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_第1頁
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_第2頁
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_第3頁
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_第4頁
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第五章閱讀地質圖目的與要求初步建立地質圖的概念;了解和掌握地質圖的基本要素;掌握水平、傾斜、直立巖層、地層間的接觸關系、褶皺、斷層在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特征;學會用走向法求傾斜巖層的產(chǎn)狀;學會繪制地形地質剖面圖;學會編寫讀圖報告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1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圖名及圖幅編號表明圖幅所在地區(qū)和圖的類型圖名及圖幅編號表明圖幅所在地區(qū)和圖的類型主圖主圖綜合地層柱狀圖中的地層要按照自下而上從老到新的順序綜合地層柱狀圖中的地層要按照自下而上從老到新的順序圖例:地質圖上各種地質現(xiàn)象的符號和標記。(1)圖例要按序排列:地層→巖石→構造→其它內(nèi)容;(2)地層圖例:由上而下,由新到老;若橫排則從左到右,由新到老;(3)巖漿巖圖例:已確定時代的按由新到老排列,同時代巖類按酸性到基性順序排列。(4)構造圖例:地層線和斷層應區(qū)分實測和推測。圖例:地質圖上各種地質現(xiàn)象的符號和標記。圖例:地質圖上各種地質現(xiàn)象的符號和標記。(1)圖例要按序排列:地層→巖石→構造→其它內(nèi)容;(2)地層圖例:由上而下,由新到老;若橫排則從左到右,由新到老;(3)巖漿巖圖例:已確定時代的按由新到老排列,同時代巖類按酸性到基性順序排列。(4)構造圖例:地層線和斷層應區(qū)分實測和推測。圖例:地質圖上各種地質現(xiàn)象的符號和標記。1、圖例中的構造符號放在所有地層、巖石圖例的下面,順序是:地質界線、褶皺軸跡、斷層、節(jié)理以及層理、面理、流紋、流面等產(chǎn)狀要素。2、地質圖上表示各種符號的顏色也是一定的:地質界線用黑色,斷層線用紅色,河流用淺藍色,地形等高線用棕色,城鎮(zhèn)和交通網(wǎng)用黑色。1、圖例中的構造符號放在所有地層、巖石圖例的下面,順序是:地AB正規(guī)地質圖應附有切過圖區(qū)主要地層、構造的剖面圖。一般放在地質圖下面,用剖面標號表示,如:A—B等剖面圖比例尺與地質圖一致。剖面圖同一高度上注明剖面方向,剖面圖上方標注重要山嶺、河流、城鎮(zhèn)等。剖面圖的放置一般是左北右南、左西右東,南西和北西端在左邊,北東和南東端在右邊。剖面圖例與地質圖例要一致。在同幅圖上可共用圖例。AB正規(guī)地質圖應附有切過圖區(qū)主要地層、構造的剖面圖。一般放在與所用地形底圖的比例尺一樣。有數(shù)字比例尺和線條比例尺。與所用地形底圖的比例尺一樣。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二、讀圖方法和步驟 基本原則:先圖外后圖內(nèi)(一)圖框外1.圖名2.比例尺3.圖例4.圖幅編號和經(jīng)緯度5.剖面圖二、讀圖方法和步驟 基本原則:先圖外后圖內(nèi)(一)圖框外(二)圖框內(nèi)原則:先地形地貌后地質內(nèi)容1.先地形地貌(1)圖內(nèi)地形總的分布特征;(2)水系的分布特征。2.后地質內(nèi)容(先地層,后構造)(1)各時代地層的分布特征及與地貌的關系;(2)水平、傾斜、直立巖層的分布特征及產(chǎn)狀;(3)地層之間的接觸關系;(4)褶皺、斷層、巖漿巖體產(chǎn)狀和原生及次生構造以及變質巖區(qū)所表現(xiàn)的構造特征等地質現(xiàn)象。(二)圖框內(nèi)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三、讀水平巖層地質圖地質界線與等高線平行或者重合;老巖層出露在地形低處,新地層出露在地形高處;出露寬度取決于巖層厚度和地面坡度;地層厚度是其頂、低面的高差。三、讀水平巖層地質圖地質界線與等高線平行或者重合;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四、讀傾斜巖層地質圖(“V”字型法則)巖層傾向與坡向相反,溝谷處形成“V”字且尖端向上,山脊處尖端向下。地質界線與等高線彎曲方向一致,但比等高線開闊。

