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學概論基礎作業(yè)測試_第1頁
社會學概論基礎作業(yè)測試_第2頁
社會學概論基礎作業(yè)測試_第3頁
社會學概論基礎作業(yè)測試_第4頁
社會學概論基礎作業(yè)測試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學概論第一次作業(yè)論述:1.什么是人的社會化?試述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在人的社會化方面面臨的一些問題。答:人的社會化就是指一個從出生,從不知不識的生物個體的人,經過不斷地學習知識、技能和社會規(guī)范,培養(yǎng)和提高自己的社會需要,發(fā)展自己的社會性,把自己一體化到群體中去,從而使社會不斷延續(xù)和發(fā)展下去的基本過程。(5分)人的社會化方面面臨的一些問題(15分)要求舉例與人的社會化問題一致,文字敘述清楚。2.什么是初級社會群體?社會轉型期初級社會群體的變化?答:是指由面對面交往形成的,具有親密的成員關系的社會群體。它反映著人們最簡單、最初步的社會關系,是構成社會生活的基本單位。社會轉型期初級社會群體的變化。3.什么是社會問題?列舉某一社會問題,試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可參看報紙、雜志或相關書籍。針對你所列舉的社會問題,談一談自己對該問題產生原因的基本看法。照抄教材不得分)答:(1)社會問題是指人文環(huán)境失調,影響了廣大社會成員的正常生活和社會進步,需要運用社會力量加以解決的問題。(5分)(2)列舉某一社會問題(5分)。(3)分析這一社會問題產生的原因。(10分)簡答:1.簡述西方社會學產生的歷史背景和科學條件答:社會學產生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法國哲學家孔德在《實證哲學教程》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了社會學這個新名詞以及建立這門新學科的大體設想。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是從孔德開始的。(5分)①歷史背景(時代條件):十九世紀上半葉,是資本主義的上升時期,也是其弊端開始暴露的時期。生產力的發(fā)展、帶來整個社會的急劇變化,資本主義發(fā)展中產生的許多新的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人們急切尋求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來對這一變化進行科學解釋。(5分)②科學條件:當時自然科學取得了重大成果,特別是物理學的發(fā)展,給立志研究社會運行規(guī)律的社會思想家以深刻啟示,能否用自然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社會的運行規(guī)律。所以說社會學從產生開始受到自然科學方法論的影響。(5分)2.科層制的功能答:科層制是德國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提出的社會組織內部職位分層、權力分等、分科設層、各司其職的組織結構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層制的主要特征是:①內部分工,且每一成員的權力和責任都有明確規(guī)定。②職位分等,下級接受上級指揮。③組織成員都具備各專業(yè)技術資格而被選中。④管理人員是專職的公職人員,而不是該企業(yè)的所有者。⑤組織內部有嚴格的規(guī)定、紀律、并毫無例外地普遍適用。