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課件_第1頁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課件_第2頁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課件_第3頁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課件_第4頁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節(jié)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第二節(jié)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1

在地形圖測繪中,決定地物、地貌位置的特征點稱為地形特征點,也稱碎部點。

測繪地形圖就是測定碎部點平面位置和高程。一、地形測量的概述1.地形測量2.地形測量的實質在地形圖測繪中,決定地物、地貌位置的特征點稱21.圖紙的準備

測繪地形圖的圖紙,以往都是采用優(yōu)質繪圖紙,為了減小圖紙的變形,將圖紙裱糊在鋅板、鋁板或膠合板上。

聚紙薄膜是一面打毛的半透明圖紙,其厚度約為0.07~0.1mm,伸縮率很小,且堅韌耐濕,沾污后可洗,可直接在圖紙著墨,復曬藍圖。

但聚紙薄膜圖紙怕折、易燃,在測圖、使用和保管時應注意防折防火。二、測圖前的準備工作1.圖紙的準備測繪地形圖的32.坐標格網的繪制

為了精確地將控制點展繪在測圖紙上,首先要在圖紙上精確地繪制10cm×10cm的直角坐標方格網。

繪制坐標格網的方法有對角線法、坐標格網尺法及計算機繪制等。

目前有一種印有坐標方格網的聚酯薄膜圖紙,使用更為方便。2.坐標格網的繪制為了精確地43.控制點的展繪

根據(jù)平面控制點坐標值,將其點位在圖紙上標出,稱為展繪控制點。

控制點展繪后,應進行檢核,用比例尺在圖上量取相鄰兩點間的長度,和已知的距離相比較,其差值不得超過圖上的0.3mm,否則應重新展繪。3.控制點的展繪根據(jù)平面控51000110012001300140015005006007008009001000abcdefnm1723.66120.28248.74351.221000110012001300140015005006006三、碎部測量

(1)地物特征點的選擇

地物特征點主要是地物輪廓的轉折點,如房屋的房角,圍墻、電力線的轉折點,道路河岸線的轉彎點、交叉點,電桿、獨立樹的中心點等。

連接這些特征點,便可得到與實地相似的地物形狀。

由于地物形狀極不規(guī)則,一般規(guī)定,主要地物凹凸部分在圖上大于0.4mm時均應表示出來;在地形圖上小于0.4mm,可以用直線連接。

1.碎部點的選擇三、碎部測量(1)地物特征點的選擇7

(2)地貌特征點的選擇

地貌特征點應選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線、山谷線等地形線上,如山頂、鞍部、山脊和山谷的地形變換處、山坡傾斜變換處和山腳地形變換的地方。

為了能真實地表示實地情況,在地面平坦或坡度無明顯變化的地區(qū),碎部點的間距、碎部點的最大視距和城市建筑區(qū)的最大視距均應符合相應的規(guī)定。(2)地貌特征點的選擇地貌特征點應選8測圖比例尺地貌點最大間距/m最大視距/m

主要地物點次要地物點和地貌點一般地區(qū)城市建筑區(qū)一般地區(qū)城市建筑區(qū)1:5001:10001:20001:5000153050100601001803005080120—

10015025035070120200—

碎部點的最大間距和最大視距測圖比例尺地貌點最大視距/m主要地物點次要地物點和地貌92.經緯儀測繪法

經緯儀測繪法就是將經緯儀安置在控制點上,測繪板安置于測站旁,用經緯儀測出碎部點方向與已知方向之間的水平夾角。

再用視距測量方法測出測站到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及碎部點的高程。

然后根據(jù)測定的水平角和水平距離,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將碎部點展繪在圖紙上,并在點的右側注記其高程。

最后對照實地情況,按照地形圖圖式規(guī)定的符號繪出地形圖。2.經緯儀測繪法經緯儀測繪法就是10

后視另一控制點B,安置水平度盤為,則AB稱為起始方向。在一個測站上的測繪工作步驟(1)安置儀器

將經緯儀安置在控制點A上,量取儀器高,并記入碎部測量手薄。

將小平板安置在測站附近,使圖紙上控制邊方向與地面上相應控制邊方向大致一致。

連接圖上相應控制點a、b,并適當延長ab線,則ab為圖上起始方向線。

用小針通過量角器圓心的小孔插在a點,使量角器圓心固定在a點。后視另一控制點B,安置水平度盤為11BA起始方向ab圖上起始方向線1D12D2BA起ab圖上起始方向線1D12D212(2)立尺