(相反-相同)巖層傾向與坡向一致,巖層傾角大于坡角,溝谷尖端向下,山脊處尖端向上。地質界線與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反。(相同-相反)巖層傾向與坡向一致,巖層傾角小于坡角,則溝谷中“V”尖端向上,山脊處尖端向下。地質界線與等高線彎曲方向一致,但緊閉程度大于等高線。(相同-相同)四、讀傾斜巖層地質圖(“V”字型法則)巖層傾向與坡向相反,溝單斜巖層在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特征相反-相同相同-相反

α>β相同-相同

α<β單斜巖層在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特征相反-相同相同-相反相同-相同閱讀凌河地形地質圖:

1.指出水平巖層和傾斜巖層在圖內(nèi)所處的位置;

2.根據(jù)“V”字形法則判定傾斜巖層的產(chǎn)狀與坡向的關系;

3.確定圖內(nèi)重要的不整合接觸界線。閱讀凌河地形地質圖: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此法適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地質圖上,而且在測定范圍內(nèi),巖層產(chǎn)狀穩(wěn)定,無小褶皺或斷層干擾,如下圖:五、用走向線法求巖層的產(chǎn)狀此法適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地質圖上,而且在測定范圍內(nèi)按走向線的定義,在立體透視圖中,某砂巖層的上層面與100米和150米高的兩個水平面相交得Ⅰ-Ⅰ、Ⅱ-Ⅱ兩條走向線,沿層面作它們的垂線AB即為傾斜線;AB與其水平投影AC的夾角α即為巖層的傾角,CA方向為傾向。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C為兩條走向線的高差。因此,只要能做出同一層面的不同高程的相鄰兩條平行的走向線,再根據(jù)其高程和平距,即可求出巖層在該處的產(chǎn)狀要素。求解步驟如下:按走向線的定義,在立體透視圖中,某砂巖層的上1、找出同一地質界線與兩條不同等高線的四個交點,相應的點兩兩相連,得出兩條走向線。2、從高走向線上任一點C作一垂線與低走向線交于A點,則CA代表傾向。根據(jù)兩走向線高差(50米),按地質圖比例尺取BC線段(如1厘米=50米)得直角三角形ABC。3、用量角器量出巖層傾角值。1、找出同一地質界線與兩條不同等高線的四個交點,相應的點兩兩六、地層接觸關系在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整合接觸——在地質圖上表現(xiàn)為地層時代連續(xù),產(chǎn)狀一致,巖層界線彼此平行延伸;平行不整合接觸——表現(xiàn)為上下兩套地層產(chǎn)狀一致,巖層界線平行排列,其間有地層缺失,即巖層時代不連續(xù);角度不整合接觸——上下兩套巖層產(chǎn)狀不同,地層時代不連續(xù),其間有地層缺失。

六、地層接觸關系在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整合接觸——在地質圖上表現(xiàn)1.整合與假整合整合與平行不整合在地質圖和剖面圖上的表現(xiàn)(A)

首先從圖例和地質圖上看地層層序是否缺失,若缺失,上下兩套地層界線基本平行(產(chǎn)狀基本一致),則為平行不整合;若不缺失地層,且上下兩套地層產(chǎn)狀一致,則為整合接觸。1.整合與假整合整合與平行不整合在地質圖首先從圖例和

若上下兩套地層產(chǎn)狀不平行,呈角度相交,則為角度不整合。

在圖上常表現(xiàn)為較老的一套巖層界線被不整合線切割,而新的一套巖層的界線則與不整合線大致平行延伸。不整合在地質圖和剖面圖上的表現(xiàn)(B)2.角度不整合若上下兩套地層產(chǎn)狀不平行,呈角度相交,則為角度不整角度不整合接觸侵入接觸角度不整合接觸侵入接觸七、繪制地質剖面圖

1.選擇剖面線;

2.確定剖面圖的比例尺;

