?在恒溫、恒壓容器內(nèi),起始時加入1mol氮氣,3mol氫氣。平衡時,再加入2mol氨氣,平衡如何移動?氮氣、氫氣、氨氣體積分數(shù)如何變化?在恒溫、恒容容器內(nèi),充入不反應的氣體。10、在恒溫、恒壓容器內(nèi),充入不反應的氣體。11、在恒溫、恒壓容器內(nèi),縮小容器體積,平衡如何移動?畫出圖像,轉化率?12、升高體系溫度,平衡如何移動?畫出圖像,轉化率?13、加入正催化劑,平衡如何移動?畫出圖像,轉化率?[變式練習1],反應達到平衡后,再向密閉容器中加入,反應達到平衡時NO2、N2O4的物質的量〔或物質的量濃度均增大,顏色變深,NO2轉化率增大。分析:該反應可認為后加入NO2與原反應進行疊加,疊加后氣體總體積增加,為了使體積維持不變,只能向體系加壓從而引起疊加后的平衡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動。[變式練習2],反應達到平衡后,再向密閉容器中加入N2O4,反應達到平衡時NO2、N2O4的物質的量〔或物質的量濃度均增大,顏色變深,N2O4向NO2轉化的轉化率減小。分析:該反應可認為后加入NO2與原反應進行疊加,疊加后氣體總體積增加〔此時,NO2的量會比原來的多,為了使體積維持不變,只能向體系加壓從而引起疊加后的平衡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動。[變式練習3]反應達到平衡后,再向密閉容器中加入,達到平衡后,PCl3的物質的量會,〔填"增加"還是"減少"但是反應達到新的平衡時PCl5物質的量會,〔填"增加"還是"減少"的轉化率〔填增大還是減小,PCl5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較原平衡時,〔填"增加"還是"減少"答案:增加、增加、減小,增加[變式練習4]反應達到平衡后,再向密閉容器中加入HI,HI的平衡轉化率。H2的物質的量,I2的物質的量。答案:不變,增加,增加[變式練習5]某溫度下,在一容積可變的容器中,反應2A〔g+B〔g===2C〔g達到平衡時,A、B、C的物質的量分別為4mol、2mol、4mol。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平衡后再向體系中加各加入1molA和1molB本題通過一邊倒去后可得到原平衡的起始量為:2A〔g+B〔g===2C〔g起始物質量/mol840加入1molA和1molB后起始物質量變?yōu)椋浩鹗嘉镔|量/mol950所以我們可以把9molA和5molB看成先加9molA和4.5molB后滿足等效〔此時按問題3恒溫恒壓的情況來處理后再單獨加入0.5molB〔此時可以再進一步按問題1處理[變式練習6]某溫度下,在一容積可變的容器中,反應2A〔g+B〔g=2C〔g達到平衡時,A、B、C的物質的量分別為4mol、2mol、4mol。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平衡后再向體系中加各物質按下列情況加入平衡怎樣移動?A.均加1mol,B.均減1mol答案:A右移B左移[例2]某溫度下,將2molA和3molB充入一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A<g>+B<g>C<g>+D<g>,5min后達到平衡.已知該溫度下其平衡常數(shù)K=1,若溫度不變時將容器的體積擴大為原來的10倍,A的轉化率不發(fā)生變化,則<>A.a(chǎn)=3B.a(chǎn)=2C.B的轉化率為40%D.B的轉化率為60%[變式練習1]將CoCl2溶解于鹽酸中可以形成CoCleq\o\al<2-,4>,在溶液中存在下面的化學平衡:Co2+<aq>+4Cl-<aq>CoCleq\o\al<2-,4><aq>ΔH>0粉紅色藍色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升高溫度,正反應速率增大,逆反應速率減小B.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eq\f<c<CoCl\o\al<2-,4>>,c<Co2+>·c4<Cl->>C.將盛有CoCl2和鹽酸混合液的試管置于熱水中,試管內(nèi)溶液為紅色D.增大Cl-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Co2+、Cl-濃度都減小[變式練習2]化合物HIn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平衡,故可用作酸堿指示劑HIn<aq>H+<aq>+In-<aq>紅色黃色將此溶液滴入濃度為6mol·L-1NaOH溶液中,則溶液顯〔A.紅色B.黃色C.無色D.無法判斷[例3]體積相同的甲、乙兩容器中分別充有等物質的量的SO2和O2,在相同溫度下發(fā)生反應:2SO2+O22SO3并達到平衡,在這過程中,甲容器保持體積不變,乙容器保持壓強不變,若甲容器內(nèi)SO2的轉化率為P%,則乙容器中SO2的轉化率〔A、等于P%B、大于P%C、小于P%D、無法判斷[變式練習1]恒溫恒壓下,使1LNO2按下式分解:2NO22NO+O2,達到平衡時氣體體積為1.2L,此時NO2的轉化率為〔A.20%B.30%C.40%D.50%[變式練習2]在一定量的混合氣體在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mA<g>+nB<g>pC<g><g>達到平衡后,溫度不變,將氣體體積縮小到原來的1/2,當達到新的平衡時,C的濃度為原來的1.8倍,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m+n>pB.A的轉化率降低C.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D.C的體積分數(shù)增加[變式練習3]在一定溫度下將CO<g>和H2O<g>各1mol放在密閉容器中反應CO+H2OCO2+H2達平衡后測得CO2為0.6mol,再通入4molH2O<g>,達到新平衡后CO2的物質的量是A.0.6mol B.1mol C.在0.6~1mol之間 D.大于1mol[變式練習4]在一個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放入3升X<g>和2升Y<g>,在一定條件下發(fā)生反應4X<g>+3Y<g>2Q<g>+nR<g>,達到平衡后,容器內(nèi)溫度不變,混氣的壓強比原來增加5%,X的濃度減少1/3,則方程中n的值是〔A.3 B.4 C.5 D.6五、化學平衡圖像1.