將視距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點上?,F(xiàn)將視距尺立于1點上。(3)觀測

觀測員將經緯儀瞄準1點視距尺,讀尺間隔l、中絲讀數(shù)v、豎盤讀數(shù)L及水平角β。(2)立尺將視距尺立在地13(4)記錄與計算

將觀測數(shù)據(jù)尺間隔l、中絲讀數(shù)v、豎盤讀數(shù)L及水平角β逐項記入“碎部測量手簿”相應欄內。

根據(jù)觀測數(shù)據(jù),用視距測量計算公式,計算出水平距離和高程,填入“碎部測量手簿”相應欄內。

在備注欄內注明重要碎部點的名稱,如房角、山頂、鞍部等,以便必要時查對和作圖。(4)記錄與計算將觀測數(shù)據(jù)14

測站:

定向點:

儀器高:

測站高程:指標差:

儀器:測點尺間隔l/m中絲讀數(shù)v/m豎盤讀數(shù)L/°′

垂直角α/°′

高差h/m水平角β/°′

水平距離D/m高程H/m備注碎部測量手簿10.7601.4209328-328-4591140075.7202.81山腳20.7502.4209300-300-4.92803074.8202.48房角測站:定向點:15(5)展點

用量角器,將碎部點展繪在圖紙上。(6)繪圖

參照實地情況,隨測隨繪,按地形圖圖式規(guī)定的符號將地物和等高線繪制出來。(5)展點用量角器,將碎部點16ab起始方向線75.71202.8174.8ab起始方向線75.71202.8174.8173.碎部測量的注意事項

(1)施測前應檢測豎盤指標差,要求小于1′。

(2)每一測站每測若干點或結束時,應檢查起始方向是否為零,即歸零差是否超限。若超限,需重新安置為,然后逐點改正。(3)每一測站測繪前,先對在另一控制點所測碎部點的檢查和對測區(qū)內已測碎部點的檢查,檢查點應不少于兩個。檢查無誤后,才能開始測繪。(4)每一測站的工作結束后,應在測繪范圍內檢查地物、地貌是否漏測、少測,各類地物名稱和地理名稱等是否清楚齊全,在確保沒有錯誤和遺漏后,可遷至下一站。3.碎部測量的注意事項(1)施測18四、增補測站點

經緯儀視距支導線法是增補測站點常用方法。ABCDDA11β例從圖根控制點A測定支導線點1。四、增補測站點經緯儀視距支導線法19

(1)將經緯儀安置在控制點A上,對中、整平。用測回法測量AB與A1之間的水平角β一測回,用量角器在圖上畫出a1方向線。

(2)用視距法測出A、1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A1和高差hA1,概略定出1點在圖上的位置。

(3)再將經緯儀安置在1點上,在控制點A上立尺,用同樣的方法測定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1A和高差h1A。(4)若往、返兩次測得距離之差不超過相應的規(guī)定時,取其平均值,按測圖比例尺在方向線上定出補充測站1點。(1)將經緯儀安置在控制點A上,對中、整平。20五、地形圖的繪制1.地物的描繪

地物要按地形圖圖式規(guī)定的符號表示。

如房屋按其輪廓用直線連接;

河流、道路的彎曲部分,則用圓滑的曲線連接;

對于不能按比例描繪的地物,應按相應的非比例符號表示。五、地形圖的繪制1.地物的描繪21堅612.36D38瀝:礫河滹沱堅612.36D38瀝:礫河滹沱222.等高線的勾繪

