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小孤山大孤山第一節(jié)_第1頁
過小孤山大孤山第一節(jié)_第2頁
過小孤山大孤山第一節(jié)_第3頁
過小孤山大孤山第一節(jié)_第4頁
過小孤山大孤山第一節(ji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小孤山2小孤山得名小孤山之稱區(qū)別于鄱陽湖中大孤山。它屹立在宿松城東南六十公里的長江中,秀峰獨立,“海門石柱”、“長江絕獨”、“江上第一景”均為世人對小孤山之贊譽。此山高八十六米,圍僅一里許,因形如古代婦女頭上發(fā)髻,舊稱髻山。舟在江中行,船身移動,山貌漸變。鄉(xiāng)人云:“南望一枝筆,西看似懸鐘,東看太師椅,北望嘯天龍?!毙」律街饕ㄖ鞘冀ㄓ谔拼膯⑿闼?,坐落在半山腰,青瓦紅墻,寺內(nèi)祀奉著小姑娘娘像,民稱“小姑廟”。3

小姑,乃民間傳說中一位純情美麗的少女。她與彭郎相愛,但終難成眷屬,于是投江殉情,死后化作秀資超然的“小孤山”,又名“小姑山”。彭郎因悲于小姑之死,遂化成石磯,立于江邊,即“彭浪磯”,亦名“彭郎磯”。山頂“梳妝亭”,傳為小姑梳妝處。亭臺甚雅,六角兩層,且可憑窗眺云山沃野。小姑廟歷來香客眾多,香火鼎盛。

4這些諸多古跡勝景為神話般的小孤山籠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光環(huán)。游小孤,如步仙境。明代謝縉有詩贊曰:“半空巖石架高臺,過客登臨此處來。佩玉尚聞仙子去,乘鸞疑見女郎回。澄江秋水明妝鏡,絕頂云鬢綰髻堆。一望東南形勝闊,何須海上問蓬萊!”5小孤山,無處不景,無景不奇;廟宇亭臺,層次分明。山旁有龍角石,臨江陡峭;山中有龍耳洞,冬暖夏涼,深不可測;山頂有龍口,勢若仰天長嘯。還有一天門、龍眼石、瓊崖滴翠、彌陀閣、先月樓、半邊塔、海神龕、天妃殿、界潮祠、碧云梯、臥羊石、觀濤石、御詩碑和廟藏文物以及眾名士題詠的海門石刻等。6大孤山7

大孤山

大孤山,其狀如鞋,俗稱鞋山。民間傳說此名為玉女大姑在云中落下的秀鞋變化而成,因而又名大姑山。

其實,大孤山是兩百萬年前第四紀冰川時期形成的小島,它高出水面約90米周長千余米,大孤山三面絕壁,聳立湖中,僅西北角一石穴可以泊舟。

山上有豐富的人文景觀,《水經(jīng)》記載:大禹曾在此山巖刻石記功,唐時建有大姑廟。8自宋到清,大孤山文人賈客薈萃,游山逛景,山下游船,漿聲燈影,喧鬧若市,山上暮鼓晨鐘,梵樂悠揚。

可惜這些建筑因歷代兵災和十年浩劫,大都破壞。近年,山上重建了望廬亭、云眠亭、寶塔、寺廟等建筑,山下建了停泊游船的碼頭,修了登山公路和接待室,成為鄱陽湖旅游線上一個重要景點。9二、背景資料陸游幼年時經(jīng)歷過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戰(zhàn)禍,對故土淪喪,人民涂炭極感痛心。曾參加科舉考試,因談論恢復中原而被罷官。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陸游被起用為夔kuí州(今重慶奉節(jié))通判。第二年閏五月,他由故鄉(xiāng)山陰(今浙江紹興)出發(fā),至十月二十七日抵達任所。他一路上觀秀麗山水,探幽奇絕境,訪先賢遺跡,采民俗風情。且行且記所見所聞,感慨萬千,精于抒情的他寫成日記體游記《入蜀記》。本文是他路過小孤山和大孤山時所寫的兩篇日記。10陸游自讀課文讀準字音11烽火磯jī烽燧suì潦lǎo縮巉chán然上干gān云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