以速度-時間<v-t>圖像計算平衡濃度[例1]在容積固定為2L的密閉容器中,充入X、Y氣體各2mol,發(fā)生可逆反應:X<g>+2Y<g>2Z<g>,并達平衡,以Y的濃度改變表示的反應速度與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則Y的平衡濃度表達式正確的是〔式中S是對應區(qū)域的面積〔A、2-SaobB、1-SaobC、2-SabdoD、1-Sbod解析:根據(jù)v-t曲線計算反應物的平衡濃度,初看題目似乎無從下手,若靜心思考,從定義出發(fā),Y減少的濃度△CY=vt,隨著反應進行,逆反應同時生成部分Y,因此Y的平衡濃度為初始濃度與消耗濃度之差。瞬時速率與時間的乘積即為微小矩形的面積,累積計算則Y減少的濃度表示為Saobd,Y增加的濃度表示為Sobd,則Y的平衡濃度表示為:1-<Saodb-Sobd>=1-Saob,故選B。2.以v-t圖像描述化學平衡移動的本質[例2]已知合成氨的反應為:N2+3H22NH3;△H=-92.4KJ/mol,一定條件下達到化學平衡,現(xiàn)升高溫度使平衡發(fā)生移動,下列圖像中能正確描述正、逆反應速率<v>變化的是〔解析此題易誤選D,以為逆反應速率升高了正反應速率必然降低,其實升高溫度放熱、吸熱方向的反應速率都增大,但吸熱反應增大的幅度大,因此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合成氨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應選C。圖A和圖B分別是加壓、增加反應物濃度后速率的變化情況。3.以物質的量〔濃度-時間[n<c>-t]圖像描述可逆反應達平衡的過程[例3]在一定溫度下,容器內(nèi)某一反應中M、N的物質的量n隨反應時間t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確的是〔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MNt2時,V正=V逆,達到平衡C.t3時,V正>V逆D.t1時濃度CN=2C解析解題關鍵是抓住起點和t1,t2,t3等特殊點,在0到t2時間內(nèi)〔或選取0到t2之間的任一點nN從8mol到4mol減少了4mol,nM從2mol到4mol增大了2mol,因此N為反應物,方程式為2NM〔從反應趨勢看,N沒有完全轉化為M,故為可逆反應。t2時nM=nM,瞬時濃度也相等,但濃度變化并不相等,實際是,V正>V逆,t3時nM、nN不再改變,達到了平衡狀態(tài),V正=V逆,t1時nM=2nN,體積相同,c與n成正比,因此只有選項D正確。4.以c-t圖像描述等效平衡過程[例4]在425℃時,1L密閉容器中進行反應:H2<g>+I2<g>2HI<g>,以不同的方式加入反應物或生成物均達到平衡〔如下圖〔1將圖示3種情況的反應物、生成物的初始濃度和平衡濃度填入表格?!?以上3種情況達到化學平衡是否為同一平衡狀態(tài)?由圖中的事實可以說明化學平衡具有哪些特征?〔3等溫、等容情況下,等效平衡的條件是什么?解析〔1將圖像信息轉化為數(shù)據(jù)信息是處理信息的基本能力,填表如下所示。〔2達平衡時反應物和生成物濃度完全相同,故為同一平衡狀態(tài)。在一定條件下達到平衡后,正、逆反應速率,V正=V逆,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質的濃度保持不變?!?等溫、等容時,將生成物〔或反應物折算為同一側的量完全相同時,即為等效平衡。5.以物質的量〔轉化率-時間[n<R>-t]圖像描述溫度或壓強對平衡移動的影響[例5]反應2X<g>+Y<g>2Z<g>;△H<0,在不同溫度〔T1和T2及壓強〔P1和P2下,產(chǎn)物Z的物質的量nZ與反應時間t的關系如圖所示,下述判斷正確的是〔A、T1<T2,P1<P2B、T1<T2,P1>P2C、T1>T2,P1>P2D、T1>T2,P1<P2解析T相同時〔上面2條曲線,p越大反應速率v越快,達到化學平衡的時間t越短,故P1>P2;若從縱坐標nZ來分析,P1→P2,nZ增大,平衡向正向移動,對照反應特征〔氣體體積減小可知P1>P2。同理,壓強相同時〔下面2條曲線,溫度越高反應速率越快,達到化學平衡的時間越短,故T1>T2,或從nZ來分析,T2→T1,nZ減小,平衡向逆向移動〔正向放熱則逆向吸熱,說明T1>T2,選C。6.以轉化率〔體積分數(shù)-壓強、溫度〔R-p、T圖像判斷平衡狀態(tài)[例6]如圖,條件一定時,反應2NO+O22NO2〔正反應為放熱中NO的Rmax與T變化關系曲線圖,圖中有a、b、c、d4個點,其中表示未達到平衡狀態(tài),且V正<V逆的點是〔A.aB.bC.cD.d解析化學平衡時有Rmax,a、b在曲線上為平衡點,c、d點未達平衡。d點在曲線右上方,從d點向橫坐標引輔助線,可知該溫度平衡時R〔NO比d點的小,說明該點未達平衡,且V正<V逆平衡向逆向移動,或從d點向縱坐標引垂線,d點T比平衡點的高,該反應正向放熱,升高溫度平衡向吸熱的逆向移動,同樣得出結論V正<V逆,而選D。7.根據(jù)R〔質量分數(shù)w、體積分數(shù)-p、T圖像判斷反應特征[例7]已知反應mA<g>+nB<g>xC<g>+yD<g>,A的轉化率RA與p、T的關系如圖,根據(jù)圖示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A.正反應吸熱,m+n>x+yB.正反應吸熱,m+n<x+yC.正反應放熱,m+n>x+yD.正反應放熱,m+n<x+y解析相同p時,升高T,RA提高,說明正反應為吸熱;相同T,增大p,RA提高,說明正反應為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m+n>x+y,故選A。8.由v-p〔T圖像描述平衡移動時正逆v的變化[例8]下列反應符合下圖p-v變化曲線的是〔A.H2<g>+I2<g>2HI<g>B.3NO2<g>+H2O<l>2HNO3<l>+NO<g>C.4NH3<g>+5O24NO<g>+6H2O<g>D.CO2<g>+C<s>2CO<g>解析根據(jù)勒沙特列原理,增大p,V正、V逆都增大,但氣體分子數(shù)多的一邊增大的幅度大,平衡向氣體體積縮小的方向移動。由圖示可知,V正斜率大,即隨p增大V正增大的多,故V正應為氣體分子數(shù)較多的一邊,B選項符合圖示。9.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溫度〔壓強〔Mr-T<P>圖像[例9]可逆反應2A+B2C〔g;△H<0隨T〔℃變化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Mr的變化如圖所示,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A和B可能都是固體B.A和B一定都是氣體C.A和B可能都是氣體D.