地貌主要用等高線來表示。

對于不能用等高線表示的特殊地貌,如懸崖、峭壁、陡坎、沖溝、雨裂等,則用相應的圖式規(guī)定的符號表示。

等高線是根據(jù)相鄰地貌特征點的高程,按規(guī)定的等高距勾繪的。等高線的勾繪方法有比例內插法、圖解法和目估法等。2.等高線的勾繪地貌主要用等高23ABCDEFGHIK52.857.451.652.555.850.450.552.358.855.6ABCDEFGHIK52.857.451.652.555.824x2x1比例內插法52.8m57.4m53m54m55m56m57mAB4.6m64mm(圖上距離)3mm6mmx2x1比例內插法52.8m57.4m53m54m55m5625

1.地形圖的拼接采用分幅測圖時,為了保證相鄰圖幅的拼接,每幅圖的四邊均須測出圖廓線外5mm。拼接時將相鄰兩幅的相應圖邊,按坐標格網疊合在一起進行拼接。

六、地形圖的拼接、檢查與整飾1.地形圖的拼接采用分幅測圖26地區(qū)類別點位中誤差(圖上/mm)

地物點間距中誤差(圖上/mm)

等高線高程中誤差(等高距)平地丘陵地山地高地山平地、丘地和城市建筑區(qū)0.50.41/31/22/31山地、高山地和施測困難的舊街坊內部0.750.6

如果不吻合,其接圖誤差不超過下表中所規(guī)定的平面與高差中誤差的2倍時,可按平均位置修改。地物點位、點間距和等高線高程中誤差若超過限差時,應到現(xiàn)場檢查予以糾正或重測。地區(qū)類別點位地物點間距等高線高程中誤差平地丘陵地山地高27

2.地形圖的檢查(1)室內檢查

室內檢查的內容有圖面地物、地貌是否清晰易讀,各種符號、注記是否正確,等高線與地貌特征點的高程是否相符,接邊精度是否合乎要求等。

如發(fā)現(xiàn)錯誤和疑點,不可隨意修改,應加記錄,并到野外進行實地檢查、修改。2.地形圖的檢查(1)室內檢查28(2)野外檢查

野外檢查是在室內檢查的基礎上進行重點抽查。

檢查方法巡視檢查儀器檢查(2)野外檢查野外檢查是在室29①巡視檢查

檢查時應攜帶測圖板,根據(jù)室內檢查的重點,按預定的巡視檢查路線,進行實地對照查看。

主要查看地物、地貌各要素測繪是否正確、齊全,取舍是否恰當,等高線的勾繪是否逼真,圖式符號運用是否正確等。

①巡視檢查檢查時應攜帶測圖30

②儀器設站檢查

儀器檢查是在室內檢查和野外巡視檢查的基礎上進行的。

除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補測和修正外,還要對本測站所測地形進行檢查,看所測地形圖是否符合要求,如果發(fā)現(xiàn)點位的誤差超限,應按正確的觀測結果修正。

儀器檢查量一般為10%。②儀器設站檢查儀器檢查是在313.地形圖的整飾

原圖經過拼接和檢查后,還應按規(guī)定的地形圖圖式符號對地物、地貌進行清繪和整飾,使圖面更加合理、清晰、美觀。

整飾的順序是先圖內后圖外,先注記后符號,先地物后地貌。

最后寫出圖名、比例尺、坐標系統(tǒng)及高程系統(tǒng)、施測單位、測繪者及施測日期等。

如果是獨立坐標系統(tǒng),還需畫出指北方向。3.地形圖的整飾原圖經過拼接32第二節(jié)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第二節(jié)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33