3.切地形剖面;

4.勾繪地質界線;

5.標注花紋、代號

6.整飾圖件。(一)水平巖層地質剖面圖的繪制方法與步驟七、繪制地質剖面圖

1.選擇剖面線;(一)水平巖層地質(二)傾斜巖層地質剖面圖的繪制方法與步驟

1、選擇剖面線之前要仔細閱讀和分析地質圖,了解圖幅內(nèi)各地層的時代、層序、產(chǎn)狀、分布及其與地形起伏和分布的關系。剖面線方向應盡可能垂直區(qū)域地層走向,且通過所有地層及地層起伏最大地段。剖面選好后需在地質圖上注明位置和編號。

2、地質剖面圖的比例尺一般要與地形圖相同,如需放大,則水平比例尺也一致放大,避免歪曲剖面地形和巖層傾角。如在特殊情況下,也可只放大垂直比例尺,但要變換巖層傾角。3、在地質剖面圖上用規(guī)定的圖例將不整合明確表示出來。此外,在畫角度不整合構造時,要先畫不整合面以上巖層,后畫不整合面以下巖層。(二)傾斜巖層地質剖面圖的繪制方法與步驟

1、選擇剖面線之圖切地質剖面的方法步驟:1、選擇剖面位置:①垂直區(qū)內(nèi)地層走向,通過區(qū)內(nèi)地層出露完全和圖區(qū)主要構造部位。②選定后,標在地質圖上;2、繪地形剖面示圖;3、繪地質剖面,即將地質界線,不整合面、斷層、巖體界線等(剖面所經(jīng)過的)投影至地形剖面圖上,若巖層走向與剖面斜交(小于80°)時,要按視傾角繪制分界線;4、標繪花紋,代號;

5、整飾剖面圖。繪制傾斜巖層剖面圖方法示意圖圖切地質剖面的方法步驟:1、選擇剖面位置:①垂直區(qū)內(nèi)地層走向(一)作地形剖面圖1.選擇剖面線AB;2.將剖面線AB放置水平,應是左西右東,左北右南;3.剖面線兩端畫垂直比例尺,大小與地質圖相同;4.將剖面線與等高線的交點投到相應的高度上;5.用平滑的曲線連接各點,注意相鄰相同高度的點的連接;6.標明比例尺、剖面線的方位??偨Y圖切剖面的步驟(一)作地形剖面圖1.選擇剖面線AB;總結圖切剖面的步驟(二)作地質剖面圖1.在地形剖面圖的基礎上完成;2.將剖面線與地質界線的交點投到地形剖面上;3.根據(jù)傾角畫出地質界線,注意先畫出不整合線;4.填上巖性花紋;5.標明地層時代、圖名、圖例;6.整飾圖件;(二)作地質剖面圖1.在地形剖面圖的基礎上完成;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謝謝46、我們?nèi)粢呀邮茏顗牡?,就再沒有什么損失?!突?/p>