若B為固體,則A一定為氣體解析正反應放熱則逆反應吸熱,觀察曲線可知,T升高化學平衡向逆向移動,氣體的Mr減小。由平均摩爾質量定義M=m總/n總可判斷:T升高,A和B都是固體時,只有1種氣體C,Mr不變;A和B是氣體時,氣體m總不變,n總變大,Mr減小,符合題意,但不是絕對惟一的;當B為固體A為氣體時,氣體的n總不變,但m總變小,同樣導致Mr減小,故正確答案為C、D。10.由體積分數(shù)-溫度圖像判斷平衡進程[例10]在容積相同的不同密閉容器內(nèi),分別充入同量的N2和H2,在不同溫度,任其發(fā)生反應N2+3H22NH3,在第7秒時分別測定其中NH3的體積分數(shù),并繪成下圖曲線?!?A、B、C、D、E中,尚未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點是________。〔2此反應的正反應是______熱反應?!?AC段曲線是增函數(shù)曲線,CE段曲線是減函數(shù)曲線,試從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角度說明理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T1到T2變化時,v正_____v逆。T3時v正_____v逆T3到T4變化時v正_____v逆六、等效平衡[例1]對于可逆反應N2+3H22NH3若要保持和①建立的平衡等效,請?zhí)顚懴卤恚篘2<mol>H2<mol>NH3<mol>①260②00?③13?④0.5?3⑤abc結論上述a、b、c必須滿足什么關系才能和①等效?各物質按照化學計量數(shù)轉化成N2、H2和①的物質的量相同即等效[例2]對于恒溫、恒容體系內(nèi)可逆反應N2+3H22NH3若要保持和①建立的平衡等效,請?zhí)顚懴卤恚篘2<mol>H2<mol>NH3<mol>①260②00?③13?④0.5?3⑤abc結論上述a、b、c必須滿足什么關系才能和①等效?各物質按照化學計量數(shù)轉化成N2、H2和①的物質的量相同即等效[變式練習]對于恒溫、恒容體系內(nèi)可逆反應N2+3H22NH3若要保持和①建立的平衡等效,請?zhí)顚懴卤恚篘2<mol>H2<mol>NH3<mol>330?022???1.5?⑤abc結論上述a、b、c必須滿足什么關系才能和①等效?各物質按照化學計量數(shù)轉化成N2、H2和①的物質的量相同即等效。[例3]對于恒溫、恒容體系內(nèi)可逆反應H2+I22HI2若要保持和①建立的平衡等效,請?zhí)顚懴卤恚篐2<mol>I2<mol>HI2<mol>①110②?02③2??④00?⑤abc結論上述a、b、c必須滿足什么關系才能和①等效?各物質按照化學計量數(shù)轉化成N2、H2和①的物質的量相同即等效。[變式練習]對于恒溫、恒容體系內(nèi)可逆反應H2+I22HI2若要保持和①建立的平衡等效,請?zhí)顚懴卤恚篐2<mol>I2<mol>HI2<mol>210②?02③2??④abc結論上述a、b、c必須滿足什么關系才能和①等效?各物質按照化學計量數(shù)轉化成N2、H2和①的物質的量相同即等效。[例4]對于恒溫、恒壓體系內(nèi)可逆反應N2+3H22NH3若要保持和①建立的平衡等效,請?zhí)顚懴卤恚篘2<mol>H2<mol>NH3<mol>①260②00?③13?④0.5?3⑤abc結論上述a、b、c必須滿足什么關系才能和①等效?各物質按照化學計量數(shù)轉化成N2、H2和①的物質的量相同即等效[變式練習]對于恒溫、恒壓體系內(nèi)可逆反應N2+3H22NH3若要保持和①建立的平衡等效,請?zhí)顚懴卤恚篘2<mol>H2<mol>NH3<mol>330?0?③abc結論上述a、b、c必須滿足什么關系才能和①等效?各物質按照化學計量數(shù)轉化成N2、H2和①的物質的量相同即等效[例5]對于恒溫、恒壓體系內(nèi)可逆反應H2+I22HI2若要保持和①建立的平衡等效,請?zhí)顚懴卤恚篐2<mol>I2<mol>HI2<mol>①210②?02③2??④abc結論上述a、b、c必須滿足什么關系才能和①等效?各物質按照化學計量數(shù)轉化成N2、H2和①的物質的量相同即等效。[例6]對于恒溫、恒容體系內(nèi)可逆反應A<g>+B<g>2C<g>+D<s>判斷②③④和①建立的平衡是否等效,請?zhí)顚懴卤恚篈<mol>B<mol>C<mol>D<mol>110000210021.20020.9結論第④種情況要看A、B的轉化率,生成D的物質的量是否小于0.9mol[變式練習1]4.在一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A和lmolB發(fā)生反應:2A<g>+B<g>xC<g>,達到平衡后,C的體積分數(shù)為W%,若維持容器的容積和溫度不變,按起始物質的量A0.6mol、B0.3mol、C1.4mol充入容器達到平衡后,C的體積分數(shù)仍為W%。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平衡時A、B的物質的量之比一定為2:1B.x的值可能是2,也可能是3C.平衡時A的物質的量與原平衡一定相等D.C的體積分數(shù)不可能為W%[變式練習2]在一個1L的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發(fā)生下述反應:2A〔g+B<g>=3C<g>+D<s>,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為1.2mol/L?!?維持容器的溫度不變,若縮小容器的體積,則平衡_______移動?!蔡钫?、逆向或不〔2維持容器的體積和溫度不變,按下列四種配比作為起始物質,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仍為1.2mol/L的是_______。A、4molA+2molBB、3molC+1molDC、2molA+1molB+1molDD、1molA+0.5molB+1.5molC+0.2molD<3>若維持容器的體積和溫度不變,反應從逆反應開始〔反應物只有C和D,按不同的配比作為起始物質,達到平衡時,C的濃度仍為1.2mol/L,則D的起始物質的量應滿足的條件是___________?!?不移動〔2B、C、D〔3>0.6mol鞏固練習一〔化學平衡標志的判斷和平衡常數(shù)1、在一定溫度下的定容密閉容器中,當下列物理量不再變化時,表明反應:〔A〔固+2B〔氣C〔氣+D〔氣已達平衡的是A、混合氣體的壓強