⑥組織內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員間關系只是工作關系。科層制作為一種組織和管理方式,是對無規(guī)則低效率的傳統(tǒng)管理方式的一種進步。它可以推動、保障組織和機構的順利運行,有效地實現(xiàn)組織目標-科層制的最大優(yōu)點在于高效率。但是,韋伯的科層制不是現(xiàn)實的,而是純粹理想型的。實際上,社會組織的環(huán)境與加入組織的成員都在不變化,預先的詳細規(guī)定往往不能適應現(xiàn)實的要求,從而束縛了人的積極性,影響組織效率.由此看來,科層制一方面具有提高組織效率的功能,另一方面又產生降低組織效率的負功能。這就要求盡量發(fā)揮其功能而避免其負功能,即通過組織內部的分工和制定規(guī)則來促進組織運行,但又不造成對組織成員積極性、主動性的限制。3.簡述道德的社會控制作用答:①道德是以善惡評價為中心的行為規(guī)范的總和。它是對人的想和行為的是非、善惡、正義和非正義、正當與不正當進行評價的標準。它包含了對一個人的人格進行優(yōu)劣評價的因素。②道德包含著對一個人人格進行優(yōu)劣評價的因素。道德行為受到社會贊揚,不道德行為則會受到社會的譴責,使行為者思想上、心理上受到壓力。因此,道德對人的行為是有明顯的指導意義,同時也對違反道德的行為具的有控制作用。③道德靠人們的內心信念、社會輿論來促使人們自覺遵守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任何社會都十分重視道德的社會控制作用,但道德的約束作用也有限,因為道德具有階級性、集團性。在社會價值觀念發(fā)生重大變化的時期,道德的控制力受到挑戰(zhàn)。名詞解釋:1.社會角色:是與人們的特定社會地位相一致,與社會對這個地位的期待相符合的一套行為模式。2.情景定義:指人們在行動前對所處的既定環(huán)境或在交往前對將要面臨的情景所作的主觀解釋。這種解釋不僅影響交往的方式、手段,而且影響交往的程度和結果。3.個性:是指一個人在他的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的觀念、態(tài)度與習慣等心理特征。它是個人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4.城市化:是指城市數目增加、城市規(guī)模擴大,人口向城市聚集的過程。主要是指農村人口改變其居住地進入城市的現(xiàn)象。一般說,城市化指農村人口改變其居住地,從農村遷入城市的過程。從深層意義講,它是農村人生活方式的變化。5.社會分層:社會在結構上形成上下不同,具有一定聯(lián)結和關系的若干層次。它是社會分化的一個最重要的形式。6.社會制度:是為了滿足人類社會需要,在一定的歷史和現(xiàn)實條件下形成的社會關系的以及與此關系相聯(lián)系的社會活動的規(guī)范體系。7.社會保障:也叫社會安全,是國家和社會依照法律對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8.社會流動:可以有廣義、狹義兩方面涵義.從廣義講是個人、家庭以及其他社會群體在不同的社會部門間的運動。狹義的社會流動一般僅是指個人社會地位的變化。9.社會現(xiàn)代化:是指整個國家、社會全面的現(xiàn)代化。即人們利用近、現(xiàn)代的科學技術,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質條件,精神條件,以及改造自己以適應這些條件達到社會繁榮發(fā)展的過程。判斷題:(共5道試題,每題3分)第一次作業(yè)1.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產生于十九世紀末。(