47、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懹?/p>

48、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访罓査?/p>

49、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

50、誰和我一樣用功,誰就會和我一樣成功。——莫扎特謝謝46、我們?nèi)粢呀邮茏顗牡模驮贈]有什么損失。——卡耐基40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第五章閱讀地質圖目的與要求初步建立地質圖的概念;了解和掌握地質圖的基本要素;掌握水平、傾斜、直立巖層、地層間的接觸關系、褶皺、斷層在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特征;學會用走向法求傾斜巖層的產(chǎn)狀;學會繪制地形地質剖面圖;學會編寫讀圖報告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41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圖名及圖幅編號表明圖幅所在地區(qū)和圖的類型圖名及圖幅編號表明圖幅所在地區(qū)和圖的類型主圖主圖綜合地層柱狀圖中的地層要按照自下而上從老到新的順序綜合地層柱狀圖中的地層要按照自下而上從老到新的順序圖例:地質圖上各種地質現(xiàn)象的符號和標記。(1)圖例要按序排列:地層→巖石→構造→其它內(nèi)容;(2)地層圖例:由上而下,由新到老;若橫排則從左到右,由新到老;(3)巖漿巖圖例:已確定時代的按由新到老排列,同時代巖類按酸性到基性順序排列。(4)構造圖例:地層線和斷層應區(qū)分實測和推測。圖例:地質圖上各種地質現(xiàn)象的符號和標記。圖例:地質圖上各種地質現(xiàn)象的符號和標記。(1)圖例要按序排列:地層→巖石→構造→其它內(nèi)容;(2)地層圖例:由上而下,由新到老;若橫排則從左到右,由新到老;(3)巖漿巖圖例:已確定時代的按由新到老排列,同時代巖類按酸性到基性順序排列。(4)構造圖例:地層線和斷層應區(qū)分實測和推測。圖例:地質圖上各種地質現(xiàn)象的符號和標記。1、圖例中的構造符號放在所有地層、巖石圖例的下面,順序是:地質界線、褶皺軸跡、斷層、節(jié)理以及層理、面理、流紋、流面等產(chǎn)狀要素。2、地質圖上表示各種符號的顏色也是一定的:地質界線用黑色,斷層線用紅色,河流用淺藍色,地形等高線用棕色,城鎮(zhèn)和交通網(wǎng)用黑色。1、圖例中的構造符號放在所有地層、巖石圖例的下面,順序是:地AB正規(guī)地質圖應附有切過圖區(qū)主要地層、構造的剖面圖。一般放在地質圖下面,用剖面標號表示,如:A—B等剖面圖比例尺與地質圖一致。剖面圖同一高度上注明剖面方向,剖面圖上方標注重要山嶺、河流、城鎮(zhèn)等。剖面圖的放置一般是左北右南、左西右東,南西和北西端在左邊,北東和南東端在右邊。剖面圖例與地質圖例要一致。在同幅圖上可共用圖例。AB正規(guī)地質圖應附有切過圖區(qū)主要地層、構造的剖面圖。一般放在與所用地形底圖的比例尺一樣。有數(shù)字比例尺和線條比例尺。與所用地形底圖的比例尺一樣。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二、讀圖方法和步驟 基本原則:先圖外后圖內(nèi)(一)圖框外1.圖名2.比例尺3.圖例4.圖幅編號和經(jīng)緯度5.剖面圖二、讀圖方法和步驟 基本原則:先圖外后圖內(nèi)(一)圖框外(二)圖框內(nèi)原則:先地形地貌后地質內(nèi)容1.先地形地貌(1)圖內(nèi)地形總的分布特征;(2)水系的分布特征。2.后地質內(nèi)容(先地層,后構造)(1)各時代地層的分布特征及與地貌的關系;(2)水平、傾斜、直立巖層的分布特征及產(chǎn)狀;(3)地層之間的接觸關系;(4)褶皺、斷層、巖漿巖體產(chǎn)狀和原生及次生構造以及變質巖區(qū)所表現(xiàn)的構造特征等地質現(xiàn)象。(二)圖框內(nèi)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三、讀水平巖層地質圖地質界線與等高線平行或者重合;老巖層出露在地形低處,新地層出露在地形高處;出露寬度取決于巖層厚度和地面坡度;地層厚度是其頂、低面的高差。三、讀水平巖層地質圖地質界線與等高線平行或者重合;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四、讀傾斜巖層地質圖(“V”字型法則)巖層傾向與坡向相反,溝谷處形成“V”字且尖端向上,山脊處尖端向下。地質界線與等高線彎曲方向一致,但比等高線開闊。

(相反-相同)巖層傾向與坡向一致,巖層傾角大于坡角,溝谷尖端向下,山脊處尖端向上。地質界線與等高線彎曲方向相反。(相同-相反)巖層傾向與坡向一致,巖層傾角小于坡角,則溝谷中“V”尖端向上,山脊處尖端向下。地質界線與等高線彎曲方向一致,但緊閉程度大于等高線。(相同-相同)四、讀傾斜巖層地質圖(“V”字型法則)巖層傾向與坡向相反,溝單斜巖層在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特征相反-相同相同-相反

α>β相同-相同

α<β單斜巖層在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特征相反-相同相同-相反相同-相同閱讀凌河地形地質圖:

1.指出水平巖層和傾斜巖層在圖內(nèi)所處的位置;