B、混合氣體的密度C、B的物質的量濃度

D、氣體總物質的量2、在2NO2〔gN2O4〔g的可逆反應中,下列不屬于平衡狀態(tài)的是〔A、反應物的轉化率等于生成物的產(chǎn)率。B、NO2在混合氣體中體積分數(shù)保持不變。C、平衡體系的顏色不再改變。D、單位時間內(nèi)有1molN2O4變?yōu)镹O2的同時,有2molNO2變?yōu)镹2O43、在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A2〔氣+B2〔氣2AB〔氣,達到平衡的標志是〔A、容器的總壓強不隨時間而變化B、單位時間內(nèi)有nmolA2生成的同時有nmolB2生成C、單位時間內(nèi)有nmolB2發(fā)生反應的同時有nmolAB分解D、單位時間內(nèi)生成nmolA2的同時就有2nmolAB生成4、在一定溫度下,可逆反應A〔g+3B〔g2C〔g達到平衡的標志是〔A、C的生成速度與C的分解速度相等B、單位時間生成nmolA,同時生成3nmolBC、A、B、C的濃度不再變化D、A、B、C的分子數(shù)比為1:3:25、下列反應在密閉容器中進行,aA〔g+bB〔gmC〔g+nD〔g,表示其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平衡時的壓強與反應起始的壓強之比為m+n/a+bB、用物質A表示的反應速度與物質C表示的反應速度之比為a/mC、物質B的濃度不隨時間而改變D、單位時間內(nèi)xmolB參加反應同時有xmolB生成6、在恒溫、恒容下,當反應容器內(nèi)總壓強不隨時間變化時,下列可逆反應一定達到平衡的是〔A、A〔氣+B〔氣C〔氣

B、A〔氣+2B〔氣3C〔氣C、A〔氣+B〔氣C〔氣+D〔氣

D、以上都達到平衡7、可逆反應在2A〔g+3B〔g3C〔g一定條件下,使一定量的A和B反應達到平衡狀態(tài)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平衡混合物的體積是反應剛開始時的3/5B、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質的濃度比為2:3:3C、單位時間內(nèi)若消耗了amolA,必須同時也消耗了1.5amol的CD、平衡混合物中各物質的濃度相等8、在恒溫下的密閉容器中,有可逆反應:2NO+O22NO2〔正反應為放熱反應,不能說明已經(jīng)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A、正反應生成NO2的速率和逆反應生成O2的速率相等B、反應容器中壓強不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C、混合氣體顏色深淺保持不變D、混合氣體的平均分子量不隨時間變化而變化9、可以證明可逆反應N2+3H22NH3已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是:〔①一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3個H-H鍵斷裂

②一個N-N鍵斷裂的同時,有6個N-H鍵斷裂③其它條件不變時,混合氣體平均式量不再改變

④保持其它條件不變時,體系壓強不再改變⑤NH3%、N2%、H2%都不再改變

⑥恒溫恒容時,密度保持不變⑦正反應速率v〔H2=0.6mol/L·min,逆反應速率v〔NH3=0.4mol/L·minA、全部

B、只有①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⑦

D、只有①③⑤⑥⑦10、在一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LX氣體和3LY氣體,發(fā)生如下反應:nX〔g+3Y〔g2R〔g;△H<0,反應達平衡時,測知X和Y的轉化率分別為30%和60%,則化學方程式中的n值是〔A、1

B、2

C、3

D、411、在一密閉容器中,用等物質的量的A和B發(fā)生如下反應:A〔g+2B〔g2C〔g,反應達到平衡時,若混合氣體A和B的物質的量之和與C的物質的量相等,則這時A的轉化率為:〔A、40%

B、50%

C、60%D、70%12、一定條件下,在2L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A發(fā)生變化并建立如下平衡:〔,測得平衡時c〔A=0.3mol·L-1,c〔B=0.2mol·L-1,c〔C=0.05mol·L-1,則最初向容器中加入的A是A、0.6mol

B、0.9mol

C、1.2mol

D、1.5mol13、實驗室制取甲酸乙酯的反應為:反應在該條件下進行時各物質的濃度〔mol/L隨時間的變化如下表:時間〔minHCOOHCH3CH2OHHCOOCH2CH3H2O00.30.700.3100.23abc200.20.60.10.4有關物質在101.3KPa時沸點如下:

HCOOHCH3CH2OHHCOOCH2CH3H2O沸點〔℃10178.554100〔1寫出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否由題給條件判斷K值隨溫度變化是增大還是減小____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表中,a=____mol/L。50℃時,K=,在20min時,反應是否達到平衡______〔選填"是"或"否"?!?在10~20min時,用乙醇表示的平均反應速率為_______________mol/〔L·min。該反應速率比0~10min的平均反應速率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起始濃度相同的情況下,要提高甲酸乙酯的產(chǎn)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K=,不能〔20.63是〔30.003,反應物濃度下降。