正確

錯誤2.馬斯洛認為不同層次的需要可以同時并存。(

正確

錯誤3.時尚是集體行為。(

)

正確

錯誤4.繼續(xù)社會化是由特定機構對越軌者進行世界觀改造。(

正確

錯誤5.崗位培訓屬于再社會化。()

正確

錯誤判斷題:(共5道試題,每題3分)第二次作業(yè)1.規(guī)模小的都是初級社會群體。

錯誤2.組織成員之間的關系主要是業(yè)緣關系。

正確3.家長制屬于古典管理理論。

錯誤4.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城鎮(zhèn)基本采用了就業(yè)保障制度。

正確5.階級是社會階級內部的分層化和階級外部的游離化。

錯誤判斷題:(共5道試題,每題3分)第三次作業(yè)1.社會中的所有問題都是社會問題。

錯誤2.社會保障的實質是通過國民收入再分配緩解社會問題。

正確3.越軌就是犯罪。

錯誤4.失業(yè)有顯性失業(yè)和隱性失業(yè)兩種形式。

正確5.個人在一生中職業(yè)或社會地位的變化稱為代際流動。

錯誤判斷題:(共10道試題,每題2分)第四次作業(yè)1.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社會科學,產生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

正確2.馬斯洛認為人可以同時部分地滿足幾種需要,在一定時期總有某一種等級的需要發(fā)揮主要作用。

正確3.人的社會化也是發(fā)展形成每個人個性的過程。

正確4.所有家庭都具有生產的功能

錯誤5.科層制屬于古典管理理論。

正確6.韋伯的階層論從多維度對社會分層進行了研究。

正確7.社會控制就是運用社會力量對人們的行動實行制約和限制。

正確8.破壞社會秩序的行為才是越軌。

錯誤9.社會保障主要是經濟上的保障。

錯誤多選題:(共5道試題,每題3分)第一次作業(yè)1.馬克思認為人類需要歷史發(fā)展經歷(

)階段。

A.生存

B.享受

C.發(fā)展

D.生理2.集體行為的特征(

A.非組織性

B.破壞性

C.突發(fā)性

D.反常性3.從社會關系產生的基礎看,社會關系可分為(

A.一般社會關系

B.業(yè)緣關系

C.地緣關系

D.血緣關系4.人際關系影響因素(

A.雙方距離的遠近

B.態(tài)度的類似

C.交往的頻率

D.雙方需求的互補5.社會化的基本內容包括:(

)

A.傳授生活技能

B.教導社會規(guī)范

C.指點生活目標

D.提供角色人選多選題:(共5道試題,每題3分)第二次作業(yè)1.庫利認為最重要的初級群體是(

A.鄰里

B.同事

C.兒童游戲群體

D.家庭2.以下哪些是正式組織(

A.學校

B.同鄉(xiāng)會

C.朋友圈子

D.工廠3.與初級社會群體相比,社會組織的特征有(

A.成員關系親密

B.明確的行動目標

C.成員不可替代

D.有目的組織起來的群體4.派生的社會制度包括(

A.經濟制度

B.宗教制度

C.教育制度

D.政治制度5.社會制度的構成要素包括(

A.概念系統(tǒng)

B.規(guī)則系統(tǒng)

C.組織系統(tǒng)

D.設備系統(tǒng)多選題:(共5道試題,每題3分)第三次作業(yè)1.社會控制以控制所用規(guī)則形態(tài)不同可分為(

A.外在控制

B.正式控制

C.內在控制

D.非正式控制2.解釋貧窮問題的幾種理論有(

A.社會失范論

B.貧窮文化論

C.社會環(huán)境剝奪論

D.貧窮的惡性循環(huán)論3.社會保險包括(

A.商業(yè)保險

B.老年保險

C.醫(yī)療保險

D.傷殘保險4.二十世紀20-30年代的鄉(xiāng)村建設運動中重要的代表人物是(

)

A.吳文藻

B.晏陽初

C.梁漱溟

D.馬寅初5.社會變遷的原始因素(

A.社會生產力的變化

B.文化交流與傳播

C.人口變動

D.自然環(huán)境的變化多選題:(共10道試題,每題2分)第四次作業(yè)1.從社會關系產生的基礎看,社會關系可分為(

A.一般社會關系

B.業(yè)緣關系

C.地緣關系

D.血緣關系2.人際關系的影響因素有(

A.雙方距離的遠近

B.態(tài)度的類似性

C.交往的頻率

D.雙方需求的互補性3.角色扮演中通常出現(xiàn)的問題有(

A.角色認同

B.角色失敗

C.角色中斷

D.角色沖突4.以下哪些是非正式組織(

A.學校

B.同鄉(xiāng)

C.朋友圈子

D.工廠5.城鄉(xiāng)關系的發(fā)展經歷了和正在經歷(

)發(fā)展幾個階段。

A.對立

B.分化

C.融合

D.差別6.解釋貧窮問題的理論有(

A.社會失范論

B.貧窮文化論

C.社會環(huán)境剝奪論

D.貧窮的惡性循環(huán)論7.社會保險包括(

A.商業(yè)保險

B.老年保險

C.醫(yī)療保險

D.傷殘保險8.集體行為的特征(

A.非組織性

B.破壞性

C.突發(fā)性

D.反常性9.人際關系影響因素(

A.雙方距離的遠近

B.態(tài)度的類似

C.交往的頻率

D.雙方需求的互補10.解釋貧窮問題的幾種理論有(

A.社會失范論

B.貧窮文化論

C.社會環(huán)境剝奪論

D.貧窮的惡性循環(huán)論單選題:(共10道試題,每題2分)第一次作業(yè)1.中國社會學的起始人是(

A.嚴復

B.康有為

C.梁啟超

D.陳千秋2.文化是指(

A.人類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

B.人類學到的科學知識

C.人類遵循的行為規(guī)范

D.人類創(chuàng)造的所有財富3.馬斯洛認為在不同時期內各種需要對行為的支配力量是不一樣的,支配力量最大的那種需要叫(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優(yōu)勢需要