2.根據(jù)“V”字形法則判定傾斜巖層的產(chǎn)狀與坡向的關系;

3.確定圖內(nèi)重要的不整合接觸界線。閱讀凌河地形地質圖:工程地質閱讀地質圖課件此法適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地質圖上,而且在測定范圍內(nèi),巖層產(chǎn)狀穩(wěn)定,無小褶皺或斷層干擾,如下圖:五、用走向線法求巖層的產(chǎn)狀此法適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地質圖上,而且在測定范圍內(nèi)按走向線的定義,在立體透視圖中,某砂巖層的上層面與100米和150米高的兩個水平面相交得Ⅰ-Ⅰ、Ⅱ-Ⅱ兩條走向線,沿層面作它們的垂線AB即為傾斜線;AB與其水平投影AC的夾角α即為巖層的傾角,CA方向為傾向。在直角三角形ABC中,BC為兩條走向線的高差。因此,只要能做出同一層面的不同高程的相鄰兩條平行的走向線,再根據(jù)其高程和平距,即可求出巖層在該處的產(chǎn)狀要素。求解步驟如下:按走向線的定義,在立體透視圖中,某砂巖層的上1、找出同一地質界線與兩條不同等高線的四個交點,相應的點兩兩相連,得出兩條走向線。2、從高走向線上任一點C作一垂線與低走向線交于A點,則CA代表傾向。根據(jù)兩走向線高差(50米),按地質圖比例尺取BC線段(如1厘米=50米)得直角三角形ABC。3、用量角器量出巖層傾角值。1、找出同一地質界線與兩條不同等高線的四個交點,相應的點兩兩六、地層接觸關系在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整合接觸——在地質圖上表現(xiàn)為地層時代連續(xù),產(chǎn)狀一致,巖層界線彼此平行延伸;平行不整合接觸——表現(xiàn)為上下兩套地層產(chǎn)狀一致,巖層界線平行排列,其間有地層缺失,即巖層時代不連續(xù);角度不整合接觸——上下兩套巖層產(chǎn)狀不同,地層時代不連續(xù),其間有地層缺失。

六、地層接觸關系在地質圖上的表現(xiàn)整合接觸——在地質圖上表現(xiàn)1.整合與假整合整合與平行不整合在地質圖和剖面圖上的表現(xiàn)(A)

首先從圖例和地質圖上看地層層序是否缺失,若缺失,上下兩套地層界線基本平行(產(chǎn)狀基本一致),則為平行不整合;若不缺失地層,且上下兩套地層產(chǎn)狀一致,則為整合接觸。1.整合與假整合整合與平行不整合在地質圖首先從圖例和

若上下兩套地層產(chǎn)狀不平行,呈角度相交,則為角度不整合。

在圖上常表現(xiàn)為較老的一套巖層界線被不整合線切割,而新的一套巖層的界線則與不整合線大致平行延伸。不整合在地質圖和剖面圖上的表現(xiàn)(B)2.角度不整合若上下兩套地層產(chǎn)狀不平行,呈角度相交,則為角度不整角度不整合接觸侵入接觸角度不整合接觸侵入接觸七、繪制地質剖面圖

1.選擇剖面線;

2.確定剖面圖的比例尺;

3.切地形剖面;

4.勾繪地質界線;

5.標注花紋、代號

6.整飾圖件。(一)水平巖層地質剖面圖的繪制方法與步驟七、繪制地質剖面圖

1.選擇剖面線;(一)水平巖層地質(二)傾斜巖層地質剖面圖的繪制方法與步驟

1、選擇剖面線之前要仔細閱讀和分析地質圖,了解圖幅內(nèi)各地層的時代、層序、產(chǎn)狀、分布及其與地形起伏和分布的關系。剖面線方向應盡可能垂直區(qū)域地層走向,且通過所有地層及地層起伏最大地段。剖面選好后需在地質圖上注明位置和編號。

2、地質剖面圖的比例尺一般要與地形圖相同,如需放大,則水平比例尺也一致放大,避免歪曲剖面地形和巖層傾角。如在特殊情況下,也可只放大垂直比例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