〔4適當升高溫度〔54~78.5℃之間將甲酸乙酯蒸出。14、560℃時,在恒容閉容器中發(fā)生如下反應:C<s>+H2O<g>CO<g>+H2<g>〔正反應吸熱〔1請寫出上述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表達式,若溫度升高,則平衡常數(shù)_____〔填"變大"、"變小"或"不變"。〔2若560℃時,在恒容密閉容器中,若起始濃度[H2O]=0.03mol/L,當5秒鐘時,測得[H2O]=0.01mol/L,則前5秒鐘H2的平均反應速率V〔H2=________________?!?能判斷該反應是否達到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依據(jù)是_____________。A容器中壓強不變B混合氣體中密度不變,CV正<H2>=V正<H2O>Dc<CO>=c<H2>〔4達到平衡后且恒容情況下,往容器中充入適量的H2S氣體,重新達到平衡時,H2O的反應速率將______〔填"增大"、"減小"或"不變",理由是?!?K=[CO][H2]/[H2O]變大〔20.004mol/L·s〔3A、B〔4增大,該溫度時,H2S分解產(chǎn)生H2增大H2濃度,可加快反應速度15、煙草不完全燃燒時產(chǎn)生的一氧化碳被吸進肺里跟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用Hb表示化合,發(fā)生下述反應:CO+Hb·O2O2+Hb·CO,實驗表明,Hb·CO的濃度即使只有Hb·O2濃度的2%,也足以使人智力受損。當空氣中的CO濃度較大時,人體就感到缺氧,胸悶,此時血液中羰基血紅蛋白達到10%,通常人肺的血液中O2的溶解濃度達1.6×10-6mol/L,而其中血紅蛋白的濃度穩(wěn)定在8×10-6mol/L。而當過多的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結合時,就會因窒息而引起死亡。上述反應K為K=[O2][Hb·CO]/[CO][Hb·O2],K只限溫度有關,與濃度無關。〔1血紅蛋白的生理學功能為〔2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機理為〔3Hb與CO通過什么化學鍵結合成HbCO分子的?,并判斷Hb·CO分子與Hb·O2分子的穩(wěn)定性強弱〔4抽煙后,吸入肺部的空氣測得CO和O2的濃度分別為10-6mol/L和10-2mol/L。已知37℃時,平衡常數(shù)K=220,這時Hb·CO的濃度是Hb·O2濃度的多少倍?這時候是否達到損傷人的智力的程度?請通過計算回答。〔5設血紅蛋白與O2反應的速率常數(shù)k=2.1×106L/mols〔37℃,求氧血紅蛋白〔Hb·O〔6在一氧化碳中毒的情況下,需要將Hb·O2的生成速率提高到1.1×10-4L①假設血液中的血紅蛋白濃度是恒定的,計算所需的氧的濃度。②假設血液中的氧濃度與進入肺的氧分壓成正比。試問用怎樣的方法來治療一氧化碳中毒的患者是合乎邏輯的?運用你所學的關于氣體定律的知識和勒沙特列原理,設想一種增強這種治療效果的方法?!?血紅蛋白是紅細胞中的一種,能把肺部的氧氣運送到全身細胞中的蛋白質

〔2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結合成一種配合物〔Hb·CO而導致的,這種配合物比氧氣與血紅蛋白形成的配合物結合力強100倍,這就使得細胞運送氧氣的能力降低,使人中毒

〔3配位鍵Hb·CO穩(wěn)定性強

〔40.022〔>2%,已達到損傷智力的程度

〔52.688×10-5mol/Ls

〔6①6.55×10-6mol/L②富氧呼吸〔略16、某城市的管道煤氣是水煤氣和焦爐煤氣混合而成的,但煤氣泄露能致人中毒。煤氣中毒就是CO中毒,其原因是CO與血紅蛋白〔Hb結合成Hb·CO,使血紅蛋白失去輸送O2功能的緣故。CO進入血液后有如下平衡:CO+Hb·O2O2+Hb·CO,已知該反應平衡時,的比值是一個不受濃度影響的常數(shù),在人體體溫37℃下,該常數(shù)為220。試回答:〔1生產(chǎn)水煤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2燃氣灶具因燃氣成分、供氣壓力不同而結構不同。如果該城市管道氣改通液化石油氣〔C4H10,則居民廚房中的爐灶改裝時在燃氣進口直徑不變的情況下,通風口直徑應怎樣改變?〔增大or減小,原因是〔3門窗緊閉的廚房內(nèi)一旦發(fā)生煤氣大量泄漏,極容易發(fā)生爆炸。當你從室外進入廚房嗅到極濃的煤氣異味時,在下列操作中,你認為合適的是〔可以多選A、立即開啟抽油煙機排出煤氣,關閉煤氣源B、立即打開門和窗,關閉煤氣源C、立即打開電燈,尋找泄漏處〔4煤氣中毒病人,可以通過進入高壓氧艙的方法來救治,請用化學平衡的原理加以說明:〔5已知當血液中的比值大于0.02時,人的智力會受到損傷,此時c〔CO與c〔O2的比值應〔<、>or=?!?抽煙時,進入肺部的空氣中c〔CO=10-6mol/L,c〔O2=10-2mol/L,則c〔Hb·CO為c〔H·O2的倍,因此長期抽煙對人智力影響?!灿衞r無〔1C+H2OCO+H2