D.歸屬與愛的需要4.“老年保險”屬于哪種需要(

A.歸屬與愛的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自尊的需要5.符號相互作用論的開創(chuàng)者是(

A.庫利

B.林頓

C.托馬斯

D.米德6.以下哪一種活動不是集體行為(

A.同事一起春游

B.趕時髦

C.搶購

D.球迷鬧事7.第二次斷乳是指青少年(

A.心理上的矛盾

B.心理上脫離各方面的監(jiān)護

C.心理上的緊張

D.心理上與父母對立8.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技能的社會化,稱作(

A.繼續(xù)社會化

B.再社會化

C.特殊社會化

D.反社會化9.由父母和未婚子女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聯(lián)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10.人們通常把圍繞著某一社會地位而形成的一組角色叫做(

A.角色叢

B.復式角色

C.先賦角色

D.實際角色單選題:(共10道試題,每題2分)第二次作業(yè)1.首先提出初級社會群體一詞是美國社會學家是(

A.庫利

B.韋伯

C.米德

D.托馬斯2.可以稱為社會群體的是(

A.交通事故圍觀的人群

B.火車上的乘客

C.青少年

D.學校3.兄弟姐妹分別結婚后仍在一起生活組成的家庭是(

A.主干家庭

B.聯(lián)合家庭

C.核心家庭

D.其他家庭4.社會組織與外部環(huán)境的關系是(

A.奉獻關系

B.索取關系

C.對立關系

D.交換關系5.從人性角度對以往管理模式進行分析,提出了X理論和Y理論的是(

A.泰羅

B.麥格雷戈

C.梅奧

D.法約爾6.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數量不斷增加,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的過程稱為(

A.郊區(qū)化

B.過度城市化

C.城市化

D.逆城市化7.提出人文區(qū)位學的分析框架是()。

A.芝加哥學派

B.社會進化論學派

C.華盛頓學派

D.哈佛大學學派8.提出社會分層三個標準的社會學家是(

)

A.迪爾凱姆

B.帕森斯

C.韋伯

D.庫利9.以下制度中不屬于派生的社會制度有(

A.經濟制度

B.宗教制度

C.教育制度

D.政治制度10.有人借改革之機,假公濟私,有所謂“你有政策,我有對策”。這種現(xiàn)象我們稱之為(

A.制度化優(yōu)先

B.制度化逃避

C.制度化沖突

D.制度化建設單選題:(共10道試題,每題2分)第三次作業(yè)1.不基于契約,基于人們的共同意識和認同感來約束人們的控制方式是(

A.非正式控制

B.正式控制

C.內在控制

D.自我控制2.把越軌行為的歸結為社會上的某些人或群體對某一行為下定義的結果,這是哪一種越軌行為的理論()

A.社會失范論

B.標簽論

C.亞文化群體論

D.弗洛伊德人格理論3.手段--目標論認為人們的五種行為方式中,只認同文化目標,但不遵從制度化手段,此為(

A.逃避行為

B.形式主義

C.創(chuàng)新

D.反叛4.提出社會失范論的是(

A.羅斯

B.默頓

C.韋伯

D.迪爾凱姆5.最早實行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是(

A.英國

B.蘇聯(lián)

C.德國

D.美國6.二十世紀40----50年代,西方社會學界盛行的社會變遷理論是(

A.歷史循環(huán)論

B.社會進化論

C.社會均衡論

D.“五德終始說”7.社會系統(tǒng)的某一方面的變化,整個社會系統(tǒng)將相應地發(fā)生變化,其結果最后是社會趨于平衡。這種觀點是()