在地形圖測繪中,決定地物、地貌位置的特征點稱為地形特征點,也稱碎部點。

測繪地形圖就是測定碎部點平面位置和高程。一、地形測量的概述1.地形測量2.地形測量的實質在地形圖測繪中,決定地物、地貌位置的特征點稱341.圖紙的準備

測繪地形圖的圖紙,以往都是采用優(yōu)質繪圖紙,為了減小圖紙的變形,將圖紙裱糊在鋅板、鋁板或膠合板上。

聚紙薄膜是一面打毛的半透明圖紙,其厚度約為0.07~0.1mm,伸縮率很小,且堅韌耐濕,沾污后可洗,可直接在圖紙著墨,復曬藍圖。

但聚紙薄膜圖紙怕折、易燃,在測圖、使用和保管時應注意防折防火。二、測圖前的準備工作1.圖紙的準備測繪地形圖的352.坐標格網的繪制

為了精確地將控制點展繪在測圖紙上,首先要在圖紙上精確地繪制10cm×10cm的直角坐標方格網。

繪制坐標格網的方法有對角線法、坐標格網尺法及計算機繪制等。

目前有一種印有坐標方格網的聚酯薄膜圖紙,使用更為方便。2.坐標格網的繪制為了精確地363.控制點的展繪

根據(jù)平面控制點坐標值,將其點位在圖紙上標出,稱為展繪控制點。

控制點展繪后,應進行檢核,用比例尺在圖上量取相鄰兩點間的長度,和已知的距離相比較,其差值不得超過圖上的0.3mm,否則應重新展繪。3.控制點的展繪根據(jù)平面控371000110012001300140015005006007008009001000abcdefnm1723.66120.28248.74351.2210001100120013001400150050060038三、碎部測量

(1)地物特征點的選擇

地物特征點主要是地物輪廓的轉折點,如房屋的房角,圍墻、電力線的轉折點,道路河岸線的轉彎點、交叉點,電桿、獨立樹的中心點等。

連接這些特征點,便可得到與實地相似的地物形狀。

由于地物形狀極不規(guī)則,一般規(guī)定,主要地物凹凸部分在圖上大于0.4mm時均應表示出來;在地形圖上小于0.4mm,可以用直線連接。

1.碎部點的選擇三、碎部測量(1)地物特征點的選擇39

(2)地貌特征點的選擇

地貌特征點應選在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山脊線、山谷線等地形線上,如山頂、鞍部、山脊和山谷的地形變換處、山坡傾斜變換處和山腳地形變換的地方。

為了能真實地表示實地情況,在地面平坦或坡度無明顯變化的地區(qū),碎部點的間距、碎部點的最大視距和城市建筑區(qū)的最大視距均應符合相應的規(guī)定。(2)地貌特征點的選擇地貌特征點應選40測圖比例尺地貌點最大間距/m最大視距/m

主要地物點次要地物點和地貌點一般地區(qū)城市建筑區(qū)一般地區(qū)城市建筑區(qū)1:5001:10001:20001:5000153050100601001803005080120—

10015025035070120200—

碎部點的最大間距和最大視距測圖比例尺地貌點最大視距/m主要地物點次要地物點和地貌412.經緯儀測繪法

經緯儀測繪法就是將經緯儀安置在控制點上,測繪板安置于測站旁,用經緯儀測出碎部點方向與已知方向之間的水平夾角。

再用視距測量方法測出測站到碎部點的水平距離及碎部點的高程。

然后根據(jù)測定的水平角和水平距離,用量角器和比例尺將碎部點展繪在圖紙上,并在點的右側注記其高程。

最后對照實地情況,按照地形圖圖式規(guī)定的符號繪出地形圖。2.經緯儀測繪法經緯儀測繪法就是42

后視另一控制點B,安置水平度盤為,則AB稱為起始方向。在一個測站上的測繪工作步驟(1)安置儀器

將經緯儀安置在控制點A上,量取儀器高,并記入碎部測量手薄。

將小平板安置在測站附近,使圖紙上控制邊方向與地面上相應控制邊方向大致一致。

連接圖上相應控制點a、b,并適當延長ab線,則ab為圖上起始方向線。

用小針通過量角器圓心的小孔插在a點,使量角器圓心固定在a點。后視另一控制點B,安置水平度盤為43BA起始方向ab圖上起始方向線1D12D2BA起ab圖上起始方向線1D12D244(2)立尺

將視距尺立在地物、地貌特征點上?,F(xiàn)將視距尺立于1點上。(3)觀測

觀測員將經緯儀瞄準1點視距尺,讀尺間隔l、中絲讀數(shù)v、豎盤讀數(shù)L及水平角β。(2)立尺將視距尺立在地45(4)記錄與計算

將觀測數(shù)據(jù)尺間隔l、中絲讀數(shù)v、豎盤讀數(shù)L及水平角β逐項記入“碎部測量手簿”相應欄內。

根據(jù)觀測數(shù)據(jù),用視距測量計算公式,計算出水平距離和高程,填入“碎部測量手簿”相應欄內。

在備注欄內注明重要碎部點的名稱,如房角、山頂、鞍部等,以便必要時查對和作圖。(4)記錄與計算將觀測數(shù)據(jù)46

測站:

定向點:

儀器高:

測站高程:指標差:

儀器:測點尺間隔l/m中絲讀數(shù)v/m豎盤讀數(shù)L/°′

垂直角α/°′

高差h/m水平角β/°′

水平距離D/m高程H/m備注碎部測量手簿10.7601.4209328-328-4591140075.7202.81山腳20.7502.4209300-300-4.92803074.8202.48房角測站:定向點:47(5)展點

用量角器,將碎部點展繪在圖紙上。(6)繪圖

參照實地情況,隨測隨繪,按地形圖圖式規(guī)定的符號將地物和等高線繪制出來。(5)展點用量角器,將碎部點48ab起始方向線75.71202.8174.8ab起始方向線75.71202.8174.8493.碎部測量的注意事項

(1)施測前應檢測豎盤指標差,要求小于1′。

(2)每一測站每測若干點或結束時,應檢查起始方向是否為零,即歸零差是否超限。若超限,需重新安置為,然后逐點改正。(3)每一測站測繪前,先對在另一控制點所測碎部點的檢查和對測區(qū)內已測碎部點的檢查,檢查點應不少于兩個。檢查無誤后,才能開始測繪。(4)每一測站的工作結束后,應在測繪范圍內檢查地物、地貌是否漏測、少測,各類地物名稱和地理名稱等是否清楚齊全,在確保沒有錯誤和遺漏后,可遷至下一站。3.碎部測量的注意事項(1)施測50四、增補測站點

經緯儀視距支導線法是增補測站點常用方法。ABCDDA11β例從圖根控制點A測定支導線點1。四、增補測站點經緯儀視距支導線法51

(1)將經緯儀安置在控制點A上,對中、整平。用測回法測量AB與A1之間的水平角β一測回,用量角器在圖上畫出a1方向線。

(2)用視距法測出A、1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A1和高差hA1,概略定出1點在圖上的位置。

(3)再將經緯儀安置在1點上,在控制點A上立尺,用同樣的方法測定兩點間的水平距離D1A和高差h1A。(4)若往、返兩次測得距離之差不超過相應的規(guī)定時,取其平均值,按測圖比例尺在方向線上定出補充測站1點。(1)將經緯儀安置在控制點A上,對中、整平。52五、地形圖的繪制1.地物的描繪

地物要按地形圖圖式規(guī)定的符號表示。

如房屋按其輪廓用直線連接;

河流、道路的彎曲部分,則用圓滑的曲線連接;

對于不能按比例描繪的地物,應按相應的非比例符號表示。五、地形圖的繪制1.地物的描繪53堅612.36D38瀝:礫河滹沱堅612.36D38瀝:礫河滹沱542.等高線的勾繪

地貌主要用等高線來表示。

對于不能用等高線表示的特殊地貌,如懸崖、峭壁、陡坎、沖溝、雨裂等,則用相應的圖式規(guī)定的符號表示。

等高線是根據(jù)相鄰地貌特征點的高程,按規(guī)定的等高距勾繪的。等高線的勾繪方法有比例內插法、圖解法和目估法等。2.等高線的勾繪地貌主要用等高55ABCDEFGHIK52.857.451.652.555.850.450.552.358.855.6ABCDEFGHIK52.857.451.652.555.856x2x1比例內插法52.8m57.4m53m54m55m56m57mAB4.6m64mm(圖上距離)3mm6mmx2x1比例內插法52.8m57.4m53m54m55m5657

1.地形圖的拼接采用分幅測圖時,為了保證相鄰圖幅的拼接,每幅圖的四邊均須測出圖廓線外5mm。拼接時將相鄰兩幅的相應圖邊,按坐標格網疊合在一起進行拼接。

六、地形圖的拼接、檢查與整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