〔2增大同體積液化氣比水煤氣燃燒耗氧多,故風門口徑要增大。

〔3B

〔4在高壓氧艙中,煤氣中毒患者吸入氧氣濃度較高的空氣后,CO+Hb·O2O2+Hb·CO,平衡向左移,使Hb·CO轉化為Hb·O2,恢復血紅蛋白的輸氧功能。

〔5因為=220,是一個常數(shù),當=0.02時,=÷220==9.09×10-5,即小于該值時,人的智力還未受到損傷。

〔6將c〔CO、C〔O2數(shù)位代入常數(shù)表示式:=220則=220×=0.022〔即0.022倍?!?因為0.022>0.02,故從這一角度分析,長期抽煙,對人的智力有損傷作用。17.Fe3+和I-在水溶液中的反應如下:2I-+2Fe3+2Fe2++I2〔1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的表達式為:K=。當上述反應達到平衡后,加入CCl4萃取I2,且溫度不變,上述平衡向移動?!?上述反應正向反應速度和I-、Fe3+的濃度關系為:v=〔k為常數(shù)CI-〔mol/LCfe3+〔mol/Lv〔mol/Ls〔10.200.800.032〔20.600.400.144〔30.800.200.128通過所給的數(shù)據(jù)計算得知:在v=中,m=、n=。〔1K=[Fe2+]2/[I-]2[Fe3+]2向右〔2m=2n=1大于18.平衡常數(shù)KC的數(shù)值大小,是衡量化學反應進行程度的標志。在25℃時,下列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如下:N2<g>+O2<g>=2NO<g>K1=1×10-302H2<g>+O2<g>=2H2O<g>K2=2×10812CO2<g>=2CO<g>+O2<g>K3=4×10-92〔1常溫下,NO分解產(chǎn)生O2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的表達式為K=?!?常溫下,水分解產(chǎn)生O2,此時平衡常數(shù)值約為K=?!?常溫下,NO,H2O,CO2三種化合物分解放出氧氣的傾向大小順序為。〔1K=〔25×10-82〔3NO>H2O>CO2