A.社會均衡論

B.社會進化論

C.“五德終始”說

D.歷史循環(huán)論8.一個人一生中職業(yè)或社會地位的變化稱為()

A.代內流動

B.水平流動

C.代際流動

D.垂直流動9.“不發(fā)達國家只有脫離發(fā)達國家的聯(lián)系才能擺脫不發(fā)達的狀態(tài)”是哪種理論的觀點(

A.依附理論

B.信息社會論

C.社會趨同論

D.后工業(yè)社會論10.社會保險是(

A.社會救助

B.社會福利

C.社會保障的一項內容

D.人身、人壽保險單選題:(共30道試題,每題2分)第四次作業(yè)1.《群學肄言》一書是嚴復翻譯了(

)的社會學著作。

A.帕森斯

B.韋伯

C.迪爾凱姆

D.斯賓塞2.孔德在(

)著作第四卷中第一次提出“社會學”這個新名詞。

A.《社會學研究》

B.《社會學原理》

C.《實證哲學教程》

D.《社會學方法的規(guī)則》3.人們通常把圍繞某一特定社會地位而形成的一組角色叫做(

)

A.復式角色

B.理想角色

C.角色叢

D.自致角色4.以下屬于社會交往的活動有(

A.朋友談心

B.候機大廳等待乘機的旅客

C.顧客的摩肩接踵

D.乘客之間前擁后擠5.當某人處在某種社會地位時,人們期望他按照與該地位相一致的行為模式行事。

A.理想角色

B.實際角色

C.角色意識

D.角色扮演6.

首先提出初級社會群體一詞的是美國社會學家(

A.庫利

B.韋伯

C.米德

D.托馬斯7.從人性角度對以往管理模式進行分析,提出了X理論和Y理論的是(

A.泰羅

B.麥格雷戈

C.梅奧

D.法約爾8.提出“經濟人”假設管理理論的主要代表是(

A.泰羅

B.麥格雷戈

C.梅奧

D.米德

9.

農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而城市難以吸收,流入城市的人口超過城市發(fā)展需求的現(xiàn)象稱為(

)

A.逆城市化

B.郊區(qū)化

C.雙重城市

D.過度城市化10.當社會中有幾種社會規(guī)范發(fā)生沖突時,有一種比較定型的社會規(guī)范占有優(yōu)先地位,這種現(xiàn)象稱為(

A.制度化逃避

B.制度化沖突

C.制度化優(yōu)先

D.制度化建設11.以下制度中不屬于派生的社會制度有(

A.經濟制度

B.宗教制度

C.教育制度

D.政治制度12.所謂“黨有黨紀,國有國法”就是指的制度的(

A.概念系統(tǒng)

B.設備系統(tǒng)

C.組織系統(tǒng)

D.規(guī)則系統(tǒng)13.“手段--目標”論認為,人們的五種行為方式中,放棄文化目標,但遵從制度化手段,此為(

A.逃避行為

B.形式主義

C.創(chuàng)新

D.反叛14.“手段--目標”論認為人們的五種行為方式中,用新的文化目標和手段代替文化目標和制度化手段,此為(

A.逃避行為

B.形式主義

C.創(chuàng)新

D.反叛15.某種越軌行為理論認為,一個人第一次做出越軌行為,這種行為被公開判為越軌,此人會被視為有越軌傾向的危險人物,容易再次越軌。這種理論是(

A.社會失范論

B.“手段-目標”論

C.標簽論

D.亞文化群體論16.認為社會系統(tǒng)的某一方面發(fā)生變化,整個社會系統(tǒng)將相應地發(fā)生變化,其結果是社會趨于平衡。這種觀點是(

)

A.社會均衡論

B.社會進化論

C.“五德終始”說

D.歷史循環(huán)論

17.父母社會地位與子女的社會地位的比較是(

)

A.

向上流動

B.水平流動

C.代際流動

D.垂直流動18.最早提出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