〔4NO、CO與O2反應進行的程度很大,使用合適的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在水蒸氣存在下生成HNO3和CO2,則基本上可以除去污染氣體。或由第1,3個反應及平衡常數(shù)可知2CO+2NO=2CO2+N2的K=1/K1K2=2.5×10121,使用合適的催化劑加快反應速率,基本上可以除去污染氣體。鞏固練習二〔平衡移動及轉化率、等效平衡問題1.在密閉容器中,一定條件下,進行如下反應:NO<g>+CO<g>eq\f<1,2>N2<g>+CO2<g>;ΔH=-373.2kJ·mol-1,達到平衡后,為提高該反應的速率和NO的轉化率,采取的正確措施是<>A.加催化劑同時升高溫度 B.加催化劑同時增大壓強C.升高溫度同時充入N2 D.降低溫度同時增大壓強2.在一定溫度下,將一定質量的混合氣體在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反應。aA<g>+bB<g>cC<g>+dD<g>,達到平衡時測得B氣體的濃度為0.6mol/L,恒溫下將密閉容器的容積擴大1倍,重新達到平衡時,測得B氣體的濃度為0.4mol/L,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A.a(chǎn)+b>c+d B.平衡向左移動C.重新達平衡時,A氣體濃度增大 D.重新達平衡時,D的體積分數(shù)減小3、如圖表示反應M<g>+P<g>nQ<g>的平衡體系中,Q的物質的量濃度c<Q>與溫度T的關系<曲線上的任何一點都表示平衡狀態(tài)>。下列有關該反應的描述錯誤的是<>A.通過分析上圖,該反應的正反應為放熱反應B.A狀態(tài)與C狀態(tài)的化學反應速率比較為v<A><v<C>C.在T1、D狀態(tài)時,v正<v逆D.在T2、B狀態(tài)時,改變體積始終有v正=v逆,則n=24.在一定條件下,向密閉容器中充入30mLCO和20mL水蒸氣,使其反應,當反應CO<g>+H2O<g>CO2<g>+H2<g>達到平衡時,水蒸氣的體積分數(shù)與H2的體積分數(shù)相等,則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平衡后CO的體積分數(shù)為40%B.平衡后CO的轉化率為25%C.平衡后水的轉化率為50%D.平衡后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245、下圖表示反應X<g>4Y<g>+Z<g>,ΔH<0,在某溫度時X的濃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有關該反應的描述正確的是<>A.第6min后,反應就終止了B.X的平衡轉化率為85%C.若升高溫度,X的平衡轉化率將大于85%D.若降低溫度,v正和v逆將以同樣倍數(shù)減小6、在一體積可變的密閉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發(fā)生反應mX<g>nY<g>ΔH=QkJ/mol。反應達到平衡時,Y的物質的量濃度與溫度、氣體體積的關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m>nB.Q<0C.溫度不變,壓強增大,Y的質量分數(shù)減少D.體積不變,溫度升高,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7、對于平衡CO2<g>CO2<aq>ΔH=-19.75kJ·mol-1,為增大二氧化碳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應采用的方法是<>A.升溫增壓B.降溫減壓C.升溫減壓D.降溫增壓8、從下列敘述中能肯定判斷某化學平衡發(fā)生移動的是<>A.混合物中各組分的濃度改變B.混合體系中氣體密度發(fā)生變化C.正、逆反應速率改變D.反應物的轉化率改變9、某化學科研小組研究在其他條件下不變時,改變某一條件對A2<g>+3B2<g>2AB3<g>化學平衡狀態(tài)的影響時,得到如圖所示的變化規(guī)律<圖中T表示溫度,n表示物質的量>,根據(jù)圖示得出的結論中正確的是<>A.反應速率a>b>cB.達到平衡時A2的轉化率大小為:b>a>cC.若T2>T1,則正反應一定是放熱反應D.達到平衡時,AB3的物質的量大小為:c>b>a10、在一定溫度下,向容積不變的容器中加入2molN2、8molH2及固體催化劑,使之反應。已知:N2<g>+3H2<g>2NH3<g>;ΔH=-92.2kJ·mol-1。平衡時,容器內(nèi)氣體壓強為起始時的80%。<1>反應達到平衡時,放出的熱量<>A.小于92.2kJB.等于92.2kJC.大于92.2kJ<2>保持同一溫度,在相同的容器中,若起始時加入2molNH3、1molH2及固體催化劑,反應達到平衡時NH3的體積分數(shù)<>A.等于0.25 B.大于0.25 C.小于0.25<3>保持同一溫度,在相同的容器中,起始通入一定物質的量N2、H2、NH3,欲使平衡時NH3的體積分數(shù)一定等于0.25。且起始時向正反應方向進行,則充入N2的物質的量amol的取值范圍是________。<4>右圖是T1℃時容器中NH3的物質的量隨時間的變化曲線,請在該圖中補畫出該反應在T2℃<T2>T1>時n<NH3<1>B<2>C<3>1<a<2<4>11、在t℃時,向2L密閉容器中放入1molA和1molB,發(fā)生下列反應:A<g>+B<g>C<g>+2D<g>,平衡時C的含量為m%,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若按下列配比將物質放入容器中達到平衡時,C的含量仍為m%的是〔A、2molA和1molBB、2molD和A、B、C各1molC、1molC和2molDD、1molC和1molD12、在一個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發(fā)生反應:2A<g>+B<g>3C<g>+D<g>達平衡時,c<C>=Wmol/L。若維持容器內(nèi)體積和溫度不變,按下列四種配比作起始物質,達平衡后,C濃度仍為Wmol/L的是〔A.1molA+0.5molB+1.5molC+0.5DB.2molA+1molB+3molC+1molDC.3molC+1molD+1molBD.3molC+1molD13、在一固定容積的密閉容器中充入2molA和1molB,發(fā)生反應:2A<氣>+B<氣>xC<氣>,達到平衡后,C的體積分數(shù)為W%。若維持容器體積和溫度不變,按0.6molA、0.3molB和1.4molC為起始物質,達到平衡后,C的體積分數(shù)仍為W%,則x值〔A、1B、2C、3D、414、一個真空密閉恒容容器中盛有1molPCl5,加熱到200℃發(fā)生如下反應:PCl5<g>PCl3<g>+Cl2<g>,反應達到平衡時,混合氣體中PCl5,所占體積分數(shù)為M%,。若同一溫度的同一容器中,最初投入2molPCl5,反應達平衡時,混合氣體中PCl5,所占體積分數(shù)為N%。則M和N的關系是〔A、M>NB、M=NC、M<ND、無法確定15.在氣相條件下<T=500K>,有相同體積的甲、乙兩容器,甲容器充人1gSO2、lgO2,乙容器充人2gSO2、2gO2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A.化學反應速率:乙>甲B.平衡后SO2的濃度:乙>甲C.SO2轉化率:乙<甲D.平衡后O2的體積分數(shù):乙>甲16、已知甲為恒溫恒壓容器,乙為恒溫恒容容器。兩容器中均充入2molSO2、1molO2,初始時兩容器的溫度體積相同。一段時間后反應達到平衡,為使兩容器中的SO2在平衡混合物的物質的量分數(shù)相同,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A.向甲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氦氣B.向乙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SO3氣體C.升高乙容器的溫度D.增大甲容器的壓強17、某溫度下,在容積固定的密閉容器中發(fā)生可逆反應A<g>十2B<g>=2Q<g>平衡時,各物質的濃度比為c<A>:c<B>:c<Q>=1:1:2,保持溫度不變,以1:1:2的體積比再充人A、B、Q,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剛充入時反應速率v<正>減小,v<逆>增大B.達到新的平衡時,反應混合物中A、B的體積分數(shù)增加C.達到新的平衡時c<A>:c〔B:c〔Q仍為1:1:2D.達到新的平衡過程中,體系壓強先增大,后逐漸減小18、在一個真空固定體積的密閉容器內(nèi),充入10molN2和30molH2,發(fā)生合成氨反應:N2+3H22NH3,在一定溫度下達到平衡,H2的轉化率為25%。若在同一容器中充入NH3,欲達到平衡時的各成份的百分含量與上述平衡時相同,則起始時充入的NH3的物質的量和達到平衡時NH3的轉化率是〔A、15mol25%B、20mol50%C、20mol75%D、40mol80%19.在恒溫、恒容的條件下,有反應2A〔氣+2B〔氣C〔氣+3D〔氣,現(xiàn)從兩條途徑分別建立平衡。途徑I:A、B的起始濃度均為2mol·L-1;途徑II:C、D的起始濃度分別為2mol/L和6mol/L;則以下下敘述正確的是A.兩途徑最終達到平衡時,體系內(nèi)混合氣的百分組成相同B.兩途徑最終達到平衡時,體系內(nèi)混合氣的百分組成不同C.平衡時,途徑I的反應速率v〔A等于途徑II的反應速率v〔AD.平衡時,途徑I所得混合氣的密度為途徑II混合氣密度的1/220.某溫度下,在一容積可變的容器中,反應2A〔g+B〔g2C〔g達到平衡時,A、B和C的物質的量分別為4mol、2mol和4mol。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對平衡混合物中三者的物質的量做如下調(diào)整,可使平衡右移的是〔 A.均減半B.均加倍C.均增加1molD.均減少1mol21、有兩個密閉容器A和B,A容器內(nèi)有一個移動的活塞能使容器內(nèi)保持恒壓,B容器能保持恒容。起始時向這兩個容器中分別充入等量的體積比為2:1的SO2和O2的混合氣體,并使A和B的容積相等。在保持4000C的條件下使之發(fā)生如下反應:2SO2+O22SO3?!?達到平衡時所需要的時間A容器比B容器,A容器中SO2的轉化率比B容器。〔2達到上述平衡后,若向兩容器中通入數(shù)量不多的等量氬氣,A容器化學平衡移動,B容器化學平衡移動。〔3達到〔1所述平衡后,若向兩容器中通入等量的原反應氣體,達到平衡時,A容器SO3物質的量分數(shù);B容器中SO3〔1短、大〔2逆向、不〔3不變、增大鞏固練習三〔化學平衡圖像1.一定溫度下,在2L的密閉容器中,X、Y、Z三種氣體的物質的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如右圖所示,下列描述正確的是〔A.反應開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應速率為0.158mol/<L·sB.反應開始時10s,X的物質的量濃度減少了0.79mol/LC.反應開始時10s,Y的轉化率為79.0%D.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X<g>+Y<g>Z<g>2.T℃時,A氣體與B氣體反應生成C氣體。反應過程中A、B、C濃度變化如圖〔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條件不變,溫度分別為T1和T2時,B的體積分數(shù)與時間的關系如圖〔Ⅱ所示,則下列結論正確的是〔A.在〔t1+10min時,保持其他條件不變,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B.t1+10min時,保持容器總壓強不變,通入稀有氣體,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C.T℃時,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A0.1mol·L—1B和0.4mol·L—1CD.其他條件不變,升高溫度,正、逆反應速率均增大,且A的轉化率增大3.已知可逆反應aA+bBcC中,物質的含量A%和C%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反應在T1、T3溫度時達到過化學平衡B.該反應在T2溫度時達到過化學平衡C.該反應的逆反應是放熱反應D.升高溫度,平衡會向正反應方向移動4.右圖表示反應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時間t0~t6中反應速率與反應過程的曲線圖,則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時間是〔A.t0~t1B.t2~t3C.t3~t4D.t5~t65.反應過程中A〔g、B〔g、C〔g物質的量變化如圖所示,根據(jù)圖中所示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10~15min可能是加入了正催化劑B.10~15min可能是降低了溫度C.20min時可能是縮小了容器體積D.20min時可能是增加了B的量6.在一定條件下,將X和Y兩種物質按不同的比例放入密閉容器中反應,平衡后測得X,Y的轉化率與起始時兩物質的物質的量之比nx/ny的關系如圖所示,則X,Y的反應方程式可表示為〔A.2X+Y3ZB.3X+2Y2ZC.X+3YZD.3X+YZ7.可逆反應aX〔g+bY〔gcZ〔g在一定溫度下的一密閉容器內(nèi)達到平衡后,t0時改變某一外界條件,化學反應速率〔v-時間〔t圖象如右圖。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A.若a+b=c,則t0時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壓強B.若a+b=c,則t0時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劑C.若a+b≠c,則t0時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壓強D.若a+b≠c,則t0時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劑8.對達到平衡狀態(tài)的可逆反應X+YZ+W,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壓強,反應速率變化圖象如右圖所示,則圖象中關于X、Y、Z、W四種物質的聚集狀態(tài)為〔A.Z、W均為氣體,X、Y中有一種是氣體B.Z、W中有一種是氣體,X、Y皆非氣體C.X、Y、Z、W皆非氣體D.X、Y均為氣體,Z、W中有一種為氣體ZX時間濃度Ot1t2t29.今有反應X〔g+Y〔g2Z〔g〔正反應放熱,右圖表示該反應在ZX時間濃度Ot1t2t2A.升高溫度或降低Y的濃度B.加入催化劑或增大X的濃度C.降低溫度或增大Y的濃度D.縮小體積或降低X的濃度10.在一定條件下,可逆反應2X〔g2y〔g+z〔g〔正反應放熱,在t1時達到平衡,然后在t2時開始加熱至一定溫度后停止加熱并保溫,到t3時又建立平衡,下圖中能表示這一變化情況的是〔A.BCD11.在一定溫度下發(fā)生反應:I2〔g+H2〔g2HI〔g;△H<0并達平衡。HI的體積分數(shù)V〔HI隨時間變化如圖曲線〔II所示。若改變反應條件,在甲條件下V〔HI的變化如曲線〔I所示。在乙條件下V〔HI的變化如曲線〔III所示。則甲條件、乙條件分別是〔①恒容條件下,升高溫度②恒容條件下,降低溫度③恒溫條件下,縮小反應容器體積④恒溫條件下,擴大反應容器體積⑤恒溫恒容條件下,加入適當?shù)拇呋瘎〢.①⑤,③B.②⑤,④C.③⑤,②D.③⑤,④12.密閉容器中,有反應:A2+B22AB,產(chǎn)物AB的生成情況如圖所示,a為500℃,b為300℃時的情況,c為300℃時從時間t3開始向容器中加壓的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A2、B2、AB均為氣體,正反應放熱B.AB為氣體,A2、B2中最少有一種為非氣體,正反應吸熱C.AB為氣體,A2、B2中最少有一種為非氣體,正反應放熱D.AB為固體,A2、B2中最少有一種為非氣體,正反應吸熱13.在下列反應中:A2〔g+B2〔g2AB〔g〔正反應放熱當其達到平衡時,在下圖的曲線中,符合勒沙特列原理的曲線是〔A.①②B.③④C.①D.①⑤14.可逆反應aA〔g+bB〔gcC〔g+dD〔g;ΔH同時符合下列兩圖中各曲線的規(guī)律的是〔A.a(chǎn)+b>c+dT1<T2ΔH<0B.a(chǎn)+b>c+dT1<T2ΔH>0C.a(chǎn)+b<c+dT1>T2ΔH<0D.a(chǎn)+b>c+dT1>T2ΔH>015.在某容積一定的密閉容器中,有下列的可逆反應:A〔g+B〔gxC〔g〔正反應放熱有圖Ⅰ所示的反應曲線,試判斷對圖Ⅱ的說法中正確的是〔T表示溫度,P表示壓強,C%表示C的體積分數(shù)〔A.P3>P4,y軸表示B的轉化率B.P3<P4,y軸表示B的體積分數(shù)C.P3<P4,y軸表示混合氣體的密度D.P3>P4,y軸表示混合氣體的平均mol質量16.對氣體反應:mA+nBeC溫度〔T、壓強〔P、時間〔t與生成物的體積百分數(shù)C%的關系圖,下列結論正確的是〔A、正反應是放熱反應B、m+n<eC、正反應是吸熱反應D、m+n>e17.反應mA〔固+nB〔氣pC〔氣+Q在一定溫度下B的體積分數(shù)〔B%與壓強變化的關系如圖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